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56300000008

第8章

第三周第十會入法界一品。善財南遊。重諭五位因果。為去言依行圓彰法界分者。前則詮示法門。此欲體而行之。故依善財重諭。又由前修功終。忘詮頓證入此法門。故為去言依行。此品之文。自因推廣則示善財百城。自果反約則示彌勒樓閣。而五位行門法界理事目擊而盡。是謂圓彰法界。依此證入故名入法界品。即最後逝多林給孤園所說。此林園即西域人間。於此說法界品者。示不離人間即佛法界也。法界會上來集之眾。皆默示神變以彰果行。在會之眾。因其默示。亦皆默得三昧。即去言依行之意也。蓋滯詮則終迷己證。無行則終成狂解。故於最後別設去言依行法門。托善財南遊之迹。還位不廢進修。作法垂範使人倣傚。蓋得是道後。正可修行安然順流。以入佛法界妙莊嚴海。而惑者徒執去言之名。迷依行之實。遽以絕學無為為是。以真修正趣為非。終自訶教忘修佚蕩無據。則華嚴實談稱性行法皆為虗設。而撥無之狐逐塊之類。紛紛天下矣。學者慎思。

清涼科此一品。為依人證入成德分。

上釋第三周法竟。

大科二種常道。

一同塵不染利生常道者。即進修者五位功成果後常行也。楞嚴謂初心修行如澄濁水。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此名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今五位未終功行未成。如沙土雖沈攪之則濁。未可以同塵也。及乎功成行滿。如去泥純水。一任攪淘無復染濁。故於進修功終。然後示同塵不染利生常道。此功成菩薩。運普賢行入[利-禾+廛]利生。無作無止無意無我。一切平等自在之行。故名常道。即第九會普光殿說離世間品。此品繼如來出現品亦於普光殿說者。示五位功成自性如來出現。還依普光本智利生。而處世無染。故名離世間品。凡夫染世不能出離。二乘雖離不能隨順。非是真離。今明果行悲能隨世智能不染。故常在世間未始不離。曾無淨見。何況染相。隨離雙泯。方為真離世間也。文中普慧雲興二百問。普賢瓶瀉二千酬。皆明此也。

次讚云利生常行安住十法常見十佛者。此普慧二百問中。問何等為演說佛何等為見佛。普賢答云。菩薩常說十佛。所謂成正覺佛無著見。願佛出生見。業報佛深信見。住持佛隨順見。涅槃佛深入見。法界佛普至見。心佛安住見。三昧佛無量無依見。本性佛明了見。隨樂佛普授見。若菩薩安住此法。則常得見無上如來。意謂於正覺無著。於悲願出生。於業報生信。於住持隨順。於涅槃深入。於法界普至。於心安住。於三昧無依。於本性明了。於隨樂普授。隨樂者隨機所樂而應之也。能安此法。則無所說而非佛。無所見而非佛也。故曰常說十佛常見十佛也(此離世間品計七卷)。

圓彰重諭注科分五。

初圓彰行境眾。讚云忘詮頓證一念圓該者。此法界會上初集之眾。表五位法而不分五位。意顯忘前言詮頓證行境。一念圓該無復漸次也。

二同會請法眾。讚云永出有海五百聲聞者。此法界會上示現聲聞與菩薩世主。同請當品之法。即舍利弗等名列在後。經歎德云。永出有海住無礙處。於佛智海深信趣入。又讚云常利眾生無量世主者。經歎德云。常利眾生為不請友。即大權菩薩示為世主也。

三十方來集眾。讚云默示佛果等者。前眾既集。請問如來境智十種法門。爾時世尊以大悲方便。入師子頻申三昧。一切世間普皆嚴淨。十方各一菩薩。各從一佛界來。各現無盡法門。初東方毗盧勝德王佛眾中。有菩薩名毗盧願光明。終至上方普智輪光音佛眾中。有菩薩名法界差別願。各與剎塵菩薩俱來。各興種種佛事供養。或陳樓閣莊嚴。或陳寶地莊嚴。或陳身相莊嚴。乃至現三世諸佛一切行海。悉徧法界。此默示法界佛果本行。答前所問也。所以默示者。欲令去前言詮默造行境故也。師子頻申者。自在無畏適然動容之貌。喻此三昧依無作智自在無為。而適然示現廣大德用也。

四示現顯法眾。讚云深入智海示等迷流等者。此聲聞眾。因前默示法門。雖在同會皆不能見。然前歎德云。於佛智海深信趣入。豈實迷流。蓋示同不見。以顯行境不可思議。攝諸小乘使同趣入故也。

