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90100000010

第10章

第十门标分中。钞者祖师自号也。引下三句即括三科。但科酌之言对下少异。然下云钞兴。但明抄略之意。此言科酌正明量处之谋。前后异名共成一意。言正经者正谓入诸正录。经者训法训常。名兼通别。通该三藏别在修多。今此从通以收群部。小乘律论中又三初。明诸律。具云摩诃僧祇。此翻大众(从众为名即窟内部)。昙无德亦云昙摩鞠多。此翻法正。亦云法护法镜法密(从人为目)。萨婆多或云萨婆谛婆。此云有(亦云一切有从计为名)。弥沙塞此云不著有无观。迦叶遗亦云迦叶毗。此云重空观(此二从行为名)。婆粗富罗亦名婆蹉富罗。此云著有行(亦从计名)。上列六部。前之四部戒本广律此土已翻。即根本获一。五部得三。翻传时代备如戒疏。下之二部据非今钞所引。相因列之知名而已。注云依大集者义钞所引。三藏口传及遗教法律并以僧祇列为五部所出不同。故此示之。毗尼下次列诸论。此科所列名为律论。亦名戒论。婆沙成实等自属经论。昔人不晓例云小乘论。传滥久矣。多论下注并传者即师资传了。论注云释正量部者。此亦上座部中分出。律本不到比方即了论所宗也。真谛即陈朝翻经三藏。出疏五卷解释了论。其文未流东南。五百问法亦云五百问事经。出要律仪梁武帝集凡二十卷。自下三指广。如三千威仪毗跋律决正二部律论等。皆律之部类(有云二部十八二十部。或云遗教爱道经等皆非)。次经论中二论亦即大小。此总化教。结略中费长房后周高僧。周武灭法遂为翻经学士。隋文帝开皇十七年撰历代三宝录。凡十五卷今见大藏。次明异执标中有人谓。聪覆二师首传四分。祖师不合科为异执。今谓。异执之言目其各计。有何毁斥。纵容妄解岂不思所禀首师亦列于后。又前云五部异执。则所宗部主亦在其中。又何独党于聪覆耶。非圣人者无法即斯人也。列示中所列诸师并出续高僧传。古记广引今不同之。若依写取此复何难。但恐徒丧时功糅杂钞旨。必欲知者取传寻之。今但列名略注师禀耳。法聪(元魏朝人。本学僧祇初弘四分。传论云。自初开律师。号法聪是也)。道覆(聪师弟子聪但口传。覆乃作疏六卷。传论云。怛是长科至于义举未闻于世)。慧光(自光至[目*單]。皆北齐人。光依覆学。初制疏十卷。后裁为四卷。故云两出)。洪理(抄二卷)。昙隐(抄四卷)。道乐(钞四卷三师并光师弟子)。洪遵(初依道云学。后听晖讲。为国僧统故以为名)。洪渊(禀寻遵师后撰疏。未四多少)。道云(疏九卷抄一卷)。道晖(疏七卷)。法愿(上三师并光门人。愿即隋朝人。疏十卷抄二答)。道洪法胜智首(并隋朝人依洪听习。首即祖师所承)。法砺(洪渊弟子。祖师亦尝从学。一月而终今疏犹存)。基师(僧传不书)。结指中昙瑗(陈朝人)。僧祐(梁朝人即祖师前身。二师并先学十诵后传四分。未详撰述)。灵裕(隋朝人疏五卷)。江表表即外也。或云江外江左。并指吴越。在江汉之外故也。关内即京。非河南即洛阳。蜀部即东西两川。指义钞者未见其文。上来所明并是所钞。即前序云包异部等。四句收之可见。又异执中传演虽多不出六见。亦如上引。次明为经者一世多不辨随得滥用。二事乖正典反为执据。如三百福罚三十六硕。余粮五部五色衣以钱赎佛食等。并如下破。今宗引用并据真文。使来学生信行事无疑。此章之来意如此矣。列示中经论参列凡二十五本。经有十四。论有十一。其间诸佛下生乳光提。谓并有真伪二本。他宗或引。并正本耳。结斥可知。隋帝敕令长房录中所不收者并集焚毁。搜之不尽。当时犹用故此斥之。然尼钞义钞或复引用。未详何意。钞兴中标云本意者。下云临机有用等是。

