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00800000008

第8章 珍稀美食

横峰葛赋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峰四时景不同。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物丰、葛源,闻名遐迩。

古人爱葛,衣食无虞。吃葛爱葛,穿葛用葛,十分广泛。葛丝成布,葛帏挂幔。葛屦为鞋,裘葛为裳。葛帔围肩,葛巾缠头。葛根生食,葛粉冲汤。根茎花叶,均可入药,可以浣纱,匹配五谷,亦可酿酒。草本有情,装点荒原,肥沃大地,泽被乡民。是以葛天氏之时,葛为图腾。葛姓建国,历史悠长。

横峰野葛,荒冈生长。藤茎缠绕,叶展如麻。与春同绿,共夏纳凉。满山遍谷,何其壮观!

横峰之葛,史有盛名。三国葛玄①,云游横峰。观百姓以此充饥,察乡民以此治病,深入研究,解其功效。清热降火,生津解酒。遂以姓名之葛,横峰葛传天下。宋为朝贡珍品,明清皇家喜爱。名镇葛源,享葛之名。红色圣地,以葛传情。一杯葛茶,敬奉亲友。赠以葛根,感佩志敏。军民一家,鱼水深情。

今日横峰,葛业壮大。成立协会,精心运作。新品研发,拓宽市场。葛露葛佬,百姓餐食;葛根葛粉,家家必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成功;首家葛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国家认可。政府指导,企业主导,民众参与。高产基地五万亩,专业户近千户。“中国葛之乡”,中华葛之源。科学发展,前途无量。

注释

①葛玄(164—244年):三国吴人,葛洪从祖。字孝先。人称太极葛仙翁。琅琊人,后迁丹阳句容。出身宦族名门。自幼好学,博览五经,十五六岁名震江左。性喜老庄之说,不愿仕进。后入天台赤城山修炼,后遨游山川,周旋于括苍、南岳、罗浮诸山。后汉室倾覆,三国战乱,于是删集《灵宝经诰》,精心研诵“上清”、“灵宝”诸部真经;曾嘱其弟子郑思远,在他死后将“上清”、“三洞”、“灵宝”中盟诸品经箓付阁皂宗坛及家门弟子,世世箓传。据说,吴嘉禾二年(233年),葛玄径往阁皂东峰建庵,筑坛立炉,修炼九转金丹。

鄱湖藜蒿赋

鄱湖之水,苍茫无际;百万草洲,浮泛绿光。野生藜蒿,鄱湖神草。“鄱阳湖的草,餐桌上的宝。”适逢盛世,身价陡涨。湖畔美食江南名吃。城市乡村共品尝,显贵庶民同喜爱。

鄱湖藜蒿,何时播种?一月春雷,蠢蠢欲动。二月春风,破土而出。三月细雨,阴风而长。叶狭茎细,亭亭而立。秀色如玉,碧色如水。霞光在天,鱼动在水。草洲一片,郁郁葱葱。异香入鼻,沁人肺腑。鄱湖之水,因之而亮。湖中野鸭,爱藜蒿之可爱,伏身草丛,轻展翅膀;岸边牧童,喜藜蒿之可喜,镰刀竹篓,采集回家。“翘翘错薪,言刈其蒌。”①白瓷盘中,翠绿跑动。白瓷碗里,清脆声响。家家吃藜蒿,户户香味飘。藜蒿入口,令人心畅;家居美味,不离藜蒿。来一盘藜蒿腊肉,三月齿有余香;上一碟青炒藜蒿,十年轻身目明。

鄱湖藜蒿,蕴涵文章。古人曰:“登盘香脆嫩,风味冠春蔬。”藜蒿风味,与众不同。陆游诗曰:“旧知石芥真尤物,晚得蒌蒿又一家。”藜蒿品位,不同凡响。黄庭坚言:“蒌蒿芽甜草头辣。”品一品藜蒿,滋味绵长。苏轼云:“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画一画藜蒿,春季好风情。江南三月,草长莺飞,邀上好友二三,面湖把酒临风,藜蒿作箸醉酣,岂不快意人生!

