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16300000021

第21章 蒙古帝颁诏求道德丘长春御前说玄功

诗曰:

时人弃俗学参玄,宜向个中著意研。立志非求身外物,存心要取水中铅。有功无道红尘客,有道无功陆地仙。若是炼丹兼积德,何愁不上大罗天?

却说尹清和见谭仙去后,回转茅庐,如痴如醉一般。坐了片时,将师父这封书拆去一看,书中写道:

大抵修身辨道,须凭积行累功。若不苦志坚心,难以超凡人圣。或于教门用功,大起尘劳;或于心地下手,全抛世事。但克己存心于道,皆为致福之基。

然道包天地,其大难量,小善小功,卒难见效。所以道者刹那悟道,须凭长劫炼磨;顿悟一心,必假圆修万行。今世之悟道,皆夙世之有功也。而不知夙世之因,只见年深苦志,不见成功,以为玄功虚假,即生退志,甚可惜也。殊不知行住坐卧,存心于道,虽然未展时刻之心,皆因积功累行之未足。则道之不全,如人有大宝明珠,价值百万,我欲买之,而钱数未及;须日夜经营,俭用勤求,积聚钱财,积少成多。或至三万五万,钱数未足,而宝珠终不能得;必当积成百万,然后可买宝珠。其聚钱应物,急时且得使用耳。比于贫篓之家,云泥有隔。积功累行者亦然。虽未得道,其善根深重,或今世,或来生,必有圣贤提挈,自然终有成道之日。无夙缘善根者,求之不亦远乎?惟遇患难而生退志,见富贵而起贪心,虽是神仙,不能度汝。若然苦志勤修,不生退怠,坚心不移,今世不成,必待来世,累世修持,自有神仙提挈,必直至了达耳。

我无夙骨,虽遇明师,万苦千辛,至今未了。丹阳长真等皆具夙缘,则十年五载间,天外飞腾自在。然我虽未了,所受艰难,亦与常人异耳。祖师云:凡为道者,先舍家而后舍身。功夫未到,病即教他病;道业未全,死即教他死。至死一著,抱道而亡,任从天断,不能自强。斯为至言,学者当审之。

那清和览毕,嗟叹不已。自此更添道念,累积功勋,朝暮勤修,求玄功之克证;时刻不忘,守炼药之鼎炉。开单接众,提挚多方之士;采药济世,普利有疾之人。往来闹市,出人山林,只存利人利物之心,不惮自身劳苦;惟有烹铅炼汞之志,尝思尘境虚浮。如此行持一十余载,腋不占席,食无甘馨。后遇耿仙姑,见其苦行具足,授其至道,枯坐三年,得见本来。丹道圆成,随方度化。不表。

且说蒙古铁木真,于癸酉秋进兵人燕京,取涿州,屯兵于燕。早闻丘处机之名,意欲召至问道。斋戒七日,遂抄手诏云:

“制曰:天厌中原,骄幸太极之性;朕居北野,嗜欲未生之情。反朴还淳,去奢从俭,每一衣一食,与牛竖马圉共弊同飨。视民如赤子,养士若弟兄。谋素和,思素蓄。练万众,以身入之先;临百阵,无念我之后。七载之中成大业,六合之内为一统。非朕之行有德,盖金之政无恒。是以受之天佑,获承之尊。南连蛮宋,北接回纥,东夏西夷,悉称臣佐。念我单于国,千载百世已来,未有之也。

然而任大守重,治平犹惧有阙。且夫刳舟刻揖,将欲济江河也;聘贤选佐,将以安天下也。朕践作已来,勤心庶政,而三九之位,未见其人。访闻丘师先生,体真履规,博物洽闻,探赜穷理,道冲德著,怀古子之肃风,抱真上人之雅操,久栖岩谷,藏声隐形,阐祖师之遗化,坐致有道之士,云集仙径,莫可称数。自干戈而后,伏知先生犹隐山东旧境,朕心仰怀无已。岂不闻渭水同车、茅庐三顾之事,奈何山川弘阔,有失躬迎之礼?朕但避位侧身,斋戒沐浴,选差近侍官刘仲禄,谨备轻骑素车,不远数千里,谨邀先生,暂屈仙步,不以沙漠游远为念,或以忧民当世之务,或以恤朕保身之术。朕亲侍仙座,钦惟先生将咳唾之余,但授一言,斯可矣。

