登陆注册
24993200000002

第2章 十年京官(1)

两次筹钱

1838年,林则徐受命前往广州禁烟。他被委以钦差大臣之职,正准备干一件影响世界的大事。

是年,还有一人也要干一件大事。此人叫曾子城,后来叫曾国藩。他也要干的大事,跟禁烟、通商、海轮、工业革命这些事毫不搭界,他只想考中进士。

与林则徐这位要风得风,要雨有雨的钦差大臣相比,曾子城除了一肚子八股外,几乎要什么缺什么。他眼下最缺的就是一样东西——银子。

1834年冬,曾子诚进京参加会试,落第。他此后便留住在京城的长郡会馆读书,等待第二年的恩科,不料恩科也落第,只好打道回府。通过一年多的苦读,他发起了第三次冲锋。

去一趟京城不易。生活在湖南湘乡乡下荷叶冲的曾家,虽有百把亩薄田,但那时候的生产条件低下,光景过得并不怎么如意。农忙时全家都要下田耕作;农闲时大人要种菜养猪、纺丝织麻,小孩也要帮着干活。例如曾子城就得带着弟弟去十几里路外的蒋字街帮人推板车,或者赶集卖自家编的竹篮。

尽管生活并不宽裕,但曾家的掌门人——曾子城的祖父曾玉屏,却很有远见。曾玉屏决心把长孙(儿子曾麟书不太争气)培养成一个光宗耀祖的人。于是就一心送孙儿读书,当孙儿二十四岁中举之后,曾玉屏举全家之力,送曾子城进京会考!

考了两回不中,这次是第三回了。又要打发孙子赴京赶考了,但曾玉屏遇到了一个天大的难题——没钱。

越穷越借不到钱,这条法则自古如此。至亲至戚虽然很穷,但都来凑一把。如曾子城外婆家几个老实舅舅,把猪卖了凑了点钱,曾子城的岳父欧阳先生也把多年积蓄都拿出来。

但是,还差一截。

不是没有任何办法。比如,在当地还是有些声望的曾玉屏只要放下面子,到荷叶第一富户人家进门一拜,人家也许会借给他。因为中国人看重下跪。

问题是曾玉屏也要尊严。

如果曾子城再次名落孙山,人家就会拿这个当笑话。

如果曾子城考上进士,小则知县大则尚书,倘若官运通达,拜相封侯也不是没有可能。一旦官越做越大,今后就可荣及父母,泽被子孙。父母也会被朝廷赐封各种称号,比如光禄大夫,一品夫人等等。试想想,这么一个未来人人敬重的家庭曾给人下过跪,那是何等的耻辱?

唯一可以体面地接受是地方上的富户,认定曾子城有出息主动上门送上一笔银子,曾玉屏就驴下坡,说些无比感激的内心话,那才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奇迹没有发生。

要理解荷叶富户们:这是一笔风险投资。帝国农民的小农意识有几千年了,凡是风险投资,绝少有人愿意。

到了快要赴京的日子,曾家猪也卖了,牛也卖了。曾子城的母亲江太夫人纺的麻布也卖了。但还差一笔钱。

曾玉屏决定去王姓表弟家坐坐。

虽说这表亲隔得远一点,但毕竟是亲戚,家里也富有。

曾玉屏到了王表弟家,叙过亲情然后就把话题往孙儿身上靠。说子城的八股越做越好了,子城很懂事,上次回家一路上省吃俭用,用省下来的钱买了一套二十三史。王表弟也顺着曾玉屏,说子城这回肯定能中。听着这话,曾玉屏就顺势开口向表弟借钱。

王表弟一听,惊呼道:你何不早说?我刚刚向上坳里四爷买了五十亩田。

无比失落的曾玉屏跌跌撞撞,黑夜里举着火把独自回了家。他召集家人再次商量,最后他掷地有声地说:把上坳丘那三十亩田典出去,有钱再典回来。

这是一个割肉的决定!年轻的曾子城感到沉闷,赴京那天,祖父和父亲送他出了荷叶冲,一直送到通往湘乡县城的官道上。临别他强作欢颜地笑笑,然后消失在两代人牵挂的视野中。

路过长沙,这座他曾经求学过的城市,也引不起他半点留念。曾经站在湘江边写过很多意气风发的诗篇,此时,他半点诗意也没有。他有的只是一股无形的压力。

1838年,北上的曾子城有些沉闷。道光帝的苦恼,林则徐的万丈雄心,此刻都与他无关。他只是荷叶冲里走出的举子,一步一步地朝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生目标进发。

