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20900000004

第4章

或問太極類

或問:三才之生本於太極,不知太極又何所本?答云:太極本於無極。曰:無極復何所本?答云:無極則無所本,有本則不名無極。請問:無極之狀如何?答云:無極無狀,有狀則有極也。曰:既無極無狀,孰名之曰夭極?答云:無所名言,強名無極。

或問:無極與太極是一是二?答云:無極即太極之無,太極即無極之有,非二理也。曰:既涉有無,焉得不二?答云:因無立有,因有彰無,互相為根,二義而一理也。曰:太極本於無,主於靜,因何而有?因何而動?答云:無之極則生有,靜之極則生動。曰:無有動靜,既對太極,本體復存否?答云:有生於無,而無元不有。靜生於動,而靜元不動。太極本體無加損焉。

或問:太極之道有上下內外否?答云:太極無方,有上下內外即成兩太極也。曰:一既無上下,又有先後何也?答云:一炁未形,則太極先於天地。一炁既判,則天地後於太極。

或曰:人性與太極是同是異?答云:人性,即太極之性也。理同於太極,則同。理異於太極,則異。曰:物之性亦同太極否?答云:形器不同,性則同也。

或問:無極無象,如何能生太極?答云:無極純然是理,有理而後有炁,炁理混淪,名曰太極,非無極生於太極也。

曰:太極如何便翕動而生陽,靜而生陰?答云:靜極而後生動,動而不已生乎炁。炁根於靜為陰,炁根於動為陽。動極則陰生,靜極則陽生。始終不離箇動靜也。

問:太極如何便生兩儀?答云:炁理相包,陰陽質具,物之合者必離,然後判而為二。形而上者為天,形而下者為地。

問:如何踐履,方合太極?答云:要明得太極之實,悟得理炁之妙,然後默而識之,踐而行之可也。如未明斯要,止於文字上較量,名理間議論,徒無益耳。

問:明得此理,止於何地?答云:止於至靜,或毫髮動念私欲,非真也。

或曰:人心惟危。危安得全無動念,非近於木石耶?答云:有惟危之心,而有惟微之心也。微靜也,止其動,歸於靜,太極靜也。其間雖無動念,又卻與木石不同矣。

或曰:辭達而已,何必窮究及此,不為迂乎?答云:三才萬物不可須臾離者,此道也。可離此道者,則星辰可出於地,山海可垂於天,春可為秋,冬可為夏。若以辭達為道,則儒宗不須孔子,宗門不須釋迦,玄門不須老氏也。

或曰:儒者涵養作用,與老佛同否?答云:涵養不異,作用不無別也。曰:請問其目?答云:儒氏養之以太極,用之以治天下。老氏養之以太極,用之以存形神。釋氏養之以太極,用之以齊生死。或曰:當元止有一箇太極,三教百家是說了多少同異,教人如何理會?答云:若向言句中理會,更喫過三生飯,也理會不徹。曰:如何理得?曰:一其一以復其一,會其極以歸其極也。

或曰:執此心以為道,非乎?答云:始則執之,達則舍之,執而不舍,滯而不通,舍而不執,通而不滯。曰:舍之不落於放乎?答云:放之於無為可也,不可放之於邪僻。

或曰:佛氏亦及太極否?答云:彼謂無始,又曰真空,本來本性即太極之異名也。其妙又有出太極之上者。

或曰:天地一分,五行象數,毫髮無差,人倫萬物巧如雕刻,混沌之中得無造物者乎?答云:太極未形,則五行象數隱於真無。太極既判,則五行象數彰於妙有。成三才,育萬物,皆一炁所以然而然也。蓋太極既成,不得不生天地。天地既立,不得不生象數。象數既具,不得不生人物。人物既形,不得不異形禀。形禀既異,不得不別脩夭。榮枯、媸妍、善惡,蓋理之當然,亦勢之當然也。然物之造乎無形,始於一炁,化為萬有,各各合自然分度,豈有造之者耶。

