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71300000004

第4章 中风门(2)

或语言謇涩。或口眼 斜。或半身不遂。其将发也。外必先显内热之候。或口干舌苦。或大便闭涩。小便短赤。此其验也。河间所谓此证全是将息失宜。水不制火。丹溪所谓湿热相火中痰中气是也。此即内虚暗风。确系阴阳两虚。而阴虚者为多。与外来风邪迥别。法当清热顺气开痰以治标。次当补养气血以治本。设若误用真中风风燥之剂。则轻者变重。重则必死。故凡内燥生风。

及痰中之证。治痰先清火。清火先养阴。最忌燥剂。

张介宾曰。风之为病最多。误治者。在不明其表里耳。盖外风者。八方之所中也。内风者。五脏之本病也。八风自外而入。必先有发热恶寒。头疼身热等证。显然可察也。五风由内而病。则绝无外证。而忽病如风。其由内伤可知也。虽既非外感。而经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何也。盖肝主风而藏血。血病则无以养筋。筋病掉眩强直。

诸变百出。此皆肝木之化。故云皆属于风。后世不明此义。不惟类风认为真中。而且以内夺暴厥等证俱认为风。误亦甚矣。夫外感者。邪袭肌表。故多阳实。内伤者。由于七情。故多阴虚。凡脏气受伤。脾病者。病在肢体。或多痰饮。肾病者。或在骨髓。或在二阴。心病者。或在血脉。

或在神志。肺病者。或在营卫。或在声音。肝病者。或在筋爪。或在血脉。此五脏之类风。未有不由阴虚而然者。惟东垣独得其义。曰。有中风者。卒然昏愦。不省人事。此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故多犯之。岂非阴虚之病乎。夫人生于阳。而根于阴。根本衰。则人必病。根本败。则人必危。所谓根本者。真阴也。人知阴虚唯一。而不知阴虚有二。如阴中之水虚。则病在精血。阴中之火虚。则病在神气。盖阳衰则气去。故神志为之昏乱。

非火虚乎。阴亏则形坏。故肢体为之废弛。非水虚乎。今以神离形坏之证。乃不求水火之源。而犹以风治。鲜不危矣。试以天道言之。其象亦然。凡旱则多燥。燥则生风。是风木之化从乎燥。

燥则阴虚之候也。故凡治类风者。专宜培补真阴以救根本。则风燥自除矣。然外感者。非曰绝无虚证。气虚则虚也。内伤者。非曰必无实证。有滞则实也。治虚者。当察其在阴在阳而直补之。

治实者。但察其因痰因气而暂开之。此于内伤外感。及虚实攻补之间。是当审其有无微甚而酌其治也。甚至有元气素亏。卒然仆倒。上无痰。下失禁。瞑目昏沉。此厥竭之证。尤与风邪无涉。

设非大剂参、附。安望其复真气于将绝之顷哉。倘不能察其表里。又不能辨其虚实。但以风之为名。多用风药。不知风药皆燥。燥复伤阴。风药皆散。散复招风。以内伤作外感。以不足为有余。

是促人之死也。景岳全书曰。凡类中风之多痰者。悉由中虚而然。夫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源。水泛为痰也。在脾者。以食饮不化。土不制水也。故治痰而不知实脾堤水。非其治也。余尝闻之俗传云。痰在周身。为病莫测。

凡瘫痪螈 。半身不遂等证。皆伏痰留滞而然。若此。痰饮岂非邪类。不去痰邪。病何由愈。余曰。汝知痰之所自乎。凡经络之痰。盖即津血之所化也。使果营卫和调。则津自津。血自血。何痰之有。唯是元阳亏损。神机耗败。则水中无气。而津凝血败。皆化为痰耳。此果痰也。果津血也。岂以津血之外。而别有所谓痰者耶。若谓痰在经络。非攻不去。则必并津血而尽去之。庶乎可也。否则安有独攻其痰。而津血自可无动乎。津血复伤。元气愈竭。随去随化。痰必愈甚。此所以治痰者不能尽。而所尽者惟元气也。矧复有本无痰气。而妄指为痰。以误攻之者。又何其昧之甚也。故凡治痰之药。在元气无伤而有壅滞者。乃可暂用分消。岂云无效。若病及元气。而但知治标。则未有日用而不日败者矣。李士材曰。凡中风须辨血脉腑脏。中血脉则口眼 斜。中腑则肢节废。中脏则性命危。三者之治各不同。中血脉。外有六经之形证。则从小续命加减。中腑。

