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80400000060

第60章

第二偈颂中有二十一偈分三。初半颂上行相。中间诸偈颂上回向。末后一偈颂上回益。就颂回向中三。初三偈颂上回成行具。二以此下六偈颂上因行生善。回向众生令得菩提。三深入下十偈半颂上实际回向。于中二。初三偈半颂上不着业等自行同如。二菩萨观察下七偈颂上令他入实。后一结叹益可知。第八如相回向同理。善根是如相称理而回名如相回向。此与上下何别者。谓前七明会事向理。此第八明事尽理现。是故行等俱是如相而回向。后第九明从理起用。第十明用同体同体而用。故云法界回向也。长行内亦二。初位行中亦三。标释结。释中亦三。初举行体。二摩诃萨以如是等善根回向欲令下正将回向。三摩诃萨如是回向时下明回所成德。初中先有三十句。举差别善根。末后一句结成一观。前中初十句显所修善根。二慧眼下十句明长养善根令更增广。三摩诃萨下十结叹善根差别具德。初中先二句明观成入理善。初句标。下释显。谓离痴释智。正念释念。坚固释安住。不退释不动。此是正念成止。离痴成观。止观双运无碍现前。故云成就等也。后得大乘下明随事大行以集善根。有依八种心集善根。一依深心以起善根。先举心能。谓心依理起故勇无畏。依此猛心起二善根。一广多无尽。二称理胜妙。三依白净证起同体大悲即悲心也。四明直心正念诸佛。五回向心称理不转。六依求道心巧出坚善。七依正念心出一切善。八依巧慧心回成利他。下明长养善根十句。初慧眼观察善根之实。是故令此善根增长。此是长养善根所由。下明所长善根。于中初句总显。下八别辨。一明善根分齐不同故云分别等。二备德无缺故云具足。三体离染过。四唯住菩提不向凡小故云一向。五修治使增。六修行所成。七思惟令广。八称实广说。自下第三结叹差别。于中明此善根多能异德故堪成回向。十中。一种种门者通游非一。种种境者所缘不同。种种相者体状区分。种种事者缘成各异。种种分别者分齐不杂。无量行者施等多种。语言道者此善根是无量言教所行处也。出生等者依此善根能生多分别智。修行等者诸善互严。悉能等者俱趣佛果。下结成一观。显甚深中。谓虽有如是多门种种然皆一味同于真性故云无二。一切智境者谓此同性之善唯佛智能知。又释此同性善堪成佛故是彼境也。此则前诸门无差别之差别故有多门。此即差别之无差别故唯一味归于佛果。上举所回善根行体竟