或問:天地初造,日月水火何先?答云:太極分一成一,乾道始立,兩乾成坤,地道始立。析乾之中為離,日象成焉。合坤之中為坎,月象成焉。四象立而八卦列,五行著而萬物生,莫不由水火之所成矣。天地運日月,水火二象為先也。

或問:天道有心乎?答云:無道無心,以眾人心為心。曰:又言感而遂通,何也?曰:子知水乎?臨之自見形影。子知谷乎?呼之必有應聲。水之與谷,豈有心哉。

或問:天屬金,果金乎?答云:坤為地,既是真土。乾為金,豈非真金耶。

或曰:地下則仰天為極,天上何處為極?答云:上頭虛無自然,極無極也。曰:如此則天地無根蔕也?答云:虛無一炁,自然變化而成,何有根蔕也。

或問:儒曰正心,佛曰明心,老曰虛心,此三者有同異否?答云:思無邪曰正,反照自己曰明,私欲不蔽曰虛,設曰三心,實一理也。在世人分上,門有同異,到聖人地位,則無異同。

或曰:佛教有曰即心即佛,又曰非心非佛,其言得無反耶?答云:即心即佛,是得魚得兔也。非心非佛,是忘筌忘蹄也。

或曰:佛氏一向說心,老氏一向說炁,心與炁是一是二?答云:心動則炁隨,炁動則心隨。心一則炁亦一,炁一則心亦一。然炁者,理也。心者,理之機也。施行大底由吾心耳。

或曰:佛說一切心皆言空,何也?答云:惟空則能容萬物。

或曰:既容萬物,則不空也。曰:容萬物而不礙萬物,若太虛之包萬物,非礙於太空者也。

或曰:心有理有境,如何是理境?答云:精一者,心之理也。事物者,心之境也。又微妙玄通,與物無滯,心之理也。浮躁競役,逐色而形,心之境也。

或問:心一動便止之,復動復止之,可以為道乎?答云:此正是生滅不停之相。須是止之便不頻動,久久行持?調伏得熟,然後打成一片也。曰:打成一片便是道否?答云:到此若執之以為道,又若執方諸而求水也。靡不得水,終為物礙,何如兩忘之為妙。又曰:從上聖人明心,皆是如此否?答云:明不及此,不足為道。

或曰:世人說心箇箇差別,此差別理亦能成道否?曰:皆謂之道,但不到聖人處耳。

或曰:人心有始善終惡者,始惡終善者,非習成性乎?答云:實由習成,皆操持之不謹耳。始善終惡者,自人倫而之禽獸也。始惡終善者,自禽獸而之人倫也。

或曰:百病有藥對治,心病以何治之?答云:心病治之以理。曰:亦有不受理治者,如何?曰:病源深入,須痛下鍼艾,若不瘥則死而已。

或問:心不寧時如何?答云:止是汝念不息,妄不停也。

問:心與性只是一箇道理,莫是心外別有性耶?答云:性為心體,心為性用。性靜也,心動也。心用不動,則性體融合。愚人外心求性,智者即性即心,非別有也。又曰:只是方寸之地便是心,非方寸外別有心也?答云:方寸,心機紐也。此心彌滿太空六合,機紐動則此心動,機紐靜則此心靜。離方寸求心,非心也。執方寸為心又非也。

或曰:心惟一理,又曰心為眾理之郭,何也。答云:天惟一月也,形應萬水。人惟一心也,事分萬狀。然萬水之月,一月所攝。萬狀之心,一心所攝。豈非心為之郭耶。

或問:吾儒止而後定,定而後靜,靜而安,安而慮,慮而得。佛氏亦曰定靜,又曰無一法可得,何也?答云:儒者以止、定、靜為本,以安、慮、得為末。苟不安其心而精慮之,則至善之德不可得明而也。至善之德不明,則天下不可得而治也。佛氏則不然,止然後定,靜然後安,必便此心無慮而不可得,至於湛然空寂也。慮而得治天下者,當然之理也。無慮而不可得處空門者,當然之理也。

