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48300000018

第18章

行人觀前五境。得入清涼池竟。則不須復觀禪境。若魔境雖過而宿習忽發。諸禪紛現。雖免魔害。更為定縛。以是則須觀禪境。毗曇.成實明四禪八定。地持.十地又明自性九禪。不可徧記。今伹略論名義。次論發因緣及發相。次修止觀○所謂名義。且約十門。一者根本四禪。二者十六特勝。三者通明。四者九想。五者八背捨。六者大不淨。七者慈心。八者因緣。九者念佛。十者神通。此十種與諸經論論禪。數有開合而大意止此。此十禪體相是有漏。通是事禪。亦須分辨。四禪世間本有。凡夫外道共之。專修此者。止發有漏特勝.通明。佛不出世。利根凡夫亦能修之。而不發無漏。若因佛說。則發無漏。比於根本。其力為勝。故稱亦有漏亦無漏。九想等雖屬事法。能為出世之因不。俟諦智。能發無漏。故並稱無漏。以次第明之。四禪是根本暗證味禪。凡聖通有。薄修即獲特勝。少有觀慧。不味不暗。故次於根本。通明觀證深細。又次於特勝。此三者同是實觀。治惑力弱。九想正是假想初門。始伏愛欲。故次通明而論九想。又九想但厭患外境。未治其心。故次論八背捨。又背捨雖破內外貪欲。總而未別。於眾緣中不得自在。故次論大不淨。又雖總別治心而未有大福德。故次論慈心。又雖外治重貪。內修至行。若不觀因緣。則非世間正見。故次論因緣。又雖獲正見。而緣底下因人福用微弱。次緣上果福力廣大。故次論念佛。又雖有如前諸定。而未有自在力用。故次論神通。所謂發者。前後次第更互。例如前境○發禪因緣有內有外。如大地之中種類具足。得雨而生。成實各異。淨度經云。眾生自度耳。佛於其人無益。淨度菩薩言。眾生若不聞佛言。云何得度。二言相反。共成一意。是則內外合發也。禪發之相今當辨之。凡四三昧中。常坐三昧發禪則多。若坐時體氣調適。覺此心路泯然澄靜。帖然安隱。繫緣所習而不馳散者。此為麤住。此心又勝則名細住。兩心前後中間必有法以持身。身體正直。不怠不倦。如似有扶助之者。或一兩時。或一兩日。或經旬月。漸深漸細。朗然空淨。持心不動。雖復空淨而猶見身心之相。未有支林功德。是名欲界定。住此定或至一年二年。定法所持自無懈倦。從其心後又轉虗豁。不見欲界定中身心之相。猶如虗空。是名未到地相。世間愚人或得此定。謂是無生法忍。殊不知性障全在。未入初禪。如灰覆火。昧者輕蹈。以自傷爇耳。從麤住訖至非想。通有四分。謂退.護.住.進。退又二。一任運退。二緣觸退。緣有內外。外諸方便。二十五種吐納失所。是為外緣。觸退。於靜心中。三障四魔而生憂愛。是為內緣觸退。護者。以方便將護定心。住者。或因護助安隱。或定體自住。進者。從未到定。漸覺身心虗寂。內不見身。外不見物。於此定中。覺身心微微然運運而動。則發****淨妙四大。動.痒.輕.重.冷.暖.澁.滑。合名八觸。觸欲界身。於是有支林功德從此而起。功德有十。謂空.明.定.智.善心.柔耎.喜.樂.解脫.境界相應。空者。諸觸發時。空心虗豁。不復同性障未去之時。明者。淨妙皎然。定者。不復散動。智者。所解靜利。善心者。深信妙法。柔耎者。離欲界麤穬之相。喜者。喜所得法。樂者。安此美妙。解脫者。無復五蓋。相應者。心與諸觸功德相應不亂。又念持相應而不忘失。然欲界無此八觸。若初禪八觸亦須審簡邪正。何者。去欲界近。帶欲界心。則邪得隨入。蓋謂鬼入禪中。禪非鬼也。則還約八觸十功德明之。若過若不及。俱為邪也。原夫正禪不應有邪。所以有者。如服菖蒲黃精將有藥益。則令人多瞋多欲。非藥令爾。藥推麤法。麤法將去。理當如是。要須精辨也。正禪五支。若初觸觸身在緣。名覺支。細心分別八觸及十眷屬。名觀支。慶昔未得而今得之。名喜支。恬愉名樂支。寂然名一心支。五支名相具如別釋。復次。初動八觸。功德猶麤。若數數發則轉深利。