鄱湖藜蒿,与菊同科。文人惜笔墨,偶尔有点缀。其清香,随风潜入夜;其野趣,伴渔歌而生发。香花美草,瑰丽绚烂。藜蒿多情,装点梦乡。与艾同属,可以入药。味甘无毒,治五胀邪气,医风寒湿脾,补中益气,长毛发,清热、利湿、杀虫。滋补身体,清心养神,益寿延年。藜蒿炒菜,清香爽口,喷香盈鼻,食欲倍增,细嚼慢咽,方解独特风味。来到鄱湖,吃一份藜蒿炒腊肉,方不虚此行。

鄱湖藜蒿,是草也是花。花开一时,草争一春。春风初动,香气满湖。况耐湿耐热,四季可栽培,每月可收割。立志宜人,扎根湖畔;天然水灵,贡献清香;蓬蓬勃勃,生生不息。碧水滩涂,乃产业之根;科学技术,乃发展之本;湖水浩荡,可造化万千。藜蒿产业,有此根基,且适逢鄱湖生态经济区获******批准,岂不摘英夸异、畅销于海内、名扬于寰宇乎?

鄱阳、余干幸矣!鄱湖藜蒿甚幸矣!

注释

①摘自《诗经·周南·汉广》。

鄱湖银鱼赋

鄱湖银鱼,美食也,绿色水产,俱臻名贵。

不知八百里鄱湖,究竟有多少尾银鱼。不知多少万年前,银鱼来鄱湖繁衍生息。更不知有多少众生,临鄱湖而羡银鱼。

神话故事传久远,只羡鸳鸯不羡仙。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水晶宫龙王身边一对童男童女,男曰银果,女曰银花,受龙王指派下凡来人间察看作物生长情况,一路上暗生情愫,终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相亲相爱,再也不愿返回水晶宫。龙王发怒,传旨将银果、银花打出水晶宫,永生为全身透明之小鱼。银花在人间怀有身孕,肚子日大。龙王更怒,复又传旨,不许出生。银花心想:“既与银果夫妻一场,岂能无子?”遂破腹产卵,卵出而身死。银果一见银花死去,安置好卵子,也殉情而死。银花所产卵子,都是今日之银鱼。银鱼生命只有一年,所以,渔民们捕获的银鱼,不论大小,都是当年的鱼。

鄱湖银鱼,珍贵稀少。自唐朝始,就为朝廷贡品。直到元末明初,随产量增加,才逐渐见于市场。昔日皇家贡品,今为百姓餐珍。亘古鄱水,水面辽阔,烟波浩渺,水草丰盈,饵料丰富,水性温和。中华所产之银鱼,多为回游型,独有鄱湖银鱼为定居型。鄱湖银鱼,头扁肥肚,体形狭长,形如玉簪,无鳞无刺,洁白透明,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金秋十月,渔民开怀,密网随风扬帆跑网,鄱湖银鱼晶莹剔透,鱼虾满仓,渔歌唱晚。网得银光闪烁之鲜银鱼,再晒制成淡鱼干,日晒白如雪,阴干色淡黄。宝物银鱼,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富含蛋白质,饱含矿物质,还含钙磷铁,益脾润肺,健胃补气,誉为“水中人参”。佐以鸡肉蛋等,或炒或炖,鲜香滑嫩,洁白如玉,浓香扑鼻,老少咸宜之食物,馈赠亲友之礼品,内销大中国,外销地球村。

善哉!鄱湖银鱼,惠农惠国,为餐桌增辉,为湖城增光!幸哉!鄱湖银鱼,适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获******批准,天然、有机、绿色遂成优势,循环、持续、保护无限生机!美哉!鄱湖银鱼,入中华菜系,成炎黄佳肴,小小银鱼,独领鲜美一片天。

鄱湖水乡,欣欣向荣;鄱湖水产,卓尔不群;鄱湖银鱼,品甲天下。中国湖城,前景更看好!

弋阳大米GFDA5赋

民以食为天,食以米为先,米以大禾谷为首选。大禾谷经“三蒸二百锤”,手工打制,是为大禾米粿。

夫大禾米粿者,又名弋阳年糕。“吃了年糕年年高”,寓意甚妙。弋阳年糕走俏,市场垂青,百姓喜爱。

弋阳大米粿,色泽如玉,柔韧爽滑,营养丰富,滋味绵长。制作始于唐代,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清同治十年《弋阳县志》载:“大禾谷白而长大……大禾谷米白饭硬硬作多团,需三蒸二百舂,弋市米为之食水多,软而适口,省恒称弋阳团子,最驰名外县。”大禾谷蒙深山冷泉滋润,风味独特;工艺经一千二百年传承,锦上添花。1983年江西食品博览会获奖,2006年国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9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待选。弋阳大米粿,从来就是享誉四方,旧时是皇家贡品,现在为时尚礼品。老乡不期而遇,因粿发乡情;走亲访友,因粿情更浓;过大年,办嫁娶,弋阳大米粿,自然体现浓情厚谊。