或曰:《書》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心道心,必有兩樣乎?答云:危者,動也。微者,靜也。人心若靜,便是道心。道心若動,便是人心。只是一箇心,由動靜所以分危微也。

或曰:天地之道,必不離動靜乎?答云:太極因動靜以立天地,一奇便有一偶,一主便有一賓。三才萬物不能須臾離乎動靜。可離者非道也。曰:道必主靜何也?答云:因三才萬物之用,是以至道主乎靜也。

問曰:至靜之道,與三才萬物之動靜,有離合否?答云:至靜者,指無極本體而言也。即本體而有生生化化之妙,非謂離本體而別有也。又非合本體而混成也。陰陽二炁未萌,則此理寂然不動。動靜兩機****,則此理感而遂通。

問曰:動靜不離二炁,天下共知之,而至靜之不動,吾實未喻也。答云:一代一謝,一往一來,此陰陽之炁也。故萬物因之以生死,晝夜因之以明晦。天地間非有不動之理,則聖人之道逐陰陽而起伏,隨生死以往來,何足道也。

或曰:人心有不動之理乎?答云:人心不動之理,即天地間不動之理也。曰:不動之理外,別有妙理乎?答云:御三才,齊生死,即此理也。

或曰:佛曰性空,孟子曰性善,荀子曰性惡,楊子曰性善惡混,然性非一也,由人物之異乎?答云:空者,性之妙。善者,性之本。筍楊失其妙本者也。性者,萬物之所公具,人得其妙本而不知用,物失其妙本而用不知,在乎得失之間矣,烏有善惡之異哉。

或問:先生常謂人身假合,然吾有身,無毫髮外物,何為假合?答云:初假父母精血,次假陰陽二炁。在胞則假母之呼吸,出胎則假母之乳哺。眼假日月為明,命假飲食而生,耳假聲而聞,鼻假香而嗅,舌假味而甘,身假衣而飾,意假知而思,熱假風而凉,寒假火而溫。摩頂至足,無非假借,若一不假,則非全人。天地中萬物無不虛假而有。子謂無毫髮外物,非妄乎。

曰:身既假合,眼視耳聽、鼻嗅舌味、手執足蹈,無非我之用,何也?答云:譬偃師之舜偶人,非假漆木為之乎。合則成形,散則無象。而吾此身,生則假之為用,死則棄之不知。若非假者,合不死也。既假而死,我何用處耳。

曰:身皆屬假,何物為真?答云:不特人身假也,世間萬物萬事,無不是假。其不假者,獨性理也。

曰:萬物萬事皆假者,天地人倫亦假乎?答云:凡有貌象聲色之物,皆屬之假。天地雖形器之久,亦不免假也。人倫君臣父母、兄弟妻子、屋宅田園、貨財奴僕、日用之需,無非假合。吾身若存,此物皆有,吾身若沒,此物皆無。不假合者,則吾與物可長保守,不可長守者,非假而何。

曰:天地人倫既假,則以何道為親?答云:假天地以覆載,假君臣以教治,假父母以生成,假兄弟以友助,假妻子以嗣續,假田園以養生,假財貨奴僕以備用。吾有身則親,吾無身則疏,以此言之,孰為不假。世之親物也,吾之親道也。

曰:人心亦假乎?答云:得其假者,假也。得其真者,真也。天下之不假者其稀矣。

曰:人心無形,何物可假?答云:若到無假之地,是不假也。存些子情,留些子物,不免乎假。

或問: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豈孔氏未達此乎?答云:鬼神無形而有信,死生有命而常。孔子非不知之,直以治世之道,不常言此,恐惑天下也。而季氏卒言而問,故如是答之。若瞿曇、老聃問之,必不如此答也。

曰:惟瞿曇、老聃知生死鬼神乎?答云:死而歸者曰鬼,生而存者曰神,鬼神死生即一理也。外死生,無鬼神,鬼神生死,達人皆知之,何必瞿曇、老氏。

或問:子每言萬物無常,何謂也?答云:常者,久也,不遷變之謂也。萬物皆幻生幻滅,不能長久,故曰無常。

曰:修行人亦不免無常,何也?答云:一槩是膿血之軀,少終有老,生終有死,所以聖人外身而身存,何能獨免無常哉。又曰既免不得無常,修行作麼?答云:修吾之行,以合聖人之行。修吾之心,以合聖人之心。初無他求也。

