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34400000013

第13章 香元参禅难丧吾 太宗降诏讨突厥

却说尉迟恭在西陵城右,监修西寺,二年工成。尉迟即差人去请八位贤士,齐到寺中盘桓。择了吉日,请丧吾升座说法。本寺住持香元和尚,上前说道:“小僧自幼在本寺出家,清规戒律并无过犯,紫书丹经、佛典道卷,无不明白。今皇太后洪恩,公爷修造,与佛有光,与僧有缘。待小僧升座说法讲经,果有不明之处,然后让与丧吾不迟。”尉迟恭道:“知不如好,好不如乐,恐尔道行不及丧吾。我明日出一偈言,尔等依韵而和,看是谁高谁下,就不要争论。”香元不敢再争,退入禅堂,翻看经书,一夜不睡。到了次日,尉迟恭坐在客堂,请八位贤士并本寺住持,齐来叙说。相见礼毕,依次而坐。尉迟恭道:“我有偈言一首,求丧吾、醉月、慧参、香元四位大师,依韵而和,明日升座说法,以此为试。”众贤士齐声道:“请公爷佳作一观。”尉迟即写出道:

心如朗月连天净,性似寒潭止水同。

十二时中常觉照,休教昧了主人翁。

香元和尚即和云:春来花发上林红,草色青青天地同。风月有情谁作主,危楼高坐老家翁。丧吾对尉迟恭道:“今看香元大师佳作,佛经道典,包括殆尽,我等万不能及,贫僧不敢再赞一辞。尉迟恭道:“尔我交情犹如兄弟,况是笔墨酬答,何必过谦。”丧吾不好却意,只得提笔写道:本来非色亦非空,月映波心万派同。不尽东风今有主,渔舟端坐老蓑翁。

慧参尼僧和云:

生意融融春色重,心如谷种机相同。

耕耘不费人间力,学个天真烂熳翁。

醉月和云:

无忘无助学真空,一念圆通万法同。

太极中间存一点,六根断绝见真翁。

尉迟恭将四人所作,一一看完,便对众人道:“醉月、慧参二师所作,风韵高超流俗,不若丧吾清逸自然。香元则矜持太重,尚未脱化。明日当推丧吾老师升座说法。”众皆曰:“公爷所论极是。”

过了一夜,次日,尉迟恭吩咐将寺门大开,许百姓进来观看。到了巳牌时候,寺中鼓乐喧天,笙管齐鸣。众贤士扶丧吾礼佛升座,尉迟恭同文武官员向上稽首,口称:“请大和尚谈经演教,代佛宣化。”丧吾合掌道:“佛法平等,无有高下。灵山不远,即是心头。《金刚经》云:无人相,是空色之法;无我相,是空欲之法;无众生相,是空世之法;无寿者相,是空生死之法。《太上清净经》,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于物,物无其物。此乃太上教人空心、空身、空世之法也。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则与太虚同体,一切俱空。这就是南无不二法门。夫子温良恭俭让,与四时合其序,便是真阿弥陀佛也。”

香元和尚合掌参求道:“启问大师,何为华池?何为神水?如何为火里种莲花?”丧吾答曰:“性善若水,神明之德,故曰神水。性寓于心中,故曰华池。炼心见性,曰火里生莲花。莲花上端坐着一个金光真人,性中立命,是性命双修大道也。”

香元又问道:“如何为水火既济?白雪黄芽,是何药物?”丧吾答曰:“心为火,性为水。心与道依,则水火既济;心与道违,则水火相歧矣。性光皎洁如雪,命宗其色如金,性光普照,命宗密藏,故曰白雪黄芽。”

香元又问道:“如何为乾坤交泰,圣日圣月?”丧吾答曰:“《易》云:乾为首,坤为腹,三华聚顶,五朝元,此乃后天。乾坤交泰,犹是小乘伎俩。天命之性,其德配乾,父母意感而生我,其德配坤。炼我真意,归我真性,方称先天。乾坤交泰,立见本来面目。圣日圣月,不过性命之余光耳。”

