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42100000052

第52章 附录二:论幽默逻辑(2)

在钱钟书的散文中时常有些更刻毒的讽刺,很值得提一提。他在《谈教训》中说:“有一种理财学不过是借债不还,所以有一种人的道学,只是教训旁人,并非自己有什么道德……真正的善人,有施无受,只许他教训别人,从不肯受人教训,这就是所谓的牺牲精神。”由此他进一步推出了这样的结论:“老实说,假道学比真道学更为难能可贵。自己有了道德而来教训别人,那有什么稀奇;没有道德也能以道德教训人,这才见得真本领。有学问能教书,不见得有学问,没有学问而偏能教书,好比无本钱的生意,那就是艺术了。并且真道学家来提倡道德,只像店家替自己登广告,不免自夸之讥;唯有绝无道德的人来讲道学,方见得大公无我,乐道人善,愈证明道德的伟大。”

钱钟书先生讽刺的特点是智性锋芒淹没了幽默情感的交流。日本作家鹤佑见辅认为:“幽默既是诉诸我们的理念的可笑,则在可笑所由来之处,必有理由在。那是大抵从‘理性的倒错’而生的。”鹤佑见辅可能没有注意到过多的理性会将幽默转化为讽刺。钱钟书的讽刺性幽默的特点正是鹤佑见辅所说的“理性的倒错”,以雄辩的姿态作明明是诡辩的文章,表面上振振有词、左右逢源,实际上,全用类比推理,正推和反推并用。但是,由于类比本身只能涉及事物一个点,最多一个侧面,不可能全面,很容易带上主观随意性,所以这种推理本身并不能成为充足理由,不能作为推理的主要手段;更何况,钱钟书上述的类比推理更带牵强附会的特点(把理财和教学,把宣传道德和做商业广告混为一谈,在逻辑上属于无类比附),把个别的、孤立的事实作为全面的推理的充分而必要的论据,以虚弱的大前提来得出毫无保留的结论,越推,根据和结论之间的反差越大,越显得荒谬,越是荒谬越是显得刻毒;正是因为刻毒,因而这种笑就没有温情,有的只是冷峻。但是这又有一种智者的深刻,妙在荒谬中见深邃,歪理中见真理;在表层逻辑上荒谬,而留在逻辑空白中的是深刻的洞察。正是因为歪中有正,荒谬中有真理,才不但使人发笑,而且使人深思。这就决定了讽刺性越强,温馨的情感沟通越弱,幽默成分随之减弱。

在幽默中,共享的情感减弱,有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讽刺的成分增加(如果智性递增);二是滑稽的成分增加(如果智性递减)。

在滑稽、幽默、讽刺的笑中,滑稽最缺少情感的共享。滑稽不但缺乏情感,而且缺乏智性的深邃。比如,有一个妇女身材近来发胖,如果你见了她,说她近来胖了,这既不滑稽也不幽默,不会引人发笑,因为这里不但没有逻辑空白,而且没有任何荒谬可言。如果你说她近来长“膘”了,可能有人就会笑了。因为你把形容动物的“膘”弄到人身上去了,这在逻辑上有一点荒谬悖理。但是这样讲只能是滑稽,不可能是讽刺或者幽默,因为有一点侮辱人的意味;不但没有智慧,而且也没有任何友好的情感可言,在你所留下的逻辑空白中,这位女士既不能和你共享友好的情感,又不能欣赏你的机智,这只能停留在滑稽的层次上。如果你说:啊,你近来发福了。这不过是比较有礼貌而已,这在正常逻辑之中,她不可能有什么意外的失落和顿悟。如果你说,一见你我就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古巴女士到加勒比海去游泳,弄得美国操纵间谍卫星的工作人员大为紧张,以为是古巴又造了一艘航空母舰。这就可能有点幽默了。因为显而易见的夸张不但并不带任何侮辱性,而且把这位女士带到了一个不带任何伤害性假定的游戏的境界,这就便于她和你在逻辑空白中遇合,在惊异中产生沟通感、共享感了。情感交流因素增加,则意味着滑稽感减少,而幽默感增强。

