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68800000003

第3章 (一)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3)

此概举三部而言。盖大便秘一症,有虚有实,最宜从脉生参看。如三部沉而不浮,且有力,脉实矣;而大便又秘,必有燥粪实火停滞三焦,所谓痞实坚满具备,即当用承气汤下之,行去宿物,使火不闭结,津液得以保全。如伤寒有跌阳负少阴之症,跌阳胃土,少阴肾水,土太实则肾水受克,立致枯搞,故用大承气汤急下泻胃,以救肾家津液,此条即其法也。若脉虽沉而按之无力,是内无有形之物停滞,而亦大便秘者,即知其血燥津千,不能滋润大肠,故呈此虚象耳。若用此承气汤,则关防一撤之后,必将洞泄不止,元气立倾。故只用芍、归以润燥益血,而以枳壳调气,使气血流通,不治便而便自通。病有虚实,必当于脉中分晓也。

(三二)凡脉,沉而带数,阴中伏火也,宜泻阴中伏火,六味地黄丸之类;豁大无力,阴气犹未绝也;俄豁大有力,三月后必亡不治;泄泻见此脉者,亦不治。

前辨有力为实,无力为虚,言之详矣。然有力中又分吉凶,须详求证状而合之,不可据作实治也。即以前之沉脉论之,凡三部脉,沉即为病在阴分,沉中带数,即为阴中伏火。此火非真火,乃耗阴之火也,若不泻之,必燥阴血而枯津液,故用六味养阴之药以泻之,使阴血足而火自退。此泻法,较前承气之泻大不相同。承气汤以泻为泻,脉有力故也。此以补为泻,阴中有火,脉沉无力故也。但多一数象,故不可作实火治。设遇豁大无力之脉,豁大浮也,浮脉满指,豁大不能满指,假有余之脉也;无力者.火犹未动,阴血虽少,尚未绝也,已属难治。若豁大变为有力,则阴气绝矣。阴气已绝.元阳无附,不久外散,故知三月后必亡也。三月者约略之辞,言见此脉,在世不久。若见烦躁、喘促、发热、头汗等症,亡在数日。可见阴为阳之根蒂,阳宜调护,阴亦不可不设法调理。故更举泄泻一症以例之。泄泻,原肾虚不能闭藏之症,久而不已最能损阴,阴去则阳必外出,故脉见豁大有力也。前二十五条云:“右尺浮而有力系邪脉,后必泄泻、喘促而亡。”正与此条互相发明。前条独见右尺,已知阴亏阳脱,此条兼见三部,其凶犹甚。可见同一有力之脉,在内者犹云可泻,在外者已属无根,可漫从实治乎?又伤寒脉,亦浮紧有力,然紧中原有沉意,又必候尺脉不虚,方可表散。此之豁大,重按全空,即非伤寒发散脉也。此等脉甚多,泻之不可,散之不能,补阴无及,辞以不治,不旬日而段,有必然者。

(三三)凡杂病伤寒老人,见歇止脉者,俱将愈之兆。惟吐而见歇止脉者死。

又有一种歇止之脉,人皆断为凶者,不知反为吉兆也。盖歇止有结、促两种,结者,迟而止也,病后阴血方生,阳气尚未充足,不能协济其阴,故有迟滞之象,缓行略止,侯阳气一充,全体皆春矣。促者,数而止也,以阳气犹旺,阴分少亏,不能调燮其阳,故有奔迫之势,急行一止,侯阴血渐生,则五藏自然畅遂矣。此皆将愈未愈之时,故见此疲困之象,待愈后即无是脉矣。故杂病、伤寒,庸医误治,或损其阳,或亏其阴,往往轻病变重;然而未至过伤,久之,元气藉谷气以生,辄见此等之脉,乃阴阳渐长之机,非气血全亏之候也。至老人年力渐衰,或病后见歇止之脉,不过阴阳两亏,非凶脉也。可见诸症俱不妨于歇止也,唯呕吐一症不然。吐者胃气逆而上行,将胃中有形之物尽情吐出,此时元气已泄尽无余,脉若平和犹可保元降气,倘一见歇止,是肾气己绝于下,不能上供医乏。凡益阴、降气、扶阳等法俱无所用,虽用胃必不纳,仍复吐出,是生气已绝于内矣,故日必死。

