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42100000027

第27章 自我嘲弄比自我美化好——现场气氛的创造和心理距离的调控(1)

一、创造现场情感交流气氛

幽默需要一种气氛,或者叫语境。没有那种气氛,哪怕再有趣的话人们也笑不起来。气氛的形成,取决于双方情感沟通。氛围饱和了,心有灵犀了,一点就通了;一旦僵硬了,再点也不通,幽默可能变成别扭,造成伤害。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宴会,我到另一桌去祝酒,那个桌上女孩子比较多,我想幽默一下,就对桌上一位男同事说:“很荣幸我一下就找到你,哪里女孩子多,哪里就可以找到阁下。”大家哈哈一笑,可事后这位男同事却跑到了家里,很严肃地向我提意见说:“你怎么把我往死里整,我是那种好色之徒吗?”我狼狈不堪,只好向他道歉:“都是我不好,对不起。”事情过去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位同事对我不但很妒忌,而且有误解。他还有一个追求女学生的故事,是很见不得人的,因为他是一个有妇之夫。他以为我知道了,但我却真的不知道。如果知道,我是不会和他开这样的玩笑的。这次的失败说明,“幽默”错了对象,也不是时候,不但未能沟通双方心灵,反而造成了长期的隔阂。在这种情况下,心灵渠道已经堵塞,以后做什么理性的解释也是白搭,唯一的办法,就是以道歉表示自己认输,承认幽默的失败。

幽默要看对象,看场合。不但有妒忌意识的不成,就是没有妒忌意识的,如果智商、情商不足,感情交流达不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程度也不成。即使心灵有沟通的可能,还要看现场的气氛是否达到了融洽的程度。当然,高明的幽默家在氛围还没有饱和的时候,可以创造气氛。

关键在于用什么具体的办法才有效。

最主要的是利用现场信息即兴调笑。由于现场条件是双方都看得见摸得着的,故最容易沟通双方的感觉——心灵渠道。不论交谈还是演讲,不但要传达思想,而且要沟通感觉。这种沟通和一般的书面阅读不同,文字对人的刺激是平面的,而演讲所发出的信息是全方位的,不但有文字语言,而且有肢体语言,此外还有会场上听众的情绪和反馈。所有这一切,都不仅仅是演讲者能够感觉到,而且听讲者也能感觉到。双方有共同感觉得到的东西就比较便于沟通。

我年轻的时候,很喜欢看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演讲的报道。他很善于利用现场即兴调笑。有一次他正在演说,原来昏暗的天气突然开朗,金色的阳光从窗口射了进来,他离开了演讲稿说:“看来上帝对我们的信念很有同感,他慷慨地用灿烂的阳光为我们的大会献礼。”这是一般的现场发挥,所发挥的内容不涉及演讲者,所以现场效果有限。一旦涉及演讲者情况就不同了,因为这使演讲更具有交流感,使听者产生强烈共鸣。

有一次,福建师范大学举行演讲比赛,一位女同学抽签抽到最后一号,等她上台时,听众已经开始有点分心了,秩序有点乱,这对于她是很不利的。但这个女同学很镇静,她即兴发挥说:“我抽到了最后一号,看来上帝注定要让我后来居上。”她说完听众就会心地笑出声来了。表面上只是把“最后一号”和自己联系了起来,实际上她关于“最后一号”的超越常规的逻辑,触动了听众的视听。听众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逻辑错位,更没有想到演讲者会给自己打气,于是便笑了。一笑就说明感觉相通了,气氛就创造出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演讲要有幽默感,最重要的就是充分表现个性化的机智和诙谐;用最大的努力把你特有的观感提炼出来,最忌把流行的观念、套话拿出来重新炒一次冷饭。

所谓现场感就是要有一种强烈的意识,每一句话都是讲给那些带着不同的思想情绪,怀着不同的关切度的听众听的。他们都很可爱,除了一点,那就是:随时随地可能走神、开小差。要知道,那些听众表面上以同样的姿势在洗耳恭听,实际上,许多人还沉浸在来会场之前的影响着他们命运的不同事情中,他们有各不相同的焦虑、得意、愤怒或是悲伤,这些东西还在主宰着,或者说骚扰着他们的心绪,会酿成三心二意的趋向,而演讲却要求听众一心一意、全神贯注。如果对现场气氛不加以控制,就可能会对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之间的共鸣和交流产生消极影响。演讲者必须在最短的期间内,把听众这种三心二意的非现场感消灭掉。你凭什么去改变他们呢?凭的是幽默。你必须从共同的现场感觉焦点中,发挥出有趣的道理来。如果没有趣味,没有幽默感,要想把听众调动起来,就要依赖会场的纪律,这难免会使他们产生被强制之感。但是幽默感却可能让他们感觉不到强制,舒舒服服地被你俘虏,这就要求你的语言和动作要好玩,要有趣,要意味深长。福建省2001年大学生演讲比赛中,福建师大中文系的卢佳音获得了第一名,她的演讲题是《假如没有改革开放》,本来准备的开头是:

