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51100000004

第4章 苦口婆心语

古语云;对病发药。然则,药之当中乎病也,明矣。夫病有寒热虚实,即药有温凉攻补,汗吐和下。苟中乎病,病自去矣。从未有不究病因,不问病状,而概以不着痛痒,无甚寒温之笼统十数药,一例投之,可望去病者。乃病家习闻其说,以为此稳当之方也。医者乐藏其拙,以售其欺,亦以此为稳当之方也。于是乎桑、丹、栀、豉等味,不待摇笔,而已毕集于腕下矣。不知此数味者,(病轻者可服,而亦可不服。)即不病者服之,亦无害也。倘病必以药愈者,而仅以此投之,迁延日久,使病益深,愈治愈坏,至不可起,谁执其咎。无如积习既深,牢不可破,即有对病之药,怯者惊焉,愚者惑焉,妄者议焉,忌者谤焉。此病之所以不可治也。

炳按∶桑叶辛凉泄表,去风泻火。丹皮辛苦微寒,入手足厥阴,泻血中伏热,治中风惊痫,除烦热,退无汗骨蒸,为吐衄必用之药。山栀炒黑苦寒,泻心肺之邪热,治心烦懊 不眠。

考∶桑叶轻清,治上焦气分,主治风热,即风温也。(古方少用。)至于丹皮、山栀两药,仲景方用者非一,何可泥定三物必不可用?执哉!最可怪者,不问何病,皆称发疹,皆用豆豉、豆卷以表散之。至十数剂不止,必使病者汗出如浆,舌黑劫津,神昏热陷。不得已,乃用紫雪、至宝等丹以开泄之,而不可救矣。夫偶感发热,膈间烦闷,清其热可愈。何至必出疹子?其所以必曰出疹者,盖以此哄吓病家,欲用豆豉等味耳!岂知豆豉、豆卷,近皆用麻黄汤制,与古人之桑叶,井华水制者,温凉迥别。如果出疹,而以麻黄温之,可乎不可,此温证之所以转展必重也。且其所指为疹,皆痱子(俗名 子)耳、蚊迹耳,水晶虚 耳。故不曰斑而独曰疹者,取其易于混淆也。不然,疹由热而发,必当清里热,必不当温散以助热。古方俱在,本草可稽,奈何以豆豉、豆卷奉为治疹无上之妙品哉?炳按;豆卷用麻黄浸渍,《吴医汇讲》中亦有此说,然亦是耳食也。邵步青《四时病机》载∶一味豆卷汤,治湿病一身尽痛,服之得汗,热解痛去,用之有效。淡豆豉咸寒解热,与葱白头、苏叶同用则发表;与人中黄、银花同用解疫毒;与薤白同用治痢;与鲜生地同打名黑膏,治热入营分,液干不能作汗,以养阴济汗。以上皆凿凿可验之法,莫轻视豆为无用之物。如产后之豆淋酒,能治产后虚邪身热,得汗热解。菜中黄豆芽,生外症人误食,其发如鸡鱼。此格致变化之不可思议者。

今有以伤寒名家者,见人两三日发热,必指曰∶此伤寒也。及视所处之方,则仍豆豉耳、豆卷耳;不然,则牛蒡耳、蝉衣耳;又不然,则浮萍耳、桑叶耳、枇杷叶耳,佐之以陈、夏、藿、朴,进之以石斛、沙参,而其技毕矣,其术穷矣。其病亦将不可为矣。然尚有背水之一战,曰紫雪丸、濂珠粉、至宝丹、牛黄丸也。

炳按∶此言温证,何等温病也,亦不指明。至疹子乃时气温病,热入营分则发疹,疹与肤平,周身密密。痧子则幼稚为多,形如疹子,而肤扪之头粒微尖,乃风热由肺胃气分,传入营络而发。

白 形如濂珠,晶莹光亮。初病即见,乃湿郁卫分,汗出不彻之故。当理气分之邪。日久热不解而发白 ,邪虽欲从外达,气液已伤,必得甘濡养中。疹色不可紫萎,白 不可白如枯骨。疹子、痧子发透,热减神清,胸闷松,咳嗽畅,神安有寐为吉。若烦扰不寐,气粗(为喘之兆)。胸闷热焦灼,皆属危险难治。透疹方分寒暖,痧子亦然。未见必用豆豉、豆卷。

且二药各自为主,断无连类而用者。

不知伤寒之论,倡自仲景。伤寒之方,亦传自仲景。治伤寒者,宜必宗仲景矣。伤寒解表之剂,则有桂枝、麻黄、葛根、柴胡等汤。伤寒清里之剂,则有芩连、白虎、承气等汤。伤寒利湿之剂,则有五苓、猪苓、茯苓、甘草等汤。伤寒温中之剂,则有四逆、理中、真武、附子等汤。今伤寒家皆不用也。