將欲去之。但訶覺觀。初禪謝已。即發中間。既離於下。而未至於上。此時或生憂悔。若不悔者內淨即發。無復八觸。混四大色成一淨色。照心轉淨。與喜俱發。喜已生樂。樂謝入一心。此禪喜動樂不安。即復訶喜。喜謝入未到。忽發三禪。色法轉妙。正樂徧身受。聖人方能捨之。凡夫則難。此有五支。謂捨.念.慧.樂.一心。經論言之。或前或後。皆修行小異耳。此樂對苦。訶樂即謝。亦有未到。未到謝已。發不動定。不動者。不為苦樂所動。定法安隱。出入息斷。不苦不樂。捨念清淨。一心支雖爾。猶是色法。訶三種色。緣空得定。不復見色。如鳥出籠。是名空定。此定謝已。亦入未到。緣識生定。名為識處。此定謝已。緣無所有。入無所有法相應名不用處。又過此已。忽發非想非無想。此定不緣識處故非想。不緣不用處故非非想。三界頂禪。更無上法。外道計為涅槃。是為暗證。具足苦集。還墮三塗囗二明特勝發者。此觀發時。忽見氣息出入長短。知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入不積聚。出不分散。見身中三十六物。不淨.無常.苦.空.無我。歷十六法。自初至終。亦可對四念處。亦可約根本諸禪諸支而論淺深。但根本功德則麤則薄。特勝功德則深則厚。十六種名義及委論發相。如別釋○三明通明禪發者。上特勝修時總見三十六物。證相亦總。通明修時細妙證相亦妙。以能發三明六通故名通明。大集說此五支。謂如心覺大覺。思惟大思惟。觀此心性是名覺支。觀心行大行徧行是名觀支。如實知大知心動至心喜是名喜支。身心俱安受於樂觸是名安支。心住大住不亂於緣是名定支。初觀三事皆融證時。三事皆一。故名如心覺。覺於真諦又識俗諦。思惟大思惟即是思此真俗。觀於心性即是空也。若真若俗同入心性。請觀音云。一一入如實之際。如此覺支與前覺倍異。心行大行者。觀心行於世諦故名行。行真諦故名大行。三事俱行名徧行。心住者於俗諦得一心也。大住者於真諦得一心也。不亂於緣。謂照真俗之境無差謬也。發此定者。見身見息見心盡如芭蕉。無有堅實。是未到地相也。見此三事同如泡沫。是初禪相也。見三事如浮雲。二禪相也。見三事如影。三禪相也。見三事同如鏡像。四禪相也。滅此三事緣空。滅空緣識。滅識緣無所有。滅無所有緣非想非非想。滅此非想非非想三種受想。而身證滅受之法以成解脫。有俗觀故名亦有漏。有真觀故名亦無漏。此禪事理具足。委論其相亦如別釋○四明不淨禪發者。不淨謂九想。若壞法人修此禪至第八骨想.第九燒想。此人俱求斷苦。燒滅骨人以取無學。則壞諸禪功德之法。若不壞法人九想。從初止於第八而不進第九。得有流光背捨勝處。觀練熏修神通變化。一切功德具足。行者若見多則觀身。若愛多則觀外。見愛等則內外觀。若發時亦爾。若禪中忽見一屍多屍充徧國土。其屍多者是大不淨觀相。乃至第八骨想諸相轉時。定心隨轉。愉然淨妙。見此相已。諸欲自去。何但除欲。亦發無漏亦成摩訶衍○五明八背捨發相。前三種是根本味淨。九想至一切處名觀。九次第名練。師子奮迅名熏。超越名修。此四事定。今先明背捨。背捨有總有別。總共二乘。別在菩薩。背者厭下地及自地淨潔五欲。捨謂捨此著心。若破愛。多發外相如前九想。若破見。多發內相即八背捨也。一內有色外觀色。乃至第八滅受想背捨。修相具如別釋。發相者。忽見自身從首至足皆悉壞散。唯有骨立。發此相已深患其身。內不計我。外不愛物。大經所謂諦觀白骨。是名內有色相外觀色者。如九想所觀不淨。是名外觀色也。此法增進。見骨起四色。青黃白鴿。各有光耀。以青光故映蔽十方悉成青色。乃至悉成鴿色。徧照十方。豁然大明。一色亦有十功德.八觸.五支.正邪等相。功德叢聚不同根本。亦異特勝.通明。若發此相。初背捨成。位在初禪。二內無色以不淨心觀外色者。骨人是假合所成。應須訶滅。析骨四微。大乘體法。知骨從心生。心如幻化。則其骨自滅。又當以不淨心但觀外色。