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89400000005

第5章

若比丘依聚落若城邑住污他家行恶行污他家亦见亦闻行恶行亦见亦闻诸比丘当语是比丘言大德污他家行恶行污他家亦见亦闻大德汝污他家行恶行今可远此聚落去不须住此是比丘语彼比丘作是语大德诸比丘有爱有恚有怖有痴有如是同罪比丘有驱者诸比丘报大德莫作是语有爱有恚有怖有痴有如是同罪比丘有驱者有不驱者而诸比丘不爱不恚不怖不痴大德污他家行恶行污他家亦见亦闻行恶行亦见亦闻之比丘如是谏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应再三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尸沙此满足文有五句。一非理傍僧谏所为事。二从诸比丘下自理屏谏。三是比丘下拒屏谏。四彼比丘下僧谏。五若不舍下结违谏罪。初文有四一犯人。二依聚若下正明起过自他俱坏。三诸比丘下牒过驱傧。四是比丘下非理傍僧。傍僧辞者。谓不治违路者名有爱。惧于走者名有怖。谓僧嗔我二人名有恚。此三皆非解心所为。不达治罚之方名有痴。如是同罪下显已谤意。二屏谏文三。一谏莫谤僧故曰莫作是语等。二而诸比丘下得僧自雪已心。故曰而诸比丘不爱等路。忏已无罪可治名不爱。走人不现复不得治名不怖。汝等二人进不忏悔退不巡走。身过俱现。理合治罚名不恚。善达治傧故名不痴。三大德已下推过属彼故曰大德污他家等。三是比丘者为诸善比丘。如是谏时者。谓牒前诸善比丘。屏谏之时坚持不舍者。谓能谤比丘执心拒劝。四三谏舍者善。闻则从顺止不谤僧。离斯重过故曰舍者善。五结罪。自下广释文义。言若比丘者。义如释。言聚落者。村有四种。如上。若城邑者。属王处也。言污他家者。有男有女。名之曰家。污家有四。一总举四数。二别释。三总结。言总举者。污家有四。一依家污家。一家得物又与一家。所得物处闻之不喜。所与物处思当报恩。即作是言。有与我者。我当报之。若不与我。我何故与。二者依利养污家。如法得利。及钵中余或与一居士。得者生念。当报其恩。若不与我。我何故与。三者依亲友污家。若比丘依王大臣或为一居士。或不为一居士。便生念言。其为我者我当供养。不为我者我不供养。四者依僧伽蓝污家。若比丘取僧华果与一居士。不与一居士。彼有德者思当供养。若不与者我不供养。以此四事故污家名污他家。言行恶行者。彼比丘作如是等非法行也。自种花树。自溉灌。自摘花。自作鬘。以线贯系。自持与人。若复教人作如上事。村有妇女。同床坐起。同器饮食。言语戏笑。或自歌舞倡伎。或他作己唱和。或作俳说。或繟鼓簧吹呗作众鸟鸣。或走或扬跛行。或啸或自作弄身。或受戏笑是。是名行恶行。言污他家行恶行亦见亦闻者。律云。时有比丘。彼村止宿。着衣持钵入村乞食。法服齐整行去庠序。低目而行。既不顾视亦不言笑。不相周接善言问讯。我等不应与其饮食。不如阿湿婆等与人周接及上所言。应与供养。时彼乞食困乃得之。往至佛所具白佛言。令比丘往村驱出此前是依聚落起过。自他俱损。已下明牒过驱傧文。从诸比丘当语至不须住此已来是驱傧文。已下非理谤僧辞。从是比丘语彼有驱不驱者。其谤僧意。倚傍六人同作。只云。三闻达多摩醯沙达多走至王道聚落。迦留陀夷阐陀逆路忏悔。此四不治迹涉。爱憎故起谤。谓不治逆路者名有爱。惧于走者名有怖。谓僧嗔我二人名有畏。此三皆非解心所为。不达治罚之方名有痴。显已谤意故曰有驱者有不驱者。自下明屏谏文。所言大德莫作是语者。谏莫谤僧故曰莫作是语乃至有驱者有不驱者。已下僧自雪己心。故曰诸比丘不爱不恚不怖不痴。逆路忏已无罪可名治曰不爱。走人不现复不得治名曰不怖。汝等二人进不忏悔退不逃走。身过俱理合治罚名不恚。善达治傧故名不痴。已下推过属彼。故曰不德污他家行乃至亦见闻是。已下明谤人拒谏不从。故文云。是比丘如是谏时坚持不舍。下明僧谏。文云。彼比丘应三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应初谏言欲作白僧法当舍。若舍唯得吉。若不舍作白已即得偷兰。复应谏言。大德作白已。余有三羯磨在可舍。此事莫为僧呵便犯重罪。乃至初羯磨第二第三已来。应如是谏。故文言舍者善。随舍罪轻故曰善。已下明拒劝不舍而结僧残罪。故文云。若不舍者僧伽婆尸沙。已下明不犯。律云。若得衣食与父母病人。与小儿与妊人。与牢狱系人。与寺中客作不名污家。若种树花果。乃至教人贯花为三宝故不名恶行。若度河沟渠坑跳踯者不犯。若同伴在后还顾不见。而啸唤者不犯。若为父母若为病人。若为信心檀越。乃至三宝事持书往反。皆不犯

