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49100000044

第44章

周伊波每天早上打扫完宿舍和楼道的卫生,就和二班团支部书记岳青山蹬着装满暖水瓶的三轮车,到各教学楼的小教室,给社教队员送开水。小教室里的课桌并在一起,社教队员在上面打通铺,多数人学习讨论也围坐在被窝里,只有少数抽烟者坐在条凳上,房内整日间烟雾缭绕。周伊波在一个个神秘会场里不停留,放下暖水瓶即离开,很少能近距离地看清队员们的面孔,更听不到他们的谈话。只见到过一本学习资料——《梨园大队‘四清’运动经验》。而在去饭厅吃饭时,却能清楚地看到他们从相反方向排着长队走过来,尽管老少不一,却大都穿着粗布对门襟布纽扣棉袄,浑身烟草味,满脸风尘,双目疲倦,和农民没有两样。只有极少数人,披着老旧的列宁服短外套。他们偶尔也在大饭厅召开大会,开会前学校即通知留校学生布置会场、打扫卫生。大会进行中,只有个别女生可以到主席台上给领导倒茶添水;而其他服务生,如有兴趣,也允许随意站在窗边或饭厅后位旁听;非服务生,无论是教职工,还是学生,只要知道大饭厅在开大会,都会远远避开,绕道而行,注意避嫌。

有一次开大会前,从大门口走来几位身披黑色呢子大衣的领导,因随从和保卫人员较多,连学院颜飞书记也只能远远地跟在后边。服务的学生打扫完卫生后,按指示都站在路道边拍手迎接,周伊波判断来人是上面的大领导。

就是在这次大会上,周伊波在窗边第一次听到了比自己学院书记职位更高的领导讲话,也第一次令他震惊地知道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农村有三分之一的政权不在共产党手里。他特别注意到一位高大魁梧、满头白发的领导用坚定的口气说,“毛主席、刘主席向农村派工作队,解决干部‘四不清’问题,遇到的阻力相当大。那些问题严重的人和他们上面的保护伞,用各种办法拼命抵抗,不愿意失去他们的天堂,在三个‘四清’试点县上,就有三四百人自绝于人民。今后,我们在农村中依靠贫下中农决不动摇,抓阶级斗争决不手软。现在这三个‘四清’试点县,初步清理出的一万七千多名干部,预计退赔现款总数有八百一十多万元,一定要落到实处。农村里那些多吃多占的‘四不清’干部,要让他吐干净;吃公家粮的,要开除他的公职;该抓的一定要抓,该关的一定要关。阶级斗争一抓就灵,通过这场斗争巩固我们在农村的政权。”(注:参阅满妹著《思念依然无尽》141P)

在这次大会不久,社教工作团又在大饭厅里召开了第二次大会。和上次大会一样,服务学生打扫完卫生后,按指示又都站在路道边的冬青树前,拍手迎接上面来的领导。周伊波注意到这次从身边走过的领导阵容基本和上次的一样。只是在那位高大魁梧、满头白发的领导旁边,多了一位瘦小而年轻得多的领导。还有一个变化,就是他们都穿着和工作队员基本相似的列宁服短外套,都没有再披呢子大衣。他们谈笑风生地走进大饭厅,蹬上主席台。大会主持人,首先邀请那位高大魁梧、满头白发的领导讲话。满头白发的领导,动了动桌上的麦克风,客气地推让说“我要讲的上次已经讲过了,今天我们主要是聆听直接来自北京的声音,来自主席身边的指示。姚浜同志派来我省工作,从中央机关来到地方后,做了不少调查研究,还是请他先给大家做报告,大家欢迎!”白头发领导起身鼓掌。

姚浜的名字对年轻一代是非常熟悉而又亲切的。但周伊波从未敢奢望能在自己的校园中,这么近距离地见到姚浜同志的尊容。他庆幸,他激动,没有理会别的同学在做什么,急忙在饭厅后边找凳子坐下,俨然像是一名社教队员。

