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92000000003

第3章

大门第三明四门入理者。寻真性实相之理。幽微妙绝。一切世间。莫不能契。但以大圣明鉴通理之门。乃于无言之理赴缘以教为门。是以禀教之徒因门契理。故法华经云。以佛教门出三界苦。又云。其智慧门难解难入。净名经明。诸菩萨各说入不二法门。即其意也。今略以五意解释。一略辨四门相。二正明四门入理。三明四悉檀起四门教。四约十法成四门义。五明信法两行四门不同。第一略辨四门相者。门者以能通为义。佛教所诠正因缘四句法。通行人至真性实相之理。故名为门。若外人邪因缘无因缘法四句。因此四句各见四种邪法之理。因此生十四难六十二见。起诸结业沈轮生死。此是邪道四门。今所不述。若佛法四门。即是正因缘四句法。能通行人同入第一义涅槃也。故大智论云。四门入清凉池。又般若如大火炎四边不可触。又云。般若波罗有四种相。即四门别义。仰寻佛法既有四教不同。今约四教明门各有四门别。一三藏教四门。二通教四门。三别教四门。四圆教四门。一明三藏教四门即为四。一有门。二空门。三亦有亦空门。四非有非空门。一有门者。即三藏教明正因缘生灭之有。若禀此教能破十六知见。见阴界入一切有为诸法。悉皆观无常苦空无我。得世第一法发真无漏。因有见真有即第一义谛之门也。故大集经云。甚深之理不可说。第一义谛无声字。陈如比丘。于诸法获得真实之知见。此即诸阿毗昙论之所申也。二明空门者。即是三藏教明。折正因缘假实法生灭入空。若禀此教能破假实之惑。见假实空发真无漏。因空见真空即第一义之门也。故须菩提在石室观生灭无常。入空因空得道。名见佛法身。恐此是成实论之所申也。三明有空门者。即三藏教明。正因缘生灭之有空。若禀此教能破偏执有无之惑。见因缘有空发真无漏。因有空见真有空。即第一义之门也。此是迦旃延。因此入道故作昆勒论。还申此门也。四非有非无门者。即三藏教明。正缘生灭非有非空之理。若禀此教。能破有无边邪执见因缘。非有非无发真无漏。因非有非无。见真非有非无。即第一义之门也。恶口车匿因此入道。未见论度。有人言。犊子阿毗昙申此意也。彼论明。我在第五不可说藏中。我非三世即非见有非无为法。即是非见空也。此恐未可定用。二明通教四门者。即是智度论明。一切不实。一切亦实亦不实。一切非实非不实。佛于此四句。广说第一义悉檀。中论明此四句。皆名诸法之实相。即通教明。正因缘法如梦幻响化水月镜像体法即空之句也。若三乘共禀此教。而根缘不同。各于一句入第一义。故四句皆名门也。此具如青目注解。又注云。诸法实相有三种。故知。此四句门即是三乘同入此四门。得见第一义也。三明别教四门者。若用中论亦名为假名。而辨四门者。即别教之四门。大智度论四句亦得也。此别教四门意。正出大涅槃经。但多散说。约乳明四句譬。即是别教四门也。若明佛性如乳有酪性石有金性。力士额珠。即是有门。若明石无金性乳无酪性。众生佛性犹如虚空。大涅槃空迦毗罗城空。即是空门也。涅槃经又云。佛性亦有亦无者。即云何为有。一切众生悉皆有心故。云何为无。从善巧方便而得见故。又譬如乳中亦有酪性亦无酪性。即是亦有亦无门也。若明佛性即是中道。百非双遣故。经譬云。乳中非有酪性非无酪性。即是非空非有门也。别教菩萨。别禀此四门之教。因见佛性住大涅槃。故此四句之教。即是别教之四门也。今一往约涅槃经文分别别教四门之相。但此经文。或可是圆教四门。至下圆教四门。自当料简同异也。问曰。若别教四门。但出涅槃经。若尔前诸摩诃衍经。何意无别教四门也。答曰。大涅槃经。是解释前教之经。此前诸摩诃衍岂无别教四门。具出经文事盛繁也。四明圆教四门者。四门明入佛性第一义。一往与别教四门。入第一义谛。