五默契行境眾。讚云蒙佛光照不藉言詮等者。聲聞既迷行境。世尊欲令菩薩安住師子頻申三昧。放眉間毫光。名普照三世法界門。時眾因此。悉見剎海種種名色及佛菩薩種種應現。遂皆入此三昧。亦能種種廣現入不可說佛神變海。斯皆不藉言詮默契行境也。

論指已上。為答前所問法門竟。是一部經始終圓滿法界之體。以下托迹重諭又廣明行境也。

二忘修絕證佛果常道者。此返本還源天成之德。妙覺位上無功用道也。二道則一。但前示修證。此示無修。前為學者之事。此為諸佛之事。即第十會入法界品。總融前位因果智行成一法界。謂之無功大用圓融自在之門。所托善財南遊。始於古佛道場。徧歷百城知識。終於圓契彌勒文殊普賢之道。意在總括三世佛境因果。為一時一際一真法界。以顯人人本有妙德一切具足圓融自在。故為忘修絕證佛果常道也。夫百軸之經五位之法。治習進修。俯為明此本有之德。蓋修行者未發心時。無明正使習氣煩惱障蔽本智。故用五位之法。重重鍊治始得明極。既明極矣。不假修為。譬如磨鏡。垢盡明現則功用止矣。故於最後。說忘修絕證之道而終焉。然法界一品耳。於前判為去言依行。於此判為忘修絕證者。此品總成前法。理無不備。但隨所成之意判之。以三周因果托言以明。欲忘詮頓證。故成之以去言依行。二種常道因修而證。欲返本還源。故成之以忘修絕證。緒有深淺。意有攸當。非相違也。總而會之。前三十八品。自眾集標宗舉果發信。以歷五位證二覺。而卒於同塵不染利生常道。此始自凡夫終至成佛。修行證果之真範也。最後一品去言依行忘修絕證者。直使掃心言之滯迹。復德用之大全。廓爾忘緣。超然自得。為一經之統要。實至道之淵源。校於前文。彼如百川。此如大海。苟造乎此。則向之淺深源流同異畛域。皆淴然不可得矣。此華藏教海之臻極也。且托迹重諭。即善財南遊之迹。依前法體。重明一藏之意。所以重明者。前則詮示法門。此欲體而行之故也。體之之要。在於默得不涉言詮。故諸位知識表法。多見於動容之間。如十住德雲比丘於別山徐步經行。以示寂用不二。十行善見比丘於林中經行。以示妙行無住。十向鬻香長者和合諸香示智悲圓融。十地主當春生夜神女身。示長養大悲。十一地摩耶夫人幻生成佛。示悲終智現。而卒於彌勒樓閣。一彈指間頓示十方法界無盡事相。從微至著。皆欲默體。不涉言詮。雖就中有言特緒餘耳。蓋言可以詮道。終不能盡道。故孔氏曰。言不盡意。立象以盡之。而祖師猶以為未也。於是撥去名言色象。而獨得於拈槌舉拂之際。方是之時。語默色象詮示不及。乃為至矣盡矣。凡遊五十三知識法門當如是入。科又分五。

初創行啟蒙眾。讚云自根本智發覺初心者。此讚文殊方便之德也。經云。爾時文殊童子從善住閣出。與無量同行菩薩及常隨侍神天八部。詣佛作禮。辭退南行往於人間。論謂表從法身本智起差別智。就俗利生創行啟蒙。此乃行門信位。為法界諸佛發行之始。法身本智發覺之初。故文殊於此改稱童子。表童蒙初心自此發覺也。然前信位。以文殊為信首而稱菩薩。此信位。以文殊為啟蒙而稱童子者。前為進修之門。欲由心生解自因趣果。此為造悟之門。欲解終趣行自蒙發覺。悟修異位。故先後異稱。然於智體初無異也。

二隨行發心眾。讚云觀察妙行發菩提心等者。文殊南遊時。六千聲聞願隨文殊。時舍利弗於道中。令海覺等諸比丘觀察文殊種種妙德。文殊即勸之發菩提心住普賢行。即時具足一切佛法此同進修門。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也。

三頓捐業識眾。讚云智光普照業識頓捐迴向行門等者。經云。爾時文殊勸諸比丘發菩提心已。至覺城東古佛塔廟處。說普照法界脩多羅。時大海中。有無量百千億龍。來聞法已。深厭龍趣。咸捨龍身。生人天中。一萬諸龍。於無上菩提得不退轉。意表依法界行啟蒙發心。又承智光法門一照。則出生死海頓捐業識。故大海諸龍。來聞法已咸捨龍身。又一萬諸龍發菩提心。表發覺捐業。即能迴向萬行之門。故次有由覺趣行之眾。