内有便溺之阻隔。宜三化汤通利之。若表里证俱见。先与解表。而后攻里。若外邪已解。内邪已除。而语言謇涩。半身不遂。未能即愈。以六君子加黄 、桂心、归、芍。久久服之。营卫自和。

即古所称大药也。因脾胃虚而四肢不举者。慎不可杂以风药。风热痰盛者。但加姜汁、竹沥。肥人多湿痰。少加制附子行经。病在半表半里。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知为血弱不能养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语言。古法用大秦艽汤。然不若十全大补、大建中、人参养荣选用。肾脏虚热生风。天麻丸。大抵治风之法。初得之盒饭顺气。及其久也。即当治血。若先不顺气。遽用乌、附。又不活血。徒用羌、防、天麻辈。吾未见其能治也。然顺气之药则可。破气降气之药则不可。若老人虚人。治须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则虚其卫。多下则损其营。宜治在经。

当以大药养之。凡治风须分阴阳。阴中者。面色青。或白或黑。痰喘昏乱。眩晕多汗。甚者手足厥冷。阳中者。面色赤。唇焦。牙关紧急。上视强直。

掉眩烦渴。阴中危者多见脱证。宜三生饮倍加人参及竹沥、姜汁灌之。阳中剧者多见闭证。若初中痰涎壅盛。昏愦不省。语言謇涩。螈 不遂。一切痰气闭塞。牛黄清心丸。若暴中神昏不语。

痰塞心包。口角涎流。烦热气急。一切痰热闭遏。清心牛黄丸。寒热互结。痰气壅塞。局方至宝丹。然中气之证。亦多卒倒昏迷。不省人事。不可误用牛黄丸。宜苏合香丸。姜汤调化灌之。抉口不开。不可进药。以细辛、牙皂为末。吹鼻取嚏即苏。无嚏不治。痰涎壅盛者宜吐之。用稀涎散三四钱。温水调灌。不大呕吐。但微微令涎自口角流出即苏。或橘红一味。大剂煎汤灌之。即吐。凡中风。或未苏。或已苏。或初病。或久病。忽然吐紫红色者死。卒然中倒。轻者实时苏醒。

重者不省人事。慎不可以滴水入喉。入则其涎永系于心络不去。即成废人。俟稍苏醒。察其有表证。小续命汤加减。痰涎壅盛而脉数有热。省风汤。痰逆呕泄而脉沉厥冷。大省风汤。不效。顽痰愈盛。或转增困重。三生饮。肥人多有中病。以其气盛于外。而歉于内也。元气素弱。或遇劳役嗜欲而卒然厥仆。状类中风。手必撒。口必开。非大剂参、 。岂能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哉。

亦有不仆。而但舌强语涩痰壅。口眼 斜。肢体不遂者。作中风治必殆。六君子汤加天麻、姜汁、竹沥治之。中后体虚有痰。亦用上法。中而口眼 斜。先烧牙皂烟熏之以逐外邪。次烧乳香熏之以顺血脉。若前证多怒。此风动肝气。宜小续命加羚羊角。热渴。去附子加秦艽。恍惚错语。加茯神、远志。不得睡。加熟枣仁。不能言。加竹沥。脉虚无力。去麻黄加茯苓。口眼 斜耳鼻常静。故风息焉。口目常动。故风生焉。风淫则血液衰耗。无以荣筋。故筋脉拘急。口目为僻。

灵枢云。足阳明之筋病。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按左寒右热。则左急而右缓。右寒左热。则右急而左缓。盖左中寒。则逼热于右。右中寒。则逼热于左。

