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25900000006

第6章

沈尧封曰: 庵载其方名参术饮。用当归、熟地黄、芎 、芍药、人参、白术、留白陈皮、半夏、炙甘草,加姜煎,空心服。丹溪论曰:窘胞之病,妇之禀受弱者、忧闷多者、性躁急者、食味浓者,多有之。古方用滑药鲜效,因思胞不自转,为胎被压,若举起胎,胞必自疏,水道自通矣。近吴宅宠人患此,脉似涩,重则弦。予曰:此得之忧患。涩为血少气多;弦为有饮。血少则胎弱不能举;气多有饮,中焦不清而溢,则胎避而就下。乃以上药与饮,随以指探喉中,吐出药汁,候气定,又与之而安。此恐偶中,后治数人皆效。

仲景云:妇人本肥盛,今反羸瘦,胞系了戾,但利小便则愈,宜服肾气丸:以中有茯苓故也;地黄为君,功在补胞。又法:将孕妇倒竖,胞转而小便自通矣。

沈尧封曰:汪昂采《本事》安荣散,治子淋心烦闷乱。云子淋,膀胱小肠虚热也,虚则不能制水,热则不能通利,故淋。心与小肠相表里,故烦闷。方用人参、甘草之甘以补虚;木通、灯草之渗,滑石之滑,以通淋 。肺燥则天气不降,而麦冬能清之;肾燥则地气不升,而细辛能润之;血燥则沟渎不濡,而当归能滋之也。亦有因房劳内伤胞门,冲任虚者,宜八珍汤或肾气丸。

第二十二节·妊娠滞下及下利

《本草纲目》:妊娠下利,用鸡卵一个,乌骨者尤妙。开孔去白留黄。入漂铅丹五钱搅匀,泥裹煨透,研末。每服二钱,米饮下。一服效是男,两服效是女。

沈尧封曰:曾试过,有效有不效。然利即不止,而腹痛必缓。

薛立斋云:一妊妇久利,用消导理气之剂,腹内重坠,胎气不安。又用阿胶、艾叶之类不应,用补中益气汤而安。继用六君子全愈。

又云:妊身利下黄水,是脾土亏损,其气下陷也,宜补中汤。

王孟英按:此下利乃泄泻自利之证,若滞下赤白之痢证,仍当别治。

第二十三节·妊娠腹痛

《金匮》曰:妇人怀妊腹中 痛者,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芎 (三两)右六味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金匮》曰: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芎 阿胶 甘草(各二两) 艾叶 当归(各三两) 芍药(四两) 干地黄(六两)右七味,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渣,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次。

徐蔼辉曰:严氏用治胎动胎漏、经漏腰痛、腹满抢心。短气加黄 。 庵亦谓妊娠下血腹痛为胞阻,主此汤。又曰:又方阿胶一斤,蛤粉炒,艾叶数茎,亦名胶艾汤。治胎动不安,腰腹疼痛,或胎上抢心,去血腹痛。

《金匮》曰:怀妊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小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

附子(二枚,破八片,去皮)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茯苓(三两)《大全》云:妊娠四五月后,每当胸腹间气刺满痛,或肠鸣,以致呕逆减食。此由忿怒忧思过度、饮食失节所致。蔡元度宠人有子,夫人怒欲逐之,遂成此病。医官王师复处以木香散;莪术、木香、甘草、丁香。盐汤下,三服而愈。

沈尧封曰:夏墓荡一妇,丰前桥章氏女也。己卯夏,章氏来请,云怀孕七个月,患三疟痢疾。及诊,病者止云小便不通,腹痛欲死,小腹时有物垄起;至若痢疾,日夜数十起,所下无多,仍是粪水;疟亦寒热甚微。予思俱是肝病。盖肝脉环阴器,抵少腹,肝气作胀,故小腹痛、溺不利,胀甚则数欲大便;肝病似疟,故寒热。予议泄肝法,许其先止腹痛,后利小便。彼云:但得如此即活,不必顾胎。予用川楝子、橘核、白通草、白芍、茯苓、甘草煎服。一剂腹痛止、小便利;四剂疟利尽除,胎亦不堕。以后竟不服药,弥月而产。

