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02300000023

第23章 豹——在巴黎植物园

[奥地利]里尔克

莱纳·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是现代德语文学中一位影响十分深远的诗人。他生于布拉格,父亲当过军官和铁路职员。他自己上过陆军学校、商学院,最后选择在布拉格大学学习哲学和文学艺术。他去过许多国家,如意大利、俄国、法国、埃及等。曾在俄国拜见过托尔斯泰,在法国当过雕塑大师罗丹的秘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过兵役,战后在瑞士定居。

他在诗歌创作中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后来又受法国艺术和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在诗歌中以直觉形象象征人生和自己对人生的体验。他的诗歌代表作有《杜伊诺哀歌》和《献给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等。他的诗歌特点是尽量摆脱情感的束缚,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冷静观察和认真体验,力图在精确的描绘中使诗歌达到雕塑的效果。他的著名诗篇《豹》在做客观观察的同时,表现出一种主观经验,实际上象征着作者内心世界受到的束缚和压抑。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作品

它的目光如此厌倦了那铁栏

的不断行走,就此万物消失,

好像有千根的栅栏在眼前,

千根的栅栏后却没有天地。

柔中有刚的步子绵绵而行,

正旋转着其小无比的圈子,

有如力之舞围绕一个中心,

那里一个伟大意志已麻痹。

只有时而眼帘静静掀起——,

随即有一幅图像闯进来,

经由它四肢紧张的沉寂——

进入到心中便不复存在。

(杨恒达译)

作品赏析

此诗写于1903年,深受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艺术思想的影响。罗丹对艺术中的生命和运动十分重视,他说:“没有生命便没有艺术。一个雕塑家想要说明快乐、苦痛、某种狂热,如果不首先使自己要表现的人物活起来的话,那么是不会感动我们的,因为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一块石头的快乐或悲哀,对于我们有什么相干呢?在我们的艺术中,生命的幻象是由于好的塑造和运动得到的。这两种特点,就好像是一切好作品的血液和呼吸。”

在本诗中,我们看到,诗人在看见一只笼中之豹后产生了种种内心体验,但是这种种体验究竟是深奥玄妙的哲学思考,还是难以控制的感情冲动,我们都无法判断,因为他写下来的东西似乎同这些都没有什么关系,他只是给了你一个雕塑般的造型,一个经过他的感觉加工后的客观现象的再现。他描绘的豹在笼中来回转圈,这是一只活生生的豹。虽然它的眼前有着千条的铁栏,他的活动天地只有一个极小的圈,但是它却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的柔中有刚的步子显示出它有巨大的潜在力量,但是在这片极小的天地里,它只能绵绵而行,它的意志也显然已经麻木不仁了。它偶尔也会睁开眼睛,看到眼前的景象,但是这景象对它毫无意义。所有这一切都是冷静客观的描写。里尔克认为:“诗并不像一般人所说的是情感(情感人们早就很够了),——诗是经验。”所以他在诗歌创作中着重表现的不是他的情感,而是对客观事物的冷静观察,经过认真的体验之后再做出精确的描绘。可以设想一下,要是不经过真切的体验,里尔克怎么会对这只笼中之豹的外在表现和心态有这般精确的描写呢?不设身处地地替笼中之豹设想一下它的感受,是很难想到“那铁栏的不断行走”的。只有豹这样的动物,才会把栅栏看成是像它一样的活物,它走,栅栏也走,没完没了,以至最后使它厌倦得“就此万物消失”了。也只有像豹一样的动物,有用不完的力气,在旷野、丛林中自由地驰骋后被关在窄小的笼子里,才会体会到“千根的栅栏后却没有天地”、“一个伟大意志已麻痹”。所以,里尔克的细心观察和设身处地的体验已到了极其细致入微的地步。

里尔克像雕塑家一样塑造这只豹的形象是要传达一种独特的象征意义。

雕塑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其作品只能占据一定的空间,不能在时间中驰骋。里尔克在这里虽然采用的是作为时间艺术的诗歌形式,但是他运用了雕塑的特点,让他的描写对象占有一定的空间,却把它在时间中驰骋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豹在笼子里来来回回地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时间对它来说似乎已经没有意义。在这样的雕塑特点之下,里尔克将罗丹的艺术理论运用到他塑造的艺术形象上。他要让他的艺术形象达到雕塑的效果,但是又要让它像罗丹所要求的那样,处于动态之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所以,这只豹既没有被描绘成正在天地之间自由自在地奔驰,捕捉其他动物,也绝对不是仅仅处于静态之中。罗丹指出,画家或雕塑家要使人物有动作,就要表达从一个姿态到另一姿态的过程:让人看到第一种姿态怎样不知不觉地转入第二种姿态。罗丹还认为,在这种视觉艺术作品中,还应该可以识辨出已成过去的部分,也可以看见将要发生的部分。里尔克塑造的这只豹有雕塑般的清晰造型,同时他又用诗歌的形式告诉你它在运动。如果我们假定,诗人是要表达豹从原野上奔跑的姿态到在笼中局促不安的姿态的过程,那么这只豹在极小范围内的不断行走正绝妙地意味着这样的过程。在这种不断行走中,明显留有过去那种在自由天地里逞强的痕迹。

