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6800000034

第34章 "无效教学"批判(3)

徐老师缺乏的不仅是尊重"其存在"的意识,其实也因此严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为何"追问的意识,大作中,徐老师论述依据的事实(其实正是"其存在")其实大都是自己主观臆想出来的,并不符合"其存在"朴素而严肃的现实,在此基础上的"为何"追问当然会更彻底地走向主观唯心主义泥潭。

比如现在,由于严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理性",徐老师其实不过换了一双"新鞋",走得仍然是"老路",并且,是我们曾经失败的老路,只不过表面上换了一种样式而已。

如果立足"教学",在认清"其存在"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全面探询"其存在的依据",笔者认为,在"泛化的肯定"这一点上,我们起码应该探讨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引文的"话语的结构"的结构形式是否科学,或者说,这种表述方式是否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一是,如果科学,进一步了解,这种"话语的结构"我们的学生是否已经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了。

一是,如果还没有,再探讨如何通过严格的训练让我们的学生拥有这种能力。

关于第一点,笔者认为,徐老师彻底否定的"泛化的肯定"及其"话语的结构"本身不存在什么问题:引文的分析无疑是非常正确的,由"特点"而"表现",由"表现"而"例释"的"话语的结构",正是让学生快速了解"生动性"最简捷最有效的表述形式(从逻辑角度考虑,当然还存在并且仅仅存在另一种"话语的结构",即将思路完全颠倒过来。

不过,"试验"一下,不难发现,虽然二者内容方面没有什么区别,但,我们现在假设的这种"话语的结构",难以表述,表述出来,读一读都显得非常别扭。深层次"为何"笔者无力探讨,起码可以断定,假设的这种"话语的结构"不符合人们的认识学习习惯)。

第二点前面已经论及,显而易见,广大教学师生都还非常欠缺这种能力。问一个"为何",自然到了第三点:面对严峻现实,笔者认为,我们如果要继续追问,首先应该追问的是,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教学",这么简单的"泛化的肯定"及其"话语的结构"我们的学生为什么竟然还没有能够理解掌握--这样一来,话题也便转移到了"怎样教",也是徐老师实际上已经在探讨的话题。

可是,徐老师不仅没有认识到人家的"研究的对象"的教学价值,并且,对自己新的"研究的对象"也没有多追问一个"为何",结果,给"为何"留下的"空的空间"仍然太大,到了实践领域,行为流于盲目其实是一种必然。

"泛化的肯定"到底该怎样教?

基于前文认识,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学"必须经历以下三个阶段:让学生认清并牢记这种"话语的结构""存在"的基本现实,首先保证实现浅层次的了解--引领学生探询各个方面"存在的依据",力求深刻的理解--通过充分的"模仿训练",实现其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准确把握与灵活运用。

鉴于现今人们的认识习惯,笔者这里想特别强调以下三点:第一,上面三个方面能力存在的现实是各不相同的,其间存在着层次性的差别,知识的准确把握与灵活运用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之所在。

第二,三个层次的"教学",其内在要求也是各不相同的:"浅层次的了解"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其存在"。

"深刻的理解"的视角就必须伸向"其存在的依据",前提是能够高屋建瓴将纷繁复杂的"其存在"科学分类,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一点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想留待以后用专门的文字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准确把握与灵活运用"的视角必须转向学生的语文运用实践,在"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往往需要反复的"模仿训练"才能奏效。

第三,三个层次"教学"的难度需要的"教学"强度各不相同,其间显然存在着一种递增的趋势,因此,不仅教学方式方法采用方面应当分别加强研究,在时间与精力分配也需要区别对待。

我们已往的"工具论"教学至少存在以下四个层面的问题:

其一,根本方向问题。语文教学应该是"形式运用"亦即语文工具运用的教学,可在我们所谓的"学科中心""知识中心"的课堂里,教学仅仅停留在了前二个层面上,致力于知识的系统传授,却少有真正作用于学生语文运用实践的,学生得到的大都不过是一些并不属于我们语文因而没有系统也无法系统的事实现象和虽经系统化并且属于语文但没有作用于实践的僵死的知识。

其二,策略选择问题。在"形式运用"教学的视野里,学科知识是为了"运用"实践服务的,与相关的"运用"知识应该是高度统一的,这个统一的过程应当在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可是,在我们所谓的"学科中心""知识中心"的课堂里,两种知识完全割裂开来,往往只是应用于学生学习的评价,而没有真正应用于其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运用教学基本上是空对空。

