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78600000079

第79章

问:「『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若圣人于人之善恶如见肺肝,当不待如此着力?」曰:「这也为常人说,圣人固不用得如此。然圣人观人,也着恁地详细。如今人说一种长厚说话,便道圣人不恁地,只略略看便了。这个若不见教彻底善恶分明,如何取舍。且如今从学,也有诚心来底,也有为利来底。又如今人读书,也有诚心去读底,也有为利读底。其初也却好,渐渐自见得他心下不恁地,这须着知。且如要从师,须看得那人果是如何。又如委托人事,若是小小事要付托人,尚可以随其所长,交付与他。若是要成一件大事,如何不见得这人了,方付与!如所谓『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若不真见这人是恁地,如何这事托得他!」问:「伊川云:『「视其所以」,是观人之大概。若「所由、所安」,也只兼善恶说。』今集注只解向不好边去,恐似无过中求有过,非圣人意。」曰:「这只是平心恁地看,看得十分是如此。若要长厚,便恁地包含。其初欲恕人,而终于自恕,少间渐渐将自己都没理会了,都不知。若能于待人严,到得于自身己也会严。」问:「观人之道,也有自善而入于恶,亦有事虽恶而心所存本好。」曰:「这个也自可见。须是如此看,方见好底铁定是好人,不好底铁定是不好人。读书不可不仔细。若不因公问,某也不说到这里。初间才看,善恶便晓然。到观其所由有不善,这又胜得当下便不是底。到察其所安有不善,这又胜前二项人。不是到这里便做不好人看他;只是不是他心肯意肯,必不会有终。」今按:此转语方答得上所疑集注分明。

「所以,只是个大概。所由,便看他所从之道,如为义,为利。又也看他所由处有是有非。至所安处,便是心之所以安,方定得。且如看得如此,又须着自反,看自家所以、所由、所安如何,只是一个道理。吕氏以所以作今所自处,所由作昔所经由,所安作卒所归宿,却成前后事,非是一时。观人不必如此说。」又问「观其所由」。曰:「『视其所以』者,只是观人之凡日。所由者,便看他如何地做。且如作士人,作商贾,此是『所以』。至如读书为利时,又也不好。如孝与忠,若还孝而至于陷父于不义,忠而至于阿谀顺旨,其所以忠与孝则同,而所由之道则别。」问曰:「如小人为利,便是不好了。又更『观其所由』做甚?」曰:「为利固是为利,毕竟便有一节话。若还看得只是这人了,更不须看。」集义。

温故而知新章

温故,只是时习。

「温故知新」,谓温故书而知新义。

温故方能知新,不温而求新知,则亦不可得而求矣。砺。

问「温故知新」。曰:「是就温故中见得这道理愈精,胜似旧时所看。」

「温故而知新」,味其语意,乃为温故而不知新者设。不温故固是间断了。若果无所得,虽温故亦不足以为人师,所以温故又要知新。惟温故而不知新,故不足以为人师也。这语意在知新上。

问:「温故,闻见之在外者;知新,义理之得于己者。若温故而不知新,则徒闻见而已。惟知新,则是在我之义理,因温故而有以自得之,其应无穷,故可以为师乎?」曰:「然。」又问:「不离温故之中而知新,其亦『下学上达』之理乎?」曰:「亦是渐渐上达之意。」一之。

问「温故知新」。曰:「道理即这一个道理。论孟所载是这一个道理,六经所载也是这个道理。但理会得了,时时温习,觉滋味深长,自有新得。『温』字对『冷』字,如一杯羹在此冷了,将去温来又好。」南升。

「温故而知新」,此处知新是重。中庸「温故而知新」乃是温故重。圣人言语自有意思,一个这头重,一个那头重。又曰:「温故而不知新,一句只是一句了。」

「温故知新」,不是易底新者,只是故中底道理时习得熟,渐渐发得出来。且如一理,看几个人来问。就此一理上,一人与说一个理,都是自家就此理上推究出来,所以其应无穷。且如记问之学,记得一事,更推第二事不去;记得九事,便说十事不出,所以不足为人师。集注。

「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只缘这个死杀了。若知新,则『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则常活不死杀矣。如记问之学,记得十件,只是十件;记得百件,只是百件。知新,则时复温习旧闻以知新意,所以常活。

