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02100000101

第101章 脏腑类(26)

而《素问》又有三阳结渭之膈,言小肠、大肠、膀胱之津血俱结,如厕涩难,下不通而上逆,势所必然。(同上)病由气血渐亏 膈噎始因酒色过度,继以七情所伤,气血日亏,相火渐炽,几何不致于膈噎。夫血液渐亏,则火益甚,而脾胃皆失其传化,饮食津液,凝聚而成痰,积于胃口,渐而致于妨碍道路,斯食不能入而成五膈五噎者是也。(《医统》)病由三阳结 俗谓噎食一证,在《内经》若无多语,惟曰三阳结谓之膈。三阳者,谓大肠、小肠、膀胱也。结,谓结热也。小肠热结则血脉燥,大肠热结则后不圊,膀胱热结则津液涸。三阳俱结,则前后 塞,下既不通,必反上行,此所以噎食不下,纵下而复出也。谓胃为水谷之海,日受其新,以易其陈,一日一便,乃常度也,今病噎者,三日、五日或五、七日不便,是乖其度也亦明矣。岂非三阳俱结于下,广肠枯涸,所食之物为咽所拒,纵入太仓,还出咽咙,此阳火不下推而上行也。(《事亲》)子和论膈噎,累累数百言,谓三阳结热,前后 涩,下既不通,必反上行,所以噎食不下。夫膈噎,胃病也,始先未必燥结,久之乃有大便秘少若羊矢之证。此因胃中津气上逆,不得下行而然,乃胃病及肠,非肠病及胃也。(《金匮翼》)肠胃之为物,最喜润泽,试以羊豕之肚观之,必是滑腻稠粘,如液如脂,如膏如泽,在人胃亦如是,所谓阴也。膈症之人,其肠胃必枯槁干燥,绝无滑腻稠粘等象,是胃阴亡也。阴亡,地气绝也,地气绝则天气从何处生乎,故多死。(《四明心法》)病有气血之别 《发明》曰:噎者,六腑之所生,阳也气也。塞者,五脏之所生,阴也血也。二者,皆由阴中伏阳而作也。谨按:噎为七情所发,或因三焦传化失常所致,此即主于气也。或血液所亏,胃脘干槁,或血积所致,即皆因于血也。塞由填塞不通之义,故《发明》有治幽门不通,噎塞不便,通幽汤之例。盖阳无阴不能施化,阴之失位而阳伏其中,传化不变而反上行矣。然人有所击扑坠跌,内致血瘀,忽即吐而食不能纳,此由气血俱伤所可见也。大抵始因气致者,初当从气治之;由血致者,当从血治之,岂可类用香热之剂反耗气血耶。但世俗拘泥,不能究乎病情,遂成危证也,悲夫!(《微义》)病由逆气 古人指噎膈为津液干枯,故水液可行,干物梗涩,为槁在上焦,愚窃疑之。若果津枯,何以食才下咽,涎随上涌乎?故知膈咽之间,交通之气不得降者,皆冲脉上行,逆气所作也。惟气逆,故水液不能居润下之常,随气逆从耳。若以津枯而用润下之剂,岂不反益其邪乎。