今天我做了一个小小的统计,刚才上台的18位演讲选手当中,穿着14种款式的衣服,10种颜色,9种发型,除了性别一如既往的只有两种之外,我们的色彩变得丰富了,选择变得多元了。这就是改革带给我们的真真切切的变化。可是假如没有改革呢,这些丰富的色彩就将退出今天的画面,而大家呢,则不分男女统一着装,先背毛主席语录,再喊政治口号,想想吧,这样的日子多么枯燥。

但是,到了临场,她觉得这样引起共鸣的力度还不够,就临时把稿子改动了一下:

谢谢大家的掌声。我分析了一下,掌声这么热烈,有三个原因——一是,我是师大的学生,鼓掌的都是我的拉拉队;二是,大家都听累了,累坏了,精疲力竭,终于是最后一名选手上台了,可以松一口气了;三是,我今天穿的还算漂亮。我之所以这样穿着打扮站在这里,实际上是改革的功劳。

她一说听众就笑了。听众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现场共鸣、幽默感,并不一定要有充分的道理,有时来一点非理性的语言更能产生一点自我调侃的幽默感。有一位演讲比赛的参赛者,抽签抽到了第一个上台,这对她很不利,于是她就离开早已准备好了的讲稿,即兴发挥了一下:

很不幸,今天,我抽到了第一个上台,碰巧上次参加系里的比赛,抽签的结果也是我第一个上台。看来上帝执意要让我做先行者、牺牲者。如果我能把教训留给后来的同学们,让他们发挥得更好的话,我的牺牲无怨无悔,下面的同学发挥得越是超过我,我就越感到欣慰。

她这么一说,台下马上就报之以热烈的掌声。自发的掌声更是心理距离消失、情绪汇合的表现。即兴发挥的幽默,能造成一种现场沟通,其力量远远比脱离现场的、事先准备好的、美丽的言词要强大得多。为了充分调动听众的注意力,你的话不能空泛,你发出的信息,要有一点想象的刺激力。会心的笑缩短了心灵之间的距离。不论是在演讲时,还是在日常交谈时,只要你把对方逗得会心一笑,人们之间的感觉就相通了,心就接近了。幽默的妙处就在于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二、诗化不如丑化

一般人在演讲时,往往不由自主地倾向于用诗的语言来美化自己,其实这并不是好办法,有时诗化不如丑化。一般来说,过分夸张的书面化的美丽词句不一定能缩短心理距离,反而可能会阻塞感觉交流的渠道,扩大心理距离。这对于演讲者实乃大忌。

演讲与写文章不同,它不但传达思想,而且沟通感觉;听众和读者不一样,他不能光是接受演讲者的观点,而且要体验演讲者的感觉、情绪。如果演讲者不能把自己的情感、感觉传达给听众,会场就会喧哗。而喧哗的会场氛围,必然阻塞演讲者与听众的感觉交流。听众的热烈反应会给演讲者以鼓舞,使他神采飞扬,妙语连珠;而听众的冷漠抗拒,则会给演讲者以直接的精神打击,使他丧失信心。最佳的氛围是听众与演讲者感觉相通、心领神会,演讲者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与听众产生交流;听众与听众之间也互相共鸣,互相鼓舞。这叫演讲的“三角信息交流”。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国家至今对演讲的特殊规律仍然缺乏重视,普遍忽略了最起码的现场交流规律。在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上,往往出现一些幼稚的错误。例如有一课讲到口头即兴,举了一个例子——《在毕业生离别晚会上的即兴讲话》,其中的一段是这样的:

三年的时光,匆匆地流逝了,相聚不知珍惜,别离才显情重。此刻离别的晚会为我们而开。再回首,张张熟悉的面孔像朵朵彩云一一掠过,多姿多彩的生活如童话般的梦境,在你、在我心头重播。可这一切,都将如轻烟一缕,缓缓地飘向白云深处。

全部讲稿,都集中在诗化的抒情上,充满了文雅的书面语言,拗口的形容词一大串,还有对称的句法。号称“即兴讲话”,实际上绝对不是即兴的,基本上让人领略不到在现场即兴而发的感觉,几乎可以肯定是事前精心修饰、推敲的结果。如果这一段还不够清楚的话,请看下面这一段:

时光老人依然脚步匆匆,历史长河仍旧波涛汹涌,那就让美丽的回忆与幸福的感觉伴我们翩翩起舞,让激动的心弦和着自然的风韵随我们歌唱。歌唱青春,歌唱友谊,歌唱每一个难忘的时光。请珍惜这稍纵即逝的天真的心灵踏上生命的历程。祝福你也祝福自己,祝福每一个人,以及我们生存的这块小天地。愿这深情,能宽慰曾经有过的苦难与忧伤;愿这告别,昭示着幸福和欢乐。