正明中初科攒多归少曰撮略。举一总众名包括。余如前解。次科智谓识见。量即器度侮曼也。猷言即自所钞猷法也。空有二十双亦双非。四执相攻名为戏论。今采摭众典取舍诸家。恐疑同彼故须遮之。正示中初文。上句推其师受显非自裁。次句呈于已怀。明须去取。每下正叙删削。初二句示捡讨。覆谓反覆。于下四句明所删。一事举少类多。一事尚然。况一部行事其繁可知。文中繁有二重。一废立多者约诸家相望也。二情见繁者就诸家自论也。今下示能删此亦有二。一者全除删。如受戒法及十三难羯磨戒本等并广列义门。今钞不录。二者对破删。如下但云诸说不同昔解多途废昔义等。而不委引彼说者。是如自然界体广狭方圆三小立相安居受日等。并多古解一一标破。此但直申今义即引诚教。证令取信故云今并等。且引一事余准明之。如下问云。自然界为方圆耶。答云。昔云定方(下引彼说即删略也)。下引十诵本律丘分善见了论等文。仍云广引诚证定方须废(此谓止存文证)。首题删繁文唯据此。如上所示想无惑矣。指余义中然今此钞虽并删略。诸师申释未必全非。或义章开其户牖。或问答释于幽微。何以此中一概除削。文明此意据合存之。止由难解不逗新学。故别为一部目为义钞。文有三卷。下卷已亡故今所指彼文多阙。义钞兴致明文在兹。古多妄说。或云二疏之余。或云二疏张本。如别所破。具云拾毗尼义钞。此中语省。以集字代之。下单云义钞别钞。皆此例也。文中通犹容也。余论即目义解。容彼之说明其可存。上二句明义之幽隐。自下二句明不益初心。言通解者以目博知深识之士。具下正指彼文。明不具中遮世疑云。三藏正教义无改作。何以引用辄有去取。故此释之仍引证据。初明取意。堪入宗者涉今行事也。自下指所余。撮要包括是钞所宗。横评繁文即今所讳。故云非钞者意也。故下引证。初引本律出三十四卷。次引母论文出第六。并因比丘为人说法不能广说。白佛故听律文具引论略白语。要谓精当该摄。妙即善巧适机。示所为者即钞兴意也。庶望也访问也。上明法有伦序不假他求。下显事有准承无疑得失。临机有用即事即行二句偶对。语别义同。此之四句一部大宗。独异诸师高超九代。尽如来权巧之旨。辟群生解脱之门。三宝所以住持。五乘所以发轸者功在于兹矣。是以行事之目标在首题。训蒙之词遍于一部。凡为道众率由此门。禅教虽殊无不受赐。曲寻弘济可胜言哉。遮妄增者此即圣意。悬鉴未来各兴解释。必乖本趣故此止之。初叙妄增。不急务者即世现行诸家章记。或广张法相。或多杂俗书。颠覆祖宗繄昏智眼。请详圣训自可鉴之。使下次显过患。上句明坏教。今钞始终尽稽圣典。故曰真宗。次句明迷行。教行两亡则破戒造恶。非沙门行如鸟鼠焉。此出佛藏经。彼明。比丘不修戒行非道非俗。犹如蝙蝠非鸟非鼠。具引如篇聚中。意谓此钞既兴人知持奉。由彼秽杂后进还迷。故云复存也。兹日通指斯时。即今学者专攻章记。争驰讲论以为己能。身作重夷口护轻吉。自谓精明盗相。反侵损于四方。善达淫科更荒迷于三道。昏餐餍饫尚说过中。夕饮酕醄犹谈酒制。人前敛相诈现威容。屏处为非略无畏忌。此徒击目岂是诬言。良由章记之乖讹。复是师承之庸鄙不令教于不令。一盲导于众盲。皇祖真宗于兹殆绝。一寻此意不觉嗟呼。因笔斯文益增哽痛。自非圣鉴孰见余心悲夫。总结中上三句结前。言总束者则验十门。非别序明矣。诸门者即下诸篇。则显教兴中指诸门非九门明矣。析辨也。若下指广可知。别论者则三十篇。望序为别又复明矣。大段第三示所诠行相。初总示中宅居也。佛门广大包纳清澄。喻之如海。僧禀佛化即居其中。如犯重禁名为边罪。谓漂出佛海边外即其义也。流即是水法能滋物故比于水。厕预也伍众也。此明比丘身具三宝。所修法行虽乃万途。以众自共摄无不尽。然据行体止是二持。但就作中别简一色。羯磨僧法以为众行。自余杂法总归共行。欲使纲目两分众别无滥故云唯三位也。别对中初明自行。上句明建志摄修。次句示学知教相。出离圣道不类邪术。故云正戒。文指体相必具法行。体附释相相总四篇。故此二字统于中卷。自下次明众行。上句[跳-兆+曷]前次句正示。凡行僧事必先简众。故须体净方应秉宣。言纲领者对下毛目也。匡摄住持存乎众法。随事奉修在乎别行。众法存则别行修。纲领举则毛目正。上下作持离分在此。自他下明共行。上句示行相。凡为道众彼我同须即是共义。故云两德。德亦行也下句显繁多。除僧法羯磨已外一切作行皆归共收。唯此共行摄相最广。故曰多途。或可上句蹑前两行。次句正示行相。

