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80500000002

第2章

言不礙於言文殊攸讚者。此亦淨名入不二法門品意。謂先三十二菩薩。各說入不二法門。以言顯理。猶滯於言。次文殊云。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不二法門。上三十二皆有言也。後維摩詰默然無言。顯不二理。此則無言也。是故文殊讚淨名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為真入不二法門。故云不礙於言文殊攸讚。斯之謂也。問曰淨名默住。以顯絕言頓理。何云不礙言耶。答曰。但絕生滅虗妄言說。不礙真門如義言說。問曰。如義言說。為理為事。若云事者。違自真門。事相本盡故。若云理者。復違此假。理本不礙事末故。今謂通云。文雖用彼。義乃稍別。是則用淨名之文。成華嚴之義。妙之至也。

言況文字性離即言亡言者。上句標。下句釋。即言釋上文字。亡言釋上性離。或此意云。況文字真性。俱離彼即言亡言之兩迹也。言流八音者。或體業具為後屬依呼。八轉之聲也。或最好易了調和柔耎不誤不女尊慧深遠之八音也。

言至趣(無言無相理本也)非遠(不礙言相事來也)心行得之(滯迹心行取之也)則甚深。(叵窮邊際也)上句縱。下句奪也。

言像(有言有相事末也)非近(不礙無言無相理本也)靈懷體之(無漏真智證之也)而目擊。(爛然可觀也)上句縱下句奪也。肇公云。道遠乎哉。觸事而真。聖遠乎體之則神。即其義也。上云言像者。出周易故。易云。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於意。而存象焉。則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於象。而存言焉。則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則亡象者。乃得意者也。亡言者。乃得象者也。今借此語用也。

言絕之理(無言)而非絕(不礙言也)繁興之籍(言也)而非興(不礙無言也)。

言融常心言無所遣矣者。表即妄同真也。下疏云。即凡心而見佛心。融常心也。下經云。能令三界所有聲聞者皆是如來音。融常言也。不有此語。恐謂唯佛心言與理無礙也。

疏若乃千門潛注等。若乃二字。引句之詞。千門潛注與眾典為洪源等者。此經所詮。無障礙法界。具無邊異義但。以前之四根未堪具受。故我世尊隨彼根宜。於無障礙法界中。分四諦等義。以為小乘等教。隨彼偏根所執。偏義是無。就彼法體所斷。通義是有。仍屬此經無障礙法界。故此云爾。問曰。本末之義云何。曲三種。一云小乘云末大。乘云本故。法華經云。除先修習學小乘者。又云。我此九部法。(小乘法也)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是也。二云。三乘為末。一乘為本故。法華云。於佛一乘。分別說三。是也。三云。前四偏教云末。第五圓教為本。故鈔云。華嚴為諸教之本源矣。又下鈔云。前四因中即有。至果皆無等。是也。前之二本。餘教容有。後之一本。獨我華嚴。

鈔如海潛等者。此借出現品喻義證教也。

言九流等者。正理云。漢藝文志云。一儒流。(述唐虞之故宗仲尼之道)二道流。(陳堯舜揖讓之德明南面為政之衛)三陰陽流。(順天曆象敬授民時)四法流。(明賞敕法助來制也)五名流。(正名列位言順事成)六墨流。(清庿淨祀養老惠施)七縱橫流。(受命使手專對權事)八雜流。(和大國體事無不貫)九農流。(勸勵耕桑備陳食貨)出釋氏六帖。

言第五經等者。隋譯經也。秦譯當第六。

言始見我身者。即指圓根菩薩。初始於菩提樹下。見我十身無礙毗盧佛身。

言聞我所說者。即前圓根菩薩。聞我毗盧所說華嚴經。即皆信受者。無一圓根不信受也。若爾何以鹿苑轉四諦輪也。故經云。除先修習學小乘者。此意。但除却先來修習學小乘人不堪聞此根本法輪。外所有圓根眾生。盡皆信受。是知。將根准教。既有小根。必有小教。故鈔云所說也。我今靈山會上。亦令前來小乘之人得聞是法華經。悟入根本華嚴佛慧也。所謂初入佛慧。既是華嚴。復入佛慧。理有何疑。初成之說非法華故。