大禾谷择地而生,大米粿因质而名。大禾谷唯弋阳所独有,乃江西四大名米之一。好水土养育一方人,好水土产生奇迹。大禾谷钟爱之水土,山清水秀,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富含有机质,密布灌木林。处处山垅处处草木青青,处处田沟常年溪水潺潺。三月播种,十月收割,吸四季甘露,得天地滋养。种植面窄,产量低少,为稻中稀品。青蛙匍匐为其守护;虫蛭嘤嘤伴其成长。农家歌笑,多少欢乐停在叶尖;农户奔忙,几多辛劳洒进田间。

稻香村里******,爆竹声中年糕香。弋阳年糕,传承风俗与文化。那个乡下,家家种大禾米;那个村里,户户打大禾米粿。弋阳大米粿,制作不简单,工艺极复杂。早上浸米,晚上上甑。妇女灶前灶后,加水添柴;儿童门内门外,兴奋异常。屋顶上香烟氤氲,院子里热气腾腾。石舂内有轻有重分寸把握;揉、搓、捶、拍、甩缺一不可,道道程序必须到位;案头上有张有弛有条不紊。程序上繁复严谨,工艺上认真精细。打出年糕,“洁白如霜、透明如玉、口感爽滑、韧性可口、不黏不腻、久煮不糊”,常食可消脂去肥,长吃养生健体,故历经千年之久远,绝佳之处令人叹赏。

弋阳大米粿,口感绝佳,食用方便。蒸着吃,煮着吃,煎着吃,清爽可口;煎着吃、炒着吃,满口盈香;烤着吃,少见吃法,最惊最奇。炭火慢炙,外呈金黄,内里软糯,焦香扑鼻,闻香生津,折腰迷倒。咸甜均可,老少皆宜。香飘四溢,路人皆醉。

弋阳大米粿,千百年来不知演绎了多少段乡村故事,蕴涵了多少片邻里深情。君欲识弋阳,请先识大米粿;欲识大米粿,先识大禾谷。大禾谷,大米粿,大农业,大加工,大文化。食谷食粿食文化,展望明天,谁与弋阳大米粿共甘甜?

上饶石耳赋

上饶多奇岩,奇岩育奇珍。外形若耳,却依石生,故称石耳。著名山珍,中华名菜。人皆爱之,保健佳品。

上饶境内,山峦绵延,林木葱茏,终年云轻日丽,雨润风和,富饶纯净,天赐宝地。上饶石耳,山郁奇珍,得日月之精华,承天地之灵气。形如苔藓,碧色如烟。天然之山珍,林岩之妙品。色泽清亮,因细雨滋养,得山岩神韵;性乃甘平,如花间甘露,含甘甜清芳。采为食用,清爽可口,食之不腻,风味奇鲜。医者因材入药,清热明目,止血解毒,保健营养。入密林之丛,方知山林之大,缕缕清风,催生朵朵如花;登岩石之高,方可独得垂青,品味石上奇珍。掬一石耳,如清水在手,如溪流幽咽;食一石耳,如万物空灵,如灵芝入咽。佳物石耳,色香味皆美,可食可入药,可观可入画,谁人不爱?生长山林,何惭其青松翠绿;雨露滋润,且共其花草芬芳。铺绿青岩,心凌碧霄。伴磊磊之石,偕郁郁之林。圆山间幽梦,得万物清心。

得闻石耳长在林间峭壁处,找一闲暇,乃约朋唤友,深入雨后山林,攀高陡峭石壁。遍寻山间石岩,汗水涔涔,泥足虽湿,心怀喜乐,瞻之在前,采之在手,竹筐在肩。空谷中嘤嘤有韵,峰岩上步步清风。得此佳物,家宴上满堂欢笑。馈赠亲友,真情朵朵,绽放人生。

上饶石耳,采之于悬崖峭壁,开之于玉盘清碗。盘中盛出山间意趣,席间尝出人间至乐。幸哉!党委政府,心系民生;佳策励农,戮力同谋;保护生态,石耳之福。科学发展,福祉长久。小小石耳,势若素渲染丹青,情若黑花出银河。现如今,深加工著大文章,小石耳成大产业。

玉山白玉豆赋

己丑仲秋,天朗气清,有朋自远方来。言上饶山川千里纵横,无地不美,尤以玉山物产富饶,天下闻名,乃邀我同游,期盼甚殷。

于是乎驱车直奔玉山。一路谈笑,逍遥自在;胸中山河,顿时展开。一路清绿迭映,景色如新;草丰村密,百鸟鼓翼。车到三清山脚,歇于豆棚之下,仰见豆荚累累,悬挂其上。此豆鼎鼎大名,人唤玉山白玉豆。主人好客,下地摘菜。剥一盘白玉豆,享一次农家风情。一杯清茶在手,一盘白玉豆在口,何种滋味可以与此媲美?

