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76500000015

第15章 赤白带下门(1)

论带下由劳伤冲任

严氏曰∶巢氏《病源》论妇人有三十六疾者,七 、八瘕、九痛、十二带下也(凡巢氏所论,不可稽者什九,即此言,亦无延医之法,何可凭也)。而带下不显其证,今人唯知赤白二带耳,此由劳伤冲任,风冷据于胞络。妇人平居,血欲常多,气欲常少,百疾不生。或气倍(倍字作滞字看)于血,气倍生寒,血不化赤,遂成白带。若气平血少,血少生热,血不化红,遂成赤带。寒热交并,则赤白俱下(二句透彻),其脉右手尺浮,浮为阳,阳绝者无子。若足冷带下,轻则漏下,甚则崩中,皆心不荣血,肝不藏血所致(宗脉经语)。其脉寸口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为寒,芤为虚,寒虚相搏,其脉为革,主半产漏下。又尺寸脉虚者漏血,漏血脉浮者,不可治。

产宝云∶带下三十六疾者,是十二 、九痛、七害、五伤、三固,谓之三十六疾也(虽分三十六种,总是冷热微甚所致。故后人只以赤白二 总之)。十二 者,是所下之物,一者如膏,二者如青血,三者如紫汁,四如赤皮,五如脓痂,六如豆汁,七如葵羹,八如凝血,九如清血似水,十如米泔,十一如月浣,十二如经度不应期也。九痛者,一阴中痛,二阴中淋痛,三小便痛,四寒冷痛,五月来时腹痛,六气满来时足痛,七汗出阴中如虫啮痛,八胁下皮痛,九腰痛。七害者,一害食,二害气,三害冷,四害劳,五害房,六害妊,七害睡。五伤者,一窍孔痛,二寒冷痛,三小腹痛,四脏不仁,五子门不正引背痛。三固者,月水闭塞不通,其余二者,文缺不载,而仲景所说,三十六种疾,皆由子脏冷热劳损,而夹下起于阴内也。

论带下五色因风邪入于胞门

良方云∶妇人带下,其名有五,因经行产后,风邪入胞门,传于脏腑而致之。若伤足厥阴肝经,色如青泥;伤手少阴心经,色如红津;伤手太阴肺经,形如白涕;伤足太阴脾经,黄如烂瓜;伤足少阴肾经,黑如 血。人有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之状,病生于此,故名为带。(胞门、子户即子宫,俗所谓儿肠也。其传脏有征,传腑无症,岂二而一欤。又曰病生于带,则脏腑之说,似属空文。盖以带脉管束诸经,故总结之,究其治一也)李氏曰∶平时阴阳过多,及产后亡血下虚,风邪乘虚入于胞络,宜暖宫丸加姜、附、吴茱萸(心包络与胞门不同,其曰暖宫,即非包络,岂胞门与包络同也),或黄 建中汤去桂加当归,水煎吞苦楝丸。白带兼痛风者,二陈汤加苍、柏、南星、牛膝、川芎。兼头风鼻涕者,苍柏辛芎散。(白带痛风以上两方,皆丹溪所定,然专主于湿痰,并无风邪入胞之治,岂前人之言非也,亦补未备耳)

论带下属湿热冤结不散

保命集云∶赤者热入小肠,白者热入大肠,原其本,皆湿热结于脉,故津液涌溢,是谓赤白带下。本不病结,缘五经脉虚,结热屈滞于带,故女子脐下痛,阴中绵绵而下也。

经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此指任带二脉而言,其曰热入大小肠之论,无据。当从邪入胞门,致传脏腑,结于带脉之说为正)。王注云∶任脉自胞上过带脉,贯于脐上,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带脉起于季胁章门,似束带状,今湿热冤结不散,故为病也。

经曰∶脾传之肾,名曰疝瘕。小肠冤结而痛,出白,一名曰蛊,所以为带下冤结也。冤,屈也,屈滞而病热不散。先以十枣汤下后,服苦楝丸、大延胡散,调下之,热去湿除,病自愈矣。

洁古云∶治带下冤结而痛者,先以十枣汤下之,次服苦楝丸、大延胡索散调之,是先攻后补之法也。(汤见杂病痰饮,大延胡索散,方见产后腹痛条。)

