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32800000005

第5章

李自成将秦王府内庭正中的一个宫殿改名乾清宫,作为他自己的寝宫,也是他办公和召见文臣武将的地方。晚上他办公到深夜,如果不去别的宫中,就传来一位妃子陪宿。他最近有三位妃子。在襄阳称新顺王时选了一位刘妃,出身于书香门第,粗通文墨;进长安后,选了一位陈妃,原系秦王府中的宫女,年纪已十六七岁;最近去米脂县祭祖,因为米脂川中自古出美人,又选了一位新妃,出身小康之家,虽是容貌很俊,却目不识丁,对外边世事也完全不懂。好在姑娘比较聪明,在宫中事事退让,不敢多吉多语,因此,别的妃子都对她很好。皇后高桂英一则深深明白,自古皇帝除正宫之外,还有各种名号的妃、嫔同侍后宫,从周公制礼就是如此;二则她也盼望后宫的妃子中有人能为大顺国早生皇子,早生太子。所以刘妃和陈妃,都是她帮助李自成选定的。她知道,昨夜很晚皇上才去刘妃宫中,今早天不明就一回乾清宫批阅文书。早膳后又立即分别召见文臣和泽侯田见秀。皇上在紫禁城中的起居生活,随时都有宫女向她一禀报。刚才等英未进宫时,她曾在心中叹息说:“唉。国家草创,真不容易呀!”此刻她一边迎接皇上,一边在心中问道:

“他百忙中来坤宁宫有何事情?”李自成坐下以后,挥退左右侍候的宫女和皇后的女兵,对皇后说:

“我来坤宁宫不能久坐,只是要亲自嘱咐你一件事。昨晚与牛丞相。宋军师等人议定:大年初一卯时正,文武百官入宫,在勤政殿朝贺正旦;巳时正,在午门上颁布北伐幽燕的诏书。这也是一件大事,是我第一次颁诏。初三日一清早,我就上路。留在长安的六品以上文武官员,送至灞桥。泽侯留镇长安,兼主持朝中诸事。他是个忠厚人,倘若遇到有些事他不能做主,会来宫中问你,你同他商量决定。”高桂英首先在心中感到吃惊,随即笑着说道:

“皇上,咱们从前谈过多次,一旦打下江山,建立新朝,第一不许重用太监,第二避免后宫干政,第三要抑制贵戚。所以自从破了洛阳,你称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之后,有许多事我都不过问了。你在襄阳称新顺王之后,我更不愿过问军国大事。如今陛下如此吩咐,岂不违了我们原先常常谈论的话?”李自成苦笑一下,说道:“事情难办哪!中央政府和六部中央衙门,差不多所有的文臣都是新投降的明朝官吏,有的是现任官吏,有的是卸任的乡宦。咱们老八队原来读书人很少,文官都不是自己人,只有牛丞相、宋军师是咱们自己的人,那是崇帧十三年起义跟州.卜道来的。李岩也是文臣,也算是起义的旧人了,可是他不肯在中央政府里边做官。如今中央政府和中央各衙门的文官,都是几个月之前投顺的,或者近一两个月来投顺的。几个月之前在襄阳投顺的已经算是老资格了。”他忽然放低了声音:“这些文臣未必都同我们一心,其中有许多人是为着他们自家的功名利禄来的。如今朝廷的制度还不完备,加上我离开长安东征,牛金星和宋献策、李岩都随我前去,留在长安的众多文臣,难免不各自营私。我有些放心不下。倘若玉峰是一个严厉的人,朝中的事情就好办得多。可是他是一个有名的老好人,怕有时候人们瞒着他营私舞弊,乱了朝廷规矩。我担心泽侯宽厚有余,威严不足。所以我嘱咐他,有困难的事情,倘若不能决定时,可以进宫来同你商议。这不算后宫干政。”他又笑了笑,接着说:“这是一时的权变,不是长法,等我从北京回来,就不让你过问朝内的事情了。”“皇上,你原定在初五颁诏,初七启程,为什么忽然决定提前了?”“怕的是耽误了破北京的时间,夜长梦多。”“难道事情有新的变化?”“怕的是有变化。近两天同诸臣不断会议,认为我东征大军最好在三月半末之间赶到北京,以防北京情况有变。所以我应该提前动身,越快越好。”“你听到了什么意外的风声?”“如今并没有听到什么意外的风声。不过,有三件事值得我担心,不可大意。”“皇上,哪三件事令你忧虑?”“一,我们都担心崇祯会将一部分守宣化和大同的人马调回北京守城,使我军屯兵坚城之下。万一一时不能攻克北京,事情就不顺利了。”“第二件事情呢?”“崇祯不惜割地给满鞑子,调回关宁的铁骑救北京。倘若如此,我军一鼓攻破北京,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还有第三呢?”“我怕崇祯万不得已时,留下几个重臣守北京,他自己走山东一条路,逃往南京。”“要是我们的人马已经截断运河,他还能逃往南京不能?”“倘若他决计南逃,可以绕道胶东南下,也可以从天津乘海船南下。倘若他逃到南京,既有江南财富,又有长江天险,以后的战事就打不完了。”高桂英也觉得皇上和诸臣们的担心很有道理。想了片刻,说道:

“皇上,听说你到北京去,只率领二十几万人,号称五十万,何不多带些人马前去?”“近半年多来,我们的人马很快占领了河南、湖广、山西,又向东进到山东境内,哪儿不需要兵?原来有几十万人马,不分散很够使用,一分散就力量薄了。像我们离开湖广以后,德天府、承天府、襄阳府不是分散了很多兵力吗?现在湖广、河南的许多府、州、县局势都不很稳,有许多人在左顾右盼,伺机而动。能够反叛,他们会反叛的。我心中明白,牛丞相、宋军师他们也很明白,困难就是兵力不够,无钱养兵呀。”高桂英点点头,说道:“是的呀!如今各地城乡残破,灾荒遍地。养兵多了,老百姓负担沉重,更是没办法活下去。”

李自成接着说:“你说得很对。这些年户口大减,许多地方生产也没有恢复,多养兵很不容易。所以这一次只带二十几万人出征,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只能如此了。好在取胜不完全靠兵力。主要是靠……”高桂英接着说:“我明白了,是靠皇上的声威,也靠老百姓盼望着你去救他们,好像我们到河南的时候那样。去年春天,我们进入湖广、襄阳、承天、德安、荆州,各地不也是闻风降顺?这一次皇上东征一定也是如此。要是这样,人马带的不多,看来也不会遇到大的困难。就怕在北京城下屯兵太久,也怕崇祯把关宁的兵调回北京。前几天同红娘子谈起这事,她说林泉有此忧虑,不知跟皇上说了没有?”李自成说:“在群臣商议的时候,林泉曾说出他的担忧。不过,大家都不同意他的看法,认为只要我们进兵迅速,路途没有耽误,拿下北京就没有问题。至于大同、阳和各处的明朝边兵,据白光恩他们几位降将看来,是都会沿路投降的。”高桂英心中放宽了,就说:“既然他们说沿路守将都会投降,我就放心了。”

李自成又说道:“目前,山西明朝的兵力很空虚。山西巡抚蔡茂德,我们第一次进攻开封的时候,他也在开封。那时候他是河南右布政使。这个人是一辈子吃斋念佛,又不懂得打仗的事。所以我军过黄河以后,必然一路无阻,到处迎降。现在,听说山西各府、州、县土民,人心已经瓦解了,都在私下纷纷商议,要迎接我们的大军。所以,一破太原之后,我们的大军走大同、阳和、宣府这一带,进居庸关去攻北京,路上不会遇到大的阻碍。崇祯总想在这条路上阻止我军前进,就不会将这一路的守军调回北京。宋军师是这样看的,牛丞相也是这样看的。喻上猷他们都赞同军师的看法,献策筹划的这一作战方略很好,必可成功。我特意将白光恩。左光先这一些明朝的旧将都带在身边,也正是为的招降沿路的守将。也有人建议,要我出武关,走真定,攻取北京,路途较近。可是那样进兵,崇祯就会把宣府、阳和、居庸关的兵调回北京。看起来路近,攻北京反而不容易了。”高桂英更觉放心,说道:“这条路我从前都不知道,你说出来我也不很明白,只要大家都是这么看,我就放心了。看来你率领这二十几万人也就够了。”李自成说道:“实际上到北京城下的时候,大概不会超过十万人马。”“啊?不会超过十万?”李自成说道:“过阳和之后还要分兵呀——此刻我没有工夫同你详谈了。”“万一……”李自成说:“不妨事,我同几位谋臣议论过了。目前向北京进兵,一举消灭明朝,当然不能全靠兵力,除你刚才说的,靠我的声威招抚沿途官绅军民之外,还有就是明朝已成崩溃瓦解之势,不堪一击。古人常说的摧枯拉朽,就是这种形势。我们预料,崇祯瞻前顾后,加上朝廷每遇大事争论不休,不等他调回关宁精兵,我们就已经破北京城了。北京一破,明朝的江山换了主人,关宁兵就不敢来了。”高桂英笑着说:“但愿上天看顾,皇上此去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一路上势如破竹,赶快攻入北京吧!元旦颁北伐诏书的事,那诏书可已经准备好了?”“已经准备停当。可是诏书写得太文,老百姓很难读懂。”“为什么不写得浅显一点,让不识字的人一听都能懂得?像几年前攻破洛阳的时候,李公子同你写的《九问》、《九劝》,连我也能背下来。”李自成笑一笑,说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牛启东几个文臣一定要将诏书写得越典雅越好,越古奥越好。有些句子他们说是模仿《尚书》的文笔。他们还说,不能光想着小百姓能读得懂、听得懂,重要的是这诏书要像是大顺开国皇帝的诏书,不能使明朝士大夫耻笑我朝中无人。他们还说,这诏书以后要载到国史上的,要传至万代,非写得十分典雅不可。牛启东他们说这话,也有道理。如今我身为一国之主,建立了新朝,也只能按照朝廷的规矩办事。老百姓听不懂也只好算了。”“不让百姓都知道皇上出师的宗旨,不是也不妥当吗?”