这么丰富的、华丽的形容,这么强烈的诗化的语言,这么明显的刻意求工的抒情,一点儿即兴的、幽默的谐趣都没有,连起码的口语词汇都没有。作者显然以为演讲之美全在抒情。稍微有一点语感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其中毫无瞬时的心灵的活跃,更谈不上激起与听者的互动和沟通了,居然把它拿来当作“即兴演讲”的范文,这只能说明编者自己对于即兴、口语,连起码的直觉都没有。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从中学、大学毕业出来的人,包括教授、经理、高级官员,到西方国家跟人家交流的时候,也许什么都不比人家差,就是不大会在公众场合讲话,讲出话来没有幽默感,干巴巴的,有的甚至只会念讲稿。为什么离不开讲稿?就是因为脸没有地方躲。把讲稿硬给他拿开,就结结巴巴、语无伦次了。如今政府各部门逐渐有了新闻发言人,其最起码的功夫就是脱稿,即兴讲话,因而就能把话说得有趣、机智、幽默,让人家喜欢你,哪怕是与你有不同观点的人,听了也不会反感,也就是说,虽然我理性上不能认同,但感情上却可以接受。

我们国家之所以出现口语交流的匮乏,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史传统来说,自先秦游说之士以后,由于纸的发明代替了比较笨重的竹简,中国的书面语言比起古希腊、古埃及,其运用和传播都大大地便利了。纸质媒体的普及,形成了重视书面文字、轻视口头语言的传统。“巧言令色”不但是语言上的贬义,而且是道德上的低级。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汉语里是人格卑下的表现。但是,难道交流可以不看对象吗?交流作为一种学问,从其有效性来说,对象是很重要的。美国的演说术里,就有很大一个部分是研究听众的。必须根据听众的种族、性别、社会身份、现场的情绪等来决定自己演说的内容和风格,让他们觉得你这个人说话很有趣,很幽默。

1993年3月2日晚,福建师大以寝室文明为题,举行演讲竞赛。参赛选手有二十几名,其中90%以上都用抒情的语言讲述他们美化寝室的劳动,尤其突出的是一个女同学描述她生病时受到室友的细心照顾,以至感到生病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享受。其中的抒情语言十分美妙,例如“温暖的港湾”、“太阳的颜色”、“匆匆的是岁月,永驻的是友情”等。但是她的纯粹诗化的语言并没有得到评委的青睐,反倒是最后,她讲到自己来到大学第一次离开妈妈,初来学校,同学们忙着听课,上图书馆。老师上完课就不见了。一点儿不像中学那样温馨。她感到十分孤寂。可是一旦生了病,突然间老师、同学一个个嘘寒问暖,自己病好了,一切恢复原样,大家又各忙各的去了,而她又沉人无限的孤寂中。这时,她感到非常怀念她生病的日子,哀怨地发出一声长叹:

为什么这么久,我还没有生病啊!

听众的情绪一下子就被她调动起来,热烈的掌声响起来。

她这样的语言,并不是诗意的语言,而是一种自我调侃、自我贬抑的幽默语言,但是却比诗化的语言更具感人的力量。实践证明,幽默语言比之抒情语言更有现场效果。那次还有一位中文系学生,他住在校外的公寓里,那里由于不是学校直接管辖的,因而比较混乱。作为室长,他的任务就比较艰巨。如果他以抒情性的语言去描述其艰巨性,那就没有什么特点,不会给听众和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采取了幽默方法中的自我调侃,首先他把自己描绘成一个“游牧部落的酋长”,尽可能强调自己的可怜,甚至以夸张的语言说自己的寝室在未经整治前有一种“气味”,如果出口到美国去,准可以熏死更多的伊拉克士兵,而用不着动用先进的导弹。另一个教育系女同学的演讲,也用同样的方法调侃自己担任的寝室长是“世界上最小的官”,“既没有文件可以传达,又没有岗位津贴”,是一头十足不起眼的“老黄牛”,她的演讲也获得了满堂喝彩。可见,调侃性的贬抑更容易沟通与听众之间的感觉,缩短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这种自我调侃式的幽默,在美国幽默理论中被列为高级的幽默。

同类推荐
  • 哲理人生枕边书

    哲理人生枕边书

    人生如水。呱呱堕地时,生命的那杯水是清澈透明,不经搅拌,不经修饰,风平又浪静,单纯而幸福。然而,生命的经过便是调制那杯水的过程,充满了喜怒哀乐。调制的人是生活的主人——自己。你可以放盐,但太多会苦涩;你可以放糖,放多了便甜腻了;你可以放醋,放太多又会淹没前面的两种味道……人生是一种尝试。没有挫折的人生其实并不完美,只有真正尝试到了失败的痛,才能彻底领悟到成功的甜,才有了酸、甜、苦、辣的交汇,人生才更刺激,更深刻,更值得回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 老庄哲学里的经典人生

