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35500000005

第5章 豆汁记(5)

我已经上高中了,活动的范围和自由程度都非小学时代能比,对同班同学顾寅颇有好感,下学常约了顾寅到隆福寺东边夹道去喝豆汁。摊上的豆汁尽管没有家里的地道,但是有焦圈可配,还有咸菜丝。更主要的,是有顾寅在旁边,并不是为了喝豆汁,我们主要是欣赏豆汁摊的环境,头顶一个白布棚子,一个绷着脸,目不斜视的老头子,两条长板凳,一张小矮桌,周围是闹哄哄的人,左边是卖炸灌肠的,右边是卖切糕茶汤的……这是谈恋爱极好的地方。

此时的我,再不会让莫姜做奶酥六品来为我壮门面,足见我对这场恋爱的认真。

三年“自然灾害”开始了,粮食日趋紧张,副食也开始计划供应,每人每月四两清油,一斤肉,连碱面和肥皂也要用购货本去买,莫姜纵然有天大本事也再做不出一咬流油的炸三角来了。父亲的单位里,干部们主动削减粮食定量,党员带头,从三十斤减到二十八斤、二十四斤。父亲说他每月有十斤粮食足够了,为保险起见,他给自己定了十二斤定量。依着父亲的算计,在那些红焖笋鸡、清蒸鲥鱼、烧鹿尾、烤羊腿以外,也真的吃不了多少饭了。单位领导没有理会父亲的想法,很理智地给定了二十八斤半,为此父亲还愤愤不平,认为人家挫伤了他的积极性。

莫姜有些失落,有几次我到厨房去找吃的,看见她挓挲着手在厨房里转,不知道该干什么。粮食按说不少,却突然变得不够吃,每月24号一大早就得到粮店排队,买下月粮食。父亲因了他的职务,每月多有供应,但极有限,无非是些黄豆和伊拉克蜜枣,有时是几斤咸带鱼。莫姜不会做咸带鱼,她拿着那干瘦的长条问母亲,是用温水发还是上屉蒸?我由此推断,慈禧老太太是绝没吃过咸带鱼的。

连青菜也少见了,入冬,每户每人配给了五斤粮票的白薯,一斤粮票买六斤白薯。我们家用架子车拉回一车,堆在院子里,父亲见了那些白薯高兴地说,这回可以吃拔丝白薯了。

莫姜愁眉苦脸地说,四爷,拔丝好做,油呢?糖呢?

父亲说他就是说说而已。

有人发明了用“双蒸法”做米饭,据说可以多出三分之二的饭量。街道上推广,母亲让莫姜去学,莫姜不去,母亲去了,回来照章操练,把米先炒了再蒸,果然爆米花似的发起不少,母亲很高兴。莫姜说,米还是那些米,哄了眼睛哄不了肚子。

母亲还学会了做人造肉,吃小球藻,净弄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让我们吃。

那一阶段,莫姜和母亲常出东直门,到人家收获过的地里去捡剩儿。捡剩儿的城里人挺多,老娘儿们为半截萝卜、一块菜帮而打架。逢有争执,都是母亲出头,莫姜不会吵架,她连大声说话也不会,她只会用头巾遮着半张脸,在旁边呆呆地站着。母亲回来,得意地张扬着她的收获,莫姜则一头扎进厨房再不出来。好像一切都变了,都倒过来了,南营房穷丫头出身的母亲在此时此刻展现了她无可替代的优势。

饮食问题变得越发严酷,不少人出现了浮肿,莫姜面对的不再是抓炒芙蓉鸡片、滑熘鱼片,而是如何向我母亲学做疙瘩汤,如何将豆汁饭做得黏稠腻糊。当我发现自己的腿按下去也成了一个坑的时候,母亲哭了,一向“顺其自然”的父亲也背过身长长地叹了口气。