“也有一个补救办法,我已经对他们说了。等到破太原的时候,我再发一道上谕,一定要写得使老百姓都听得懂,像《九问》、《九劝》那样浅显。”“对,对。皇上虽是真命天子,可是咱们十辈子都是庄稼汉,自己也是穷百姓出身。起义的宗旨是为救天下的黎民,请皇上到山西再补发一道使老百姓都能听得懂的上谕。”“如今你留在长安,虽然住在皇宫里边,可是朝中无人。你身上的担子很重,身边不可没有得力的人。慧英虽然出嫁了,还是命她每日进宫听你使唤才是。”“我也是这么想。刚才我正在同她商量宫中如何朝贺元旦的事。听说你来到坤宁宫,我叫她赶快回避了。”“为什么要回避?有些事也需要她知道哇。”“皇上,你忘了,她一同双喜成亲,就变成了你的儿媳,岂有儿媳见公公不回避的?”李自成猛然明白,不觉哈哈大笑。高桂英也笑了起来,随即说:

“在宫中朝贺正旦的事……”“我很忙,这事情就不必问我了,一切由你同慧英商量,斟酌办吧。如今诸事草创,也不必都按照政府草拟的仪注。”说毕,迅速起身走了。

李自成走了以后,两三个宫女很快进来,在皇后的身边侍候。回避在坤宁宫后边的慧英也进来了。慧英向皇后问道:

“父皇来有什么吩咐?”皇后说:“皇上离长安的日子提前了。如今决定元旦朝贺一毕,稍作休息,就颁布北伐诏书。初三日一早启程,留在长安的文武百官都到灞桥送驾。双喜要随身带的衣物,都赶快替他准备。还有,皇上命你每天进宫办事,像往常一样。我也是这个意思,倒是皇上先说出口了。”慧英听说皇上提前动身,双喜随驾,不由得心中挺不是滋味。但是她没有露出来一点形迹,赶快问道:

“母后,宫中朝贺正旦的事,应该如何准备?”皇后说:“十来天前,礼政府送来朝贺正旦的仪注,还有进宫朝贺的各家夫人的花名册,你都看见了。刚才皇上说,可以由你同我斟酌。按我的意思么……”慧英望着皇后,等待吩咐。她又不由得想起双喜初三一早就要跟皇上出征了,又一股惆怅情绪涌上心头,暗暗地叹道:

“只有几天的恩爱日子,白天也不能厮守在一起!”高桂英想了片刻,接着说:“咱们新朝的各家夫人多是穷家小户出身,或者随军多年,或者新从家乡来到长安,谁懂得皇宫中怎样行礼?好比临上轿才去裹小脚,裹也来不及了,反而寸步难行。何况宫中没有女官,鸿胪寺的官儿们又不能来到后宫,谁能教大家演礼呢?如今要大家按照皇家的规矩进宫来朝贺正旦,岂不是故意要婆婆妈妈们、婶子大嫂们来坤宁宫闹笑话?”说到这里,她自己忍不住“扑哧”笑了,连慧英也笑了。