炳按∶罗谦甫治冬温,谓秋燥余气,上刑肺金,阴气先伤。故邪得入少阴之经。盖温则气泄,寒则气收,二气本相反也。用葱豉汤加枇杷叶、杏仁、象贝、花粉、甘桔。若先冬温,严寒外束,身热喘嗽,面目浮肿,喉仲介介如梗。惟仲景麻杏石甘汤一方,散表寒,清里热。

因先生大恶轻清之药,故引此比例。

仲景《伤寒论》入手说∶伤寒营无汗,发表用麻黄汤;风伤卫有汗,用桂枝汤解肌;风寒两伤营卫,烦燥汗不出,用大青龙,风寒双解。此言太阳经病证方药。葛根,阳明表药。柴胡,少阳和解药。清里,芩、连清心胃之热。白虎,清阳明经热。承气,下阳明府滞以下邪热。五苓、猪苓、茯苓、甘草等汤,是利水之剂。理中、温中。四逆、真武、附子等三方,救逆法。今病非正伤寒,不当用此法,故不用也。

而独用一栀子豉汤。不知伤寒方中之栀子用生,用以探吐,非用以发汗。后世改用焦栀,已非古法。然以之清肺泄热,亦属治温良品。近世复易以麻黄水制之豆豉,则药性大变,利害迥殊。而伤寒家偏视为不祧之俎豆。如果伤寒在太阳经,用以代麻黄,虽非正法,尚为无害;至传入阳明,即不可用矣。况用以治温热乎?乃何以不论有汗、无汗与汗多、汗少,又不论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淫,喜、忧、怒、思、悲、惊、恐之七情,并不论劳伤、疮疡之杂证,而谓栀豉一汤,豆卷、桑叶数味,可以治百病。而四时皆宜,有是理乎?此非余诬人之言也。请观于药铺中购药之方,其不曰发疹子者有几,不用此数味者有几,亦可以哑然失笑矣。

炳按∶炒黑栀用以除烦解热,使心肺之邪,从小便解。亦无医以栀豉作表剂观者,豆豉不用麻黄汤浸渍,不必哓哓不休。亦未见吴医不论温病六气七情,有汗无汗,汗多汗少,三因内外,而皆用栀豉汤。豆卷、桑叶,可治四时百病者,真诬人矣,无其实事,先生亦当哑然自笑也。

或曰∶诚如君言,病必无发疹乎?曰∶否。夫轻者为疹,发于肺;重者为斑,发于胃。

此皆肺胃热毒所蕴。不然,则为温燥之药所逼而出也。然而此症亦不多见,治宜用石膏、犀角、生地、元参、升麻、大青等味,以清火透斑化疹。仲景之白虎化斑汤,《活人》之元参升麻汤,节庵之青黛消斑饮,皆治斑疹之祖方也。何一不用清凉化毒之品,何一方用温散发汗之药。今人一言斑疹,皆曰凉药不可服,服则遏住斑疹不能出。病家熟闻其言,深信不疑。医者遂大书特书其豆豉、豆卷,病者亦大吃特吃其豆豉、豆卷。至轻者重,重者死,至死犹曰汗未畅出也,斑疹未透也。呜呼!本不当汗,而必欲劫其汗;本无斑疹,而必欲发其斑疹。以胶柱鼓瑟之人,行刻舟求剑之术,虽欲不死于其药,其可得耶?当其未死,或有以石膏等味进者,病家必大诧而不服其药,群医必圜视而起,以为嫁祸之地。至万无可为,而始稍稍与服之,则药误已深,药力不及,卒不可救。遂交相诟病,引以为戒。众口一辞,莫能与辨。人谁肯坏一己之声名,为不甚关切之人,力战群疑,以救其垂死之性命哉?则亦惟立而视其死而已矣。

然则,病家何以不悟耶?曰∶有故。病家所闻者,无非发疹也,表散也,多出汗也。而此外则从未闻也。此医曰然,彼医亦曰然。此方是药,彼方亦是药。即亲友之涉猎方书者,亦与时医之所见略同。聚蚊成雷,积非为是。安望其能听之聪哉?是故居今之世,而欲医道之行,非曲意徇人不能。然而稍有学问志气者,必不肯为。人且嫌其固执矣。而巧言令色,阿意曲从者,于是乎名节日隆,而声价日高。不任其责,坐收其利。中人以下,谁不乐为?彼贿通奴婢,交结师巫者无论已。举世皆然,焉得不受其欺哉?徐洄溪曰∶人之误药而死,半由于天命,半由于病家。医者不过根据违顺命以成其死,并非造谋之人。故杀人之罪,医者不受也,岂不然乎?夫人精神充足,气血和平,是谓无病。焉用服药?至于服药,必有偏胜不举之处。医者盒饭视其所偏之处而补救之,使之适得其平。温凉攻补,随病而施,无所成见,期于中病而已。