疏智周鑒而常靜者。故肇公云。夫聖人虗心冥照。理無不該。懷六合於胷中。靈鑒有餘。鏡萬有於方寸。其神常虗。即斯義也。

鈔昔人云等者。所遮異釋也。昔人將四不義所顯一理為體大。以微細帝網二玄為相大。以神通自在相即廣狹十世隱顯等玄門為用大。問曰。何以偏將二種玄門為相大。自餘玄門為用大耶。答曰。二種玄門約本具義。自餘玄門約新現義。故此云爾。理實互通。問此師既許事事無礙。寧不許事理無礙也。答許事理無礙。何為所遮異釋也。今謂通云。非彼不許。但文中不說。為所遮故。

鈔顯德相等者。問曰。此言德相為相大。與十所因中德相之門。同異云何。答有二解。一云此即是彼如將十玄。就本具義。屬德相門。即是相大。就應根義。屬業用門。即屬用大。故前鈔云。二約事事無礙。十玄之相。本自具足。即是別教之意。彼言本自具足。即德相門也。又云。此言德相非德相門。勿謂名同不分義異。如佛證窮為德相門。豈佛證窮。唯證相大耶。由此知非。復舉一喻。以顯深旨。如世一劒。先在匣中。本具體相用三。(同德相文中本具三大也)對賊便用。(如臨根業用門)體相用三亦無所闕。(三大無闕)更宜思審。

言即能證能觀者。止為能證。觀(去)為能觀。(平)或地上止觀為能證。地前止觀為能觀。或果中止觀為能證。因中若觀。皆通事理也。故下疏云。定慧雖多。不出二種。一事。二理。制之一處。無事不辦。事定門也。能觀心性契理不動。理定門也。明達法相。事觀也。善了無生。理觀也。諸經論中。或單說事定。或但明理定。二觀亦然。或敵體事理。止觀相對。或以事觀對於理定。如起信云。止一切相。乃至心不可得為止。而觀因緣生滅為觀。或以理觀對於事定。下經云。一心不動入諸禪。了境無生名般若。是也。或俱通二。如下云。禪定持心常一緣。智慧了境同三昧。是也。或二俱泯。非定非散。或即觀之定但名為定。如觀心性名上定。是也。或即定之觀但名為觀。如以無分別智觀名般若。是也。或說雙運。謂即寂之照是也。配釋此文。學者可知。問曰。上明止觀。從境彰名。云事云理。若論止觀自體。事理何収一云。或止為理觀為事。或觀為理止為事。何以止觀不雙取事理耶。答文違大段事理無礙故。或止觀皆是始覺為體。故下鈔云。皆生止觀。科約三大。云事理無礙。

言權實無礙等者。謂達事止觀名權。照理止觀名實。此亦約當句。明無礙也。

言若別對三大等者。此則將第四句能觀止觀之心。對上三句所觀體用之境。如對初句云。冥真體。(理也體也境也)生第四句常靜。(止心也)萬化之域。(事也用也境也)生第四句周鑒。(觀心也)對第二句顯德相。(事也用也境也)生第四句周鑒。(觀心也)重玄之門。(理也體也境也)生第四句常靜。(止心也)對第三句用繁興。(事也用也境也)生第四句周鑒。(觀心也)以恒如。(理也體也境也)生第四句常靜。(止心也)故鈔云。各具體用。皆生止觀。今言觀者。乃是緣事之觀。止者即是緣理之止。全同起信。云云。