(三四)胃脉见豁大,保元汤加麦冬、五味子。见于脾脉,保元汤加干姜、白术。见于大肠脉,八珍汤加黄柏、知母。见于肺脉,八味地黄丸。见于小肠,六一散或车前子、木通等药。见于心脉,大补阴丸。见于肝部,四物汤加柏母。见子胆部,黄连泻心汤。

豁大有力既断为凶,则前所云:“豁大无力者,以其阴气犹未绝也。”此阴气未绝,即有下条沉缓字在内,故分经用药,冀图一获。既未尽凶,则不可不细商治法矣,请于各部详论之。胃者,五藏六府之大源,此而一虚,则仓康之防必弛,而失其受纳之职,故右关必豁大无力,唯保元汤,参、术、陈、草以大补其中气,而加麦冬、五味以收其胃阳。脾者,运化五谷,升清降浊,皆其职也,此而豁大,脾虚无疑,治法亦同,用保元汤安中土,而易干姜、白术暖其脾阴也。至于大肠脉亦于尺脉诊之,此而豁大,虽云大肠失传送之职,又恐命门之火因而脱出,故急用四君、四物以两补阴阳,加人黄柏、知母以坚水而泻火也。若见于肺部,恐火乘金衰,不能生水,失其治节之令,故用八味地黄丸,养阴而兼引火下行。见于小肠,小肠为火府,主变化糟粕,分别清浊之处,故必用滑石、车前、木通利水之剂,清火而人自安。至若心君无为之藏,亦见豁大之脉,必系相火上干,故以大补阴丸,知、柏、地黄、龟板,味厚质重者敛而降之。若肝者,藏血之海,此而豁大,血不足也,相火寄于肝位,火跃跃欲起,急以四物养肝,知柏坚肾,血足而火不起矣。胆为肝府,胆虚则相火亦起,势必延及心君,故用黄连泻心汤,凉其肝胆,且泻其子,方为无恙。以上六条,各分治法,不必拘执,各有其妙,于此而变通之能事毕矣。

(三五)凡豁大之脉,须沉缓可治,沉则胃不绝,缓则脾不绝;愉非沉缓,药必不效。以上之用诸药分治者,非谓豁大无力之脉必无害也,又必于中侯得沉缓之象方为可治,何也?六脉皆以胃气为本,四时亦然。今中候正胃之所在,脉于中候见缓大而敦,是为脾胃之气不绝。《 经》 日:“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故断其可治也。虽然豁大之脉,外侯尚不满指,更兼无力,则奄奄一息,已在虚虚之列,何能沉侯见缓脉哉。倘非沉缓.虽多方按部位用药,亦必不效。可见阳必以阴为根,五藏又以胃为本。胃者中也,阴者内也,中内不伤,阳气必不外散而成豁大也。诊家当三复斯言。

(三六)凡脉豁大,外有火;沉细,里有火。六脉俱有火者,宜八珍汤和之。

其用药不效何也?脉见豁大,阳已脱空向外,为无根之火,则为壮火。《 经》 日:“壮火食气。”非惟不能固护元阳,而元阳反为所蚀,不久变为有力之脉,虽欲敛阴,阴以无根,不效一也。若内见沉细之脉,细与缓不同,缓为荣血有余,细则****枯竭,亦能生火内烁真阴,不久变为细数,即成虚损,无药可治,不效二也。以上或在外豁大,或在内沉细,俱为难治。唯六脉俱有火者,所谓豁大而沉缓,此则阳虽外向,阴尚充足,当以八珍汤和其内外,使阴阳得补,气血自安,然后求其孰有孰无,以为善后之计耳。《 经》 日:“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豁大之脉,前后再三调停,斟酌如此。人可不于未病之先,思宝其气血,岂可于既病之后,而妄施汗下,以两损其阴阳,致内外既伤,病邻虚损,不可救矣。

