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71300000050

第50章 神志门(3)

石顽治老僧悟庵。心悸善恐。遍服补养心血之药。不应。天王补心丹服过数斤。悸恐转增。

面目四肢。微有浮肿之状。乃求治于石顽。察其形。肥白不坚。诊其脉。濡弱而滑。此气虚痰饮侵渍于膈上也。遂以导痰汤稍加参、桂通其阳气。数服而悸恐悉除。更以六君子加桂。水泛作丸。

调补中气而安。

经曰。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神伤则心怯。火伤则畏水。)胆病者惊惕。

心下 。恐人将捕之。肝病者如人将捕之。肾病善怒。心惕惕如人将捕之。心胞络是动。心中大动。精气并于肾则恐。胃为恐。(土邪伤水故也。)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

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恐则热伤其肾。故精虚志不足也。)恐者。似惊悸而实非。忽然心中恐惧。如人将捕之状。属肾本脏。而傍及于他脏。治法则有别焉。治肾伤者。宜补精髓。六味丸加枸杞、远志。治肝虚者。宜养阴血。六味丸加枣仁、龙齿。

治阳明者。壮其气。四君子加木香。治心包者。镇其神。远志丸加朱砂、琥珀、犀角。头眩而恐。

脉弦无力。属胆虚。六君子加柴胡、防风、当归。兼进加减八味丸。胆虚目暗。喉痛数唾。眩冒五色所障。梦见争讼。恐惧面色变者。补胆防风汤。劳心思虑伤魂者。羸瘦善恐。梦寐不宁。一味鹿角胶。酒溶多服效。肾脏阳虚善恐。八味丸。

健忘

经云。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

按内经之原健忘者。俱责之心肾不交。心不下交于肾。浊火乱其神明。肾不上交于心。精气伏而不灵。火居上。则因而为痰。水居下。则因而生躁。躁扰不宁。是以健忘也。治法。心气不足。妄有见闻。心悸跳动。恍惚不定。千金茯神汤。思虑过度。病在心脾者。归脾汤。挟虚痰者。

加姜汁、竹沥。精神短少。人参养荣汤送远志丸。痰迷心窍者。导痰汤加木香。上虚下热。天王补心丹。心火不降。肾水不升。神明不定而健忘。六味丸加五味、远志。心气不定。恍惚多忘。

四君子去白术加菖蒲、远志、朱砂。等分。蜜丸服。心气不足。精神恍惚。少睡。夜多盗汗。怔忡健忘。辰砂妙香散。瘀积于内而善忘如狂。代抵当丸。

石顽曰。因病而健忘者。精血亏少。或为痰饮瘀血所致。是可以药治之。若生平健忘。乃心大窍疏之故。岂药石所能疗乎。故凡开凿混沌之方。悉行裁汰。

入魔走火

人天境内。三教同源。入圣超凡。趋舍各异。医司苍生之命。体法王之心。凡三教九流。疾厄之苦。如萃一身。皆当贯彻其旨。庶无自欺之弊。尝闻师尼寡妇之治。与常人有别。岂衲子参堂打七之入魔。炼士坐功运气之走火。与常人无异耶。余虽不敏。业尝究心斯道。遍考方书。从无及此。每见呆修行人见性不真。往往入于魔境。或丧志如木偶。或笑啼癫妄。若神祟所凭。良由役心太甚。神心舍空。痰火乘凌所致。详推治例。与不得志人郁悒 傺之候。不甚相远。但其间多挟五志之火。虽有虚证虚脉。一切温补助阳涩精药。概不可施。多有涤痰安神不应。服大剂独参汤而愈者。有安神补气不应。服六味地黄兼滋肾丸而愈者。有涤痰降火不应。后服天王补心丹经岁不辍而愈者。然此皆下根人。执迷不省。随其所着而流入识神矣。更有业种魔根。诡遇名师。