(《医通》)(按:此说本于《沙篆》。)脾胃诸证多因液燥 夫气之初病也,其端甚微,或因些少饮食不谨,或外冒风雨,或内感七情,或食味过浓,偏助阳气,积成膈热。或资禀充实,表密无汗,或性急易怒火炎上,以致津液不行,清浊相干。气为之病,或痞或痛,不思食,或噫腐气,或吞酸,或嘈杂,或膨满。不求原本,便认为寒,遽以辛香燥热之剂投之,数帖时暂得快,以为神方,浓味仍前不节,七情反复相仍,旧病被劫暂开,浊液易于攒聚,或半月,或一月,前证复作。如此延蔓,自气成积,自积成痰,此为痰、为饮,为吞酸之由也。良工未遇,缪药又行,痰挟瘀血,遂成窠囊,此为痞、为痛呕吐、为噎膈反胃之次第也。饮食汤液,滞泥不行,渗道蹇涩,大便或秘或溏,下失传化,中焦愈停。医者不察,犹执为冷,翻思前药,随手得快,至此宾主皆恨药欠燥热, 伺久服,可以温脾壮胃,消积行气,以冀一旦豁然之效。不思胃为水谷之海,多血多气,清和则能受;脾为消化之气,清和则能运。今反得香热之偏助,气血沸腾。其始也,胃液凝聚无所容受。其久也,脾气耗散,传化渐迟。其有胃热易饥,急于得食,脾伤不磨,郁积成痛。医者犹曰虚而积寒,非寻常草木可疗,径以乌、附助佐丹剂,专意服饵。积而久也,血液俱耗,胃脘干槁。其槁在上,近咽之下,水饮可行,食物难入,间或可入,亦不多,名之曰噎。其槁在下,与胃为近,食虽可入,难尽入胃,良久复出,名之曰膈,亦曰反胃。大便秘少,若羊矢然,名虽不同,病出一体。(《局方发挥》)(按:此论似精而反晦,又与前款所引《三因》诸说,其意自异。但明以来诸家,多援用之,而其所主,专在膈噎,仍姑存录之。又此误混反胃,辨见上。)脉候 戴云:翻胃(按:上文曰:翻胃即膈噎)有四:血虚,气虚,有热,有痰。血虚者,脉必数而无力。气虚者,脉必缓而无力。有热者,脉数而有力。有痰者,脉滑数。二者可治。(《钩玄》)气噎其脉缓涩,食噎其脉短涩。(《奇效》)脉紧而芤,紧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脉为阴结而迟,其人则噎。然多有至死脉不变者,以胃中痰饮湿热胶固,脉常和软,然细察之,必兼弦象也。(《医通》)脉见微弱缓滑者,可治;若涩数细数沉涩,及尺肤枯涩者,不治。(《百问》)脉浮缓而滑,沉缓而长,皆可治;弦涩短小,为难医。(《时方妙用》)脉空虚及兼歇至者,俱不可治。(《绳墨》)虚实 噎膈之病,有虚有实。实者,或痰或血,附着胃脘,与气相搏,翳膜外裹,或复吐出,膈气暂宽,旋复如初。虚者,津枯不泽,气少不充,胃脘干瘪,食涩不下。虚者润养,实者疏瀹,不可不辨也。