好在上天及时给了他一个机会。

二十八岁的曾子城在这一年的会试中,终于如愿以偿,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贡士。会试后,他改名曾国藩。殿试取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被亲自主持考试的道光皇帝拨至第二名。

不管列位多少名,只要中了进士就行。公元1838年的状元叫钮福保,但后世知道这个人的没几个。不止是钮福保,凡是历史上的状元,让人记住的实在不多。

朝试后,曾国藩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所谓庶吉士,就是在翰林院当“研究生”,毕业后就可进入翰林院任七品编修。

此时曾国藩已进入“准七品”行列。考试完毕,曾国藩请假回到了老家。

衣锦还乡吗?

只说对了一半。确切地说,与去京城考试前面临的困境一样——缺钱!

前番是进京赴考缺路费,这次是长住京城缺安家费。

如果曾国藩像现在的富家子弟一样,他就根本不必回乡来筹钱。给家里一个账户就行了。家里实在太穷,根本拿不出钱来让他在北京安家。白居易有诗说:长安居不易。作为一个新晋进士,他不是缺一点点钱,而是缺一大笔钱。

安居乐业,住是第一。北京寸土寸金,不说买房,租个房子也挺贵的。清朝政府一律不给官员分福利房,你有钱就买,买不起就租,租不起就滚。

其次是衣食。去北京安家,他必须把家属带去才有人给他料理生活。居家费用也是一笔大开支。

应酬是一笔更大的开销。曾国藩已进入官场。官场讲人脉:你来我往,结成圈子,互相照应,才有出路。应酬的费用越多越好。相比起来,房租还算一碟小菜,应酬才算得上“加州空运牛排”,是个无底洞。

曾国藩的工资收入大约相当现在月薪二千。试想想,这二千要租房、要生活、要应酬,怎么够上开支?

所以,曾国藩决定回乡筹钱。

当然这次是衣锦还乡,与一年前筹集赴京路费完全是两码事。回乡就像办喜事,人家会主动送钱上门。

果然如此。回到家乡的曾国藩,几乎天天有人来拜访。湘乡县令、地方乡绅、中里名流,反正凡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恭贺,顺手送上伴手礼。比如他的同学朱尧阶住在五十里外的江口,用船运来了四十担稻谷。这朱尧阶算得上曾国藩的一个铁杆朋友,每年都会送四十担稻谷来。

不过地方乡绅名士也只有那么多,两个月后差不多该来的都来过了。请了一年假,闲着的曾国藩开始游学。也就是主动地出去走走,访客会友,积累点人脉关系。他觉得自从他们大界曾氏从衡阳迁湘乡以来,几百年没人中过进士,借此机会要修一修族谱。

这给游学找了一个最好的借口。

修谱是穷人富人都感兴趣的事。只要姓曾,除了穷到揭不开锅的人家外,都会出银子。也不管你游学多远,天下反正到处有姓曾的。

这方法很灵验。曾姓族人得知新科进士来修族谱了,往往大鱼大肉接待,走时族上会送一笔钱给他。当然,曾姓之外的人送钱给他,也大有人在。比如衡阳县令、都转盐运使等人借机送上程仪银。

如此这般,曾进士边吃边喝边接银子。一年下来,扣去费用纯挣了一千五百两银子。

一中进士,身价百倍,但家中用度也大起来。原来曾家没几个贵客来,那些粗木家什看着都挺顺眼。现在县府官吏、乡绅商贾要来,一些打眼的家具一定得换。原来穿着的粗衣麻布,现在连曾玉屏老爷子也得细袄皮帽,仿佛不如此,就不像个老爷。甚至曾国藩去岳父家,也得坐上八抬大轿。