其三,训练的强度问题。吕叔湘先生生前以打乒乓球为例反复提醒我们,运用语文是一种技能,一种复杂的技能,先拆分分别予以强化训练然后再综合训练才能受到良好效果--这也可以说是生活给予我们最为朴素也最为深刻的启示,可整体而言,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尊重过:

学科层面我们一直致力于知识的系统化,课文教学层面我们一直强调课文的全息性,教学一直缺乏起码的针对性,少有真正意义上的专项技能训练,更遑论其强度,重复"教"的同时严重存在着很多领域的没有"教","造就"的人材能力方面大都有严重的领域性缺陷,更多的情形是,鼯鼠五技,什么都知道,可根本没有形成层次较高的学科现实能力。

其四,教材提供问题。虽然顶上了"学科中心""知识中心"的骂名,教材编排也是按照"文体形式"的,可功夫根本没有做到家。

因为过于强调知识的全面系统,所以,虽然以"文体"为单元,但同一单元的课文追求的往往仍然是"形式"的"个性化",而不是"共性化",忘记了举一反三能力的形成必须借助典型而充分的"例子"进行举三反一式的强化训练。

"例子"虽多,却严重缺乏针对性,本该高度统一的知识教学(汉语教学)与内容教学(阅读教学)在我们已往所谓的"工具论"教学课堂上却成了几乎没有交叉的两条平行线。

"人文论""素养论"课堂的问题其实更严重:

现在时髦的"人文论""素养论"主义者,以"与时俱进"的"改革"名义,打着"走向语文实践"的旗号,却本末倒置,真正走向的是"生活",是"社会",而不是"学科语文",没有通过专项的"语文运用技能"训练致力于其相应语文能力的提高,就"语文教学"而言,实际上是一大倒退:

认识论层面倒退到了最为浮浅的第一个层面,引导学生认识感悟的大都是根本不属于我们学科"语文"的思想内容,进行的往往大都是社会的人生的品德的科学的抑或其它领域的形形色色的"教育"。

而没有想到"形式",想到,为学生的生存能力计,"形式运用"其实更需要教育教学,结果,到了实践论层面,自然退到了潜移默化式的积累积淀,无论"小课堂""大课堂",所谓的"中学语文教学","教学"的成分其实已经所剩无几,甚至可以说丢失殆尽了。

表面上看,"人文论"主义者似乎非得与"工具论"彻底划清界线不可,"素养论"主义者则主张"统一"(实际上是折中式的"升华"),似乎有着很大的区别。

可实际上,到了具体的教学课堂却是殊途同归的:"人文论"主义者没有也不可能与"工具"划清界线,与"素养论"一样,其实是在积极鼓吹工具的现实运用与运用现实,而忘记了工具运用是需要能力的,这种能力是应该也可以通过"教学"(训练)来实现的。

徐老师现在已经着眼"语言运用规律",积极主张"模仿练习",确实已经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这是其一大进步。

这一点,功不可没。可惜的是,由于急功近利,事实上完全忽略了前二个层面的教学,并且,仅仅停留在随机("从独特语句生成方式中抽绎出语言运用方法")层次,根本没有论及规律性系统性知识的基础支撑问题,对学科语文教学而言,严重缺乏训练的针对性。

如果用这样的理论指导实践,其实又走回了我们已往所谓的"工具论",学生学到的只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知识与技能,难以触类旁通,形成现实的语文能力。

打个比方,不去致力于"鱼"与"渔"共性的研究,总是忙着教给学生认识、捕捉这一种或者那一种"鱼",换一种新的"鱼",学生就可能无法"自主"认识,更谈不上什么"自主"地"渔"(捕捉)--如果换成形态与习性差别更大的"虾",他们当然就会更加茫然不知所措了。

同类推荐
  • 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教材——货币银行学

    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教材——货币银行学

    本书系统阐述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主要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息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国际金融、货币供求及其均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金融与经济发展等方面。
  • 有勇有谋的自我保护

    有勇有谋的自我保护

    《有勇有谋的自我保护》的主要内容有立正确的荣辱观、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多学习法律知识、把法律用到生活当中、怎样才算中国公民、怎么才能休息一合格的分民、原来出版也有规定、奇怪的“老爷爷”、父母打开我们的日记本、如何看待父母私拆我们的信件等。
  • 中国电影百年(1977-2005)

    中国电影百年(1977-2005)

    中国电影诞生已经整整一百个年头了。一百年前,中国人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拍成了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从那时到现在,中国已经拍摄了近7000部电影。当我们仔细回望中国电影百年历程中每一季搏动的时候,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代代相传的中国电影人的热血和信念。正是他们的赤诚、智慧和创造,才使中国电影毫无愧色地融进了中华民族不屈不饶、顽强奋进的奔涌之河,绘就了波澜壮阔、憾人心弦的史诗,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充分的理由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本书介绍了差异心理、学习心理、学习的迁移、学习动机、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教学心理、课堂管理等内容。
  •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小实验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小实验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热门推荐
  • 英语常用短语大全集

