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82300000001

第1章 书

简聂双江刺史

为己之学者,则为国为民在其中矣。是故凡政事号令刑罚,皆所以格吾之物,致吾之知,以修吾之身也,其容 有不善乎?此万物一体之学也,而仕人乎哉?吾兄……似以养血为政为两事。孔子相鲁,王化垂成,失礼即去,一事故也。枉己以成大业且为可,病己以毕公事,岂善致其知者乎?

简王龙溪钱绪山

逐事省克,而不灼见本体流行之自然,则虽饬身励行,不足以言天德,固矣。然遂以窒欲惩忿为下乘、迁善改过为妄萌,使勤学之士骤窥影响者,皆欲言下了当,自立无过之境,乃徒安其偏质,便其故习,而自以为率性从心,却使良知之精微紧切、知是知非所藉以明而诚之者,反蔑视不足轻重,而遂非长过,荡然忘返,犹骜然自是,横于胸意,为拒善之藩篱,则其流弊,又岂但如旧时窠臼,沉沦于文章器数之末者哉?此不肖之所深忧也。

答程习斋太尹 君子之学,求喜怒哀乐中节而已矣。节也者,非有预定之式、可以求诸师友简策而得也。吾心昭然权度,随事著见,有不可过焉者,所谓帝之则也……大人之平天下,平其好恶而已矣。无有作好作恶,固荡荡平平之王道也。苟群子之学,惟在平其好恶,则簿书期会之间,何莫非吾立诚之地哉……昔象山屡答慈湖之问,殊未了然。一旦因举扇讼以启之而始大悟。以执事之高明,生慈湖之乡,尹象山之邑,而拳拳斯学也若是,宜必有以启之者矣。

答乐必弘

夫良知所谓是非之心、知善知恶者也,便是天之明命,便是帝降之则,应万物而无毫发不爽者也……象山云大阳当空,群阴毕伏……故自孩提之知,至于通神明、察天地、知化育、被四表,其大小悬殊,然亦只是致其本体之知,充其知爱知敬之机,非有所取于外以增助其孩提之知也。故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寄遵岩王少参 象山之道,近已少明,圣天子从祀之文庙,则固与周程并矣……象山(书)院额,晦翁手笔也。互相尊信,亦与晦翁无嫌。

简聂双江先生(庚子)

夫谓良知者未发之中,致中者,学之至也。斯语精矣。其谓致中而和出焉,犹是未粹之说,已不免二之矣。内中而外和,无乃以性为有外内乎?程子曰,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知此则内外之说不待辨而明矣。。。。。。。不当以知觉为良知,固矣。然乃良知之发用,不容有二。先师云,除却见闻,无知可致。况知觉乎?故知觉废,则良知或几于息矣。

简董蓉山

近诸公只说本体自然流行,不容人力,似若超悟真性,恐实未见性也。盖缘私意一萌,即本体已蔽蚀阻滞,无复有流行光照之本然也。故必决去之,而后流行照临之体得以充达。此良知之所以必致而后德明身修矣。 又 弟近有所见,亦非偶得者。缘习气未融,修炼未至,正未敢轻腾口舌,恐滋虚见之病。惟有改过迁善、谨言慎行是切实工夫、彻上彻下之道。同志商量,只就此省课疏密精粗,庶几各得力也。

简董蓉山

心斋兄勇往担当,素履笃实,同志推服,在不肖则不逮远矣。但其晚年所信,多欲自出机轴,殊失先师宗旨,岂亦微有门户心在耶?慨惟先师患难困衡之余,磨砻此志,直得千圣之秘,发明良知之学,自谓孔门正法眼藏,而流传未远,诸贤各以意见掺和其间,将有不免决裂支离之患,精一之义,无由睹矣,可胜悼哉?龙溪虽称透悟,近来磨砻修炼,日就平实,其于先师一脉,庶几不失。东廓悟处虽不逮龙溪,然亦不敢以己意立说,疑误后学。此学犹有赖焉。南野近风方得细订,甚望其张主阐明。乃今有此大故,岂非斯文之大厄与?痛悼何极!

