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81500000107

第107章 禮政四學校(4)

經學家****

陳廷敬

朱子論貢舉治經。謂宜討論諸經之說。各立家法。而皆以注疏為主。易則兼取胡瑗石介歐陽修王安石邵雍程頤張載呂大臨楊時。書則兼取劉敞王安石蘇軾程頤楊時晁說之葉夢得吳棫薛季宣呂祖謙。詩則兼取歐陽修蘇軾程頤張載王安石呂大臨楊時呂祖謙。周禮則劉敞王安石楊時。儀禮則劉敞二戴。禮記則劉敞程頤張載呂大臨。春秋則啖助趙匡陸孫明復劉敞程頤胡安國。大學論語中庸孟子則集解等書。而蘇軾王雱吳棫胡寅等說亦可采。令應舉人各占兩家以上。於家狀內。及經義卷子第一行內。一般聲說。將來答義。則以本說為主。而旁通他說。以辨其是非。則治經者不敢妄牽己意。而必有據依矣。愚按朱子此議。欲治經者以注疏為主。而兼取諸家之說以求其至是。亦未欲其專取一家之言也。而曰以注疏為主。是更不欲擯注疏而不用明矣。今之學者不然。易則專取本義。詩則集傳。書則蔡沈。春秋則胡安國。禮記則陳澔。周禮儀禮廢已久。不惟諸家之說。概不列於學官。而舉朱子所云。專以為主之注疏。學者有終其身不知為何物者矣。即如所謂大全者。又非甚別於專家之說。而有獨見之論也。其與朱子所云。以所治之說。旁及他說。而後以己意辨晰。以求其至是者。亦大異矣。且大全之書。明永樂朝急就之書也。七年開館於秘閣。十三年帝問纂修如何。館中人聞之懼。倉卒錄舊書。略加刪飾以進。四書則倪氏輯釋。易則董楷輯疏。書則董鼎輯錄。詩則劉瑾通釋。春秋則汪克寬纂疏。禮記則陳澔集說。故大全者大不全之書也。然學者猶憚其煩苦而不之讀。所服習者。本義集傳蔡沈胡安國陳澔之所謂五經而已。易詩書禮經。學文者猶加誦習焉。春秋則概刪聖人之經不讀。讀胡氏傳。傳亦不盡讀。擇其可為題目者。以其意鋪敘為文。不敢稍踰分寸。以求合於有司。又最甚者。擇取傳中字句文義。以意牽合。妄託聖經。移彼就此。名為合題。豈惟不合經意。揆之傳者之意。亦初不自知其何以位置安排顛錯之如此也。慢棄聖言。割裂傳注。又如朱子所謂名為治經。而實為經學之賊。號為作文。而實為文字之妖者也。經學之弊。原於時文。昔者經義之興。本以論斷為體。不執一說。引據經傳。非如後之描畫聲口。簧鼓吻脣。乳兒小生。侮聖言而代為之詞。勢不得不單守一家之詁訓。以便行文。而其腐朽惡爛。不逾時歷歲。改頭換面。以趨新巧。使學者窮年積月。從事於無用之空言。考其實枵然無所得也。又何有於經學哉。然則何以正之。曰必如朱子之言而後可。朱子論經義。欲令明著問目之文。而疏其上下文。通約三十字以上。次列所治之說。而論其意。又次旁列他說。而以己意反復辨晰。以求至當之歸。但令直論聖賢本意。與其施用之實。不必如今日分段破題。對偶敷衍之體。每道限五六百字以上。則雖多增所治之經。而答義不至枉費詞說。日力亦有餘矣。今之時義。又與南宋之時異。朱子所謂不問題之大小長短。而必欲分為兩段。仍作兩句。對偶破題。又須借用他語。以暗貼題中之字。必極於工巧而後已。其後多者二三千言。別無他意。不過止是反復敷衍破題兩句之說而已。今之八比。雖與此異。而其為弊則一也。故欲正經學之失。須革時文之體。時文之體革。然後學者可以旁通諸家之說。以求得乎聖人精意所存。而士不苦於無用之空言。國家收實學之效也

