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84500000002

第2章

第三对三归辨同异者。于中作三种分别。第一明同异。第二出体明所以。第三问答分别。第一明同异者。若论三宝直举境界生福。三归以人对境。归谓归向。婆沙云。归是归趣救护义。是归趣义。涅盘解脱中说。譬如群鹿怖畏猎师。若得一跳则喻一归。如是三跳则喻三归。众生亦尔。怖畏四魔恶猎师故受三归。依受三归故则得安乐。三宝则宽通于真伪。三归则狭唯在真中。名字三宝一向不入三归。一体三宝尽入三归境界。别体三宝有是有非。一体三归者分别有二。一就性体明三归实。二就德明三归义。性体者义该凡圣有心之粗皆有三归体实。谓佛性法性僧性。故性品云。其有宣说是经典者。皆言身中尽有佛性。如是之人则不远求三归依处。何以故。我身于未来世即当成就三宝。就不远求是性具足。未来成就是德具足。德中有三对。一因果相对。二唯就因。三唯就果。此义前已说。别体是非者中。先小次大。就小中若依杂心。佛二种身中但归法身不归生身。于法身中归佛所得无学无漏不归有漏种智。法中唯归涅盘。僧中归学无学无漏法。故论云。归依彼诸佛所得无学法涅盘无上法。僧学无学法。归佛所得无学法名归佛。不归佛无敬等。诸有漏法自性不解脱故亦除生身。问。但归佛无漏法者。损佛生身应无逆罪。解云。生身是法身所依。如坏瓶失乳。故成无间。法中唯归涅盘无上法者。论主归依爱尽名归法。善故常故。以余法无善及常故不归依。归僧学无学。以僧成就非学无学法。及生身以有漏故不归依。亦非等僧以可坏故。成实论明别体三宝义。能生善皆可归依。故文无成说总相作语。就大乘明别体。对一体明少分者。且依法性论及胜鬘经就果明三归。对小乘法僧明少分究竟义。宝性论云。可舍及虚妄无物及怖畏二种法及僧非究竟归依。二种法者。一是所说法。二所证法。所说是能诠教法。得证法时灭。如舍船筏。所证法有二。所谓因果。因是道谛。是有为虚妄非真非实无常故不可归依。果是灭谛涅盘。彼是无物犹如灯灭。断少烦恼苦是无物故。所以不归。僧者三乘诸人有恐怖不断烦恼习常求归依如来。以自求归依非究竟故。所以不归。既不归小乘法僧。当归大乘。果中一体三归。宝性论云。众生归一处佛法身。彼忻依佛身有法。依法究竟僧。佛身有法即是佛宝。依法究竟僧即是法僧。此等三义同用真谛为体。虽有三差别。同是彼忻果等无优劣。智用照境名为佛。自实自相轨则名为法体。义无邪碍和合是僧义。胜鬘说与此同。故经言。法者说一乘道。法僧者是三乘众。此言一乘道者。三乘所依人别法通故名一乘。此偏就道谛为语。又云。说一乘道法得究竟法身。于上更无一乘法事者。此明因得果灭道通论。欲明小乘灭道并不可依。究竟法身即是涅盘无物住。有余时直是结尽。后证无余身智复无。不同大乘菩提涅盘二俱常住。菩提是常不堕有为。即菩提明灭。涅盘善有不名无法。故可归依佛。僧义如前说。问。何故唯明法僧非究竟而不说佛宝。解云。彼实此权更无别人。是故不说。第二出体明所以者。先明所以。次明体性。第一者。问。何因缘故说此三归。解云。为破众生归依山林树林园观塔庙非安非胜不能免苦。或复有人归依如来父母生身头足等分为止。是意归佛无学法。归法者。谓善不善无记法及诸比丘所行是应作法故。初舍此法当归爱尽涅盘。归僧者。或谓归依四性出家之人。初舍此人当归僧学无学法。第二体性。问。何者是归趣体性。解云。归者灭道少分。趣是口语。又说是能起语心。复有说者。信可此法。信为趣体。若依评家后说者好。第三问答分别者。问。受戒而不受归。是人得戒不。解云。或有说不得。所以者何。若欲受戒应先受归。复有说者。若慢心不归不得戒。若人不知为先受戒为先受归。不受归而受戒。是人得戒而与戒者得罪。问。善生经云。菩萨有二种。一者后身。二者修道。归依后身名归依法。归依修道名僧此义云何。解云。后身菩萨即此生德不入僧宝。不离此身然未是佛。复非佛宝。然此身中成就无漏功德判为法宝。问。佛为入僧数不入僧数。解云。依善生经。佛不入羯磨僧。故彼经云。佛若入僧数则无三宝。四不坏信。若就福田即入。问。归法通自他。佛僧二种何故唯他非自。解云。若就法性言之。三俱是自。就德言之。自己未成佛僧无所归故。法则人法有异故得自归。问。何故戒有分。受三归无分受者。解云。若受三归为欲舍邪故。次具受戒法起行除邪。随其力能故有五种优婆塞。问。或有礼拜自在天王世间诸王长者及诸外道魔梵失三归不。解云。受三归已。造作痴业受外道法自在天语。以是因缘失三归依。为摄取故所说邪法慎物受之供养天时。当起慈心为护身命钱财国土人民。不失三归

