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55100000002

第2章

此一卷论经络。治伤寒先须识经络。不识经络。触途冥行。不知邪气之所在。往往病在太阳。反攻少阴。证是厥阴。乃和少阳。寒邪未除。真气受毙。又况伤寒看外证为多。未诊先问。最为有准。

孙真人云。问而知之。别病浅深。名为巧医。病家云。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则知病在太阳经也。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则知病在阳明经也。胸胁痛耳聋。口苦舌干。往来寒热而呕。则知病在少阳经也。腹满咽干。手足自温。或自利不渴。或腹满时痛。则知病在太阴经也。引饮恶寒。或口燥舌干。则知病在少阴经也。烦满囊缩。则知病在厥阴经也。然后切脉以辩其在表在里。若虚若实。以汗下之。古人所以云问而知之为中工。切而知之为下工。若经隧支络懵然不分。按寸握尺。妄意疾证。

岂知坐授明堂。藏室金兰者耶。

经络图

足太阳经风府穴∶两旁各一从此分为四道膀胱∶重九两二铢纵广九寸盛溺九升九合 ∶ 谓膝后曲脚之中委中穴也足太阳膀胱之经。(肾与膀胱为合。故足少阴与足太阳为表里)从目内 上头连于风府。分为四道。下项并正别脉上下六道以行于背。与身为经。太阳之经为诸阳主气。或中寒邪。必发热而恶寒。

缘头项腰脊。是太阳经所过处。今头项痛。身体疼。腰脊强。其脉尺寸俱浮者。故知太阳经受病也。

(灵枢经云。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 。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中,其支者,从 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从廉下合 中。以下贯 内。出外踝之后。

循京骨。至小趾外侧)足阳明经大迎穴∶在曲颔前一寸一分骨陷中动脉又以口下当两肩者得之是承浆穴∶在唇下陷者中是人迎穴∶在结喉旁一寸五分动脉应手者是缺盆穴∶一名天盖在肩下横骨陷者中是胃∶重二斤十四两盛谷二斗水一斗五升为水谷之海脾∶络脾伏兔穴∶在膝上六寸起内是一云是膝盖上七寸是髀关穴∶在膝上伏兔后交分中是气冲穴∶在归来下鼠鼷上一寸动脉又云在阴毛两旁下膝∶三寸者正白三里穴而下也三里穴在膝下三寸是足阳明胃之经。(脾与胃为合。故足太阴与足阳明为表里)从鼻起挟于鼻。络于目。下咽分为四道。并正别脉六道上下行腹纲维于身。盖诸阳在表。阳明主肌肉。络于鼻。故病患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其脉尺寸俱长者。知阳明经受病也。

(灵枢经云。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 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

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冲中。其支者。起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冲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以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足少阳经气冲穴∶在阴毛两旁动脉应手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足少阳胆之经。(肝与胆为合。故足厥阴与足少阳为表里)起目外 。络于耳。遂分为四道。

下缺盆。循于胁并正别脉六道上下主经营百节流气三部。故病患胸胁痛而耳聋。(黄帝针经曰。邪在肝则两胁痛。又曰。胆胀者胁下痛。口中苦。善太息)或口苦咽干。或往来寒热而呕。其脉尺寸俱弦者。知少阳经受病也。

(灵枢经云。足经少阳之脉。起于目锐 。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下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 后。其支者。别锐 。下大迎。

合手少阳抵于 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冲。绕毛际。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中。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之廉下。外辅骨之前。

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出小趾次趾之端。其支别者。从跗上。入大趾。循岐骨内出其端)足太阴经舌本∶舌本者舌根也咽门∶重十两为胃之系胃∶络胃脾∶重二斤三两象马蹄内色胃脘象土形也经络之气交归于中以营运真灵之气意之舍也上循膝∶股内前廉足太阴脾之经。为三阴之首。其脉布于脾胃。络于嗌喉。故病患腹满而嗌干。尺寸俱沉细者。知太阴经受病也。

灵枢经云。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 (示兖切)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足少阴经肾脏∶有二形如红豆相并而曲附于膂筋外有脂裹里白表黑主藏精。足少阴肾之经。其脉起于小趾之下。斜趣足心。别行者。入跟中。上至股内后廉。贯肾络膀胱。