經書取士議

朱彝尊

五經垂世。昔賢方之於海。比之日月。久而長新。挹而不竭。合羲農軒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數聖人而成。非一人一家之言也。朱子注論語。從禮記中摘出中庸大學為之章句。配以孟子。題曰四書。諄諄誨人以讀書之法。先從四子始。由是熙而後。諸家解釋四書。漸多於說經者矣。元皇慶二年。定為考試程式。凡漢人南人。第一場試經疑二問。於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內出題。並用朱氏章句集句。經義一道。各治一經。若蒙古色目人。第一場試經問五條。以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內設問。亦用朱氏章句。則舍五經而專治四書矣。明代因之。學使者校士。以及府州縣試。專以四書發題。惟鄉會試有經義四道。然亦先四書而後經。沿習既久。士子於經義。僅涉略而已。至於習禮者。恆刪去經文之大半。習春秋者。置左氏傳不觀。問以事之本末。茫然不知。經學於是乎日微。此學者之所深懼也。檮昧之見。斟今酌古。謂試士之法。宜仿洪武四年會試之例。發題先五經而後四書。學使府州縣衛。宜經書並試。亦先經後書。書所同而經所獨專。精其所獨而同焉者不肯後於人。則經義書義庶幾並治矣。若夫元人之試經義。詩以朱氏為主。尚書以蔡氏為主。周易以程氏朱氏為主。三經兼用古注疏。春秋許用三傳。及胡氏傳。禮記用注疏。迨明洪武中損益之。春秋得兼用張洽集注。禮記則用陳澔集說。要仍不廢古注疏。而永樂諸臣纂修大全。類攘竊一家之書以為書。廢注疏不采。先與取士程式不協。何得謂之大全乎。所當覈諸書所本。各還著書之人。別事纂修可也。

三禮試士論

郭起元

諸經皆彙於一。而禮則分為三者。周禮為體。儀禮為履。儀禮為經。曲臺禮為傳。昔人既詳言之矣。周禮壞於劉歆之竄入。新莽假之以篡漢。王安石用之以病宋。後世學者。幾於懲噎而廢食焉。儀禮熸於秦火之餘。漢興叔孫通求之。僅有綿蕞。逮高堂生以十七篇上。不甚施用。後得鄭玄馬融王肅等之注釋。始傳於世。曲臺記始於后蒼。劉向校定二百五十篇。戴德刪為八十五篇。戴聖又刪為四十六篇。馬融益以明堂會月令樂記三篇。共四十九篇。獨列於學官。以之取士。夫周禮精深詳密。垂百代之經制。非周公不能作。其中有說之不經。義之不協者。不妨斟酌損益而行之也。儀禮勉齋黃氏集錄外。元吳澄輯逸經十八篇。可核而參之也。戴記中。學庸升為四子書。經文不盡如二書之精粹。月令採之呂不韋。而不用夏小正。其去取為疏。學者不能無憾焉。今之論者。欲三禮並列學官。俾博士弟于習讀就試。其意善矣。而立制必本於人情。人情所不樂從。雖勉強而難久。彼習易書詩春秋者。業在一經。其功專而易達。習禮者業在三經。其事兼而難通。成人小子。將視禮為繁重。苦難之。勢必改而之他。則習者愈少。而禮終湮矣。然則三禮兼行之說。將徒托之空言。而終不可施用耶。予謂道在先之以勸導。凡科場取士。兼立三禮。俾舉子自註習某禮。統於禮記項下。減他經之解額。以益禮經。又於歲科考經解外。更設問周禮儀禮疏解。有能通釋者。擢高等獎勵之。則士子之講習勤矣。夫坐言起行無二道。博士所業。即為 朝廷所施。史漢有禮志。章和時詔曹褎條正禮儀。得一百五十篇。唐初為貞觀禮。中葉為開元禮。宋初為開寶通禮。明代有大明會典。制度詳明。皆本朝所當法者也。誦說講求。而實意行乎其間。養心淑身。修己治人。格上下而感鬼神。一以貫之矣。是在乎有志復古者。