(《金匮翼》)证有数等 气噎膈者,深师七气汤主之(方出《千金》,凡十二味)。血噎膈者,韭汁饮主之。痰噎膈者,栝蒌实丸主之(用蒌仁、枳壳、半夏、桔梗)。火噎膈者,回令丸主之。食噎膈者,食郁越鞠丸主之。

(《医方考》)(宜与治例中《微义》文相参。)噎分五种:有气滞者,有血瘀者,有火炎者,有痰凝者,有食积者。虽分五种,总归七情之变。由气郁为火,火旺血枯,津液成痰,痰壅而食不化也。(《汇补》)膈有酒膈、气膈、虫膈、劳膈之别。酒膈者,脾胃为酒所伤,****枯竭。气膈者,恼怒太过,肝木乘脾。

虫膈者,好食煎炒香味,烁散其津液,以致生虫。劳膈者,或饮食不知节,有伤中宫之土,或房事太过,不生土。(《医学指要》)酒毒 好酒之徒患此者,必是顽痰。盖酒能发火,火能生痰,痰因火煎,胶结不开,阻塞道路,水饮下咽,亦觉痛涩。若以血槁治,投当归、地黄等药,血未必润,反助其痰,病何由愈。若黑瘦之人,真阴素虚,常觉内热,又不嗜酒,或过服香燥热药者,当以血槁治。(《订补指掌》)酒客多噎膈,饮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液,咽管干涩(观其口舌干涩可知),食不得入也。(《医碥》)死血有痰(宜与后行血诸方相参。)凡食下有碍,觉屈曲而下,微作痛,此必有死血有痰然也,宜竹沥姜汁入药服。(《医统》)(按:《六要》举此证曰:用前膏子药润补之,后以代抵当丸下之。盖膏子言韭汁、牛乳、生姜捣汁和匀。又《原病集》处以润血汤,见滋阴方中。)一男子壮年,食后必吐出数口,却不尽出,膈上时作声,面色如平人。知其为病,不在脾胃,而在膈间。

问其得病之由,乃因大怒未止,辄啜谷,即其时有此证料之,以怒甚则血菀于上,积在膈间,有碍气之升降,津液因聚为痰为饮,与气相搏而动,故作声也。用二陈汤加香附、韭汁、莱菔子,服二日,以瓜蒂散酸浆吐之,再一日又吐,痰中见血一盏,次日复吐,见血一钟,其病即愈。瘀血在膈间,阻碍气道而成,多以代抵当丸(方附《瘀血》中)作芥子大,取三钱,去枕仰卧,细细咽之,令其搜逐停积,至天明利下恶物,却好将息,自愈。(《准绳》)但饮热汤,及椒姜辄呃者,即瘀血也。(《医通》)吐涎沫 每饮食入胃,便吐涎沫,如鸡子白。盖脾为涎,脾虚不能约束津液,故涎沫自出,非人参、白术、诃子、益智仁不能摄也。(《医通》)死证 年高者,不治。(《丹溪》)(按:《正传》曰:年五十余,则不可治矣。《医统》曰:以其气血俱虚故也。余见未满六旬,按法治之而守戒慎者,亦愈;惟不忌浓味并房劳忧思者,必危。)粪如羊屎者,断不可治,大肠无血故也。(同上)气血俱虚者,则口中多出沫,但见沫大出者,必殆。(《钩玄》)(按《统旨》曰:或口吐红痰。《医统》曰:吐痰如蟹沫者,不可治。《景岳》曰:脾气败也。)腹中 嘈痛如刀割者,不治。(《医统》)(《景岳》曰:营虚之极,血竭于中也。)得此症者,能少纳谷,则不出一年而死。全不纳谷,则不出半年而死。(《源流论》)治例 治疗之法,调顺阴阳,化痰下气,阴阳平匀,气顺痰下,膈噎之疾,无由作矣。(《济生》)夫治此疾也,咽嗌闭塞,胸膈痞闷,似属气滞;然有服耗气药过多,中气不运而致者,当补气而自运。大便燥结如羊矢,似属血热,然服通利药过多,致血液耗竭而愈结者,当补血润血而自行。有因火逆冲上,食不得入,其脉洪大有力而数者,或痰饮阻滞而脉结涩者,当清痰泄热,其火自降。有因脾胃阳火亦衰,其脉沉细而微者,当以辛香之药温其气,仍以益阴养胃为之主,非如局方之惟务燥烈也。若夫不守戒忌浓味房劳之人,及年高无血者,皆不能疗也。(《微义》)凡膈病初起,郁结太过,血液未枯者,当以沉香、木香、豆蔻等开提之,不可徒用滋补;及久病胃伤,津液已涸者,当以白蜜、芦根、当归、白芍养之,不可徒事香燥,此先后之序也。(《汇补》)此证之所以疑难者,方欲健脾理痰,恐燥剂有妨于津液;方欲养血生津,恐润剂有碍于中州。审其阴伤火旺者,当以养血为亟;脾伤阴盛者,当以温补为先。更有忧恚盘礴,火郁闭结,神不大衰,脉犹有力,当以仓公、河间之法下之。(《必读》)噎膈属气血两虚,由于血液衰少而非痰气壅逆所成,忌破气、升、复忌下、消导、燥、苦寒、辛热,宜降、清热润燥、甘温甘平以益血,略佐辛香以顺气。(《本草经疏》)至于食入反出,是中焦土寒,下焦火虚,以附子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加干姜、八味地黄丸,间服多效。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小娘子,从天而降