言若作三觀釋等者。能觀之心。分成三觀。所觀之境。開為三諦。對空觀。開真諦。屬體大。對假觀。開俗諦。屬用大。對中觀。開義諦。屬相大。問曰。三諦之中。義諦為二諦之所依。三大之中。體大為二大之所依。義理相順。何故體大為真諦空觀所緣。相大為義諦中觀所緣耶。今謂通云。此言三諦。非取義諦。但取真俗及中道諦。但體大唯理法界。作真諦。生空觀。用大多事法界。作俗諦。生假觀。相大通四法界。作中道諦。生中道觀。三大通所依。方是第一義諦。一心本法也。或云三大是用。義諦是體。二大與體別論。屬真俗二諦。相大與體大合論。屬第一義諦。更希刊定。問其中道諦。為俗事耶。為真理耶。答幻有中道即事。真空中道即理。俱融中道雙通事理。問行相云何。答有五重故。問何者是耶。一幻有中道。二真空中道。三真空成幻有中道。四幻有成真空中道。五俱融中道。貴令易曉。列圖顯示。

言三止三觀融為一心等者。問一心之中。分止觀諦。九法歷然。行相云何。答如依一鏡鑒現好醜中三影。影喻三諦。其理昭然。現好影之明。如空觀。現好影之淨。如體真止。現醜影之明。如假觀。現醜影之淨。如隨緣止。現中影之明。如中道觀。現中影之淨。如離邊止。三影三明三淨。約義條別。究體唯是一鏡。將喻對法。學者詳悉。

疏真妄交徹即凡心而見佛心者。上句標寬。下句釋狹。

鈔真謂理也。(唯性非相)佛也。(唯淨非染通性通相)涅槃也。(唯淨非染通性通相)妄謂惑也。(唯染非淨通性通相)生也。(唯染非淨通性通相)生死也。(唯染非淨通性通相)。

言真該妄末者。真理即事門也。

言妄徹真源者。事法即理門也。

言謂無有不濕之波等者。上句妄徹真也下句真徹妄也。

言如來不斷性惡者。小教有二義。一佛前十五界。是有漏起他惡法故。生無比之貪。引央掘之嗔。二云示現。愛語羅睺。叱呵調達故。始教示二義。一云真如。昔日與惡而為實性。今至果位。惡法雖斷。惡性常存故。二云示現同前小教。終教亦有二義。一云。昔日真如隨緣以作說法。今至果位。無明既斷。惡相雖無。隨緣真性仍存故。如依靜水。隨風成波。風停波息。成波三性恒存故。如龍樹論獨力隨相非所斷故。二云。惡具二義。一不壞相異真義。(當緣生相有也)二稱性即真義。(當無性體空義)今據後義。故云不斷。頓教云。惡相本盡。更不待斷。惡性本現。非所斷故。圓教云。稱性之惡。如鏡中火。現而常虗。非所斷故。雖通五教。正取能同終教事理無礙。故下鈔云。如來不惡性者。善惡同以心性為性。若斷性惡。則斷心性。性不可斷。亦猶闡提不斷性善。又龍樹云。如斬眠士夫豈悟士夫不傷等。若爾何故涅槃經說如來無不善佛性。答曰。彼據以理從事即無。此據攝事從理不斷。又彼約現在為名。此據過去立號。故彼此文不相違背。

言又佛心中有眾生等者。如和尚鏡中弟子是也。

言今約不壞相者。一約不壞行布相。行布門中。眾生可具其佛。(如鑛具金如璞具玉)佛不可具其眾生。(如熟金而非鑛。如淨玉而非璞。)二約不壞行布教相。聞凡即佛。於凡有益。(引生趣求)佛即是凡。令人妄解。(引生倒解)由此但云即凡心而見佛心。

言不離一心故者。(十所因中唯心所現故。出起信論。)。

言妄攬真成無別妄故者。(依理成事門。出起信論勝鬘經。)。

言真隨妄顯無別真故者。(事能顯理門)真妄名異無二體故。(真理即事門。事法即理門。)真外有妄理不遍故。(返釋理遍於事門)妄外有真事無依故。(返釋事遍於理門)然或說妄空真有。(唯識論涅槃經)或說妄有真空(三論二諦義)俱空(隨俗說二諦通華嚴經也)俱有(唯識華嚴)雙非(觸物皆中遮義也)兩是。(真妄通二諦。或觸物皆中表義也)。

