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78600000165

第165章

问:「『持其志,无暴其气』处,古人在车闻鸾和,行则鸣佩玉,凡此皆所以无暴其今人既无此,不知如何而为无暴?」曰:「凡人多动作,多语笑,做力所不及底事,皆是暴其且如只行得五十里,却硬要行百里;只举得五十斤重,却硬要举百斤,凡此类皆能动其今学者要须事事节约,莫教过当,此便是养气之道也。」

先生问:「公每读『无暴其气』,如何?」郑云:「只是喜怒哀乐之时,持之不使暴戾。」曰:「此乃是『持其志』。志者,心之所向。持志却是养心,也不是持志之外别有个养心。持者,把提教定。当喜时,也须喜;当怒时,也须怒;当哀时,也须哀;当乐时,也须乐。审教定后,发必中节,这是持志。若无暴其气,又是下面一截事。若不当喜而喜,与喜之过分,不当怒而怒,与怒之过分,不当哀乐而哀乐,与哀乐之过其节者,皆是暴其暴其气者,乃大段粗也。」

或问:「人之气有清明时,有昏塞时,如何?」曰:「人当持其志。能持其志,则气当自清矣。然孟子既说『持其志』,又说『无暴其气』,圣贤之言不偏于一类,如此。盖恐人专于志,而略于气故也。正如说『必有事焉』,又说『勿正心』;说『勿忘』,又说『勿助长』,皆此意也。」问:「伊川论持其志曰:『只这个也是私,然学者不恁地不得。』」先生曰:「此亦似涉于人为。然程子之意,恐人走作,故又救之,曰:『学者不恁地不得。』」因举程子云:「学者为习所夺,气所胜,只可责志。」又问:「既得后,须放开。不然,却只是守。」曰:「如『从心所欲,不踰矩』,是也。然此理既熟,自是放出,但未能得如此耳。」

或疑气何以能动志。曰:「志动气,是源头浊者,故下流亦浊也。气动志者,却是下流壅而不泄,反浊了上面也。」

气若并在一处,自然引动着志,古人所以动息有养也。

「遗书曰:『志一动,则动气;气一动,则动志。』外书曰:『志专一,则动气;气专一,则动志。』二者孰是?」曰:「此必一日之语,学者同听之,而所记各有浅深,类多如此。『志一动则动气,气一动则动志』,此言未说『动气动志』,而先言『志动气动』,又添入一『动』字,不若后说所记得其本旨。盖曰志专一,则固可以动气;而气专一,亦可以动其志也。」

「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今人奔走而来,偶吃一跌,其气必逆而心不定,是气之能动其心。如人于忙急之中,理会甚事,亦是气未定也。卓。

问:「蹶趋反动其心。若是志养得坚定,莫须蹶趋亦不能动得否?」曰:「蹶趋自是动其心。人之奔走,如何心不动得?」曰:「蹶趋多遇于猝然不可支吾之际,所以易动得心。」曰:「便是。」

知言,知理也。

知言,然后能养

孟子说养气,先说知言。先知得许多说话,是非邪正人杰录作「得失」。都无疑后,方能养此气也。人杰同。

孟子论浩然之气一段,紧要全在「知言」上。所以大学许多工夫,全在格物、致知。

知言养气,虽是两事,其实相关,正如致知、格物、正心、诚意之类。若知言,便见得是非邪正。义理昭然,则浩然之气自生。去伪同。

问:「养气要做工夫,知言似无工夫得做?」曰:「岂不做工夫!知言便是穷理。不先穷理见得是非,如何养得须是道理一一审处得是,其气方充大。」

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公孙丑既知告子之失,而未知孟子之所以得,敢问焉,而孟子告之。「我知言」者,能识群言之是非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盖天地之气,而吾之所得以充其体者也。孟子能知人言之是非,告子乃自以其言为外,而不复考其得失;孟子善养其气,而告子乃以为末而不求,其得失可见矣。