父亲不顺其自然也得顺其自然了。

我们期盼着刘成贵送来豆汁,在饥饿面前,我再不能矜持,即便是“老浑蛋”拿来的东西,也照喝不误了。

粉坊成为了国营,还在生产着淀粉和粉丝,市面上豆汁和麻豆腐早已绝迹。刘成贵负责夜间看门任务,大约是本单位的职工,还时时能分得一些豆汁。“老浑蛋”提着豆汁,迈着蹒跚的步子,进东直门,拐南小街,将豆汁送到莫姜手里……我不能想象,如果没有东直门外那个国营的粉坊,没有刘成贵和那些随时供应的豆汁,我那年迈的父亲是否能熬过那艰难的岁月。

不知是我们家的豆汁救了莫姜,还是刘成贵的豆汁救了我们。

想起了莫姜的话:过日子,能说谁养活谁呀?

转眼到了1966年,那年莫姜整七十岁,过完了七十岁生日莫姜提出辞工的要求。

莫姜已经没有精力料理我父母亲的一日三餐,刘成贵成了她生活的一大负担,六十二岁的刘成贵早早地落了炕,瘫痪了。年中我给莫姜送钱去,是父亲的意思,为的是不忘莫姜二十来年在我们家的好处。我在杂院的小南屋见到了刘成贵,见识了那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家,两把椅子一张床,一张摇摇晃晃的桌子,桌上茶盘里有两个磕了边的茶碗,一把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图案的茶壶,正面墙上贴着五年前的奖状,是奖给民兵打靶第一名刘来福的。刘来福在京郊一家国防工厂当工人,自从当了学徒以后就淡出了这个家庭,在厂里住集体宿舍,逢年过节也不回来,也不给家里钱。我知道,以莫姜的恬淡性情不会和刘来福去计较,在我看来,那个是非小子能独立出去也未必是坏事,有他在家里搀和只能是添乱。

刘成贵坐在炕上歪着脑袋流着哈喇子,脖子上婴儿一样围着小围嘴儿,见我进来,嘴里呜啦了半天,不知说些什么。莫姜说刘成贵吃喝拉撒全得人照顾,心里什么都清楚,就是说不出话来。

莫姜问我父亲的情况,我说医院检查出是胃癌晚期,这病挺麻烦。莫姜说,四爷是好人。

我看着莫姜给刘成贵喂饭,一勺一勺把些个糊状的东西喂进那张斜的嘴里,刘成贵边吃边顺嘴角往外流,莫姜就得迅速用碗边接了,用手巾把嘴擦净,再喂下一口。其细致与耐心,不异关照一个婴儿。碗里的糊糊散发着热气也散发着香味,那是我从未闻过的味道。我问莫姜喂的是什么,莫姜说菜汁、黄豆大米面加鸡蛋黄。我说刘成贵口福不浅,还有鸡蛋黄吃。刘成贵呜啦了几句,莫姜翻译说,他说了,要是用甲鱼汤再加点儿嫩羊肝煮,就赶上西太后喝的什锦粥了。

阳光照射在屋内,光线中飘浮着细细的微尘,一切似乎都变得很柔和。刘成贵一脸的满足,一脸的幸福;莫姜一脸的平静,一脸的爱意。折腾了一辈子的夫妻,到了竟然是这样……这样的日月大约是老夫老妻们必要经历的过程吧。

我父亲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我三天两头跟父亲的单位要车去医院,单位开始还给派,后来连人也找不着了。老三被关在牛棚里,我只得借隔壁人家的平板三轮拉父亲去医院,我在前面蹬,母亲在后头推。我想,亏得是老夫少妻,否则我的车上得拉俩。医院里空空荡荡的,大夫护士都去“造反”了,母亲没了辙,只会掉眼泪。

父亲瘦得成了一把骨头,无论是八珍鸭舌还是豆汁稀饭,对他都没有了意义,他的生命如摇曳的油灯,在“顺其自然”中渐渐熬尽。

一件绝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燠热的早晨,刘来福领着一伙人到我们家造反了。刘来福已经改名叫做“卫东彪”,是随了他母亲卫玉凤的姓。也就是那天,我才知道刘来福并不是刘成贵的亲子,而是卫玉凤的遗留,他的真父亲是谁,无从查考。卫东彪自言苦大仇深,他的母亲被万恶的旧社会迫害致死,刘成贵名为继父,待他实同奴隶,非打即骂,不给饭吃,使他幼小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是可忍孰不可忍,他不能再沉默,他要造反了,造这个日本汉奸的反!