论带下痰实宜吐下

子和云∶一妇人病带下,连绵不绝,白物或来,已三载矣,命予脉之。诊其两手脉俱滑大而有力,得六七至,常上热口干,眩晕,时呕酢水,予知其实有寒痰在胸中,以瓜蒂散吐出冷痰二三升,皆酢水也,间如黄涎,状如烂胶。次以浆粥养其胃气,又次用导水禹功,以泻其下,然后以淡剂渗泄之药,利其水道,不数日而愈。(脉证俱属实热,而曰寒痰者,盖为败浊之液,既聚成痰,则与本气不相和,故痰积之久,自成冷物。曰寒痰者,因病患自觉其冷而言,然亦有热者,不可不明,如酢水酸水也,岂属寒耶)息城李左衙之妻,病白带,如水窈漏中绵绵不绝,臭秽之气不可近,面黄食减,已三年矣。诸医皆云积冷,阳起石、硫黄、姜、附之药,重重燥补,污水转多。戴人断之曰∶此带浊水,本热乘太阳经,其寒水不禁固,故如此也。夫水自高而趋下,宜先绝其上源(肾主秘藏,热乘之,则坚凝之性失矣!故不能秘藏而带下,绝其上源之法,妙甚),乃涌痰二三升,次日下污水斗余,行三遍,汗出周身,至明旦,病患云∶污已不下矣。次用寒凉之剂,服及半载,产一男。

丹溪云∶带与漏俱是胃中痰积流下,渗入膀胱(积痰恐不能渗入膀胱,若言湿热则可),无人知此,只宜升提,甚者上必用吐,以提其气,下用二陈汤加白术苍术,仍用丸子。肥人有带,多是湿痰,用海石、半夏、南星、炒柏、青黛、苍术、川芎(方中并无升提法,惟川芎一味为血分升气之药)。瘦人带病少,如有多是热,用炒柏、蛤粉、滑石、川芎、青黛、樗皮。(丹溪治带,与白浊同,是男女之湿热一也)罗先生法∶或十枣汤,或神佑丸,或玉烛散,皆可用之。虚者不可峻攻,实者可行。

论带下虚寒宜温补

李氏曰∶带下有虚寒带腥臭者,因小水淋沥不已(淋漓不已属虚寒,然亦有虚热者),或崩中暴下,或产后去血过多,以致阴亏阳竭,荣气不升,经脉凝涩,卫气下陷,精气累滞于下焦,蕴积而成。白滑如涕,下流腥臭者,黄 建中汤去桂加当归水煎,吞苦楝丸;久不止,脐腹引阴冷痛者,东垣固真丸;虚中有火者,补经固真汤、大乌鸡丸常用;气虚四君子汤,血虚四物汤,有火加黄柏,有寒加桂附。寒始因亡血复亡其阳,阳气虚极,带下腥臭,多悲不乐(阳虚故悲不乐),桂附汤;腹痛阴冷者,四物汤加桂附,常用酒煮当归丸、小乌鸡丸、琥珀调经丸。

韩氏曰(飞霞医案)∶山妻年三十余,十八胎,九 八夭,会先君松潘难作,贱兄弟皆西奔,妻惊忧过甚,遂昏昏不省人事,口唇舌皆疮,或至封喉,下部虚脱,白带如注,如此四十余日,或时少醒,至欲自缢,自悲不能堪。医或投凉剂解其上,则下部疾愈甚,或投热剂,及以汤药熏蒸其下,则热晕欲绝。四弟还,脉之,始知为亡阳证也,大哭曰,宗嗣未立,几误杀吾嫂。急以盐煮大附子九钱为君(用热远热,此从治也,非具确见者,不能用。惜不言脉),制以薄荷防风,佐以姜桂芎归之属,水煎,入井水冷与之,未尽剂,鼾鼻熟睡通宵,觉即能识人。时止一嗣,子二女,相抱痛哭 ,疏戚皆悲。执友赵宪长惊曰,君何术也?弟曰∶方书有之,假对假,真对真尔,上乃假热,故以假冷之药从之,下乃真冷,故以真热之药反之,斯上下和而病解矣(有产后下泻,上则口舌喉疮,医以理中丸,用紫雪为衣服之,两病皆愈,亦真对真,假对假之意)。继后,主以女金丹,错综以二三方,不但去其疾,且调治元气。庚午生一子,今应袭也,壬申生一子,去年又患疟疾十三月,亦主以养元气,调生气(元气是先天真气,生气是后天谷气),待饮食大进,然后劫以毒药,吐下块物甚多,投以附子汤三钱而愈。

不责效旦暮间,其用女金丹,即胜金丸也(女金丹能令老妇妊娠,方古盖载而赋之),得之异人,倍加香附,而视气血之偏者,又加姜黄条芩,倍川芎之属,取效甚多。予念无子者,往往有之。翻思予得子之难,其苦何如,乃次第录其方并女金丹以济人云。(女金丹,即胜金丸,方见求子)

论带久枯涸宜润补

准绳云∶带下久而枯涸者濡之。凡大补气血,皆所以濡之。(血生于气,故有可兼四君者。)如以四物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空心米饮下三四十丸,以疗年高妇人白带,良验,皆润剂也。

