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78600000206

第206章

舜固是聪明睿知,然又能「好问而好察迩言,乐取诸人以为善」,并合将来,所以谓之大知。若只据一己所有,便有穷尽。贺孙同。

问「隐恶而扬善」。曰:「其言之善者播扬之,不善者隐而不宣,则善者愈乐告以善,而不善者亦无所愧而不复言也。若其言不善,我又扬之于人,说他底不是,则其人愧耻,不复敢以言来告矣。此其求善之心广大如此,人安得不尽以其言来告?而吾亦安有不尽闻之言乎?盖舜本自知,能合天下之知为一人之知,而不自用其知,此其知之所以愈大。若愚者既愚矣,又不能求人之知而自任其愚,此其所以愈愚。惟其知也,所以能因其知以求人之知而知愈大;惟其愚也,故自用其愚,而不复求人之知而愈愚也。」

「执其两端」之「执」,如俗语谓把其两头。

「执其两端」,是折转来取中。愚按:定说在后。

或问「执其两端而用其中」。曰:「如天下事,一个人说东,一个说西。自家便把东西来斟酌,看中在那里?」

两端如厚薄轻重。「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非谓只于二者之间取中。当厚而厚,即厚上是中;当薄而薄,即薄上是中。轻重亦然。

两端不专是中间。如轻重,或轻处是中,或重处是中。炎。

两端未是不中。且如赏一人,或谓当重,或谓当轻,于此执此两端,而求其恰好道理而用之。若以两端为不中,则是无商量了,何用更说「执两端」!

问:「『执两端而量度以取中』,当厚则厚,当薄则薄,为中否?」曰:「旧见钦夫亦要恁地说。某谓此句只是将两端来量度取一个恰好处。如此人合与之百钱,若与之二百钱则过,与之五十则少,只是百钱便恰好。若当厚则厚,自有恰好处,上面更过厚则不中。而今这里便说当厚则厚为中,却是躐等之语。」或问:「伊川曰:『执,谓执持使不得行。』如何?某说此『执』字,只是把此两端来量度取中。」曰:「此『执』字只是把来量度。」

问:「注云:『两端是众论不同之极致。』」曰:「两端是两端尽处。如要赏一人,或言万金,或言千金,或言百金,或言十金。自家须从十金审量至万金,酌中看当赏他几金。」赐。

才卿问:「『两端,谓众论不同之极致。』且如众论有十分厚者,有一分薄者,取极厚极薄之二说而中折之,则此为中矣。」曰:「不然,此乃『子莫执中』也,安得谓之中?两端只是个『起止』二字,犹云起这头至那头也。自极厚以至极薄,自极大以至极小,自极重以至极轻,于此厚薄、大小、轻重之中,择其说之是者而用之,是乃所谓中也。若但以极厚极薄为两端,而中折其中间以为中,则其中间如何见得便是中?盖或极厚者说得是,则用极厚之说;极薄之说是,则用极薄之说;厚薄之中者说得是,则用厚薄之中者之说。至于轻重大小,莫不皆然。盖惟其说之是者用之,不是弃其两头不用,而但取两头之中者以用之也。且如人有功当赏,或说合赏万金,或说合赏千金,或有说当赏百金,或又有说合赏十金。万金者,其至厚也;十金,其至薄也。则把其两头自至厚以至至薄,而精权其轻重之中。若合赏万金便赏万金,合赏十金也只得赏十金,合赏千金便赏千金,合赏百金便赏百金。不是弃万金十金至厚至薄之说,而折取其中以赏之也。若但欲去其两头,而只取中间,则或这头重,那头轻,这头偏多,那头偏少,是乃所谓不中矣,安得谓之中!」才卿云:「或问中却说『当众论不同之际,未知其孰为过孰为不及而孰为中也。故必兼总众说,以执其不同之极处而半折之,然后可以见夫上一端之为过,下一端之为不及,而两者之间之为中』。如先生今说,则或问『半折』之说亦当改。」曰:「便是某之说未精,以此见作文字难。意中见得了了,及至笔下依旧不分明。只差些子,便意思都错了。合改云『故必兼总众说,以执其不同之极处而审度之,然后可以识夫中之所在,而上一端之为过,下一端之为不及』云云。如此,语方无病。」或曰:「孔子所谓『我叩其两端』,与此同否?」曰:「然。竭其两端,是自精至粗,自大至小,自上至下,都与他说,无一毫之不尽。舜之『执两端』,是取之于人者,自精至粗,自大至小,总括包尽,无一善之或遗。」一作:「才卿问:『或问以程子执把两端,使民不行为非。而先生所谓「半折之」,上一端为过,下一端为不及,而两者之间为中,悉无以异于程说。』曰:『非是如此。隐恶扬善,恶底固不问了,就众说善者之中,执其不同之极处以量度之。如一人云长八尺,一人云长九尺,又一人云长十尺,皆长也,又皆不同也。不可便以八尺为不及,十尺为过,而以九尺为中也。盖中处或在十尺上,或在八尺上,不可知。必就三者之说子细量度,看那说是。或三者之说皆不是,中自在七尺上,亦未可知。然后有以见夫上一端之为过,下一端之为不及,而三者之间为中也。「半折」之说,诚为有病,合改』云云。」