谓必须共行辅成自众。故云成相多途。问自众两行亦制同遵岂非相滥。答自行则护体防心。义非他共止作体别。此不在言就论众行。作业办事多是为他。义非常行有缘方举。共行不尔日用恒须。是僧俱禀独彰斯目。如衣药钵器计请导俗等类。比论二行别相可知。然三行之目古德所传。若取今文明标自行。又复前云上卷则摄于众务。则自众二行名义灼然唯斯共行。虽复无文两德之言义取无爽。古多妄解。不免繁词(古云四人羯磨为众行。一人心念为自行。二人对首为共行者误矣)。问前文已分何意重迷。答前判能诠则以文摄行。此明所诠则指行在文。虽文行俱明而正意两别。问前以上卷在初。此则中卷为首何以不同。答意如上解。若尔何不依行次第以自行为上卷耶。答此有二意。一约行次第。则先止后作自行合初。二约事胜劣。则住持功大众须在首。故律序云。以众和合故佛法得久住。今取后意如文所列。双结中教行两备摄机斯尽。次科初二句标难谓。事随篇类。则使三行互有投寄。如上卷标宗亦明法体行相。及舍戒六念别人说恣识疑发露之类。则众行兼自共也。又中卷忏六聚中。众别悔法则自行兼众共也。下卷摄衣摄食亡物等诸羯磨法。并杂行等则共行兼众自也。三行相参不可一判。故云难也。若下释其难相成繁阙过。上二句示阙略过。长途散释者谓不约三行收束也。寡讨论者谓不称机宜也。以言无所归人难披捡。故下二句明伤繁过。言曲分者谓逐卷随篇。明三行简判也。过在繁碎者乱于教旨也。三中初示今判。上二句正示对翻两过。随宜者离前寡讨。论过也。约略者相前曲分也。通结者谓大分三行翻上散释也。指归者虽有相投举行摄属。离上繁碎过也。下二句显意。使谓令于后人也。纲领即三行。毛目即诸篇行相整理也。载下结劝。上句劝学开其解也。下句劝修成其行也。载即重也

上卷首题委如前释。今总分对略为四别。初约能所上三字律题是所宗。下七字钞题是能宗。又律题中四分属能集。律是所集。钞题中删补行三字是能。繁阙事三字为所。又钞字是能行事属所。二约通别律题为通。贯诸部故钞题为别。局今文故又四分为别。五中一故律字是通。诸宗同称故删等六字为别。无所滥故钞字为通。容相涉故。三约人分律是佛制。四分即部主集。钞即祖师撰。四约华梵上三字翻梵成华。下并华语。梵云折埵理质埵理。此翻分四。从此方俗回易其语。辨律华梵如释相中。极知繁碎讲学剖文不得不尔。忘筌之士更繁何患。执指之徒无言亦着。岂不然乎。列篇中标宗劝学。文局上卷义该一部。下十一篇正明众行。然成办僧事必假四缘。人法事处阙一不可。今此诸篇依之而列。第二三四即能秉之人。第五即所秉之法。第六即秉法之处。已下六篇即所被之事。事复有三。七及八九即有情事。十与十二即非情事。安居一篇即二合事(人依处故若约篇中分房受日并非情耳)