香元问曰:“真意在何处找寻?”丧吾答曰:“思虑之神,道家谓之识神,儒家谓之人心,佛家谓之蜜多心,数学谓之戊。性天中本来面目,道云元神,佛云如来相,儒云道心,数学云己。其实是性天中之性地。修行人欲见性天中清风皓月,先寻此性地立脚。立得脚住,方能见性天,这就是真意也,就是玄关一窍也。”

香元问道:“弟子敢问:人心、道心在何处分界限?”丧吾答曰:“人心、道心,向静而又静之中,自然有个界限,分出表里。古语云:不无不有,正当中道心也。比如以日月为道心,则风云雷雨人心也。以天为道心,则日月星人心也。以太虚为道心,则有形迹之天,又人心也。佛云:无而不无,空即是色。道心也,元神也,有而不有,色即是空。人心也,识神也。逐得识神开,才见元神来。就是本来面目了。”

香元又问道:“本来面目,佛云金容瑞相,仙云历劫元神,此胎从何处结成?与玄珠罔象,有分别无分别?”丧吾答曰:“本来面目,静则与太虚同体,无形无象。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故云玄珠罔象。动则周游六合,与人无异,故有天仙之称。凡胎系于中黄宫之下,自产门而出;圣胎结于中黄宫之上,自顶门而升。此是明心见性之后,末了一着工夫,不求而知也。”

香元又问道:“舍利子究竟是何物?”丧吾答曰:“凡人身为舍,心为利子;至人心为舍,神为利子。至性中间一点灵光,非舍利子而何?故云舍利子是诸法空相。未生天地以前,先有一点金光,居混沌之中,为太极之根。惟我佛祖如来、道祖元始、大成至圣三大圣人,其道足以配之,非值配天配地而已也。”

香元又问道:“佛教行于西域,圣道行于东鲁,观音菩萨显于南海,真武祖师行道于北天,老子兴道于中土,是何故?”丧吾曰:“西方之气,杀气也。我佛顺其气之自然而立教。绝人事,割恩爱,戒妄想,除嗔怒,息邪淫,习静定,空色相,其道寂灭。东方之气,生气也。孔子顺其气之自然而立教。施仁义,亲五伦,齐国家,平天下,其道文明。中土之气湿而平直,故老子之教,善下而胜上,善柔而胜刚,善后而胜前,故无为而不争。其德配戊己,其道尚清虚。真武祖师镇治北天,掌握雷霆,号令瘟火,善恶报应,祸福攸分。其象为坎,故称玄天上帝。观音大士居南海之中,普陀崖下。其象为离,如人之有心,关一身之痛痒;如天之有日,照万国之世界。所以这个菩萨,感应最速,慈悲最大,呼之即应,求之即来。故有观世音救苦救难之称。”

香元问道:“圣人能知鬼神之情状,弟子敢问鬼神情状,究竟是如何样?”丧吾答曰:“鬼神者,聪明正直而一者也。太上曰: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佛教曰:不二法门。孔子云:吾道一以贯之。一字就是鬼神情状。”

香元道:“求大和尚把这个一字情形,刻画出来,不枉今日说法一场。”丧吾答云:“圣王之心一于民,惟恐其弗安。忠臣之心一于君,惟恐其弗正。孝子之心一于亲,惟恐其弗悦。烈女之心一于夫,惟恐其弗顺。慈母之心一于赤子,惟恐其弗调。君子之心一于性,惟恐其弗尽。小人之心一于利,惟恐其弗得。《大学》曰:在止于至善,于至善而止之。一之情状,鬼神之情状,岂有他哉!”

