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41500000020

第20章 在大自然面前的审美心灵变幻(12)

一些教条式的阅读理论虽然也随大流喊叫以人为本,可是却绝口不谈人的感觉,把人的感觉不当一回事,根本不懂得人的感觉是人的一切心理的基础,人和客观世界的唯一通道就是感觉,人的死亡,就是感觉渠道的断绝。因而,感觉是珍贵的,不管什么样的感觉,只要是人的,都是和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是人的生命的表现。以人为本,就不但要以人的思想为本,同时也要以人的独特的感觉和情感为本。感觉和情感表现得越深邃,文章就越精彩。教条主义阅读理论的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空谈,就是因为它实际上只是一个抽象的人,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实用的、理性的人。这也许合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但是,这样的人是片面的。人的思想是离不开感觉和情感的。感觉,特别是比较独特的、个性化的感觉和情感,往往埋藏在潜意识中,一般情况下,人是感觉不到自己深层的、内在的感觉的,不加唤醒,就会被遗忘。审美教育,就是从“审感”和“审情”开始的。作为人,全面发展的人,要让感知、情感和意志得到全面发展,就不能让生命的任何一种感觉流失到潜意识的忘川之中。从审美意义上讲,不仅是“我思故我在”,而且是“我感故美在,我不感故美不在”。艺术的功能之一,就是把时时刻刻在流失的感觉唤醒,从而把感情唤醒。只有把全部属于人的感觉都唤醒了,使之复活在文字语言中,人才能从实用的(亦即片面的)功利中解放出来,成为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

当然,在文学作品中,作家不可能表现作为人的全部,但是,有才华的作家能把他生命的一部分、一个侧面,以完整的形态表现出来。

从《故都的秋》来看,郁达夫表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侧面呢?

《故都的秋》写到潜意识中的“落寞”,读者可以感觉到郁达夫最为深邃的艺术的追求。

把悲凉、落寞乃至死亡当作美来表现,是不是令人想到一个词:颓废?

是的,有一点。在五四作家中,郁达夫的颓废倾向还是有一点名气的。他在文章倒数第二段,还不无自辩地说:“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其实,他的辩解是十分无力的。他只是罗列了西方诗文中有许多秋的题材,并没有证明西方颂秋的诗人均有颓废色彩。他提出不论是中国诗人还是外国诗人,在悲秋上是一样的:“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他自然是以中国文人悲秋的传统为后盾的。我们在《故都的秋》中所感觉到的,郁达夫式的悲秋,固然有中国文人传统的血脉,但是,却也可以隐约感到一些区别。中国文人从宋玉开始就定了调子:“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历代秋的主题,从杜甫的《秋兴》“听猿实下三声泪”到马致远的《天净沙》“断肠人在天涯”,乃至《红楼梦》的“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都是把秋愁当作一种人生的悲苦来抒写的。诗人沉浸在悲愁之中,在读者看来,诗人的忧愁是美的,而诗人本身也并不以为是痛苦的。在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传统的悲秋主题有了一点小小的变化,那就是秋天的悲凉、秋天带来的死亡本身就是美好的,诗人沉浸在其中,并没有什么悲苦,而是一种人生的享受——感受秋的衰败和死亡,是人生一种高雅的境界。这就不但颓废,而且有点唯美。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的传统审美情趣,还有西方的唯美主义,以恶为美,以丑为美,以死亡为美。更突出的,还有日本文学传统中的“幽玄美”、“物哀美”。所谓“幽玄美”就是:“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受最深的。”日本传统美学中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物哀(あわれ)。什么是“物哀”呢?《日本国语大辞典》这样解释:

1.事物引发的内心感动,大多与“雅美”、“有趣”等理性化的、有华彩的情趣不同,是一种低沉悲愁的情感、情绪。

2.把外在的“物”和感情之本的“哀”相契合而生成的协调的情趣世界理念化。由自然人生百态触发、引生的关于优美、纤细、哀愁的理念。

川端康成在1952年写成的《不灭的美》中说:“平安朝的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悲哀这个词同美是相通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郁达夫的特色,他并不把植物的死亡当作是痛苦的事,反而把文章带进优美的、雅趣的极致。

如果把郁达夫的师承看得太绝对,也可能把他当作一个中日古典情调的模仿者,一个绝对的唯美骸骨迷恋者,作为现代作家,郁达夫的世俗关怀个性可能因此被遮蔽。幸而,他笔锋一转,把他的趣味向故都的外部世界展开。他写到了故都的秋蝉,这好像是在向客观生活贴近。但是,恰恰相反,他贴近的仍然是自我,因为他抒写的是“秋蝉衰弱的残声”。和“落蓝”一样,这仍然是对生命的衰亡的情趣的体味。抒写衰弱的临近死亡的蝉声,是充分高雅的,但是,他并没有把雅趣和俗趣绝对地对立,相反,他非常有意识地让雅趣带上世俗的色彩。他说这样的秋蝉,很平凡,很世俗,是和“耗子”一样,像家家户户养在家里的。“耗子”携带着的信息和联想,使得古典高雅的诗意中透露出现实的、平民的色彩。这一笔并不孤立,并不突兀,前面的“一椽破屋”早就留下了伏笔。

这种与雅趣相辅相成的平民色彩,也就是俗趣,在写到“都市闲人”的时候,就更加鲜明了。

首先,这些人虽然是在都市里,却穿着传统的衣裳,“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祅”。不但样式是传统的,从其厚度也可看出是手工布机的产品。都市闲人的“闲”字,是很有特点的,一般来说,都市生活的节奏是紧张的,身在都市而“闲”的人,就显出了一种情调。这样的“闲人”,内涵很丰富。一方面他们是俗人,不一定有多少高雅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他们也有高雅的文化人的悠闲情调,为高雅的文化人所欣赏;和泡一碗浓茶的文人相比,从情趣到节奏都是有机统一的。连说话都用“缓慢悠闲的声调”也是值得仔细玩味的。文人情调表现在世俗之人的生活节奏上,世俗之人体现文人情调,这就达到了俗而不俗,大雅和大俗的交融。其中的美,其欣赏难度是很大的,那种漫不经心地欣赏名花美酒的态度,是很难品味出来的。

这种大雅大俗的结合,是郁达夫式趣味的一个创造。这是郁达夫写得最经得起分析的地方,也是最成功的地方。但从全文来看,并非处处都成功。

在文章的后部,他突兀地发起议论来,对秋的悲凉的美加以总结:不管是中国文人还是外国文人,笔下的秋天,“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这是有缺点的:第一,这并不是雅趣和俗趣的交融,有点太偏向于雅趣,单纯的雅趣并不完全是郁达夫的创造;第二,在逻辑上,这样的概括也不够全面,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古典诗文中秋天的情调并不总是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这样的总结,有点粗疏。英国湖畔诗人济慈的著名诗歌《秋颂》就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一点也没有悲凉的感觉。

这样的断语与其说是秋天的特点,不如说是作家自我的表现,与其说是在欣赏故都的秋,还不如说是自我欣赏。从这一点来说,《故都的秋》着重表现的,不仅仅是对秋天的玩味,而且是对秋天的悲凉之美的文人体验和玩味。作家未能兼顾到雅趣和俗趣的交融,暴露出他内心雅趣和俗趣的不平衡,往往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让雅趣占上风的苗头。

全文生命力最强的部分还是雅俗趣味水乳交融的部分。正是这两种趣味的有机结合使得《故都的秋》成为现代散文史上的丰碑。因为,北平百姓生活节奏的安闲、自在,是没有悲秋的意味的。把悲与不悲统一起来,就是生命的自然和自如。这样,本来相当俗的平民趣味就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被郁达夫的雅趣同化了。虽然郁达夫的总结不无瑕疵,但是,他的语言却多多少少弥补了,或者说掩盖了这样的疏漏。尤其是在文章最后一段,他的语言既有古典诗文的典雅,又有现代白话文的通俗: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这就不但在情调上,而且在语言上把雅趣和俗趣统一起来了。