简魏水洲

盖先师……虽直揭良知之宗,而指其实下手处在于格物。古本序中及传习录诸书所载详矣,岂有入门下手处犹略而未言,直待心斋兄言之耶?惟其已有成训,以物知意身心为一事,格致诚正修为一工,至当无二,简易精微,故作圣者有实地可据,日可见之行也。而又别立说以为教门,苟非门户之私,则亦未免意见之殊耳……今宗先师良知之说者盛矣,然亦不免各以意见掺和其间,如狮泉诸兄,论益玄奇,渐失宗旨,况诸私淑者耶?

答欧阳司直 哀痛忧患,人情应感所不能无者,但当论中节与否。骨肉之丧,呼号僻踊,自是天然。若强之以从容礼貌、和平意气,非天则也。所谓则者,亦非有一定之式、在简册可循,求诸良知,则自见矣。

简罗念庵

承谕洞居静处,忽悟当下未是真种。此真悟入真境。岂直百尺竿头进步耶?盖既知当下未是真种,即真种现前矣。

答匡南宗室

所论学无动静,足见新工。象山人情事变上用工,是于事变间尊其德性也,性无外也,事外无道也,动而无动者也。白沙静中养出端倪,是磨炼于妄念明思之间,体帖天理出来也,性无内也,道外无事也,静而无静者也。是谓同归一致,非合二者而一之也。本无动静也。苟不善观,合而一之,亦有病也。是故,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事道若一矣,然离事便如胡孙失树,此心茫然无安顿处,盖失却头脑故也。静默澄心,体认天理,若见道立本矣,然涉事即断,……盖判动静而著象矣。惟致良知,则一以贯之矣。良知本无动静者也,故良知之功无分于动静也。不然则二之矣,后世儒者之通患也。

简罗近溪先生

学问大要,在识本心,庶工夫有下落,不致枉用精神,自生起灭耳。夫收视反听于中有个出头,此对精神浮动、务外逐末者言,良为对病之药,然于大道却恐有妨,正为不识心体故耳。夫心无定体,感无停机。凡可以致思着力者,俱谓之感,其所以出思发和者,不可得而指也。故欲于感前求寂,是谓画蛇安足;欲于感中求寂,是谓骑驴觅驴。夫学致于研几,神矣。易曰几者动之微。周子曰,动而示形,有无之间者几也……圣人知几,故动无不善。学圣者,舍是无以致其力……夫欲明昭性灵,浑化渣滓,与造化同游,非研几之学,其何以能欤?

答罗念庵

惩浮动流转之弊,敦凝会融结之神,一味收视回听,固握宰制化裁之枢。此其精到,殆非近时同志所及……未免认心有象。苟认心有象,即虽潜心于致虚守静,藏密入神,终不免于着相,即非静虚神密矣。神无方而易无体,有方体不可以言神易矣……识心体之说,诚过虚精修者之错用精神……鄙意则谓心本寂而恒感者也。寂在感中,即感之本体。若复于感中求寂,譬之骑驴觅驴,非谓无寂也;感在寂中,即寂之妙用,若复于感前求寂,譬之画蛇添足,非谓未感时也……凡致思用力,皆谓之感……双江虽意在寂上用工,然寂感不分时,则寂亦感也。今吾兄则分时,与双江之意微异矣。夫寂即未发之中,即良知,即是至善。先儒为未发两字费多少疏,竟不明白,只为认有未发时故耳……有友人问川曰,涵养于未发之前,是致中工夫否?川答曰,此处下不得前字。喜怒哀乐,如春夏秋冬,有前乎?未发之中是太和元气,有未发为四序之时者乎?……先师云,良知者未发之中、天下之大本,致之便是天下之达道。则行天下之达道,乃实致良知也,实致良知,乃立大本也,非立大本后乃推而为达道……书曰,安汝止,惟几惟康。惟几也,故动以天而无为;惟康也,故居其所而无倚。天下之动贞乎一,是乃止其所也。是故,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而非外也,知几其神而非内也。诚之于思,是谓知几,故至诚如神,神之格思,诚不可掩也。诚神几,一也。立诚即是存神,穷神即是知几,知几即是研几,研几亦即是慎独。圣学元无二功,但慎独通乎上下,犹忠恕一贯之义也。慎独亦即是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但析而言之耳。夫几微而显,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无善无恶,与物无对,故谓之独……吾丈谓,几前有功,岂犹以戒惧谨独为二耶?后儒以事势之端倪、善恶之分萌为几,与圣门之言几异矣。