为藏身悔过之地。始焉非不勇猛。善知识见其略有见地。稍加策厉。安知其进锐者其退速。未几本性炽然。恣行贪着。集成异端。嗔痴暴戾。淫杀盗妄。靡所不至。此宿世定业。虽诸佛不能化导。岂药石能治乎。至于修真炼气之士。不求自然之旨。刻以吐纳为务。乃至气乱于中。火炽于外。而为怔忡痞逆。躁扰不宁等患。慎不可妄行耗气散表之药。为害莫测。况有不能秘精啬神。

真气不能外廓内充。为风寒所侵。水谷所犯。惟黄 建中、枳实理中为正治。其余七情六气。以意逆之。或有过剂伤中。虚火为患者。大剂独参汤以敛之。即有得其术者。真气初调之时。一身阴气赶散。腹痛肠鸣不已。虫垢悉从魄门而出。自后真气方得内守。可以结胎。可以辟谷。当此切勿误认为病而饵汤药以耗真气。不特前功尽废。且有性命之虑。亦有居处失宜。不能调制其火。

胎息不安者。独参汤送养正丹。取丹砂、铅汞之同气相求。自然胎息安和。医师不谙。见其灼热燔蒸。误认客邪散表。势必昆 飞焰。玉石俱焚矣。不特发表当禁。一切辛散走气。苦寒伤阳。

沉降助阴药。咸宜远之。

大抵炼气之道。以阳为宝。纯阳为仙。纯阴则鬼。此理之最显者。用药不可不知。近世医术浅陋。

药石无功。多有沿袭坐功却病之法。不过欲断除妄念。勘破关头。昧者不能果决。每致壮火飞腾。

头面赤热。膈塞心忡。喘逆蒸汗而成上脱之候。亦有阴气消亡。强阳不制。精髓不固。二便引急而成下脱之候。急乘欲脱未脱时。峻投保元汤下灵砂丹。以救上脱。数进生料六味下黑锡丹。以固下脱。屡奏奇功于反掌间。当知精津血液。总藉神气之统摄也。曷观世俗三教所习。趋舍虽异。

而致病之由。皆不离于色相。苟能静究其理。妄希图治。而曰无贼于人。吾未敢信以为然。

养性论

养性之道。从古医林未之及也。惟孙真人千金方后。述之颇详。近予衍释其义。三复读之。

要非予心所谓养性之旨也。夫所谓养性者。务竭己灵。以开天下后世学道人之心眼。则吾性常留宇宙间。庶得养之之道。若从事乎炼形食气。徒资一己之私。乌得谓之道耶。嗟予素禀蒙昧。不逢名师之点勘。赖有先哲遗言。得以焕发性灵。以资利济之用。因于千金方中检得二方。一为耆婆大士万病丸。一为西岳真人灵飞散。迥出意表。其万病丸方。业经收入局方。虽有癫疰蛊毒。

黄肿水病。 痹疟痢。种种诸治。详其方下。首治七种痞块。因以隶诸积聚门中。予尝以疗历年不愈。诸治不效。荫入骨髓诸病。靡不随手取应。不特方下诸治也。至灵飞散方。仅见云笈七笺。

方书曾未采录。方中云母。功专扶阳。力能辟除三尸。荡练五脏。佐以钟乳之补真阳。人参之安五脏。茯苓之守正气。桂心之利关节。柏仁之益聪明。菊花之清神气。续断之续筋骨。地黄之填骨髓。天门冬之滋津液。与云母同。为杀三虫伏尸之专药。考诸本经。一皆轻身延年之仙品。洵为修心养性静功服食之首推。孙子饵之尸解。良由云母性善灵飞使然。较之彭祖麋角丸。专取血肉之味。培理血肉之躯。宗旨悬殊。趋舍各别。第以石药性悍。服之恐有未安。不无遗误将来之虑。于是力行修制。亲为尝试。但初服两三月间。或时稍有头旋眼黑。服及半载。渐觉步履轻捷。足膝不能自主。此药力僭上。无以统摄其下也。服至年余。视听斯聪。