郁达夫把秋天写得这么有诗意,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民的俗语进去。前面就有茅房、耗子,这里又有稀饭、馍馍、黄犬、大蟹等等。这些话语本来是缺乏诗意的,用在这充满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要冒不和谐的风险的。但是,郁达夫却在这里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情调。这是因为他的情感特点,本身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为一体的。

8.两种不同的冬天的美

卜算子·咏梅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要真正读懂******的诗词,不能不读《沁园春·雪》;要读懂《沁园春·雪》,不能不先读《卜算子·咏梅》,虽然,后者写在前者之后。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它们因为在严寒节令中保持生机,而成为逆境中精神气节的象征。此三者,尤其是梅花,因为于风雪严寒中,不但不凋,反开出花朵,而成为传统诗文中气节坚贞的意象。梅花最初还只是一般的风景,因为和桃李相比,经得起霜雪的摧折,后来逐渐积淀、演化,具有了孤芳自赏、虽不为世俗理解却不改其志的意味。这意味在唐朝已经有了,如李群玉《山驿梅花》:

生在幽崖独无主,溪萝涧鸟为俦侣。

行人陌上不留情,愁香空谢深山雨。

这正是陆游《卜算子·咏梅》的母题。但是,一首诗的价值并不在因袭母题,贵在继承之时有所突破。陆游的创造在于,在孤独之外,又增加了悲剧性。这种悲剧氛围从多方面得到强调: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第一,在孤独和寂寞中,坚守心灵的恬定。孤独,在驿站之外,无人之处,一也;断桥,无路可通,二也;无主,既无人培育、呵护,也没有欣赏的目光,三也;黄昏暗淡的光线,加深孤独的寂寞,四也;风雨摧折,境遇更悲,五也。上片所写皆梅花,所喻皆超越梅花,“寂寞”、“独自愁”,皆为人情,有梅花所不能具之品性,但这并不构成联想阻碍,妙就妙在物我交融,景情混一;至“苦争春”,“群芳妒”,均明显带人之意志,非物所能自知,但欣赏者早已心领神会,陆游以梅花自况,无须辨何处为梅花之质,何句为陆游之情。

第二,面临悲剧性的消亡,矢志不移。“零落成泥碾作尘”,已经成泥,而复言成尘者,喻反复摧折消亡而矢志不移,品格之高,极难表达,此处只以一个“香”字道出,从梅花的多种感觉(色形等)中取其一种引申出悲剧的崇高境界,奇崛而警策。

陆游于南宋时期,身处逆境,报国无门,不改恢复壮志,为诗骨气奇高,难能可贵。而******处于1961年国际局势的逆境中,对陆游的格调有所不满,“反其意而用之”,唱反调,反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反在对局势的估计。******在词中,并不回避形势的险恶,不但不回避,而且夸张地强调“百丈冰”,令人想到岑参的“瀚海阑干百丈冰”,而且******还要把它放在“悬崖”的背景上。这就说明,******清醒地意识到逆境的严峻。但是,这并不妨碍******藐视它,这使他的词充满乐观、昂扬的格调。