四由覺趣行眾。讚云即俗明真等者。時福城人。聞文殊在莊嚴幢娑羅林大塔廟處。四眾各五百人出城來詣。福城即覺城。莊嚴幢即行境。四眾出城來詣。表由覺趣行也。四眾皆俗士女。表即俗明真也。各五百人。表圓彰五位也。

次善財讚云。依功德藏示果彰因等者。善財生時。家有自然七寶伏藏。五百寶器眾寶盈滿。一切庫藏財物充實。因號善財。論云。此從先世信種信佛五位行門感此報生。故文殊讚云。善哉功德藏。謂依先世功德藏顯此伏藏也。又云迹南遊徧參知識。是依功德藏示果彰因。發五位行利被羣生也。

五依行昇進眾。即善財徧參五十三知識法門。五十表五位各十波羅蜜。三即文殊普賢彌勒。為五位中智行因果。各徧五位一一法中為體用也。餘見科註。科又分六。

初十住知識。讚云從信趣定會理契真者。論科此為以定會理契真門。以前優婆塞等即俗流純信者。童子童女即信本末雜者。又善財依先世信種。彰功德藏。通表信位。

善財於此。初見妙峰山德雲比丘。是表從信趣定會理契真也。山表定體。比丘表真體。德雲能雨法雨。表出世利行。善財蒙文殊指南。登妙峰山周迴觀察。見德雲在別山徐步經行。示不住定亂。令修道者發信之後須依定起觀。定亂雙融。身邊見謝。然後契真見道。見道之後。方可起行修行入十行位也。

二海門國海雲比丘。表復依觀智觀生死海。成廣大智海潛興利潤。

三善住比丘。表此位治三界惑習已盡。住無所住名為善住。

四彌伽長者。此云能伏。表真俗二智已備能伏邪見異道。

五解脫長者。與彌伽皆俗士。明前三比丘修出世智慧。此二長者修世間智慧。由會理契真從真入俗。真俗無礙是名解脫。

六海幢比丘。又表合前二智廣大如海。摧破眾生一切惑業。

七休捨此云滿願優婆夷。表入廛慈悲。謂滿自本願徧化眾生也。

八毗目瞿沙此云出聲可畏仙人。表不滯真俗。謂無功智明。言論無滯善伏邪異。故曰出聲可畏。

九勝熱婆羅門。表得法自在示同外道。令諸邪途攝伏煩惱。故名勝熱。

十慈行童女。乃師子幢王女。表從智生悲處染不染。前第七婆夷。雖表大悲。而未斷度生愛習。至此大悲行滿。任運利生無復染習。故以童女表之。

五位知識。唯初位正表當位之法。餘皆智悲相濟增進之行。未見經文。難為廣釋。今各略示修行綱要而已。大抵以行人未發心時。無明正使習氣煩惱障蔽本智。使癡迷不覺淪墜惡道。故今依自心普光明智發信。進入十住契佛真智。名為見道。真智既明。無明始謝。然習氣尚存根未成熟。故用五位重重逆順。鍊磨習氣。開擴正見。增修福慧。名為修道。習氣既盡本智洞圓。如淨長空廓無纖翳。大慈之日普照羣幽。大悲之月清涼有海。眾行萬德靡所不具。名為證果。此華嚴之盡道。諸佛之能事也。若直求一解脫出世之果。即二乘小道。無以圓成一切種智。是故五十三知識。備設一切法門。而善財示迹徧歷。以引發行人。使於一切境上鍊治開擴。伏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而共圓種智之果。實曲成萬物之大範也。惟行人則之。

次解脫見佛者。此第五住知識示善財法門。入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於自身中。現無盡佛剎諸莊嚴事。隨意能見十方諸佛菩薩。意明即俗身相含佛剎也。