或曰:孔子、老子、釋氏,孰為優劣?答云:如醫家門面鋪席,在人開張,其活人之心壽也。吾不能議其優劣。

或問:子常謂向上一事,千聖不傳,子之謬也。既是不傳,又曰教外別傳,何也?答云:別傳之理,不涉典章。世人不悟,硬要求人,不知反己。匝地普天,觸頭觸面,無非大道,信手拈來,箇箇是寶。更要尋討別傳,非錯乎。曰:經言能悟之者,可傳聖道。如此便是有傳也。答云:悟了始知是自己底物,可以傳於聖道,若未契悟,何傳之有。

或問:持齋不茹者,能成道否?答云:齋惟戒殺,若人持素,不斷殺心,徒無益爾。又曰:持戒能成道否?答云:戒乃防邪,聖賢無不由戒以成道,不斷邪心亦無益耳。

或問:修行人死時還入胎殼否?答云:亦要做得身主,起方不入也。曰:如何做主得不入?曰:平生修證,定力堅固,認得本性純熟,臨死之時心不散亂,此時做得身主,便不入也。

或問:父母未生之前,此身在何處?答云:父母之前,了然無物,因緣媾合,始結胞胎,形質之累有矣。曰:形質若歿,此身復在何處?答云:復如未生之前,了然無物也。曰:若無則無有也,又云復生,何也?答云:火本無形,木為之根。泡本無形,水為之根。人本無形,父母為之根。何得不生也。

又問:有輪迴是否?答云:人用禽獸心,死必為禽獸。生用人天心,死必歸人天。此不易之理也,何謂無輪迴。曰:子亦輪迴乎?答云:吾有輪迴心,必不免輪迴。吾無輪迴心,必不墮輪迴。

或曰:子修行,死歸何處?答云:亦不生天堂,亦不在地獄,亦不在南閻,亦不在西國。曰:然則在什麼處去?答云:寂然不動,無來無去,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得意生身,自由自在。

或問:鬼神無像,視之只是虛空,又有鬼神何也?答云:血氣之屬有形有想;木石之屬有形無想;鬼神之屬無形有想。形者,質礙也。想者,潛思也。鬼神雖無質礙,識想與物則同,猶人之潛思,神住形留,未瞬息間萬里可到。至於利名財色、喜怒哀樂,適莫不皆如親歷,鬼神之道,即是如此。

或問神通。答云:神乃性之妙靈覺者,三才萬物之間,不疾而至,不動而周,潛天壽天,潛地壽地,入水不溺,入火不焚。日月星斗,風云氣候,金石草木,山嶽江海,八萬四千邪正等法,莫有能當其神者。無往不利,故謂之通。心證可知,口言難究。

或問:金丹佛性,理義同異?答云:佛雖從性宗入,終不離於命宗。何以知之?佛之說法,必始於東依,周迴十方也。《華嚴》一經,始末別舉十數,此天數五,地數五;善財叅者五十三人,兼自己與昆盧共成五十五,非合天地之數乎。又《法華》有二佛同塔之義。龍女轉身南方作佛,蓋龍乾也,南離也,此非乾之中陰為離乎;轉女成男,此非坤之中陽為坎乎。乾離坤坎之妙,密寓是也。其曰:四句偈一,合相兩尊,雙林雙樹,二嚴二智,胸題萬字,足露雙輪。如此等類,非性命交融之義乎。由是知佛性不異金丹也。謂佛惟是性宗者,劣解淺學之士耳。

或問:禪學溫養,亦與金丹同否?答云:禪宗以覺悟為則,上乘之人一悟便至佛地。不緣途路,不涉陰陽,心行處滅,言語道斷,純然真空之妙也。此最上一乘,下學難及。其禪坐靜慮一法,與胎息閉氣略同,溫養亦不少異。禪宗又有過開後事,如臣拱君,如子就父,一脉雙圓之妙,與金丹還返之理同。

