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46900000031

第31章 童年最忆是荷花(8)

丝瓜。我和樱桃的小菜园除了种菊花就是种丝瓜了,丝瓜很好种的,栽下苗后施点肥,记得浇水就长,丝瓜的藤蔓从屋后一直爬到屋前的檐下,摘丝瓜的时候要搭上梯子爬上屋顶去摘。丝瓜老了的时候,就象是一个老妇人一样浑身现出老态来,粗粗的皮肤、皱巴巴的脸,等那皮肤由绿变竭,等那藤蔓由青变枯,再将丝瓜摘下来,将那籽儿倒出,里面的丝瓜瓤做洗碗布是最好的材料。

金针花,它不是花,是菜,人们所说的黄花菜就是它,书上它还叫萱草、合欢,无忧草。黄家湾少种金针花,作为一种稀有菜肴,它的制作过程很是有些复杂,摘回家后要熏蒸,然后要晒干,晒干后的金针花色泽金黄,有一股浓浓的香味,做汤,炒肉,都是能上桌的正菜。若干年后,我有了婆家,我的婆婆竟是熏蒸黄花菜的能手。西红柿。第一次正确地吃西红柿是在外公家,舅舅告诉我吃西红柿要连皮吃才有营养。在此之前,黄家湾的人都是将皮剥掉了才吃的。西红柿生吃要熟透味道才好。凉拌要白糖,西红柿多是打汤,放一个鸡蛋味道好鲜。我至今记得黄家湾的菜园里满园挂着青青的西红柿的场景,那时候,我们总是很耐心地等待西红柿由绿变红,因为未成熟的西红柿那滋味实在难吃。

黄瓜。成熟的时候粗粗的,如果捉到蟮鱼,做一碗鳝鱼烧黄瓜那才是上等佳肴。凉拌的黄瓜也是要放白糖才好吃,可惜那时白糖很少买到,所以一般也只是炒了吃为多,黄家湾的黄瓜是黄皮,现在市场上的绿绿的黄瓜一年四季都有,初见那模样的时候委实不能让我将它称做黄瓜,那应该叫绿瓜,好长的时间,我对这种菜肴的称呼总是有些疙疙瘩瘩。后听说这种黄瓜竟是打了生长素的,吃了对身体不害无益,更让我加倍怀念童年的菜园。

南瓜。南瓜的藤儿也是一碗菜,毛茸茸的藤儿将上面的皮剥下,切细炒了吃也很有风味。南瓜的花儿也能吃,但黄家湾的村人从来没这么吃过,那金灿灿的花儿开放的时候,会有许多的小蝴蝶飞来采花蜜。花蒂落下的时候就有小南瓜宝儿了,有一种绿色的小南瓜宝宝母亲说是气死泡子,用青椒炒了很好吃的。我的母亲在开南瓜后总是将南瓜籽理出来,在太阳底下晒干,然后在铁锅里烙了给我们吃,放一点油和盐,焦焦的香香的可好吃了。

冬瓜。长得象一个枕头,浑身上满了****。冬瓜那时候多得吃不完的原因是每次到舅妈家去,她就给我们几个。冬瓜南瓜舅妈家都种了不少。舅妈家在扬文大队曾家岭,离黄家湾有一定的距离,冬瓜南瓜大了搬不动,有一个办法最省力了。夏天抗旱时,田边的小渠道里常常不断地流着水,将冬瓜南瓜丢进渠道中,那瓜会顺水流一直漂着,我和俊宏弟跟着这些瓜不紧不慢地走着,直到水流将瓜送到离幺屋台不远的地方。发现这个运输的办法,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秋天菜的品种会慢慢减少,这时候栽在水沟里的竽头就成熟了,沟里已经没有了水,竽头叶子十分阔大,顺着竽荷梗子往底下小心地挖,裹着毛须的竽头就出来了。竽头和肉一起蒸是最馋人的一碗菜,但那时候一年中不办大事很难吃到肉,故我们大多只能将竽头切成片炒了吃,或者用瓦罐在灶里煨了吃。竽头子子切成片,竽头母子切成丝,炒时一定要炒熟,不然会感到麻口。竽荷梗子也有用处,母亲会炒一盘新鲜地让我们尝一下,一般将它洗好后晒蔫,然后切细后腌了当腌菜吃。腌好的竽荷梗子黄亮亮地有些酸酸的味道。

