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42800000007

第7章

《隋書經籍志》云:元始天尊生於太無之先,禀自然之炁,沖虛凝遠,莫知其極,天地淪壞,劫數終盡,而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窮桑之野,授以祕道,謂之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所說之經,亦禀元一之炁,自然而有,非所造為,亦與天尊常在不滅。天地不壞則蘊而莫傳,劫運若開,其文自見。乃命天真皇人改轉天音而辨析之,自天真以下至於諸仙,展轉節級,以次相授。諸仙得之,始授世人。推其大旨,蓋亦歸於仁愛清淨,積而修習,漸至長生,自然神化,或白日登仙,與道合體。宋張商英《道德經》云:劫運悠曠,太少格塞,邪熙失元,散著群生。因其九竅,發生情識。情流識蔽,宛轉顛倒。因流起愛,蔽愛生僧。憎愛交攻,前伏後起,棄明趨昧,積昧為陰。陰結為幽,入幽為鬼。神正為人形,傍為異趣,啖食陵暴,性不得靜,命不得延,黑熙慘霾,干犯霄極。三清化主,三帝天君,鎰觀在下,一念興悲,自然妙熙,絡繹成文,靈風鼓奏,自成音聲。至慈度厄,至仁好生,至正摧邪,至明破冥。上列曹官,下設嶽洞,眾真受職,列仙分統。真機既漏,玉字乃出,火煉洞陽,筆著空青。玉檢金版,符錄咀訣,教授仙眾,威制魔群,煉度魂魄,役召萬靈。太上道三,上真道七,中真道六,下真道四,金口所說,三師所授,瑤函寶筒,祕蓄天臺,遺落人問,太倉一牌,修真之士,集為三洞。無無上真,名日洞真。幽深微妙,名日洞玄。靈奇隱顯,名曰洞神。非真之真,泯寂無文。非元之元,妙體孤存。非神之神,欽忽無垠。此明三洞真文之旨趣也。

老君又化身號靜老天尊,行教五方,遂於束華山九合玄臺說法,以授束極始老國王。其王妃、王子、大臣五千餘人,同修其道,俱得地仙。乃建習仙官,習靈、七正二館,令學仙者居之。二百年中,國內白日昇天者三千餘人,其王昇為妙梵天主。

按《青童內文》云:始老國在束海之外也,一名清和國妙梵天主,後以逸樂過度,謫下人問,為局賓國王,老子化之為佛者是也。

老君在天皇時,號玄中大法師,亦曰通玄天師,出《洞真經》一十二部,以無極大道下教人問。在地皇時號,有古大先生,出《洞玄經》一十二部,化人以無上正真之道。在人皇時,號盤古先生,出《洞神經》一十二部,化人以太平無為之道。

在伏犧時,降于田野,號鬱華子,授《天皇內文》,又降河圖八卦之文,教人以順性之道。在祝融時,降于恆山,號廣壽子,授《人皇內文》,教人以安神之道,俾陶鑄為器,以變生玲。在神農時,降于濟陰,號大成子,授《地皇內文》,教人以好生之道,俾播植穀果,以代烹殺,和合方藥,救疾養性。略見唐紀。在黃帝時,降于崆峒山,號廣成子。帝即位二十九年,憂天下之不治,乃往見廣成子而問日:聞子達於至道,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穀,以養民人,又欲觀陰陽以遂其群生,為之奈何。廣成子曰:而所問者物之質也,所欲官者物之殘也,自汝治天下,蕾買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日月之光亦以荒矣。而佞人之剪剪者,又奚足以語至道。黃帝退捐天下,築特室,席白茅,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問曰: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廣成子蹙然而起,日:善哉問乎,來,余將語汝。夫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清必靜,毋勞汝形,毋搖汝精,少思寡欲,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神將守形,形乃長生。謹汝內,閉汝外,多知為敗。我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彼至陽之原也。為汝入於窈冥之門矣,彼至陰之原也。天地有官,陰陽有藏,謹守汝身,物將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修身千二百歲,吾形未嘗衰也。黃帝再拜稽首日:吾子之謂天矣。廣成子又謂黃帝日:來,余語汝。彼其物無窮,而民皆以為終。彼其物不測,而人皆以為極。得吾道者,上為皇,下為王。失吾道者,上見光而下為土。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返於土,故余將去汝,入無窮之門,以遊無極之野,吾與日月參光,吾與天地為常。乃授帝《陰符經》。