岂容狐疑首鼠哉?譬如剧盗,当剿不剿,盗将不可制矣;譬如饥民,当抚不抚,民且亦从乱矣。今之治病者,无乃类是。更有一种医中之乡愿,专使药中之奴婢,不温不凉,不攻不补,以为趋避逢迎之术,病家每乐与之周旋。岂知药不能杀人者,必不能起人于死而生之。迁延贻误,何独非杀人哉?且夫世所谓能杀人者,石膏、大黄、麻黄、肉桂、附子、人参之属也。今皆屏不敢用,即有引用古方者,但取其一二不关紧要之味,谓师某法,用某方,其实未尝师其法,用其方也。并有不知其全方者。如旋复代赭、竹叶石膏、小柴胡等汤之不知其人参。黑膏汤之但知有生地、豆豉二味,不知又有猪肤、雄黄、麝香三味也。(载在《外台秘要》以治阳毒发斑。)他若温而兼补,则如理中汤之以姜附合人参也。清而兼补,则如白虎汤之以石膏加人参也。散而兼补,则如清暑益气汤之以升、葛合参、 也。寒温并用,则如泻心汤之芩、连姜、附,左金丸之黄连、吴萸是也。表里两解,则如大青龙汤之麻、桂、石膏,白虎汤之加桂枝、柴胡是也。汗下并行,则如大胡柴汤之柴胡、大黄,又如柴胡加芒硝汤、桂枝加大黄汤是也。更有如清热燥湿之用苍术白虎汤,攻下和中之用调胃承气汤之类,不胜枚举。要在方中乎病耳。何一不可用之药,而故为疑忌乎?今之医者,论药不论病,用方不用药。但云某药太补,某药太泻,某药太温,某药太凉,某药太热,某药太表,某药太散,某药太燥,某药太腻,某药太攻,某药太消。去其偏胜,得其中和,诚无愈于粥饭矣!何必服药哉?此皆不知药为病设,专为补偏救弊之用故也。

于是乎有当用不用以致误者,不当用而用以致误者,有当用而轻用以致误者,有不当用反重用以致误者。误之浅深不同,其为不识病情则一也。今夫病名不同,则治病之方与药,自不得而同。倘谓病寒者不可温。病热者不可凉,病虚者不可补,病实者不可攻,通乎不通。倘谓病寒者反宜凉,病热者反宜温,病虚者反宜攻,病实者反宜补,通乎不能。倘谓病无论寒热虚实,我将以不温、不凉、不攻,不补之药,约略治之,而可尽去其攻补温凉之味,通乎不通。

乃不通之论,在不通者闻而信之,原不足为奇。最奇者,号为通人,而亦信不通之语。则无怪乎不通之论充塞乎宇宙,而日杀不辜,无人顾问也。

今设有病热者于此,不问其虚热实热,表热里热,而惟以药汗之,未有不以为宜然者。

岂知表有寒可汗。表无寒不可汗,不可汗而汗之,是愈虚其表,而热愈炽也。

本欲清其热,反使增其热,病家亦可以悟矣,然而不悟也。况乎虚热之宜用甘温以退者,更无人能解者乎?有如妇人产后,恶露畅行,血虚发热,不可汗也。汗之则表虚而热陷;不可清也,清之则热不解而变症杂出矣。芎归、独参、四君、四物、八珍、十全大补汤之所以为产后良剂也。又如小儿病后,脏腑空虚,阴寒发热,日轻夜重,不可以汗,不可以清,与产后同。轻则逐寒荡惊汤,重则加味理中、附桂八味、十全大补等汤,以退虚热。方中且重用姜、桂、丁、附之热品矣。彼但见其外之热,不察其内之虚,孤阳无传,寒极似火,不且诧为怪事哉。虽然,温补之剂,苟不中病,为祸甚烈,不可以不细审焉。当视其色,听其声,察其气,观其饮食,问其二便,验其舌苔,核其脉症,而虚实之热判矣。若在产后,须通其瘀,瘀既畅行,腹不作痛,盒饭进补。体虚而瘀未畅行者,尤当兼补气血以行之,气行血行而瘀亦行也。此理甚明,人所易晓,而医者往往不知,是可怪也!是非病家之多疑忌,故为此畏首畏尾之状乎?不然,则是不识病之虚实也。