黄家湾人把土豆也叫竽头,为了区分称其为洋竽头。这碗菜切成丝、片炒熟或者蒸炖都是菜桌上很受欢迎的菜肴,种洋竽头的地里,灶堂里黑黑的稻草灰作肥料盖得厚厚一层,洋竽头的果实埋在地下,叶子在泥土的上面开得很葱郁。

机鲁包。浑身长满了刺,不小心会刺进手指头。这是野生的植物。在野外的水塘里,在华严湖边,一大盘铺在水面上,叶子是绿色的,叶上有刺,梗儿灰灰色,梗儿上的刺更多,却更小。顺着刺梗往下探,会找到一个圆球似的果实,那就是机鲁包。小心地连根扯起来,将梗儿上带刺的皮撕下,就得一根干净的梗,将梗儿再从中剖开,掐成寸长大小,炒着吃即可,这应该是纯绿色食品。机鲁包的刺很多,我至今不知道采摘时如何不伤到皮肤,倘使有刺刺进了皮肤,伤着的皮肤微微地疼着感觉有些怪怪的。菱角。在我们村里的荷塘里也长着菱角。但不大,那时是野菱角,没有谁种这种植物。菱角生着吃,得吃那种一下子就可将角掰断的嫩菱角。那种像牛角一样坚硬的老菱角,煮熟后用刀剁开才好吃。不老不嫩的菱角适宜炒了吃,因为少,所以这碗菜稀罕。

包菜,又叫球白菜。在所有的瓜藤相继枯萎后,包菜粉墨登场了,一颗颗包得紧紧的,大有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摘砍回来用刀切成丝,炒了吃有些甜甜的味道,这道菜会一直吃到冬天与春天相交的时候。现在宾馆里有一道手撕球白菜,不用刀切,味道似乎更佳。

萝卜在收获的季节居然也开花,那实在是我没有料到的,特别是大白萝卜的种,花开时白白的一簇簇在菜园里煞是好看。当菜园里所有的瓜藤枯萎直至连根扯起时,冬天早到了,菜园里也显得凄清起来。餐桌上就只有萝卜白菜了。炒这两碗菜,只需放一点盐和味精就可,而且对于萝卜,无论是炖还是炒,盐是须等到最后要起锅时再放的,放早了一准儿那萝卜会有苦涩的味道。小时候我最怕这两碗菜,特别是小白菜,无论它的品种如何变化,总是那淡淡的味儿,在桌上它出现的频率最高。吃得人一点味口也没有。胡萝卜却称为小人参,但在黄家湾当时可没有现今这么金贵,当它一碗菜而已,从来不知它含什么维生素C,对人的身体有多大的好处。切成丝炒也不过如此,不过若是与肉一起炖熟,那个味道可就另当别论了。我的父亲有次带回来一只野鸡,与胡萝卜一起炖上火锅,吃得我们每到冬天都在怀念那个无与伦比的滋味。至于过年时队里杀年猪,干鱼塘分鱼,那含有荤腥的菜,才是真正叫人大饱口福的。

2005年5月18日

****、吃之忆之一日两餐

我第一次瞒着母亲学做饭是想给天黑收工回家的母亲一个惊喜。用筲箕淘了米放入铁锅,想母亲煮一锅粥,便用一锅米煮,忙完灶里忙锅里,天哪,看着那米膨涨起来,米汤漫上锅台,慌得我手忙脚乱,加一瓢水,忙跑去喊隔壁的陈婆,待回到家,这边厢已是水漫荆山了,小小的厨房米汤淌了一地。陈婆用脸盆舀起一半米来,再用筲箕滤起一半做饭,棉梗架着煮,铁锅里的粥一会儿就煮好了。

黄家湾的乡亲,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一日只吃两餐。这与我在卢市的饮食习惯大不一样。在卢市早上是要过早的,包面、油条、豆腐花、肉包子、碱水面,品种多,味道好,中午和下午是正餐,菜也相对好得多。黄家湾没有那些小吃,人们早上空着肚子出工,我们则空着肚子上学。到我们十一点钟放学回来,大人们已经吃过早饭出工去了,晚饭是要等到天黑才吃的,我后来放暑假才知道,大人们夏天在下午三点左右会回来歇息片刻,夏季白天长,这时候要安排“过中”,就象卢市人过早一样,简单的吃一点食物。大人们在其他季节,和孩子们一样,大都是一日两餐。