自下二用之回向。于中有四。一因成自行以修回向。二复次下因事起行复修回向。三摩诃萨善根如是回向不着世下明前二回回无回相。前二是众生菩提回向。此是实际回向。四如法门下明称性纯熟自在回向。又初二是广大回向。次一是甚深回向。后一是深广回向。以同如之善根成称真之回向释成如相也。初中二。先以前善根回成自行。后如为已身下正向众生。前中二。初回成法身三业行。二得离痴下回成严饰净土行。前中三。初成身业行。二成口业行。三成意业行。意业行中三。初明依心成自行德。二任持下成利他德。三具足下一句总结所成。初中依七种心成七胜行。一依无碍心成清净行谓洞理无碍令行净也。二依大施心成财施行满众生意也。三依照法心成法施行。四依不坏心成求佛智坚行。五依菩萨心成照一切法行。六依念佛心成三昧行。七依正直心成离染行。下明利他行中句别亦七。初一成化行。谓摄机不失名任持。充满一切是广化也。而无休息是常化也。次二句明化行所依。一化同佛智故云安住也。二依定起用以赴群机故云得深三昧。次二句明摄化处。一广游。二遍住。次一句成化他事故云化生不息也。后一句成化智谓成方便慧也。下一句总结所成。谓具足成就自他行慧深广难测故不思也。自下二明净土行。先别显有六对。初中离痴是体分别是用。谓离分别而分别也。二一念严土是用广也。于诸通慧是用所依。三入实法是体深。示现等是用广。四一见一切是用无碍究竟等是用所依。谓持一切不令坏也。五以菩萨具严是德体。应现调生是用相。六一佛世界等是体广。得究竟等是用持。下总结所严之土令众生满。谓本严土只为摄生。回向分别持智者是总结上来回向持刹之智也。上来成自行竟。为欲回向救众生故先辨自行为本方堪长劫摄众生也。自下第二正回向众生。于中先举自例他结前生后。下正显回向有二。初回令出障六句。初三出三障。谓一离报障。二离业障。三离烦恼障。后三成治行。初一对离烦恼。二对离业。三对离苦可知。下令成德。如大云雨者有五义。一普遍故。二成润故。三能出雨。四雨能灭尘炎。五雨能生卉木。回向大愿亦具五义可知。下别显所成有九句。初二成行。一离过名净。二生善名田。次二令入证。一入证方便观谓如来藏令不忘失名护受持。二正证成就故云住净法界。次二令成德。一成心自在德。二令身自在德。后三成三善根。一无碍善。二无贪故名摄净。三无嗔善。自下第二因事起行复修回向。前已成自行回向。今更成因事回向。故云复次也。于中三。初因事起行。二摩诃萨如是回向下正将回向。三如是摩诃萨下明回所成益。初中二。先因见胜事。二巧随起行有三。初明所成行德。有法喻合。谓随所见事托彼成行故云修巧方便等。既见可乐之事即乐求实义等是也。二巧妙下明行胜用。三如善根等结行同体。二正向众生中皆令得可乐者由前见可乐之境遂起可乐之善。令回向众生成可乐之德。此是巧便之用耳。于中三。初未入法者令得入法此在地前。二令菩萨下已入法者令得入地此在地上。三具菩提下已得地者终令得果。初中七句。初中非但见佛不取体性。亦乃见众生亦不取故云亦复如是也。又释令见佛如法。于佛不着不取法性见法不着。无数众生等于僧无著故云清净。维摩云。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同于此也。二令作称佛意之侍。三令国净可乐。四乐所求法处。五令乐出世法。六乐持不忘。七得正慧法明。下明地上行中。初二句成初地财法两施行。二得三昧下明二地已去功用位行。一得深定。二得总持。三得记智。四得胜通。上是自德。下明化德。五广说。六巧说。七化心。谓悲是。八常化不息。九广化。谓于多时多处也。下明八地已下无功用位行。于中。初由现佛劝得舍寂起修名巧方便。二称理起行名深方便。三永离下明八地以无碍故舍爱佛菩提等贪心。故云离欲深解等明摄治行成。四具足下明八地入无生观。五九地中称机说法名无诤。六十地中得金刚无间道现前名成满。灭微细着碍等障故云灭障道法。下明地满成佛果可知

自下明第三回所成益。谓由因事起行回向力故令自善根转更增多名为长养。得净下别显有十句。初内增****。二外善友护此是生解益。三佛慧照心。四痴闇障尽。上二是断障益。五修法入智是证法益。六善学下起后智益。七一切善根下大愿益。八一切菩萨下尽福原益。九成就下成智坚益。十明解下显解广益。上因事回向竟。自下第三明前二回向无所回。即实际回向。此上诸回向实际与此何别者。上皆摄相归体。此中摄相归相故异也。于中有二。先约行辨。后如是下约心显。前中二。先明此回向即常无著。二观甚深下明以无著而成回向。前中四。初不著有谓于上严土摄生俱不着故是故云不着界等也。心无依者明所取无相。寂然不乱者能取不起。正念法者明妙绝能所正理相应。起信论云。住正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此之谓也。二具足下于无不着不碍起行无分别智名无选择。不违回向是不碍起行。不违正法是不碍入理。三不坏佛相下明双离有无。初不坏佛相不着无。等观三世不著有。此约所敬无著。了众生空是不著有也。无所依是不住无。谓不于无而住着也。此约悲境不着。是即观如来空而不失敬养了众生寂而不失摄化此之谓也。四顺如来下明离着之益有三。初正解渐至益。二如实分别下智慧周圆益。三未曾下明寂用俱行益有法喻合可知。下明以无著而成回向观。上深法以生实智。谓不著有无之智依此实智而成回向。下别显。初明理事无碍止观俱融回向。二以前无碍成自行回向。三摄取下成化行回。上约行竟。自下第二约心辨有八种心。一不怯弱心回向佛法。二广大心回向净众生。三无颠倒心回不染刹。四无余心回不染境。五离世心回得出世。六无著心回成悲行。七见法心回成趣果胜道是也。八厌离有为心回生真善。上来实际回向竟