如果情感性的共享减少,代之以智性的进攻性成分增加,则不仅仅导致滑稽的减少,而且导致讽刺成分的增加。有一个故事说,有一次歌德在小道上碰到一个曾经批评过他的批评家,此人十分傲慢,他说:“我是从来不给蠢材让路的。”可歌德却往旁边一退,说:“我则恰恰相反。”这样的说法,表面是退步,实质上在逻辑空白中是针锋相对,反过来把对方说成是蠢材。这样一来,智性强化了,进攻性增加了,讽刺的成分递增了,但是幽默的共享成分减少了。正是因为这样,梅瑞迭斯说:“如果你觉察到可笑的,而你的心却因此冷了下去,你就是落人了讽刺的手掌。”“讽刺家是一个道德的代理人,往往是一个社会清道夫,在发泄胸中的不平之气。”梅瑞迭斯说的是一般理论,可是看起来却像是给钱钟书先生作风格的描述,尤其是当我们看到他说“讽刺的笑是一种冷箭或者当头棒”的时候,鹤佑见辅说:“使幽默不堕于冷嘲,那最大的因子是在纯真的同情罢。”在钱钟书先生的散文中,是绝对看不到他对被讽刺对象的同情的。他的讽刺为我们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典型的样本。

可以这样说,滑稽、幽默、讽刺的表层逻辑都是某种荒谬的歪理,而在深层空白中,因其智性(歪中有理)、情感、进攻性、共享性的互相消长而分化。智性的成分与滑稽成反比,而与讽刺的程度成正比。在滑稽的歪理中,情感的递增可使幽默的成分递增;反之,情感成分的递减可使幽默的成分递减。在滑稽和幽默的关系中,情感的共享与幽默感成正比,但是情感的共享与讽刺的进攻性成反比。进攻性越强,锋芒越露,越是刻薄,情感共享越是淡薄,幽默感越弱,但是讽刺性越强。

当然,智性最为深刻的可能要算是荒诞了,到了荒诞中,已经容不得情感的成分,当然没有心灵沟通的愉悦,最突出的只能是从智性上看到的残酷。这时如果有笑,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笑,甚至是毛骨悚然的笑。桑塔耶那在《美感》中说:“如果我们打算理解荒谬之事的意义,我们就应当不再发笑,而应当开始感到苦恼了。我们对人们的同情愈少,我们对他们的愚行的欣赏就愈细致:讽刺的乐趣非常近似残酷无情。”但是,在这样的残酷无情的所谓“讽刺”中,其荒谬性中却包含着幽默所不能容纳的深刻的理性。这就是为什么在20世纪中后期会产生黑色幽默和荒谬戏剧以及怪诞(畸形)雕塑的原因。

三、概念的心照不宣的歧义和“错位”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以其演绎的自洽性见长,但是纯粹的演绎法,给他的理论带来了一些致命的弱点。弗洛伊德提出,笑不仅产生于失落,而且产生于“混乱之后的明了”。但是这个“明了”来自何方?在西方幽默理论界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在行文的可读性方面,可能柏格森要比康德好一些。柏格森与康德的不同,不仅仅在文风上而且在思想上。柏格森从个性心灵被歪曲出发,得出结论说,笑产生于“镶在活的东西上的机械的东西”。也就是说,在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人身上,他看到了“造作的东西,刻板的东西”。表现出某种“僵硬,它和内在生命不相调和”,就有潜在的滑稽的因素。这实际上也就是西方幽默学中最基本的范畴:不一致(incongruity,又译作:乖讹)。

在柏格森看来,这并不一定和任何一种期待失落有关,有时恰恰相反,如果一个演说者的思想丰富,变幻多端,内容毫无重复,而他的动作“却周期性地重复着,而且毫无变化”,如果“我”“注意到这个动作”,“等待这个动作产生,而它果然在我预期的时刻出现,那我就要不由自主地笑起来”。非常有意思的是,柏格森强调的和康德恰恰相反,不是期待的落空,而是期待的落实才引起了笑。两位大师在基本范畴上打架,至少在几十年中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权威性把许多自命不凡的理论家吓住了。其实,他们两个人说得都没错,不过各人说对了一半。

全面的说法应该是笑产生于期待的落空和意外的落实的猝然遇合。

对于康德的预期——失落和柏格森的预期——落实这两个命题来说,康德和柏格森在这里多多少少有一点经验论的色彩。很显然,他们的经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完全性。以今天的理论眼光看来,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范畴:语境。其实也就是心照不宣的逻辑空白,只有心照不宣地进入逻辑空白的人才能进入幽默的语境,进入幽默语境的人才能会心而笑。在不同语境里,笑有不同的规律。同样一句话,不仅在游戏性语境中和非游戏性的语境中其效果不同,就是同在一种语境中,也能导致二者的转化,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任何语言交流中,都少不了不言而喻的共识。人的语言符号并不是客观和主观对象的对应物,而是唤醒经验的一种信号。二者之间首先是不等量的,其次在性质上并不是完全对等的。任何语言都不可能把全部信息在现场做完全的传达。人类社会积累了一系列现成的文化的和心理的复杂共识,一定的语境就由这些不言而喻的前提性的无声的成分构成,这就可以使信息交流简化。这种前提性的空白是一种文化心理的空白,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民族、一个阶层、一个社区、一个方言区乃至一种职业所共享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甚至不同经验的人有不同的前提,这种文化心理前提不但是集体的,而且是持久的,是为社会所认同的。这就是构成语境的最基础的成分。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具体的对话者,又可以因特殊的条件协同构成暂时的、个别的逻辑空白。这就是共同语境在不同条件下分化为不同的个别语境。同样一句双关语,在公众场合中讲出来,其中知情者(也就是处于语境——逻辑空白中的)会自然而然地笑起来,而不知情者则莫名其妙。这说明期待一失落,要受到语境的决定性影响,只有在同一语境中的人,才能共享心照不宣的无声的逻辑空白,构成预期和失落的心理前提。人们只有在共享的逻辑空白中,才能无声地构成某种沟通,在逻辑空白的语境以外,对于隽永的幽默,只能像傻瓜一样瞪眼睛。