释标宗篇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无尽大英雄

    无尽大英雄

    你看见我的小龙了么?路人甲颤抖的指着少女背后:“你说的是那个么”。(英雄们的战斗和日常)
  • 神奇果蔬汁对症疗法

    神奇果蔬汁对症疗法

    本书以一种积极健康的方式,针对身体可能出现的病症,列举出各种果蔬汁配方供您参考选用。
  • 《绿毒》

    《绿毒》

    短篇故事集绿毒-------------------------------------
  • 法师天下

    法师天下

    当法术的施展不再需要吟唱生涩拗口的咒语,不再需要繁复多变的手势配合......法师挥手可令群山崩碎,一念能让星辰陨落,弹指间沧海桑田。这里,是个全新的法师天下。一少年自黑暗中崛起,与魔鬼相伴,开启了法师的永恒之路。
  • 风暴女神

    风暴女神

    “尼罗河长流,迤逦千万里,带给埃及永恒的生命……”“我,凯罗尔,应验于粘土版上的咒语,从此为坎坷的命运,饮泣于尼罗河底……”伊兹密王子的跨时空爱情故事,。
  • 最终的平行世界

    最终的平行世界

    混沌初开,九星聚散。6000年一遇的九星连珠在一夜之间开始了,因九星连珠而形成的时空裂缝中跑出了许多强大的魂兽,主角江辰的使命就是,在60天的期限里,找到12个平行世界的镇界之宝,并将它们合成传说中的天启之令。江辰背负着重大的使命,和伙伴们穿越到各个平行世界,寻找镇界之宝,这将要掀起6000年前的那一场腥风血雨。求打赏,求推荐,求月票,求收藏,书友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 小气房东芳有有

    小气房东芳有有

    他很神奇呀!身为公寓管理员,凡是坏掉的东西他都能修好。还有着一手赚钱的好功夫,借他的三十六万就生出一百多万,他却声称只做她的“老公”!哦,抱歉,是劳工而已。好吧!就算只是劳工,她也不想出租给他人使用。
  • 这校草真纯:阳光下的华尔兹

    这校草真纯:阳光下的华尔兹

    欧阳晨风19岁,一个谜一般的花样痞子男,他拥有者显赫的家世背景,视爱情如粪土,视女人为玩物。慕容柔诺18岁,同样的拥有着显赫的家世背景外加令万千少女季度到抓狂的美貌,完美这个词语放在她的身上根本不会觉得奢侈,她温暖、乐观、似是冬日里那一抹温暖的阳光。当冰遇到火,当谜一般的他遇到冬日暖阳的她,他们之间注定会出现冰与火的反应,他们之间注定会有一段不平凡的爱恋……
  • 太古战尊

    太古战尊

    一滴远古神王精血,让秦川洗髓伐脉,开启无上修武之道。跟我比武器?我有巴雷特冥王,一炮轰死你。跟我比修炼速度?我有神血加丹药,速度快起来我都怕。跟我比红颜知己?不好意思,没法比,因为你的女人见到我都会投怀送抱的。跟我比装逼?你赢了,我不装逼,只是很牛逼!
  • 废后难驯

    废后难驯

    前世,她隐忍安分,却因一句得良辰者得天下,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筹码,最终爱错了人,落得摔下悬崖,粉身碎骨。别人狸猫换太子,她来个太监换皇后,然后逃之夭夭!冷帝震怒,改头换面,给她银钱,助她逃亡,谋人谋心,却不想朝夕相处间,竟失了那颗冰冷的心!真相大白之时,她怒,他哄,她骂,他听!她说初一,他绝不提十五!陛下成了守妻奴,离不得她半步!将她宠的无法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