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20400000005

第5章

问行道礼拜。未具真修。祖立客舂之愆。佛有磨牛之诮。故智论云。须菩提于石室悟了法空得先礼佛。四十二章经云。心道若行。何用行道。豁然诠旨。何故非违。答若行道礼拜时不生殷重。既无观慧又不专精。虽身在道场。而心缘异境。著有为之相。迷其性空。起能作之心。生诸我慢。不了自他平等能所虚玄。傥涉兹伦深当前责。南泉大师云。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秖是不许分剂心量。若无如是心。一切行处。乃至弹指合掌。皆是正因。万善皆同无漏。始得自在。百丈和尚云。行道礼拜慈悲喜舍。是沙门本事。宛然依佛敕。秖是不许执着。法华忏云。有二种修。一事中修。若礼念行道。悉皆一心。无分散意。二理中修。所作之心。心性不二。观见一切悉皆是心。不得心相。普贤观经云。若有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诵大乘经。思第一义甚深空法。于一弹指顷。除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行此法者。真是佛子。从诸佛生。十方诸佛及诸菩萨为其和尚。是名具足菩萨戒者。不须羯磨。自然成就。应受一切人天供养。且行道一法。西天偏重。绕百千匝。方施一拜。经云。一日一夜行道志心报四恩。如是等人得入道疾。绕塔功德经云。勇猛勤精进坚固不可坏。所作速成就。斯由右绕塔得妙紫金色相好庄严身。现作天人师。斯由右绕塔。华严忏云。行道步步过于无边世界。一一道场皆见我身。南山行道仪云。夫行道障尽为期。无定日限。若论障尽。佛地乃亡。心灼灼如火然。形翘翘如履刃。仪云。若从来不行道业。相无因而现。经云。众生如大富盲儿。虽有种种宝物。而不得见。今行道用功。垢除心净。如翳眼开明。如水澄镜净众像皆现。亦如日照火珠于火便出

问诸法实相。无善恶相。云何有现耶。答虽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诸法无相能示有相。行者行道不念有相。不念无相。但念念功成。其相自现。犹如盆水处于密室。虽无心分别众像自现

问相现之时。真伪何辨。云何分别而取舍耶。答若取如取虚空。若舍如舍虚空

问有人久修不证者何耶。答经云。众生心如镜。镜垢像不现

问论云。行道念佛与坐念。功德如何。答譬如逆水张帆。犹云得往。更若张帆顺水。速疾可知。坐念一口。尚乃八十亿劫罪消。行念功德。岂知其量。故偈云。行道五百遍。念佛一千声。事业常如此。西方佛自成。若礼拜则屈伏无明。深投觉地。致敬之极。如树倒山崩。业报差别经云。礼佛一拜。从其膝下至金刚际。一尘一转轮王位。获十种功德。一者得妙色身。二出言人信。三处众无畏。四诸佛护念。五具大威仪。六众人亲附。七诸天爱敬。八具大福报。九命终往生。十速证涅槃。三藏勒那云。发智清净礼者良由达佛境界。慧心明利。了知法界本无有阂。由我无始顺于凡俗。非有有想。非阂阂想。今达自心虚通无阂。故行礼佛随心现量。礼于一佛即礼一切佛。礼一切佛即是礼一佛。以佛法身体用融通故。礼一拜遍通法界。如是香华。种种供养例同于此。六道四生同作佛想。文殊云。心不生灭故。敬礼无所观。内行平等。外顺修敬。内外冥合。名平等礼。法华忏云。当礼拜时。虽不得能礼所礼。然影现法界。一一佛前皆见自身礼拜。略引祖教。理事分明。不可灭佛意而毁金文。据偏见而伤圆旨

问文殊云。心同虚空故敬礼无所观。甚深修多罗。不闻不受持。如何执相称礼佛。徇文云诵经。违大士之诚言。失诸佛之深旨。答此虽约理而述。且无事而不显。从事而施。又无理而不圆。理事相成。方显斯旨。夫言心同虚空故敬礼无所观者。此是破其能所之见。何者心同虚空。不见能礼。无有所观。则无所礼。如是礼时。非对一佛二佛。心等太虚身遍法界。不闻不受持者。不闻则无法义可观。不受持则非文字可记。如是持经。有何间断。亦是说者无示。听者无得。然虽约理。非为事外之理。既不离事。即是理中之事。此乃正礼时无礼。当持时不持。不可依语而不依义。而兴断灭偏枯之见乎

问六念法门。十种观相。虽称助道。徇想缘尘。瞥起乖真。何如净念。答无念一法。众行之宗。微细俱亡。唯佛能净。故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况居凡地又在初心。若无助道之门。正道无由独显。且六念之法。能消魔幻。增进功德。扶策善根十观之门。善离贪着。潜清浊念。密契真源。皆入道之要津。尽修禅之妙轨。似杖有扶危之力。如船获到岸之功。力备功终。船杖俱舍