所谓语境不是一个交谈空间的概念,也不仅仅是一个现成的、心理的、历史的、文化环境的概念,而且是对话者现场即兴地创造着的逻辑空白的共享关系。在同一个交谈环境中可以有一个或者几个幽默语境,也可能一个幽默语境也没有。在语境之中的人和语境之外的人所理解的同一个词,肯定会不同,或者叫作语境所造成的“错位”的语义。

鲁迅曾经引用过克尔凯哥尔的一则寓言:剧场失火,丑角惊恐地跑到前台告诉观众,观众以为是演戏,报之以掌声。小丑说是真的着火了,观众以为小丑演得非常逼真,笑声更大了,掌声更响了。这种误解的产生就是因为观众和小丑虽在同一空间,却不在同一语境。此时如果有一个知情的局外人,看着这一切而笑起来,就说明他处在另外一个幽默的语境中。

期待一失落是语境的语义“错位”效应。逻辑空白是在有声语言以外的。明确的有声语言与我国楚辞九章中“孔静幽默”中的“幽”和“默”(无声)不相容,逻辑的空白被顿悟却是无声的,它是一种默契。但是,幽默语境,如果不是针对或者有意排除异族人的,就不完全是集体的,而是即兴的、创造的,是在集体的心照不宣的文化、心理、历史、语境的基础上,让表层语义和潜在语义发生分化,产生巧合的临时的“错位”的意义。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有一次和薛宝钗说话,薛宝钗提议招呼林黛玉一下,贾宝玉以为林黛玉睡着了,就顺口说了一句“管她呢”。贾宝玉以为林黛玉不会听到,不想被林黛玉听到了。后来当贾宝玉在场,林黛玉和一个小丫头在裁剪衣服,有一块布角被折住了,丫头建议把它拉平,林黛玉就说“管它呢”,在场的知情者都笑了,而不知情者则毫无感觉。这种幽默语境常常构成一种“典故”,在朋友、夫妻之间非常普遍,实际上就是同一话语,在同一场合把知情者与不知情者分化为不同语境的结果。

这种逻辑空白首先所要求的不是什么期待一失落之类,而是另一个东西,我把它叫作“心照不宣的语义错位”。概念的表层意义和潜在意义(语境以外的意义和语境以内的意义)不一致了,或者说错位了,只有语境以内的人才能心照不宣,他们的心灵才能无声地在潜在意义中顿悟,产生共享的微笑。

从理论上来说,这不仅是由于不同个体的不同经验,而且是由于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所造成的。时间、地点、经验都可能构成语境的分化。

同类推荐
  • 智慧书

    智慧书

    叔本华将其译为德文,赞誉它“绝对独一无二”;尼采则断言:“在剖析道德方面,整个欧洲没人能比葛拉西安更为慎密、更为精细。”而且,它还与《君王论》、《孙子兵法》一同被欧洲学者视为千百年来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三大智慧奇书。
  • 哲学盛宴

    哲学盛宴

    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德格尔说:“哲学不能引起现状的任何变化。不仅哲学不能,而且所有的一切只要是人的思索和图谋都不能做到。”哲学是一种超越了工具层面、实用层面、现实层面,甚至价值层面的“元思考”,它无力也无意回答许多现世和现实世界的责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如果哲学缺席,人类追求“意义”的冲动和企图都将乏力无着,实现无期。由此可见,哲学不仅有自己的问题和概念,而且它又为其他学科提供了一个可供理解的语言图式或叙述模型。
  • 罗素的智慧