……川往岁亦尝有见悟,作二绝云,良知炯炯独几先,此是乾坤未画前……今观之,岂独悟尚有病?却俱成法障矣。况吾兄精进未涯!一时体究证解,岂能久为翳耶?近时学者,多以见在习心承当良知,支吾影射,其弊不可胜救……龙溪书中云,物是良知凝聚融结出来的,恐亦是就吾兄工夫上点缀,指示此精明元自凝聚融结,恐其内知而外物耳……(物)岂待凝结而后出耶?良知亦无可凝结也。此语若不善看,亦能助病。

与董生平甫

此学无他玄妙,只是慎独二字,终身受用不尽。复圣入神,亦只此精熟耳。慎独之至,便是知几。易曰,知几其神乎。今之学者,只要希求高深玄妙,却不知当下脚跟未踏实地,纵使说得天花倒坠,亦只是说空,与吾身不相干涉也。

简章介庵学宪

良知宗旨,乃先师直发先圣之秘。海内豪杰莫不闻之。其反观静悟,自见广大虚明光景者,亦复不少。然非实就格物上磨砻锻炼出来,正恐真体亦未易呈露,则所见者,亦未免尚堕影响耳。格致诚正修,只是一个工夫,安有等级次序?……实致其知,则诚正修一时并了矣。不知格物,则亦不知致知矣……吾人见在习心安便习熟,如毒草恶木之根,深蟠潜伏,时时发生。固以知识,行以意气,非从日用感应处洗濯芟夷,则本来生意,几被窃夺,自可支吾转换,安得见真体哉?虚见光景,亦可骤喜。此亦太虚闪电,而聪明俊哲,往往假托于此,不肯实修,当终归堕落耳。

答危裔芳

致知即是要诀,格物是实下手处。物格然后知至意诚而心正,脉络太煞分明。但近时学者不知心意知物是一件,格致诚正是一功,以心应物,即心物为二矣……故未免欲先澄其心,以为应物之则。此后儒之学所以似精专而实支离,与孔门格物致知宗旨差毫厘而谬千里者也。

答罗念庵

兄意谓,旦昼梏亡,有感而无寂。似矣,然无寂则感无体,又孰为感者。今梏亡之人,呼之即应,诟之即怒,是孰使之然哉?若寂然者果有时而出亡,则种性当断灭,天命有时而息矣。朱子释明德云,所拘物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言盖得之……又谓清寐无梦,有寂而无感。亦似矣,若信无感,则寂灭矣。体果有离用时乎?故虽无梦,未尝无觉。

