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16500000002

第2章

菩萨品

弥勒补处之士。岂容有其屈现受。不足彰维摩之高德。为兜率天王说不退转行者。明彼天闻弥勒当生于彼欣情内着。是故问十住不退之行。净名呵之遣诸天封着。所以为说不退行者。明彼天欣于此行得于菩提涅槃。由于其记得此果。得果由行发心。是以净名一一非其五事。为用何生者。明心甚多耳。捉一心难不得记。过未现在耶者。明提一念之心以为三拟在三世。故定言过去未来现在耶。过去生已灭者。过去之心已灭不得记耶。未来生未至者。未至是未来无法。不得记也。现在不住者。念为三相成念念不住。不得记也。三处心无。其记安在。即时亦生亦老亦灭者。引佛语为证一念有三相。相分在三世。不得生者是生相。老者是住相。灭者是灭相。文言若以无生至三菩提上空中亦不得记不破菩提但破记者。记于菩提是以合如生得受记者。上明空位中不得其记。此踪空中得记。空应是得记。今明如空中无生灭故。何有记也。所以者何者。所以弥勒得记便众生同得者何。夫如者不二不异者。众生弥勒同如不二。亦无弥勒得记众生不得之异。空既无异。应同得也。第二从若弥勒得菩提至即菩提相。破菩提相也。第三若弥勒灭度以下至诱诸天子。破涅槃。第四实无发心者。破发心。亦无退者。破不退转行也。舍于分别菩提之见以下重破菩提所以而然。明诸天子欣心菩提着相心多。是故重破。自下明菩提空。不论菩提。无性故空。但明菩提妙绝尘境。体无众相故言为空。非谓无也。自下明破菩提。凡有其三。从至无生住灭故。菩提体空。舍分别菩提之见者。明菩提妙绝不可见也。所以者何。所以舍菩提见者何。不以身心得者。明菩提妙绝。绝于身心体。非身心。何其见也。寂灭以下凡有六段释。初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者。总明非身心得。是寂灭相也。第二从不观是菩提至无忆念故。明菩提不观于境不念境也。第三断是菩提以下至无贪着故。明菩提断于烦或。舍诸见离妄想故。明断诸见。障诸愿无贪着。断五钝。愿者爱分别愿。第四从顺是菩提至实际故。明菩提无众相体同三空。第五不二是菩提一句释疑。上明顺于三空谓为菩提。缘于三空故言为顺。今言离意法故。无菩提为意。三空为法。故言离意法故也。下二句皆明菩提之体。第二知是菩提知众生心行故者。上明菩提体空。时望心没还。明菩提是有。了众生心行。第三不会是菩提以下。上明菩提。了于心行时。情作有意而取。自下还明菩提之无相也

光严所以言不堪者。与居士问答。理乖屈于几会居士言道场来不达万行亦是道场这谓佛得道处为道场。来问居士。趣诸道场得三菩提。可得言从道场怪来其所以故言。道场者何所是。佛果言道场者。可乘之化物故有道义。能去众生虚伪烦恼生其实解。喻之如道。万行可履之向佛故有道义。万行能去其恶生其妙解故有场义。从直心至谛是道场。从因说道场。从四谛说无所畏。故外境缘中说道场。力无畏以下亦是行中说。仰学果行为异。若与诸波罗蜜行相应者。教化所有未始不与万行俱来向果。故言皆从道场来即时住佛所乘也。今明举足下足者。无相之善为举足。有相之庆为不足。亦可。自行为举足化人为下足也