王孟英按:徐悔堂云:秣陵冯学园之内,久患痞痛。每发自脐间策策动,未几遍行腹中,疼不可忍。频年医治,不一其人,而持论各异。外贴膏药,内服汤丸,攻补温凉,备尝不效,病已濒危,谢绝医药。迨半月后,病势稍减。两月后,饮食如常。而向之策策动者,日觉其长,驯至满腹。又疑其鼓也,复为医治,亦不能愈,如是者又三年。忽一日腹痛几死,旋产一男,母子无恙,而腹痞消。计自初病至产,盖已九年余矣。此等奇证,虽不恒见,然为医者,不可不知也。

第二十四节·妊娠腰痛

《大全》云:妇人肾以系胞,腰痛甚则胎堕,故最为紧要。若闪挫气不行者,通气散;肾虚者,青娥不老丸。总以固胎为主。

通气散方(《良方》)破故纸瓦上炒香为末,先嚼胡桃一个,烂后,以温酒调服故纸末三钱,空心服。治妊妇腰痛不可忍,此药最神。

王孟英按:故纸性热妨胎,惟闪挫可以暂用,或但服胡桃较妥。

薛立斋云:腰痛因肝火动者,小柴胡汤加白术、枳壳、山栀。

沈尧封曰:腰之近脊处属肾;两旁近季胁者属肝。

第二十五节·妊娠腹内钟鸣

《大全》用鼠窟前后土为细末,研麝香,酒调下,立愈。

第二十六节·腹内儿哭

《产宝》云:腹中脐带上疙瘩,儿含口中,因妊妇登高举臂,脱出儿口,以此作声。令妊妇曲腰就地,如拾物状,仍入儿口,即止。又云:用空房中鼠穴土,同川黄连煎汁饮,亦效。

沈尧封曰:相传腹内钟鸣,即是儿哭。今人治此,撒豆一把在地,令妊妇细细拾完,即愈。此是妙法。

王孟英按:此 言也。王清任曰:初结胎无口时,又以何物吮血养生?既不明白,何不归而谋诸妇。

访问的确再下笔,庶不贻笑后人。此说甚精。余尝谓身中之事,而身外揣测,虽圣人亦不免有未必尽然之处。故拙案论证,但以气血寒热言之,固属 陋,实不敢以己所未信者欺人也。今春与杨素园大令言及,从来脏腑之论,殊多可疑。杨侯叹曰:君可谓读书得间,不受古人之欺者矣。因出玉田王清任《医林改错》见赠。披阅之下,竟将轩岐以来四千余年之案,一日全反,毋乃骇闻?然此公征诸目击,非托空言,且杨侯遍验诸兽,无不吻合。然则昔之凿凿言脏腑之形者,岂不皆成笑柄哉?然泰西《人身 说》一书,流入中国已二百余年,所载脏腑与王说略同。而俞理初未见改错,过信古书,于癸巳类稿内沿袭旧伪。谓中外脏腑迥殊,且云外洋人****有四枚,尤属杜撰欺人。

第二十七节·养胎

徐蔼辉曰:《金匮》云: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以此见十月养胎之说,其来久矣。

徐之才曰:妊娠一月名胎胚,足厥阴肝脉养之;二月名始膏,足少阳胆脉养之;三月名始胞,手少阴心主胞络脉养之;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手少阳三焦脉养之;五月始受火精以成气,足太阴脾脉养之;六月始受金精之气以成筋,足阳明胃脉养之;七月始受木精之气以成骨,手太阴肺脉养之;八月始受土精之气以成肤革,手阳明大肠脉养之;九月始受石精之气以成毛发,足少阴肾脉养之;十月五脏六腑皆具,俟时而生。