(三七)凡诸脉,不大不小,不长不短,无数短、紧细、豁大,易治。

夫人病脉不病,虽困无害,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可见凡人皆以脉为主。故有或大或小者,大为有余,小为不足也;或长或短者,长则气治,短则气病也;或数或紧细者,数为有热,紧为有寒,细为内不足也;而豁大之脉,则外假有余,而中藏不足,凡此诸象,皆为病脉。又或有病之人,脉中无大、小、长、短、数、紧、细、豁诸象,是虽一时有诸病苦,而胃中天真之气无伤,焉能为害哉,易治必矣。夫脉者血气之先,虽五藏各具一象.然总不离乎胃气者近是。(素问》 云:“四时皆以胃气为本。”胃气云何?不疾不徐、不大不小、不浮不沉、悠悠扬扬,如春风杨柳之状是也。即有病之人,而见大、小、滑、数等脉,然细细寻求,此中必带缓象,方为有胃气,凶者犹可返而为吉。若但见刚牢坚劲,或如蛛丝羹肥(羹肥二字出仲景脉书,阳虚之极也),是绝无胃气矣,焉望其能生哉。故《 经》日:“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旨哉斯言。

(三八)浮沉迟数弦紧洪,有力为实无力虚;狂言乱语沉细死,无言无语缓莫疑。

又有同一脉象,而分虚实者,其要诀只在有力、无力上辨也。如浮、沉、迟、数、弦、紧、洪七脉,乃常见于指下者,皆可断为实脉也,非比细、短、微、虚、散、涩诸脉,而知其不足也。然不知从有力无力上分虚实,其误人不浅矣。请详言之。浮为在表,有力为风,无力则为血虚(仲景云:浮大为血虚。他书俱作气虚,非也)。沉为在里,有力为积,无力则为气虚(此沉而无力,古人亦作血虚,虽似近理,然沉在里,里扰有存,浮候全无,气将安在?且浮无力作血虚断矣,则沉无力自当作气虚断为妥。然又必与症合看,方为不谬。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迟为寒,有力为寒实,无力则为阳虚。数为热,有力为实热,无力则为阴虚。弦而有力则为风痰疟疾,无力则为中气虚寒。紧脉有力、无力与弦脉同断。洪而有力为实火,无力则为虚阳上泛。即此七脉之中,其虚实径庭如此,于此一差,生杀反掌,可不明辨而致慎驮。然此犹有症可合也。如脉实症,实则从有余;脉假实而症虚,则从不足。胸中了了,指下详明.犹可不致债事。设病与脉不合,又将何以措手?故指出一狂言乱语症以例其余。狂言乱语,实症也,《 经》 曰:“重阳则狂。”脉必洪大坚实方为合法;设或得沉细之脉,是阳病见阴脉者,死矣。盖内里真阴耗尽,神明无主,仅存一线之阳在于上焦,故作此躁扰不宁之象,不久此阳亦去,不死奚侯哉。此症救阴救阳,两无所施,故知为必死症也。若无言无语之症,此为虚寒无疑,而脉又缓而不躁,则为脉与症合,一用扶阳之药立可回春,又何疑哉。故先辨其孰为虚,孰为实,又必脉与症合,而用药始无差误也。浮大,有云气虚者,有云血虚者;沉细,有云血虚者,又有云气虚者,使后人何从着手耶?予为解之云:浮大有力为血虚,无力为气虚;沉细有力为气虚,无力为血虚。于此中细细参悟,其理与症合。后凡言阴虚阳虚,错综不等者,皆于此中合看,弗谓其自相矛盾致生抵悟也。