持世失几在于不识真为不能应几弘法。故不堪问疾。魔知不达。以女色施之直。破坏其道意。持世谓为帝释。作身命财三常呵之。释谓。身命财常。是以今言当观无常以求善本者。明三不坚法得三坚法。即指不坚为善本。沈非我宜者。二种非宜。一以女色是在家所通非出家人宜。二者此诸女等道根将熟在于维摩。复非我宜。娆固者。固犹漏也。欲令其人生诸漏失。如我应受者。有二种应受。一者色欲是我在家所通故言应受。二者其人几悟必受我法复言应即即受。随所应而为说法。剬魔令其从己受化。有法乐以下明以法自娱。移其先好心解则神悦。故名法乐。下明智惠善根皆是法乐体。乐常信佛至广行施。明住前法乐体。从行施至广菩提心。次第明六住中法乐体相。七住始得无生忍。能降魔。断二种烦恼。修净土八住所行。成就相好九住所行。乐严道场十住所行。乐闻深法不畏以下。通明三乘智惠善根。不乐非财者。明众生应闻定得悟时以惠为非财。又解。道根将熟时不乐众生根未熟时。乐近同学者。大乘之理彼我俱学故称同学。心无恚碍者。于小乘学中化令从大。有恚在心。不能如是。不护恶人。害我道根。将护恶人道外慈茂。所存处大故须护也。善友是佛。近则生善。化转其志。不乐本习。故言不乐五欲乐也。我已舍矣者。本意欲令发心。今以发矣。令修习受行。化缘须息故言舍矣。愿所化之人法愿具足。亦可。诸女转教一切众生使得法具足也。不复念本所习。领其微诫重启其师。更以何行自防道心永固。有法名无尽者。即向法乐能转化。通人为门。如以一灯传晕千炷。法利亦然。燃百千灯本明不尽。夫一菩萨转化无穷令使发心。而道意不灭。然化功归己。增益功德有异于喻以化人言自防。处尘不染。亦实称佛心。名为报恩也。后复重解。我已舍矣者。受必有益。舍亦蒙利。欲令诸天女等转教无数令得发心。自亦蒙润。彼此获庆。故言具足也。我等云何者返请维摩。以何行为先。下答。当已化物为首。使群生普行五自归已。此即教其作行之方也。下发心之流是其利也。诸姊者。前二种被法而言。以前曾为先。据人而言。以起为前。今解天女言姊者。以其不行始学前法故言姊也 次命善德而问疾者。明其德高。斯是其权现。受其屈不达于法。会不当如汝所设者。明财施不当于道根。当为法施之会者。明法施以称根。法施所以胜者。明财施养形。法施养神。财施有竭。法施无尽。财施有前后。法施无前后。是故法施胜财施也。无前无后一时者。明众生玄几冥感法身向应。根药不差。同时养神故。言一时供养一切众生也。何谓也以下说法施体。谓以菩提起于慈心者。解慈义。以檦菩提乐以解慈义。为令离苦得无上果。兴于慈心为得正法。起于智惠为得智惠。起于檀波罗蜜为除悭贪也。以无无我法者。有我心在。嗔恚必起得无我空乃能忍辱。以离身心相者。离云言空。能解身心相空。方能有中翘勤也。以菩提相者。菩提体绝于众相。能如此解一切法无性。方能有中行禅也。又解。檦菩提集禅定法以求菩提也。解空故能有中施化。无相者。何由能不舍有为法。正以深解无相故也。得无作空门能示现受生。护持正法者。弘理不绝称曰护持也。所以化物不卷。须有中方便能通正法。行四摄不舍。能度众生。自下随情消息也。又解。何谓法施之会。问法施之义也。何以名法施胜。自下解法施普同故所以胜也。下何谓也问法施体。起喜心者。喜对于嗔得邪果。今除其嗔获得正果也。六念者。念三宝天戒施也。若六念成必由于思者。善思惟也。六和敬者。三业无违戒见施同慕从随顺故言和也。敬行此六必以真心为本。敬行邪曲莫能成记也。謟心济己为邪命。质直养形为正命。直心为命必招正善之果也。大施主者。说大乘法为大。说三乘法为中。财施为下。今云大者。说大乘法施也。善德所以解璎以奉维摩者。有二意。所上来善德设财施。意欲弘其法施之会。维摩应几以弘法施。使二百人皆发菩提之心也。然时坐未知善德法施之意。是以解璎以奉维摩表己意在法施也。二欲励乞人之流发菩提心也。所以而然者。明维摩受璎以一分奉难胜如来表己受敬之心一分与乞人表悲拔苦之极。是为敬上接下。其功齐矣。若其心平等。我等何为不发菩提心也。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以下齐上无所分别。等于大悲者。以上齐下。不望果报者。释维摩法施以下准上以上齐下者。明于彼上下皆不望果报故能尔也。皆发菩提心者。明不但乞人发心诸人皆发。故言皆发菩提心也