「舜其大知」,知而不过,兼行说,「仁在其中矣」。回「择乎中庸」,兼知说。「索隐行怪」不能择,不知。「半涂而废」不能执。不仁。「依乎中庸」,择。「不见知而不悔」。执。

问:「舜是生知,如何谓之『择善』?」曰:「圣人也须择,岂是全无所作为!他做得更密。生知、安行者,只是不似他人勉强耳。尧稽于众,舜取诸人,岂是信采行将去?某尝见朋友好论圣贤等级,看来都不消得如此,圣贤依旧是这道理。如千里马也须使四脚行,驽骀也是使四脚行,不成说千里马都不用动脚便到千里!只是他行得较快尔。」又曰:「圣人说话,都只就学知利行上说。」赐。夔孙录云:「问:『「舜大知」章是行底意多,「回择中」章是知底意多?』曰:『是。』又问:『「择」字,舜分上莫使不得否?』曰:『好问好察,执其两端,岂不得择?尝见诸友好论圣贤等级,这都不消得,他依旧是这道理。且如说圣人生知、安行,只是行得较容易,如千里马云,只是他行得较快尔,而今且学他如何动脚。』」

同类推荐
  • 佛说腹中女听经

    佛说腹中女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南华真经循本

    南华真经循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佛说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落花

    落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曲品

    曲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李银河:我的心灵阅读

    李银河:我的心灵阅读

    《李银河:我的心灵阅读》是李银河一生的读书心得,其中包括观影和阅读的心灵感悟,结合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写成的心灵物语,其中有十余篇文章被博客首页推荐,每篇的文章中,李银河都融入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性学观,对理解李银河的爱情和人生都有画龙点睛的意义,她与王小波为什么终生无子,李银河怎么看待出轨,怎么看待性欲等等,李银河的一生靠阅读支撑,选择阅读时候,也是谨慎异常,每本书和每部电影都堪称经典,这也是亮点之一。
  • 我的眼里住着鬼

    我的眼里住着鬼

    我被表弟打的眼角膜脱落,没想到伤好了之后却被女鬼跟,从此我有了女鬼做保镖,拉风不?
  • 意念之剑

    意念之剑

    无尽大陆万族林立,芸芸众生,求仙问道。少年从孤岛中走出,参悟一柄遗留在岛上的神剑,修炼成自己的剑道……
  • 洛水神

    洛水神

    公元204年,曹操带领三子,和大将许褚等人攻破邺城。曹操进殿,权臣为献殷勤,强逼甄宓献舞。不料曹丕对甄宓一见倾心,曹操面子有损,一怒之下,将曹丕派驻南皮。甄宓已知袁家之事,上吊保洁被曹植救下。曹植见甄宓妩媚动人,俩人日久生情。曹丕建功回邺城,必然入甄宓为妻。甄宓为助曹植,以曹丕抛弃与曹植世子之夺为交换条件,容许嫁给曹丕。曹植不明缘由,悲伤不已。曹丕在郭笑等权臣献策下违背约约,再夺世子之位,终得承继魏王之位,篡汉称帝。曹丕三次封甄宓为后,甄宓不从。曹丕怒封郭笑得为后。郭笑得权后,假传圣旨刺死甄宓。甄宓身后,曹植悲伤不已。面临曹丕的同室操戈,曹植留下七步诗,归隐洛水。
  •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官场奇闻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官场奇闻

    本书《官场奇闻》精选了《三言》中脍炙人口的官场经典故事17篇,像《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月明和尚度柳翠》等,无不展现中国封建社会官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百态场面。其情节委婉曲折,引人入胜,堪称明清民间文化的杰作。
  • 叫我道长

    叫我道长

    我八岁上山学道,如今算来学道已有二十载。本来以为我这一生定将投入修仙长生的怀抱中,奈何天意弄人,打雷了下雨了,爹娘叫我回家娶媳妇儿传宗接代。
  • 蓝天下的幸福泡沫

    蓝天下的幸福泡沫

    女主被四个男生共同呵护,女主本事生活的无忧无虑,,但自从女主的青梅竹马回国后,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麻烦的事总是一大堆,然而,女主却不知,这些麻烦事,只是青梅竹马利用女主达到她自己想要的目的,但四个男生早早看破她的阴谋,只有女主傻傻不知情,这场斗志斗小三的游戏开启了。
  • 异界苍龙

    异界苍龙

    炎黄子孙刺魂,因一场位神的阴谋而在模糊的时空乱流中飘荡,最后却还是回到了位神所控制的时空,看继承了炎皇不死邪龙功法的刺魂,如何在这块时空位面成长,如成成功找回自己的族人。
  • 烟雨红楼

    烟雨红楼

    那一年冬雨随着梅花开,那一年冬雪迎着梅花落。她与他的爱情,若梅雪相兼,凄冷却不离不弃。那一天春雨化成青草绿,那一天秋月浓过青石坡。她与他的情缘,若春雨秋月,少一分则淡,多一份则嫌密。
  • 公主青春校园事

    公主青春校园事

    她,因为爱而复仇,她因为复仇而寻得真爱,又因真爱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