早早地上学,要一直饿到中午回家,有时真有些饿得头昏眼花的,但慢慢就习惯了,习惯也就成自然了。中午的那一餐叫早饭,早饭对于我的诱惑是十分特别的,特别是年后,没有吃完的腊货是稀罕物了。腊货吃完,意味着再吃肉将要等上一年,黄家湾的鱼一年四季都可吃到,那肉可得到杀年猪时才分得一点。家家都是要喂猪的,但猪是要卖的,卖了猪才能有全家一年的开销。我们那时私下将洪湖赤卫队里的唱词改了,用那调唱:“手拿碟儿敲起来,小曲好唱口难开,猪儿本是穷人喂,富人食用穷人愁……”唱归唱,玩归玩,却不知猪在那个年代是哪些富人吃了。

放学回家时,我的母亲已经出工去了,铁锅里有粥,灶里有用罐子煨着的饭,那土灶是烧毛柴的,棉梗、树枝、树叶、稻草、草蔸,晒干了烧起来很实用,烧完后的余烬将盛着米饭的罐子团团围起来,等我们回家吃饭时那饭就焖熟了,饭上的几片腊肉将那厨房的气味弄得十分异常,满满一小罐饭,比世上的任何珍馐都叫人难忘。俊宏弟的饭量很大,我们会将那一罐饭吃个干净。那么现在想来,那时我的母亲她一直只吃粥么,家里只有一个沙罐,每次放学都是满满一罐留着的呀!

春天的菜园里没什么蔬菜,只有冬天储存的卷心白是每日必上桌的一碗菜,我们的早饭除了腊肉再就是卤羹了,母亲会将腊肉和卤羹轮流做给我们吃,卤羹里有一星荤味让我们解馋。

我们下午大约四点就放了学,这时候母亲远没有收工,在母亲为我们专备的坛子里会有炒米、粉子之类的小食物让我们先填充一下饿得瘪瘪的肚子。安顿好两个弟弟,将作业快快做完,便要赶紧做饭了,我第一次瞒着母亲学做饭是想给天黑收工回家的母亲一个惊喜。用筲箕淘了米放入铁锅,想母亲煮一锅粥,便用一锅米煮,忙完灶里忙锅里,天哪,看着那米膨涨起来,米汤漫上锅台,慌得我手忙脚乱,加一瓢水,忙跑去喊隔壁的陈婆,待回到家,这边厢已是水漫荆山了,小小的厨房米汤淌了一地。陈婆用脸盆舀起一半米来,再用筲箕滤起一半做饭,棉梗架着煮,铁锅里的粥一会儿就煮好了。谢过陈婆,把厨房的地用灶堂里的灰铺上,过一会儿扫干净,母亲回来时,看到我煮的粥,那个惊喜,那个欣慰叫我至今难忘,母亲没有丝毫地责备我,而是耐心地教我放米与放水的比例,而且当天炒菜时将我叫到身边并教我如何放油盐酱醋,我掌着勺,做出了我平生做出的第一顿饭菜。那一年我七岁,从此后我学会了做饭了,而且做得越来越好。

2005年5月22日

六五、吃之忆之日常美食

在做过饭的土灶里用那烧过稻草棉梗的灰将红暑埋好,待香味飘出时,从灶灰里刨出来,热腾腾的可好吃了。红薯的另一种做法是切成片在铁锅里用油煎成焦黄的颜色,然后放盐放水煮熟。在骄阳似火的中午,劳动归来吃上这么一碗煮红薯,那也是令人回忆的美味。这一种吃红薯的办法,也是在离开黄家湾之后再没有吃过了。

民以食为天是说吃饭在生活中的重要吧,初读此句话有些半懂不懂,回想六年的农村生活,觉得写这句话的人一定是深谙民情的。

黄家湾一日两餐的大米饭加白菜萝卜,几乎囊括了我童年生活对于吃饭记忆的全部。但若是要在这吃饭中寻出让我更为怀念的美味,却也是点点滴滴涌上心头的。

单说那成熟的南瓜,当那脸盆大的瓜儿切开后,总是让人吃得不愿。我的母亲会想出一些办法将南瓜做出许多味道来。南瓜能蒸了吃,那必须用大米粉子裹了一起蒸,蒸的时候若是有肉那味道可美多了。除蒸南瓜、炒南瓜外,母亲还用大米粉子烙熟后用开水调好,搓成一个圆圆的小球然后将其压扁,然后和南瓜一起煮了吃,这道主食叫羹巴子煮南瓜,可以当顿饭的。这样吃南瓜在离开黄家湾后我是再没吃过了。。