香元问道:“究竟心何以能明?性何以能见?”丧吾答曰:“天之生人,理以成性,气以成形。理之循环靡尽,善之默寓无穷。心为欲蔽,则昧理愧天,应物不当,故心不明,性不见。庄子曰:嗜欲深者天机浅,是也。心明则性见,非先明了心,然后再去见性。心暂明,则性暂见,心常明,则性常见。圣人教人克己复礼,是一气工夫。道家喻言火候,进阳火,退阴符,亦不可作两样看。”

丧吾道罢,香元和尚不敢再求,只得叩头道:“弟子愿皈依我师门下,备洒扫之役。”忽然天鼓大鸣,金花坠地,彩云绕殿,异香遍座。丧吾忙下法座,同大众望天再拜。叩毕,尉迟恭请丧吾并八位贤士,退入方丈歇息去了。舟桓数日,尉迟恭又请八贤齐上大悟山,游览十日,遗书于宝林,叫他教应朱天锡、天禄、杨琰三人,与八贤珍重而别,却悄悄的上京去了。

却说太宗皇帝一日早朝,黄门官奏道:“鄂国公尉迟恭自湖广回京,在午门候旨。”太宗听奏,遂大喜道:“宣他上殿。”尉迟恭三呼礼毕,太宗道:“卿往湖广,不觉五年,使开国老臣不遑安处,朕过也。明日当设宴于凌烟阁,与卿为劳。”尉迟恭奏曰:“臣身在湖广,心在京都,神驰陛下左右矣。愿陛下远酒色,亲大臣,治益求治,安益求安。臣虽杀身,不足以报陛下,何劳之有?”太宗道:“卿昭不信节,冥不堕行,朕所素知。目今天下虽治,仍有未治者存焉;宇内虽安,尚有未安者在焉。”尉迟恭道:“臣居湖广,无日不看京报。未治未安之处,臣实不知,愿陛下一言,以发臣之愚昧。”太宗道:“卿方涉远而来,明日再说罢。”尉迟恭道:“君忧亦忧,君喜亦喜。万岁今日不言,臣今日梦寐不安矣。”太宗见尉迟恭忠心现于颜色,不得已方说道:“北番突厥不朝不贡,到也罢了,每年遣使臣责朕忘恩负约,索取冀州地方,此事当如之何?”尉迟恭奏曰:“突厥不朝不贡,抗逆天命,其罪一也。索中国土地,贪利忘份,其罪二也。自恃勇悍,欺我国老臣无用,其罪三也。主公若不发兵究治,恐国威挫损。四夷背叛,悔无及矣!”太宗道:“须待开春发兵,卿家回府养息罢。”传旨退朝。

过了数月,正是新春时候,太宗命尉迟恭当殿挂帅,赐上方剑一口,斩杀自由。又赐敕书一道,御笔亲题十二字,书云:“公卿以外文武等官,任尔调用。”太宗又命赵国公李靖为军师,一同北征,各赐御酒三杯。尉迟恭与李靖谢了圣恩,退回帅府,文武官员都来参见。次日,尉迟恭上殿奏曰:“十三省兵马,都是向日与主上平十八路反王,扫六十四处烟尘,今日太平,令其休息,不失主上子庶民之道。惟有湖广之兵,未经报效,今日北征,应该用之,不知圣心如何?”太宗道:“卿既为帅,何必问朕?自裁可也。”尉迟恭谢恩而去。回至帅府,发军书十二卷,往调湖广德安、安陆、郧阳、岳州、黄州、汉阳、常德、永州、衡州、桂阳、辰州、襄阳十二郡军马,克日在潼关取齐。留荆州、武昌、长沙数郡不动。又命尉迟宝林,也来北征,加升双龙镇千户。朱天禄为提调军马总管之职。其余随征将士,不必细述。

同类推荐
  • 传世名著百部(第5卷):盐铁论

    传世名著百部(第5卷):盐铁论

    本书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熔冶于一炉,总结了中国人为人处世的谋略、修身养性的智慧,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忍经·劝忍百箴)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忍经·劝忍百箴)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文心雕龙)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文心雕龙)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二十四史-晋书

    二十四史-晋书

    《晋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由官方主持、集体编撰的几部正史之一。这部《晋书》至今仍是学习、研究两晋十六国史的主要文献。
  • 传世藏书-孔子家语

