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老年人参加文化建设潜力巨大
中国有句俗话“人生七十古来稀”。那是过去的说法。当时人均寿命很低,1949年,我国人均寿命只有35岁。现在由于科学技术发达,医疗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大大改善,2010年我国人均寿命已接近74岁,八十岁以上老年人随处可见。以我们文山老边纵联谊会为例,2001年8月经州民政局批准成立后,最高时有299名会员,近几年由于逝世等原因,到2011年10月实有123人,其中80岁以上就有104人,最大的92岁,最小也有76岁。
人到了60岁70岁80岁以后,是不是就什么都不能做了?答复是否定的。美国老年医学专家、肯塔基大学教授大卫.斯诺敦通过多年的研究表明,人创造力的巅峰时刻经常是在老年时期到来。虽然老年人的行动无法像年轻人一样灵敏,但他们丰富的经验同样是一种富矿。而懂得开发自己这种潜能的人,将能在晚年再创辉煌,甚至施展过去从未发辉出来的聪明才智。一个健康成年人的大脑大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其中一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亡。然而,研究发现,如果身心健康,这一衰退过程其实非常缓慢。而且,如果得到锻炼,大脑的某些部分在年老后也可以继续发育。大脑在面临衰老挑战的时候,会产生出一种称为“树枝状结晶”的新物质。在50岁至70岁之间,这种物质在我们大脑的信息处理单元中一直蓬勃生长。
由此可见,“古稀之年”不是什么都不能做。事实上,无论古代或现代,无论中国外国,七十岁以上还大有作为的人不少,这里略举我国几例为证。
我国南宋诗人陆游活了84岁,一生写了9000多首诗。其中有584首是80岁左右写的。
我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活过百岁。晚年写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马寅初70岁还在学习俄语,90岁时还在挥毫论战。
我国天文界赫赫有名的李鉴澄老先生,83岁时还主持评审天文博士生,95岁还获得陈毅杯围棋业余比赛5段称号。
革命老人何香凝95岁所作的梅花,依然不同凡响。
第29届奥运会10万名大会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孙芳垂有87岁。他是安徽省人,20世纪40年代曾留学美国密欧根大学,多次获得中国国内建筑奖项。
我国台湾有位最年长救生员何吉雄,2006年还参加铁人三项比赛。70岁的他,背着10公斤背包,跨上自行车,向着109公里目标前进!
台北有位老顽童林精武,81岁还参加篮球比赛。2006年5月,在杭州举办的第三届世界华人篮球赛,他带着台北老马篮球队出征,11人里面他年纪最大,却每场都上场,一打就是40分钟,8天一共打了7场球。
云南著名军旅作家彭荆风,历时12载,经过10次修改,手稿重达27公斤,完成了55万字的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并于2010年81岁时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由此可见,老年人参加文化建设潜力十分可观。
文山州老年人参加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点滴情况
我们文山州老年人参加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的情况怎么样?我已离休21年,不了解全面情况,只了解点滴情况,现简述如下。
驻文山市城区的老年人组织,有文山州老年大学、文山老边纵联谊会、州老年体育协会、州老年书画协会、州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州老同志艺术团、金秋艺术团、星光艺术团、州怡心文化艺术研究会、文山市老年大学、市老体协、市老体协艺术团、市民乐团、广南县驻文山老年人协会、富宁县驻文山老年人协会、麻栗坡县驻文山老年人协会等。驻麻栗坡县有玉尔贝艺术团。这些群众团体都是离休退休老年人组织的。它们都在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如在文山多次举行的书画展和摄影展,展出的许多作品都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作品。再如金秋艺术团,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共演出200多场,观众近30万人次,足迹遍及8市县和许多乡镇、学校、厂矿、部队,还到昆明、上海等地参加比赛,获得10多次奖励。其中2007年4月11日至14日,参加世界华人文化艺术联合会在上海举办的中老年舞蹈大赛,参赛节目《山傣俏》荣获金奖。再如麻栗坡县玉尔贝艺术团,成立10年来走遍了全县村村寨寨和老山,到过北京、昆明、文山、个旧、曲靖、西畴等地演出,今年10月到北京参加2012年敬老爱亲联欢晚会预选节目演出的彝族舞蹈《倮寨鼓声》荣获金奖。