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修犹切磋琢磨,善犹涵育熏陶”,一个人要在思想、品德、情操、作风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平,必须要进行长期的自我陶冶、改造、提高,必须经过长期的痛苦磨练。陈毅同志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和他严求诸身,谦恭抑己,“中夜尝自省,悔愧难自文”“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的自觉修养分不开的。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审定批判的人生,是没有人的价值的。”古时儒家门中的思想家和佛门、道家子弟,大多采用在深山古寺和世外之境中通过面壁、坐禅、闭目入静、悟道,来修炼自己的德行。而我们今天却大可不必,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按照职务分工和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从讲清洁爱卫生这样的小事做起,那么,离做“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一定不会远了。孔子在《论语》中关于君子的道理是朴素的、温暖的、和谐的,是我们每一个民警都可以做到的,而那个梦想,那个目标,既是高远的,又不是遥不可及的,它其实就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真君子。
君子之风。中国的国格、邦本、民气和为人之道,许多传统都是极其光辉灿烂的。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思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革命情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工作精神;“君子慎其独”,“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修养精神;敬老尊贤,言而有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取非义之财等为人之道,都是应该作为“君子之风”予以发扬的。
君子之风,许多都是为人的根本之道,在今天仍然十分重要,不仅关系到个人,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风气。规范化管理表面上看只是推出了一些规章、制度、守则等,而实质上它是通过一系列看似强硬的措施、强制的办法,促使每一位民警规范内务,规范言行,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努力成为一名谦谦君子。在个人抱负上,胸怀远大,而不是鼠目寸光;在维护法律上,铁面无私,而不是徇私枉法;在对待工作上,尽忠尽职,而不是冷硬横摊;在对待利益上,义字当头,而不是我字当先;在对待得失上,无私奉献,而不是图取回报;在对待美色上,坐怀不乱,而不是意乱情迷;在对待同事上,包容大度,而不是小肚鸡肠;在着装上班上,风度翩翩,而不是邋遢萎靡;在院内停车上,整齐划一,而不是乱占乱抢;在食堂就餐上,坚持“六讲”,而不是哄抢嬉闹;在言谈举止上,文明儒雅,而不是粗俗无礼;在待人接物上,彬彬有礼,而不是颐指气使。总之,要让人民群众从我们身上看到正义,看到正气,看到秩序,看到和谐,看到光明,看到希望!斯如此,君子之风盛行,公安机关风清气正,社会风气根本好转,和谐社会定能早日建成。
督检杂感
而今,平台消失了,******进了秦城监狱。山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没有谁去多想,一个公安局局长怎么可以置公安部“五统一”于不顾?怎么可以置公务员管理条令和人民警察法于不顾?怎么可以为所欲为一手遮天?而且,所有这些违法违纪违规甚至“胡闹”的做法统统以所谓“改革、创新”之面目出现!中国还有多少个张立军、叶立军?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气候是什么?何时又会在另一方土地上搅起滔天浊浪?
2010年2月7日,沐浴着早春的晨曦,重庆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100多个交巡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伫立在山城的大街小巷,数千名交巡警英姿勃勃地走上工作平台,走上新的人生舞台。
重庆交巡警改革,是重庆警方以非凡的气概,在国内树立的一面红旗;是重庆警方站在新世纪的巅峰,洞察世界警务改革变幻风云,挥刀劈邪恶,拔剑斩凶顽,在警界吹响的进军号角;是重庆警方情倾一方百姓,爱洒一片沃土,挺立于潮头之上,继打黑除恶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推出的又一杰作。正是:大智慧,大气概,大动作,气吞山河;平常心,平常事,平常人,功勋永存。
督检,受命党委,直面民警,既是对个人党性和素质的检验,也是对能力、人品的考验;既体现方法水准,也显现韬略和功力。因此,我们首先要带着真情去督检,真诚地与平台民警交朋友,谈工作,话家常,叙人生,多鼓励,多引导,多赞赏。其次是要讲究方法艺术,要和言细语地解惑释疑,发现问题,纠正不足,着力总结提高。同时还要注意宣传跟进,树立好的典型。平台民警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质和创造力。我们要善于发现感人的事迹,新鲜的经验,从而认真总结,宣传推广。
平台的平,是保老百姓平安之意;平台的台,即每个民警实现理想,施展才华和抱负的舞台。平台具有无穷的魅力——对市民来讲,平台是安全的屏障,对民警来讲,平台是战斗的岗位;对罪犯来讲,平台是高悬的利剑;对公安机关来讲,平台是耀眼的明珠;对一座城市来讲,平台是今天的希望和明天的传奇!