见佛性得常乐涅槃。名义是同。细寻意趣有异。问曰。以何相知异耶。答曰。分别有异意乃多途。今略约圆教七义分别。即知别教四门。与圆教四门有殊也。七义者。一若明一切法即真性实相。佛性涅槃不可复灭。而明四门者。即是圆教四门也。二若初心即开佛知见圆照而辨四门者。即圆教四门也。三若明不思议不断烦恼圆入涅槃而辨四门者。即是圆教四门也。四若明圆行而辨四门者。即是圆教四门也。五若明圆位而辨四门者。即是圆教四门也。六若明圆体而辨四门者。即圆教四门也。七若明圆用而辨四门者。即是圆教四门也。第二正明四门入理者。若外人四门心行理外诸颠倒想与颠倒理相应。不得入真性理。所以者何。随心异故见理亦异。是故各说。谓得一究竟道因起诤论也。今明佛法四门。皆得入一理。但有二种不同。一者三藏通教两种四门同入偏真之理。二者别圆两教四门。同入圆真之理。一明三藏四门通教四门。同入偏真之理者。各因四门同入偏真第一义。得二种涅槃是同也。理虽是一而门有异者。既有巧拙两度之殊。故有两种四门能通之别也。真理无二故所通至理是一也。譬如州城开四门使君是一而从四门入者。门虽有殊而所见使君只是一也。三藏教四门。如从州城四边偏门。而入通教四门如从四正门而入。偏正虽殊入见偏真第一义谛。得二种涅槃是一也。二明别教四门圆教四门。同入中道实相真性理者。各因四门而入见实相佛性。得常乐涅槃是一也。理虽是同而门有异。教门既有偏圆之殊。故有两种四门能通之异也。佛性真理不二故。所通之真性理是一也。譬如台城有四门。门虽不同所见天子是一也。别教四门。如从台城四边偏门而入。圆教四门如从四正门而入。偏正虽殊入见真性解脱实相之理是一也。第三明用四悉檀起四门之教者。若外道四门皆不见根缘。执心取相定说。如旧医常用乳药治一切病。此不因四悉檀而起四门也。今佛法四门。皆因四悉檀而起也。一明悉檀起三藏教四门。二明悉檀起通教四门。三明悉檀起别教四门。四明悉檀起圆教四门。一明四悉檀起三藏教四门者。即是生生不可说。有四悉檀因缘。亦可得说。一明用四悉檀起有门者。若众生心乐有法。即用世界悉檀。说毗昙有门。若宜闻生善。即用各各为人悉檀。说于有门。若执无因缘邪因缘。或执空取着起诸结业。即用对治悉檀为说有门。若闻即是悟见第一义。即用第一义悉檀为说有门。如拘邻等五人。闻说四谛即见第一义谛。得须陀洹果。若不能用四悉檀赴缘而说法者。即是差机说法是众生怨。天魔外道一手作诸牢侣。涅槃经云。说法者诸佛之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也。二明用四悉檀起空门者。类前有门用四悉檀起空门义即成也。而诸成论师云。毗昙有门。但是调心不能得道。成实见空乃得道耳。诸数论师云。我用小乘明义见有得道。汝采用大乘明义。故说见空得道今谓此并不得三藏教意。大集经云。常见之人说异念断。断见之人说一念断。二见虽殊得道无异。大智论云。声闻经中处处明法空义。岂得言见空得道明大乘。今约此四悉檀意作成坏义。数人四义成。成论四义坏。成论四义成。数人四义坏。是则成坏敌等。何者是成论成。何者是数人坏。若解三藏教巧拙度。则成论空门义成。数人有门义坏。三明用悉檀起有无门者。类前有门用悉檀意。则有空门得道。故为毗昙论之所通也。四明用悉檀起非有非无门者。亦类前有门。用四悉檀意可见也。二明用悉檀起通教四门者。通教四门。虽如幻化但有名字。即是生不生不可说。而众生四种根缘不同。若用四悉檀赴缘。即得起四门也。用四悉檀起通教类前可知也。三明用四悉檀起别教四门者。不生生不可说。以四悉檀因缘故。得赴缘起教说四门也。但地论师明。阿梨耶识是如来藏。即是用别教有门。入道三论人云。汝是不见真空亦是唼水义。三论师明诸法毕竟无所有。此是别教空门。