或問:真空頑空,其理如何?答云:真空者,玄虛靈通之謂也。頑空者,死灰枯木之謂也。寂然不動,真空之體也。感而遂通,真空之用也。至于頑空,則斷滅無性不靈,死而不活之物也。

或問:釋氏極談空無,以四大六根、識神知覺,悉非我有。未審何者為道?答云:父母未生前,此形本無,因有生後,始有六根四大,有六根四大始有識神知覺。吾身所有,無非妄幻假合,觀其所,始,本實無之,非釋氏之強言也。彼之極談空無者,不過要此心體合太虛,使絲毫物累不著於中,所以為道也。

曰:金丹上道,亦如此否?答云;上仙之道與此無異。老君曰: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此非極於空無者,何耶?

或問:《心經》曰照見五蘊皆空。修丹之境,亦至此乎?答云:首一句便云觀自在菩薩。觀者反觀自心,自由自在也。次云照見五蘊皆空。此觀心之時,直下照見,吾身五種聚陰,徹底皆空,惟有一點元陽智慧,朗然不昧也。此兩句人天之道所不能,越見得釋氏作家處。蓋觀者,定也。照者,慧也。一切聖賢莫不由觀照以成道。修丹之法,何莫如斯,此非上仙之道也。

金丹詩訣

還丹不過真金火,金即元精火即心。神火精金交煅鍊,真金融火火融金。

火太炎炎金氣消,金頑火冷又難調。鑪中金火光常溢,一顆靈丹永不凋。

汞即神方鉛即氣,氣神元在太無先。須從天地根元處,撮向空懸鼎內煎。

五金八石皆凡物,草木根莖有象材。要識還丹無質藥,須從心上鍊將來。

止將自己心為鼎,便把元神作大還。鍊取一鑪天地髓,時時現出寶光寒。

休向三才並八卦,尋他金火出生年。須知此藥先天地,出在三才八卦先。

人是古今尋藥匠,非徒人覓得應難。雖然金火盈天地,不向人心甚處安。

先天一炁吾之炁,我此元神天地神。天地我神同一體,妙乎一炁轉洪鈞。

丹訣千千萬萬言,莫明玄牝不須論。箇中若是英靈漢,龍虎龜蛇一口吞。

火候何妨說與君,坎烏離兔要平均。心閑意定精神一,虎嘯龍吟天地春。

兔趕金烏入海門,烏隨兔魄上崑崙。剎那火候周天地,世上誰人識本元。

七情不動心無雜,五炁朝元意不生。二八門中須沐浴,一團和炁兩弦平。

驪龍珠向懷中養,天寶瓶將手上持。瞬息不忘常守護,一周天火產嬰兒。

火候元來只是心,心如專炁火溫明。定波慧炬交相濟,大藥還丹頃刻成。

時人不識火根元,文武抽添妄亂傳。此火本來無氣候,廓周法界遍三千。

戒根瑩淨絕塵生,定水波澄慧月明。獨照朗然常不昧,還丹直下可圓成。

戒絕百非除眾惡,定能止散集虛靈。慧燈反照昏衢暗,何慮華池水不清。

修丹當以戒為先,治散惟憑定力堅。昏病欲明須慧照,了玆三者謂仙禪。

鐵牛木馬遶長河,石虎泥龍總浩歌。四獸不知何處去,空將招手叫黃婆。

六賊捉將歸汞室,五陰拿取入鉛津。等閑運動元陽火,鎔作秋空滿月輪。

絳闕無言重戶閉,黃堂有令守城嚴。四夷拱手降旗樹,不動干戈五賊擒。

前弦直向後弦覓,後弦須必向前求。二物不離身左右,一輪滿月五湖秋。

龍從火裹駕陽君,虎向波心馭月輪。呼吸循環天地匝,崑崙海底總回春。

紫河車起海之濱,超上重樓赴玉京。日月兩宮穿過了,直從絳闕入黃庭。

一從坎虎嘯江皐,勾引離龍入海濤。飛向崑崙山頂過,通身孔竅盡陽和。

要知鉛體為常靜,汞用元來是動根。動者若同常靜合,自然金鼎火溫存。

乾坤鼎器休他覓,烏兔精神莫外攀。姹女嬰兒親乳哺,黃婆媒合萬年懽。