但是,里尔克用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生命力想要表现的,并不仅仅是我们在关于这只豹的描绘中所看到的东西。他是在给你一种象征和暗示。里尔克的青年时代,正是世纪末情绪席卷欧洲的时期,他创作此诗时的1903年,又是欧洲酝酿革命和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的前夜,尤其是里尔克生活在其中的布拉格,处于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在无形中形成对每一个市民的压抑。里尔克并不一定在写诗时怀有明确的意图,要表现带有政治色彩或社会色彩的内容,但是通过豹的形象所给你的象征,即使只是他个人的经验,我们也能看出其中所包含的普遍情绪。人类发展到20世纪,征服世界的能力和潜能正越来越发挥出来,可是却由于观念、制度、习俗、贫困、利益冲突等各方面问题的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讨生活,就像那只有力无处使的豹在笼子里转圈圈一样。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按照罗丹的理论,我们可以在这只豹身上识辨出已成过去的部分,可是如何能看到将要发生的部分呢?要是从表面上看,我们确实很难看出这只豹将来怎么样,它似乎只能永远在铁栏后面走下去。但是,这正是里尔克试图在艺术上做出回答的问题。这只豹只是他用来传达象征意义的工具,他所关心的是力与压抑的冲突。从审美的意义上讲,他表现的是受压抑的力之美。当力受到压抑之后,要么走向消亡,要么寻求冲破压抑。对西方现代美学思想有过重大影响的尼采认为,走向消亡的力只能是丑的。而这只在笼中行走的豹,虽然环境对它的压抑已经到了令它麻木得连眼皮都不大愿意动一下的地步,但是它还在不屈不挠地行走:“柔中有刚的步子绵绵而行”。它并没有放弃冲破压抑的努力。这样的象征能在欣赏者心中唤起一种悲剧精神,唤起力的张扬感,寻求对压抑的解脱。《豹》这首诗就是这样来实现它的审美效果的,读过它的人都会感到一种力的呼唤。

这首诗在德语中采用的是五音步抑扬格的形式,隔行押韵,有很好的音乐效果。译诗在语言转换中必然不可能保持原诗的本来面目,但是它尽量在传达诗人原意的同时保留一点原诗的风格和韵律特点,让不能从德文原作阅读的读者领略一点原作的风貌。

(杨恒达)

同类推荐
  • 审美与欲望的纠缠

    审美与欲望的纠缠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发展、变化甚巨。本书以“审美与欲望的纠缠”为观察角度,深入分析了转型期中国文学尤其是广西文学的现状,就其发展趋势、现存的主要问题、新时期的特点等方面做了独到的阐释和探讨。这里既有理论上的宏观把握,亦有精彩的个案分析;既关注全国范围的文坛动态,又对广西本土文学进行了个性解读,为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
  • 留水借山情愫浓

    留水借山情愫浓

    本书是作者近年所写散文的结集,共4章。“桑梓觅踪”回顾童年及少年时代艰难求学历程,尤其对上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人间悲剧有十分真实的描写,读来唏嘘不已。“有缘三花”是老三届大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那里有沸腾的校园,有……
  • (林语堂全集11)我行我素

    (林语堂全集11)我行我素

    林语堂以自己独有的气息、真情和独见,构成了林语堂的“个人笔调”。本书延续了林语堂先生一贯的文字风格,收录了林语堂先生的小品文数十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精巧、语言轻松幽默,朴实不失揶揄,常常在细节处显出大智慧,意韵幽长,引人入胜,充分显示了林语堂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非常值得一读。同时本书是林语堂文集的系列作品的精装版本,统一风格的版式设计和封面制作,都给人赏心悦目的整体美感。
  • 千家诗

    千家诗

    本书汇聚《千家诗》的各种今注今译成果,按照七绝、五绝、五律、七律的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编排,每部分篇目保持原有顺序。除订正讹误外,还作了详尽的注解,加入丰富的译文,使之更加通俗易懂,并尽量体现诗歌的韵律美。同时配以古典雅致的画作,使读者在诵读经典的同时,更直观形象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浑然天成。本书为每首诗都标注汉语拼音,为孩子们扫清阅读障碍,更易诵读。
  • 雷达散文