玉山白玉豆,亦称“白金豆”。属一年生、蔓生芸豆类。其色如白玉,纯白光滑。大似蚕豆,扁平椭圆。玉豆金贵,绿色健康,故对自然环境要求高,区域局限性强。玉山虽能普遍种植,却以西、北山区所产为最佳。食者可糖烧、盐烹或加肉爆炒,其味软糯香甜,清气爽口。据农业部监测中心鉴定,白玉豆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富含维生素E、硒、钙和亚油酸。常食白玉豆,可壮骨强身,降低血压,促进食欲,亦可入药,防治肠胃疾病,抗衰老,美肤养颜,促进骨骼生长,预防骨疏松及软化血管,防癌抗癌,诚为绿色食品中的佳品,不愧“豆中皇后”之美誉。

农家游,农家乐。农家主人,殷勤待客,添茶倒酒,捧出美味。朋友酒席情浓,其乐融融。“白玉”在前,色味俱佳,清香扑鼻。满盘白玉豆吃个精光,然而人人意犹未尽。有人提议,此等美味,不可轻放。当晚回城,邀上朋友,独点此菜,大酒店中,再饱口福。主人闻言,发一番感慨:“多少酒店,用为招牌,吃上一顿,令人倒胃。作料太多,失去本真,原味已失,徒有虚名。”席毕,主人热情馈赠,殷勤叮嘱,反复说明:“哪怕就是清水煮,也要吃个原汁原味。”

言之入情,言之入理。玉山白玉豆,营养丰富,口感绝佳,本是天下至味,无须名厨调理。天下多少物产,天性自然,风味天成?然所谓名厨,画蛇添足,作料味精,泯灭天性。由豆及人,不失本性,永葆纯真,何须繁文缛节,虚情假意?

上饶柴豆腐赋

柴豆腐,上饶之特产,绿色之食品。

灵山豆腐柴,又名观音柴,阔叶小灌木。花不香,果不甜,枝不婆娑叶不艳,实乃植物界一介平民,然饥荒年份曾借以果腹,被称“观音豆腐”。由柴叶加工成豆腐状食品,俗称“柴豆腐”。柴豆腐,如璞如玉,晶莹剔透,可凉拌吃,可烩吃,更可直接吃。鲜嫩清香,口感极好。盛夏可防暑降温,寒冬可营养滋补,纯真的自然、绿色的食品。比之于大豆豆腐,颜色更美,味道更香。

上饶柴豆腐,好一道名菜!闻之清香,观之动容,品之开胃。上饶多山,山中豆腐柴,其叶青青,四季常绿,别样清香,似兰花而更浓,似玫瑰而稍淡,似梅而更远,似荷更清香。闻香采叶,洗净搅碎,揉搓嫩叶,滤掉叶渣,旋草木灰,待则凝固成块,色如翡翠,晶莹如玉,温润爽滑。啜之入口,丝般爽滑,玉样清凉,清香满颊。多啖可以益身,清热泻火,爽身健脾,降压润胃。因季节性强,量少营养丰富,人们视之如宝,居家无不拥有。佳客上门,柴豆腐上桌落落大方;晒干馈友,乡情自然天成。古人曰:君子之交淡如水。一壶柴豆腐,山林之间,溪水之侧,高雅闲适,不染尘俗。

盖其清香如溪涧之水,清纯如乡野之风。豆腐柴生长在山野,沐泉水之秀气,故能沾雨露而避烟尘,成其清香之气,爽滑之体。酒茶不能与之比,食客因之流连。虽天下名厨甚多,美味佳肴满席,然柴豆腐乡野绝品,天然去雕饰,清纯脱俗,色香味俱美,“六宫粉黛”①为之失色。

或曰:使豆腐柴可移植,令天下人人得而食之,岂非天下人之福?然也,上饶山水,无处不美,无处不奇。上饶柴豆腐,自然恩赐,造化恩赐,民间智慧之结晶。若能就地培植成产业,或叶或成品,走出家门,外销各地;端上八方餐桌,岂非四方人之口福哉!

美哉柴豆腐,快哉柴豆腐!