易是乾坤烏兔祖,古人以易準金丹。坤龍乾馬循環用,何慮神丹不大還。

能明人道明天道,會得天心即我心。八卦五行皆我有,何消束覓更西尋。

太極函三始象乾,中分乾體便為坤。火龍水虎相顛倒,此是金丹最上門。

半斤金子半斤銀,合聚分明是一斤。休向二弦前後覓,自家鼎內月輪新。

母產嬰兒頭雪白,父生姹女眼朱紅。天然一對真無比,日月年時出世同。

火候綿綿密密行,無思無慮念無生。屯蒙朝暮嬰兒就,滿地黃芽照月明。

丹書千萬明明道,執象拘文又不中。記取古人丹訣妙,教君終日翫真空。

不識金丹鉛汞真,盲修瞎鍊費精神。茅園草舍長年坐,賺殺閻浮世上人。

學道從來有幾人,為於性命不雙明。天台止有張平叔,兼悟曹溪最上乘。

太極未分時,何曾有覺知。若能如是會,直下產嬰兒。

五行由理定,八卦在人推。天地未生始,其誰識此機。

會了如無會,知如自不知。不知無會處,此是大丹基。

佛家戒定慧,仙家炁精神。二教元無別,都來一樣春。

守成安主後,刻刻報平安。足令纔寬縱,陰兵便入關。

古人方便說,借物譬丹方。若得真魚兔,筌蹄亦可忘。

一二三四五,生生萬物母。降本無終窮,失卻大道祖。

五四三二一,返本歸無極。五行顛倒顛,金丹從此得。

心靜黃芽長,心清白雪生。心清神水瑩,心定大丹成。

密密固濟定,綿綿火候通。坎離****處,一粒大丹紅。

氣隨心意散,精逐念思亡。馳散神無主,如何得復常。

心絕絲毫念,神隨止定安。了然無物累,何處覓還丹。

貪嗔煩惱賊,癡欲死魔兵。會劫金丹寶,須牢守禁城。

等心行十善,守一滅三尸。陰陽多方便,神通道可期。

十惡重重積,群陰日日生。塵埃常在眼,丹道幾時成。

復臨終至泰,姤遁否將來。二八陰陽峙,黃華沐浴開。

二至非冬至,雙橋一脈泉。抽鉛添赤永,十月一周天。

乙庚循晦朔,丁甲望弦期。三五陽正盛,圓明正此時。

河車初運動,夾脊透三關。日月雙輪迅,崑崙任往還。

金液從離降,陽精自坎升。坎離歸一炁,前後兩弦平。

外藥太無炁,內丹玄牝門。將吾玄牝穴,點破太無根。

二理須明合,三關要實通。月從滄海出,日向嶺頭紅。

默默含真處,冥冥抱一時。抽添兼進退,休與自心知。

二氣透三關,三尸胋自寒。黃堂嚴正令,五賊報平安。

真空含妙有,妙有合真空。空有融無礙,同歸寂照中。

龍虎休爭戰,龜蛇罷役驅。黃婆無意智,不動產玄珠。

父母所育身,無非陰蕩穢。子欲學長生,別有真三昧。

生滅即無明,圓通體本清。若知超脫法,形外覓無生。

無生無不生,斷滅道非真。固執神形閡,難齊劫外春。

有質固非常,無情無終敗。物外超容儀,浮塵何足愛。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在亚洲的语境中,安全化理论遇到了难题、受到了多方面的检验。当安全化的行为体或发起行为体不作为日寸,安全如何达成?当治理的主体变得多元日寸,安全化路径如伺进行有效的拓展?即便安全化对安全问题的解决有其效果,是否以“去安全化”的路径作为长期的政治目标更为合理?是否存在着“好”的去安全化行为与“坏”的安全化行为?亚洲学者们的理论努力有:对安全化行为体进行新的建构,对安全化路径进行多方面拓展,对“去安全化”研究进行某种深化。基于亚洲语境的“亚洲视角”的价值在于:从不同安全领域探讨安全化困境,检验安全化理论的效度,进而实现对安全化理论的某种超越。
  • 婚后出軌