“到底怎么办呢?”慧英问道。

“怎么办?我们莫去管礼政府拟定的仪注,今年还按民间习惯的老规矩办事。你安排好,初一五更,各家妇女都进西华门,轿子要停在西华门外。只有少数几位夫人可以在西华门内下轿,将她们都带进祯祥门内,坐在屋中烤火。然后,分批带引进坤宁宫正殿,向我朝拜。一概不留下吃饭、吃果子。不管谁对我拜年,她们都跪下磕头,我都不还礼,也不说话。慧英呀,这同往年是大不一样呀!可是已经熬到今天,坐在皇后宝座上,我纵然想还礼,想拉着她们嘻嘻哈哈地坐在一起说说话儿,亲热一番,也不能了。慧英,你说是么?”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伎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伎

    伎女,是歌舞卖笑侑酒酬对的风尘女子。伎女,是幸与不幸的混血儿。其才艺丽质,使多少荡子骚客叹服倾倒;其青楼生涯,遭多少正人君子唾骂嘲笑。可以说,她们是人间沃土绽开的一束艳丽的罂粟花。伎女,是历史的畸型儿,在她们身上交织着封建政治和文化的痕迹。研究历史,不能不涉及她们;撰写历史人物评传不能不给她们以入资格。本书描写评述了从南朝至民国初年1500多年历代的十名伎女,她们是:苏小小,赛金花,小凤仙。她们是女子中的精灵,或才情高卓,名震文坛,如薛涛,董小宛,柳如是:或艺技超群,声满梨园,如李老师,李香君,董小宛,或有胆有谋,参与政治,如陈圆圆,赛金花,小凤仙。
  • 法拉第自学成为科学家的故事

    法拉第自学成为科学家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秦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前207年;汉包括西汉和东汉,始于公元前206年,止于公元220年。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初步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汉王朝是政治一元化的大一统国家,不同于政治多元的诸侯列国。西汉武帝时,汉王朝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进入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奖励儒术,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儒学成为学术思想主流的时代,是主导中国文化的最大力量。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
  • 近代经世小儒

    近代经世小儒

    本书所涉论者,皆小儒也,而非大儒。世之所谓大儒者,皆在学问之深邃,不在名位之高;官位之高低,科名之有无,非所计也。所谓小儒者,仅在于当世之名望不高,学行亦未足为当世所景仰,惟在近代变局之中,尚具时代敏觉,能发抒一得之见,提供世人警悟者。则其志节可敬,救世心肠可感。本书立意为之暴表,以发潜德之幽光,起名贤之沉埋,搜放失之旧闻,补史章之缺漏。
  • 生怕情多累美人

    生怕情多累美人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郁达夫,曾经以其独具个性的文字题材和作品特色风靡一时,并由此成为“五四”以后毁誉交加、颇有争议的作家之一。郁达夫一生都在为女性而苦恼着。在他短短五十年的生命旅程中,他先后结了三次婚,但对他的一生产生过影响的女性却远远不止于三位。本书以郁达夫的情感历程为线索,具体、详细地叙述了他与诸多女性之间浪漫多姿、跌宕起伏的感情纠葛、婚恋风波。资料翔实,可读性较强。它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郁达夫一生重要的一个侧面。
热门推荐
  • 无影之后

    无影之后

    纸醉金迷的娱乐圈,遍地皆是俊男美女。阴错阳差乱入其中的丑小鸭童安安,从此开始了水深火热的生活。无情无义的老爹、心狠手辣的同行、机关算尽的情敌……坎坷挫折明枪暗箭,让她的明星路走得提心吊胆步步艰难。不会演戏没关系,踏踏实实认真学;举步维艰不要紧,绝对不碰潜规则。无论吃了多少苦,她都能咬紧牙关笑对生活。可是可是,谁来告诉她该怎么才能摆平身边这个毒舌腹黑又纠缠不清的大麻烦?明明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小酱油和大明星,为啥他处处对她颐指气使冷嘲热讽?
  • 财阀二世的宝贝

    财阀二世的宝贝

    一年后的再见他不问原由就逼婚,她羞愤交加,怒道:“你凭什么认为我一定就会嫁给你?!”他眼眸盯着她裸~露~在外颈脖的吻痕,嘴角的邪魅上扬,贴着她的唇将其吻了红肿,说道,“你的名里有我的姓,更何况......宝贝,你不记得,你~身~下~躺着的这张床是谁的吗?!
  • 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二:情商成就智慧(下册)

    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二:情商成就智慧(下册)