玉尔贝艺术团的最大特点是紧跟时代脉博,演出节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演出《四个老奶学习‘三个代表’》,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期间,演出《抗日战争胜利之歌》,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时,演出组舞《红军不怕远征难》等。再如我们文山老边纵联谊会,成立10年来主要做了10件事:一是通过建议和捐款,协助党委政府修建了《滇桂黔边区党委和边纵成立纪念碑》等纪念碑5座,如今都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编辑出版了《永生难忘的艰险岁月》等7本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重要素材,也是党史、军史的补充。三是积极参加抗灾救灾。如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和2010年云南发生百年一遇旱灾、青海玉树发生大地震时,会员共捐款7万5543元参与救灾。四是帮助革命老区麻栗坡县孔抗村和文山市丫呼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联谊会反映,得到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修通了公路、建了学校等。五是联谊会通过会员捐献的办法,给以上两个挂钩点赠送图书杂志共2447册,价值1万6503元,建立和补充了“农家书屋”。还帮助他们解决自来水、广播室、文艺队服装器材等问题。六是把联谊会组织编写出版的7本书送给州、市图书馆、档案馆、党史办及州、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军分区领导等共1050册,价值2.1万元。七是清明节前夕,为各地烈士陵园、烈士宫、烈士墓扫墓。八是每年遇到重大节日举行联欢会。如今年就举行了庆祝建党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红歌”会,92岁高龄的郭连斌也登台参加表演。九是组织老年人集体旅游,到过广西百色、越南河江省老街省,开远市、蒙自市、建水市,丘北普者黑、广南坝美、麻栗坡老山、天保口岸、河口口岸等地。十是每月组织老同志学习一次,使大家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与时俱进,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由于边纵联谊会做了一些公益活动,2010年6月被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授予“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爱心奉献先进集体”称号。
以上说的是老年群众团体的活动,老年人个体的活动,也有不少人作了有益事情。如摄影师严余丰、陈义祥、康根友等都是退休干部,州内许多重要活动都有他们的身影。其中严余丰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原《含笑花》主编刘德荣在职时就出版了多部民间文学作品集,退休后继续出版多部民间文学作品集。原州妇联副主任、离休干部施恩,离休后长期担任金秋艺术团副团长,为艺术团的发展作了大量工作,从2002年至2010年为各项公益事业捐款1万0700元。原州烟草公司党支部书记、离休干部黄腾,离休后回到家乡丘北县,牵头组建了丘北县春光合唱团、丘北县老干部书画协会、丘北县彩云文艺队等,创建了丘北老友院,为群众做了大量好事,近5年来本人向公益事业捐款达1万7503元。我离休21年来,主要做了12件事:一是在国内外270家报刊网络发表1000多篇文学作品共200多万字,有99篇获奖,出版了13部书,包括小说、散文、杂文、回忆录、报告文学、纪实电视剧本等。二是义务为边纵联谊会主编7本书140万字。三是应有关单位邀请,向机关、学校、交警大队等单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11场,听众7000人。反映较好,在师专和农业系统讲演时,听众自发鼓掌多次。四是义务协助云南电视台和昆明电视台拍摄两部有关边纵战史的电视纪实片《团结胜利--边纵配合野战军解放云南全境》、《记忆1947-1949》。其中有许多镜头是游击队在文山地区的重要活动。五是把自己出版的13本书送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共3158册,价值4万2456元;把自己购买的图书杂志共826册送给两个农家书屋,价值5118元。六是把自己保存的280幅珍贵老照片无偿借给军分区军事博物馆筹备组、文山县党史办、三鑫集团等单位办展览用。七是协助4个单位撰写或主编5部党史志书类图书。八是通过书信往来和送书等办法,帮助新疆卡尔墩监狱两位失足青年立功赎罪,每人得到减刑一年半,出狱后很快找到工作,月薪1500-2000元。