直行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系舌本。伤寒热气入于脏。流于少阴之经。少阴主肾。肾恶燥。故渴而引饮。又经发汗吐下以后。脏腑空虚。津液枯竭。肾有余热亦渴。故病患口燥舌干而渴。其脉尺寸俱沉者。知少阴经受病也。

灵枢经云。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斜趣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时兖切)内。出 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足厥阴经上 ∶内廉。循足跗∶上廉。巅∶顶上曰巅。颃颡者:悬雍两旁肉也又灵枢经曰颃颡者分气之泄。肝∶重四斤四两有七布叶一叶小如木甲拆之象也各有支络脉进中以宦发阳和之气魏之宫也足厥阴肝之经。厥者。尽也。灵枢曰。亥为左足之厥阴。戌为右足之厥阴。两阴俱尽。故曰厥阴。

夫阴尽为晦。阴出为朔。厥阴者。以阴尽为义也。其脉循阴器而脉络于舌本也。脉弗营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而卵缩。凡病患烦满而囊缩。其尺寸俱微缓者。知厥阴经受病也。

(灵枢经云。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 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中)(一)问伤寒一二日。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尺寸脉俱浮。此足太阳膀胱经受病也。(仲景云。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太阳病头疼发热。汗出恶风。

宜桂枝汤。(正一)轻者。只与柴胡桂枝汤(正方三十一)太阳病头痛发热无汗恶寒。宜麻黄汤。

(正二十)轻者只与桂枝麻黄各半汤。(正二)麻黄汤桂枝汤。二者均为解散。正分阴阳。不可不慎也。仲景所谓无汗不得服桂枝。有汗不得服麻黄。常须识此。勿令误也。今人才见身热头痛。便发汗。

不知汗孔闭而用麻黄。汗孔疏而用桂枝。伤寒伤风。其治不同。古人有汗者当解肌。无汗者可发汗。

(二)问伤寒二三日。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尺寸脉俱长。此足阳明胃经受病也。(仲景云。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伤寒二日。阳明经受病。可发其汗。非正阳明也。(正阳明者。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故可下也)今言一二日传阳明经。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其脉俱长者。是太阳阳明可表而已。若无汗尚恶寒。宜升麻汤。(杂方)有汗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宜桂枝汤。(正方一)无汗脉浮。其人喘者。与麻黄汤。(正二十)○又问十二经皆一。而阳明有三。何也。有太阳阳明。有少阳阳明。有正阳阳明也。太阳阳明者。本太阳病。

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也。(太阳阳明。脾约是也。大便坚。小便利。其脾为约)少阳阳明者。本传到少阳。因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实。大便难也。正阳阳明者。病人本风盛气实也。三阳明俱宜下。唯恶寒乃中寒为病在经。与太阳合病。属表。可发其汗。盖太阳与阳明合病。脉必浮大而长。外证必头疼腰痛肌热目痛鼻干也。脉浮大者。太阳也。长者。阳明也。头疼腰痛者。太阳也。肌热目痛鼻干者。

阳明也。尚恶寒者。可升麻汤(杂方一)汗之。若不恶寒反恶热。大便不秘者。可白虎汤(正方六十四)解利之。不恶寒反恶热。大便秘。或谵语者。属胃家实也。可调胃承气汤下之。(正四十三)○又问三阳有合病。有并病。何也。脉浮大而长。头疼腰痛肌热目疼鼻干者。合病也。太阳初得病时。

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者。并病也。三阳皆有合病。唯三阴无合病。

不可不知也。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 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愈。宜大承气汤。(正四十一)若太阳证不罢。不可下。宜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正方二)小发汗。设面赤色者。阳气怫郁在表。

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大彻。则阳气怫郁。不得越散。当汗不汗。烦躁不知痛处。其人短气但坐。盖以汗出不彻故也。更以麻黄汤发其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之。