同类推荐
  •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申日儿本经

    申日儿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秋灯琐忆

    秋灯琐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尧山堂偶隽

    尧山堂偶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术汇宗

    武术汇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牛书供应商

    牛书供应商

    杨尘莫名其妙的就成了万道传播者,将各种知识与技能制作成为书籍,传授给别人后,自己还能得到对方学习到的能力。不管是武侠小说中的武功,玄幻世界中的功法,游戏中的魔法,未来世界的黑科技,他统统能够制造成书籍。
  • 高冷王子的公主

    高冷王子的公主

    当冰山王子碰到傲娇公主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呐!
  • 大明冷月刀

    大明冷月刀

    大明天启年间,大阉魏忠贤祸乱朝纲,他网络党羽、排斥异己、杀戮忠良、欺压百姓,一时间朝野上下一片狼藉,富庶的中原大地变得满目疮痍,贪官污吏无处不在、无所不为。以江南士大夫阶级为首的东林党人主张广开言路、改良政治,杨涟、左光斗等大臣曾多次上书弹劾魏忠贤,最终被阉党残害于诏狱中。此后六年,魏忠贤更是肆无忌惮的祸国殃民。福州文选员外郎周顺昌不畏东厂势力,对路过被捕的东林党人礼遇有加,而受到应天巡抚阉党毛一鹭、李实等人仇视陷害。天启六年,魏忠贤派出锦衣卫前往苏州捉拿周顺昌,苏州市民本已不堪忍受朝廷盘剥,遂为周顺昌被捕而群情激奋。一干江湖豪侠更激扬大义,纷纷汇聚苏州,谋划如何营救周顺昌。
  • 追溯轮回之荒古

    追溯轮回之荒古

    上古年间,魂修强盛至极,因威盖苍穹,而导致规则失衡,惹来天劫灭世。万年后,废材天启,因坠崖误食了天地玄阴果,而激活了隐藏在天地间最神密的一颗魂种。然而,天启却因此,而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 个人理财业务

    个人理财业务

    本书分为九个项目,内容包括:建立和管理客户关系、分析和诊断客户财务状况、熟悉和开展银行理财业务、熟悉和开展保险理财业务、熟悉和开展证券理财业务等。
  • 焚书(传世名著百部·51卷)

    焚书(传世名著百部·51卷)

    在李贽的著作中,《焚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书共六卷,收集了李贽的书答、杂述、史论、诗作,于公元1590年(明神宗万历十八年)在湖北麻城刊行,又于公元1600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重刻。对于书名,李贽有过说明:是书“大抵多因缘语、忿激语,不比寻常套语。恐览者或生怪憾,故名曰焚书。“
  • 这个王妃不太冷

    这个王妃不太冷

    繁华落尽,辛酸自知,直到最后王妃辛月才知道这一切不过都是骗局,就连这副身体的爹爹都是要江山不要女儿!落下悬崖后的她心已死,半步多一日游后让她正视这个世界。一夜过后,辛月冷傲无情,一条血路过后,自己得到了最想要得到的,报仇!但是当离王亲自被自己杀掉的那一刹那为什么自己还那么的心疼?是和前世的告别,还是什么原因?血染江山的画,试看谁予繁华?
  • 人的生存与健康

    人的生存与健康

    本书分生存篇与健康篇,从“保持精神健康”、“合理安排饮食”、“长期适度运动”、“充足有效的睡眠”、等几个方面立阐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健康习惯,保持健康身体。
  • 古煌迹

    古煌迹

    悠悠天地道,默默天下尘。强者无双,人道毁灭,万象皆空,留迹人间。数位面,一人物,强者吃遍天下鲜,弱者只能脚踩边。这是一个宏达的世界,这是一个生死的考验。天道之下皆为蝼蚁。蝼蚁欲逆天而行,何解?苍敖界,走向天道,打破天道。至尊方存于世间。
  • 墨客剑殇

    墨客剑殇

    战国末期,采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开始日益强大,在经历肃清内党嫪毐、吕不韦等内患之后,始皇帝嬴政任命李斯为相,王翦、桓齮为大将军,集结秦国兵力,大举东进,一时间夺掠抢杀遍布中原,顷刻间便哀鸿遍野,但凡妇孺老妪,无一幸免。此举大规模激怒了天下百姓,有志之士纷纷举戈相抗,其中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便是墨家所遗后族。因墨家一直奉行“兼爱非攻”之策,故得天下义士纷纷响应,且响应者皆抛诸生死于外,江湖中人纷纷尊之以“墨客”。面对暴秦压境,墨客们能否力挽狂澜,一番生死对决便就此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