姚浜讲起话来,仍然和走在校道时一样轻松愉快。周伊波很快被他的幽默、亲切、谈笑风生所吸引。当他甩掉披在身上的短外套,挥动着手臂洪滔大论时,周伊波又觉得他的话是那么符合实际,那么令人信服。他的魅力是颜飞书记,甚至那位高大魁梧、满头白发的领导根本无法相比的。在周伊波心里的那种因寒假中不能与老同学、老朋友聚会而产生的遗憾,对身不由己而心生的郁闷,转而变成一种快感和幸运。他觉得这个寒假,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周伊激动地和岳青山、傅安深议论了几次姚浜的讲话。但是,他没有料到,他们的反应都很平淡,没有发生共鸣。

在开学前,周伊波抽空去了一趟史纪钦的家,和这个对政治有着特殊敏感性和浓厚兴趣的高中同学聊天。俩人一见面,周伊波就把记得的姚浜讲话向老团支书转达,“姚浜同志说,社教运动是普遍的马列主义思想教育运动,目的是为了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重点是对广大干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不能搞人人过关、让人人自危。更不能抓住干部中存在的某些错误缺点不放,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他还提出了‘四个不反,六个不查’,其中包括不反学生,不反一般干部;不查阶级出身,不查一般工作作风。要团结广大干部,广大群众,下大力气,把生产搞上去,迅速扭转农业歉收的局面。”

史纪钦在听周伊波转达姚浜同志讲话时面孔冷峻,没有出现周伊波脸上那种激动和兴奋,只是在周伊波停顿下来后,他才故作深沉地问道:“姚浜还说不要查一般男女关系问题,小偷小摸问题。对吗?”

“对呀!”周伊波奇怪地望望史纪钦。

“他第二天又到交大给全省高校师生代表做了一场报告。我们学校派人去参加,我也去了。他在交大的会上还说,‘男女之间就是有关系吗,只要不是道德败坏,是正常恋爱、正常交往,组织上就不要去管。’又说,‘现在高校里经常在辩论红专关系,有什么好辩论的?红就是红,专就是专。战士要战、干部要干;工人要做工、农民要种田;学生拿好笔杆,教师拿稳教鞭;知识分子用知识为国服务,就是又红又专。”史纪钦接着周伊波的话题,又补充了一大串姚浜同志针对高校社教问题的讲话。

周伊波对史纪钦补充的姚浜同志交大讲话很感兴趣,又激动地感叹道:“这话说得多好哇!你说解放军不练兵,咋打仗?农民不种田咋吃饭?倒是知识分子坐在机关学校,有吃有喝、凭空论道,辩论‘白与专’、‘红与专’闲扯淡,倒影响不大。”

“你这人政治上咋还是这么不成熟,咋还爱激动?知识分子谈‘红与专’咋能是闲扯淡?工、农、兵对这个问题可以不谈,但是知识分子有个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为谁服务的问题,红与专咋能不谈?”史纪钦不但没有激动,反以一种政治成熟人物的神态,反驳和教育这个小兄弟样的老同学。

“那天会议的气氛热烈不热烈?”周伊波没有太在意史纪钦的话,仍然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思绪,面带笑容地问道。

“会场上倒是掌声不断。可是,我哥听到在省委工作的一个亲戚讲,省上领导对他的讲话持批评态度。”史纪钦神秘兮兮地向小兄弟透露了一个小道消息,“人家说他反对阶级斗争,否定省上的工作成绩,特别是社教工作成绩。”

周伊波之所以这么兴奋,是觉得姚浜同志的讲话,从风格到内容都让人耳目一新,和白发领导死死板板的讲话很不相同,更是超越了颜飞书记的老一套。他并没有听出来,姚浜同志的讲话,有哪些地方是有意反对阶级斗争,否定社教工作成绩的。他知道史纪钦以前在班上喜欢故弄玄虚,但也知道史纪钦有亲戚在省上工作,小道消息未必没有来头。他收敛了笑容,问道:

“他咋能是反对阶级斗争,否定省上工作和社教成绩?我记得他在会上说,去年咱省上粮食总产量比1956年还少二十多亿斤。这次社教中死的人、抓的人也太多了。他说,‘不要搞人人过关,要把生产搞上去。’这难道不对?”