今者聊发朕之微意万一,明于诏章,诚望先生既著大道之端,要善无不应,亦岂违众生小愿哉?故咨诏示,惟宜知悉。

五月一日诏”

书诏已就,遂命刘仲禄赉诏而行。一路风尘不表。

却说丘师在崇福宫,见玄风日盛,宗教兴行。一日,上堂讲论道德,普示大众曰:“人生在世,犹如游鱼在水,优悠自在;为名图利,似鱼吞钩,不知其幻。一朝上钩,刀劈釜煎之时,悔之何及!若不急早回头猛省,光阴迅速,转瞬无常。今见汝等既已出家,不肯行功修道,坐消信施,不言今世办道无成,来生债主难以酬偿。更有一等,自己不信罪福因果,出家更造愆尤,致于疾病颠连,自己不萌悔心,更生毁谤,其罪尤重。此等之辈,死堕地狱,无有出期。夫修身者,须要先博文而后约理,先收心而后放心。博文者,见广识多,明其人伦世事之道;约理者,泱洽祛私,会其性命造化之源。收心者,割情断欲,荡涤杂念,思虑不起;放心者,恐无心落于幻空,拘系恐遭执著之魔,故放之入于太虚之境,以待造化之功矣。方曰穷理尽性以致命,则可以养生,可以保身,可以游宴玉京金阙,可以与虚皇并驾。时今之人,不明人伦世事之道,而欲求天道,犹盲者不用杖,聋者听宫商,入水捕兔,登山索鱼,岂能得乎?盖人伦之道,莫过于黄石公曰:‘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平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如此之言,人伦之道达矣。既明人伦之道,则天道不远矣。”

长春真人正在谈论之际,只见外面有人进报:“蒙古有使到来。”师下座出迎。那刘仲禄见师道貌非凡,急忙上前施礼,同至客堂,分宾主坐下。长春真人问道:“请问大人,贵府何处?来至故宫有何贵事?”刘仲禄答道:“下官姓刘,名仲禄。今奉我主成吉思皇帝手诏,敕召丘真人往北一走。我主诚心访道求贤,早闻丘真人道德崇高,故特命下官资诏至此。伏乞真人俯诺允请,方不负我主诚恳之意也。”遂呈上手诏。

丘师执来,打开看了一遍,向刘宣差道:“贫道乃山野之鄙夫,今蒙主上推敬,实抱惭愧,何以克当?”刘宣差道:“真人道冠三才,德超九品,名布诸国,功著群黎。下官仰企已久,至今方能得见仙颜,真人何固谦也?”长春道:“贫道虚名虽则布于海内,实抱惭愧。前者金三璧,宋五聘,皆莫之应。今见主上诚心,大人遥降,不得违命。请大人在敞宫屈待三天,贫道应诏同赴燕京可也。”刘宣差见师允诺,不胜喜跃,就在崇福官安歇,待师同行。不表。

却说丘真人将常住内外的公事吩咐调理得清清楚楚,不觉已过三天。刘宣差催师动身。那丘真人前者金三璧、宋五聘,皆高卧不起,众门人问师之故,师曰:“我之行止,天也。非汝辈可知,他日自有留不住的时去也。”至是应诏北行,众门人皆泣送十里之遥方回。时正炎夏天气彷徨,一路风尘。不表。

是六月,金乞和于蒙古,铁木真班师回沙漠而去,遂离燕京。那丘真人与刘宣差同行,至七月方人燕京。忽闻主上班师归北,丘师遂与刘宣差商议道:“我看主上已今归北,路途遥远,数日不能得到。况今天气炎热,贫道老弱,不堪动身。且在燕京驻足,可待秋凉而往北行。未知大人意下若何?”刘宣差道:“我主思贤若渴,岂可待乎?”丘师日:“既然大人不允,贫道实不能行,只得自出奏章。”遂写成奏章一道,交与内侍二人,往北而去。刘仲禄见丘师自纳奏章,不敢阻当,亦不敢催逼,只得权寄燕京住下,以待回旨。不表。

且说成吉思皇帝允金之和,遂班师退归锡林郭勒盟,屯兵养马。一日,见二侍臣赉丘处机奏章而至,呈于帝。帝开览,奏云:

成吉思皇帝旨衷:登州栖霞县志道丘处机,钦奉宣旨,远诏不才,海上居民,心皆恍惚。处机自念谋生太拙,学道无成,苦辛万端,老而不死。名虽播于诸国,道不加于众人。内顾自伤,衷情谁测?前者南京及宋国屡召不从,今者龙庭一呼即至,何也?