次休捨親事佛者。即第七住知識。因善財問所得法門久近。遂歷舉往昔所親事佛。明積行之久也。

上釋五位初十住智為本門竟。

次釋依智起行門。

第二十行知識。讚云依佛真智治習利生等者。論科此為依真發起諸行門。謂依十住智發此行門。內以習治。外以利生。羣機不窮。故利行無盡也。

初位以三眼國善見比丘表者。示治習利生。須以智眼觀根。法眼知法。慧眼決擇。乃為善見。可入菩薩行門也。

二自在主童子。表依真起行王道自在。

三具足優婆夷。表隨智起悲。於一切境常施佛事。名為具足。

四明智居士。表運悲處俗。世智圓融即無明智。

五法寶髻。表智悲行圓總攝諸位如髻總五體。

六普眼長者。表至此行門世出世法無不徧見。

七無厭足王。表權示攝伏利生無厭。

八大光王。表無功行滿智照自在。

九不動優婆夷。表妙行成就。於世五欲及一切境心無所動。

十徧行外道。表行純心寂。示化邪流徧同其事。上皆依智治習利生之行也。

次八部眾。即善見比丘在林中經行。神天八部圍繞恭敬。表十行攝生依根徧周。

上釋依智起行門竟。

次釋濟行以願門。

第三十迴向知識。讚云由真入俗融智同悲廣大願門者。論科此為理智大悲願行會融門。以初住智為本。次依智起行。猶多出俗之心。及至此位濟行以願。乃能迴真向俗迴智向悲。然後理事圓融成法界行。而超三賢入十聖矣。

初位以廣大國鬻香長者表者。示以廣大願和融智悲成法身香普熏一切也。

同类推荐
  • 宿曜仪轨

    宿曜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海内十洲记

    海内十洲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岸可湘禅师语录

    绝岸可湘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词余丛话

    词余丛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前有感,兼呈崔相

    花前有感,兼呈崔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负君心

    负君心

    朱小朵和男友同时穿越。三年后,他公然纳妾。她说:“不是说好永不负我吗?”他道:“你要知道男人三妻四妾很是正常。”昔日诺言,终化成穿心利箭。当她终于走出爱恨交织的阴影,同另一个男人紧紧牵手时,他却说:“要么重新做我的女人,要么看着他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引妻入怀:总裁的心尖宝贝

    引妻入怀:总裁的心尖宝贝

    婚礼现场,姐姐带着一个七岁的孩子,手持与她有血缘关系的亲子鉴定出现,毁了她的婚礼,抢了她的老公,还让她喜当妈。她不过想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却不想招惹上孩子父亲。“不是想知道这孩子怎样来的吗?我现在就给你温习一遍。”他贴着她的耳边暧昧出声。真相揭开,她拖着满身伤痕,欲抽身离去,他却步步紧逼将她禁锢在身边。“来的时候由你,走的时候只能我说了算!
  • 社科精品书——青春抛物线

    社科精品书——青春抛物线

    南氏认为考上了大学是一场长长的长得不能再长的如厕蹲到了尽头,现在终于可以把腚净了——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就是唯一的手纸。南氏从床上爬了起来,他要去干一件事,一件让周围的人们切齿到了极限的、恨不得骟了他的“好”事。
  • 金凤笙歌:闽都风月梦

    金凤笙歌:闽都风月梦

    命运多舛的孤女意外穿越到千年之前的闽都福州,灵魂附着在四岁的女孩金凤身上,成为福建观察使陈大人的千金小姐。本以为命运就此逆转,谁知这一世,她所要面临的却是更艰难的人生挑战。逆贼当道,家破人亡。不得已之下,金凤隐姓埋名,藏匿于青楼,伺机入宫为婢,且看她如何在乱世中坐拥金鸾凤殿。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黄河浮尸

    黄河浮尸

    黄河禁忌古老相传,空荡荡的鱼骨庙里暗藏何种玄机?黄河边不为人知的捞尸人;金沙地里长生血树上的人参果;龙角滩下,神秘墓穴里葬着何人尸首,九龙背棺,是谁承受得起如此大礼?铁疙瘩上记录的密语:甲子轮回禹王出,八千浮尸巡江游……黄河里的血咒该如何破解?消失的人,会在哪里出现……
  • 莞尔嫣笑

    莞尔嫣笑

    一朝穿越成天下第一庄的二少夫人,遇到性情冷漠的夫君、来路不明的俊秀少年、不怀好意的当朝王爷,她该如何在这异世安然生存.....
  • 流浪少的校花老婆

    流浪少的校花老婆

    天才,变成废材,被逐出师门,逆天魔体,遇到美女,异大陆征战我的使命!
  • 噬魂魔人

    噬魂魔人

    一个挣扎在社会底层的采药人,摔下悬崖却侥幸不死,机缘巧合下走上了修仙之路,从此仙术法宝尽皆收入囊中,凶兽、敌人无不踩在脚下,在仙魔界留下一个又一个的传说~~
  • 我封西游

    我封西游

    有一天,我问师傅什么是神仙?师傅说,“高高在上的就是神仙”我问,为什么?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