答聂双江

川自服先师致知之训,中间凡三起意见,三易工夫,而莫得其宗。始从念虑上长善消恶,以为视别诸事为者要矣。久之复自谓沦注支流,轮回善恶,复从无善无恶处认取本性,以为不落念虑,直悟本体矣。既已复觉其空倚见悟,未化渣滓,复就中恒致廓清之功,使善恶俱化,无一毫将迎意必之翳,若见全体炯然炳于几先,千思百虑,皆从此出,即意无不诚,发无不中,才是无善无恶实功。林本上致知,乃是知几之学。自谓此是圣门绝四正派,应悟入先师致知宗旨矣……深取白沙致虚所以立本之说。又尝有诗云,良知炯炯烛几先,此是乾坤未画前……及后入越,就正龙溪,始觉见悟成象,恍然自失。归而求之,毕竟差谬,却将诚意看着效验,与格物分作两截,反若欲诚其意者在称正其心,与师训圣经矛盾倒乱,应酬知解,两不凑泊。始自愧心汗背,尽扫平日一种精思妙解之见,从独知几微处严谨缉熙,工夫才得落实,于应感处若得个真机,即迁善改过,俱入精微,方见得良知体物而不可遗,格物是致知之实,日用间都是此体充塞,通贯无有间碍,致字工夫,尽无穷尽,即无善无恶非虚也,迁善改过非粗也。始信致知二字,即此立本,即此达道,即此川流,即此敦化,即此成务,即此入神,更无本末精粗内外先后之间。证之古本序中,句句吻合。而今而后,庶几可以弗畔参。微龙溪,吾岂特同门而异户哉?殆将从空华复结空果矣!……昔晦翁以戒惧为涵养本原,为未发,为致中,以谨独为察识端倪,为已发,为致和,兼修交养,似若精察,而强析动静,反作两项工夫,不归精一。今吾丈既以察识端倪为第二义,独取其涵养本原之说,以扫分析支离之弊。戒惧于不睹不闻之独,一语尽之矣,此是圣门传受正宗血脉,即是致知宗旨,其孰能异?诸丈如是,我亦如是。但吾丈又将感应发用另作一层在后面看,若从此发生流出者,则所谓毫厘之差尔。

与龚子容书

夫所谓敬者,言吾心之惺然无所肆者也;乐者,言吾心之洒然无所累者也。性本无所肆无所累,肆与累欲入之也。故指乐中赫然有主宰者谓之敬,指敬中泰然自适者谓之乐。故以体貌之庄肃者为敬、情意之所耽悦者为乐,至于矜持之过、恣肆之流,又不足言矣。夫本体无不敬,无不乐,而其发用施行,自有等差,不可以定象论也。

与余子庄

此学须精微处体贴出来,乃有实见,非可以影响窥也。先师云,必体而后见,非见道而后加体道之功。古人于知见字俱不敢轻说……今稍闻大意、稍知门路,便自以为见性知德,何其易耶?……学儒者尚未化气习,安可言知性,……此等处须落实用工,乃不敢轻言也。 又 此学无他玄妙,只在当下识取本心,真见得是人伦事物主宰,即脚跟下便踏实地,日用应酬自觉沛然,便是知及仁守。若当下尚仿佛糊涂,不免测度,即是未识得本心,纵得一付玄解妙见,于人伦日用全不得力。盖为见在脚跟下未踏实地故也。见在脚踏实地,即步步是路,纵时有崎倾,终不沦堕。若未踏实地,只是脱空,此身元自堕坑沦谷,无出头时也。

简沈石山佥宪

孔门致知之宗,陆沉载籍垂二千年,而先师始发其秘,传之未远,已渐失其真,盖缘同志往往掺入意见。高者悬探本体,卜度成象;卑者便客观存在习气,闻识为知。其诸玄奇论刻,种种异户,良可忧也。川往时亦着缘影、堕见解者数年,及就正龙溪,始觉病障。迩来致知之功,差得实地,有进步处只是于格的之义稍见精微耳。

简潘罗江贰守

孔门之学,只在诚意,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物者意之实也,知者物之则也。故只在发见几微处用轼致谨焉,即是达用,即是立本。若欲涵养本原停当,而后待其发而中节,此延平以来相沿之学,虽若精微,恐非孔门宗旨矣……政事中莫非实学也。若外意物以定心体,离发见而养本原,心体即成空相,体用即为两截。

答全一所

盖心体粹然大中,即是天命之性,本无不正。惟动而妄斯有不正矣。故欲正其心者,在慎之于动而已。动之微所谓几也,无善无恶,与物无对,故谓之独。故圣人之学,研几而已矣……若谓养未发之中而后发无不中、动无不诚,却是欲诚其意者在先正其心。孔门何以却倒说耶?