自下第四明纯熟自在深广回向。于中广明如相回向

释真如义作四门

一释名者。不坏曰真无异称如。前则非四相迁。后则体无差别。此约始教。又不变曰真顺缘称如。由前义故与有为法非一。由后义故与有为法非异。二义合为一法名曰真如

二种类者。或唯一味。谓约实无差别故。或二。谓安立谛真如。非安立真如。又二空所显亦二。即生空所显真如。法空所显真如。又二。谓空真如。不空真如。染法不染名空。具性功德名不空。或三。谓约三无性。即无相如。无生如。无性如等。又有善法真如不善法如无记法。如出杂集论。此约诠辨也。或七。显扬论云。一者流转真如谓思惟诸行流转实性。二实相真如谓思惟诸法无二我性。三者唯识真如谓思惟诸法唯识之性。四者安立真如谓染污法体思惟苦谛。五邪行真如谓染法因思惟集谛。六清净真如谓净法体思惟灭谛。七者正行真如谓清净行思惟道谛。或十真如。谓约十地中所证真如有十重等。或百门。谓十十无尽。应于圆通无碍法门也。或通一切法也

三明德用者。一成依持用。谓染净法依持而立。二成观境。谓入证用。三依起信论有三大。一体大谓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相大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用大能成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问不善等法既非真用应离如体。答由违真故不离真。由违真故非如用。此论意以诸善法顺真故并是真用。问经说如来藏兴造一切世间犹如伎儿作种种伎两等。准此染法亦是所造。所以言非。答理实染净俱是所持而得建立。但违顺异不同也。何者如观施行三事空令施福广大等于虚空。若观罪体空则令罪障灭。何以不亦令罪广大。是知罪违于真。入如则灭。善顺于真。入如则广故不齐也。此则遍兴染净顺用非违。此上约始终教说。又别随缘通一切法。总是真用。具帝纲微细重重无尽。自在圆融即相不待会。即性不待随。如此百门所辨约圆教显耳

四约教显者真如有二门。一乘真如。三乘真如。一乘亦二门。一别教谓圆通诸事统含无尽如因陀罗纲及微细等。广此百句如中说。二同教者则与三乘义同。但由智回向故入一乘摄。二者三乘真如亦有二门。一顿教如维摩直默以显玄意者是。此如绝于教义相想俱不及。如大般若经那伽室利分说。二渐教者略有三门。一终。二始。三世间所知。初终教中复有二种。一始如三十二菩萨显不二法门者是。二终即文殊所显不二者是。此始终两门并具无分别教义空有二门。二始教中亦二。一始如百****六无为属一切法摄。显人法二空得知真如不及二空为上。此门通分别无分别教义。二终者如维摩为迦旃延说不生不灭是无常义等。又金刚般若微尘则非微尘等。又对****开六无为成八则三种真如属无为摄。得知真如成无为上。此初教始终并通分别无分别教义。无分别义者谓证真如。无分别教者谓比观意言无分别境悟大乘言教故。分别义者谓教义则空故。今初教中真如但是空义不同终教也。三世间所知真实者复有二种。一始谓人天正善根及愚法二乘等入真实性摄故。中边论云。世间所知真实入真实性摄。准彼论文世间唯除虚诳妄语等。余并入真实。由许是菩提远方便故。二终者故论云一切法但有名。谓分别名思惟名得知。不同远方便法。此义唯局二种十名中。为是大乘近方便故。真如者乃至流在十名理不可坏故同是真如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武斗大地

    武斗大地

    家族废柴少年,受尽凌辱,为了改变命运,不惧艰难险阻,找到天材地宝来弥补自身缺陷。幸运的是得到高人相助,最后终于力挽狂澜,杀出一片天地,成为代代相传的佳话,从此扬名于天下!
  • 玛丽苏重生记