    英语常用短语大全集

    创想外语研发团队编著的《英语常用短语大全集》不是要讲述英语短语高深的语法,也不是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而是从学习、记忆和运用的目的出发,让学习者能准确记忆每一个短语,能准确运用每一短语,这就是编写本书的初衷。本书精选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短语,剔除了那些比较生僻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习者的负担,而且更具有针对性。
  • 千年狐精修仙记

    千年狐精修仙记

    若兰是一只不甘平庸的小狐狸,再听说狐狸可以修得人形去山外的大千世界时蠢蠢欲动,吃了谷底泉边的艳草,浑身疼痛难忍,若兰以为自己快要死了,被狐狸族长依丹精心照顾七七四十九天,治愈后的若兰觉出自己的嗅觉和视力比以前更好。她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一次次尝试险些丢了性命,五十八载修得人形,在人间积累一百滴自己的眼泪和五十滴挚爱男人的眼泪,历经一千八百年终于修得成仙的故事。
  • 人生方圆全书

    人生方圆全书

    成功学历来被人们视为抽象、玄奥的学问,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 穿越之红颜怨

    穿越之红颜怨

    男友的背叛让她下狠心报复,去酒吧买醉,喝醉的她在路上被车撞死。于是,她穿越了。她,是宰相的千金,却是宰相醉后的产物,一直不得宰相的欢心。自从见过太子一面后,她就悄悄恋上了他,向太子告白遭嘲笑后,她羞愤自杀。他,是当朝太子,天皇贵胄,女人,他见得多了,但还没见过这般愚蠢的。不过,后来,她好像不是他认识的那个她了,他从嘲笑,到惊讶,到赞赏。
  • 火影冰之王子

    火影冰之王子

    一个不知名的高中毕业生熠辉被一道红色的闪电送到了青龙大仙的所在地,身体被缩回三岁大的小孩,而此人根本没有读过《火影忍者》。青龙大仙说熠辉是天武人,是人类的最终进化形态,有着最强的爆发力,脑力等等,还送给他了一个卷轴,告诉他该如何开启八门遁甲,和一些关于青龙的通灵秘术,当然也和熠辉立下了血契,以后可以通灵青龙一族。熠辉到了火影世界后被纲手和静音找到,不久就就知道了关于火影世界的一切(当然不知道剧情),也知道了忍者是什么东东……此书是以第一人称写的,主角并不会飞快地成为最强的忍者。希望大家喜欢此书。
  • 乔飞缘念

    乔飞缘念

    她本是普通的高中生,只是姿色出众;他是身份尊贵神秘组织的大BOSS,奈何,他闯进她的生活,风一般的来,云一般地走,只留下一个小包子;可是,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针灸神书

    针灸神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话三国之战神韩小坏

    大话三国之战神韩小坏

    蓬莱仙岛,又名圣岛,茫茫东海之内的传说之地。据说当年秦始皇就是要到蓬莱仙岛求取长生之法。虽然圣岛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大气,其实它不过是一个方圆百里的小岛,当然它神秘是因为它的主人紫阳真人。六月,正是一年最热的季节,中午骄阳似火。
  • 警官之救赎

    警官之救赎

    有那么一个圈子,人们习惯上称其为“二代”或是“一代半”。这些人当中,又有另外一小撮人,住豪宅、开名车,但每个月,却又朝三暮四的混在某个衙门里领着连他们一顿午餐都不够的薪水。警官,讲述的就是这一小撮人的故事。苏醒重生在89年的那个夏天,从纸醉金迷的生活,一下子跌落到了母亲发迹之前。为了能重新过上牛奔儿的小日子,苏醒很快就跟着母亲下海了……注:本文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算官场文,文章的开端也不是马上就切入悬疑、惊悚的各种刑侦案件。这些东西会有,但要在构筑完主角和主角身边这些人的性格、身份之后。所以,本文的开端还是要围绕商业活动展开叙述,而后才是二代们在衙门里的故事。有喜欢看商战、看人物奋斗成长史的朋友,先往前站。喜欢看官场,对刑侦、悬疑推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养肥了再杀……
  • 如果时光倒流,请再爱我一次

    如果时光倒流,请再爱我一次

    他,冷漠却对她温柔如水,二人相知相识擦出爱的火花。。。。。。。。。。从校园到职场,二人爱恋究竟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