所以在离家之前,曾国藩仍然需要借钱。他在1839年四月十六日的日记中记道:“向大启借钱为进京路费,大启已诺。”

在曾进士沉溺在个人与家族的“小我”成功中,西方科技发明进入一个井喷时代。1839年,法国发明了摄影术、美国解决了橡胶制品的定型和发粘问题、德国创建第一个电磁单位制、英国有了自行车、瑞典发现了化学元素镧……

这一切不关荷叶山冲什么事。在神州开始快要陆沉了的1839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前夜,曾家沉浸在巨大的家族成功中。曾国藩在这年六月初三的日记中记载,本家曾永兴见到他居然手足无措,吓得说不出话来,以至曾国藩认为他“趑趄嗫嚅,村鄙可怜”。

只要帝国大厦不倾倒,他家的荣华富贵就在前头。

此时的曾国藩浑然没有半点感觉:这世界快要变样了!

从迷茫到破局

1839年底,曾国藩把妻儿带到了北京(这年年底,他的大儿子曾纪泽出生),在棉花胡同租了一处房子住下来,开始了京城生活。

他开始找到了一种非常有意义而又有成就感的生活方式。

京城确实太大、太繁华,可游历的地方实在太多。

登山、游园、会友,参加各种沙龙,曾国藩的日子过得十分逍遥,他最忙的一天会了十三个朋友。

但是,这种游乐与他在湘乡乡下的游乐不一样。自从他中了进士后,在湘乡,他碰到的都是恭维,听到的都是奉承。与这班京城的读书人在一起,若是聊起吃喝玩乐,他几乎算个门外汉。朋友应酬吃完海参席,有的人买起单来,无论多少银子眼皮都不眨,而他揣着游学筹措和向别人借来的钱,常常心疼得要死。

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有一次,他到朋友家中去玩,这位朋友是个富二代,除了妻子还讨了小妾。

那小妾不仅长得妖艳白胖,要命的是抹胸穿得很低,两只酥乳像要冲破束缚似的,活蹦乱跳。

曾国藩的眼睛当时都直了。想想夫人欧阳氏,一副女生男相,简直觉得白活了。

曾国藩见识越多,幸福感就越少。

偌大的京师,纸醉金迷。辚辚的华车碾过,那是富贵人家的车马;姣美的女人回眸,那是他人的妻妾;红红的花朵出墙,那是官家的豪宅。

与在湘乡享受人上人的待遇相比,曾国藩觉得在京城,他这个进士只是一粒尘埃。

曾国藩唯一可以安慰的是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他自恃有才,文章写得好,时时写首什么诗,名义上请别人指教,实际上是炫耀一下自己的文采。

他想听到恭维与赞扬,但别人真的会给他指教起来。有一次,他与一位张姓进士为一句诗争了起来,张进士说:你这个水平,还是先多读读《楚辞》才动笔为好。

在湘乡,谁敢这么说他?

但现在,别人不仅敢说,而且口气里含着不屑。

人家对他不屑,他又能拿人家怎么样?除了争执几句,总不能挥拳相向吧?

他一向自恃的诗文,在京师众多才子中,也不见得出色。曾国藩有些丧气,加上无度的应酬、喝酒、吃海鲜、吹牛、熬夜……他生病了。他的病很奇怪:白天没事,每到晚上全身奇痒难耐,双手抓个不停,抓得遍体鳞伤。这里一块血痂,那儿一块血痂。他去看中医,医生说是血热血燥,叮嘱他一不能喝酒二不能吸烟三不能吃海鲜。服过几剂中药后,稍好一点,医生又叫他静养。于是,曾国藩学会了打坐。

奇痒弄得他经常通宵难眠,家中经济也捉襟见肘。游学挣得的那一千多两银子,用于路费、安家、交际,眼下是塘干水尽了。有一天回家,妻子欧阳氏说:刚才陈佑说要走,说上个月的工资还没付给他,这个月又快月底了,你也没跟他说一声。曾国藩心情本来不太好,就说:我说下个月就给,他怎么这么小气呢?第二天,等仆人陈佑来了,曾国藩说:过了这个月,我就付钱,你找夫人做什么?