论带下当以壮脾胃升阳气为主

薛氏曰∶徐用诚先生云∶带下白属气而赤属血。东垣先生云∶血崩久则亡阳,故白滑之物下流,未必全拘于带脉,亦有湿痰流注下焦,或肾肝阴淫之湿胜,或因惊恐而木乘土位,浊液下流,或思慕为筋痿。戴人以六脉滑大有力,用宣导之法,此泻其实也;东垣以脉微细沉紧,或洪大而虚,用补阳调经,乃兼责其虚也;丹溪用海石南星椿根皮之类,乃治其湿痰也(三说各主一见,凡延医此症,当须辩别,前论五色分属五脏,而无治法,此以五脏之中,分治法,分虚实,尤见的据)。窃谓前证皆当壮脾胃,升阳气为主,佐以各经见证之药(下数方为此翁家法)。色青者属肝,用小柴胡加山栀、防风;湿热壅滞,小便赤涩,用龙胆泻肝汤;肝血不足,或燥热风热,用六味丸。色赤者属心,用小柴胡加黄连、山栀、当归;思虑过伤,用妙香散等药。色白者属肺,用补中益气加山栀。色黄者属脾,用六君子加山栀、柴胡;不应,用归脾汤。色黑者属肾,用六味丸;气血俱虚,八珍汤;阳气下陷,补中益气汤;湿痰下注,前汤加茯苓半夏苍术黄柏;气虚痰饮下注,四七汤送六味丸。不可拘肥人多痰,瘦人多火,而以燥湿泻火之药,轻治之也。

(肥痰瘦火之说,为丹溪先生认病总诀,何尝教人泥定一方也。虽不可轻治,而火湿二字,终莫能逃,若以此稳当之言,不可轻则洁古之十枣,子和之汗吐下,太无之神佑、玉烛与小胃丹之类,可轻用之欤?予不敢为丹溪佞,为欲止今之佞口耳)一孀妇腹胀胁痛,内热晡热,月经不调,肢体酸麻,不时吐痰。或用清气化痰,喉间不利,带下青黄,腹胁膨胀;又用行气之剂,胸膈不利,肢体如麻。此乃郁怒伤损肝脾,朝用归脾汤,以解脾郁生脾气,夕用加味逍遥散,以生肝血清肝火,百余剂而愈。

一妇人久疟兼带,发热口干体倦,用七味白术散加麦门五味,大剂煎与恣饮。再发稍可,乃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十余剂而愈。

一妇人头晕吐痰,胸满气喘,得食稍缓,苦于白带,二十余年矣,诸药不应。此气虚而痰饮也,痰饮愈而带自愈,遂朝用六君子汤,夕用六味地黄丸,不月而愈。(立斋得力处,在认症确,未到处,在不言脉,惟以二十余年之痰症,故可用六君以补脾治湿,用六味以治水泛为痰,皆治本而纳气归原者也,但朝夕反用,又其独见也)一妇人耳鸣胸痞,内热口干,喉中若有一核,吞吐不利,月经不调,兼之带下。予以为肝脾郁结,用归脾汤加半夏、山栀、升麻、柴胡,间以四七汤下白丸子而愈。

一妇人吞酸饱满,食少便泄,月经不调,服清气化痰丸,两膝渐肿,寒热往来,带下黄白,面萎体倦。此脾胃俱虚,湿痰下注。用补中益气,倍用参术加茯苓、半夏、炮姜而愈。

一妇人带下,四肢无力。予曰∶四肢者土也,此脾胃虚弱,湿痰下注。以补中益气、《济生》归脾二药,治之而愈。

一妇人带下黄白,怒则胸膈不利,饮食少思,或用消导利气之药,痰喘胸满,大便下血。予曰,此因脾气亏损,不能摄血归源。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炮姜,四剂顿减,又用八珍加柴胡、山栀而痊。(以上七案,内五症皆治湿痰,而兼升补者,以立斋名盛,当时非久病,必不延之,故每以升补为效。学立斋者,须得此解,不然徒读甫书矣)

论带久不止当补卫浓脾

李氏曰∶凡崩中下带,或用升提,如升阳调经汤;或用收涩,如伏龙肝散、白芷散。然暂止而终不止者,盖卫司开阖,而为荣血之主,脾胃为血海水液之会,卫气与胃气俱虚,则血液无所约制(格理之言),是以古方有用桂枝汤加附子以固卫气者(不善用古方者,每非古方,苟能解之,便自能用),四君子汤加草果、丁香、木香,以燥水健脾者;或用理中汤加陈皮、半夏,或单半夏丸用芎归汤煎下;或补中益气汤、平胃散,皆补卫浓脾,使气血自循故辙,而不专于收涩以劫夺之也。(收涩劫夺,皆是奇兵,用奇合宜,便是正法。此盖重在正治,然亦有可奇者,不可偏废也)