红薯也是可以做出多种味道的,苕是黄家湾对红暑的另一种叫法。黄家湾最习惯的做法是烘苕即烤红薯。在做过饭的土灶里用那烧过稻草棉梗的灰将红薯埋好,待香味飘出时,从灶灰里刨出来,热腾腾的可好吃了。红薯的另一种做法是切成片在铁锅里用油煎成焦黄的颜色,然后放盐放水煮熟。在焦阳似火的中午,劳动归来吃上这么一碗煮红薯,那也是令人回忆的美味。这一种吃红薯的办法,也是在离开黄家湾之后再没有吃过了。

黄家湾管馒头叫巴子,将新收的小麦磨成面粉用老面将面发好,从荷塘里采几叶新荷铺在蒸笼格上,将那面粉搓成一团团码上蒸笼,用大火一蒸,那新荷叶香与麦香缠绵在一起,直叫人垂涎三尺。还有一种巴子叫米巴巴,大米磨细后用一种称为“告”的老面加水调好放上半天,直等到米粉上鼓起小泡泡,然后在铁锅里用蚌壳一下一下地浇贴。每一个米巴巴自成一个,一面是黄黄焦焦的,一面是白嫩嫩的,“告”好米巴巴则香,香飘百米,循着香味,村人知道这家又做好吃的了。

鸡砣子。又叫疙瘩子。将面粉用水调得干干的,在铁锅里将水烧开,然后一小砣一小砣地往下放,等水烧开三遍,放盐放几根上海青白菜,再加些调料,盛在碗里吃之前特别要加一勺子麻油,吃起来可香了。煎薄饼,面粉用水调匀,加盐加鸡蛋加切得细细的韭菜,再调,要调得绸绸的,然后象塌米巴巴一样用蚌壳焙在铁锅上,然后用细火在铁锅里慢慢煎烤,煎出的饼儿又脆又薄,别有一番滋味。

片汤。将面粉加水加盐用力揉好揉匀,用赶面杖搓平,然后用刀划成菱形状,将水烧开后一片一片放入锅中,水开后加水两遍,待面粉片浮上水面,加入调料,一碗热腾腾的片汤就做成了。鲜米粉子。将大米淘干净,然后在铁锅里烙得焦黄焦黄的,用石磨磨成粉,装在一个小瓷坛里,这是母亲为我们姐弟常备的零食。鲜米粉子干吃也可,但最正确的吃法是用刚刚烧开的水冲调后吃,切切注意,不要放太多,只需用两三小勺噢,放点盐放一大勺猪油,开水一冲就是一大碗哩,这样吃起来最是享受。

同类推荐
  • 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

    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

    本书是作者借游记的形式谈城市景观、谈文化发展、谈历史故事、谈古典音乐等等。书中不仅有美丽的欧洲图画和引人的历史,尤其是作者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深刻见解十分丰满地表现出来。文字精当,晓畅易读。
  • 名家散文:像音乐一样无疆

    名家散文:像音乐一样无疆

    本书属文学类,散文、随笔作品集。通过作者本人对美国社会各方面的深切观察和体会,主要从两个角度娓娓道来作者在海外的所见,所闻,所思。全书分两辑,上辑通过作者儿子在美国上初中高中大学的经历,对美国的教育制度,教育环境,和小留学生的生存状况以及他们和家长及社会的相互互动进行了细致,生动,引人入胜的描绘。作品的第二辑题名为美国风情录,作者用短小精干的篇幅对美国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展示和分析,读来清新可喜,生动有趣。书中通过留意生活中平凡的点点滴滴,刻画出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生轨迹,给读者带来感动和启示,值得读者细细体会。
  • 安启元文集上卷

    安启元文集上卷

    本书收入了安启元同志1990年9月至2007年3月,在任陕西省委副书记、书记,省政协主席和全国政协常委三个时期的讲话、调研报告、视察工作中的随谈及撰写的理论文章共161篇。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校园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校园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在最美的时光遇见你

    在最美的时光遇见你

    郑愁予、戴望舒、林徽因、席慕蓉、洛夫、余光中、顾城、舒婷、海子、邵洵美、胡适、萧红、朱湘……每一个浪漫的名字后面,都有着一首美丽的诗。每一首诗的后面,都有一个或浪漫或残酷的爱情故事本书以诗为线,讲述了一首首美丽的现代诗背后的动人爱情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诗人,也更加了解人性深处最动人的华丽人生轨迹。本书由倾蓝紫编著。
热门推荐
  • 笨蛋萝莉别离开