第四明福田益物。于中有二。一明境界广略。二辨益物不同。第一境有广略者。一就佛明广略。总说唯一。如涅盘权实说。二谓真应二身。如十地论体相用说。三谓法报应。如金光明合实开权。复说三种。谓如如智应化二种。此如十地相似。如楞伽合权开实说。四谓应化佛功德佛智慧佛如如佛。若随境义用有十。如华严说。法广略者总唯一一切尽名法。论旨分二。所谓教义。义不过三。谓理法行法果法。教分十二。谓本经乃至论义。僧广略者总唯一增一至二。于中有三。一就位分二。如师子品中说。一者世僧。大地已前乃至凡夫。二者义僧。大地已上乃至金刚。就法分二。谓羯磨****。****者时人或说四谛或言四依。就所漏法分二。谓理和事和增二至三。于中有二。一就行分三。如金刚身说。谓破戒杂僧。二愚痴僧。三清净僧。二就人分三。谓胜鬘说僧者谓三乘众。如大智论说四。一哑羊僧。二愚痴。三无羞。四有羞。如律毗婆沙说五。一群羊僧。二无惭。三别众。四清净。五真实。就用不定。一四人。二五人。三十人。四二十人。此义可知。二益物不同者。佛僧二宝能生物福。如十地初愿中说。法宝一种生物智慧。如第二愿说。若通而言之。皆生二种。境界无定。由修行者心因异相所生亦异

第五三宝相者。如第七功德中说。如来有十。一觉相。二善相。三常。四乐。五我。六净。七解脱。八真实。九示导。十可见。法有十一对。一善不善。二常无常。三乐不乐。四我无我。五净不净。六知不知。七解不解。八真不真。九修不修。十师非师。十一实不实。僧有九相。一常。二乐。三我。四净。五是弟子相。六可见相。七善。八真。九不实

第六常无常者。名字三宝是无常法。小乘别体。佛僧是无常。法宝中涅盘是常。不为生灭所迁。经云声闻涅盘唯有乐净无常我者。就分别无相性。若有分别心则见生死涅盘。若舍分别即无生死涅盘可得。故云无常。我有二。第一佛性真我。彼未显性实故无。二神通八自在我。此唯无为无法故无我。若论法杂心。阴空无神是无常。总用无处是常。成实论主空与前同。法空是常。大乘别体。佛僧同前。法中理与灭果解同前。浅深为异。若大地已上乃至诸佛生德是常。生相无常。法义同前。若在地前相德俱无常。一体一者。实之与义悉皆是常。以体同故。义非条然。如寿命品说。若言如来异法僧者则不能成三归依处。如汝父母各各异故。故使无常

第七盛衰者。初明佛宝。以权对实明应用有损益真无损益。如性品中说。如庵罗树及阎浮树一年三变。有时生华光色敷荣。有时生叶滋茂翁郁。有时雕落伏似枯死。如来亦尔。于三界中示三种身。有时初生。有时长大。有时涅盘。而如来身实非无常。二法有盛衰者。以教对理明教有损益。故性品云。犹如蚊滓不能令此大地沾洽。当来之世是经流布亦复如是。于时有利名益。故经云。譬如过夏初月名秋秋雨连注。此大乘典大涅盘经亦复如是。为于南方诸菩萨故当广流布。降庭法雨弥满其处。僧宝损益者。以凡对圣就二人明损益。凡夫违法不能奉顺修行心无圣法不能越凡成圣。是僧宝损相。故经云。如来正法将欲灭尽。尔时多有诸恶比丘。于秘密藏懈怠不勤。哀哉大崄当来之世甚可怖畏。智人不违是典奉顺修行自能知义为他演说得成圣僧。是僧宝益相。故经言。唯诸菩萨摩诃萨等能于是经取真实义。不着文字随顺不逆为众生说

第八坏不坏者。名字三宝不辨坏不坏义。唯就佛在世时。小乘别体三宝明出佛身血坏僧断法。大乘别体权用及一体三义不明坏义。故性品云。如来亦尔。示有众生于如来所生粗恶心起五逆罪至一阐提。为未来世诸众生地如是示现坏僧断法而作留难。假使无量诸魔不能侵出如来身而众生皆谓法僧毁坏。而如来性真实无变无有破坏。坏僧义如杂心广说