徐蔼辉曰:《人镜经》惟手太阳小肠与手少阴心二经不养者,以其上为乳汁,下主月水也。

王孟英按:此亦道其常耳!有每妊不足月而产者;有必逾期而产者;有先后不等者:亦不为病也。惟产不足月,而形有未备,或产虽足月,而儿极萎小者,皆母气不足为病。再有身时,须预为调补,自然充备。余邻家畜一母鸡,连下数卵,壳皆软。邻以为不祥,欲杀之。余谓此下卵过多,母气虚也。令以糯米、蛇床子饲之,数日后下卵如常。推之于人,理无二致。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五极天下

    五极天下

    天下五极,木,火,土,金,水他,欧阳长空,身世悲惨,逃亡路途磨砺成长他,欧阳长空,轮回五极,五行手中成利器这是励志热血的文字这是讲述命运重新主宰在自我手中的文字这就是五极天下
  • 苏洛洛的校园男神

    苏洛洛的校园男神

    苏洛洛拉着男闺蜜唐梓进入书法社,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 成神屠魔录

    成神屠魔录

    主要讲诉一个异界霸主强者,遭遇强敌围攻,无奈之下只有转世重生。浑浑噩噩投到一户姓沈的家族,为了报仇他只能默默的潜修。超脱自我修成先天圣体力敌魔域守卫三界……
  • 麒麟仍在不见阎王

    麒麟仍在不见阎王

    《吴邪不在仍见天真》之后的最新故事。这是一本不一样的穿越故事。让我们带着一种愉悦玩耍的心情,来看待它们。张起灵、吴邪。闷油瓶、小天真。他们再度归来!
  • 蓝颜劫

    蓝颜劫

    她,纳兰家族的表小姐,黑道上最大帮会的幕后老大“鬼老者”,在一次截杀中穿越了,偶遇众多美男,哈哈,老娘是毒妇又如何?照样帅哥哥围着转!美男们,遇到她,你们的劫数到了!
  • 有位伊人很难追

    有位伊人很难追

    初遇宋伊人他觉得这个名字好听却只能旁观再遇宋伊人他想爱她宠她疼她却只能扭头离去三遇宋伊人他只知道自己如果放手就再也抓不住她“秦宇晟我说了我不想当灰姑娘,你也不是我的白马王子”“你不是喜欢路虎么?咱们明天就去买,你喜欢白的还是红的?”“你听见我说的没有如果你不理解我说的再清楚一点儿我不喜欢你这种类型的”“那你喜欢哪种类型的”“除了你这种的我都喜欢""..."
  • 春秋配

    春秋配

    叙述主角李春发、姜秋莲与张秋联三人曲折离奇、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戏曲《春秋配》据此改编。这是一部以公案情节为主,辅以言情和侠义情节的小说。小说情节曲折离奇,悬念迭起,引人入胜;人物对话生动传神,心理刻画亦颇细微。
  • 密闭的假期

    密闭的假期

    两年后,一群曾经的朋友再一次一走儿时的活动密室逃脱。结果这次安全吗?
  • 开国功贼

    开国功贼

    一个码头上扛包的苦力,只想着吃上碗饱饭,娶个媳妇伺候老娘。命运却一次次地将他抛上天空,然后又一次次摔下来,鼻青脸肿。历尽艰难,梦想依旧。他是巨贼张金称麾下的小头目。他是窦建德麾下的治乱能臣。他是大将军李旭眼中的爱民好官。他是唐高祖李渊眼中的开国功贼。他什么都不是。他只是他自己。
  • 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

    本书是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思想道德修养课组的教师教学经验的结晶。以帮助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为出发点,以专题的方式集中讲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官难免应该掌握和理解的主要问题。它避免了同类教材中存在的内容重复、互相裹挟的弊病,比较精练而全面地体现了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是出现于21世纪初的带有新鲜气息的一本适合大学生阅读和学习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