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21000000068

第68章

衍义曰∶女菀,名白菀。或者谓为二物,非也。唐删去白菀之条,甚合宜。陶能言,不能指说性状。余从《经》中所说甚明,今直取《经》。

王孙

味苦,平,无毒。主五脏邪气,寒湿痹,四肢疼酸,膝冷痛,疗百病,益气。吴名白功草,楚名王孙,齐名长孙,名黄孙,名黄昏,名海孙,名蔓延。生海西川谷及汝南城郭垣下。

陶隐居云∶今方家皆呼名黄昏,又云牡蒙,市人亦少识者。唐本注云∶《短剧》述本草牡蒙,名王孙。《药对》∶有牡蒙无王孙。此则物明矣。又主金疮,破血,生肌肉,止痛,赤白痢,补虚益气,除脚肿,发阴阳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云∶叶似及己而大,根长尺余,皮、肉亦紫色。

土马鬃

治骨热败烦,热毒壅,衄鼻。所在背阴古墙垣上有之。岁多雨则茂盛。世人或便以为垣衣,非也。垣衣生垣墙之侧,此物生垣墙之上,比垣衣更长,大抵苔之类也。以其所附不同,故立名与主疗亦异。在屋则谓之屋游、瓦苔;在墙垣则谓之垣衣、土马鬃;在地则谓之地衣;在井则谓之井苔;在水中石上则谓之陟厘。土马鬃,近世常用,而诸书未着,故附新定条焉。(新定)

蜀羊泉

味苦,微寒,无毒。主头秃恶疮,热气,疥瘙痂癣虫,疗龋齿,女子阴中内伤,皮间实积。名羊泉,名羊饴。生蜀郡川谷。

陶隐居云∶方药亦不复用,彼土人时有采识者。唐本注云∶此草俗名漆姑。叶似菊,花紫色,子类枸杞子,根如远志,无心有糁。苗主小儿惊,兼疗漆疮,生毛发,所在平泽皆有之。

今按别本注云∶今处处有,生阴湿地,三月、四月采苗、叶、阴干之。

菟葵

味甘,寒,无毒。主下诸石五淋,止虎、蛇毒。

唐本注云∶苗如石龙芮,叶光泽,花白似梅,茎紫色,煮汁极滑,堪啖。《尔雅·释草》∶名 ,所在平泽皆有,田间人多识之。今按别本注云∶蛇、虎毒,诸疮,捣汁饮之,及涂疮能解毒止痛,六月、七月采茎,叶,曝干。(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 ,菟葵。注∶颇似葵而小,叶状如藜,有毛, 啖之,滑疏。 ,煮也。

图经文具第二十七卷冬葵条下。

衍义曰∶菟葵,绿叶如黄蜀葵,花似拗霜甚雅,形如至小者初开单叶蜀葵。有檀心,色如牡丹姚黄蕊,则蜀葵也。唐·刘梦得还京云∶唯菟葵、燕麦,动摇春风者是也。

味甘,寒,无毒。主暴热喘息,小儿丹肿。名 荣。生水旁。

唐本注云∶叶圆似泽泻而小。花青白,亦堪啖。所在有之。今按别本注云∶江南人用蒸鱼,食之甚美。五月、六月采茎、叶。曝干。(唐本先附)

鳢肠

鳢肠鳢肠二味甘、酸,平,无毒。主血痢。针灸疮发,洪血不可止者,敷之立已。汁涂发眉,生速而繁。生下湿地。

唐本注云∶苗似旋复,名莲子草,所在坑渠间有之。今按别本注云∶二月、八月采,阴干。(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萧炳云∶作膏点鼻中,添脑。日华子云∶排脓止血,通小肠,长须发,敷切疮并蚕 。