恶性拒僧违谏戒第十三一制意。人非性知义无独善。要赖善友互相匠导。方能离过修善。有出道之益。而今阐陀迷心造非。不自见过。他如法谏理宜顺从。方复倚傍胜人尊处。其已人师敬友欲匡众非分。自处情过深厚。是故圣制二解名。可知三别缘有六。一自身不能离恶。将欲作罪。二诸善比丘如法劝谏。三不受劝导。恃己陵物。望人师敬。四如法设谏。五拒而不舍。六三羯磨竟四阙缘。比类可知。此戒因阐陀比丘恶性拒谏故起过。佛便制戒

若比丘恶性不受人语于戒法中诸比丘如法谏已自身不受谏语言诸大德莫向我说若好若恶我亦不向诸大德说若好若恶诸大德且止莫谏我彼比丘谏是比丘言大德莫自身不受谏语大德自身当受谏语大德如法谏诸比丘诸比丘亦当如法谏大德如是佛弟子众得增益展转相谏展转相教展转忏悔是比丘如是谏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应三谏舍是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尸沙此满足戒本文有五句。一初至莫谏我来明谏所为事。二彼比丘屏谏劝相受语。三是比丘下拒谏。四彼比丘不僧谏。五不舍下结违谏罪。初谏所为事文三。一出能拒人恶性不受人语。二于戒律中下诸善比丘如法呵谏。三自身已下受训遵。望入师敬。文四。一不受劝导。二言诸大德下汝莫语我。三我亦不语汝。四大德下出不受道理。谓恃己陵物。又引契经。但自观身行等故言且止也。屏谏文二。一先谏前人互相受语。二如是已下显谏利益相。受语故。道相日进故。称增益。为灭谏令不作故称相谏。未修诸善方便令生。已与诸善修翼增广故曰相教。已报恶业方便除遗故曰忏悔。各彼此互为感称展转。谏言。大德前止作二持所以成者。良由善知识等互相匠导。如何大德不相受语。问经佛说。但自观身行。谛观善不善。云何此中展转相教等多云佛随时制教。言乖趣合不相违。皆若见前人心有爱憎发。言有损。故云但自观身。若见前人内有慈心发言有益。故言展转相教。又见前人少闻无智出言无补。故言但自观身行。若多闻有智言成有益。故云展转相教。下三句可知。已下广释文句。言若比丘者。义如上。言恶性不受人语者。不忍不受人教悔。所言于戒法中者。以戒律如法授有七犯聚。波罗夷乃至恶说。诸比丘如法谏者。如法如律如佛所教。言自身不受谏且止莫谏我已来。是谏所为事。下四句准前可知不犯中律云。初谏便舍。若非法呵谏。非法非律非佛所教者。若为无智人呵谏。时语彼言。汝和上阿阇梨所行亦尔。汝可更学问诵经。若其事实尔。若错说者。一切不犯