九是参与《文山州党史大事记》、《文山县志》等11部党史志书类图书审稿,先后提出100多条意见和建议共1万多字,经核实后均被采纳。还为《文山州军事志》、《西畴县志》等提供资料共1万多字。十是为繁荣文学事业添砖加瓦,介绍过两位同志加入云南省作家协会,协助4位作家出版了个人专集。十一是为广播事业贡献微薄之力,受文山州委宣传部和文山电台聘请,从1996年至2008年任电台阅评员,共写出阅评简报78期共16万字,经州委宣传部综合后上报省委宣传部。十二是领导文山老边纵联谊会进行一些公益活动(如参与抗灾救灾等)。由于我离休后积极发挥“余热”,2008年被云南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授予“云南省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中华民族和谐发展促进会等4单位联合授予“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杰出人物”称号并到北京参加颁奖大会。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是文山州两位中国作协会员之一。另一位中国作协会员是职业作家州文联主席、州作协主席周祖平同志。
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的事例还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第十节 老年人参加文化建设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参加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应当大力提倡。如何进一步动员和组织老年人参加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有五点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动员和组织老年人参加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也如此。离开党的领导,就会走向邪路。
二是政府给予一定资金扶持。现在若干老年群众团体,政府每年都给予一定补助,但大都感到不足。因缺乏资金有些事只好不做。
三是选好老年群众团体领导人极为重要。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一个好的领导人,就能把一个组织带动起来。带头人选择不好,结果可想而知。
四是在老同志中要特别提倡奉献精神。老年人的许多活动,都属于公益事业,没有任何报酬,有的不仅贴辛苦还贴钱,如果没有奉献精神就做不成。比如,许多文艺团体的服装道具都是个人出钱购买,如果等上级拨款才买可能就办不成。又如,我为边纵联谊会主编七本书共140万字,如要主编稿酬合10多万元,肯定办不成。除了我义务主编外,出版经费是大家凑的,如果大家不凑钱,也出版不成。
五是还需要建立可行的奖励机制,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一旦制定了奖励政策,就要坚决兑现。过去个别部门曾制定过一些鼓励政策,但没有兑现,不取信于民,影响很不好。(原载《文山日报》2011年11月18日并在文山新闻网和楚汉文学网刊载)
第十一节 发展文山州农村生产力刍议
---学习生产力标准问题的一些体会
(注:1988年写作本文时,文山州还没有全面推行市场经济体制,许多观点仍按计划经济时代的老观点阐述。)
解放30年多来,尽管由于****错误的影响和自然灾害的侵袭,使我州的农业生产曾几上几下,但总的形势是向前发展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增加投入,调动了广大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突破了农业生产长期停滞、结构单一的局面,基本解决了多数农民的温饱问题。从1952年到1987年35年中,整个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2%,这个速度看来是不低的。
但是,与先进地区比较,与人民生活需要比较,这个发展速度也不算快,特别是粮食生产发展十分缓慢。1987年,全州粮食总产量为5亿6943万公斤,比1952年增长82.81%,平均每人有粮仅202.67公斤,比1952年每人有粮233.46公斤还少30.79公斤。1984年是我州粮食获得最高产量的一年,总产量为6亿3586万公斤,全州平均每人也只有235.42公斤,也只比1952年每人多1.96公斤。而全国现在平均每人有粮是370公斤,大大低于全国水平。到1987年底,全州还有64万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占总人口的22.87%。近几年来,每年都要花大量的人力、财力、运力到外地进口粮食。由于粮食生产发展缓慢,还制约着畜牧业、加工业、饮食业及其它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