第九通别者。三宝义别有佛法僧异。经中亦有通相作语。就佛辨法僧。就法辨僧佛。就僧僧佛法。佛僧者如师子中说。复有僧者。谓诸佛和合。是故我说僧有佛性。和合是僧义。诸佛有和合故名佛为僧佛。人证实故名僧有佛性。佛法者诸佛如来有俱生奇特未曾有法。动成物执故名佛为法。法佛者如三身中显时性体与觉照作本名为法佛。法僧者如师子中说。一就教法。故经云。复次有僧谓法和合。法和合者谓十二部经。十二部经常。是故我说法僧是常。教论常理名经为常。论旨无违名法为僧。亦可部别所明不相违故名法为僧。二就理法。经云。僧名和合。和合者谓十二因缘。十二因缘中亦有佛性。十二缘常。佛性亦尔。是故我说僧有佛性。因缘是义。佛性是实。即义辨实故名十二因缘亦有佛性。以义从体故名十二缘常。因缘义相与实无违故名为僧。僧有佛性同十二缘。亦可因缘和合成生故名僧。僧佛者十地论云。证三种佛菩提。声闻辟支佛亦名为佛故。智用照境名佛。彼有正觉见道故名僧为佛。僧法者如善生经说。菩萨有二种。一者后身。二者修道。归依后身名归依法。此义前已说

第十约五眼明为境差别。然名字佛法二宝肉眼天眼等见。僧者和合意地得。即是法眼见。别体佛肉天二眼见。法僧并法眼见。一体佛法僧法慧佛三眼所见

第十一明诸论显所敬广略

第十二辨敬意。此之末后两番若欲分别。如疏中所说

二障义

八门分别。一名。二体。三明差别。四依心通居。五迷邪理事分别。六地起治断先后。七就位明分齐。八摄邪分别

第一名者。能烧身心身热心热能令行人忧恼故名烦恼。此名不举体就功能为名。决断名智。惑性迷理障智故名为智障。亦可即智是障。此一就所障。亦可当体此二隔碍圣道及圣道前方便故名为障。问。名中名智障为障智说智障。为当即智是障说智障。答。此通二义。问。若障智说智障。有障可无智。烦恼非智障。惑生应有解。烦恼时无智。是亦说智障。云何非智障。答。智障由智除故。就能治说智障。虽有烦恼而无智。烦恼不待于智遣故。智障之外立烦恼障。问。解惑相对然能治不是解。亦应所治非是惑。以障即是惑。能治即是解。能治若是解。还复无二障。若即智是障者。以障除障。若障得除障者。亦应以闇除闇不待明。答。望惑说为智。望胜智说为障。治义非障义。障义非治义。即不得说障除障

第二体性者。用五住惑性及三慧观解以之为性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天水古民居

    天水古民居

    古城是古民居的载体。天水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建城历史久远、独具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距今约3800。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天水先民已经开始了原始居住活动。约在公元前1100年前,天水地域即出现了先秦西垂邑。西垂即后来的西犬丘,汉西县故址,今秦州区东南一带。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秦州,七年复置,并将秦州州治及天水郡治俱由冀城(今甘肃甘谷县)迁至今天水城区的上郵城,从此开始,上郵城即今天水城区一直作为州、郡治所而成为陇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 我是霸主

    我是霸主

    杨小铭跟随旅游团掉队,在项王故里过夜,时空交叉意外中,回到过去,风起云涌、把酒言欢、征战沙场,笑傲群雄。生当为人杰,死当做鬼雄。屌丝逆袭成霸主,谱写传奇神话。
  • 虚拟世界之英雄世纪

    虚拟世界之英雄世纪

    一个牧师混迹在英雄无敌世界中的故事
  • 梦里乾坤客

    梦里乾坤客

    这就是一个传承道家的胖子,得到一件上古宝贝之后,在各个世界慢慢成熟的过程。胖子自带小BUG。
  • 女帝赋

    女帝赋

    谁说女子不如男?红颜为何就是祸水,妻子为何就是糟糠?在这个男权社会,她一个不服输、不信命的女子,平步震惊天下,权倾朝野。与男儿比谋略,与女子玩心计,造就千秋霸业,青史留名。别人都是被命运玩弄,而她,是玩弄命运......
  • 李公案奇闻

    李公案奇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月亮三部曲之月光美人

    月亮三部曲之月光美人

    通过侗族鼓楼这一承载侗民族忧患与沧桑的厚重载体,以及侗族反抗封建压迫青年款首——王崇武的传奇人生命运和不懈追求,着意渲染与弘扬中国侗族鼓楼文化的精髓,启动侗民族灵魂深处的族群记忆,运用魔幻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艺术手法,描写世代生活在吊脚楼下的侗族群体的生命意识及生活百态,藉此揭示侗民族纯朴古拙的生命哲学,解构侗民族的生命密码及生存意义,探寻侗民族走向未来的希望与梦想。
  •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灭世特种兵

    灭世特种兵

    空旷,死寂。昔日繁华的世界早已不复存在。这里的世界,有人被撕成碎片,有人被挫骨扬灰。强者的意义被重新定义,每个方向,每颗人心交错出险恶的密道。文明的砝码又值几个斤两?本能与人性的碰撞,交锋出最险恶的阴谋。游走在黑暗中的精英部队何以全军覆没?生死之间,谁控制着正义邪恶?是什么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疆界?又是什么让60亿人类退化到失去文明?
  • 邪魅公主的穿越之恋

    邪魅公主的穿越之恋

    在她生日的那天,上天给他的礼物就是,让她摔倒,摔倒还不算,竟还要她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