伤寒初起一二日,邪在太阳,无汗以麻黄汤以汗之。有汗者名中风,不用麻黄以发汗,而用桂枝以解肌,芍药之酸收,甘草之甘平以和之,仲景法也。今之治风温、湿温有自汗者皆汗之,此何法也?且不用凉散而用温散,或加生地、石斛之滋腻,与病相反,此又何法也?汗之不已,湿与热郁蒸于内,舌必变灰,灰而干燥,固宜存津以救阴。在经宜白虎,在腑宜承气,非独沙参、生地、石斛足以塞其责也。灰而湿润,正宜香燥以化湿,苦寒以泄热。于此而误认为干灰,而以干灰之法治之,谓为防其劫津,岂知湿盛于内,行将内闭,香燥之不暇,焉有湿邪未化,津液先劫之理!若妄以沙参、麦冬、生地、石斛等味,与豆豉、豆卷同剂而投,必至湿蒙热盛,神昏不省,复以犀角、牛黄、紫雪、至宝等品,以引邪入心,而内闭死矣。呜呼!寒也,温也,风也,湿也,病名既异,治岂得而同哉?自夫人以发汗为治百病良法,而风温、湿温,遂成不治之症。苟初起有不用发汗之药者,病家先已疑之矣。夫湿病无速愈之理,稍淹时日,必更他医,必曰此失表也。急表之,已恐弗及,表之而病益重益危,至不可救,仍旧咎于前医之未表,疹不能速发,病家亦深信之。切齿于前医,反自恨不早延后医发散之为误。后有病者,必不敢再延前医,而惟后医之发散是从,虽连杀数人不悟也。是故,杀人而人不知,杀人而名日起,杀人而利愈获,即曰病家迫之使然,然岂竟无天道哉?他日者,以此道杀其家之人,即以此道自杀其身。因种于前,果结于后。勿真谓误人无罪,而操刀妄割也。

余曩客娄东,见死于病者,无非此药,心窃哀之。此苦口婆心语之所以作也。今来郡城,名医林立,当不似吾前之所见,而容或亦有类于此者,病家不可以不知也。苟闻吾语而默察之,亦可以窥破其伎俩矣。(己酉秋杪,鞠坪氏识。)今亦有不可解者。苏城之病,无一不是阴亏,无方不用洋参、石斛。即舌苔垢腻,不思饮食,湿阻中焦,而亦以此投之。至脾为湿困,神倦胃呆,则以为虚而补之以人参。及胸膈饱闷,不能进食,又以为虚不受补,而束手无策矣。呜呼!贫家患此,不药可愈;而富室则百无一免,至死犹不知其误。是以医胆愈大,医心愈粗,不必视病,早已胸有成方。一若既为苏人,即不当病阳虚,而必为阴亏者,岂不可笑!然则,苏城药肆中,一切香燥温热寒凉之品可不备,医书中,凡治风寒暑湿燥火之方可尽删。洵如是也,何不悬一滋阴之方于药肆中,使凡有病者皆服之,免得延医切脉,多此纷纭扰攘之为愈乎?嗟嗟!谬种流传,遂成风气,此亦劫运使然,非人力所易挽回。而吾所以哓哓不置者,亦欲使不在劫中者,得吾说而憬然自悟尔。甚矣!苏城之洋参、石斛,与太仓之豆豉、豆卷,用药不同,误人无异,余故连类书之,以告两地之患病者。(辛亥初夏,鞠坪又识。)

同类推荐
  • 识鉴

    识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说九幽拔罪心印妙经

    太上说九幽拔罪心印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骆驼经

    骆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医经原旨

    医经原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水瓶时代日记

    水瓶时代日记

    《水瓶时代日记》讲述身为“创始者”却性格平庸的魔法师,被关在魔法学院中,艰辛成长并探明“创始者”秘密的故事。
  • 大力炎尊

    大力炎尊

    龙家九品灵根的天才弟子龙渊,一夜之间成为不能修炼的废物。得奇遇大力魔王珠,先天之圣火,成就神秘灵根。自此,强势争夺第一天才之名,踏上武道长生之路,宗门林立,天才如云,看龙渊一步步踏上武道之至高尊位。
  • 时间无痕青春无悔

    时间无痕青春无悔

    青春,是岁月刻意为我们留下的一道伤口,慢慢地痊愈,却留下了清晰的伤痕,那么的刻骨铭心,不至于沉闷得让我们无法呼吸,却又无比真实的让我们莫名地感受到那一路走来的、浅浅的疼痛。那痛,无言,明媚,伤感,无穷尽……
  • 熟女教程之轻熟时代

