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可以無始。
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離而用則有五,合而渾之則為一。一所以貫五,五所以衍一。
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
道之衣被萬物,廣矣,大矣。一動息,一語默,一出處,一飲食,大而八絃之表,小而芒芥之內,何適而非道也。仁不足以名,故仁者見之謂之仁,智不足以盡,故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不足以見,故曰用而不知也。
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
有求之謂欲。欲而不得,非德之至也。求於規矩者,得方圓而已矣。求於權衡者#1,得輕重而已矣。求於德者,無所欲而不得;君臣父子得之以為君臣父子,昆蟲草木得之以為昆蟲草木,大得以成大,小得以成小,邇之一身,遠之萬物,無所欲而不得也。
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惠惻隱之心,以遂其生成。
仁之為體,如天,天無不覆;如海,海無不容;如雨露,雨露無不潤。慈惠惻隱,所以用仁者也。非親於天下,而天下自親之。無一夫不獲其所,無一物不獲其生。《書》曰:烏獸魚鼇咸若。《詩》曰: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其仁之至也。
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
理之所在謂之義。順理而次斷,所以行義。賞善罰惡,義之理也。立功立事,義之斷也。
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
禮,履也。朝夕之所履踐而不失其序者,皆禮也。言動視聽造次鈴於是,放僻邪侈從何而生乎?
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
《老子》曰: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者,散也。道散而為德,德散而為。仁,仁散而為義,義散而為禮。五者未嘗不相為用,而要其不散者,道妙而已。老子言其體,故曰: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黃石公言其用,故曰:不可無一焉。
賢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
盛衰有道,成敗有數,治亂有勢,去就有理。
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
道,猶舟也。時,猶水也。有舟楫之利而無江河以行之,亦莫見其利涉也。
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
養之有素,及時而動,機不容髮,豈容擬議者哉。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於後代。
道高則名隨於後而重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