胡文定说:「知言,知至也;养气,诚意也。」亦自说得好。

胡氏云:「格物,则能知言;诚意,则能养」

问:「知言在养气之先,如何?」曰:「知是知得此理。告子便不理会,故以义为外。如云『不得于言,勿求于心』,虽言亦谓是在外事,更不管着,只强制其心。」问:「向看此段,以告子『不得于言』,是偶然失言,非谓他人言也。」曰:「某向来亦如此说,然与知言之义不同。此是告子闻他人之言,不得其义理,又如读古人之书,有不得其言之义,皆以为无害事,但心不动足矣。不知言,便不知义,所以外义也。如诐、淫、邪、遁,亦只是他人言,故曰『生于其心』;『其』字,便是谓他人也。」又言:「圣门以言语次于德行,言语亦大难。若非烛理洞彻,胸次坦然,即酬酢应对,蹉失多矣!」因论奏事而言。问:「此须要记问熟,方临时一一举得出?」曰:「亦未说记问。如沙中之事,张良只云:『陛下不知乎?此乃谋反耳!』何尝别有援引?至借箸发八难,方是援引古今。」问:「伊川龟山皆言张良有儒者气象,先生却以良为任数。」曰:「全是术数。」问:「养虎自遗患等事,窃谓机不可失。」曰:「此时便了却项羽,却较容易。然项羽已是无能为,终必就擒也。」今按:「闻他人言」之说,与集注异。

有问「知言」。先生曰:「言之所发,便是道理。人只将做言看,做外面看。且如而今对人说话,人说许多,自家对他,便是自家己事,如何说是外面事!」坐中有聂尉,亦建昌人,与谦言:「先生向日说:『傅子是天理战罢,人欲宅眷。』又云:『傅子是担着官纲担子,到处胡撞人,胡把竞人。』」

气,一浩然之气,义理之所发也。

浩然之气,是养得如此。

浩然之气,清明不足以言之。才说浩然,便有个广大刚果意思,如长江大河,浩浩而来也。富贵、贫贱、威武不能移屈之类,皆低,不可以语此。公孙丑本意,只是设问孟子能担当得此样大事否,故孟子所答,只说许多刚勇,故说出浩然之只就问答本文看之,便见得仔细。

气,只是一个气,但从义理中出来者,即浩然之气;从血肉身中出来者,为血气之气耳。

问:「浩然之气,是禀得底否?」曰:「只是这个若不曾养得,刚底便粗暴,弱底便衰怯。」又曰:「气魄大底,虽金石也透过了!」

或问:「孟子说浩然之气,却不分禀赋清浊说。」曰:「文字须逐项看。此章孟子之意,不是说气禀,只因说不动心,滚说到这处,似今人说气魄相似。有这气魄便做得这事,无气魄便做不得。」

文振说浩然之曰:「不须多言,这只是个有气魄、无气魄而已。人若有气魄,方做得事成,于世间祸福得丧利害方敌得去,不被他恐动。若无气魄,便做人衰飒慑怯,于世间祸福利害易得恐动。只是如此。他本只是答公孙丑『不动心』,缠来缠去,说出许多『养气』、『知言』、『集义』,其实只是个『不动心』。人若能不动心,何事不可为?然其所谓『不动心』,不在他求,只在自家知言集义,则此气自然发生于中。不是只行一两事合义,便谓可以掩袭于外而得之也。孔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看来这道理,须是刚硬,立得脚住,方能有所成。只观孔子晚年方得个曾子,曾子得子思,子思得孟子,此诸圣贤都是如此刚果决烈,方能传得这个道理。若慈善柔弱底,终不济事。如曾子之为人,语孟中诸语可见。子思亦是如此。如云:『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又云:『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孟子亦是如此,所以皆做得成。学圣人之道者,须是有胆志。其决烈勇猛,于世间祸福利害得丧不足以动其心,方能立得脚住。若不如此,都靠不得。况当世衰道微之时,尤用硬着脊梁,无所屈挠方得。然其工夫只在自反常直,仰不愧天,俯不怍人,则自然如此,不在他求也。」又曰:「如今人多将颜子做个柔善底人看。殊不知颜子乃是大勇,反是他刚果得来细密,不发露。如个有大气力底人,都不使出,只是无人抵得他。孟子则攘臂扼腕,尽发于外。论其气象,则孟子粗似颜子,颜子较小如孔子。孔子则浑然无迹,颜子微有迹,孟子,其迹尽见。然学者则须自粗以入细,须见刚硬有所卓立,然后渐渐加工,如颜子、圣人也。」