诸大德我已说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九初犯四乃至三谏此结前十三戒。就中有二。初九。后四。谏不谏别故。云初作犯四至三谏。今释谏不谏意。若语屏谏一切皆须。故云展转相谏。不受谏中心虚结提。心实第五乃至此中违谏之事亦须说谏。故文中言莫为僧所呵更犯重罪。故知谏语通于一切。言僧谏者。具四义者有。不具者无。言四义者。一者性恶。二是显露。三谓恼僧。四者倚傍。上之三义可知。言倚傍者。前之九戒条然。是非更无两滥。倚傍圣教是非既分。过显易识。何须设谏。开示其人。此四戒等皆有倚傍。言说相似滥理行二教。是非交杂真伪难分。须僧设谏开示是非。晓悟其坏。异彼改迷。弃恶就善。舍邪从正。故须设谏。如初二谏戒倚傍。如来四依之教。唱说相似。执乞食等名同。故曰倚傍污家。傍僧者执六人同作。而殡不殡滥。第四戒倚傍释种轻陵诸比丘倚傍之义。此应广说为如斯义。须僧设谏阙者无谏。今问有无。不问九残。所以不谏。盖问生罪之缘。所以僧残罪齐。下四因谏而生前九。作便即结此。谓一切事中具四义者。须谏违而结残。余无倚傍等不假僧谏。但以事实直作即犯。虽可谏不谏异残位同。故是以共篇

若比丘犯一一法知而覆藏应强与波利婆沙行彼利婆沙竟增上兴六夜摩那埵行摩那埵已应与出罪应二十僧中出是比丘罪若少一人不满二十众出是比丘罪是比丘罪不得除诸比丘亦可呵此是时此明忏僧残法。略有其三。初治覆藏情过。谓波利婆沙此方云别住。母云。若犯此罪。随覆藏曰行别住法别住。下房不得与僧同处共宿。虽入僧中不得谈论亦不得问答。故言别住。设心不欲行强逼令行。故文言。若比丘犯一一法知而覆藏应强与波利婆沙。第二明治罪法。故文云。行波利婆沙竟增与六夜摩那埵。那埵者此云悦众。由行别住如法令僧欢喜。故言悦众亦云意喜前。虽自意欢喜亦生惭愧。亦使众僧欢喜囗前喜。故与其少日因少日。故始得喜名众僧欢喜。此人因此改悔更不起恼成清净人。第三与出罪法故文言摩那埵已余有出罪。犹有胜因改心忏悔。大德随喜即为出罪令彼清净。就出罪重文分为二。一者如法。此罪是重。要假二十清众方能拔济彼人。故文言。若少一人不满二十出是比丘罪。是比丘罪不得除。众既不满出罪不成。劳而无功。二不如法故。故文云。诸比丘亦可呵。为出罪。阙缘法事不成故得结罪。所言如此。是时者。应顺佛教名此是时

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三说)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谓于此篇得清净不。由众默然知清净故。若实有罪三问不答。共一法故但得一罪。若实无罪为默然。故众法成就

诸大德是二不定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此初标说仪。或欲令摄耳听故若也。通论有防非义。故齐称为戒。令此二法有四种。无揩准。自曰不定。言四法者。一犯不定。谓或犯夷犯残。或犯提并犯三。或复犯二。多少差殊故。二举不定。犯既不定可信。称事而举故亦不定。三自言不定。举既多少自言列罪。宁容一准式。可自言不犯。四治罪不定。若自言夷灭殡治之。若自言犯残别住治之等。乃至若不自言引罪。罪处所治故曰治罪不定。此不定犯。谓于屏处露雨处起。故言二不定法。又十律言。云何名不定。可信女人不知。犯不犯不。何处起不。不知犯名字。但言我见女人。是处来去坐立。亦见比丘来去坐立。不见作淫夺人命触女杀草过中食饮酒。如是前事不决定故名不定问。可信举罪通许二三五七。何故置在残下提上者答。一释上收于戒。下摄威仪故也。又释为欲深妨不犯夷残故。屏露独坐能犯夷残。如像即是为护二戒故。置于此非是欲摄提等下亦摄提问。此二尼无者何答。为有伴故。设令无伴希如不数。又可女人软弱言不宣心。岂可与丈夫对事。故无者示

屏处不定之戒一制意。多论一为止诽谤故。二为除斗诤故。三为增上佛法故。出家之理宜迹绝尘染。为人天所宗。以道化物。而与女人屏说非法。上违旨下失天宗敬之心。四为断障道恶法次第故二释名。可信至僧未定分别。僧亦未得定结其罪。故曰不定三具缘。别缘有五。一屏处。二人女。三无第三人。四于四威仪说非法语。不见觅实事。五可信告僧事未决审。具此五者入不定治检四阙缘。比说可知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夜湘汐