    婚后出軌

    患难夫妻永不散?对她来说,全都是屁话!同床共枕五年的老公,居然是一个人面兽心的恶魔!逼她离婚?好让小三登堂入室?哼哼!想得倒美!看她如何恶整撒旦老公,赢得自己高贵尊严!
  • 温柔天蝎女:摩羯总裁正常点

    温柔天蝎女:摩羯总裁正常点

    身为天蝎座的她,拥有天蝎的气质与神秘;然而家庭所带来的压力,迫使她不得不开始伪装自己真实的性格,走上为未来而奋斗的路程。身为摩羯座的他,冷漠、不易近人,用3年的时间,拼出了令人五体投地的事业,却只为了寻找幼年那个模糊的女孩儿。当他们相遇,命运的齿轮就已转动,缘分的牵引,冥冥之中,当眼前的迷雾消散时,他们早已认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了。。。
  • 极品帅锅vs正妹

    极品帅锅vs正妹

    郑贤赫,“帅得掉渣”的富家公子,他纯真,率直,不霸道,温文尔雅。李芮恩,典型的柔弱女生。她长得很清秀漂亮,一遇到她就会爱上她。她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会读书会跳舞。命运坎坷,却阻止不了她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们很平凡地相遇,却像线缠绕在一起,永远也解不开。
  • 寻仙轮

    寻仙轮

    一世皆有轮回,一生皆有因果本为命凡人,转瞬仙界,浮载三千年,是为寻仙五宝灵台镇一界,五域仙界生灵千,始为寻仙,终为寻仙,仙人指路,点破迷惘去往何方
  • 撒旦的情人

    撒旦的情人

    她是火,热情奔放,让人如痴如狂;她是冰,寒冷彻骨,让人心如刀割;她是孤儿——身无长物,心无牵挂;她是魔女——冷艳妖娆,却有成批的男人飞蛾扑火她从未想过去羁绊谁,也从未想过被谁羁绊;她排斥世俗的三从四德,嘲笑封建的守身如玉;她是世人眼里的淫娃荡妇,可是,那又怎样?她有她的活法——开心就好!
  • 时空学区

    时空学区

    信息科技特招生、眼镜男程叙,是个超级游戏高手、编程高手,被带入了沉潜式教育网游【时空学区】,但这个三国乱世般的游戏不仅仅用于教学,而是具备无穷的拓展空间与阴谋。
  • 祈愿大陆之剑仙泪

    祈愿大陆之剑仙泪

    神战浩劫,人类的修炼盛世就此断绝,离世的众神为后人留下了礼物,机缘巧合之下,少年李晨,获得剑仙流下的一滴眼泪,从此开启人类新的篇章
  • 豪门婚宠,腹黑老公头条见

    豪门婚宠,腹黑老公头条见

    初遇,她是医院慌张小护士。见她呆萌好欺负,决定拐回家养着。再遇,她是红极一时的明星,各大导演的心尖宠,翩然间,一切发生变化。第二十届电影节开幕式上,她带着她的小情郎出场,抬手“老公,头条见”,各大媒体相继报导。第二天娱乐报头版头条“齐筱莦携电影《X嫌疑人》隔空喊话慕北川,疑似出轨小鲜肉”。环宇集团99层,某男撕毁报纸“齐筱莦,你给我等着,封杀你的小情郎。收购各大报道杂志社”。……绝对不虐,绝对搞笑,欢迎入坑。
  • 真娱乐时代

    真娱乐时代

    弱水三千,你只取一瓢,我却使劲舀,舀完一瓢又一瓢,直到舀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