    小娘子,从天而降

    她是一千年前无忧无虑的公主,一场皇位争夺,让最疼爱她的父皇和母后落入牢狱之中。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让她逃过了这一劫。她不愿放下她的父母不管,可是,她只能这样做,只因她的父皇告诉她:“快走!去找能帮助你的那个人!我和你母后,就全靠你了!”他是一位冷酷的君王!这是所有认识他的人,对他的评价,尽管这是在21世纪的现代。他做事狠绝,只要惹到他,无论他们怎样求情,他都从不正眼看,一定会将对方置于死地,因为,与他无关。两个相隔千年的人,又是怎样相遇,演绎一段怎样的爱恨情仇?!
  • 惑灵

    惑灵

    “人新死,魂不散,地府有官掌乐,鼓吹引亡者入幽冥,不得升天,谓之惑灵也。”——《夕葬录》三十三重天外天,九十九重地下地,仅此一个,天地虽大,神魂俱灭,却掀起万世难逃之劫,其名曰空,其志到头来也不过一场空。诸天神佛、九幽魑魅、万疆妖邪,看这小小地府惑灵使如何使得天地翻覆,万灵同归……
  • 魇入天辉

    魇入天辉

    先练拳脚,后习内功,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阴外阳,内外贯为一气,玄气成,定造化,化四极,掌乾坤,动彻天机。
  • 沉船

    沉船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诗”写作版图上,阿尔丁夫·翼人的长诗写作具有启示录的价值和意义。但似乎有很多专业研究者对他以及他多年来的长诗写作缺乏必备的了解。
  • 幻武星宙

    幻武星宙

    世上谁人不死,那个于世长存。追求武道巅峰,获得天地认可。却抵不过时间的侵蚀,终究化作星茫融入这星宙……只到,他出现了!
  • 六界之阑苏扣

    六界之阑苏扣

    现在,我可以想想当年你总说我太固执,因为你觉得我从不相信其他人付子卿,你可曾想过你在我心里不是其他人你害我受尽凌辱,你害他魂飞魄散,我不会放过你。如果我执剑而来,轻袍如雪,你会不会对我动心。
  • 三国之鬼神无双

    三国之鬼神无双

    看惯了吕奉先、赵子龙、关云长独武山河,谁说主角就不能有盖世武勇,威凌天下!马纵横,伏波后人,自幼武痴,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东汉末年,竟然成为了扶风之虎马腾的长子—马羲,更且意外地发现在历史上并无记载过的这号人物,拥有着无与伦比的体魄,九牛二虎之力。且看他如何玩转三国?
  • 王俊凯之浸沐暖阳

    王俊凯之浸沐暖阳

    一次大冒险的游戏,让他们纠缠在一起。她的呆萌傻,让他有心动的感觉。可是,他们之间却仿佛有一堵墙,高的,让他们看不到彼此。厚的,让他们压抑的喘不过来气。“小凯,我答应你,要陪你走完最后的路程,竹雨没有毁约哦!”遇见不完美的彼此,却是他们最美好的事情。她是他心中的暖阳,不会消失的暖阳。。。
  • 《庄子》寓言的文化阐释

    《庄子》寓言的文化阐释

    本书对《庄子》寓言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探讨,着重论述了思维文化、学术文化、文学艺术、农工商贾文化、科学技术、养生文化等诸多方面。
  • 血染恩仇录

    血染恩仇录

    他用一杆枪扎进这个人情冷暖、战火纷飞、群雄割据的乱世,搅了个翻天覆地。他为了他的女人与同僚厮杀,与皇权为敌,与列国开战!他为了他的兄弟而枪指千万人,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过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