正學論四

程晉芳

古之君子。置身於仁義道德之途。其強固清明。固足以為人上矣。而出其餘藝如射御之類。又足以備國家之用而捍患禦侮焉。此所謂有用之學也。天之生人。同以五行之秀畀之。而氣質之偏。多愚少智。愚者好爭樂。弱肉而強食。智者與物無競。日處於遜讓弗遑。及一旦有事。而智者之才力又足以勝好爭樂者之凶頑。則蚩蚩之氓安得不拱手服也。古者出必以車。戰亦以車。兵之及遠者。無過於射。故六藝射御居其二。自鄉黨學校以達廟庭。興賢校士飲燕朝聘祭祀之事。無不用射。豈惟不貫革是尚。與應節之美哉。將以致之於實用也。春秋之時。士大夫承先王文教之餘。其服詩書者是人。其習武勇者亦是人。故列國紛爭。猶足以保其疆土。迨漢以降。文武之事漸分。至宋而學人益趨於弱。然校射之事。或間代舉行。朱子猶私習射於射圃。明初試文士。尚考之以射。四百年來。文人褎衣矩步。悍強武力。悉付之武科與召募之徒。於是詩書之業。第為歌太平之具。承洙泗之流者。有游夏之雍容。而無冉有季路之操執戈矛者矣。夫古之兵事。射御為先。其後無車而上騎。又有銃諸戰法。使真儒出而籌之。則當如古法所以教射御者教之。必不使其束手旁觀。自謝不敏也。且銃擊刺之事。或有未遑。而弓馬之事。豈士大夫所宜諉謝乎。我 國家承平百四十年。所以教習八旗者。文武並用。古法也。北方之學者。以及邊省文儒。猶或有兼習弓馬者。東南文士則專以詞章吟為事。一遇盜賊卒起。則色變手顫口噤不能動。而猶俯視一切。詡詡自得。以為吾學先儒之道者也。噫。先儒之道。固若是其葸乎。或曰。張子房貌若婦人。佐漢滅楚。孔明綸巾羽扇。坐車中指揮。亦扶蜀數十年。士何必以技勇稱。曰。子房孔明。將將之才也。苟無其才。則游之于藝。近衛一身。遠備國家之用。不亦可乎。然則騎射之事。亦篤古學道之徒。所必不可廢者也。

送張少淵赴省試序

張海珊

蓋今天下學術盛衰之故。可見矣。自明太祖定制。以四書五經義取士。士皆規規焉誦習其中。至白首而不能已。以故成宏正嘉之間。士習醇謹端。其高者能自通於性命之故。即其材質庸下者。亦無不依仿聖賢成格。以不失為寡過。然其於列代典章制度。或不暇以詳攷。而經籍異同得失之故。與夫漢唐經師之遺言墜緒。亦因之而淪失者多矣。故 國初諸儒往往以為病。而思有以捄正其失。則當如程子之讀史不遺一字。朱子之博綜籍。抑或如永嘉之經制龍門之事功。亦無不有益於經訓而可施於世。顧乃抹殺一切理學緒言。專求前人散佚之編。支離駁雜之說。用相誇尚。凡古先王之所以明術崇教修己治人之道。皆以為空疏苟且而置之略不復言。然而 國家取士之成式。則固無改乎其舊。於是四書六籍。乃始第為梯榮媒利之資。而非大雅君子之所事。而舉業之途。不可問矣。故嘗私論之。取士之式。損益百王之制。至今日盡矣。無以加矣。顧其事益卑。而其途益若淺狹固陋者何哉。則人以苟且之心與之故也。其卑者固第以為梯榮媒利之資。即一二俊傑自命之士。亦以為吾自有詩古文傳世。而不復措意其間。然則 國家所以取士之故。固安在也。邇年以來。一二大省學政使。未嘗不深懲其故。而為之戒厲申飭。然其所以為說。則不過體格之間。而凡文章之原。與夫 國家所以取士之故。則俱曖昧而莫明其說。此所以愈變而愈不能復也。吾友張子少淵。客授余里。好學能思。甚不欲為舉業之學。然其於舉業之文。則實能清真拔俗。而不敢苟且以為之者。其庶乎知文章之原。與 國家所以取士之故者歟。秋八月。將赴省試。於是本百餘年學術所以盛衰之故。以釋君不欲為舉業之意。而亦用以自厲焉。