    雷达散文

    《雷达散文》收录了著名作家雷达的大量散文佳作。这些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派,行文流畅,文笔精妙,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水平与艺术素养。读来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热门推荐
  • 后宫如懿传2

    后宫如懿传2

    这后宫之中,上演过太多恩宠枯荣、起起落落。妃嫔的命运,如同悬崖边的稻草,再聪明的打算,再阴险的算计,倚望的都不过是圣意阴晴。她是如懿,曾经的乌拉那拉青樱,景仁宫皇后的侄女。敏感的身份让她比旁人多了几分隐忍自持。得意时不敢自傲,囹圄中有他一句“如懿,你放心”纵使帝王之爱从来身不由己,她心足矣。然而,是非从来不肯饶她。妃子接二连三孕产不利,贴身侍女倒戈,种种证据皆指向如懿。若被人这样精心设计,又如何还有转圜机会?当初紧握她手让她“放心”的人已不愿多看她一眼,等待她的将是无尽萧瑟的冷宫。是巧合,抑或另有内情?是认命,抑或绝地反击?如懿,如懿,如何在波诡云谲的后宫中自保周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君主论

    君主论

    《君主论》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认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前11章论述了君主国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下去;1214章阐明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后12章全面论证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论。
  • 千字文

    千字文

    传说几百年前一老者飞仙后,写下了整整千字的书文,供后人飞仙时用以参详,一个商贾不识千字文内容,将这篇千字文撕成一千张单字的纸片,贩卖在世间各地,以致后世各方人士互相争抢,搜集,直至现今未曾集齐。当世一个少年,却称自己能默诵出千字文,他的出现是因为什么,是为了什么,到最后,或许就会发现这整个故事就是一个圆,但是又不是……
  • 绝世妖妃惑君心

    绝世妖妃惑君心

    前世若今生,无缘却有缘。她是天生带着厄难厄难的妖狐,却在流离人世的时候,遇上了他。即便知道人妖殊途,她还是将心丢在了他的身上。危险当前,他的舍命保护。“青绾,你若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她笑了,有君如此,人妖殊途又怎样?爱便是爱了,她要的,也只是他罢了,其他的,与她何干!
  • 人类的奥秘下

    人类的奥秘下

    本书丛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震颤.
  • 谍影

    谍影

    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国民政府国防部保密局冯儒收到一份密电:屠杀二监的共产党员。消息由共产党潜伏特工传递给游击队陈言等人商量武装营救。屠杀前夕,保密局特情处处长杜林甫收到卧底“观音”的密电:保密局有共党卧底!敌我双方穷尽心智、步步惊魂;国共谍人斗智斗勇、险象环生!
  • 帅气校草和可爱丫头

    帅气校草和可爱丫头

    家庭贫穷的她却是爸妈的掌上明珠,虽说穷但过得其乐融融。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考入维多贵族学院。她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就在开学第一天惹上了C市千氏集团的儿子(千辰)他是全校最帅,就连打个喷嚏都让人着迷的帅哥,校草。林晓彤和千辰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紧接着认识了浩轩和沫静宁。他们四个会发生什么样的校园故事呢?(还有神秘人物哦。)
  • 三年约定

    三年约定

    林晓月和于明亮在公园里相遇相识,相恋。结婚七年后,也没能逃脱七年之痒。于明亮在酒吧里遇到了当初暗恋他的吴梦。在酒精的作用下,有了激情的一夜。最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经常约会吴梦。最后还是被林晓月发现了。他们的婚姻究竟何去何从。
  • 网游之小禾

    网游之小禾

    她选择这个游戏,只是因为她无奈。她向往古代那种仗剑天涯的快意生活,这是当下社会中最为缺失的,她更希望有一个男子,手执长剑,长发如墨,白衣如雪,温柔笑对:“允你一世。”于是,她来了。她从来不敢相信,即便如他,也会舍弃自己而去。原来世上并没有始终如一,却只有万劫不复,她可以,重头来过。只是,她放不下,罂粟谷中的一众人等,他们还等着她骑凤云端,挥动拂尘,降下万丈霞光。可那个允她一世的男子,却亲手将她,送进了阎罗殿。“罂粟谷众人,听我号令,杀!”凌驾云端的白衣女子手指前方,一个字掷地有声。一千名头顶“罂粟谷”字样的各职业玩家杀向敌阵,声势浩大,丝毫不输神龙掀起的电闪雷鸣。渡里的玩家知道,从此以后,皇朝不再,辉煌不再,只有一个女子,将永载史册,开启新的篇章。
  • 男神来袭,相公请下堂

    男神来袭,相公请下堂

    传说,他是天际最冷酷神秘的中天王;传说,他的王妃有着倾城之容;传说,他的王妃与她的相公有染;传说,他发出必杀令要将她的相公诛杀于九天之上。可是,一切仅仅只是传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