老君於三皇時說經,世謂之三墳之書,久失其傳。兼累世所說經,多藏瓊室瑤臺,或秘龍官海藏,神真保護,世莫得聞。今所傳者,太山一毫芒爾。

久之,又命西王母授帝元始天尊玉像,帝置於高觀,以敬奉之,常有綵雲覆其上,故號為道觀。道觀之號,自此始也。

按《太平廣記》所引道經云:在昔道黑凝寂,湛體無為,將欲啟迪玄功,化生萬物,先以束華至真之熙化而生木公,木公生於碧海之上,蒼靈之墟,以主陽和之熙,理於束方,號日束王公焉。又以西華至妙之黑化而生金母,以主元毓,神玄奧於眇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熙,結熙成形,與束王木公共理二黑,而毓養天地,陶鈞萬物,體柔順之本,為極陰之元,位配西方,母養群品,號日西王母焉。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咸所隸焉。木公冠三維之冠,服九色雲霞之服,亦號玉皇君,居於雲房之問,以紫雲為蓋,青雲為城,仙童侍立,玉女散香,真僚仙官巨億萬計,各有所職,故男子得道者,名籍所隸焉。時往謁九靈金母,一歲再遊其官,共較定男女真仙,皆品功行以陞降之。天地劫歷,陰陽代謝,時運興廢,陽九百六,舉善黜惡,靡不由之。總其錄籍而上奏元始,中關玉晨以稟命於老君,故老君授道於黃帝,乃命金母示以元始之像焉。

老君又命帝陸王屋山,開石函,發玉岌,得九鼎神丹飛雪爐火之道。帝遂鑄鼎荊山,煉丹成,服之有雲龍來迎,帝乘龍上昇。時群臣、侍女同得昇天者七十有二人,其餘小臣不及上,爭持龍髯,攀墮黃帝弓與鼎,皆抱之號泣,世謂之烏號之弓。臣民無所追慕,遂取其遺物於巴山,造墳以藏之,號。巴陵。又於橋山葬其衣冠,號黃帝陵。鼎所墮處,謂鼎湖焉。

今處州縉雲縣仙都山,其巔有鼎湖,無路可綠,上生金蓮,其葉嘗飄墮於雙溪,故名金華縣。古以帝氏縉雲,故以名其邑,信不虛也。

初,老君垂世立教,故示有修證之訣,師資傳授之格,乃以上皇元年甲子七月二日出遊西河,時見元始天尊乘八景玉輿,駕九色玄龍,三素飛雲,導從群仙,浮空而來,同會西河之上。天尊吐洞玄內觀玉符,以授老君。老君稽首,承教服符,三部八景神身中並見,金書玉字二十四圖,空中囗 自明,洞徹無窮,羅縷自然。即命主圖上仙依而畫之,金書紫字,丹簡玉章,於此成立。自南極上元九光太真王夫人、束西二華、南北真公、五嶽神仙、清虛真人所授真文,並出於老君焉。其圖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一、《神仙沐浴束井圖》,二、《五嶽真形圖》,三、《通靈訣精八史圖》 ,四、《六甲通靈圖》,五、《九宮紫房圖》,六、《元始太清圖》,七、《真道混成圖》,八、《西昇保錄圖》。中品..一、《神仙通微靈化圖》,二、《躡虛九靈圖》,三、《九變天圖》,四、《常存圖》,五、《守一養身圖》,六、《守神含景圖》,七、《寂嘿養真守志圖》,八、《芝英玉女圖》。下品..一、《神仙六陰玉女圖》,二、《九九道仙圖》,三、《導引圖》,四、《洞中洪保圖》,五、《變化隱測圖》,六、《採芝開山圖》,七、《明鏡圖》,八、《無極太一圖》。凡二十四圖,皆修身長生之術,並洞玄元始之黑化成也。老君又典領《玉晨神虎符圖》、《智慧素經》,凡《上清大洞真經》召靈威魔神符玉章,莫不掌錄焉。此經皆結飛玄自然之黑以成,其道高妙,眾經之尊,總統萬靈,匡御群仙,祕於九天之上,大有之宮,鑄金為簡以撰靈文,刻玉丹書以明其篇。或藏太微靈都瓊宮玉房之內,咸衛以巨獸,抒以毒龍神虎七千,備于玉闕,金晨玉童、素靈玉女各三千人,侍衛靈文。眾真宴禮,萬聖朝軒。玉晨大道君常謂老君曰:大劫之周,擇授上賢,自無其人,累劫不傳。後學求仙,不知道原,徒勞思存,損疲形神。夫欲尋本,當歸其根,失根求生,萬不得全。上皇玉文,子擇人而傳,其法寶祕,深不可言,當依明科承而奉焉。中皇元年壬戌三月一日,老君於玉天瓊房推較本元,撰集靈篇,以為寶經三百卷、符圖七千章、玉訣九千篇,以授束海方諸宮青童大君,使傳後學玉名合真之人。大君既受寶經,位登上相。金華玉女、紫晨玉童各三千人,俱侍衛焉。秉靈符之節麾,命魔靈嬸,逍遙紫虛之館,徘徊青華之房,滅六天於末運,剪萬精於群山,採後學於金簡,校青錄於方諸,延萬帝於曲宇,讚寶訣於妙章,撰獨立於齊真,嚴四極以檢運,普統九天九地,五嶽名山,億兆萬真,莫不咸隸,生死圖籍,細無不關。末學之子欲受經及修行,皆宜先奏金簡於青宮,投玉札於上清,典錄玉司,常陰察人精贏,其有勤苦,乃得玄授焉。