制科取士之法攷湖廣通志

劉子壯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不灭祖皇

    不灭祖皇

    上古时期,盘古大帝开天辟地,肉身演化不周山镇守天界,然而天庭不周山为何会遗落人间,33重天又是因何被打破,上古的天庭为何顷刻间消失?女娲娘娘为何又要舍身救天?上古9大神剑缘何而来,不周山中封印的魔头又是从何处来,上古神人与而今现代之人有哪些宿命爱恨纠葛?苦苦等待万年的转世之人又是何人,他真的能够战胜万年前的魔头吗?上古9大神剑在巅峰之战中又能起到何种关键作用?魔神蚩尤为何万载岁月怨念不灭?
  • 影响孩子一生的创新思维游戏

    影响孩子一生的创新思维游戏

    本书通过一问一答的游戏方式,使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观察力、判断力、逻辑推理等能力,同时也会在游戏中找到乐趣,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其内容构思巧妙、生动活泼,对孩子的思维注重全面开发,是一本好的少儿读物。
  • 战魂神尊

    战魂神尊

    不爱读书的高中生穿越到武者和魂师组成的世界,成为了一名大地主的独生子,只想着过纨绔生活的他却被老爹送上了白云山庄学武,更是被卷入了一场巨大的战争之中……但意外得到魂武双修的神功,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他一步一步成为巅峰强者,新的神话,才刚刚开始……
  • 黑帮时尚夫人

    黑帮时尚夫人

    她本是千金大小姐,却为了游走于各时尚T台,惹得家人一怒之下将她逐出了家门。他是让人闻风丧胆的“黑道撒旦”,一夜缠绵,却不料她竟珠胎暗结。从此黑老大忧心忡忡的“保胎”生活就此展开。
  • 乱世真仙

    乱世真仙

    上古神魔,天地大乱。英雄辈出,谁能主宰天地?
  • 藏花吟

    藏花吟

    我轮回几世,只在等你寻我。本是一朵往生花,百年后竟有了灵性,修炼成仙,捂热了师父那颗外冷内热的心。使得堂堂战神萧什宁愿等她轮回几世,只愿得她一人心。使得九重天樽重江愿遣散后宫,只为等她回头,帝后宝座只留给她。
  • 悲灵泣

    悲灵泣

    每个英雄的背后,都有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那是他们最爱的人的牺牲。他们渴望着平凡,然而却不可能平凡。因为他们是英雄。既然注定要马革裹尸,注定要鲜血染裳。那么,就让狂风暴雨和电闪雷鸣吞没吾辈的身影。让吾辈守护的人民,成为吾辈流传于世的真实姓名!
  • 太上洞玄灵宝消禳火灾经

    太上洞玄灵宝消禳火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贵族运动——高尔夫(课外雅致生活)

    贵族运动——高尔夫(课外雅致生活)

    高尔夫球是一项古老的贵族运动,它起源于15世纪的苏格兰,由当时牧羊人消磨时光的游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为风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7世纪高尔夫球被欧洲人带到了美洲,19世纪又传进了亚洲,中国上海高尔夫俱乐部成立,标志着这项已有几百年历史的运动进入了中国。
  • 网游之极品剑师

    网游之极品剑师

    事业不顺,陈凡重玩网游,化身极品剑师,速度比盗贼快,防御比骑士高,攻击天下第一!升级比人快,杀人像切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搂美女,抱佳人,用金砖砌黄金堡,把钱当废纸烧。调教出的小弟机智神勇,收个主席做徒弟,在游戏中呼风唤雨,他打造极品人生,创建不朽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