陈佑把扫帚一甩,说:上个月说这个月,这个月说下个月,你说话算数吗?

曾国藩一咬牙,说:好好,我下班回来一定给你。

一路上他又急又闷,寻思着向谁开口,好打发这个恶仆走人。他把朋友们在脑海里过了一遍,说也怪朋友这么多,可要找个开口借钱的人,还真想不出谁来。这京城就是怪,越要借钱,越借不到钱。不仅钱借不到,还让人疏远你。

到了翰林院,曾国藩进屋就抹桌子。一位同事见曾国藩穿的袍子比较破旧,指着他的袍子玩笑道:你这抹桌布也该换了。曾国藩正在气头上,和同事大吵起来。

真是斯文扫地!

这样糊里糊涂的日子,很快让曾国藩感觉到自己在堕落。

一个困顿的新科进士,没钱没权没地位,甚至连学问这块唯一值得光荣的金字招牌,在别人眼里也是一堆烂货。

在老家,他的才学有了进士这名头,作的诗文再差也有人恭维;在京城,他轻易不敢把作品拿出来示众,因为学问好的人不计其数。

总之,这么一位在老家备受殊荣的才子,在偌大的京师实在算不上一只什么鸟。

对于一向好胜的曾国藩来说,备感失落。

经济窘迫、无权无势,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曾家,左邻右舍、亲朋戚友,却把他当成大官。

有事找宽一(曾国藩的小名),成了曾玉屏在亲戚朋友面前吹牛的口头禅。果然,真有这么一位不谙世事的亲戚把几年的积蓄取出来,屁颠屁颠地来到了北京。

来人就是曾国藩的亲舅舅,排行第五,人称南五舅。南五舅进门就说:宽一,帮五舅找个事做吧。乡下实在太苦了。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他哪能替舅舅安排工作?曾国藩说:五舅啊,这事我做不到。

五舅笑道:宽一啊,为舅不会出你的丑,也不会为你的难。就到你单位煮饭,当个烧火佬,这不就你一句话?

曾国藩脸色尴尬,说:五舅啊,这京城不比乡下,我说话不算数。

五舅大惑不解,反问:你舅舅不会干别的,就当个烧火佬。这个你放心,火要旺,心要空……

曾国藩满脸羞愧,说:五舅,你不懂京城的事,这里……

五舅大失所望,说:你嫌五舅老实,不懂京城世事,是乡下人。会丢你的脸?好,我走,我走。

同类推荐
  • 成败

    成败

    父亲突然去世,妻子背后出轨,原本颇有家世背景的乔一川一下陷入了事业与人生的最低谷。就在他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之际,上级的特殊安排,他临危受命,来到了北京。凭着过人的谋略与胆识,他结交各色关键人物,不断拓展资源和圈子,多方运作,奋力经营。在于对手的竞争和较量中,他借力打力,巧妙出击,步步为营而又大刀阔斧,一招一式间展现其深层的胆略与智慧。一路过关斩将,乔一川的事业逐渐走向了巅峰,然而更为凶险的精心布局的圈套正在向他张开,一幕幕异彩纷呈的高手对决即将展开……
  • 吉祥纹莲花楼·朱雀

    吉祥纹莲花楼·朱雀

    小棉客栈,深夜鬼影绰绰,鬼歌凄厉,更有玉城城主之女死在镖行的货箱之中;前朝熙成皇帝的陵寝,武林两大高手的尸身惊现雪地;五十年间先后有四个女子死在了采莲庄秀美异常的莲池之中,而她们竟是穿着同一件嫁衣离开人世的;在佛州清源山的普渡寺与百川院中有一条秘道相连,秘道中……
  • 谁在走廊

    谁在走廊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姐妹花求生:飞天鱼

    姐妹花求生:飞天鱼

    她们,是一对孤儿双胞胎,在福利院相依为命。在七岁的那年,却走向了不同的命运。姐姐夏雨被富有的美国夫妇收养,举止优雅,光鲜亮丽,无人知晓她只是白人夫妇的中国玩偶。妹妹夏雪在国内孤苦打拼,她在台上唱贵妃娘娘、深闺千金,回到家却被远方姨父用斧头催逼房租。孤独,穷困,让妹妹染上了抑郁症,也失去了生计。她千方百计地去美国找姐姐,重逢后姐姐的冷漠却让夏雪最终失去了生存的勇气——姐姐居然带她去自杀。这次相遇,原是生离死别……
  • 荒原纪事