    熟女教程之轻熟时代

    熟女教程第二季轻熟时代,重磅来袭——进入大学校门的葛韵秋,再次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对于一个学习极好,在初高中深受师生爱戴的乖乖女,本以为到了大学可以大展拳脚,结果却不尽然,大学里面很多事情都和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大学不再是一个只要考学习成绩就可以定胜负的地方,在这里学习成绩仅仅只是表现能力的一个方面,而想要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光靠学习取胜,在大学是根本吃不开的——这就使自认为让各方面都优秀的葛韵秋变得力不从心起来——进入大学就是进入了半个社会,在追求懵懂浪漫感情的时候,却也要在这里学会看清楚什么才是现实——要想做事首先要会做人!偏偏属于学霸级别的葛韵秋在为人处事上存在短板,可想而知小葛同学到了新的环境中处处碰壁的处境。这一次,在没有了李爱的帮助下,不论是同窗师友还是异形朋友关系,葛韵秋都无法从容应对,反而被这样层层关系所束缚,变得焦头烂额起来。大学的每一次失利的成长经历,都再一次成为葛韵秋成长路上的磨脚石——一步一艰辛,一个乖乖女的叛逆期终究还是来了,一发不可收拾……凤凰涅槃,不经过千锤百炼,又怎么可能成大器?困难再度升级,挑战再度增加,葛韵秋是如何一步步从一个青涩的小女生,渐渐蜕变成一个成熟干练的女性,这一路的艰辛坎坷,可想而知……敬请收看,熟女教程之轻熟时代——85后的兄弟姐妹们,让我们一起跟着随葛韵秋再来回忆一下,那些年我们曾经青涩而又难忘的大学生活……
  • 怪异都市

    怪异都市

    城市一处偏远烂尾楼,白天安安静静,看似并无异常。但是一到深夜,这里就变成了妖魔鬼怪汇聚之地。大学毕业的陈昆误打误撞来到大酒店打工,他该如何与大酒店里各种各样的妖怪打交道?他能否赚到大钱、抱得美人归最终走向人生巅峰?
  • 我们,离婚吧

    我们,离婚吧

    “我们离婚吧!”隐婚,身世丑闻把她这个小明星推到了风口浪尖,她的老公却和初恋情人在办公室恩恩爱爱。三年的婚姻也最终以这五个字收场,官锦戚身败名裂。一个月后,异国他乡的她被告知宫外孕,摘除了一侧的输卵管。五年之后,她再度回国,命运的绳索还是将她和阎既白拉扯在了一起。一个喊着“妈妈”的小男孩儿时不时的跑来探班,还顺带着孩子的父亲,她的前夫!这个男人更是折断了她无数的桃花,忍无可忍的她吼道,“阎既白,你到底想干什么?”“我想……我们复婚吧,老婆!”“呵,你的老婆我可不敢当,前夫大人!”“老婆,你怎么忍心我这辈子光棍到底?”阎既白将官锦戚拢在怀里,柔声道,“
  • 警王

    警王

    肉身极致,便是神通。神通一出,封号天下。这是一个有关警察的传奇,需要你的见证!
  • 封魂印魄

    封魂印魄

    人各有命,上天注定?平凡的我们,要做天才的事。天才的事,要平凡的我们去做!荡尽天下不平?不!扫除一切邪恶?不!我们所图——只是一个完整的自己而已!
  • 贤者众

    贤者众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科学技术异常发达,很多人都认为魔法只是一种欺骗人的东西,其实不然。在与我们相同的另一个世界里,魔法比科学更加发达,甚至很多人认为科学才是一种欺骗人的东西。一个在科技发达的世界里生活过的高中男孩有一天穿越到了以魔法生活的世界,又会发生什么不一样的事情呢?她是魔族之王,在魔族与人类矛盾不断地世界里,他与她的相遇,又会如何?
  • 玄帝战乾坤

    玄帝战乾坤

    十岁那年,韩生从养父韩爷爷嘴里得知,自己的父母还活着。等着他去搭救,但前提是他必须成为不世强者。从此,为了查明身世的韩生在母亲留给自己的神奇古玉的帮助下,踏上了生死未知的修炼之路。经历了一次次的生死战斗,爱恨交织,死里逃生。韩生结至友,得挚爱。终查明身世为人族而战。恢复身世的韩生为人族,携挚友,同挚爱,灭敌寇,御八族,战神族。终成一代人皇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