问:「浩然之气,即是人所受于天地之正气否?」曰:「然。」又问:「与血气如何?」曰:「只是一义理附于其中,则为浩然之若不由义而发,则只是血然人所禀气亦自不同:有禀得盛者,则为人强壮,随分亦有立作,使之做事,亦随分做得出。若禀得弱者,则委靡巽懦,都不解有所立作。唯是养成浩然之气,则却与天地为一,更无限量!」

或问:「浩然之气,是天地正气,不是粗厉底」曰:「孟子正意,只说人生在这里,便有这气,能集义以养之,便可以充塞宇宙,不是论其粗与细、正与不正。如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只是理如此。若论盗跖,便几于无此心矣。不成孟子又说个『有恻隐之心,无恻隐之心』。」

问「浩然之气」。曰:「这个,孟子本说得来粗。只看他一章本意,是说个不动心。所谓『浩然之气』,只似个粗豪之他做工夫处虽细腻,然其成也却只似个粗豪之气,但非世俗所谓粗豪者耳。」

「浩然之气」一章说得稍粗。大意只是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气便浩然。如「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如「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自家有道理,对着他没道理,何畏之有!

「孟子『养气』一章,大纲是说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上面从北宫黝孟施舍说将来,只是个不怕。但二子不怕得粗,孟子不怕得细。」或问:「『合而有助』,『助』字之训如何?」曰:「道义是虚底物,本自孤单;得这气帖起来,便自张主皆去声。无所不达。如今人非不为善,亦有合于道义者。若无此气,便只是一个衰底人。李先生曰:『「配」,是衬帖起来。』又曰:『若说道「衬贴」,却是两物。气与道义,只是一滚发出来,思之。』『一滚发出来』,说得道理好。『衬帖』字,说『配』字极亲切。」」盖卿录云:「先生因举延平之言曰:『「配」是衬帖起来。若道个「衬帖」,却是两物。道义与气,只是一滚发出来,思之。』『「一滚发出来」,说得道理好。「衬帖」字,却说得「配」字亲切。孟子分明说「配义与道」,只是衬帖。不是两物相衬贴,只是一滚发出来。但道理得此浩然之气衬贴起,方有力量,事可担当。若无是,则馁矣。』又曰:『义与道,若无浩然之气衬帖起,纵有一二合于道义,未免孤单。』」后盖卿录、震录记黎季成所问两条,疑同闻,而有详略。

「浩然之气」一章,孔子两句尽之,曰:「内省不疚,夫何惧忧何!」

问:「他书不说养气,只孟子言之,何故?」曰:「这源流便在那『心广体胖』,『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处来。大抵只是这一个气,又不是别将个甚底去养他。但集义便是养气,知言便是知得这义。人能仰不愧,俯不怍时,看这气自是浩然塞乎天地之间!」

问:「『养气』一章,皆自大学『诚意』一章来。」曰:「不必说自那里来,只是此一个道理,说来说去,自相凑着。」

问:「向看『诚意』章或问云:『孟子所论浩然之气,其原盖出于此。』道夫因诵其所谓浩然之说。先生谓:『也是恁地,只是不要忙。』不知此语是为始学者言养气之理如此?」曰:「不是恁地。这工夫是忙不得,他所以有『勿忘、勿助长』之论。」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六世修仙

    六世修仙

    林凡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小山村与世隔绝,环境优美,民风质朴,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切简单而美好,犹如人间天堂。直到林凡六岁那年,村口突然发现一人,奄奄一息,此人一身太极道袍,右手握剑,左手紧紧握八卦盘,八卦盘好似活物,上面似乎有丝丝黑气在沿着太极图案游走。村民见到那人立即将他带到了村里面,可谁也没想到,村民的这次善举,给这个人间天堂带来了灭顶之灾,也从此改变了林凡的人生轨迹,开始了他曲折的人生,给天下留下了永远的传奇。
  • 套路系统:扒一扒各色渣男

    套路系统:扒一扒各色渣男

    人生在世,谁不会遇到几个渣男?当初海誓山盟,甜言蜜语,把你宠成小公举。后来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扔你就像扔抹布。自古情深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如果因为渣男的套路,你沦陷了,被渣了,那么不要怕,反套路!渣回去!
  • 权倾东汉

