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715厂副厂长徐晓勇带着9岁的儿子徐铭于冒雨赶来吊唁,并捐款600元。他说:“儿子从电视上看到芦振龙抓坏人牺牲了,就吵着要我带他来,今天,在儿童节前夕,专门领儿子来看一眼他的芦叔叔,等于是给他幼小的心灵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5月28日晚6时,得知芦振龙灵堂需要白花的消息,石桥铺老街的60多位个体户们,纷纷收摊,搁下生意,放弃赚钱的黄金时间,自发赶到石桥铺派出所折白花,经一个通宵的努力,终于赶折出了1万朵带着对英雄的哀思和无限深情的小白花。
与芦振龙同时毕业分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宜宾等地的40名同班同学,以最快的速度赶来重庆,望着静静躺在鲜花丛中的振龙,他们泪如雨下,肝肠寸断。“振龙啊,离世纪之交只有218天了,不是说好的全班同学要互通电话的吗?在学校一提世纪之交你就激动,你就兴奋,你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十分幸运的,你要在世纪之交的早晨迎着曙光照一张相,将来给儿子、给孙子看,你为什么食言啊,你为什么突然走了啊!”“振龙啊,不是说好今年春节一块到山东看妈妈的吗?你说你最喜欢吃你妈妈包的饺子,你有5年没有见妈妈了,她老人家手上的茧子更厚了,脸上的皱纹又多了。你难道不想见妈妈了吗?为什么就这样匆忙地走了哇!”40名同学席地围在振龙的冰棺前痛哭,整整一天一夜为他守灵。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李化德笔蘸泪水在签字册上写道:“为西政有芦振龙这样的优秀校友而自豪!”大学学生处郭增琦老师力透纸背:“恨凶顽歹徒,叹振龙早逝。齐鲁大地哺育了你,红岩精神塑造了你,你死得伟大!”
5月30日中午11时,石桥铺地区工作的职工、居民5000多人自发走上街头,把悼念活动推向了高潮。他们打着“向英雄民警芦振龙学习”“沉痛悼念芦振龙同志”的标语,抬着芦振龙的巨幅遗像,一路高呼“人民警察万岁!”“芦振龙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等口号,徒步从兰花村经石桥铺转盘来到悼念厅,向英雄敬献花圈,寄托哀思。
重庆市各级机关干部、大中专学校及中小学校师生、企事业单位职工、驻渝部队官兵和广大市民,有组织地来到悼念厅,向英雄宣誓!那些天,高新区上空哀乐阵阵,不绝于耳,有时凌晨1时还有前来祭悼的群众。
天流泪,化作雨,地流泪,汇成河。人们哭红了眼睛,哭肿了眼睛,人们声声呼唤着英雄的名字:振龙,魂兮归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政治部在芦振龙牺牲的当日下午16时50分给重庆市公安局政治部发来唁电:“向芦振龙同志表示深切哀悼!”
5月31日18点20分,公安部贾春旺部长给重庆市公安局发来唁电,称“芦振龙同志是当代优秀大学生和优秀青年民警的杰出代表,是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争创群众满意活动’的先进典型,是全国百万公安民警的光荣和骄傲。芦振龙同志以实际行动树立了人民警察忠于职守,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光辉榜样。”
6月20日,贾部长亲笔给公安部政治部主任祝春林和重庆市公安局局长陈邦国写信。信中说:“青年民警芦振龙烈士的事迹催人泪下,人民群众为失去他悲痛万分,我们为有这样的民警感到自豪、骄傲。”他号召“全国广大民警,都要向他学习,以芦振龙烈士为榜样,为国家稳定和老百姓的安居乐业,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热情服务,任劳任怨,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不息奋斗”。
****重庆市委副书记、副市长王鸿举代表市委、市府和********张德邻、市长蒲海清,与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陈邦国一道,怀着沉痛的心情,到石桥铺殡仪馆深切悼念青年民警芦振龙,并亲切慰问了高新区公安处全体民警。王鸿举称芦振龙:“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金色盾牌,是重庆广大公安民警中涌现出的一位杰出代表。”
芦振龙牺牲的当日一大早,重庆市公安局党组成员、政治主任朱新仁率先赶到高新区公安处。听完公安处处长陈江渝和政委程建伟对芦振龙的情况介绍后,这位戎马倥偬三十多载的二级警监眼睛湿润了。他心潮澎湃,情注笔端,当即赋诗一首:
天地有正气,
振龙聚一生,
下则化河岳,
上升为日星。
意犹未尽,又挥笔撰写了“人民是力量的源泉”一文,字字珠玑,饱含真情。
市公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育均强压悲愤,作《满江红》一首:地恸天悲,瞻警友,振龙永别。擒顽凶,血染风采,壮怀激烈。除暴安良明大志,史书彪炳歌英杰。警徽耀,千里照渝州,中天月。英雄路,光烨烨,勤国计,创新页。民警万千丰功著,神州十亿奔腾越。捍净土,看铁警干城,岿山岳。
重庆市党政领导纷纷为芦振龙烈士题词。重庆********张德邻的题词是:“新时代人民警察的楷模。”重庆市市长蒲海清的题词是:“人民的好卫士芦振龙同志千古。”
重庆市人民政府迅速作出决定,追认芦振龙为革命烈士;****重庆市委根据芦振龙生前愿望,追认他为****正式党员;共青团重庆市委追授予芦振龙为“优秀共青团员”和“重庆市杰出青年卫士”光荣称号;重庆市总工会追授芦振龙为“最佳文明职工”;共青团中央追授芦振龙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追授芦振龙“一级英模”光荣称号;重庆市公安局、重庆市政法委、****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相继作出“关于向新时代人民警察的楷模芦振龙同志学习的决定”。6月3日,在重庆市公安局召开的“向芦振龙烈士学习争做人民满意民警”大会上,****重庆********张德邻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
“芦振龙同志以他对党和人民的高度忠诚和自己的英雄行为,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优秀的革命人生答卷。他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青春之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的时代精神。他的英雄行为,是新时代‘红岩精神’的最好体现,不仅是广大公安干警和武警官兵学习的好榜样,也是全市广大党员、共青团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的好榜样。”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芦振龙,你是山城人民的骄傲和自豪,你是全国公安民警的骄傲和自豪,你是我们这个崭新时代的骄傲和自豪!
三
芦振龙的生命是短暂的,他只匆匆走完了25个人生春秋。然而,他短暂的生命何以会放射出如此绚丽辉煌的光芒?他的名字为什么能响彻云霄,传遍巴渝大地?他的壮举何以能在山城乃至全国人民心中定格成为永恒?
让我们寻着芦振龙成长的轨迹,把镜头对准25年前的昨天……
齐鲁自古多豪杰。在这片英雄辈出的热土上,梁山好汉、抗日英雄、孔繁森……他们的名字妇孺皆知,振聋发聩。
1973年10月15日清晨6时,随着雄鸡的一声鸣叫,一个男婴呱呱坠地,这给山东聊城市茌平县洪官村村民宋德全夫妇并未带来多少喜悦,生活的艰辛使宋德全这位山东汉子脸上过早地出现了皱纹,再添一张嘴,往后这日子怎么过呀?
“要不,把这孩子过继给他姨?”望着妻子虚弱苍白的脸庞,宋德全叹息着点了点头。于是这个叫宋志强的男孩在他满月后就过继给了姨妈。不久,又过继给了远在内蒙古的姑妈。姑父姓芦,典型的蒙古汉子,他把宋志强改名为芦振龙,要让他有大草原一般辽阔的胸怀,将来成为振兴中华的有用之才。
芦振龙在内蒙古念完小学。姑父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几个野孩子在放学的路上欺负两名女同学,小龙挺身而出,为保护同学被打得鼻血长流,回到家里用水冲了冲,连吭都没吭一声。
儿在千里牵娘心。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经济的好转,宋德全在妻子一再催促下,上内蒙古把振龙接了回来。
一提起芦振龙,洪屯中学校长李孟田就很激动,他说:“这娃特别有正义感。当时住附近水宋村、大段村、小芦一村的女同学晚自习回家路上不安全,担任班上学习委员的振龙主动请缨,接受了护送5名女同学回家的任务。3年时间,1000多个夜晚,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振龙每晚都是把最后一名女同学送回家后才摸黑回家。”得知振龙壮烈牺牲的消息后,当年被振龙送过的5名女同学相拥而泣,她们打长途电话托重庆的亲戚专程给振龙的灵堂送去了花圈。花圈左边的挽联上写着:“义薄云天好大哥英名千古!”右边署名是:“崇敬你的小妹:范英、宋翠莲、宋琼、李芝兰、王月菊”。