(三九)凡病前宜表里和解及归脾,再调气血痰。任意治之,不外参等芍归,再加术草芍地,应陈皮倚着八珍用。夫人百病之生,有在表者,有在里者;见表治表,见里治里,犹易也;惟表里夹杂之症,最难详悉。故表有余而夹内虚,则解表之中必先固里,恐中气不足,汗泄遂脱。又有内虚症,纯是不足急当用补者,而其中带一二分表症,倘不于补药内略兼散邪,则邪气得补而遂锢,乘虚内攻,耗血生痰无所不至,病遂久而不能愈矣。故于洽病之初.必审其里虚、里实。实者无论矣,倘里虚当补之症,其间夹杂一二分外邪,必于补药中加一二味和解之药,使外邪尽去,然后专一调理,其内方为无患。故东垣补中益气汤,用六味补元健脾之药,而加升麻、柴胡,以祛其未尽之邪,正是此意。东垣自注云:“有虚人不任解散者,可用此方。”此即表里和解及归脾汤之义也。然后再审其孰有孰无而治之,谓气虚则补气,血虚则养血,有痰则消痰是也。至调和气血之法,不外参等芍归,参以补元,菩以利水,芍、归以活血。若欲调里,益脾无过术、草;滋阴无过芍、地而已,合之则为八珍汤也。而虚人往往有痰,故八珍大补之中,略加以陈皮利气,斯为善治耳。按芍、归、芍、地乃血分药也,而芍、归味辛善行上部,故慎斋采之以补气;参、芬、术、草乃气分药也,而术、草善补脾阴,故慎斋采之同芍、地以补阴。从前未经道破,得慎斋错综变化,更觉其中理趣之妙。

(四十)凡脉浮大数,或两手浮大数;或轻按浮,重按虚小;或肾脉重按无力不清,皆中气不足。微紧、微弦、微数,皆系脾胃不足。前条里症夹表邪,故略用和解之后,即专意治里矣。然有纯是表脉.而与表绝不相干者,又不可不知也。表脉无过浮大数,或一手浮大数,尚属可疑,若两手俱然,鲜有不作外感有余治者。然有辨焉,浮大有力为外感,浮大无力则为内伤。故仲景日:“平人脉大为劳。”又日:“浮大为血虚。”以营血空虚,内无所守,故阳气外散而发热,上攻而头痛也,况又有“尺虚不可发汗”之戒。此而重按无力不清,非中气不足及血衰之故软?若误用发散之药,而其汗不出,则发热头痛更甚,以血少不能酿汗也;设大汗出,则阳气又随之而去矣。毫厘之差,千里之谬也。更有紧、弦、数三脉,人阁不日紧为寒,弦为风,数为热,不知有微脉兼之,则均为脾胃不足也。紧为胃寒,弦为木克土,数为胃津枯,此等症急以补中气,养营血,理脾胃为治,则邪火退去,精血日渐以生.久之自痊,医者可不知之?

同类推荐
  • 禅林疏语考证

    禅林疏语考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Christie Johnstone

    Christie Johnsto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经方实验录

    经方实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中洲战纪

    中洲战纪

    第一次认认真真写一本小说,架空幻想作品,请朋友多多支持吧!
  • 流年易碎慕容紫英相关

    流年易碎慕容紫英相关

    紫英相关同人。因为总是默默付出的他几乎没有得到回报,所以我一直想用自己的方式填补这个少年的哀伤。只希望他不再那么冷静,不再冷静得让人心痛。此间有紫英=紫胤剧情,抱歉,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不适者请勿食用。有微量重紫剧情,近乎可无视。上课,争取周更了。两个星期休一天的我表示鸭梨有点大……--~
  • 第一楼主的太子妻

    第一楼主的太子妻

    本是西凉女国的太子,武艺非凡,曾经统领三军,对抗辽军,却在西凉的判乱中失意,流落异国,沦为奴隶,让人送给天下第一楼的楼主夜星晨,却因惊世的容颜,过人的智慧和武艺,引起天下第一楼主夜星辰,以及辽国北院大王萧清珏和大宋青王这三个称霸一方的奇男子的注意,成为几人争夺的对象。
  • 三国之张绣传奇