伏闻皇帝天赐勇智,今古绝伦,道协威灵,华夷率服。是故便欲投山窜海,不忍相违。且常冒雪冲霜,图其一现,兼闻车驾只在桓抚之北。及到燕京,听得车驾返回,遥不知其几千里风尘,兼且天气苍黄,老弱不堪,且恐途中不能到得,假之皇帝所则军国之事,非己所能。道德之心令人戒欲,悉为难事。遂与刘宣差商议,不若且在燕京等处盘桓住足,先令人前来奏知其事。刘宣差不从,故不免自纳奏帖。念处机虚得其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伏望圣裁。

帝览表章毕,知丘处机应诏已至燕京,因天气炎热所阻,不能往北。遂复诏一道,另选侍臣顾元开赉旨直到燕京。先见丘师,呈上复诏。丘师开展一看,诏云:

成吉思皇帝敕真人丘师:省所奏应诏而来者备悉。惟师道逾三子,德重多方。命臣奉厥玄曛曛,驰传访诸沧海。时与愿适,天不人违。两朝屡诏而弗行,单使一邀而肯起。谓朕天启,所以身归,不辞暴露于风霜,自愿跋涉于沙碛。书章来上,喜慰何言!军国之事,非朕所期;道德之心,诚云可尚。朕以彼酋不逊,我代用张;军旅试临,边陲底定。来从去背,实力率之故然;久逸暂劳,冀心服而后已。于是载扬威德,略驻车从。重念云轩既发于蓬莱,鹤驭可游于天竺。达磨东迈,元印法以传心;老氏西行,或化胡而成道。顾川途之虽阔,瞻几杖以非遥。爱答来章,可明朕意。秋暑,师北平安好,指不多及。八月十四日诏。

丘真人看毕,向顾元开道:“今已重阳之节,暑气已消,更不可迟延日久,恐金风骤至矣。遂择九月望日动身,烦大人通知刘仲禄。”于是元开别了丘师,去见刘仲禄,约定日期一同北行。晓行夜宿,至冬月初旬,得入都城。刘仲禄先去复旨,安丘师于馆舍。正是:

道高四海皆瞻仰,德重万民享太平。西化诸胡东阐教,玄风自此振大京。

欲知丘真人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传世藏书-醒世恒言(下)

    传世藏书-醒世恒言(下)

    《醒世恒言[1]》,白话短篇笔记集。明末冯梦龙纂辑。始刊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事实,或来自史传和唐、宋故事。除少数宋元旧作外,绝大多数是明人作品,部分是冯氏拟作。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但有些作品带有封建说教、因果报应宣传和色情渲染。
  • 黄庭坚集

    黄庭坚集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曾任集贤校理、国史编修官、鄂州太守。在新旧党争中两度受谪,最后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终年六十一岁。有《山谷集》,一名《豫章集》。
  • 晋祠文物丛谭

    晋祠文物丛谭

    本书主要介绍了晋祠文物,内容包括晋祠古建筑和文物考略、晋祠圣母殿的建筑结构与自然环境、我国古建筑物上的斗拱等。
  • 聚仙亭

    聚仙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论语·中庸·大学

    论语·中庸·大学

    《论语·中庸·大学(全新典藏本)》为中国古代官方指定教科书,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于一身,为全世界最为盛行的国学启蒙经典。《论语》,为人处世的根本;《大学》,为人处世的总纲;《中庸》,为人处世的精髓。圣贤语录,四书精华,济世修身,必读典藏。
热门推荐
  • 一个转身

    一个转身

    没有一段恋情是可以持之以恒,希望看到我的故事的朋友们,珍惜你们的伴侣,一声相聚一次真的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 我的绝美总裁老婆