    玛丽苏重生记

    玛丽苏穿越女主因为把空间秘密透漏给渣皇而被害死。死后重生为林家小娘子,美貌无敌,双商极高。林珑:我既然能为你打下江山,也能从你手中夺走。渣皇:呜呜呜!萧琰:娘子,渴不渴,我给你倒水。
  • 往世之宇宙之心

    往世之宇宙之心

    人类大联合浪潮后,《星际时代》的预言成为了现实,伟大先知被抬上了神坛,星河历翻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联合峰上,人类一同高呼,我们征服了太阳系,未来我们便要征服银河系,未来的未来我们的足迹更要踏遍全宇宙,去追寻伟大先知所说的那颗宇宙之心。然而,星河历四百年过去了,人类却遗失了那颗宇宙之心。战争的的阴影笼罩在太阳系内,曾经全人类所追寻的宇宙之心蜕变蒙尘,倒在了阴影之中。人们哀叹过,抗争过,流血过,牺牲过,然而战争的阴云却不肯散去。如今,陆安手持着宇宙之心从阴影之中走了出来:“我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全宇宙。”
  • 中华文学母题和海外华文文学

    中华文学母题和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社科院当代文学研究所的重点研究课题项目。本文从“文学中母题的意义与价值;双重边缘性与母性的声音;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文化母题;母题的艺术变奏”四个方面进行阐释.遵循四个着眼,及着眼传统,着眼整体,着眼文本,着眼‘和而不同’,对于母题的概念特征结合中国当代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做出新的理论阐释.打破长期以来各抱一段文学,名守一种文体的惯常研究状态,是跨学科跨文类研究的一次实践。
  • 武行天下录

    武行天下录

    因父母强行安排婚事,山村少年武秋决定以实际行动反抗——跑。他觉得应该对自己负责,于是以闯荡江湖为名,决定要去寻找真爱,岂料正逢幽冥圣教入侵中原……当远离村庄后,等待他的又将是怎样的遭遇……
  • 断袖王爷乞丐妃

    断袖王爷乞丐妃

    她丑陋,她低微,她甚至不堪到那样的地步;他高高在上,俊寿无涛,骄傲蛮横。虽然知道遥不可及,可是她仍旧卑微地爱了,飞蛾扑火一样,明知道最后的下场都是一样的。他们之间横着的那三尺距离,究竟是她打破了,还是从一开始他就没有遵守呢?
  • 斗鱼记

    斗鱼记

    我叫墨飞,只是一个半人,我渴望自由,渴望关心,渴望平等对待……可我只是一个半人。
  • 生死较量:没有眼泪的哭泣

    生死较量:没有眼泪的哭泣

    你可知?其实你并非天生无泪,只是,因为你的心够坚强,所以,你的眼泪不是流在了脸上,而是留在了心里。没有眼泪的女孩,身负任务的男孩,展开了生与死的较量,爱与恨的交织……心上的每一道印记都是你流泪后的痕迹。可是,再坚强的心也会有破碎的一刻。当你的心再也承受不住任何一滴泪的时候,它就会破碎!心碎的那瞬间会异常美丽,但与此同时,你也将步入死亡。
  • 花心王爷爱上穿越小妃

    花心王爷爱上穿越小妃

    一场莫名奇妙的扯车祸,让一个现代上班族,成为了当朝三王妃。
  • 童言无忌萌翻天

    童言无忌萌翻天

    "熊孩子们的言行那绝对雷得你外焦里嫩,外加哭笑不得。不信你就来他们的世界看看:1、女儿上三年级了,成绩却不是很好,这次期末考试语文居然只考了55分,我老公很生气,就问她:“怎么才考55分?”女儿沉思良久,终于抬头,煞有介事地对我老公说:“爸爸,我想到了,因为,有45分被老师给扣了。”2、这天,姐姐不在,给四岁的小外甥女洗澡的任务就落在我头上,我试了水温,给她将洗澡水放好之后,然后,她躺在浴缸中很是大气地对我挥挥手:“行了,你退下吧。”顿时,我就被雷得哑口无言了。…………请勿在吃饭或者喝水的时候阅读本书,否则后果自负。另外提醒一句:小心熊孩子毁你三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