    老庄哲学里的经典人生

    本书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本书观点独特,文字脱俗,实是同类书的样板。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每天一堂哈佛哲学课

    每天一堂哈佛哲学课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哈佛大学自1636年建立以来,培养出了无数的大师级学者。他们在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与哈佛本身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哈佛精神。哈佛精神告诉我们,智慧的力量是庞大无比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面临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要想让自己少走一点弯路,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热门推荐
  • 嫡女重生之废后归来

    嫡女重生之废后归来

    她是金枝玉叶的学士府嫡女,大婚当夜等来的却是自己的庶妹。一杯毒酒让她含恨而终,一朝重生,她带着滔天的仇恨回到崔府步步为营,在阴谋诡计的崔府艰难的存活。前世所受的磨难,这世要让那贱人千百倍的偿还;前世虚假的爱情,这世又会被谁打动?
  • 三世情深情浅

    三世情深情浅

    即使看不见,可当他出现的时候,不管以哪种方式,即使你的眼睛认不出,你的心总会认出他来。——题记她是超脱六界之外的存在,他是神界雷鸣贯耳的战神。她幼年时被他收为徒弟,自此,便喜欢上了这个对她宠爱对她温柔的战神。——薰衣草分割线——时隔多年,她到人间历劫,恰巧碰上了一股穿越流,于是,和一个看似不靠谱的好基友和一个大暖男穿越到了根本没有记载的修灵大陆,于是乎,我们的多重人格女主便非(轰)常(轰)低(烈)调(烈)便开始了在古代的生活。正当她到了人生巅峰的时候,一段尘封的往事她全部记起,她决定:找!不!到!阿!言!我!誓!不!为!人!(作:好像她本来就不是人~玥:呵呵呵,表在意这些细节~)
  •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如果你出身贫寒,必须靠自己闯出一条血路,如果你不满现状,希望以新形象更上一层楼,那这些自白绝对有助于你登上成功阶梯。艾伦·纽哈斯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把加内特公司发展为美国最大的报业公司,并创办了全美销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迄今为止,他已出版了《美国各地有话直说》《权力剪影》《真正的一个国家》《世界之窗》《近距离看世界首脑》《差不多一个世界》等作品。目前,他正在写一本新书,讲述人生中“难堪的年代”,该书将为他的第8本著作。
  • 战无双

    战无双

    一古洞中捡来的神秘紫色小鼎,是叶无阙唯一的财产了。而这神秘之物,带他穿越异世,赠他两篇修炼法决,且看他如何在异世称霸天下,为兄弟赴汤蹈火,有江湖义气。
  • 成语故事·第一辑

    成语故事·第一辑

    该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具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采取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套图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此,本套图书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双生:她的爱

    双生:她的爱

    双生花,一朵凋谢令一朵才能存活……讲述的梦幻凄美的百合故事。双生花,相生相杀,以最痛的仇恨来表达最初的爱意!惜佳的另外两本书《倾城绝恋:逆天绝杀》和《绝恋:惜烟笔录》喜欢就去收藏啦~么么哒~
  • 佳人如玉

    佳人如玉

    乱世将起的岁月里她身世成秘,流落草莽。她拥有一个慈父,却是她的师傅。她身怀绝世武艺,却要独自面对千军万马,阴谋洪流。纷纷扰扰之中她坚强如铁,跟随心底的脚步,追逐着一个背影。佳人如玉,美人如歌,红颜英雄,谁来铸就?-----------看红颜如何手持血剑,夺回属于她的一世光华!
  • 大逆者

    大逆者

    传说中的【正邪大陆】是大千世界给遗弃的位面,在这个世界中,充斥着杀伐与血液,弥漫着权力和欲望,在这个世界没有平凡与普通,有的仅仅是活下去的欲望。强者生存,弱者死亡,是这里的制度。燃烧血液,死战独活,是这里的规矩。最巅峰的强者为何被关进这个被遗弃的世界?传说中【正邪大陆】之外的万千世界又有着何等的魅力?一名少年,无意中得罪了一名强者,被打进这罪孽的世界,他该如何抉择,如何出去?
  • 全能修仙王

    全能修仙王

    在仙界与真魔界大战时期,仙界中原始天神为救仙界,牺牲自己,转生为一介凡人,有机缘下学的修仙之术,并一步一步走向强者巅峰,究竟他能不能重掌仙界?
  • 月無

    月無

    五十年前的月球爆炸,给地球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以及异能力,作为获得唯一特殊能力的两兄妹该如何在今后的世界生存下去……以及神秘力量的来源,月球爆炸的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