言淨分同真(無漏依他同圓成性)染分為妄。(有漏依他)言淨分之事妄未盡故者。無漏依他緣生幻有故。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虗妄。又下鈔云。謂如真如現依他時。設有淨分。亦名為染。如鏡現像不簡淨穢皆非鏡體。故唯能現得名為淨。所現皆染。即其義也。

言淨分圓成皆有者。淨分即依他摩訶般若也。圓成即解脫法身也。

言若隨俗說二諦則真妄俱空者。(三諦中料揀也或三諦意或終圓義)妄法無性故空。真法無相故空。或真妄相待。方有真妄名生。如彼長短。故名俱空。或依手巾體幻作兔兒相。(體如真相如妄)若隨愚夫說作兔兒體相俱空。(若隨俗說二諦。則真妄俱空)。

言若約真妄通二諦則真妄俱通空有者。一云。在俗諦。真妄俱有幻有實有故。在真諦。真妄俱空性空相空故。二云。在俗諦真妄俱空。(即前隨俗說二諦。則真妄俱空)在真諦真妄俱有。(故下鈔云。真妄皆真。則本末一味。居然交徹)。

言約宗以明唯識等宗不得交徹者。問三論涅槃皆說交徹。何云不得。答一云內等。不等涅槃及與三論。何以得知。等字在上。宗字在下故。一云亦等於彼。彼論彼經。雖說交徹。非正所宗。今我華嚴。正以無障礙法界為宗。故鈔云爾。

言情有即是理無者。問理無之義。遍圓二性。為屬何性。若屬圓成。何云遍計。有二義。一者情有。二者理無。若屬遍計。何云情有即理無。妄徹真耶。答義有兩途。若與情有非一義。屬圓成性。若與情有非異義。屬遍計性。今約初義。故鈔云。真又解屬遍計性。遍計性中通真妄故。不同始教唯是妄故。依他之中。無性之義。准此應釋。

言此經云有淨說生死等者。上半假立。謂待前流轉生死。立涅槃。煩惱名諍。觸動善品。損害自他。故名為諍。此有漏法。諍隨增故。名為有諍。有彼諍故。生死者。有漏為體。無彼煩惱。故稱涅槃。下半雙非。謂生死涅槃俱因煩惱。假立其名。何有真實。又二互相待故俱空。二互相奪故皆寂。上二句俱有交徹。二二句俱空交徹。或望能奪義。俱有交徹。望所奪義。俱空交徹也。

言故影公云等者。即是中論序也。此一段文。准下鈔釋。而有四對。

同类推荐
  • 全真集玄秘要

    全真集玄秘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东原录

    东原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梼杌近志

    梼杌近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衡山禅师语录

    衡山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最强修改系统

    最强修改系统

    想知道就进来看看吧,找到我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不过你必须付出一样东西。
  • 散仙不羁

    散仙不羁

    我有一把剑,请君试看。呃···我还有一把剑,要不你再看看?别动,本人就是剑多,信不信我剑死你啊······吊儿郎当混在修真界,求点名,争点利,遇见心动女孩没脾气。你笑我,我不愁,贫道生来好打油!
  • 繁花,若梦

    繁花,若梦

    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总觉得世界很大,分别久了便不会再相遇。却不知,有些缘分,风吹不散。有些情意,一往而深。长篇现代言情小说——《繁花?若梦》期待与你相遇。
  • 凰女绝代凤倾华:泯笑惑世媚天下