温故则能知新。如所引学记,则是温故而不知新,只是记得个硬本子,更不解去里面搜寻得道理。

「温故而知新」是活底,故可以为人师。记问之学只是死底,故不足以为人师。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先生曰:「此只是一件事,都有两个义理。如温故而不能知新,诸先生把『日知其所亡』做知新,似倒说了。『日知其所亡』,乃温故以前事。日知其所未有,如今日方做事业相似,便方始。『月无忘其所能』,乃温故也。既温故而知新。谢氏说『温故知新』,又说得高远了。」先生曰:「程先生说『可以为师』,作只此一句可师,不如便把做为师之『师』。看此一句,只说是人若不能温故知新,便不可为人师。守旧而不知新义,便不活,不足以应学者之求。若『温故而知新』,则从此尽推得去。吕氏说师尚多闻,只是泥孟子之语。孟子初间也且恁地说,吕氏便把来作引证不得。大率圣人之言语阔,被他把做恁地说,也无碍理处。」集义。

仁父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伊川谓『此一言可师,此一事可师』,窃有未喻。」曰:「伊川见得亦差了。这一句正对『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一句。若温习旧闻,则义理日通,无有穷已。若记问之学,虽是记得多,虽是读得多,虽是闻得多,虽是千卷万卷,只是千卷万卷,未有不穷。然而这一句说师,亦只说平常恁地师,却不说是孔子这般师。兼是这主意,只为世上有不温故知新而便欲为人师,故发此一句,却不是说如此便可以为师。言如此方可以为师,以证人不如此而遽欲为师者。伊川却只认这意,一向要去分解。以此知读书尽着仔细,伊川恁地工夫,也自有这般处。圣人语言极精密,无些子偏重,亦无些子罅漏。如说:『一言而丧邦,有诸?』曰:『唯其言而莫之违。』只消如此说亦得;便须说道:『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或曰:「以德报怨,何如?」』看来也似好。圣人便问他:『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若以直报怨,只是依直报之,恰如无怨相似。且如人有些侵我处,若是我不是,便休了。若是他不是,与他理会教是便了。」贺孙问:「『以德报怨』,非独说道无以报德,只是以德报怨,也自不得。」曰:「然。如此只是伪,只是不诚。」

君子不器章

「君子不器」,是不拘于一,所谓「体无不具」。人心原有这许多道理充足,若惯熟时,自然看要如何,无不周遍。子贡瑚琏,只是庙中可用,移去别处便用不得。如原宪只是一个吃菜根底人,邦有道,出来也做一事不得;邦无道,也不能拨乱反正。夷清,惠和,亦只做得一件事。

或问:「『君子不器』,如孔门德行之外,乃为器否?」曰:「若偏于德行,而其用不周,亦是器。君子者,才德出众之名。德者,体也;才者,用也。君子之人,亦具圣人之体用;夔孙录云:「体无不备,用无不周,次于圣人者也。」但其体不如圣人之大,而其用不如圣人之妙耳。」

「君子不器」,事事有些,非若一善一行之可名也。贤人则器,获此而失彼,长于此又短于彼。贤人不及君子,君子不及圣人。寿昌。

问「君子不器」之旨。曰:「人心至灵,均具万理,是以无所往而不知。然而仁义礼智之性,苟以学力充之,则无所施而不通,谓之不器可也。至于人之才具,分明是各局于气禀,有能有不能。」又问:「如何勉强得?」曰:「君子者,成德之名也。所贵乎君子者,有以化其气禀之性耳。不然,何足以言君子。中庸言『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处,正是此意。」

问:「君子所以不器者,缘是就格物、致知上做工夫,看得道理周遍精切;及廓然贯通,有以尽其心之全体,故施之于用,无所不宜,非特一才一艺而已。」曰:「也是如此,但说得着力了。成德之士,自是不器。」南升。

「『君子不器』,君子是何等人?」曰:「此通上下而言。有一般对小人而言底君子,便是小底君子。至如『圣人吾不得而见之,得见君子斯可矣』,便说大底君子,便是圣人之次者。」问:「不器,是那个君子?」曰:「此是成德全才之君子,不可一偏看他。」问:「侯氏举『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如何?」曰:「『不可小知』,便是不可以一偏看他,他却担负得远大底。小人时便也有一才一艺可取,故可小知。」问:「子贡,『女器也』,唤做不是君子,得否?」曰:「子贡也是个偏底,可贵而不可贱,宜于宗庙朝廷而不可退处,此子贡之偏处。」问:「谢氏举清、和、任,也只是器否?」曰:「这是他成就得偏,却不是器。他本成就得来大。如『得百里之地而君之』一段,他自是大,只是成就得来偏。」问:「诸先生多举『形而上、形而下』,如何说?」曰:「可见底是器,不可见底是道。理是道,物是器。」因指面前火炉曰:「此是器,然而可以向火,所以为人用,便是道。」问:「谢氏以为『颜闵有圣人之一体,未必优于子夏子游子张,然而具体也』。既谓之具体,又说不如三子,何也?」曰:「他意只道是颜子便都无许多事,如古人说无所长,『既无所短,安有所长』底意。他把来驱驾作文字,便语中有病。」因问「具体而微」。曰:「五峰说得牵强,看来只是比似孔子较小。今看颜子比孔子,真个小。」集义。