愿平台上每一位民警平平安安,愿融入山城灯海的平台灯光永远熠熠闪亮!
养成良好习惯
西方一位哲人说:“自然养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在人生中的巨大作用。好习惯终身受益,坏习惯自毁形象。好坏习惯其实是个“度”的把握。比如说话,少而精,显水平;多而滥,让人厌。久而久之,前者让人敬,后者让人恨。又如酒、色、赌,酒浅酌怡情养性,醉饮伤身甚至丢命;色,赏之悦目生香,陷之意乱情迷;赌,小赌添趣增谊,大赌家破人亡。把握好了就是好习惯,把握不好就成坏习惯或坏嗜好。
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它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的创举,并使他达到破产的地步”。
好的习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以读书为例,假如你喜欢读书,积年累月就能博览群书,获得大量知识。三国时有个学问家董遇,一生看书著文,多在“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公务再忙,坚持著文,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著名数学家科尔用3年内的全部星期天,解决了一道200多年一直悬而未决的数学难题。马克思用25年时间学习、研究和思考,读了1500多本书,终于写出鸿篇巨著《资本论》第一卷。
坏习惯让人一败涂地。以贪杯为例,误事甚至丢掉性命者,不胜枚举。仅三国人物中就有张飞酒醉丢徐州、吕布因酒陷囹圄、孟获酒醉被生擒、许褚酒醉身受伤、祢衡酒疯赴黄泉、淳于琼贪酒失粮草等故事,真是多少英雄饮恨杯中。
作为生活在国际大都市的机关民警,我们至少应当养成以下的良好习惯:
学习上惜时如金。我生有涯,学海无涯,时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人除了工作,还有相当多的业余时间。如果仅以工作35年计算,工作期间的节假日加起来就近11年。人生怎样利用和度过这些时间,实非小事。如果懒惰成性,得过且过混日子,或一味将业务时间用在打麻将、斗地主等消遣活动上,虚度光阴,蹉跎岁月,定会令人追悔莫及的。
作风上雷厉风行。遇事不推诿,办事不拖沓,闻警而动,有令就行。有“急难险重”舍我其谁的壮志,爱民为民唯我争先的豪情,生死关头无所畏惧的勇气,办文、办会、办事“严、准、快、细、实”的标准,服务基层,取信大众。
品质上忠于法律。亲情、人情、说情不为所动,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江河绝于后而心不惧”的定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逾越道德、职业和法律底线。
工作上质疑反思。观察事物要细,推理要严密合乎逻辑,判断要准确,善于从复杂的事物中,区别哪些是真相,哪些是假相;哪些有可能取得新的突破,哪些是虚假的线索,具备一个刑事侦查员特有素质。
此外,行为上还要养成实事求是、勤俭节约、朴实严谨、文明礼貌、卫生清洁的好习惯。
实现习惯的除旧树新,心理学家提出三句格言,第一句是:“要培养一个新习惯或改变一个旧习惯,必须设法使我们开头的力量尽量坚决,尽量强烈。”第二句是:“始终不要有个例外,一直到新习惯在你的生活中根深蒂固的时候为止。”第三句是:“每一步朝目标的行动实现得越早越好。”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我们应当利用习惯的力量,洗刷污浊陋习,荡涤心灵尘埃,不断完善自我,丰富人生。
积善成德
善在心,心中有佛,一生幸福;心中有鬼,终身后悔;心中有魔,一世为恶。善在行,纸上谈兵不是善,是辱善。从些微小事做起,比如,一花一草护之,一石一树爱之,一谷一豆惜之,珍爱阳光、空气,珍爱自然、生命。弱者帮之,贫者助之,恶者除之,是为大善。有人把遗体捐献,是为终善,要登极乐的。
东汉时,少年陈蕃自命不凡,一心想干大事。一日,其友薛勤来访,见其院内龌龊不堪,便说:“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事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得陈蕃哑口无言。