阳气不得宣行故也。又金匮云。极寒伤经。极热伤络。则知经受寒而急。则络必热而缓。即素问大筋软短。小筋弛长之谓也。凡口之 。灸地仓。目之斜。

灸承泣。苟不效。当灸人中。去气虚风入则为偏。上不得出。下不得泄。真气为风邪所陷。故宜灸。经曰。陷下者灸之。至于用药。宜润燥。则风自息。古法用大秦艽汤。今改用十全大补。尤妥。又曰。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经急。则口目为僻。 急不能卒视。又口眼 斜。须分左右。盖邪盛则急。正虚则缓。左急者。属血中有邪。舒筋三圣散加姜、枣。病久气虚者。去延胡索加人参。

名参归三圣散。易人参者以正虚不胜耗血之品。故借阳生阴长之力。流动经脉。勿疑左半属血。

不当用参以助其气。右急者。属气分受邪。八味顺气散去青皮加羌活。又法。桂枝三两。酒煎浓液。以布渍之。左 搭右。右 搭左。若口眼 斜而一臂不仁者。千金附子散。

口噤不开 千金谓之风懿。经云。足阳明颔颊之脉急。则口噤不能开。肝风乘胃故也。皂荚、乳香、黄 、防风煎汤熏之。然须大作汤液。如蒸如雾。乃得力耳。风邪乘虚。入其筋则挛。

故令口眼 斜。牙关急而口噤也。秦艽升麻汤。风寒客于会厌。卒然无音。虚则地黄饮子。痰则涤痰汤。实则凉膈散加犀角、黄连。一法。南星、半夏为末。擦其牙龈。郁金、藜芦搐鼻。

痰涎壅盛 此证宜先吐之以稀涎散。后用星香、二陈、导痰、涤痰之类。盖治痰以顺气为先也。挟虚者。必用参、 、竹沥。挟寒者。加桂、附、姜汁。上盛下虚。痰涎壅盛者。六君子加星、香。送黑锡丹。

语言謇涩 经曰。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是动则病舌本强。又心之别脉。系舌本。

又曰。足少阴之脉。其直者循喉咙。挟舌本。又曰。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千金云。心脾二脏受风邪。舌强不得语者。独活汤。专治风懿不能言。四肢不收。手足 曳。肾虚而肾络与胞络内绝。不通于上则喑。肾脉不上循喉咙挟舌本。则不能言。二络不通于下。则痱厥矣。

急宜地黄饮子。庶可挽回一二。如脾土不足。痰涎壅盛而謇涩者。是痰火壅塞上窍。气虚不能上营。则舌机不转。宜六君子加星、香、菖、远、枳实、竹茹。若口眼 斜不能言。遇风寒则四肢拘急。脉浮而紧。此手足阳明经虚风所乘。秦艽升麻汤。若口喑不能言。足痿不能行。属肾气虚弱。名曰痱证也。地黄饮子。卒然晕倒。口眼 斜。口角流涎者。气虚挟痰也。六君子加秦艽、天麻、姜汁、竹沥。血弱舌痿不能言。手足不能举。十全大补汤。风热上壅。痰盛不能言。凉膈散加菖蒲、远志、辰砂。惊痰堵塞。舌本强硬。语言不正。正舌散加薄荷。舌麻语涩不能言。省风汤加沉香。脾缓舌强不能言。半身不遂。解语汤。脉虚无力。加参、苓、白术。心血衰少。惊悸不能言。得之于暴者。祛风定志汤。血衰心失滋养。语言不出。叩之不应。十全大补加菖蒲、远志。痰迷心窍。昏愦口噤不能言。涤痰渴。有热。加芩、连、姜汁、竹沥。舌喑脉洪。口角流涎。

喜笑不休者。导痰加白术、芩、连、竹沥、姜汁。肥人舌根强硬。作湿痰治。瘦人舌根强硬。作心火治。虽病久正虚。不可纯用补药。壅滞经络中之痰火。若饮食如常。但失音不语。俗呼哑风。