问:「范氏谢氏说如何?」曰:「天下道理皆看得透,无一理之不知,无一事之不明,何器之有?如范氏说,也说得去,然不消如此。谢氏说得意思也好。推其极,乃大底不器。伊尹伯夷柳下惠皆能一天下,则器固大矣。自一才一艺者观之,亦不可谓之器矣。然自孔子可仕、可止观之,则彼止在一边,亦器也,孟子诚不肯学他底了。」一之。

子贡问君子章

问「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曰:「此为子贡而发。其实『有德者必有言』,若有此德,其言自足以发明之,无有说不出之理。夫子只云『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敏于事而慎于言』,未尝说无事于言。」

问:「『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苟能行矣,何事于言?」曰:「只为子贡多言,故告之如此。若道只要自家行得,说都不得,亦不是道理。圣人只说『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行而讷于言』,『言顾行,行顾言』,何尝教人不言!」

徐仁甫问:「『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莫须将『先行』作一句否?」曰:「程子如此,却未敢以为然;恐『其言而后从之』,不成一句。若云『而后其言从之』,方得。不若以『先行其言』作一句,『而后从之』作一句。大意只说先行其所言,而后言其所行。读书须是看出处主意如何。此是子贡问君子,孔子为子贡多言,故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答之,盖为子贡发也。」

问:「『先行其言』,谓人识得个道理了,可以说出来,却不要只做言语说过,须是合下便行将去。『而后从之』者,及行将去,见得自家所得底道理步步着实,然后说出来,却不是杜撰意度。须还自家自本至末,皆说得有着实处。」曰:「此一章说得好。」南升。

君子周而不比章

问:「周与比,莫也相似否?」曰:「外面相似,而里面大差了。如骄泰、和同,亦然。故几微之间,不可不辨。」

周是无不爱,比是私也。相比,或二人相比也是。

「君子周而不比」,周是遍,人前背后都如此,心都一般,不偏滞在一个。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亦是周遍。忠信为周。如这一个人合当如何待,那个人又合如何待,自家只看理,无轻重厚薄,便是周遍。周是公底比,比是私底周。周是无所不比也。如为臣则忠,为子却不能孝,便是偏比不周遍,只知有君而不知有亲。按忠信为周,他录别有定说。

问「比周」。曰:「君子小人,即是公私之间。皆是与人亲厚,但君子意思自然广大。小人与人相亲时,便生计较,与我善底做一般,不与我善底做一般。周与比相去不远,要须分别得大相远处。某集注中曾说此意。」君子与人相亲,也有轻重,有厚薄,但意思自是公。南升。

问「周而不比」。曰:「周者,大而遍之谓;比便小,所谓两两相比。君子之于人,无一人使之不得其所,这便是周;小人之于人,但见同于己者与之,不同于己者恶之,这便是比。君子之于人,非是全无恶人处,但好善恶恶,皆出于公。用一善人于国,则一国享其治;用一善人于天下,则天下享其治;于一邑之中去一恶人,则一邑获其安;于一乡之中去一恶人,则一乡受其安,岂不是周!小人之心,一切反是。」又云:「欧阳朋党论说周武以三千为大朋,商纣亿兆之人离心离德。」又云:「『比周』二字,于易中所言,又以『比』字为美,如『九五显比』,取『王用三驱,失前禽』之义,皆美也。如『顽嚚不友,相与比周』,又却是不好。」

同类推荐
  • 施设论卷

    施设论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放牛经

    佛说放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手臂录

    手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How the Whale Got His Throat

    How the Whale Got His Throa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曾公遗录

    曾公遗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我的梦境不可能这么真实

    我的梦境不可能这么真实

    吐槽,无节操,脑洞大开,本书是全世界人都在梦境之中的故事。当然,身为主角的我肯定是知道的……梦境之中,我放出神奇宝贝球里东方神话中的狐妖,戴着数码宝贝的徽章进行合体进化,手拿圣剑斩妖除魔.....然而梦中的与我羁绊的她,又身在何方?
  • 妃卿不可,摄政王溺宠小医妃