问首楞严经云。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法句经云。戒性如虚空。持者为迷倒。何苦坚执事相。局念拘身。奚不放旷纵横。虚坏履道。答此破执情。非祛戒德。若见自持他犯。起讥毁心。戒为防非。因防增过。如斯之类实为迷倒。净名经云。非净行非垢行。是菩萨行。故不着持犯二边。是真持戒。大般若经云。持戒比丘不升天堂。破戒比丘不堕地狱。何以故。法界中无持犯故。此亦破着了诸法空。事理双持身心俱净。又若论纵横自在。唯佛一人持净戒。其余皆名破戒者。带习尚被境牵。现行岂逃缘缚。三业难护放逸根深。犹醉象无钩痴猿得树。奔波乍拥生鸟被笼。若无定水戒香慧炬。无由照寂。是以菩萨禀戒为师。明遵佛敕。虽行小罪由坏大惧。谨洁无犯轻重等持。息世讥嫌恐生疑谤。夫戒为万善之基。出必由户。若无此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华严经云。戒能开发菩提心。学是勤修功德地。于戒及学常顺行。一切如来所称美。萨遮尼干子经云。若不持戒。乃至不得疥癞野干身。何况当得功德法身。月灯三昧经云。虽有色族及多闻。若无戒智犹禽兽。虽处卑下少闻见。能持净戒名胜士。智论云。若人弃舍此戒。虽山居苦行食果服药。与禽兽无异。若有虽处高堂大殿好衣美食。而能行此戒者得生好处。及得道果。又大恶病中。戒为良药。大怖畏中。戒为守护。死闇冥中。戒为明灯。于恶道中。戒为桥梁。死海水中。戒为大舡。又如今末代宗门中。学大乘人多轻戒律。称是执持小行。失于戒急。所以大涅槃经佛临涅槃时。扶律谈常。则乘戒俱急。故号此经。为赎常住命之重宝。何以故。若无此教。但取口解脱全不修行。则乘戒俱失。故经云。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从定发慧。因事显理。若阙三昧。慧何由成。是知因戒得定。因定得慧。故云。赎常住命之重宝。何得灭佛寿命坏正律仪。为和合海内之死尸。作长者园中之毒树。众圣所责诸天所诃。善神不亲恶鬼削迹。居国王之地生作贼身。处阎罗之乡死为狱卒。诸有智者宜暂思焉

问空即罪性。业本真如。取相增瑕。如何忏悔。答若烦恼道理遣合宜。苦业二道。须行事忏。投身归命雨泪翘诚。感佛威加。善根顿发。似池华得日敷荣。若尘镜遇磨光耀。三障除而十二缘灭。众罪消而五阴舍空。最胜王经云。求一切智净智不思议智不动智三藐三菩提正遍知者。亦应忏悔灭除业障。何以故。一切诸法从因缘生故。又经云。前心起罪如云覆空。后心灭罪如炬破暗。须知炬灭暗生。要须常然忏炬。弥勒所问本愿经云。弥勒大士善权方便安乐之行。得致无上正真之道。昼夜六时正衣束体。下膝着地向于十方。说此偈言。我悔一切过。劝助众道德。归命礼诸佛。令得无上慧。大集经云。百年垢衣可于一日浣令鲜净。如是百劫中所集诸不善业。以佛法力故善顺思惟。可于一日一时尽能消灭。又经云。然诸福中。忏悔为最。除大障故。获大善故。论云。菩萨忏悔衔悲满目。况不蒙大圣立斯赦法。抱罪守死长劫受殃。婆沙论云。若人于一时对十方佛前。代为一切众生修行五悔。其功德若有形量者。三千大千世界着不尽。高僧传。昙策于道场中行忏。见七佛告曰。汝罪已灭。于贤劫中号普明佛。思大禅师行方等忏。梦梵僧四十九人。命重受戒。倍加精苦。了见三生。智者大师。于大苏山修法华忏证旋陀罗尼辨。沙门道超于道场中修忏。独言笑曰。无价宝珠我今得矣。东都英法师讲华严经。入善导道场。便游三昧。悲泣叹曰。自恨多年虚费光阴劳身心耳。高僧慧成学穷三藏。被思大禅师诃曰。君一生学问。与吾炙手。犹未得暖。虚丧工夫。示入观音道场证解众生语言三昧。经云。昼夜六时行上法者。如持七宝满阎浮提供养于佛。比前功德出过其上。经云。不能生难遭之想。今生末世但见遗形。理宜端肃。涕零写泪欷歔咎躬。如入庙堂不见严父。故思大禅师行方等。而了见三生。高僧昙策入道场。而亲蒙十号。智者证旋陀罗尼辨。道超获无价宝珠。此皆投身忏门。归命佛语。致兹玄感。顿蹑圣阶。是以忏悔。剂至等觉。谓有一分无明。犹如微烟。故须洗涤。又法身菩萨尚勤忏悔。岂况业系之身。而无重垢。所以十八不共法中。三业清净。唯佛一人。南岳大师云。修六根忏。名有相安乐行。直观法空。名无相安乐行。妙证之时。二行俱舍