“你知道中央派人在河北抓的《梨园经验》吗?”史纪钦觉得应该给这个小兄弟进行点社教运动知识启蒙。

周伊波迷茫地说:“听说过,但具体内容不知道。”

“我哥最近从社教团回家,我在家里见到过他带回的学习资料。其中的《梨园经验》,我读了两遍。咱们在中学都学过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文章第一句话就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他还说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现在农村三分之一的政权不在共产党手里。城市的问题也很严重。如果让地、富、反、坏、牛鬼蛇神都跑出来,中国不是就要变修?不是就要出现反革命复辟?所以,中央决定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城乡搞社教运动。《梨园经验》就是农村社教试点工作的经验总结,是中央抓的典型。文件里说,当前在农村搞社教运动,就要象当年搞土改那样,通过扎根串联,访贫问苦,重新确定阶级成份、建立阶级队伍,重新夺权。推广‘梨园经验’是经过中央批准的,是中央的意见。但姚浜同志好像不太赞成这样做,他的讲话,很多内容和‘梨园经验’不符,他不赞同省上领导以往的做法。这怎么可以呢?”史纪钦把从哥哥那里听到的和自己读到的一些情况,绘声绘色地向老同学宣讲。

史纪钦一套革命色彩浓厚的理论和小道消息,让周伊波又茫然起来,初见老同学时的兴奋已经消失。他看着史纪钦变得冷峻麻木的脸,觉得他所崇尚的道理,让他不近人情。自己与这个经常自诩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老同学,越来越不能亲近,甚至开始感到陌生。自己跟着平民百姓的父母长大,母亲大字不识糊里糊涂,父亲自认为是读书人,却也如“孔乙己”那样没有心机。父母无论脾气好坏,却都是善良人。周伊波想到这里,忽然产生一种已经离家很久的感觉,他急于想回家看看,见见父母和弟妹。

一夜春雨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带来生机。春风吹散了浮云,抹蓝了天空,裁剪了柳叶,吹绿了大地。路边的枝条上、草丛间冷不丁地冒出几朵碎花,隐伏着的鲜艳色彩只有留心的人才能瞧见,古城灰暗的房舍和干黄的土地似乎有了些许韵味。星期日早上,周伊波走出校门,三三两两的小黄蜂引导他经过一大片散发出清香味的油菜花地。

他坐上公共汽车,很快到了火车站。沿着城河岸的路道上,在路人的脚边,随意开着各色的芬豆花。那喇叭形的花冠不大,相互拥簇在一起并不优雅,扶持它的枝叶带着尘土。但是他知道,这些花耐风、耐晒、易活;俯下身子闻闻,朵朵都有香气。

一路上,周伊波见到认识的婶子大娘,老远就开始喊叫着打招呼。他想起来这些婶子大娘以前和母亲一样都没有正式的工作,有的摆小摊,有的到火车站去卖吃喝。自己的母亲也和她们一样,到火车站里卖茶鸡蛋,到西闸口扫煤灰。小时候自己跟着母亲走在这条路上,想吃根油条都没有钱买,见到卖变蛋(松花蛋)的还以为是把“驴粪蛋”拿出来卖呢!如今,这些婶子大娘和母亲都走出了家门,顶起了半边天,每家每户的生活都在往好处走。回到家里,两个妹妹和小弟弟亲热地围到哥哥跟前;母亲还像是在困难时期一样,先把好吃的菜角子、炸麻叶端到他面前。母亲只说他是胖了瘦了,问有没有对象,不问他在学校里学什么、干什么,更不懂红与专、阶级斗争。母亲平时除过上班外,在家里就是干家务,拖着妹妹、弟弟过生活,不让父亲太操心。父亲一天到晚泡在饭店的保管室里,经常是半夜才回家。可母亲从来不诉苦说累,她既像一棵树,像她的名字那样,只要有窄窄的一小块地,有水有空气,插下去就生根,发芽、长叶;也像一台拖拉机,拖着家里几口人使劲往前奔。不仅自己的母亲是这样,四邻的女人和回老家时见到的两个姑姑都是这样。伊波看她们,如同路边那些芬豆花,虽没有园林、厅堂里那些名贵花木那么雍容华贵,却能够抗风、抗旱,装点了另一番风景。周伊波从水缸里舀了一瓢凉水端到门外,倒进开着芬豆花的砖池子里,又摘了几个黑蕾子,进屋放在桌子上。他坐在桌边,静静地想着什么,连妹妹拿着作业本问他问题,一开始都没有醒过来神。