茌平县二中池华校长回忆说:“芦振龙嫉恶如仇,他在上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与同学杨富国上街买作业本,发现街对面一摊前一个小偷正在扒窃一位老大爷的钱包,芦振华大喊一声:‘抓小偷!’接着一个箭步冲过公路,一把抓住小偷。这时,小偷的两名同伙逼上来,其中一名啪地亮出弹簧刀威胁说:‘快放开他,不然要你的命!’芦振龙临危不惧,他大声说:‘光天化日之下你们胆敢行凶,绝没有好下场。’慑于芦振龙的气势,两个家伙丢下同伙狼狈而逃。小偷被芦振龙和同学扭送到城南派出所,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后来,派出所李指导员专门给学校送来了一封表扬信。”
1994年,芦振龙以全县文科第3名的成绩被全国重点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刑侦系录取,这位衣着俭朴的县城“探花”进了高等学府如鱼得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拼命地充实自己。教《刑事照相》的李寄冰和教《高等数学》的潘自勤夫妇对芦振龙印象特别深。李寄冰老师介绍说:“芦振龙是班上最爱提问的学生,也是问题提得最多的学生。有一次我见他提问时声音不对,摸他头,原来是发烧,于是劝他下午实验课就不要来了,哪知他下午最早到了实验室,并帮忙准备好了一切教具。当晚9时左右,他又登门向我请教疑难照相的一个问题,直到弄懂弄透为止。”
“振龙这孩子很有抱负。”潘自勤老师给笔者谈了一件芦振龙的秘密,“有一段时间我发现班上一位挺俊的女生情绪很低沉,于是我利用星期天找她来家谈心,哪知话未说几句,这位女生一下扑在我怀里放声痛哭起来。原来,她为芦振龙的气质和才华所吸引,深深地爱上了他。她大胆给振龙寄去少女的第一封情书,哪知被振龙礼貌地回绝了。我看了振龙的回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无意亵渎你淳朴真挚的感情,但学习期间我绝不谈个人问题。’经我做工作,这位女生很快从失败的初恋中振作起来,并与振龙成了学业上的好朋友。”
芦振龙的同班同学、好友,毕业后一同分在高新开发区公安处的余龙陪同笔者一道上西南政法大学采访时,眼里再次闪现出泪花。他指着校园内的“继业岛”说:“这是芦振龙最喜欢的地方。他经常坐在这块石头上看书。他对书的渴求超过常人,书,他买得是最多的,每次上街,差不多都是到一个地方:新华书店。同学中,他最好找,要么在寝室看书,要么在图书馆查找资料。因此,大家送他一个外号叫‘书痴’。”
芦振龙爱动脑筋,善于思考,他广泛涉猎了大量国内外刑侦方面的书籍。1996年初夏的一个中午,同学们下课回寝室,发现门锁被撬。振龙叫大家不要慌,先仔细查看自己的东西,结果6名同学丢了随身听3个、手表1只、衣服8件、皮鞋1双、香皂4块、毛巾3条、香烟6包、食品2袋、床单1套。芦振龙分析小偷撬门入室,用床单包裹赃物,并未离校。因为床单包一包东西出校门很显眼,肯定会被盘查,小偷一定会趁中午同学进出混乱之机溜走,于是,他带两名同学立即奔赴大门守候。1时20分,一中年人拎一大包东西贼眉鼠眼地来到校大门,被芦振龙和同学逮个正着。打那以后,大家都称振龙为“小诸葛”。
令芦振龙非常自豪的是,他在大学认识了孔繁森的女儿孔玲。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使他们很快成了要好的朋友。他们一起探讨人生的价值和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芦振龙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能像聊城老乡孔繁森那样活着,才真正立于天地之间。我要以孔繁森为榜样,发奋努力,勤学苦钻,报效祖国。”振龙郑重地向系党总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积极参加年级举办的党章学习班,认真学习党的知识,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芦振龙散步去得最多的地方是附近歌乐山下烈士的雕像处。从烈士墓到渣滓洞、白公馆沿途,近百尊红岩英烈的石雕,他能倒背如流,准确说出烈士的姓名、牺牲时的年龄、生平简历和英雄事迹。
他常常站在烈士的雕像前深思,陈然、叶挺、江竹筠、王朴……烈士的名字深深印进了他的脑海,烈士不朽的精神照亮了他成长的金光大道。
“爱人如己”——这是芦振龙穿上警服的第一天给自己立下的座右铭。在他从警短短的11个月里,无时无刻不在实践着自己的人生准则。
当治安民警期间,他与战友们一道破获46起治安案件、20多起刑事案件,并针对流动人口多、治安形势复杂的状况,写出两篇很有见地的高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