我听了半天,敢情跟我们家没什么事儿,就说,有账你找刘成贵算去,我们家姓叶!

这下卫东彪炸了,将皮带狠狠一抡,发出嗖嗖声响,指着我说,别以为革命群众不知道你们的底细,叶赫那拉,你们窝藏了谭莫姜几十年,谭莫姜是什么人?谭莫姜是漏网之鱼,是封建主义的残渣余孽,你们家跟她是一丘之貉!刘成贵是你们家座上之宾,刘成贵是伪满洲国汉奸头子溥仪七品顶戴的副庖长!

造反派一听这揭发都很兴奋,开始喊口号,打倒我父亲,让我父亲出来接受批斗。有人开始往墙上刷大标语,卫东彪领着人往屋里冲。

莫姜不知从哪里闪了出来,揪住了卫东彪的胳膊。莫姜脸上那道生硬的疤在太阳下泛着红光,苍白的头发衬得那张脸绝望而凄迷,任谁看了这张脸,心都会发出无法抑止的战栗。莫姜说,我自己的事我自己担着,我不过是叶家的一个厨子,一日三餐,按月拿钱……

卫东彪抬手照着莫姜的脸就是一巴掌,清脆的响声让在场所有的人吃惊了。卫东彪说,你的账待会儿算,饶不了你,我现在要找的是叶老四!

卫东彪还要往屋里闯,莫姜拦在卫东彪前面不让进,两个人扭在一起,突然莫姜扑通一下跪在卫东彪面前,嘴里喃喃地说,孩子,我求求你了……

卫东彪说,谁是你孩子?你不要混淆阶级阵线,我告诉你,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院内口号阵阵。

同类推荐
  • 风吹草动

    风吹草动

    用道德的尺子来丈量一个活生生的人是最没意思的事,就像用一张大网来捞小鱼小虾一样,漏网的是大多数。我今天把我人生中的琐碎写下来,是想通过我的经历,指出人在事件中是如何地软弱,诱惑是如何地不可抵挡,我们是如何身不由己地被世俗卷裹着走,就如强劲的风吹来,原野上一片弯伏的植被一样,我们在历史的空隙中伸出头来,被风向所左右,然后渐渐地干枯,在干枯之前把种子拔苗助长在原野上,然后,历史再一遍地重复……
  • 女孩苗苗去上学

    女孩苗苗去上学

    这是一篇典型的成长小说,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女孩苗苗喜欢坐在爸爸的“三轮摩的”上去上学,但是随着年龄的成长,有了少女的羞涩和那种“虚荣”,不愿意让爸爸送了,也不坐摩的了,结果“历险”了。
  • 三世绝恋之舞泪曲

    三世绝恋之舞泪曲

    到头情未断,却葬了自身。 她说她没有后悔选择了这个结果。 他留下她的一纸丹青,坚持信着她没有死,等待着她回来。传说,神族花神之尊爱上魔族帝君,竟爱了三生三世,却不想帝君实属薄情之人,一次又一次的伤了她。到最后,他们的结局会是如何?
  • 大卫·科波菲尔(下)

    大卫·科波菲尔(下)

    作者的第八部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主人公大卫的一生,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
  • 车祸

    车祸

    方晓,31岁,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本职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热门推荐
  • 无语花