    荒原纪事

    一场关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较量,讲述了触目惊心的民间疾苦荒原的乡亲再也无法忍受家园被严重污染,要以和平示威方式表达心声,但随即遭遇野蛮阻拦。被激怒的农民失去控制,将一场和平示威演变成暴力冲突。几个领头人被迫逃离荒原,其他参与者包括主人公宁伽,都遭到疯狂的报复。宁伽出来后奔走呼号,踏破铁鞋寻觅失踪朋友,路上见证了更多的悲哀和不幸……
热门推荐
  • 别把话说死,别把事做绝

    别把话说死,别把事做绝

    本书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古今中外的大量经典事例,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社会生活中为人做事的双赢之道,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为人处世的方法和窍门,构建良好的人脉,营造和谐的交往和生存环境,从而享受惬意快乐的人生。留有余地,才能万事做到均衡、对称与和谐;留有余地,才能做到进退自如、挥洒且从容。
  • 溺宠娇妻:首席总裁爱你入骨

    溺宠娇妻:首席总裁爱你入骨

    5年前,她嫁入了C市最鼎盛的豪门,一朝飞上枝头变凤凰。只可惜,结婚5年,她见过自己丈夫的面没有超过5次。5年后,她在国外的学业顺利毕业,回国的前一天,因彻夜狂欢喝断片,而和陌生男人在一起了。次日醒来,婚内出轨的真相吓得她连滚带爬上了飞机。婆婆,丈夫,丈夫情人,她都应付自如,只是,当她丈夫那个同父异母的大哥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时候,她如遭雷劈,彻底石化!
  • 蔚蓝星空之赤色星球

    蔚蓝星空之赤色星球

    公元2267年,地球因为某些原因被毁灭,变成了一颗赤红色的球体,残存的人类生活在月球上,墨尘作为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却意外的卷入到了一个探索地球的神秘计划之中,我们的故事也由此展开…………
  • 断灭乾坤

    断灭乾坤

    这是一片浩瀚的大陆在这里万族林立,强者辈出。一个自青峰镇走出少年,面对天地间无穷的阻力他毫无惧意,一步一步的向金字塔最顶峰攀去。最终他踏破苍穹,断灭乾坤,主宰苍宇,成就无上帝尊!
  • 相声王子

    相声王子

    一书在手,天下我有!外星人光临地球怎么办?喵了个咪的,照样靠边站!相声王子不仅是轻松搞笑,还身负沉甸甸的责任……
  • 住有所居——住房政策法规解读

    住有所居——住房政策法规解读

    住房既是一种关系每个人安居乐业以及国计民生的必需品,又是一种价格昂贵、占居民消费比重很大、保值增值性好的特殊商品。各国的经验表明,如果没有政府介入住房问题,对住房市场进行合理的调控管理和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单纯依靠市场自发调节,是解决不好住房问题的,尤其是广大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住房市场实行完全市场化。
  • 媚师人间

    媚师人间

    狐、龙、蛇,最精彩的故事,总是发生在人间。
  • 都市医圣

    都市医圣

    天龙众“阿修罗“重返龙国。本人周阳,男,爱好美女,社会大学文凭,目前单身。会点皮毛针灸之术特回龙国求职,不求富可敌国但求泡妞无碍。凡是符合条件者请自带挂号费,我会依次约见,谢谢合作。
  • 查理九世之魔心之音

    查理九世之魔心之音

    多多和狼王少年的冒险又开始了,但这中间有多出了一个叫唐晓艳的女孩,带着他们进入风雨之森,然后又误跌误撞的进入了一个魔幻世界。
  • 灿烂的忧伤

    灿烂的忧伤

    人的一生是为的什么,爱情?友情?为朋友两肋插刀?或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