外色謂外不淨及骨人所放八色。骨人滅時位在中間。又見八色與內淨法同時俱起。青黃等光增明。內淨功德又勝。是則第二背捨位。在二禪。三淨背捨身作證者。淨者。釋論云。緣淨故。淨八色已是淨法。而未被淨緣。瑩練淨色極在四禪。此色起時。瑩於入色。色轉明淨。故言緣淨故淨。有徧身樂可以為證。樂故位在三禪。極淨位在四禪也。四空背捨者。過一切色。滅有對色。不念種種色。訶色緣空。更無別法但入空定。若凡夫多染。保此空定。聖人慧利。捨去不迴。故名空背捨。若緣空多則散。虗誑不實。捨空緣識。識法相應。名識處背捨。又識生滅無常。無復所緣。但有能緣。故名無所有處。識處如癰。無所有如瘡。捨此二者。即非想非非想處。此無想猶有細煩惱。今捨能緣非想之受想。亦無能滅之想。定法持身。泯然無想。故名滅受想背捨。具如別釋。九次第定超越等。以三藏言之。無有凡人修於此定。故無復有發。若大乘義則有之○六論大不淨觀。亦謂之大背捨。依正二報無不厭之。於禪中忽見此相。是則大不淨發也。然物無定相。隨善惡所感有淨不淨耳。若執淨色。保愛堅固。當以大觀力破此執心。成大不淨觀也。夫幻術法猶能變轉示人。亦如流金結冰變化不一。定力所轉。理故宜然。又此小大背捨猶未是無漏。若以無漏通之。則何執不去。若論八勝處者。更熟此背捨法。約依正中圓融變轉或一或多。所趣自在。然未能普徧。至十一切處乃能徧耳。謂以青徧十方十方皆青。餘色皆爾。故名一切處。若一切入者。以青徧時。黃來入青亦能變黃。而二相宛然各不相礙。餘色亦爾。故名一切入。此觀若明。身亦應捨。況復餘物。則名檀。不為非法所染名尸。無復瞋諍名忍。定心不退名進。此觀具觀練熏修為禪。無法可得為慧。一切法門皆於此勝處成就。行三昧人發得此法。多轉入五品位。蓋助道力大故也○七明慈心發者。自根本去。諸禪前後皆能發慈。若忽緣一切眾生。取其樂相。無怨無惱。善修得解。定心明淨。無一眾生不得樂者。此解轉深。此行轉細。能發五支德。名同根本。法味殊異。若依特勝發者。又復加勝。餘三無量可知○八因緣發者。於坐中忽思惟心所緣處或善或惡。能緣所緣即是有支。以心取著故得有有。是知有從取生。取從愛生。愛從受生。經云。六觸因緣生諸受故。知受由諸觸。觸由諸入。入由名色。了別此色為識。領納此色為受。起貪瞋等名想。行由五陰故有覺觸。是知觸由名色。名色由本識。識由前業。業即行。行由無明。自過去而來今。今之取有又招未來生死。三世因緣無有定主。如是思惟。人我邪見自然破壞。定心漸細。支林功德次第而起。空明十法一一成就。自根本乃至特勝.通明.背捨。皆由因緣而發。亦能依彼而發因緣。因緣門隨機不同。瓔珞經明十種。大集明果報。龍樹中論以因緣為初品○九念佛發者。或因禪發念。或因念發禪。行人於坐禪中。忽思諸佛大神力.大智慧.大福德.大相好。乃至相體.相果.相業。深解相海而不疑滯。而心帖然不動不亂。忽發麤細住乃至四禪支林功德。與念佛同起。德力所熏倍為勝絕。所發三昧亦復無量。乃至特勝.通明.不淨.背捨.慈心並如是。於念佛門成摩訶衍。如薩陀波崘見佛時得無量法門。行者若未識法門。但見光相溢目。此即是魔。非關佛也。當以法為正耳。若專取色相。魔悉能為。泥木圖寫豈復是佛。又如來示現何必丈六。丈六示同一端正人耳。佛徧示所喜身。徧示所宜身。徧示對治身。徧示得度身。一切色像與法門俱發。乃名念佛三昧。過此者皆不是○十神通發者。神通有五。天眼.他心.天耳.宿命.身通。唯得因禪發通。不得因通發禪。何者。禪是通體。通則禪用。用不孤生。安能發體。雖一一禪皆能發通。而根本之中其發則薄。特勝.通明多發輕舉身通。背捨.勝處多發如意自在身通。若慈心定中。緣人色貌音聲取得樂相。以見聞故通於心識。則多發他心.天耳等通。因緣觀三世。多發宿命通。念佛定多。發天眼通。諸通精細即是三明。但非無漏明耳。一一中皆有五支功德等。