回到学校,周伊波拿着书包进了大教室,可他怎么也不能集中注意力看书。他回想了一天的见闻,想着想着,一个女子的形象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来,她给他裢破棉袄,她对他说“我小时候在农村,跟着爷爷种过苞谷、高粱,跟着奶奶养鸡、剜菜,还跟着姑姑到集镇上卖过瓜果。”他抬头在教室里四下望望,没有见到她的身影。他觉得她更像是和自己一起长大的伙伴,更像是和母亲、妹妹、婶子大娘一样质朴无华的人。但是周伊波不敢去想其它事,特别是男女之间的事。只是觉得她是一个对脾气的同学,他的看法与一些人有很大不同。他拿出日记本,酝酿了片刻,写出了一首小诗:

芬豆花

不登雅堂冠虚空,有柔有香亦有情。

庭院内外育黑籽,路道两旁留踪影。

紫红黄白躲春风,缺华少贵无纷争。

骄阳冷月映枝叶,河溪上下皆葱茏。

同类推荐
  • 租借生命

    租借生命

    大地和阳光催促着我,我踏着从天空投下来的影子奔跑。影子在我的脚下像一只纸糊的鸟,它的原身是飞翔在碧蓝天空中的飞机。我在影子中飞速摇动,像海水颠簸船一样我漂流在影子上。我的这双精瘦的脚板好像没有跳动,跑动的是山谷和野草,河道里流动着的水也似乎静止不动。
  • 世界最具科学性的科幻小说(4)

    世界最具科学性的科幻小说(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论人生·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论人生·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在剑桥大学三一院校深造时,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立思考社会和人生。此本《论人生》一书,是培根的散文集,分为上卷《论人生》和下卷《古人的智慧》,并以上卷名来命名。固然,丰富渊博的培根在科学界、自然界、哲学界都有着出类拔萃的成就,我们不能割裂他的社会思想和哲学思想来阅读他的文,然而,大师的造诣,即在于融会贯通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于以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魅力凝结成优美华丽的文字,供后来人感悟。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第一册)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第一册)

    福尔摩斯虽然是阿瑟·柯南道尔笔下塑造的人物,但能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他以最有趣、最引人的手法,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引起共鸣:人们都有探索黑暗与未知的好奇,也都有找出真相、伸张正义的向往。就在事实与想象里、在假设与证据间、在科学理论与小说创作下,人们心中都有福尔摩斯的影子!福尔摩斯的冷静、智慧和勇气,在悬疑紧凑的故事情节里是最值得玩味的。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缜密的推理分析是破案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鉴识科技应运而生,为侦案工作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帮助,但这位神探的博学多闻、细心耐心、追求真理、坚持原则的特质,应该是这套书背后所要传达到的重要含义。
  • 少年游