地论师云。汝是外人冥初生觉义。亦是黄蜂黄[虫*巢]义。执诤不穆何可融会也。今谓此是不得别教四门之意。不知四悉檀。说此有空两门义也。四明悉檀起圆教四门者。不生不生不可说。以四悉檀因缘。起圆教说四门也。第四明约十法成四门义者。外人亦说。四门但不为十法所成。故诸颠倒流转生死不得解脱。今佛法四门。皆为十法所成必得涅槃。故不同外人也。就此即为四。一十法成三藏教四门。二十法成通教四门。三十法成别教四门。四十法成圆教四门。一明十法成三藏教四门者。四门即为四。一明用十法成毗昙有门见有得道者。十法名目具如前出。但知正因缘法成见有得道者。知无明因缘生一切法。破一切外人计无因缘邪。因缘生一切法也。二真正发心成见有得道者。知无明因缘。有三界一切生死苦。觉悟心生欲断无明结业正求涅槃。此心真正过一切天魔外道之心也。三止观进行成见有得道者。因止观能发无漏定慧。不同外人不知。攒摇乳酪犹难得。况复生苏。四破法遍成见有得道者。用生灭无常破身边二见。单四见复四见。具足四见六十二见无量诸见。皆知从无明因缘生。心不爱着。涅槃经云。是诸外道无有一法不从缘生。从缘生法悉皆无常。云何外道有常乐我净。如此诸见四颠倒悉能遍破不同外道也。五善知通塞成见有得道者。知无量诸见皆有道灭故为通。悉有苦集故为塞。不同外道如彼虫道。不知是字非字也。六善修三十七品成见有得道者。三十七品调适行。对涅槃开三脱门。不同外人。如佛为须跋陀罗。经中作狮子吼八正道。外人尚无一分决定。不得四沙门果也。七对治助开成见有得道者。五停心观发诸禅定背舍胜处。不同外人。根本味禅定起爱见慢之三病也。八善知次位成见有得道者。知七贤七圣之位。心不叨滥起增上慢。不同外人。戒取见取计生死法为涅槃也。九安忍强软两贼成见有得道者。能忍八风内外三障四魔。心不退转。不同外人不能安忍微细遮道法也。十顺道法爱不生成见有得道者。四善根人发得善有漏五阴。大涅槃经说。我弟子有外道则无。若不生法爱。则不顶堕进入忍法成世第一法。发苦忍真明十六刹那证须陀洹果。若入超果即成罗汉。故知十法成见有得道。声闻乘辟支佛乘乃至大乘。故知毗昙见有得道。此非虚说也。二明十法成空门。三明十法成有空门。四明十法成非空非有门。悉得见第一义。证二种涅槃类。有门有十法所成意可知也。今佛法中义学坐禅。若不深得此意。但言见有见空得道。与外人有何殊也。故大智论云。若无方便入阿毗昙。则堕有中。入空门即堕无中。入昆勒门即堕有无中。中论云。若非有非无即是愚痴论也。二明十法成通教四门。三明十法成别教四门。四明十法成圆教四门。皆得入道类前可知。若偏取四门执诤戏论。不得十法入道意者。为邪见之火所烧也。故大智论云。般若波罗蜜。譬如大焰四边不可取。邪见火烧故。是事前于四教中已处处分别也。第五明信法两种四门不同者。外人不信三宝。不学佛法。邪信邪行虽有四门非佛弟子。岂成信法两行。今明佛弟子深信佛教修集佛法能发无漏。故成信法两行。若信行人即是四种教门。若法行人即是四种观门。是则信行人。以佛教门出三界苦。约四教各有四种教门。一往则有十六种教门。十六种信行人。约四教各有四种观门。一往即有十六种观门。十六种法行人。若细分别四教。则有能所信法两行教门无量无边。信行亦无量无边。观门无量无边。法行亦无量无边。宜论三藏四门。五百罗汉各说身因。即是五百观门。况复此经诸菩萨。各说入不二法门。善财入法界见无量善知识。各各说所得法门。皆从四教三十二门显出也。若四不可说故。文殊师利说一切法。无言无说。尽诸戏论。名入不二法门。净名杜口默然无说。文殊称叹是真入不二法门。当知一切法门皆不可说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封神吞噬