    传世藏书-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汉族儒家类著作。原书二十七卷,今本为十卷,共四十四篇。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后序》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内容以孔安国语气所写,一般称之为《孔安国序》,后半部分内容为安国以后人所写,故称之为《后孔安国序》,其中收有孔安国的孙子孔衍关于《家语》的《奏言》。
热门推荐
  • 奇书仙路

    奇书仙路

    网游作者赵飞穿越到修真界,深具水火相冲两属性灵根,随时生死一线,依靠一本奇书,在修真界里叱咤风云,成就一番霸业。结金丹,成元婴,立家族,看我赵飞如何弑神灭佛。
  • 七星石传奇

    七星石传奇

    宇宙间流传着一个传说,在宇宙的某个地方七颗神秘的星星同时坠落在星河的不同空间。在坠落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和速度的磨合,七颗星星变成了神奇的宝石。传说宇宙间只有一个人可以拥有这七颗宝石,因为这个人有着不同的身份。只要随便拥有其中一颗宝石,就会拥有强大的力量,所以每个人和每个空间的其他类种也在寻找这七颗宝石。但他们并不知道,拥有了宝石就意味着被宝石的力量控制,失去自我。然而,当六颗宝石都出现的时候,第七颗却永远也找不到,因为这第七颗宝石就是主人翁本身。这就是一个讲述主人公得到六颗宝石的故事,其中的磨砺,练就了他的道义。
  • 夫君难缠:仙有仙夫

    夫君难缠:仙有仙夫

    仙尊陨落,六界浮殇,却意外重生异世。守得灵戒,看花开花落,安分修仙便是。天赋秉异,身怀异术,然,扮猪吃老虎。人前,瘦弱小少年;人后,冷傲大小姐。是以是以,虐灵兽,获重宝,悄然无声。奈何身边美男环绕,纠缠不休,赶也赶不走!风华尽放,安宁生活就此为止,这可如何是好?那么,她到底是修仙呢,还是娶夫呢?还是娶夫呢?
  • 赤炎魔心

    赤炎魔心

    懒人看上去很颓废,但是并不代表很懦弱,只要心智坚定一定能走出自己的路。
  • 闻说双溪春尚好

    闻说双溪春尚好

    不算是小说,可能散文都不会算,但是,我想要记录下我的成长,分享给你们,或者分享给未来的自己,想到自己还曾这般想过。
  • 暗夜魔王

    暗夜魔王

    在学园默示录中明悟本性,在东京食尸鬼中体会人性与怪物的复杂情绪。吾乃弑杀神灵之人,亦是毁灭人类之梦魇。在我那不断跳动的心脏中唯一的软弱,是天真的爱情。或许,有一天我会死在这软弱。而现在,我却是虚幻世界中唯一的神。注:本书QQ群:317813221
  • 染眉

    染眉

    苏染眉一心痴迷于医术,却在一次意外中诡异穿越,回到古代的苏染眉步步小心,却还是屡屡遭人算计,苏染眉在认清人心险恶后,决心反抗~可是她身边为何冒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男人,还个个都看着像是她的良人,可最后苏染眉却偏偏挑选了一个对她爱理不睬的,难道自己注定没法摆脱要跟霸道男主纠缠不休的命运?可成亲之后,苏染眉却震惊的发现自己的夫君娶她是另有目的。什么?夫君,你丫的也是穿越过来的?苏染眉问得咬牙切齿,同是现代人,你丫竟然瞒着我~苏染眉的小宇宙爆发了。。。
  •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与君共创

    与君共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帝王梦,每个人都想让自己所在的国家繁荣昌盛,为了那心中的梦,那心中的国,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血与泪的激情岁月,与君共创我们心中那威仪四方的强国梦!
  • 末世之绝境逢生

    末世之绝境逢生

    宅男在这时代是普遍存在的,作为一名资深宅男,除了上学就是呆在家里看动漫,电影。而这天,发生的一切彻底的改变了我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