    少年游

    甫跃辉,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热门推荐
  • 零号任务

    零号任务

    来历神秘的少年,得修罗传承,获五大禁忌天赋,追寻身世之秘,然,当秘密都浮出水面之时,却……
  • 二姐的爱情故事

    二姐的爱情故事

    那天邓晋川站在窗口,看见二二娇小的背影慢慢的越来越远,直至看不见,突然觉得心口像是被掏空了一样。
  • 天集

    天集

    天集宿舍小大室长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七小八小九小十仿佛时间大概是没过多久还像初见却已早不是昨天。。。。。。静寂风波璀璨岁月晓梦渐深揉乱年华谁怜惜风中的碎雪谁轻叹隔桥的溪帘谁又问今时的枯叶令不绝至行不退,愁云似灰流斑斓,花影似花天上还是那片云我们在这片时间维度相遇,只是我们,早已不是我们。就像,从前的与现在的,早已不同...
  • 超能纪元

    超能纪元

    且看苏寻重生归来,如何带领兄弟避劫难、建势力、夺地盘、掘元石、争秘宝、杀异族、战星空
  • 万仙俯首

    万仙俯首

    都说宝物有灵,在本书中,您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灵物,包括吃喝嫖赌的诛仙四剑、猥琐的十二品莲台兄弟、搞笑的打神鞭、超理性的洛书、还有那封神当中没有的各种法宝器灵,主角是什么,不在是圣人,不在是鸿钧,而是他们手中的法宝!成圣真的那么简单吗,只靠一句大愿?且待我给大家揭示众位圣人,是如何在勾心斗角中成圣的。女娲真的很弱吗?不好意思,本书女娲最初为鸿钧之下第一人;本书主角个性张扬,最不喜欢韬光养晦,他就是要弄得天下皆知,却让人人都动他不得!且让我来为您揭示:洪荒当中,异样的风采。*********************************************************每日两更,中午和晚上,寒暑不欠!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危险婚姻:腹黑总裁的豪夺

    危险婚姻:腹黑总裁的豪夺

    为了找到传说中的炫鹰,她不惜以身示法,用家族最新研制的麻药粉来接近目标,只是,对于别人有用的麻药粉,在他的身上为何不起作用?害得她被他吃干抹净,到头来搜遍了他的全身,也没有找到她要的东西。哼,这个可恶的男人,她白汐琰要是找不到炫鹰,她就不叫白戏言!这个女人在干什么?他可不记得他什么时候叫酒店服务了啊?他只是觉得头晕得厉害,于是开了房休息会,而她现在居然跨坐在他的身上,正……奋力地解着他的裤带?既然是她先找上门的,那就不要怪他了……只是,她千方百计的接近他,想方设法的魅惑他,到头来,却只是为了“炫鹰”而已……
  • 逍遥雷神都市游

    逍遥雷神都市游

    刘氓,一个胡作非为的碰瓷小混混。叶夜,医科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原本一辈子不会有交集的两类人,因为一场雷电,灵魂相互融合,还获得了操控雷电的能力,原本应该平淡的人生从而走上了一条未知的道路。
  • 长安之城

    长安之城

    这世上有一座城,它藏在心中,若你向往,定会到达。对安狸来说,只要活着,就不会有安静的生活,就像种子,落地就会发芽,这一切早已注定好,但在她的心里,却有一座可以长安的城。有人告诉她,只要这个乱世还在,这个世界就不会有她想要的长安。而那个人,他游走在夜色中,掌控着半个城市,在那个狭窄的空间里,抱起她涩涩发抖的身躯,血液沁透她的衣服,声音颤抖着告诉她:小狸,只要你肯在我身边,我就给你想要的一切。两段道路,两个不同的人生,到底那条才是通往长安的路。
  • 领导成事手段

    领导成事手段

    领导者常用的成事八大手段:着眼长远的成事手段——大大方方做人,精明小心做事。解决难题的成事手段——从根儿上入手,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谋动在先的成事手段——做好大谋划,以有效方法控制全局。对症下药的成事手段——拿捏好做事稳、准、猛的火候。打败对手的成事手段——抓住让对手心跳的关键。务实求效的成事手段——要控制力不要表现力。清除障碍的成事手段——以最优化的方案布局来达到目的。借用人力的成事手段——用好为自己办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