注释

①六宫粉黛:六宫,指古代皇帝有六个寝宫;粉黛,指化妆品,借指美女。指宫内皇后、妃嫔及宫女。

上饶清明果赋

清明时节,祭奠祖宗先人神圣,户户采青,家家做果,古已有之,传之久远。清明前一天,古代寒食节①;纪念介子推,禁火冷食,民间之所谓清明饮食多“寒食”。古有麦糕、环饼、冷粥等,今有上饶清明果。“应令尝新”,虽为祭奠果食,然而不失为营养美食、绿色食物。

清明果,虽为果,却不待栽种,不假寸土;无花而绚烂,无根而果实;托身柴门,寄迹春风;采自然之色,蓄人间情思。不愧为人心之佳酿,人世之芳香。且千年不凋,万代常鲜。无限追怀,因之相传;家国和谐,功不可没。

清明时节,男女老幼,结伴而游。既采青于田间,又讨艾于山野。春风入怀,振衣而立。洗春水于门前,伴鸟鸣于村外。纤纤之手,粉面相杂;殷殷情愫,如丝如缕。艾叶打浆,拌以糯米、大米粉,碧绿鲜嫩,柔软可爱。或揉或搓,妙手叠压;或圆或扁,各成其形;或甜或咸,次第排列。圆者甜心,芝麻白糖;咸果若饺,豆干腌菜。若乃亲友相杂,言语互动,童稚相对,鱼贯而出。炊烟升起,头锅出笼,敬天敬地祭先人;香气袭人,沁人心脾,男女老少齐动手。朗日熠熠,和风如波。墙外青草绵延,行人在途;远山峰峦绵绵,相约霞烟。热气腾腾之清明果刚刚出笼,人先尝?神先供?

清明时节雨绵绵,艾果柔柔乡情牵。春风伴梦回乡去,又见村头起炊烟。清明果,颜色青绿,天然清香,民间小点,特色小吃。婺德乡村,艾草遍野,家家包果,蔚成风尚。野艾野菜水煮面粉,糯米籼米手搓面团。馅料尤讲究,冷热皆可食,年年艾叶绿,户户果飘香。

上饶清明果,似果非果,食美美在果味,美食美在民俗。古食清明果,多追忆亲人。今之清明果,成绝妙食品。若有好友远来,上一碟清明果,青翠可目,清香扑鼻,食欲大振。上饶自古民风淳朴,山川形势,本具特色;地方物产,更有风味。清明寒食,食几个清明果,既饱口福,更有一番风情在心头。

注释

①寒食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或几天,说法不一。寒食,顾名思义,就是不生火做饭,吃冷食。传说春秋时代,晋国(今山西省)国君晋献公有五个儿子,他们是:申生、重耳、夷吾、奚齐、卓子。申生是晋献公第一夫人生的,被立为太子。晋献公的后夫人骊姬为了让自己生的儿子美开当太子,阴谋害死了太子申生。为了避免后母骊姬的迫害,公子重耳、夷吾分别逃往国外。晋国贤臣介子推(又叫介之推)等不畏艰难困苦,一直跟随重耳过流亡生活。有一年,重耳在断炊绝粮的流亡生活中生了大病,贫病交加,十分困苦。为了给重病体弱的重耳增添营养,介子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煮成肉汤给重耳吃,使他恢复了健康。晋献公病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而同室操戈。重耳在狄国、齐国、秦国流亡十九年后,在秦国国君穆公的帮助下,兴戎起衅,打败了已当上晋国国君的公子围(重耳的异母兄弟),得立为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重耳当上了国君之后,对跟随他流亡过的人都按功封官行赏。可是,唯独把对他有特殊帮助的介子推忘记了。介子推十分伤心,决心不再见重耳。他背着年迈的母亲,到家乡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隐居去了。介子推的手下人知道了打抱不平,在宫门上贴了一张无名帖,上面写着:“有一条龙,奔西逃东;好几条蛇,帮它成功。龙飞上天,蛇钻进洞;剩下一条,流落山中。”晋文公看了恍然大悟,他回想起在流亡国外期间,介子推对自己忠心耿耿,如今做了国君忘记了对他奖赏,心里很是不安。于是赶紧派人找介子推。不久,差人禀报:介子推已进绵山隐居了。深感惭愧的晋文公亲自带人去绵山寻找,然而介子推却避而不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个大孝子,他根据别人的建议,火烧绵山,留出一条小道,盘算林中起火后,介子推母子定会出山避火的。可是,一连烧了三天三夜,数十里森林被火烧为焦土,仍未见介子推母子的人影。大火熄灭之后,人们发现他母子双双抱住一棵大树烧死了。晋文公对此内疚于心,十分惋惜,便下令把介子推母子葬于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并修建子推祠堂。后人又把界休县改为介休县。介子推死的时候,正值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他是被火烧死的,晋国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他逝世那天不举烟火,进冷食,后来,人们又干脆把它定为“寒食节”。到了唐朝时,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寒食禁火习俗逐渐消失。

