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61900000013

第13章

故以下文别释经中分二。初解五法相应除爱定障令学修慧相应。是观行故。后释过阿僧祇劫下经重解前摄福德义。依天亲说下总分三。初明于何法修行。即如来忆念。次明修行得何等福德。即此摄福德。后明复成就何业。即此叹法修行下乃至重解。前审解前摄福德。文皆属第三。第三文中复有五。至后当知。五中复二文。即是无著重释摄福。约初文中分三。初标五劝除散乱障。次列五名。后配经释。标中三摩提者等持义。攀缘者作意义。对法论说。得定心者名得作意。此所除者即散乱障。法相应者。法谓经教。即下经文。与经相顺而修作意。能除乱障有五功德。自然发生殊胜修慧。以断愚痴。

配经释中五段。初有二。初问。后逐难释。天亲云。于何法修行。显于此经。外从他闻。内待不忘。数数思虑。修慧便生。颂云。名字三种法。受持闻广说。修从他及内。得闻是修智。此说何义。于彼名字。得成闻慧。意言经说于此法门。法门者教。名字名为体。即是外从他闻。所闻者教。成已闻故。因此名字。成三种法。一受。二持。三读诵。此论释意。言受者习诵故。习讽诵也。复释经有四。已受为读。诵持者不忘。故明记。在心不忘名持。彼云。受持修行依总持说。受外别有其持。合名总持。即闻持是得陀罗尼。领记不忘。初受后持得转。故开为二。此读之外别有一摄。观此摄者。乃是彼持。摄持法故。十法行中更无摄行。为受故读者。由修讽诵。先读其文。为持故摄者。先包揽已。后记忆之。皆下释上习读。揽其义者观其理。彼论云。读诵修行。依闻慧故。广多读习亦名闻慧。即显受外别有习诵。依十法行。一受持。二读。三诵。为三种法。彼论已受说持。读诵。为一者。受持之行体即总持。初受后持者。故开为二。读之与诵。俱一闻慧。故合为一。以分三种。此论说四义少难知。彼说读诵修行依闻慧。广多读习亦名闻慧。与中边论同。即显少读少解义意。是生得慧。非闻慧也。流支经中说三行。以已复有修行之言。修行是三行通称。又彼论说。修行云何得。从他闻法。内自思惟而得修行。从他闻法。闻慧也。内自思惟。思慧也。而得修行。修慧也。他善友。上来合说四亲近行。流支罗什并无为他人说如理作意等。真谛本中复言教他修行。为他正说。能断有五。受持读诵究竟通利。为他宣说。如理作意。但说闻慧。以为因故。修慧便生。为他说者。为他众生。余皆自利。流支经本此中方有三慧。如上已说。

解摄福德。论文但一。经文有二。初明前行所摄福德。后成前说福德多义。天亲云。得何等福德者。示现胜校量福故。此中舍身福胜前舍身福。以事胜故。以时大故。即一日时舍多身故。复多时故。于十法行。一一行中复起四行。一自作。二劝他。三赞励。四庆慰。庆慰谓随喜。即是此中信心不谤。但总随喜。小福无边。况行法行。其福何量。此论不显。流支罗什皆言信心不逆。断真谛皆但说言不生诽谤。以为校量。而无信心随喜之语。直尔不诵。尚多于前。况生信意。虽不信学。但不生谤。他不生谤。即生福德。胜舍前命。上来至此。已四校量。初一校量。佛欲得福相法身中。以三千界七宝布施。不如于经持说一偈。无量不可数。以第一百六无量数第一百一十二不可数。彼文为在十行之位诸菩萨说。解行尚少。持说未胜。所说摄浅。故以少施校于持说。第二校量。在远离随顺外论散乱中。以一恒河中一沙为一恒河。复以尔许河中之一沙。为一大千世界。满尔许界七宝布施。不如于经持说一句。无量阿只以第一百六无量数。第一百四数阿僧祇。彼文为在十回向中第五向位诸菩萨说。解行虽增持说。次胜所。故微多施。校量持说。第三校量。在远离利养疲乏热恼等中。以恒河沙身布施。不如于经持说一偈。无量阿僧祇。彼文为在第九回向诸菩萨说。解行渐高。持说转胜。望前虽胜。望后犹劣。所说更深。故以三千界身命校量。今此第四校量。在离定味中。于日三分皆舍恒河沙身。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百千为劫故百一亿也。那由他第四数。即亿个万亿那由他劫。不如于经信心不谤。此文为在十回向转将入四善根位诸菩萨说。行位渐高。信心转胜。所说转深。故以经尔许劫自舍多身。校量信心。上来但以外财内身校量持说。至此位已。能持说所得功德不可舍身舍财为此。但以修行。以比持说。故次下文比于燃灯所亲承供养。此在异生。于经法行。所生福德等彼校量。闻十地法。在十地位。能持能说。至下当知。