“扫天下”与“扫一屋”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成语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绳锯木断、铢积寸累,说的都是这个意思。古人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顽石透穿始于滴水。现代科学有所谓的“蝴蝶效应”,一只小小的蝴蝶在热带轻轻地扇动一下翅膀,就可能给遥远的国家带来损失巨大的飓风。古时还有“马蹄铁”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副马蹄,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往往可能亡了一个帝国。所以,小事不小,小事里头有真知,小事里面见大道。
根据市公安局党委的要求,市局正在大力推进机关规范化管理工作。但是,有些同志对此却不甚理解,私下颇有微词。是的,打扫办公室环境卫生与公安工作主业相比,在有些人眼里是有点微不足道,甚至上不了台面。然而,我们不妨来设想一下,假如我们都做现代“陈蕃”,让办公室内桌面零乱、植物坏死、柜子布满灰尘、衣服乱搭、用具乱摆、烟头乱扔、鞋子乱放、口痰乱吐、纸屑满地、垃圾成堆、苍蝇飞舞、粉尘弥漫、空气污浊……试想,在这样恶心的环境中,我们能有一个好的精神、好的心情、好的状态来进行公安主业工作吗?
古人说,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积小善去小恶而成大德。通俗地讲,机关规范化管理就是一种约束,让你一切按规矩行事,从我做起,从洒水扫地讲卫生做起,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保持环境优美,着装整齐洁净,仪表端庄,言谈举止文明大方有涵养。千万不可忽视叉腰指划、勾肩搭背、挠耳抓痒、挽裤抠鼻、跺脚喧哗、带话把骂人等不文明行为。这不仅有损公安机关及其民警的形象,而且可能因此发展而造成严重后果。要知道,偷牛始于偷菜,偷金始于偷针,小恶酿成积习,让人一生受累,一世无尊。
古往今来,大德者尊为圣贤,我辈当高山仰止。积小善去小恶,使自己的品位和人格都得到提升,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难办到的。
为理想主义者歌
工作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快乐工作,才会懂得工作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我单位以前有个叫李秀芝的,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20多岁分在秘书处负责管理档案工作,直到退休。在近40年的时间里,每天都和档案打交道,工作极其枯燥、单一,而且每天一个人。但是她管理的档案从未出过差错,被评为全市优秀民警。这其实是个工作心态问题。快乐对待工作,不仅出质量出效率,而且无忧无虑,健康一生。
中世纪一位宗教改革家讲过一个故事:他路过一个烈日炎炎的工地,所有人都在汗流浃背地搬砖、砌砖。他问第一个人:“你在忙什么呢?”那人满怀怨气地说:“你没看见吗?我在服苦役啊!”他又问第二个人,这个人态度平和,他先把手里的砖码齐,说:“我在砌一堵墙。”他又去问第三个人,那个脸上透出一种祥和的光芒,放下砖,擦了一把汗,很骄傲地说:“我在盖一座教堂啊。”
这三个人做的工作是一样的,给出的解读却是三个层次:第一个人的态度是悲观主义的,他把工作看作是生活强加给他的苦役。第二个人的态度是职业主义的,他知道自己在砌一堵墙,这堵墙是一个局部成品,他知道要对得起岗位,要对得起他的职务和职称,他的态度没有低于职业的底线。第三种人的态度是理想主义的。他看到眼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滴汗,都是在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他知道他的每一步都是有价值的,他的付出是为一个梦想,因而融入了生命,超出了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