    妃卿不可,摄政王溺宠小医妃

    相府之女沐璃音,幼时被父亲送往乡下,身中剧毒,一朝回府,却被赐婚人人皆传天煞孤星的摄政王,阴谋闪现,她又该如何应对?祁陵权利滔天的摄政王,第一次药王谷遇见那人便已失了心而不自知,再次赐婚,是母妃的遗愿,也是宿命的牵连。。。简介无能,一对一宠文,绝对的大宠,故事纯属虚构,作者玻璃心,不喜勿喷
  • 五夫临门

    五夫临门

    别人穿越的社会都是男人做主,怎么她叶未央穿过来的世界是女权主义?好吧,既然这样,她一身武艺不能浪费,当山贼养正太,唱小曲戏美男,帅哥一个接一个的投怀送抱,爽哉!大伙且看,一女子怎样与五位夫君逍遥自在,乐此不疲的幽然南山下的~~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花好孕圆

    花好孕圆

    一出场便借尸还魂,吓得正在和小妾偷情的夫君“不行”,还从他们口中得知自己竟是一个众人皆知的“荡妇”,在和人私奔的当夜被害身亡。虽然现代人思想开放,但作为一个尚未婚配的女人,这让她情何以堪!被雷到无以复加的她决心理顺前身一团糟的生活,并找出杀人真凶。她以一个现代女子的独立睿智,快刀处理前身留下的情债,并设计让丈夫休妻。大计将成,她拉风的丞相老爹却执行了一票否决权,那个原本恨不得她去死的丈夫也突然不愿意放手……表面上风平浪静的上官府,也一点一点显露出了暗中的汹涌波涛,真相似乎越来越清晰,而一个庞大的阴谋才刚刚开始……
  • 穿越到盛唐

    穿越到盛唐

    一个辩论队的穿越是什么样的?钟希同说:“真想不到啊,我还以为穿越过来,只能在尼姑庵门口卖个自慰器什么的。”穆子舒说:“既然他男女通吃、花名在外,没道理就是不采我啊?”曾一天说:“以前……或者说千年后,我注定是为票子房子蝇营狗苟。但如今这条命,爷就是要用来为理想、自由和爱情,肆意挥霍、任性奋斗。”融化冰山,收服浪子,匡扶天下,正义不死。PS钟希同的抓狂独白:等等等一下,不是救了我一命就要我以身相许吧?你娶我不如娶头猪啊,过年还可以杀了吃肉的。
  • 哦,是邵然啊

    哦,是邵然啊

    一段分别七年的爱情。七年后再次见面。她目及前方,心神不定;他垂眸细读,全神贯注。七年前,她说:“毕业后我要周游世界,跟心爱的人一起。”七年前,他说:“毕业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写稿子,成为一名畅销书作家,然后用张邵然的名字来写一本书,然后这本书会被翻译成七种国家的语言,让不同肤色的人都知道夏辰爱着一个叫做张邵然的女孩儿。”“那本可是夏枕亲笔签名的书,我可是他的终极粉丝。”七年后,他们有缘再续,他捡到了她的手机,而她,却用自己的车子堵住了他的车屁股。“我说邵然,你说你为什么要把车子停在夏辰的车屁股后面呢?你说你停就停了吧,为什么要上锁呢?”……新书发表,还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喜欢!!么么哒!!!
  • 重生之弃后崛起

    重生之弃后崛起

    她很清楚自己的一世要经历什么,贬妻为妾、终生无宠、一死了之……在过去的十七年里,每一步都和她梦到的一样。可是有一天,眼前的帝王突然对她好了起来……
  • 一代女皇拥天下

    一代女皇拥天下

    她,青瑶国七公主青瑶溪,拥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受着所有人的瞩目和宠爱,却因三公主争夺皇位被母后和父皇送去暮兰大师那学武艺;他冰封国大皇子冰封影,他,是她的二师兄,她,是他的小师妹。她,统一六国,他,相伴她左右。两人互相倾心,却未能做到最后!许下约定,来世,再续前缘......
  • 倾城笑:废弃皇后很双面

    倾城笑:废弃皇后很双面

    她,是二十一世纪黑道老大的养女,却无故穿越到一个刚刚被废进冷宫的皇后,“我的男人必须达到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境界,没到这境界统统给我滚蛋!”表面温婉可爱,时不时的显露出些许腹黑本性,像是只会撒娇的宠物一般;另一面则是冷酷无情,只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灭他满门!”的宗旨。双面的性格在这异世如何展现?只看她怎样游走在这乱世,神秘的身份与巨大的阴谋被她机智化解。最终又会有哪个男子会与她携手笑看天下?
  • 阴阳仇灵录

    阴阳仇灵录

    凭阴阳之力,手握长枪。一枪破恩仇。林风在自己的修炼之路上踏上了一条无人引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