    凰女绝代凤倾华:泯笑惑世媚天下

    “王上,您该翻牌子了!”芷菡拿着一盘绿玉牌在我面前跪下……“嗯,那个,你就告诉后宫各位嫔妃,说我今日偶得风寒,他们就不用侍寝了。”躲过一晚是一晚……“王上不可啊!您膝下子嗣单薄,后宫嫔妃屈指可数,更应广布恩泽啊!而且……”王上,放过我吧,微臣也迫不得已啊!“而且我们也不会答应的!”眼前突然蹦出n个美男,二话不说,抬起我就走……芷菡大喊道:“摆驾凰灵殿,王上今晚宠幸后宫所有美男!”然后乐呵呵地跑掉了。某女大喊:“芷菡,我鄙视你!”天哪,我明天还下得来床吗?星灵殿里,某女叫惨,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第二天早上,n美男嘱咐道:“养好身体,今晚还来找你。”某女愤慨,我养的究竟是人还是狼!
  • 捡到一部苹果7之后

    捡到一部苹果7之后

    走运捡到一部苹果7,打开后我震惊了……雷公电母秀恩爱,天蓬吴刚在撕逼,百花仙子发美图……可怕的是,抢到红包后,我发现他们真的是神仙!
  • 杂譬喻经

    杂譬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艾菲尔大陆

    艾菲尔大陆

    突然间就想写了(~ ̄▽ ̄)~哈哈...另一个面位的艾菲尔大陆封印着魔尊——溟幽,咱们面位的一个超级科学家穿越成了同名同姓的皇室的最小公主万福公主——柏秋霜,还因为好奇心放走了魔尊。说好的魔族无情呢?这个围着柏秋霜使劲儿讨好的魔尊是谁?在艾菲尔大陆消失后一直陪在柏秋霜身边的魔族子民们又是谁?踏上寻求真相之路,他们能否找到结果?
  • 屠龙弑神

    屠龙弑神

    据说上古时有四大神兵利器,其中有一柄名为“血魔”的利剑。据说这柄血魔在海外一座仙岛之上已沉睡了有上千年之久。据说只有阴年阴时出生的有缘人才能拿起这柄剑。据说持剑者必须先用自己的鲜血来“喂饱”这柄血魔,才能驾驭住它,克制住它所带来的魔性,使其主人不会坠入魔道,残害人间。江湖如此之乱,尔虞我诈,纷争不断,暗流涌动,最终谁才是胜者,平定纷争,江山、美人、双双入怀?是你还是我?
  • 祸水

    祸水

    几年的杀手生涯使他感到疲惫,冷血到底后爆发出的热情如火山般喷发,多情的他在都市中如何摆脱自己的宿命?到现在他才发现自己竟然是这么贪婪,以前努力维持的让自己接近古代圣人的清心寡欲心境竟然在所谓现实里这么不堪一击,极力维持的平和心境似乎是瞬间崩溃,没想到女人竟然有这么大魔力,不知不觉中在侵蚀着他那自认为还算纯净的灵魂。不否认他很甚至有时候也有些过分,也许所说的过分是万年前祖先所拥有的原始情感还没有净化——他只能这样安慰、安抚自己不愿意承认,但确确实实已经有些龌龊的灵魂。一段时间的孤独让他感到了惧怕,这世界上除了毒瘾和饥饿,在他的意识里,孤独也是能毁灭他的魔鬼。无疑,孤独这魔鬼离他已经很远,但他总感觉它是潜藏在那灵魂的龌龊角落沉睡,时刻等待着他那贪婪的心的召唤。恰巧,他的贪婪正在滋生,总想着得到更多……
  • 汝为皇殿吾为皇

    汝为皇殿吾为皇

    一代天骄空前绝后前者,先天满级,魂含三魄可修五师,真正的绝世天才,一旨神喻,一件神袍,一支神杖,第一皇殿,万人之上。后者,先天无极,无魄无法修师,妖魂师与鬼魂师结合诞生下的异类,是遭世人唾弃的混血,是空前绝后的废材。一个天才,一个废材,狗血的相遇了……“你的眼睛很漂亮,我喜欢”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