有一个字的意思要弄清楚,就是“风雨送春归”的“归”。本来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归来,二是归去。归来,就是风雨把春天送回来了;归去,就是风雨把春天送回去了。如果是后者,风雨(有“风风雨雨”的联想意味),就是曲曲折折,把春天送走了,接着而来的夏天并没有多少可以悲观的。如果是后者,风风雨雨,也可以联想为反反复复,把春天送回来了,则更是春光明媚的季节,没有任何悲苦的理由。“飞雪迎春”和“风雨送春”一样,隐含着矛盾和转化。飞雪意味着严寒,迎春则意味着温暖,然而,春日的大地昭苏则以飞雪为前导。这里有******式的哲学和诗学。从哲学上讲,******不承认事物有任何固定、停滞、不变的性质,彻底的辩证法是无所畏惧的,不承认任何神圣不变的东西,一切都在向反面转化的过程中,坏事总是要转化为好事的,逆境总要转化为顺境。从诗学上来说,诗人有权利想象,在自己的感觉中,一年四季不存在冬天。不论是风雨,还是飞雪,都是为送春和迎春而存在的,不过是春天的前奏。

其次,******不满意陆游的孤独感。******的哲学是,即使孤立也不能陷于孤独,所以在未定稿中有“独有花枝俏”,在定稿中则改“独”为“犹”,不但回避了孤独感,而且强调了自得、自如、自在之态。

同类推荐
  • 交通常识悦读

    交通常识悦读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心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然而,近几年来,危及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的意外事故和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蒙上了阴影,令人痛惜和震惊。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的普及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书为中小学生普及一些交通方面的常识,让小读者们更好的了解一些交通方面的知识以及常识!
  • 人生剪影

    人生剪影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
  •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这本书是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网瘾戒除专家、2012年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贾容韬老师成为一个好爸爸的心理历程及他这么多年教育方法的汇集。贾容韬老师原来是做企业的,由于孩子教育出了问题,成为年级倒数第一名,还差点被学校开除,痛心之余,贾老师决定做陪读爸爸。在这个过程中,贾老师也进行了反思,发现孩子的问题其实主要是家长教育方法的问题,他开始从书本上学习,看了上千本书,做了80多万字的教育笔记,同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他的教育方法改变了,孩子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逐渐好学上进,最后还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贾老师把自己摸索出的经验用于指导其他咨询他的家长,指导了几千个家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悲惨世界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悲惨世界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创新模式构建

    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创新模式构建

    《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创新模式构建》以加强“人文校园”建设为指导思想,以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素质为目标,以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现状为基础。从哲学角度来剖析加强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意义,采取了完善保障机制、融入课堂教学、丰富团学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基地、依托学生社团、开展唱读讲传等措施,多渠道多层次构建并运行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
热门推荐
  • 与QueenB同行:将薪比薪,职场45招完美蜕变

    与QueenB同行:将薪比薪,职场45招完美蜕变

    几乎每个女孩子都梦想成为Queen(女王),因为这代表着“完美”“所向披靡”。这是个抱怨的世界,你可以抱怨遇人不淑,领导太逊,同事太假,命运里的贵人又总是无故缺席,但对不起,老天还是不会同情你!改变靠自己,职场必须要有规划,而你要做的就是认清自己!这是一本指导女孩子如何变得更加优秀,但却拒绝隔靴搔痒、纸上谈兵的职场“类小说”。对于身涉职场的小女生而言,不会有比从自己“闺密”口中言传身教更让她们感觉亲切又易于接受了。职场可以无朋友,但不能无导师!现实总是残忍的,有时候,你真的需要被骂醒!来吧,“完美闺密”QUEENB的毒舌嘴巴,会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化蛹成蝶,45招见证“薪”奇迹!
  • 天才少女:腹黑邪帝爆宠妃

    天才少女:腹黑邪帝爆宠妃

    他天生的傲娇,腹黑,冷酷,残忍但唯独对她百般谦让。一切的一切只为千年之前的誓言,那时的错过,后悔莫及,懊恼,和在她的最后一次,都未及见她最后一面,他发誓:千年之前是我负了你,今世,我将用我的一切来弥补你,守护你。她有时呆萌时而心狠手辣,直到那次的穿越,意外的发现自己真正的实力,她发誓:我必将逆天,若有心阻拦,必死无疑。某男说娘子为夫饿了,某女说谁是你娘子,某男你啊,这时某男悄悄的接近中……
  • 王兴华小说黄菠萝