老君又傳太虛真人南嶽赤君,使授學道宿有金名玉字高閣刻名當為真人者。又傳天真皇人、太真王夫人等。或封於西玄王屋山中,或刻於蓬萊府北室金柱玉璧上。又以五色玉為簡,各封五嶽石筍中,須壬辰告會,後聖君來下,當出以付四輔,使教上真之才。

按《 後聖李君列記》 云:後聖李君四輔上相方諸官青童大君,上保太丹官南極元君,上傅白山官太素真君,上宰西城官總真王君。

凡欲求仙,當尋其文,得其本原,道無不成。苟不知道所出與寶訣所生,謂之投暗,而學無有祖宗,真不為降,道亦不行也。

老君日:夫三洞寶經皆三清上道也,吾昔授之於元始天尊,于今七億萬劫,天地成壞,萬品生滅,惟吾道獨存,. 今猶修之於景雲之上,常以玉清玄簡出付真公,於無量壽天又付方諸青童大君。依九天品格,萬劫一出,自開皇以來,傳付後學應為真者,九千年聽傳三人,或四十九年中遇有其人,聽頓傳人。欲受吾經,當依《四極明科》 寶信詣師,受以佩身,閉心修行,慎勿輕傳。

考之經科受經之格,年限不同。蓋上古淳和,萬劫一出。末代澆薄,拯救尤切,四十九年得人即傳。皆以齋戒為先,陰功為務,以拔九祖之罪,以度群品之厄,後及己身,立功布德,上遵天憲,以期超昇。故有二十七品齋科,三十六品醮法,上即以清虛簡寂為用,次即以吐納服御為階,末即以洗心悔過為宗,普即以後己先人為要,功行三千,白日登天,斯言有證者也。

又曰:欲修行上法,宜先修高上洞真三元齋直,三元合真,上應九祖。凡欲修行《大洞真經三十九章》 、《 雌一玉檢五老寶經》 、玄母八十二上願、佩神虎金虎符、豁落七元流金火鈴銷魔隱祝威制萬靈,飛步五星,存注七元,思真行道,上求天仙,合服神丹,飛騰靈丸,當修上元之法九日九夜,清齋念神。未至一日五香沐浴宿結齋心,上至九人,下至三人,主客丹禱,每事精勤。欲修中元齋直六日六夜,以贖己身積滯之愆,解過於天真,謝罪於三元。宿愆既散,高上降真,書名玄圖,剋成上仙。學而無法,徒勞損功,無感於自然。欲修下元之法三日三夜,解拔九祖,令飛魂更生,出離三塗,上昇南宮,釋結解滯,斷滅惡根。七祖既懼,身自成仙。其法高妙,非真勿傳。齋直畢,然後行上道,常當沐浴清齋,盛潔法服,并漱蕩口腹,令內外清虛,口無餘味,腹無餘薰,眼無餘穢,體無塵染,淡泊靜嘿,惟道是身,然後修行法事焉。

夫學上道不奉三百大戒而誦經行呎、佩符思神、合丹服藥、隱處山林,求昇仙之舉,恐未可希也。若能戒全於內,和光於外,乃庶幾於靈標之崖矣。非修道難,奉戒難耳。子能全戒及十方,太上將保爾登仙也。戒全而誦寶經、佩大符而行事,若復不仙,則天下無有不死之道矣。我之所慨,世求其人難得耳。夫有經而無戒,猶涉海而無舟楫,猶有口而無舌,何綠度兆身耶。夫道要在行合冥科,積善內足,然後始涉大道之境界。弗能爾者,皆為徒勞於風塵,無益於生命之修短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惊世狂妃训冷皇