    笨蛋萝莉别离开

    “我想过为你卑微就像你曾经对我那样的放弃那些可笑的自尊等失去你以后我忽然明白如果连这点自尊都不要了自己还有什么深夜里有雨做陪是你所喜欢的原谅我穿越烟草未净的空气来找你我正好带了伞那你愿不愿来我心里躲雨....”
  • 妃狂不可:邪君独宠鬼面妻

    妃狂不可:邪君独宠鬼面妻

    上古绝世女天才陨落,灵魂被一抹黑色神秘的坠子携带穿越到了修真大陆。附身在了女扮男装喜好色的“废材少爷”身上女天才灵魂入驻,从此光芒万丈,傲视天下!解封印,继魔脉,拥有绝对黑元素,魔灵之力苏醒,千百万年不出的魔灵召唤者就此诞生!封印解除却被强大神秘人追杀,她唤魔神,契灵兽,造不死灵士!一步步走向修真巅峰,创造不可一世的神迹!
  • 双御岳

    双御岳

    本是青梅竹马本是两小无猜,后来却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江湖柔情并不是那么真实,她可懂?他爱她,她可懂?他可以为了她做任何事,她可懂?她不懂。非常不懂。那么,他亦懂?她恨他入骨,他可懂?她亦爱他深入血液,他可懂?可是,他不懂。谁都不懂,因为他们已经不是当初的少女少年了。因为,他们不再是对方最清楚的镜子了。双御岳之间的爱情,是死还是生?问他,你要江湖还是美人?问她,你要报仇还是爱情?
  • 总裁不高兴,娇妻哪里跑

    总裁不高兴,娇妻哪里跑

    “朴七七别以为搞定了我妈我就会妥协!”朴七七垂头不说话。“朴七七,你别以为嫁给了我日子就会好过!”从此以后的朴七七没日没夜的被羞辱与折磨,终于忍不了的朴七七一张纸甩在了宫陌凌的脸上:“我们离婚!”请大家多多关照初夏的文章,谢谢~
  • 路上有雨,笙边有你

    路上有雨,笙边有你

    三年前。少女双亲惨死,惨遭男友抛弃,少年坚定地对少女说:“我陪你。”三年后,少女满手鲜血,却懂得了爱。少年,你还在她身边吗?
  • 攻略神灵的游戏

    攻略神灵的游戏

    在全球第一款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网游“混乱之治”发行后,游戏宅陈辰兴冲冲的第一时间加入了游戏,结果却不料就此被困在了游戏世界中无法退出。于此同时游戏中的痛感削弱也被消除。就在绝大多数玩家都因为受不了打怪时被刀劈爪击的疼痛而缩回新手村的时候,陈辰却逆着人流踏上了追逐巅峰的游戏之旅。“不管这里明天会变成什么样,至少现在,我眼前依然是我所热爱的游戏世界,既然进入了这个游戏,那我就一定要玩出点成就来,这就是我的信条!”
  • 第七次空白日记

    第七次空白日记

    来自地球的两个少女,来到另一个次元的镜面星球,瞬间变身马猴烧酒。与之相遇的,是恶魔还是天使?自己呢?为什么会来到另一个次元?关乎前世?~~~~~~~~~~~~~~~~~~~~~~~~~~~~~~~~~~~~~~~~~~~~~~~~~~~~~~~~~~“要叫我姐姐哦曦曦。”没有回应······“快叫啦,你不是已经可以说话了吗?”“······不要~”“叫啦叫啦~”“阿勒,那不是夏宇吗?为什么会和一个女孩子在一起?”“什么(╯‵□′)╯︵┻━┻”“终于走了,我要吃冰淇淋~”~~~~~~报告!天使和恶魔的共舞即将开始,请欣赏舞会~第七次空白日记(也叫第七空白日记哦)参上
  • 灭天邪君

    灭天邪君

    对于男人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是一根棍子。可对林胜来说,他却有两根!一个死而复生的纨绔少爷,背着一根潜伏着千年器灵的盘龙棍回到了广宁城,搅动风雨,一根棍子征服敌人。
  • 阴阳大逃亡

    阴阳大逃亡

    我出生于一个盗墓家庭,起初接触的也并非那让人闻之丧胆的蛊术。我父亲和爷爷,都是龙虎山正一道正统的道家弟子。但直到那一天,一个漂亮的女人,突然闯进我家,搅和了一下我爷爷的葬礼。从此,我便与蛊术结下不解之缘。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早已注定。很多高人也曾对我断言,我的结局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死!一个是生不如死!!可我真的很想愉快的活着,怎么办?
  • 思想课堂-家庭笔记

    思想课堂-家庭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