(三)问伤寒三四日。胸胁痛而耳聋。或口苦舌干。或往来寒热而呕。其尺寸脉俱弦。此足少阳胆经受病也。(仲景云。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可吐下。诊其脉弦紧者。小柴胡汤主之。(正方二十九)盖脉弦细头疼发热属少阳。少阳受病。口苦咽干目眩。宜小柴胡汤以解表。不可发汗。(仲景少阳证唯小柴胡为解表药耳)发汗则谵语。谵语属胃。胃和则愈。不和则烦而燥。宜调胃承气汤(正四三)此属少阳阳明也。

(四)问伤寒四五日。腹满咽干。手足自温。或自利不渴。或腹满时痛。尺寸俱沉细。此足太阴脾经受病也。(仲景云。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伤寒手足必微冷。若手足自温者。系太阴也。自利不渴。属太阴也。腹满时痛。属太阴也。自利不渴者脏寒也。当温之。宜四逆汤、(正方七十五)理中汤也。(正方七十四)腹满脉浮者。可桂枝(正方一)微发汗。腹痛者。桂枝加芍药汤。(正十二)痛甚者。桂枝加大黄汤。(正十三)○古人以四日太阴证病在胸膈。可吐而愈何也。答曰。不然。有太阴证脉大胸满多痰者。可吐之。脉大而无吐证者。可汗而已。大抵在表者汗之。

在里者下之。在上者涌之。在下者泄之。瓜蒂(正百十一)栀豉(杂十九)随证施用。不可拘以日数也。

(五)问伤寒五六日。尺寸脉俱沉。或口燥舌干而渴。或口中和而恶寒。此足少阴肾经受病也。(仲景云。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少阴病口燥舌干者。急下之。

宜大承气汤。(正四十一)若不渴。不口燥舌干而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正方七十五)太阴厥阴皆不恶寒只有少阴有恶寒之证。不可不知也。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宜着灸并附子汤也。大抵伤寒阳明证宜下。少阴证宜温。然仲景于少阴证口燥咽干即云急下之。盖少阴主肾。

系舌本。伤寒热气入于脏。流于少阴之经。肾汁干。咽路焦。故口燥咽干而渴。须宜急下之。非若阳明证宜下而可缓也。虽然。阳明亦有一证。发热汗出多。急下之。阳明属胃。汗多则胃汁干。亦须急下也。

(六)问伤寒六七日。烦满囊缩。其脉尺寸俱微缓。此足厥阴肝经受病也。(仲景云。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厥阴病其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宜小建中汤。(正三十七)脉浮缓者。必囊不缩。外证必发热恶寒似疟。为欲愈。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正方二)若尺寸脉俱沉短者。必是囊缩毒瓦斯入脏。宜承气汤下之。(正方四十二)○大抵伤寒病脏腑传变。阳经先受病。故次第传入阴经。以阳主生。故太阳水传足阳明土。土传足少阳木。为微邪也。阴主杀。故木传足太阴土。土传足少阴水。水传足厥阴木。至六七日当传厥阴肝木。必移气克于脾土。脾再受贼邪。则五脏六腑皆困而危殆。营卫不通。耳聋囊缩。不知人而死矣。速用承气汤下之。可保五死一生。古人云。

脾热病则五脏危。又云。土败木贼则死。若第六七日传厥阴。脉得微缓微浮。为脾胃脉也。故知脾气全。不再受克。邪无所容。痞极泰来。营卫将复。水升火降。则寒热作而大汗解矣。

同类推荐
  • 石门集

    石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画继

    画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德隅斋画品

    德隅斋画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NTI-DuRING

    ANTI-DuR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诊家枢要

    诊家枢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诡道

    诡道

    俗话说:“诡计多端,别有洞天”。诡道,即制造假象,欺诈对方,是反劫斗争中的智斗术。“兵不厌诈”,就是诡道的本质内容。一场战争的胜负,最终是由双方的实力决定的。势力相当时,谋略运用得当,能够克敌制胜,起到决定胜负的作用;在一场力量十分悬殊的战争中,谋略恰当对于优势一方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而对于劣势一方却能够出奇制胜,取得一些战术胜利。孙子“诡道”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用兵作战必须用“非常手段”、“奇异多变”的方法,才有可能取胜。“兵者,诡道也”,对本句的理解,关键在于“诡”字。
  • 千百虐名流巨星