论带下湿热药用正治从治之异

方氏曰∶妇人赤白带下,多是怒气伤肝。夫肝属木,脾属土,肝邪乘脾,木气克土,则脾受伤而有湿(木郁不伸,便以生湿),湿而生热,热则流通,所以滑浊之物,渗入膀胱,从小便而出也(阑门既能泌别清浊,则滑浊之物,未必皆为渗透入膀胱,而从溺道出也,如绞肠病,岂由膀胱来耶)。丹溪作湿热,而用苦寒之药治之者,是矣。虽然,古人曾有用辛温治之而愈者,不知苦寒之药,正治之法也,辛温之药,从治之法也。盖湿热怫郁于内,肚腹疼痛,赤白带下,非辛温从治,而能开散之乎?然湿热未曾怫郁,但止赤白带下,不若用苦寒正治之为当也。(读此论乃见今古治法不悖,则丹溪之言,亦补先贤未备之旨)

同类推荐
  • The Titan

    The Tit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评金刚錍

    评金刚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On The Firing Line

    On The Firing L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宝归空诀

    灵宝归空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平金川

    平金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成风化雨

    成风化雨

    天山覆灭,妖魔现世,千万年前的悲剧是否会将重演。寻昆仑,访蓬莱,遗失的神器究竟身在何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一段生离死别的纠缠,一段天地动荡的较量……
  • 回望青春之——心路历程

    回望青春之——心路历程

    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伍兵,一段平凡却不平淡的经历。此书没有穿越,没有重生,没有宫斗,没有异能,没有妖魔鬼怪、也没有恐怖异灵。有的只是都市中的小人物,普通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生存……他们的相濡以沫,他们的甜蜜温馨……此书慢热,敬请留心。
  • 咖啡时光

    咖啡时光

    咖啡的第一本杂文集,立场仅代表个人~认识我的小伙伴们,不论网友还是真是朋友,有没有想进一步了解我的意向?爱生活,爱吐槽,爱撒娇,爱耍赖,爱狡辩,向你展现一个真正的咖啡~来看看吧!不认识也没关系,就当一本普通的杂文集看吧——愿你开心一笑!
  • 锦绣凰途:帝心独宠纨绔妃

    锦绣凰途:帝心独宠纨绔妃

    “我本是在尼姑庵里人人可欺的孤女,怎承得起你一世情深?”奈何某男穷追猛打,竟更加无耻、死皮赖脸地说:“今日下了早朝,本王顺道去钦天监让国师帮忙看了一下今年的黄历,这个月、下个月都适合大婚。阿笙,你打算何时嫁我?”
  • 勒杜鹃

    勒杜鹃

    肖佚林是一家大型外贸公司的客户部经理,性格开朗,相貌堂堂,是公司很多女孩儿心仪的对象,可这种美好的生活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粉碎。肖佚林患上了家庭遗传的间歇性失明症,五彩缤纷的世界化为虚有,从一个受人敬仰的青年才俊到一个人人避而远之的盲人,从一个八面玲珑的客户部经理到一个要躺在床上靠别人来照顾的残疾人,他将如何战胜自己,面对黑暗而又孤独的世界,他又将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开始新的生活?喻佳的出现,让肖佚林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本小说通过主人公肖佚林失明后的艰难生活告诉正在经受磨难的人,永远不要放弃,坚持梦想,就一定会成功;只要心里有爱,人生处处是晴天。
  • 诸侯纪

    诸侯纪

    九天诸神,十地众魔,战乱乾坤,世界沦陷。九天崩,十地裂。神魔从此消失。诸侯争霸,风烟四起,天人交战,人命如草。谁人都想震慑寰宇,主宰世道,却不知从哪里开始传言,于无尽的幽冥里,神魔正待回归……
  • 尊主:你的男妻太妖孽!

    尊主:你的男妻太妖孽!

    且看穿越太妹怎么在异世风生水起掌控王朝!登上高位,坐拥妖孽男妻!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玄迹天极

    玄迹天极

    始界有魔,为世所恶,天极有意,使世至终...新纪已至,唯吾玄迹天极!
  • 朦胧的救赎

    朦胧的救赎

    再次陷入绝望,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吗?已经没有办法的他,感应到了来自异界的召唤,异界或许还有其他办法?诅咒,永世的悲伤,种种的事实逐渐暴露在面前。只有那一丝朦胧的线索。要如何选择?坚持?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