第三叹法乃修行中分二。初问。后释。释中经文随论分二。一显法及修行。二种别故。初文复二。初明叹法。后此法门下重显前言不可思议。是世间有漏寻伺法。非彼境界。名不可思。唯自圣智自证觉故。既无齐等。亦无过名不可称。能断云。加应当希有是不可思议所感异熟。以有漏持说尚在地前。故感异熟。由此善根。所修行得十王果。此相好文。后义可知。前义难解。此法门下重更彰。依天亲论。下明成就何业有五。初叹法行。二供养必成胜德。三远离一切障。此前三种与无著同。四于燃灯下速证菩提。五当知是法门下成大势力。此后二种总是无著重释于前摄福德义。天亲释不可思议者。示现难思故。不可称量者唯独大人不共二乘故。唯佛独知。为住第一大乘众生说故。不为二乘。二乘不能知为他说及修行故。重彰前说不可称量中。三乘中胜名最上乘。真谛名无上乘。此与能断同名最上。流支罗什俱名大乘。障净故名最胜乘。流支罗什名。最上乘。此及能断名最胜乘。真谛名无等乘。谈乘之体。依论可知。为彼二说。如何可了。此中意云。佛说三乘中大乘。名最上乘。余二不及故。即为顿悟大乘根性所说之法。名最上乘。形二下故。名为上也。希求此法众生。名为最上乘者。为不定姓中大乘根性所说之法。名最胜乘。能离二障故。若离或障。未离智障。名为劣乘。今学一乘。方离二障。名最胜乘。希此法者。名发最胜乘者。故诸论说。般若唯为求大乘者说。大乘一乘虽性无别。依彼根性直往迂回二种别故。所求所学别立两名。此实无异。故胜鬘云。一乘即大乘。大乘即佛乘也。天亲云。又说大乘者最妙。大乘修行胜故。彼意。大乘者胜。由修行胜故。信小乘等。则不得闻此。示希闻而能信法。经叹修中以下三别释总无量。文虽少异。与真谛能断同。流支罗什唯有别三。应勘华严数之次第。天亲云。此显福德满足性故。准下有四。一福德满足。此文是。二受持真妙法。三小品不堪法。四有我不堪听。以受持真妙法。蕴在心故。即为两肩荷担菩提。情乐小法。信解人空。不悟法空。诸二乘者。有法执故不堪闻。外道凡夫执有我。自谓菩提。人法执缚。不求二法。亦不能听。

第四天等供养中。初配属经。后释。支提供养之仪。以华为鬘系挂项咽。今舍入塔。涂香者磨紫白檀沉香等。以水和之。涂于塔上。末香者碎捣沉檀以散塔内。余者可知。外财内敬。略无言赞。