    封神吞噬

    一粒尘可灭天地,一株草斩尽万物,翻手间万物生死,万族林立,诸神争霸。敢问大陆何为主宰!
  • TFboys之冰与火的较量

    TFboys之冰与火的较量

    他,为了救她,坠落人间。冰雪王国被入侵,她被母亲护送到人间,暂时拥有了一个死去女孩的记忆。她,又遇见了TFboys,守护者是什么?王子和公主又是谁?冰与火的较量,谁会获胜谁会成功?
  • 鹿晗之独宠一人心

    鹿晗之独宠一人心

    “若闻知花意,独宠一人心”我是鹿楠,梅花鹿的鹿,楠木的楠。在遇到他以前,我没有父母,没有亲人,没有朋友。虽然那时的我什么也不懂,但是,躺在草地上没有一丝生气的我,足以让人怜爱。“哈哈!鹿你太逗了哈哈~”“还不是你。。”“唉,看来世界上也只有鹿楠可以牵制住鹿晗了。”“这还是我以前认识的鹿晗吗!?”我们的故事,就此展开。。。本文血族,欢脱,甜宠,永远不虐,就像棉花糖一样,甜甜的,很贴心~
  • 穿越之公主傲世血凰

    穿越之公主傲世血凰

    意外穿越到历史上没有记载的国家,有疼爱自己的父皇母后,宠爱自己的皇兄。还有腹黑傲娇的护卫。请开启你的公主之旅
  • 偷鸡不成蚀把米

    偷鸡不成蚀把米

    彼此的颜白自以为懂爱,实则只知以何种方式去得到一个人,尚未懂得以怎样的姿态去守护一段情。而彼时的米汤却是再也不敢也不愿去沾染任何与情与爱这等伤筋错骨的字眼相关的人、事、物。所以注定撕扯纠缠,两败俱伤。后来,颜白终于信了命不由己,懂了求而不得,断了情缠痴妄。米汤也终于听懂了自己胸腔内的呢喃低语,不舍暗殇。。。
  • 幻途

    幻途

    带领美女军团,崛起当世,以无敌的姿态,横扫天地!傲世神鼎炼地溶天,旷世神兵造化乾坤,生死绝境踏破巅峰!纯情圣女,霸道女皇,诱惑妖姬,绝色姐妹花,且看他如何搅动乾坤,霸道崛起成就无双霸业,将美女一一征服!
  • 仿生趣谈(新课程百科知识)

    仿生趣谈(新课程百科知识)

    本书讲述仿生学中的许多趣闻,带广大读者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受益匪浅。
  • 穿越成为神医

    穿越成为神医

    即使她是名满天下的神医舒心,也医不活一个心存死志的活死人啊!面对一个不吃不喝,牙关紧闭,极其虚弱的活死人,刚刚穿越成神医的舒心望天长叹。好吧,看在对方长的一幅好皮囊上,一向男色至上的舒心秉着吃亏就是占便宜的念头,也为了自己得之不易的小命,吃点亏算了。口对口地喂,逼他下咽。死,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你还是个男人就给我醒过来。醒过来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我相信你听得见。女子清冷的声音如魔音般穿进男子一心求死的脑海中,泛起阵阵涟漪。口中满满的食物艰难地吞咽下去。
  • 给个机会说爱你

    给个机会说爱你

    本书详细地记载了一个被剩下的大龄美女林小雅的每一个相亲的有趣故事,主基调是比较轻松的那种,不甘心被剩下的大龄美女林小雅对待爱情,对待婚姻依然有她自己的选择。
  • 战火十二年之枪口下的人生

    战火十二年之枪口下的人生

    1937年,国军营长钱怀恩遭上司黄满江遗弃,被迫在华北战场上投降,之后又得知自己被诬陷吞没国库黄金,一怒之下率领秦天保等部下当起了伪军。逃到西南的黄满江却步步高升,并搭上了国民党元老何将军这棵大树。大后方年轻有为的军统特务李淑平意外得知两人的恩怨,于是决定以钱怀恩为突破口,在华北建立情报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发现,坐在棋局前的对手已经换成了和自己年纪相仿的秦天保。这些注定背负着历史使命的年轻人,接过前辈的的权柄和责任,相爱相杀,千里之外,命运却交织在一起。1945年,抗战胜利了,但他们却发现,战火仍在继续……感谢腾讯文学述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