    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告诉我们:追求需要了解人生的轨迹,而成功则需要科学地认识自己。人生的成败,究竟是命运主宰的还是自己创造的。探讨与预测人生的发展,是一门学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生的未来是由现在的自我多种要素决定的。本套丛书集当代多家的研究成果于一体,系统地阐述了各种要素对人生历程的影响,它通俗易懂、体例活泼,重点突出,内容丰富,风格清新,读者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享受与愉悦。人生测试,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好的人生未来。愿本丛书能给读者带来发现自己的快乐,带来明天的幸福人生。
  • 斗破苍穹之炎帝萧炎

    斗破苍穹之炎帝萧炎

    无尽火域,炎帝掌之,万火焚苍穹。这是炎帝萧炎突破斗帝后的故事,一个爽文,炎帝粉千万不要错过哦。
  • 夹岸花开

    夹岸花开

    平历七年,南宫一家被灭就在那个冬天,南宫谨被清离门的人带到了芸颐岛,紫云殿上,坐着清离门门主——君陌离。比南宫谨略大几岁而已。他让南宫谨拜自己为师。君陌离极爱一种花,名曰夹岸。他将夹岸种满在了岛上浅溪两岸,可就是不见夹岸花开。十年后,南宫谨要出岛回北朔,为家族报仇。她离开的那日,溪岸的夹岸花开了。夹岸花开夹岸,!甚是诗意。待她出岛之后,溪岸的花又谢了,绯红的花瓣满天弥漫。“待那夹岸花开时,情深入髓竟不知。”紫云殿中,君陌离喃喃自语,俊美的眸子中尽是雾气。情深入髓,爱竟不知。只能一曲离歌,寄托哀愁。
  • 小仙出逃,宫妃萌萌哒

    小仙出逃,宫妃萌萌哒

    陛下喂养娃娃妃真心不易,三天不教导房顶都没了。宫女:“陛下,小主拒绝沐浴。”陛下扶额,将某女直接扔进浴池亲自洗刷刷。宫女:“陛下,小主拒绝进食。”陛下扶额,看着满桌主的菜动也不曾动,操起袖子进厨房,“你到底想吃什么,朕来做。”宫女:“陛下,小主……她跑了。”陛下无限掀桌:“给朕抓回来。”朝暮:“逸,我们的相遇,注定万劫不复。”,“不管刀山火海,我陪你。”
  • 地瓜

    地瓜

    地瓜庄的仲地瓜算得上地瓜庄出类拔萃的青年人。他自小立志走上学这条路离开地瓜庄。从小学到中学,为了挣个铁饭碗,舍弃了高中,直接考人平川县卫校。仲地瓜是地瓜庄第一个中专生,也是第一个毕业后能挣到铁饭碗的人。可是,人再努力,天不照应,也等于零。就在他踌躇满志,热血沸腾,激情满怀,壮志凌云之时,“文革”来了。“停课闹革命”像一瓢凉水,“哗”地倒在他心潮汹涌的沸点上。他像一棵霜打的草,又像一个冻出水的地瓜,蔫了,软了。
  • 邪王魂妃:妖孽废材七小姐

    邪王魂妃:妖孽废材七小姐

    她本是24世纪令人闻风丧胆的——血王.至高无上,不想被“亲生”妹妹陷害,最终坠落生死崖.一朝穿越,她已经不再是那至高无上的王,而是一个豪门世家的废材七小姐.一个连武、魂者都成不了的废物。但是好不好的是,竟然带着24世纪创举之作的逆凤系统重生在此.从此踏上女帝传说,只是为毛不知为何后边跟来了一个甩都甩不掉的某货,谁来要啊,某女举起双手双脚拍卖......【片段一】某妖孽邪魅地一笑,一把拦着某女的腰,无良地笑道:“爱妃,给本王生个娃怎么样?”某女听都没听,直接一脚踹上去,潇洒走人.
  • 阴阳双界

    阴阳双界

    三大古城之首的天都城城主在临终前预言到,三十年后整个第二界将面临一场空前的灾难,然而这场灾难有可能会被一名神婴化解。老城主说明了神婴会在天都城降临,他留下了神婴的出生日期,却没有说明神婴是谁便离开了人世。可想不到预言之日城中竟有多名天赋异禀的婴儿出世,神婴的身份扑朔迷离......
  • 中国之阳

    中国之阳

    静不下心的球迷看不懂这部书,关于中国足球的思考。23名球员,谁会成为FIFA殿堂级巨星?炒作的国家定然不能是足球强国。静下心谋路的中国球迷可有?谁能明白书名意义是。浮夸悲痛的国度。唯有阳光。可带来。希望。(要看爽文,请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