    无语花

    长篇小说《无语花》简介:骨外科主任孟海冬是一个正直阳光的人,他心地善良,业务强,在(阳光工程)中付出了甚多辛劳。他从小与母亲分离,在缺少母爱的环境下长大。养母刘美玉虽然对他“疼爱有加”却始终难以平复他的失母之痛。他不慎遗失了的装有与母亲合影相片的钱夹子,被刘老汉(刘向前)捡到。李老汉拒不交还,还对王秀芬(孟海冬的生母)隐瞒了此事。王秀芬在手术时候遇到危险,孟海冬不顾身体的不适,为她输血,自己却因此昏倒。后来查出他竟然患有胃癌。病后第一天上班,邂逅了他暗恋多年的记者李小妮。而李小妮却对医生田宁欣赏有加。痴恋着孟海冬的护士田悦酒吧失身后竟然以为是孟海冬所为……
  • 隐界之旅

    隐界之旅

    叶小冬是个平凡的年轻人,从一场车祸之后他的人生发生了转变,不管愿意与否,他的命运和隐空间交织在一起。这是个复杂,同时也很简单的故事。
  • 关东乱世

    关东乱世

    小说从“我”的家族秘史讲起,起因则是我爷爷被拜把子兄弟谋害,置办的码头也被奸人所霸占。我奶奶,一个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背着襁褓中的老叔,走上了申冤之路。我老姑为报父仇,上山嫁给了土匪,逐渐历练成手使双枪的女土匪头子。抗战爆发时,她为雪国耻,一跃成为威震东北的抗日勇士。作者用深沉的笔触娓娓道来,讲述的虽然都是小人物的命运,却与国际国内大背景遥相呼应。读者于呼啸的“东北风”中,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鲜活生命气息以及大时代变革的洪流。
  • 反向抵押贷款产品定价

    反向抵押贷款产品定价

    在我国进入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资源配置优化与效用提升的理念已经贯穿社会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个人金融理财、家庭理财规划已成为今日社会生活的热门话题。本丛书将家庭的养老与住房这两大事项,通过金融保险的机制与手段融会贯通在一起,并提出“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的新型养老理念,已经得了社会的积极响应。
  • 穿越之乞丐公子追妻记

    穿越之乞丐公子追妻记

    一场大火,前尘恩怨尽灭。恍若梦醒,她带着记忆新生在陌生的古代,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百般疼爱。本以为自此便是幸福美满,奈何天不遂人愿。一块古玉,牵扯出宝藏与武功秘籍的秘密,一场惊天阴谋悄然而降,两个家庭支离破碎。(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魔职天下

    魔职天下

    雄伟血燕独子回,纤弱暗伤以入悲。”它们已经不可能回来了,纤弱死了雄伟的心恐怕也只有报仇和怨恨我当年放在它们家中的两只年幼的麻雀吧。
  • 不死毒

    不死毒

    长生是奢望,不死才是王道。众生蚁蝼,万物刍狗,修行的九大境界,真形、砺气、冲谷、燃灯、凝符、化相、空窍、正我、飞天,谁能冲破这重重阻障,羽化登仙?时势造英雄,大能出乱世。血月天象夜,高歌身死,怨魂化作一个毒鬼,开始了他离奇的鬼生……
  • 培养客户忠诚的n个关键

    培养客户忠诚的n个关键

    当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已经使客户越来越麻木的时候,明智的企业经营者突然明白,与其如此,不如把钱用于与客户建立长久的关系上,即培养客户的忠诚就等于让客户自觉地去给自己做广告,吸引新的客户。本书对怎样培养客户的忠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了解客户、对待客户因人而异等等,有理论性又有可操作性,是一本企业营销人员必读的好书。
  • 省钱攻略100招

    省钱攻略100招

    本书是一本居家必备的省钱理财手册,内容分为饮食篇、购物篇、旅行篇、节水节电篇、时尚娱乐篇、置业篇、房屋装修篇、汽车篇、通讯篇、养生篇、美容保养篇等,共100条省钱妙招,集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帮助读者迅速掌握省钱方法,学习省钱技能,回归理性消费,尽享低成本高质量的快乐生活。
  • 缥缈帝国

    缥缈帝国

    在幽深飘渺的宇宙中,在喧嚣拥挤的尘世里,总有点点星光入眼,免我们沉沦于无尽的黑暗。PS:这是一部关于生命与死亡,战争与魔法,爱情与救赎的史诗奇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