    千百虐名流巨星

    小时候,他们是她的催眠男神,每晚梦着与男神的经历才能入睡,爱如此之深,直到初见才发现男神队长竟然是如此顽劣,日久生情,在男神初恋突然归来,她和另一个他远走,直到扬眉吐气时强势归来!
  • 镜后

    镜后

    你的初中是什么样子?是到处风生水起,八卦漫天乱飞,动不动就火烧赤壁大战一场?还是好好学生,尊师爱幼,为了成绩,为了学习,不惜牺牲一切?或者是为了父母的抱怨,迎头而上,勉强读个初中就出去混生活?。。。。。。。现在,我向你们讲述一下现在的初中,现在小城镇里的初中!
  • 副职易犯的88个错误

    副职易犯的88个错误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说的是每个人都要值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行使自己的职责,把工作做好。在工作中,又有职务之分,职务分为正职和副职。一般情况下,正职统管全局,主要做一些全局性的战略部署工作,副职则是具体实施由正职作出的各项战略规划。有的单位因为工作需要,光副职就有好几个。
  • 不仙缘

    不仙缘

    求仙缘,试问天下能有几多人求得,终究不过是凡人的念想罢了。这是一部讲述不求仙缘自创仙的故事,或许,也是你心目中的仙侠……
  • 你是我的权世界

    你是我的权世界

    邬小欢,平凡得不能再平凡,阴差阳错地和BigBang的权志龙传出绯闻,可是YG公司却拿她来帮权志龙炒作,替他提高人气,还让她住进了他家。(故事就不再透露那么多了,嘿嘿嘿,预知后事如何,请您入坑~~~)权志龙:邬小欢你这辈子只能属于我。邬小欢:嘴上说着不喜欢你可是心里一直在疯狂地想你。
  • 半世殇之莫失莫忘

    半世殇之莫失莫忘

    一朝穿越成公主,还被迫和亲嫁给一个暴君!暴君明着一副慈祥和蔼样,背地里比谁都腹黑,比谁都狠辣,一次次利用她不说,还想毒死她独立的孩子。既然如此,就不要怪她也跟着心狠手辣,找两个大帅哥保护她,爱护她!怎么?后悔了?想破镜重圆,没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念经年

    一念经年

    本书的女主角陶子佳在经历了家庭变故,亲人离散,初恋舍弃以后,用一个新的身份和态度进入了大学,开始了一个普通女生的大学生活,但是没想到曾经的初恋俞僮居然来到她的大学当网球老师。她大学时候的闺蜜喜欢同校的学长萧旸,但是萧旸却喜欢陶子佳很久了。这部作品并不是简单的青春小说,而是对青春的一种诠释,一种诉说。年代跨度之大,作品感情之丰富细腻,一定会让读此书的你,也回到了自己的青葱岁月。悲伤的结局,不正也是我们青春的不圆满么?所以欢迎您走进一念经年的岁月。
  • 九蛟应龙诀

    九蛟应龙诀

    少年姜天逆,觉醒上古传承之血,得残篇上古武诀《九蛟应龙诀》,巧夺天地本源,领悟上古战技,突破武道桎梏,融合九蛟血脉,龙魂不灭,踏破九天,笑傲六界,界王之王,万世主宰……
  • 神之猎魔师

    神之猎魔师

    人类的历史就是和妖魔的战斗史!从荒蛮时代到帝国时代,人类一直挣扎苟活于妖魔的阴影之下。直到三百年前,随着营养液和能量金属两项划时代技术的发明,人类终于击败并驱逐妖魔,第一次成为现世的主宰。和平、安定、繁荣,人类终于进入一个从未有过的盛世,联邦时代。然而,危机往往隐藏在看不见的黑暗之中。魔劫!三千年未有之血色魔劫,即将降临!繁华盛世原来是如此脆弱,光明之下原来隐藏着如此黑暗,能拯救世界的唯有——神之猎魔师。“我从来就不是、也没有想过成为什么英雄,拯救什么世界,无所谓。我只是为了守护那些我爱的人,我只为了他们而战,虽死不悔。”赵影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