应酬无倦。即有六淫外侵。五味内泊。得此温养之力。力能自散。无取他药攻发也。予初服此。

见者莫不以之为诞。迄今三易星霜。而筋力犹然与往昔无异。是以亲属交知。互相效尤。间有服食之初。鼻中微衄二三次而止者。亦有腹中微痛。圊下虫血而安者。此灵药攻逐三尸积荫之故。

积荫蠲除。真阳日长。色力日增。灵根日固。触境遇缘。无非至道。道在日用常行。又何必离隔阴阳。炼形食气。方为至道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爱情在燃烧

    爱情在燃烧

    读我的作品,请带上纸巾,不是为了擦拭泪水,而是为了擦拭我们心灵深处共有的痛.
  • 末世数据场

    末世数据场

    变异丧尸在人群中杀戮,白骨骷髅从尸海中爬出。不过数分钟之间,突如其来的末世便残忍的撕开了世界的伪装,向人类露出他那猩红的獠牙,狰狞着癫笑。“还真是个虚假的世界。”虚空之中,隐隐有声音在低吟着嘲笑,片刻后,又有一道冷漠的腔调回答:“但也是个真实的世界。”
  • 麦子的稻草人

    麦子的稻草人

    如此特别的一个人,20年爱情隔绝,和好基友一起度过少年时光,终于在大学来临,分别了……
  • 铠甲勇士之地球保卫战

    铠甲勇士之地球保卫战

    当地球再临黑暗,何人能力挽狂澜,且看五名勇士以血肉之躯捍卫地球尊严
  • 炮灰通房要逆袭

    炮灰通房要逆袭

    作为一个被卖了六次的贱籍奴婢,小花已是麻木了。上辈子是个炮灰通房,被杖毙身亡,这辈子洗心革面老实做人,最后还是落了一个被发卖的下场。这藩王府的福利似乎不错?最主要退休福利很好啊!为此小花决定留在这景王府里好好当差。可惜,终究抵不过造化弄人……从炮灰通房到一代宠妃,这条路有点长……
  • Hold住,腹黑老公!

    Hold住,腹黑老公!

    渣男背叛,唐小艾随便就拉了个男人闪婚了。事后,唐小艾看着两本红彤彤的结婚证,撇嘴道:“大叔我发现你很上相,不如把离婚证顺便拍了?”“我觉得更适合婚纱照。”唐小艾:“……”不能闪离,那就翻滚吧,破坏君!某日:“君少,夫人打了A大知名教授。”君墨衍眼眸一挑,“带着保镖,接着打。”“君少,夫人说要给你做饭,炸了厨房。”“夫人呢?”“夫人没事,只是…”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打断了,“不愧是我君墨衍的老婆,炸的好,够魄力。”一次次破坏失败,唐小艾一拍桌子,既然hold不住,那么开战吧,腹黑老公!(总之这是一个花样虐狗的故事,入坑请狗带(?>ω<*?)
  • 婚誓轻许,韶华不负

    婚誓轻许,韶华不负

    出身离异家庭从不相信爱情的网文写手叶浅vsC大中文史上最年轻的教授陆晟,因了一场相亲,两个毫不相干的人竟真能成就一段三个月就步入婚姻的爱情,缘分这种事,大抵是有的……
  • 带着霜之哀伤闯暗黑

    带着霜之哀伤闯暗黑

    一个胆小懦弱的宅男一把名震艾泽拉斯的诅咒之剑一个真实的暗黑世界一个带着霜之哀伤的穿越装备?金钱?都不重要!这将是一个一人一剑走暗黑的故事这也将是一个横行天下的传奇!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

    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

    古代中国人是怎样看待传统中国文化圈以外的世界的?他们对外部世界所具有的文化心理,是在什么地理环境中形成,并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受到哪些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而进一步强化的?这些问题对于认识近代中国士大夫对西方挑战的消极的态度和反应,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就从考察这些问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