    罗素的智慧

    罗素以哲学家名世,但真正纯哲学的著述,尚不及其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他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如那篇嘉奖辞所说:他拥护人道主义的理想及自由的思想,写下了多姿多彩而意久深远的著作。他的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书正是这一贡献的总结,春内容包括:道德的准则、自由之路、不幸之源、幸福之路、爱情与婚姻。罗素的道德哲学给我们许多启示,罗素的思想使我们受益无穷。爱因斯坦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论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论纲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一致的。本书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系统介绍为基础,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深入研究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深入研究了贯穿于这个科学思想体系的活的灵魂;深入研究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深入研究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梁漱溟称作者是“多年相识的晚辈朋友”,在本书初版时亲自审定书稿并作序介绍。这是唯一一部经梁先生亲自审定的关于自己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特殊年代里记录整理了梁漱溟在当时的各次发言以及受批判斗争的情况,在文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记录了梁漱溟所经历的时代变化和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独家披露了包括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争、“文革”中拒绝“批林批孔”等重大历史内容在内的1949年以后梁漱溟先生39年人生轨迹,为海内外梁漱溟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
热门推荐
  • 混乱圣师

    混乱圣师

    悟空:师傅,我要打败比克大魔王,请教我更好的修炼办法。陈星:用重力室吧。悟空:师傅,我不要被压五指山,不要去西天取经,请教我更好的本领。陈星:《黄庭内景经》就传你了,还有这根弑神抢也送你,可杀圣人。张无忌,关羽,刘德化,天蚕拖逗,霍去病,嬴政,…除了篮球,无论是什么行业,什么世界,都有我的身影。我是谁?我是混乱圣师,我无所不能。但,我也只是一个为了在NBA成为至高蓝神的球员,我崛起,我无敌。
  • 笙笙入戏

    笙笙入戏

    “莫依笙!你不许死,你人是我的,你的命也是我的,听到没有!"君无曜扯下自己的外衣直接将莫依笙整个包在里面。莫依笙此时已是满头大汗,脸色比之刚才更加苍白。哆哆嗦嗦连话都说不出来。“看来这回,就算你再讨厌我,好像也得和我死在一起了。”莫依笙苦笑。难道真的将葬身于此吗?君无曜,那就让我陪你死,我们一起死。“莫依笙,我不明白,你不要地位,你不要名利,你也不要我的爱,你要的究竟是什么?”他抱着怀中受伤的女子怒吼。只见女子笑了笑,开口,“无曜,我想要的,不过是你平安一生,幸福一生,有这些,也就足够了。”
  • 守护甜心の心之启灵

    守护甜心の心之启灵

    第一部:我们是命中注定要相遇相爱的,也是要相恨的。对不起,我没有理解你的苦心,甚至在你最后的时间里我还说了这样的话,你会等着我吗?(完)第二部:轮回转世,竟有不知道的内幕?再次相遇,上一世的记忆渐渐恢复,我们是否还能够在一起?去拟补我们失去的爱!
  • 霸道总裁黑客妻

    霸道总裁黑客妻

    在那个雷雨交加的季节里,雨露把晕倒在自家门前的雷霆捡回了家。在同居的这段时间里,他们彼此给了对方最美好最简单却最难以忘记的初恋。当雨露满心欢喜的向闺蜜宣布他们的爱情即将修成正果时,雷霆却从此杳无音信。为了寻找雷霆,雨露独自一人带着他们的爱情结晶——小米,寻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可还是没有找到雷霆。在雨露即将转战国外时,却收到了一条调查信息,照片里那个笑容满面,即将订婚的男人就是雷霆,同时也是自己的网络合作者。面对这种情况,雨露该如何选择?
  • 染昔语:南暗浅胤阁

    染昔语:南暗浅胤阁

    某货愤愤不平地说:“别毛别人穿越都是帅哥美女伺候着,宫斗玩坏敌人的剧情,而我为毛一来,就被打了一巴掌,还被莫名安了一个“超彩”??
  • 天命术士

    天命术士

    这是一个术士的世界。术士的等级分为:初级术士、中术士、大术士、术师、天命术士(每一个等级共有三个阶段,为初期,中期,后期。)术士根据不同的术属性,可分为风、土、雷、冰、火、暗六种类型。在术士世界里还有四大异术:傀儡术、瞳术、蛊术、幻术。
  • 黑色往事

    黑色往事

    ……………………………………………………
  • 法澜澄禅师语录

    法澜澄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家族没落

    家族没落

    叶天怜入住于城香区的一座老客栈里,与客栈中的创始人草原、神秘的姑娘莲花、变性人莎、刀客血屠一干常驻客,开始了新的冒险生活,展开一段段爱恨纠纷的人性故事……
  • 隋唐英雄之逐鹿天下

    隋唐英雄之逐鹿天下

    一只长生不老的鹿妖,因为一场冬季狩猎,让她从山林之中进入尘世,再一次卷入这乱世之中,与各路英雄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