    三国之张绣传奇

    后世青年穿越网络小说《三国之召唤猛将》的世界,孤身一人,如何在乱世的漩涡当中存活,与千古英雄又将擦出怎么的火花,敬请期待。
  • 玉女添丁

    玉女添丁

    没想到过个天桥也能穿越,接着肚子痛了一下,她这个没开过荤的纯洁玉女,竟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囧的是还是一个美的过分的妖孽给接生,而且孩子身份不明。上个街却被算命先生说她命犯桃花。穿越女的桃花运还真不是吹,随手一抓美男成排,左手抓绝世妖孽,右手勾俊俏王爷,一脚踢去犯了个豪放的将军,抬头又见邪魅神秘的皇帝。到底这几位当中哪个才是孩子他爹?且看她是如何的命犯桃花,在风月无边的美景里寻找孩子他爹……
  • 童噩

    童噩

    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结局那些相信童话的朋友们,做好被打碎的可能哦我们不是天使,我们是女巫哦
  • 收尸为妻

    收尸为妻

    千年呆萌女僵尸路遇煞神帅道士,先来一张【追书符】压压惊~~~我的父皇,因为不愿我做亡国奴,赐来一杯毒药,一方墓地。千年之后,有一个男人,用一把匕首,剖开了我的尸体。我回他脖颈一口獠牙,就算他的利器已没入我心脏三分。他和我交易,要用他的血豢养我,从此,阴谋、诅咒,秘密、禁忌,在阴阳两界间重重出现。猜不透,是真相。看不穿,是迷情。寻不到,是安生。只相信,他的话,“谁咒你入地狱,我就要他先下地狱;谁不让你安生,我让他不敢来生。”
  • 祖迹

    祖迹

    一个宁静的夜晚,雄姿挺拔的昆仑之巅,突然爆发出一道炽烈的光芒,随即便是山摇地动。昆仑山山顶惊现一座天坑!湿热与黑暗并存的山体深处,八座古老的祭坛分八方而落,组成一幅硕大的五行八卦图。正中的太极阴阳眼上,赫然漂浮着一盏古卷????????????一个浩瀚未明的世界,玄秘莫测,光怪陆离。踏着仙神的的骸骨,追寻着远古的足迹,壮怀激烈,饮尽血泪,放眼万年??????
  • 缘起三生:我的呆萌仙妻

    缘起三生:我的呆萌仙妻

    Cindy是一名死神使者,却常怀悲悯之心,痴迷于人间的繁华,羡慕凡人有那么可歌可泣的爱情。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死者忠诚的狗咬到,死神印记消失,死神手册也随之丢失。由于不熟悉人类的社会生活,前期吃了不少的苦,庆幸的是遇见了原本应是顾氏集团继承人的顾杨。但是外表俊朗的他还是招来了一群追求者,其中一个女孩是中国最大的时装设计杂志总裁的女孩穆雪漫。顾杨的叔叔顾震在父亲顾天病危时候意图夺取顾氏集团,顾天莫名猝死之后,Cindy为了帮助顾杨,违规开启死神之力,换回了顾天一天存活时间,将顾震的阴谋打破。虽然Cindy无法再次成为神职,却用生活中的点点暖意融化了原本冰冷的男生,收获了人与神的爱恋。
  • 女神战队之暗刺

    女神战队之暗刺

    山峦,丛林,荆棘,河流,小溪,亘古的沉默,似乎只为等待那一抹发自虚空的乌光闪起。祈祷者,诅咒者,野蛮狂战士,奥义法师,精灵射手,颤栗苍白,只因为有抹黑影似乎随时跟随在他们身后的虚空处。一个失去自我的迷惘之人,且看他如何在一群强大,号称女神的美女组成的战队角落,一步步迈向巅峰,成为虚空之暗刺。这是一部属于刺客的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