凡諸禪之體。或內心得解。或外相不明。不明者謂之隱沒。明則非隱沒也。若神通是禪定之用。用必明了。不復有隱沒義也○次修止觀者。若行人無有方便。貪著禪味。隨禪受生。流轉生死。若求出離。當觀察十意。若初雖發定。柔伏身心。如蛇入筒。因禪而直。出觀對境。煩惱如初。破戒反道。或以禪自高。起諸惡業。縱不失定者。受禪報盡。諸業復興。是則因禪造三塗法界。若出定已。起慈仁禮義十善之心。是人天等界。若專修不淨背捨。能發無漏。成聲聞法界。若以禪破蔽。成六度菩薩法界。若觀諸禪是因緣生滅法。即緣覺法界。又觀此因緣即空。空即無生。是通教三乘法界。若觀禪因緣即空即假即中。十法界從禪生。亦從禪滅。滅九界成一界。王三昧攝一切三昧。成禪波羅蜜。變彼慈定為無緣慈。變念佛為念性海。變神通為無謀善權。一切佛法具王三昧中。此乃思議境。非今所觀○所謂不思議者。若發一念定心。若味若淨。乃至神通。即知此心是無明法性法界。無量定亂一念具足。何者。迷故有亂。解故生定。定散既即無明。無明亦即法性迷。解定散其性不二。微妙難思。言語道絕。雖超越常情而復不離羣有。經云。一切眾生即滅盡定。雖即心名定。而眾生未始是。亦未始非。何者。離眾生則無別定。故云未始。非定即非眾生。故云未始。是不即不離。妙在其中。唯佛能究一切禪定一切境界並如是。若直聞是言病則除者。不復更假九法。若不悟者。當重起慈悲。知無明即法性。煩惱即菩提。欲令眾生撥迷成悟。拔苦成樂。不雜毒。不偏邪。發真正之心。心若未安。則善巧修習止觀。若觀一念禪定二邊寂滅。名體真止。照法性淨無障礙。名即空觀。又觀禪心即空即假。雙照二諦而不動真際。名隨緣止。通達藥病適機當會。名即假觀。又觀此禪心即空即假即中。無二無別。達於實相。名中道止。觀三止三觀在一念心。為破二邊故名一名中。為破偏著生滅名圓名寂。以此止觀用安其心。又不入者。當知未發真前皆是迷亂。以不思議三觀而徧破之。迷去慧發。亂息定成。又不悟者。則審此通塞。塞又不通。則以道品調適。何者。一念禪心具十界五陰。破倒成枯。破枯成榮。雙破二種成非枯非榮。如此四念開三解脫門。又不悟者。當為宿障所蔽。即用六度助治。或有貪著禪味。倚禪自逸。怒彼非禪。如是等蔽與禪俱起。對治之法務自消息。行人觀法極在於此。又不悟者。是大鈍暗。具大惱障。不可救也。若從此漸入。以次位防內。安忍防外。去法愛以防頂墮。十法成就。得一大乘。證王三昧。自行化他。事理具足(云云)○復次。前所論因緣禪。意或未廣。更推而言之。案大經說十二因緣。下智中智上智上上智所觀。成四種菩提。今演之成觀。先論思議境者。夫過去無明起善惡上中下業。成六法界。若用生滅之明轉此無明。即聲聞菩提。轉有漏行為出世助道行。學人殘惑未盡。猶生人天。若無學人用無漏業及著真之愛。與根本無明合。生方便土。受方便名色取有。是為下智。若即無明為不生不滅之明。得緣覺菩提。結業盡。不盡國土。與聲聞同。請觀音云。觀十二緣如夢如幻成緣覺道。是為中智。若轉無明為般若。轉不善行為五度。未發真故。具界內因緣。名六度界。若六七地斷惑未盡。與前教同。斷惑盡者生彼。慧力小勝耳。若轉無明為次第明行。為歷別行。成別教菩提。是為上智。若從發心知十二因緣即三佛性。無明愛取即了因。行有即緣因。識名色等支即正因。在因名三性。在果名三德。淨名云。眾生即菩提即涅槃。作如是觀。得佛菩提。是名上上智。此智即不思議。初住圓斷。妙覺斷盡。不斷之斷。無證之證。究無明之源。是大神呪。是大明呪。當知此因緣是無量佛法之海。即不可思議之境也。大品所謂一切法趣無明。乃至趣老死。是趣不過。華嚴云。十二緣在一念中。一念者所謂非一非異目為一耳。非如凡人定執一異之一也。知此境已。乃至發心.安心.破徧.通塞.助道等十法。並於因緣中歷然可見。則何法不備。何行不攝。何位不成。何處不在。學者欲如實觀。其要在此。