小续命去桂、附加菖蒲、直中心经。哑不能言。口开面赤者。必死勿治。

同类推荐
  • 郴江百咏

    郴江百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绿珠传

    绿珠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通玄真经注

    通玄真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杂记下

    杂记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平胡录

    平胡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秘恋365天:首席太霸道

    秘恋365天:首席太霸道

    临近婚礼,渣男跟渣女竟然在滚床单,还害得她差点丢掉小命。他们夺走她爸妈留下的公司,让她净身出户,她发誓,绝对不会饶过他们。于是,她选择跟他合作。他说,唯一的条件是不可以爱上他。可后来的后来,他为什么要将她压倒……
  • 微光暖人心

    微光暖人心

    他是计算机系的天才校草,她是法律系的冰美人。一场辩论赛让本无交集的两人在未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用他的温暖融化了她那颗冰冷的心,她本以为心中再不会有波动,她学会用冰冷来掩饰自己,没曾想到,遇见了他,他让她逐步卸掉伪装,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她想;‘他是她心中的亮光,他想;她是他心中最美的风景。’
  • 穿越武侠之串烧金庸

    穿越武侠之串烧金庸

    一个杀人如麻的黑道大哥,死后堕入无尽深渊。忏悔后神派他去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学习情与义。十四颗镶嵌在灵魂中的石头既给了他力量,又约束了他的行为,郭靖、令狐冲、天山童姥……十五本武侠小说中的风流人物,各种各样的武林绝学,胡日该何去何从?
  • 四季姐妹的平凡恋爱史

    四季姐妹的平凡恋爱史

    十大家族之首的春氏大小姐春茉萌;十大家族排名第二的夏氏二小姐夏艺晴;十大家族排名第三的秋氏二小姐秋吉娜;十大家族排名第四的冬氏三小姐冬雅宣。简称四季姐妹,隐藏真实身份进入圣樱学院……
  • 萌妃开挂:魔帝,我要你

    萌妃开挂:魔帝,我要你

    黑色豪门掌门人唐凤瑶一时失足,穿越到了异世界,成为相府庶女。权门之家明争暗斗层出不穷,各种渣各种狠!想让她做万年炮灰?不好意思,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她最大的乐趣就是虐虐渣,打打怪,看看美男来使坏!那个一直喊着口号要灭她的妖孽怎么回事?就算是不小心睡了他,但吃亏的是她好不。妖孽男人放话:“你只有两条路可走。”“说说看呗。”“要么睡死本王,要么被本王睡死。”“……”她心里坏笑,不就是睡与被睡吗?她表示,这妖孽不仅人美才绝、权高位重、武力逆天,还进得了厨房、撑得起天堂……肥水不落外人田呐!“男人,你,我要定了!”
  • 儒兵

    儒兵

    文弱书生,投身行伍,从普通连队普通士兵,到军校指挥系学员,再到特战军官。文科出身的王甫秦一路闯荡,从计划中两年的义务兵变成职业军人,一次次转变,一次次历练,无心插柳,小兵变兵王。
  • 一啸成名

    一啸成名

    龙啸大陆,魔族肆虐,人类遭受屠杀,肉弱强食,强者为尊,只有足够强大才能保护他人,龙啸沉吟战斗失败,召唤现代分身来到大陆,从此萧晨开始魔武双修,背负守护大陆使命,锻体修炼,提升修为,斩妖除魔,守卫大陆,他与分身同心协力,抵御外敌,更用地球所学知识创造奇迹,且看他傲视群雄,成为王者至尊,一啸成名!
  • 万古天域

    万古天域

    重生之后,方垣拥有系统,开始强势崛起。必须要崛起啊!不然得跪!……但随着他的崛起,他渐渐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像所看到的这么简单!上古八大姓氏,远古六大种族,亘古七大圣人……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一切的一切,都不似表面那么简单。
  • 超能败家子

    超能败家子

    败家乃富家常事,泡妞乃阔少韵事!猥琐乃人生故事,暧昧乃浪子情事!从小挥金如土的苏伟源,立志将败家进行到底。在美人计的诱惑和老爹的利诱下,苏伟源化身娱乐公司董事长。且看他如何横行于女星嫩模美女如云的娱乐公司,如何从一个败家爷们儿,成长为商界大亨,乃至纵横世界的绝世枭雄。
  • 再创武神

    再创武神

    这里没有穿越,也没有神奇的奇遇,有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有的只是一个有些不幸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