问结业即解脱真源。罪垢不住三际。何不了无生而直灭。随有作而劳功乎。答夫罪性无体。业道从缘。不染而染。习垢非无。染而不染。本来常净。业性如是。去取尤难。一切众生业通三世。真慧不发。被二障之所缠。妙定不成。为五盖之所覆。唯圆乘佛旨。须于净处严建道场。苦到恳诚。普代有情勤行忏法。内则唯凭自力。外则全仰佛加。遂得障尽智明。云开月朗。是以非内非外。能悔所忏俱空。而内而外。性罪遮愆宛尔。故菩萨皆遵至教。说悔先罪。而不说入过去。且登地入位。尚洗垢以除瑕。毛道散心。却谈虚而拱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外科传薪集

    外科传薪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远古战争史

    远古战争史

    中华民族生息繁衍于中华大地的历史源远流长,1927年发现的最早的北京猿人化石,距今已五十万年。丁村人、河套人距今十几万年,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距今也近两万年。母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约距今四五万年。代之而起的父系氏族公社,距现在约五千多年。人类在进入父系氏族公社之前的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长期过着原始群落和原始公社的生活。他们没有典型的私有观念,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因而也就没有发生典型战争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基础。
  • 风停了,你不在了

    风停了,你不在了

    那年夏天,李嘉梵在图书馆第一次见到了校园中的风云人物——翟佳羽,她以为他们之后不会再有任何的交集,然而,他们这两条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的平行线阴差阳错的相交到了同一个点。只是,相交的平行线最终却是渐行渐远…
  • 嗨!我的暖男学长

    嗨!我的暖男学长

    接近中考做好事帮了个正太脸帅比。啊?还受伤了!抱歉了,我不是圣母,送你去医院太麻烦,怎么可能不顺点利息呢。沐轻安甩了甩头发,反正不认识,虐你没压力。不过,高二那个男神,你确定自己是那个正太脸?
  •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华语电影日益成为国际电影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华语电影跨越地域局限、注重文化语言共同性的研究视角,呼应了两岸三地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心理层面的多元互动。《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本书立足当代华语文化政治与工业的“活实践”,以跨地产业合作、美学流变、独立影像与都市电影为研究切入点,以期推动华语电影的学术范式更新,促进学科专业知识积累,为读者奉上国内外优秀学者在相关领域的最新创见。
  • 月冷阑干

    月冷阑干

    一个风(废)流(柴)倜(骚)傥(包)的三皇子在登上帝位的“打怪”途中,结交盟友,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本文男主角最佳盟友,俊秀清雅到人神共愤,女主端庄大方(咳咳)小小年纪事业有成。作者最后声明,这是一部正剧。
  • 奉旨:皇后要逆天

    奉旨:皇后要逆天

    她,21世纪的王牌杀手。因为一次阴谋意外穿越变成了一只灵狐。他,冷酷腹黑的小王爷,偶然的就收留了她,一颗化形丹,调皮灵狐化身绝世佳人。修仙之路,世人口中冷酷无比的小王爷对她死缠烂打。黑吃黑,一幕幕爆笑的剧情上演了!
  • 世界十大文豪——海明威

    世界十大文豪——海明威

    1899年7月21日,诞生于美国芝加哥的郊区小镇“橡树园”的海明威,孩童时代就表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及与众不同的性格。六岁时,进入霍姆斯文法学校开始了他的学生时代。在学校里,以他的多才多艺以及争强好胜成为学校的“名人”。毕业后,在堪萨斯城任《堪萨斯星报》记者。在这里,年轻的记者看到了真正的社会。1918年4月,应召入伍,使他有了一段永远也抹不去的战争伤痕。从此开始了他的小说创作,《初升的太阳》、《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伴随着他独特而传奇的经历应运而生。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战士,他开创了“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记录下了一个时代的历史。
  • 修罗王爷:妖妃太倾城

    修罗王爷:妖妃太倾城

    八年前一场和亲将不知世情的她拉出了扫把星的命轨,修罗王爷化身谦谦君子,承诺爱她一生护她一世。本以为是上天眷顾,但当真相浮出水面,一切转瞬成为泡影,曾经天真单纯的小丫头化身倾城妖妃,势要与他纠缠一生,哪怕花容尽碎,香消玉殒。
  • 残阳之钟

    残阳之钟

    他从黑暗中而来,逐步迈向黎明。持破晓之刃分割暗夜,光明降临。黑铁之城、北邙森林、墓荒边界...一步步走来,世人将见证一个史诗人物的崛起。残阳之鈡响起,末日残部重聚,血月泣鸣,战魂依然在,当存人世间。刀锋所指-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