鄱阳春不老赋

何为春不老?鄱阳特产,鄱湖名菜也。看似寻常小菜,至微至贱,但却鲜香可口,为人至亲至爱。鄱阳有“三宝”,银鱼、藜蒿、春不老。缤纷赣菜,春不老一枝独秀;老少咸宜,春不老十里飘香。

小小春不老,大大有来头。宋代范仲淹任职鄱阳,遥指着东湖之北,曰彼处可立学。湖为砚,督军台乃印,妙果寺作笔,建学于此,必出状元。湖为砚,砚盛何物?此物何色?浩渺三鄱水,鄱水育名菜,乃春不老也。遍湖四周,其色墨绿,砚湖水浸濡之故也。如云食客皆好此口,春不老广受欢迎;不分贵贱皆需此物,春不老贫富皆爱。

何谓春不老?因其种植历史悠久,耐寒力强,抗病虫,产量高,四季浓密,象征长春不老多福气,故被视为吉祥之菜,有“春不老”之名。鄱阳春不老,植根饶信文化,胎结饶菜系列,择地而生,受命不迁,利惠百姓。明王世懋①《学圃姑疏·蔬疏》云:“芥多种,以春不老为第一。”然“橘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春不老只产鄱阳旧镇周边,出城则变之为芥,以西门、北关为最佳。春不老其黑如墨,叶片略小,辛香浓烈,肉质紧密,叶有茸毛,柄具翘颊,叶茎肥大如菘,为羽状分裂形。秋季下种,初春收割,或制成齑,腌制坛藏,或蒸晒成霉干菜,遂为佐餐佳品。春不老,食不厌。春不老煮黄牙头,鄱阳饮食一绝;春不老炒米饭,鲜得大快朵颐。春不老,可独炒,可炖肉,可作羹,含丰富矿物质、维生素,生津消淤,营养丰富,香脆爽口,健脾开胃,提神醒酒,解腥化脂,灭菌消毒,回味绵长。过往食客,趋之若鹜;品味美食,拍案叫绝!

一把春不老,烧肉煮鱼,清嫩鲜美,天热不馊,天冷长鲜。百姓食之,余味绕梁。冬末初春,煦煦阳光,鄱阳城百姓院内,几根竹篙,或倚或斜,晾晒春不老。老婆婆小媳妇,边哼唱饶河调,边腌制干鲜菜。当今鄱阳,佳肴层出不穷,独有春不老令人沉醉痴迷;赣鄱菜系,美馔色味俱全,鲜有春不老折腰南北食客。

悠悠春不老,今冬更美丽。鄱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国家战略,中国湖城成核心区成员,绿色食品成宠儿,春不老更是“老来俏”。勤劳鄱阳人,披星戴月,种出神菜春不老,演奏出锅碗瓢盆多彩乐章;聪慧鄱阳人,一双妙手,晒制传奇春不老,调配出千种风味万种风情。

噫吁,心不老,春常在;春不老,情更醇!美食春不老,海内外人见人爱;绿色春不老,美食天堂唱主角。

注释

①王世懋(1536—1588年):字敬美,别号麟州,时称少美,江苏太仓人,出生于以衣冠诗书著称的太仓王氏家族,明“后七子”领袖王世贞之弟。好学,善诗文,名虽不如其兄,但世贞以为胜己,力加推荐。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以三甲第一百四十八名中进士。时值其父王忬因忤严嵩父子,以误边罪,被斩于北京西市。兄弟二人相泣号恸,持丧而归。世懋服丧期满,始任南京礼部仪制司主事,时年已三十又二矣。后又擢此部员外郎,母丧归。之后先后为祠祭司、尚宝县丞、江西参议、陕西学政、福建提学,终于南京太常寺少卿。万历十六年(1588年)病卒。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能不为党同伐异之言”。著有《王仪部集》、《二酋委谭摘录》、《名山游记》、《奉常集词》、《窥天外乘》、《艺圃撷余》等。《明史》附其传于王世贞传后。其诗学论集《艺圃撷余》,其中观点有不少处对“七子派”诗学有所修正乃至突破。