    夜湘汐

    远嫁匈奴的公主,临行前竟生下了一个女婴夜湘汐。人人都以为她是瑜嫔之女,不料她的身世特殊。成年之后,亭亭玉立,倾慕者无数。“湘汐,对不起"”嫁给我“一朝成为王后,母仪天下,不料她的身世又令她陷入风波。”如果有来生,我只愿与你做一对平凡夫妻“纵观全书,一位传奇女子的一生。读者交流群:308333995
  • 血尸花下的魔神

    血尸花下的魔神

    你有主神空间?对不起我是穿越来的!你穿越来的?啊哈刚好我是主角!你是主角?我是BUG!你是BUG?我是这个世界的导演!末世来临,黑暗生物入侵,看拥有逆天能力的强者们逐鹿星空
  • 帝念永恒

    帝念永恒

    本书推倒重写,正式更名为《永恒帝念》,作者名改为北武甲。除了主线变化不大,基本上推倒重写,感谢朋友这段时间的关注,也感到抱歉,风月担保重新上传的故事会更加精彩。
  • 全民APP

    全民APP

    茫茫宇宙由无数个时空组成,每个时空都有无数的可能,当时空之间的封闭被打通,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一个宅男因为一款APP而卷入了一场场“游戏”当中,为了活下去而不断前行。当他回首,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世界的中心,但这一切并未结束......
  • 妖魔行记

    妖魔行记

    观音座下弟子封紫云仙子奉命下界查一座阴森的枯井。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又一个谜团缠绕着她。她最终能知道事情的真相吗?其间,紫云认识了狐妖白灵娇、人类道士朱世安。仙、妖和人的组合能应付各种突发状况吗?一切都是魔君元修的所为,却并非事件的终结。今生前世,缘分早已注定。紫云与元修两人最终会有怎样的选择?
  • 音之传奇:王爷,来啊!

    音之传奇:王爷,来啊!

    轩星茗,被一枚破戒指带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丫的,是谁说老子发育不良啊!?老子保证不打死他!小姐,已经被各位少爷小姐们给解决掉了。我艹!有一群十分护短的家人们,而且战斗值超高哎,我不需要找大神保护了,这就个现成的呢,而且还是一群人!但关键的是,这丫的是谁啊?他们都说这个无赖是王爷,但你们见过这样的王爷吗?不仅占便宜还卖萌撒娇,还理直气壮地指挥我做这个那个的,是把我当谁啊!我是又当保姆又当妈啊!终于有一天,我和一个某国皇上成亲。丫的,他直接来抢婚。把我抢回去后,就直接和我成了亲。我以为成了亲会更惨,结果却是他变成了一个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好男人!
  • 踏破九霄

    踏破九霄

    在这个世界,天地玄黄二气并存,不过黄气被废,修行者只修玄气不练黄气,机缘巧合二气同体同修。
  • 我的倾盆花园

    我的倾盆花园

    冬雪面对父母的去世闷闷不乐,使她分外孤僻。可她向社友紫春兰敞开心扉后好事接二连三地扑面而来:挚友的真诚、神秘的花园、初凝的认识,可也面临了暂时的冻结。认识了“星座三人组”蟹冰莹、瓶仪新和秤非翼,初凝的好友星辉也浮现,可,黑暗势力也在逼进,不禁令人头涔涔而泪潸潸但是,因为它,冬雪他们也听了一段曲折轮回的故事……新的一年也来临而新年的钟声已敲响,新的一个冒险又已经悄悄来临……这在冬雪的人生中掀起了阵阵浪花,而她真正的历险,才刚刚开始……
  • 我的那个人

    我的那个人

    [花雨授权]美少女被挑选进入男生偶像事务所,与另一个美少年结成双人组合。从偶有摩擦的两小无猜,到只有彼此相互依靠的拼搏年代。这世上能令我信赖的只有你一个人,怀抱这份仿若来自命运的炽热,像双生树那样一直相爱吧。
  • 美丽娇妻不能弃

    美丽娇妻不能弃

    安雨希期待结束这不圆满的婚姻,但结果偏偏不尽人意,意外促使俩个人发现,原来自己还爱着彼此,依然如此,那么就一切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