第五灭罪中有二。初标配经。后逐难释。经文分二。初标轻贱。后释所由。但罪灭转重令轻。被人诃骂。便为无当来重地狱苦亦得菩提。对法论说。业有五种。一人教敕。二他劝请。三无所了知。此前三种虽作不增长。不必受异熟果。若有此三业。受持经时。一切都灭。以业非是受报定故。四根本执著。五颠倒分别。此二业重。作必增长。定受异熟故。先世业是。此后二定受异熟。异熟决定时不定摄。所以者何。由报定故。转重令轻。由时不定。堕恶道。令人中受。即四业中第四不定。不定有三。是第二句。余之二句。一切都灭。其三定业。此中言何。涅槃经言。未入我法。名决定业。已入我法。名不定业。由此阇王生报五逆。时报俱定。见佛忏悔。闻小乘经。初忏悔故。入拍鞠地狱。转重令轻。后闻大乘。至诚恳悔。逆罪消灭。故入佛法名不定业。若准此义。此中且说。中容受持。若心恳励。一切都灭。然瑜伽说。未得解脱名决定业。已得解脱名不定业。谓得阿罗汉。名得解脱。一切不受。然说阿罗汉迦留陀夷及指鬘等。或前二果定得无学。从当所得胜果为名。名阿罗汉。或实无学示现恶业苦异熟果。不然不善离欲已无。如何无学更有彼果。后有苦受。非不善果。经论文异。相就两处皆得会同。以论就经。论据一切悔不悔业定不定业。非胜心闻大乘法至诚恳励。如来生怨等。故瑜伽说。不业定中悔所损转业。名为不定。故未悔前别名定业。若已悔者名不定业。以经为正。以经就论。论说四业。定不定报。法门定故。所言悔损名不定者。不定业中有此悔故。由此处处皆言作业受果决定。诸佛神力所不能转。三乘通义。经说总灭唯大乘用。理亦无违。然依前说。但言作业受果决定。自不悔者神力不排。不说自悔而定受报。任意通取。涅槃经云。智者重业名不定故。若入圣已。及闻正法而自悔心业报不转。一切众生无得圣者。后师说言。一切众生不定业多。定业甚少。故得入圣。非排定业。令其不定方得入圣。若定业成不定。初定无姓。后成不定。而亦有姓。便成大过。又此中有难。诸有持经。读诵修行。理应为人。恭敬供养。获大智果。翻被损失中夭。何善报。返招恶报。故此释言。修胜行时为轻贱者。此由先世恶业有果当堕恶道。由持经行。转重令轻。非由持经翻招恶报。有人释言。此是顶位。先造恶业未免恶道。今持说经方不受果。此理不然。依花严经第十七卷。说初发心住云。无上佛种姓三世法王家一切如来诸菩萨。由此生清净妙法身。应现种种形。犹如大幻师。所乐无不现。或处为众生究竟菩萨。或复现初生出家行学道。或于树王下自然成正觉。或处为众生示现入涅槃。如是佛真子境界甚深妙。众生若思议。迷乱心发狂。无量那由他甚深诸三昧菩萨自在力。一念悉能入。如是观察十方诸世界。严净一切国。而心无所著。初心菩萨八相现化已严净土。若有发心。更不退者。更不造作五无间业。不堕地狱。又第四住中云。第四生贵真佛子。从诸贤圣正法生。有无诸法无有所著。舍离生死出三界。又不退人于此位。后更不起造不共无明等堕三恶趣等。又第八行中得十无尽藏。第二戒无尽藏。不受外道戒。不造五无间业。戒皆具足。无所毁犯。此说初发心。当有退者。六住已前。当断善根造无间业故。舍利弗等。昔发大心。经六十劫。退大已后。流转五道。故法花言。舍父逃逝五十余年。正法花云。五道生死。璎珞经云。如我初会。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六住。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恶不善中。退入外道。作大耶见及五逆罪。无恶不造。第七住后方不退位。不作二乘。不造五逆业。不堕地狱当入余恶趣。花严第七回向中。三品善根修习究竟。积集长养。广开行位。能住忍力。闭恶趣门。自后更不堕三恶趣门。何因至顶尚应堕恶道。但今无相修。方始不入。未灭分别。二乘之人。暖不断善根。顶不堕恶道。但一二三生修尚能如是。况复菩萨至顶位中。一大劫满更堕恶道。必无是事。但是此文为入顶位诸菩萨说。令其修智赞法殊胜。令前六住诸退菩萨入第七住成住不退。六向已前入三恶趣。闻法进修入第七向。不堕恶趣。法既若此。故尔应修进成胜智。摄大乘云。由闻熏习力故。生出世净心。虽未生时。已能对法烦恼结等。四盖中第三已作一切所有恶业折坏对治。又八业经说。加行根本后起三时。总有总无烦恼。各为一句。二有一无有三句初一定报。次一作业。后六不定。涅槃经三十一云。一切作业有轻有重。此二各二。谓定不定。乃至或有重业可得轻受。谓智者所作业。此中即是智所作业故。重作轻受摄论第十颂云。有情界周遍。具障而阙因。二种决定转。诸佛无自在等。皆应勘文。由此依前若不退者初发心。后能八相化至十信。第六信不退故不断善根。至第四住不起分别。不共无明及我见等。更不新造往恶趣业而堕恶趣。若先退性。至第七住。方住不退。不入地狱。自后不妨入余恶趣。花严经中不说十信。故作是释。至第七回向。方三恶趣。一切处不堕。入初地后。卵湿二生。人三恶趣身形永不受。

逐难释云。复言为人轻贱者。此释经中轻贱言。流支罗什唯一轻贱。此及能断皆有二言。真谛本云。受轻苦等。皆轻贱也。杀打盗淫。事非一也。应观此理解因果门。天亲云。示现远离一切障故。何故为人轻贱而离诸障。以有大功德故。不但罪灭。亦得菩提。作此深解。信心缘故。真谛本云。先世罪业及苦果报。则为消灭。余本唯言罪业消灭。不说果灭。以业既消。果自不受。所以无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农家调香女