    王兴华小说黄菠萝

    中共满洲省委女地下工作者、东北抗联团政委黄菠萝与日伪当局斗智斗勇,与日本关东军殊死拼杀的英勇故事。
  • 冷灵王朝

    冷灵王朝

    灵朝,这片大陆上屹立千年的大皇朝,它在这千年来一直繁荣昌盛,但物极必反,终于这个伟大皇朝也逐渐走向了败亡,冷氏家族也随着遭受奸臣迫害而逐渐没落,一代天骄的三个小将军将会在这片弱肉强食的大陆上开始一段怎样艰难打拼的路途,他们的未来又是什么呢?.........
  • 超幻想游戏

    超幻想游戏

    强者啊,热血沸腾吧;弱者啊,颤抖不已吧。只因此刻啊,来自莫比乌斯的阴云笼罩于我等的上空;异世界的强者们虎视眈眈地注视着绮丽的大陆;远古的复仇者们高唱着战歌,等待命运的降临。冒险者呦,准备好了吗——在这里活下去所需要的,不只是勇气啊——Ps:全世界首款独一无二的二次元MMORPG游戏,爱玩玩不玩滚_(:з」∠)_...(╯‵□′)╯︵┻━┻“超幻想游戏,登入。”(书群533304615)进度:现实——幻想乡——切斯特菲特—刀剑神域(当前)
  • 日玖笙情

    日玖笙情

    君家失踪了十二年的大小姐君笙终于被找到,面对恶毒继母,薄凉生父和刻薄尖酸的长辈,君笙表示,嗯,好特么一出家庭伦理悬疑惊悚大片!咳咳,小玖玖,拿着瓜子来陪爷看戏!夏寂玖,一个被君笙宠进骨子里的腹黑傲娇货,表面一副无害的谪仙样,其实心和君笙一样黑!不然他也不会被君笙这个史前怪兽看上!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 王妃不被怜:绝色弃妃

    王妃不被怜:绝色弃妃

    代替姐姐侍寝的第一天,她见到了姐姐心爱的男人,却要在他身下辗转……原本坚守的心也在他的温柔之下慢慢的沉溺,沉沦……等她爱上他后,如愿怀上了他的孩子,也如愿的成了他的王妃,但她却不快乐,因为她是姐姐的替身,她永远无法开口告诉他,她不叫琉璃,她叫琉苏。
  • 林波

    林波

    帝国和王国两个国家的战争因为不同的政治主张和人类本身的野心已经持续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却谁也奈何不了对方。而随着科学的发展,战火也一直不停地升级。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在林波这个紧贴着王国国境的帝国边陲小城里,却找不到任何战争的影子。它在帝国和王国的边境上,在现实与幻想的夹缝中,悄悄地存活着。-----------------------------------------------------每一位读者对我都是一份荣幸,不管各位看了多少,谢谢你们打开了我的小说。
  • 腹黑狂妃:夫君乖乖不要逃

    腹黑狂妃:夫君乖乖不要逃

    这具身体的主人被亲兄妹陷害,一夜之间从天才变成废物,饱受蹂躏,被人活活打死,而她,二十一世纪的从不言败的天才佣兵,凡是她接手的任务从无败绩,当美眸重新睁开的那一刹那,芳华绝代无与伦比,且看她如何斗阴险兄妹,战狡诈叔伯,夺夫君之心,绽放属于她一个人的精彩!
  • 继承者之歌

    继承者之歌

    太阳大裂变后,地球成为死地,人类移民火星开辟新时代。火星时代,人类进化变异获得神的血脉,混乱与统治成为主旋律。继承者们,众神觉醒的先驱,引领全人类走向成神之路。一个少年,因缘际会之下,独自走上屠神之路,揭开宇宙星辰中的惊天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