上饶湿米粉赋

万年贡米做饭香,上饶米粉真好吃。优质稻米精加工,米成粉来米粉条。吃上一碗上饶米粉,品尝一次上饶风情。风味小吃大产业,天南地北上饶粉。

上饶湿米粉,异乎寻常。一个“湿”字,道出精髓。得信水滋润,柔软润滑,根根晶莹,粗粉白白嫩嫩,细粉柔柔韧韧,未进口奇香已闻。信江流域多粉坊。晚将优米浸透,晨将湿米榨成条,再将鲜粉送粉店。新鲜上市,家家来买,人人爱吃。上饶米粉,经有学问之人考证,源自铅山。明朝中叶,铅山位处“八省码头”,“舟车驰百货,茶楮走群商”,河口镇为江南五大手工业中心,曰江西四大名镇。四海商人云集,商人早起而趋利,惜时如金,而食铅山烫粉,美味饱腹,简单省事,故炙手可热,风行不衰,受青睐而至于今。一碗米粉穿肠过,一道粉香透心房。几度春秋,风尚依然;闻名遐迩,分外吃香。

看今日上饶城,各种粉店,遍布街巷。金玲珑、章老六、老仙妈、七十二行,排档夜宵,一日三餐,生意异常跑火,食客络绎不绝。自办粉店,成本最小。装修简单,摆设寻常。三五张桌子,七八条凳子,酱醋葱姜辣,米粉五味调。粉店虽小,乾坤甚大,市民致富一捷径,城市靓丽一风景,一家两家三四家,全市上下上万家。知名粉店气象火暴,人挨人,桌连桌,顾客一拨接一拨,常有多人等上桌。吃顿爽口上饶粉,排个长队也值得。无论天寒地冻,还是酷暑高温,早上一碗粉,吃得满头大汗,辣得龇牙咧嘴,餐餐如此,日日依然。拌粉、煮粉、烫粉、炒粉,品种多样;肉丝粉、排骨粉、猪肝粉、羊肉粉,悉听尊便;大碗粉、小碗粉、中碗粉,应有尽有。炒粉不见水,烫粉重在汤,煮粉看下料,食用取所需。味道不同,百吃不厌。拌粉最简单,厨师烫顾客拌,速吃速拌。拌粉以南门路为正宗,烫粉以铅山为最好,羊肉粉以广丰为最地道。无论粗细,条条柔韧分明;无论烫拌,碗碗情丝连连。游子离家千里,情牵上饶米粉。在外吃到上饶米粉,遥念家乡倍思亲情。

上饶湿米粉,蕴地方文化。作料齐备,五味一身,香嫩爽口,吃法多样。烫一碗吃,吃出上饶人勤劳简朴之美德;炒一碗吃,吃出上饶如诗如画之美境。粉条一根根,寓意当中生。生,赤条条来;死,赤条条去。人生哲理,粉中细品;珍惜清誉,磊落一生。朋友来,亲戚到,吃顿粉,情意深。一日吃顿米粉,三日满口余香。筷子挑粉,根根晶莹白如玉;用心吃粉,不觉烦恼早已消。

好粉逢盛世,走俏闯市场;宴席桌上珍,米粉爱嘉宾。华夏大中城,遍布上饶米粉店,一盘一碗总关情,炎黄子孙共品尝。食用湿米粉强制性标准出台,生产更规范,市民更放心,食用更安全。余居上饶二十三年,最爱吃上饶米粉,最喜喝香辣之粉汤。上饶湿米粉,醉吃人间千余年;上饶湿米粉,锦绣明天未可期。

同类推荐
  • 前方也在下雨,何必匆忙赶路

    前方也在下雨,何必匆忙赶路

    我们无法左右每一件事情的发展趋势,更无法左右每一个人的想法和态度。迢迢人生路,茫茫人海中,短短几十年光景,其实我们能做的事情并不太多,我们能接触的人也不太多。既然如此,为何要一路狂奔呢?或许前方在下雨呢!
  • 在最好的时光来到你身边

    在最好的时光来到你身边

    嘉倩的42个暖心故事,是采访了近千个人,与500多个人交换梦想才写成的,每一个故事都给人打开一扇窗户,让人看到阳光、眼泪,或自己。这些故事可以成为生活调味品,也可以放在枕边睡一整年。希望她像一个老朋友,在你最失落,或最风光的时候,来到你身边。
  • 生活·文学与思考