同类推荐
  • 毛詩多識

    毛詩多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蜀中言怀

    蜀中言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土司灯仪

    土司灯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阿耨风经

    佛说阿耨风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LookingGlass

    LookingGla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爱不言明

    爱不言明

    简介:那一天,他满脸自嘲,说:“......你从来都不爱我,不是吗。你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好,而我从来都是每个人中可有可无的一个...既然不爱,我们,分手吧。”而她,一如往常般挂起温柔的笑意,答道:“好。”.....一朝错许的心,一段已刻骨的情。爱,就该大声说出来!可惜,她不稀罕......若真爱,何不言明呢。
  • EXO之爱上你我此生无悔

    EXO之爱上你我此生无悔

    本小说是有两位作者一起编写的,她们是小呆和玄七,笔名我们是合并成了呆玄七→_→本小说与生活实际毫无关联,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杀生丸,再见

    杀生丸,再见

    谁来告诉我,为什么睡了一场觉而已,竟然就穿越了!好吧,我知道日本是个神奇而且鬼怪居多的国家;我知道自己是个宅女却还修炼过剑道与弓箭;可我只是个学医狗而已,为什么会变成巫女啊!还有这是御神木吗?你××竟然让我从树里出来,有没有搞错?!好吧,看到树上那个穿着火鼠毛红衫的狗耳少年,我淡定了!就算不是桔梗,不是戈薇,姐也是个血统不输于她们的纯正巫女好吧!
  • 狂妃驯邪王

    狂妃驯邪王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大将军秦逸运筹帷幄,击退蛮夷,屡战屡胜,册封异姓王秦王,赐王爷府。这个时候他只有24岁……她是古哈尔部落首领的小女儿,也是下一任首领,同样是古哈尔部落最勇猛的女战士。散打黑带的她穿越到古代,已经二十载……个是狂妃,一个是邪王,狂妃如何驯邪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强制兽婚:霸道老公

    强制兽婚:霸道老公

    他,一个高高在上的总裁,用一切的手段,威胁着她,甚至是他们的孩子。她的一生都被主宰,她的一切都逃不开他的控制,心碎绝望之后,面对悔悟的他,她是否还有勇气再次接受他的爱?
  • 花开花梦里梦

    花开花梦里梦

    多重身份的喻向晚隐瞒自己是集团总裁利用自己的作家身份与当红小生洛熙结婚,却因婆婆的反对而藏起两人生下的孩子同时利用自己建立的王国对婆婆娘家的家族生意发起攻击,后因孩子曝光而与婆婆和好。
  • 霸道坏首席

    霸道坏首席

    “你干什么?放开!”她努力想要推开他。“放开?呵呵,既然抓住你就不会放开!”他笑得邪魅,然后将附身狠狠吻住她的嘴。三年后。“先生,能否请你跳支舞。”她优雅朝他伸出手。他推开身边的莺莺燕燕将她用力搂入怀中:“这一次是你说的开始,我却不打算结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EXO之踏过樱花菀

    EXO之踏过樱花菀

    还记得那年樱花飘飞漫天,我们依偎在树下有了约定:若有一天你们成了世界上最闪耀的星,那我一定会守护你们直到永恒…如今舞台上的十二位狼少年星光闪烁,我扬起头,多想看到那专属于我的目光…
  • 倾天诀之废物三小姐

    倾天诀之废物三小姐

    冷墨然,星辰大陆第一天才,冷家嫡出大小姐,身份高贵,天资卓越,倾城之资,风华绝代。墨轻天,东陵国废物三小姐,婢子所出,身份卑微,天生废材,懦弱不堪,其貌不扬。一次意外,当她变成她。当废材摇身一变成天才,艳惊四座,冠绝当世,又迷了谁的心,乱了谁的情。“我墨轻天这一世誓要站在巅峰,俯视众生”
  • 胖子进化论

    胖子进化论

    这是一个胆小又猥琐的胖子,为人类生存进化,而奋斗的故事。在游戏中的挣扎打拼,在现实中的另类大明星。看胖子如何挽救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