    农家调香女

    OH!MYGOD!她到底是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竟然让老天爷将她带到这个鬼地方来,还是个五岁农家小娃娃!看着眼前这个破败的茅草屋,好似那风一吹就会倒下似的,她真的是没办法不怒了!她决定要改变家里现在的这种困境,跟着爹娘一起发家致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宜黎茶情

    宜黎茶情

    爱情不需要猜忌,只有互相信任的爱情才能稳固,才能幸福,以茶结缘的他们,该怎样表现自己的爱?杜洳黎和奇宜城是杜家、奇家两大茶世家的后代。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人自小与茶结缘,他们的爱情也和茶一样,带着点点苦涩,又回味悠长。
  • 《忍者神龟大战牛魔王》

    《忍者神龟大战牛魔王》

    当我莫名其妙地变成“半只”乌龟后,我抑郁了有一阵子,当严重到怀疑人生以致于要自杀时,我想到了变身为龟的一个好处:那就是我再也不用担心带绿帽子,因为一直都长着呢!所以我决定好好活下去,为成为大陆第一神龟而努力……
  • 腹黑总裁老婆控

    腹黑总裁老婆控

    几年前,她追他,他跟他说,他有女朋友了,他要去韩国,几年后回来。几年后,她死心了,决定不追了,但他又回来追求她。他到底想干嘛!?几年前伤害了她还不够吗?“你回来干什么?”“娶你啊!”“我不爱你了。”“我还爱你呢!”“哦,关我屁事。”“这不是屁事,我和你的事是屁事吗?”“………………”
  •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本书将至少涉及两代知识分子,我想尽力全景式地写出这台大戏来,通过序曲至尾声,我们将会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升降沉浮,不过是命运经盘上的一次次轮回。这里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也没有真正的侥幸者和发迹者,有的只是一片历经烟熏火燎、遍布断壁残垣的废墟,以及在这废墟里被理性的血泪渐渐浇灌出的人格的新芽……
  • 南宋忠魂录

    南宋忠魂录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金戈铁马,忠臣良将,谁主乱世浮沉.魔剑在手,策马江湖,斩断情丝爱恋.匈奴横行,奸逆当道,英雄力挽狂澜.杀机四伏,斗智斗勇,难明是非恩怨.正直少年,邪派杀手,书写华丽篇章.烈酒美人,如歌如画,尽在南宋忠魂.重生武侠
  • 脑子里的虫鸣

    脑子里的虫鸣

    她是市重点中学的佼佼者,不知何故脑子里突然有了一种嗡嗡声,她害怕、惶恐却不能寻求帮助,因为她知道是精神出了问题。为了继续完成学业,她设计了一场阴谋,目的是为了混淆黑白,然而,事情发生的过程让人惊心······
  • 1938中国大营救

    1938中国大营救

    《1938中国大营救》以民国时期住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博士的真实事迹为原型,经过艺术加工呈献给读者,该小说分上卷与下卷,该小说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名单”,据目前不完全统计,拿到何凤山博士发放的生命签证的数量仍是一个谜,但根据日期和编号推测,至少在2000-4000份左右。这说明,何凤山博士救助的犹太人比辛德勒更多也更早,因此该小说努力还原了当时的经历与故事,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艺术再创作,让读者能够在阅读够对历史产生反思,并永久记住一个为了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友好而做出巨大努力的中国人。
  • tfboys之绮户流年

    tfboys之绮户流年

    “哎呀!什么破石头竟然敢跘本小姐!哼哼!不想活啦。。。”正当她准备继续骂下去的时候,一句富有磁性的声音打断了她:“小姐,你没事吧?”二货女主一抬头就看到了一幅精致的面孔。“额,没事。”说着,便拍拍屁股爬了起来。(话说这货为毛看到帅哥都没反应呢?我告诉你啊:其实这货已经很收敛了呢,要放在平时她肯定会破口大骂滴)看着这位帅哥,一朵邪恶花在女主眼里盛开:最近老妈老是逼着我去相亲,要是带一个帅帅哒的男朋友回家她不就没话说了吗,不过这也太唐突了!他会不会认为我是一个随便的人呀?算了算了,再不疯狂就“惨”了。“这位帅哥你愿意做我男朋友吗?”“好啊。”“哇塞~你同意啦!”“叮铃铃。。。”“呼~原来是个梦!”
  • 血缘劫

    血缘劫

    踏月而来,傲娇鬼怪,却迷于那张魅惑万千翩翩公子的脸。“若命由天定,我便破了这个天!”……“我只是一个青楼女子,放过我吧……”人间大乱,混沌天地,他为她寻来了千灵馆,只为守住那丝疲倦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