    我的绝美总裁老婆

    他是温雅总裁,他也是暗黑王者!无敌强者回归都市,用实力碾压一切!灭黑帮,踩富帅,只为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女帝国!
  • 凶手碎片

    凶手碎片

    事情总是相关连的,同是在不同的时间或是不同的空间里面发生了许多事情,或是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发生的许多事情,或是在相同的空间不同的时间发生的事情,也或是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空间发生的许多事情,一个人,两个人,思想的不同,事情就会不同,或者说同一个事情,不同的人看来是不同的事情,同一个人对不同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人会对不同的事情反思它们的相关性。一个人的世界里面,,人与人到底可以发生多少事情,时间,空间,在这里面,能否找到一个点,看清事情原来,而如果是很多的人的世界里面这个点或是成为了线交织的点,一点一点的聚积,才能看清事情的原来。可是这个故事,我也仅仅靠着自己残存的记忆才慢慢地写出......希望这种创新的写作手法会让大家喜欢
  • 养鬼道人

    养鬼道人

    一个少年意外习得养鬼秘术,从此行走在阴阳之中。养鬼萌妹子女鬼,没事带她看金鱼。养个白富美女鬼,闲着陪她吃欧派蛋糕。
  • 今生的承诺,前世的实现

    今生的承诺,前世的实现

    为了爱自杀的卢荟,意外回到了自己的前世,成为了一个争取爱的武林高手。
  • 再相见已陌路

    再相见已陌路

    她甫一出生,就是身份高贵的神之后裔,她带着天下人的期待降生,她带着一身傲骨长大,有爱她的家人陪伴,有她心灵相依的朋友,虽然不说什么,但她一直觉得幸福也不过如此吧一次下界之行,扑朔迷离间,她发现她一直引以为豪的家人,推心置腹的知己也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直到遇到了他,却不过也是背叛与欺骗。她说,我的前半生,有四分之三活在欺骗与背叛中,有四分之一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我剩下的后半生,只为自己而活。于是,绝七情,断六欲,再相见,已陌路
  • 无敌药尊

    无敌药尊

    华夏年轻的中医圣手穿越异世!!什么?中医在异世没用?切,谁说的?别人练功升级,我治疗伤病升级。一个少年崛起于微末,靠着脑海中神秘气流,披荆斩刺,最终站在异世之巅!!!
  • 上仙大人:遇上呆萌徒弟

    上仙大人:遇上呆萌徒弟

    “师傅!”洛轻雨对着黎夜喊。黎夜揉揉太阳穴,想:这个徒弟啊。洛轻雨为了寻找儿时的玩伴,不料却当了长白山上仙黎夜的徒弟。不过,洛轻雨倒也觉得没什么,因为多了一个师傅,就多了一个人帮助。洛轻雨常常麻烦黎夜,对黎夜有所了解,可越了解下去,洛轻雨就发觉了一点什么。黎夜什么都知道,可他就是不告诉洛轻雨,到了最后,他说的都是:“她不知道没所谓,只要我知道就好了。”文章真的是不定时更新哦。【此文暂停中,因为要更新另外一本,这本先冷藏着。】
  • 灵之傲

    灵之傲

    原是孤儿的他,竟是魔王的后代,完结上一代的恩怨……
  • 情非得已:江少的白发前妻

    情非得已:江少的白发前妻

    新婚之夜,乔初颜抛下她和满堂宾客不顾。形婚两年,虞清清本分地扮演乔家少夫人的角色,却换来他一句冰冷的离婚。江子曦如裂缝里的阳光闯进她的世界,爱她、宠她,极尽所能。他说:“只要清清要的,我江子曦都会双手奉上。”后来,父亲被举报为亚洲头号毒枭,锒铛入狱;母亲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哥哥车祸昏迷不醒;一夕之间,虞清清的世界天崩地裂。虞清清永远都想不到,这一切都是拜他所赐,那个宠她到心尖的男人,真相如一把尖刀剜着她的心。她红着眼睛问:“江子曦,你就是这么爱我的吗?”媒体闻风而至,舆论的浪尖之上,逼问、讽刺,如尖锐的钢针插进她的身体,一瞬间,她满头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