    惊世狂妃训冷皇

    病榻上,她高调退婚震惊帝都。眨眼间,她转投他王怀抱惹来众人嘲笑,野种和丑女,当真极配。她不在乎外界评议,助他成皇,只为当初的约定。心愿达成,他卸下面具,冷血的让她不寒而栗。五年后,她华丽归来。比武招亲,他击败所有人站在她面前,她会以怎样的感情面对呢?
  • 万象神皇

    万象神皇

    前世的他被人杀害后,魂魄附身在意外病死的亲弟弟顾修然身上。表面上笨头笨脑的他实则天赋异禀、才智过人,稀有暗属性、双修者、体内被封印庞大灵力,每种身份都足以引燃人们内心疯狂的嫉妒与羡慕。一次比试让他一举成名……隐世修炼等级制度:炼气期、筑基期、结丹期、元婴期、化神期、炼虚期、合体期、大乘期、尊者、神尊。
  • 九公主游玩古代

    九公主游玩古代

    她,梦紫沫,16岁,在梦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性格:古怪、淘气、三天两头净惹事!----梦界和魔界为了和平相处,两国联姻。结果魔王子逃婚,去了凡间!还投了胎!梦帝下旨让她找回魔王子,她翻翻白眼:魔王子,姐还没逃呢!!你逃个P啊!姐有那么差么?!------他,魔逸轩,19岁,魔界没有一个不怕他的!性格:一个字:冷、两个字:超冷!三个字:超级冷!----当他听说要和梦界的‘小魔王’结婚,打死也不干!一咬牙直接投胎去了凡间!让他跟那个九公主结婚?绝不可能!----狐雪:这是狐雪的新文,请大家多多关照!
  • 侍灵

    侍灵

    上古大战导致天下大乱了!神兽几乎全部消失!如今沉睡许久的正邪之战,又将展开?
  • 高温危机

    高温危机

    本书讲述幻想小学五年级(1)班的丁奇是个顽皮聪明的小男孩,这天他和爷爷万能博士用望远镜看传说中的九星连珠。突然看见一颗闪亮的流星落在他们家的院子里。接连几个晚上丁奇总是听到有人在哭泣,后来他果然在院子的小屋里找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孩,这个女孩抱着一个漂亮的盒子,她的名字叫潘多拉,来自远古的希腊。因为她放出了魔盒里的灾难,受到惩罚,她是在逃跑的时候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引到这里来的。丁奇和神秘的潘多拉成了好朋友,并带她去学校,潘多拉有很多神力,让丁奇在学校里出尽风头。潘多拉的盒子能变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丁奇用这些东西对付捉弄同学,在学校里上演一幕幕闹剧。
  • 重生之腹黑闲妻

    重生之腹黑闲妻

    一场充满利益的联姻,让她默默沉寂了十年。一次精心的布局,让她误以为是转机。当转机却是杀机,她又该何去何从。千刀万剐之痛,她成为相处十年老公泄恨的工具。当海水侵蚀着她的灵魂,身躯被大海淹没,她终于明白,一切都是因为她自己的懦弱。当以新的身份重生,她绝不在任人欺凌。无论我曾经是谁,今生我龙紫玥只为自己而活,重活一世,双手注定沾满血腥。她杀伐果断,杀人诛心,让人生畏。昔日的豪门千金,如今世人眼中的恶魔,她的苦楚,唯有她自己知道。(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纸婚男女:相爱不如纠缠

    纸婚男女:相爱不如纠缠

    小女人苏清凉第一次相亲,对才貌兼备的戚展铭一见倾心,在患病的戚母催促之下,他们匆匆结婚。婚后半年,戚母病发离世,两人的之间的矛盾与裂痕日益加深。戚展铭少年时代的恋人柯一棉的出现,成了他们离婚的导火索。离婚后的苏清凉,机缘巧合进了密友邱夏所在的公司上班,并被公司的总经理秦书令追求。这是一桩“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好事,还是另一场不着痕迹的感情纠葛?
  • 网游之一剑闯英雄
  • 唐诗宋词元曲-元曲(上)

    唐诗宋词元曲-元曲(上)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中华民俗常识一本通

    中华民俗常识一本通

    历史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传承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华民俗常识一本通》再现古代中国社会的生活景观,让现代的生活状态找到它的每个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