    生活·文学与思考

    李炳银参与文学活动,从事文学批评写作,已有近20年的历史了。同这个已不算短的时间相比,所取得的成果显得十分单薄。每想到此,不免汗颜。选入这本书中的论文共有三个部分,它们是有关作家作品的论评,有关小说、散文创作的思考,有关报告文学创作研究的文章。这些文章写作发表的时间几乎伴随着我全部的文学评论研究历史。
  • 阳光八万里:古清生散文精选

    阳光八万里:古清生散文精选

    本书为作者精心构筑的美文,多为作者近年已发、未发的散文、随笔。
  • 陈让诗文集

    陈让诗文集

    陈让诗文集分诗歌卷和小说卷两部分,是陈让的作品选。两卷中,精选了陈让有代表性的文章,体现了他含蓄、典雅又不失现代化的文风特点。读陈让的诗文,你能品味年轻一代对社会的一种别样见解,和陈让不张扬、重感悟、及时抒情的个人哲学。
热门推荐
  • 六界苍穹录

    六界苍穹录

    人挡杀人!神挡杀神!唯我独尊!一统六界!
  • 吸血鬼骑士:狂妄之情

    吸血鬼骑士:狂妄之情

    连我自己都忍不住继续爱你,但为什么你要背叛我自己!喜欢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后辈,你还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多么做作,如果没有改变我们一直沉睡地底,那我相信也不会是现在我哭着的……李土你为什么重生枢?拆开我们想继续久眠的梦?我也复活的原因居然是……枢,你是禽兽不如啊!
  • 破天霸体

    破天霸体

    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奇妙小宇宙,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秘密,却也隐藏着无限的可能。……一个不能修炼的废人,一个被家族唾弃的人,一个还被人追杀的人。姜明穿越到这样的人身上是好事,还是坏事?直到一次异变,让他拥有一个强悍而变态的肉身。于是,在被家族舍弃后,他踏上了一条不寻常的路。……PS:本书不会虐主,不会11,看下去你会发现,是完完全全的爽文,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品,只希望,有助于你闲暇之余,能做到一个生活的调节剂,保持一个好心情,我就心满意足,新人不易,收藏吧,谢谢!
  • 卤味食谱

    卤味食谱

    家庭美食坊丛书》根据四季的特点、不同的家常菜式、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精选了一千多道家常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又有保健功效,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家庭美食坊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是家庭食物调养的有益参考书。
  • 大汉皇后之女军师

    大汉皇后之女军师

    吕鸳,从单纯直率的少女一步步走上中国临朝称制的太后。她是我心中的神话,也是一个值得怜惜和爱慕的女人。她的敏慧,她的权谋,她的情爱,她的狠毒,都那么淋漓尽致,她只是一个女人。
  • 豪门夺情:通缉桃花妻

    豪门夺情:通缉桃花妻

    四年前,男友挽着别的女人进入教堂,她转身决绝离开。四年后,他契约婚姻已满,回来时,却见她周围桃花朵朵。青梅竹马?面瘫冰山表哥?妖孽男?小叔?腹黑毒舌受?他怒不可遏,她却逃之夭夭,可恨他一心一意只扑在她的身上,其他的女人竟是再也入不了眼!
  • 孟三山

    孟三山

    碧波天上涌,流云水中来;满目盈盈皆青翠,何必忧忧满心怀。人到中年,本以为此生将浑浑老矣,却不料误入仙山。护树碑上留名,看到的却是一场平静背后的乱战。本以为活着就为了落叶归根,然而登到高处才明白,你若求安求稳,必有万千人阻你。既然如此,我必踏平前路,翻手为天。三山之中皆念我名,威名也好,凶名也罢。九州之上,我所过处,必是乐土......
  • 嘿,校草,你很冷漠嘛

    嘿,校草,你很冷漠嘛

    本书偶尔来点小暧昧,让整个故事都洋溢着青春的味道
  • 衔尾蛇之役

    衔尾蛇之役

    在一款火爆的游戏《天道》中,白冶无意中加入了一个神秘的组织“衔尾之蛇”。而这个神秘的组织背后竟然隐藏了世界“空白的六百年”的秘密。而这个秘密的背后,是矛与盾的摩擦,正义与正义的碰撞。
  • 春色满园之命定之夫

    春色满园之命定之夫

    外科大夫叶敏敏约会途中遭遇车祸,穿越成为女尊王朝六公主叶莹敏。小公主命中带煞,活不过十九,需找到四位命定之人娶之,方可化解。她该何去何从,时坦然接受还是另有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