答王师观

大抵吾辈学问,全在切实修行,改过迁善,便是修德圣功。今日讲学者只空谈玄虚,而于日用经纶处纯是世情。其近正处亦皆依傍见闻,支撑粉饰。此与良知之学何啻千里!

答李静明

先师良知之学,乃孔门正法眼藏,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岂今之逞私智、倡邪说者所能掩蔽哉?但有志之士,尚欲各立门户,中间不免有操戈入室者。何况外人不知斯学者,其横议可胜辨哉?吾辈但以身明斯道,乃为有功师门。若徒以笔舌明是非,恐只益增衅耳。

同类推荐
  • 顾太清词选

    顾太清词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还丹肘后诀

    还丹肘后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RUTH

    RU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宝云经

    宝云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中华家训(第八卷)

    中华家训(第八卷)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中华古文化,具有比血缘更强的凝聚力,它把全世界的华夏儿女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 复仇三公主的冰冷彼岸之泪

    复仇三公主的冰冷彼岸之泪

    她们本是自己父母的掌上明珠,只因一些恩怨三个人被赶出了自己的家庭。心中满腹仇恨的她们决定去复仇。来到了她们仇人女儿的学院来复仇,却不料陷进了爱情的包围圈,她们该如何做出选择。(本文很苏)
  • 阴墟咒

    阴墟咒

    阴阳的界律一旦被打破,恐怖就会降临。莫名缺失的记忆,真假莫辩的梦境,身边离奇诡异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出现,一切看似没有联系的事情,又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谁是死人,谁是活人?随着冒险的深入,真相一点一点浮出水面,一切的矛头,都指向一场古老的咒术。
  • 洪荒降临

    洪荒降临

    姜明,不过是一个市政府里边的普通文员,可是一天,他祖传的玉坠忽然发热了。而按照老祖宗留下的遗训,这就代表了整个世界即将产生重大的变化,各种神秘的怪物开始不断的出现,又有一些别有居心的人策划神秘阴谋。而姜明只能凭借着祖上传下来的宝物,在这个越来越险恶的世界中,一步一步的走了下去。
  • 江风萧萧叶飘飘

    江风萧萧叶飘飘

    金叶是被收养的弃婴,因为家中孩子较多,最小的弟弟又身患重病,生活很是拮据。为了给小弟治病、维持基本的生活,金叶不得不勤工俭学,而且是身兼数职。江萧瀚,大财阀的唯一继承人,为了躲避父亲的再婚从美国转回金陵学院继续念医科。两个不同阶层的年轻人,因为金叶的一次谎言,而产生纠葛,从此摩擦不断,欢乐不断,这中间又夹杂着辛酸和泪水。此文描写出了年轻人的爱情、亲情、友情,展现了他们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不同的观点下所产生的不同人生轨迹。
  • 永无宁日

    永无宁日

    一个在愚昧闭塞的环境中成长的少年,因偶然看到的一幕特殊场面而震颤而迷乱。战乱的时代又把一杆枪放在他无知的手中,从此他便知道了用枪去解决自己古怪的愿望。他一次次地杀了自己的亲人,也杀了自己所谓的敌人,欲望吞噬着他的灵魂,令人永无安生之日。
  • 霸体缚灵

    霸体缚灵

    一个“梦游”的少年,被村人抛弃,独自上路,只为解决那身体中的秘密。却不知已被卷入一个谋划万年的欺天大局之中!待看他如何在一次次危机中掌控住自己的命运,拨开迷雾,重现天明!
  • 教师传奇

    教师传奇

    这是我对我爱情的一段YY之旅,相信大家会在这本书中找回自己的青春,那些曾经失去的真实爱恋。让我们永远保持着微笑,来看看我们曾经过往的纯真。呃,它可以算得上是半YY的爱情小说吧!——叶飞云
  • 唐诗宋词元曲(第四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四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使兽召唤

    使兽召唤

    一个神秘的系统,一个全民召唤使兽的世界。这里有各种强大的使兽,这里有种种瑰丽的秘宝。目标只有一个,成为最强的使兽使,屹立在这个神奇的世界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