    权倾东汉

    一个温润如玉,一个冷若秋霜一个柔情似水,一个盛气凌人一个予她爱情和天长地久,一个送她权利和江山社稷点一炷香,煮一壶茶,随我一起,看恢弘汉宫,谁主沉浮;品爱情江山,孰轻孰重。邓绥,15岁进宫,16岁封贵人,22岁封皇后,25岁汉和帝仙逝,从此独撑朝廷大局,并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自称“朕”,把持朝政17年之久,被誉为东汉第一后。
  • 天明耀世

    天明耀世

    青春年少,却是光怪陆离。尘世浮华,淡看世界三千。魔王再现,救世之命,天道将明。天将明,少年之躯,扛天道重命,前世今生,历经沧桑,是友情,是爱情,是亲情,大道之义,天下苍生。重回之途,只为心中不泯光明。宿命注定之道,少年五人同行(天蓝,星木,鸿翔,陆云)力劈黑暗之途,宿命之路,还天下光明。浮浮沉沉,迈向成熟之道,漫漫长夜,何时血腥停,何时光明重现?
  • 恶魔三少VS地狱三公主

    恶魔三少VS地狱三公主

    六大家族,不想写简介,请大家看正文,谢谢
  • 天道祖神

    天道祖神

    阅洪荒至尊功法筑基,执异界创世神器开路。大道五十,天演四九,谁是真正天道至尊?“修士内体天心,外修道果,所求不外乎不死不灭,永存天地之间。然则天非天、道非道,永恒已成烟云。如此我便手撑天,脚踏道,打出一条永恒血路。”萧枫俯视着一个个宇宙缩影如是道。圣人不死?.......那就灭了;大道无痕?.......那就废了;苍天无眼?.......那就由我来做。新人新书,希望各位大大在看完章节后能顺手收藏、点个推荐,您的支持就是飞仙最大的动力。
  • 莲动九霄

    莲动九霄

    这是一个被算计苦逼女被迫升级的血泪史此女不过是巨大棋盘中的一枚棋子,双重身份也是一种生存方法,卖萌耍诈阴人扮猪吃老虎都是家常便饭,一切为了生存和变强。被算计没关系,只要没死,总会讨回来。本来就是有仇必报、阴险狠毒的人,最后还是要看谁玩儿得过谁。对她来说意气用事是不对的,感情用事更是罪大恶极的,因为那会死。所以作为一个香饽饽(?),就要懂得怎么样不被吃掉,还能反过来把那些混蛋虐得死去活来↑所以,这也是一个彪悍女的彪悍人生。注:1、本文慢热,女主前期装嫩卖萌暗地里阴人,后期强大2、文中背景部分考究神话以及本人看过的相关文设,很多是自己原创,经不起考究,所以,考究党求放过!
  • 破魔笔记

    破魔笔记

    历史上最凶的六大暴君,武将联合冲破地狱,化成六魔星转世重生。历史上最杰出的六大名将,签下救世契约,投胎阻止浩劫!北京,上海,纽约,巴黎,华盛顿,东京,曼谷等一个个大城市,即将沦为:政客,商人,军队,黑帮,妖魔鬼怪的破魔战场!古今中外的美女,也在这个乱世,粉墨登场!
  • 穿越之本王是兽不是受

    穿越之本王是兽不是受

    这年头啥怪事都有,本来自己只想当好自己的宅女加腐女,哪知道,醉驾造成千古恨,该死的醉驾司机,我即使死了也不放过你,可自己也要可以回去啊。一过来就成了待嫁的女人,有没有搞错,就算要嫁也要看看是谁吧,让我嫁人做个安分守己的大家闺秀,简直是白日做梦。但看过这时间风土人情,我还是乖乖地当好我的路人甲乙丙丁吧!!!
  • 傀儡凡尊

    傀儡凡尊

    摇光圣泉,抑妖圣泉,天之圣泉,代表天道力量的九个圣泉定要一一沐浴,朽木,青木,玄缘木,天道木,铸我不朽凡胎。武道小徒,道师,道灵,道尊,道君,由凡至不朽,定要一步步踏足巅峰朽木之躯,是为至凡。掌控天下,可称至尊。以至凡之躯走至尊之路,傀儡凡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