图经曰∶鳢肠,即莲子草也。旧不载所出州郡,但云生下湿地。今处处有之,南方尤多。

此有二种∶种叶似柳而光泽,茎似马齿苋,高、二尺许,花细而白,其实若小莲房。苏恭云∶苗似旋复者是也,种苗梗枯瘦,颇似莲花而黄色,实亦作房而圆,南人谓之莲翘者。二种摘其苗皆有汁出,须臾而黑,故多作乌髭发药用之,俗谓之旱莲子。三月、八月采,阴干。亦谓之金陵草。见孙思邈《千金·月令》,云∶益髭发,变白为黑。金陵草煎方∶金陵草秤,六月以后收采,拣择无泥土者,不用洗,须青嫩不杂黄叶乃堪,烂捣研,新布绞取汁,又以纱绢滤令滓尽,纳通油器钵盛之,日中煎五日;又取生姜斤绞汁,白蜜斤,合和,日煎中,以柳木篦搅勿停手,令匀调。又置日中煎之,令如稀饧,为药成矣。每旦日及午后各服匙,以温酒盏化下。如欲作丸,日中再煎,令可丸,大如梧子,根据前法酒服三十丸。及时多合制为佳。其效甚速。

爵床

味咸,寒,无毒。主腰脊痛,不得着床,俯仰艰难,除热,可作浴汤。生汉中川谷及田野。

唐本注云∶此草似香 ,叶长而大,或如荏且细。生平泽熟田近道旁,甚疗血胀下气。

又主杖疮,汁涂立瘥。俗名赤眼老母草。今按别本注云∶今人名为香苏。

井中苔及萍

大寒。主漆疮,热疮,水肿。井中蓝,杀野葛、巴豆诸毒。

陶隐居云∶废井中多生苔、萍,及砖土间生杂草、菜蓝,既解毒,在井中者弥佳。不应复别是种名井中蓝。井底泥至冷,亦疗汤火灼疮。井华水,又服炼法用之。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井中苔及萍,味苦。日华子云∶无毒。

《图经》文具海藻条下。

茅香花

茅香花味苦,温,无毒。主中恶,温胃止呕吐,疗心腹冷痛。苗、叶可煮作浴汤,辟邪气,令人身香。生剑南道诸州。其茎、叶黑褐色,花白,即非白茅香也。(今附)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茅香,味甘,平。生安南,如茅根。日华子云∶白茅香花塞鼻洪,敷久不合灸疮, 刀箭疮,止血并痛。煎汤止吐血,鼻衄。

图经曰∶茅香花,生剑南道诸州,今陕西、河东、京东州郡亦有之。三月生苗,似大麦。

五月开白花,亦有黄花者。或有结实者,亦有无实者,并正月、二月采根,五月采花,八月采苗。其茎、叶黑褐色而花白者,名白茅香也。

陈藏器∶白茅香,味甘,平,无毒。主恶气,令人身香美煮服之,主腹内冷痛。生安南,如茅根,作浴用之。海药云∶谨按《广志》云∶生广南山谷,味甘,平,无毒。主小儿遍身疮,以桃叶同煮浴之,合诸名香甚奇妙,尤胜舶上来者。肘后方∶治热淋。取白茅根四斤锉之,以水斗五升,煮取五升,令冷,仍暖饮之。日三服。又方∶诸竹木刺在肉中不出。取白茅根烧末,脂膏和涂之,亦治因风致肿。

衍义曰∶茅草,花白,根如茅,但明洁而长,皆可作浴汤,同 本尤佳。仍入印香中,合香附子用。

马兰

味辛,平,无毒。主破宿血,养新血,合金疮,断血痢,蛊毒,解酒疸,止鼻衄,吐血及诸菌毒。生捣敷蛇咬。生泽旁,如泽兰气臭,楚词以恶草喻恶人。北人见其花呼为紫菊,以其花似菊而紫也。又山兰,生山侧,似刘寄奴,叶无桠,不对生,花心微黄赤,亦大破血,下俚人多用之。(新补 见陈藏器及日华子。)图经文具泽兰条下。

使君子

使君子味甘,温,无毒。主小儿五疳,小便白浊,杀虫,疗泻痢。生交、广等州。形如栀子,棱瓣深而两头尖,亦似诃梨勒而轻。俗传始因潘州郭使君,疗小儿多是独用此物,后来医家因号为使君子也。(今附)图经曰∶使君子,生交、广等州,今岭南州郡皆有之,生山野中及水岸。其叶青,如两指头,长二寸。春茎作藤,如手指,三月生花,淡红色,久乃深红,有五瓣。七、八月结子如拇指,长寸许,大类栀子而有五棱,其壳青黑色,内有仁,白色,七月采实。

衍义曰∶使君子,紫黑色,四棱高,瓣深。今《经》中谓之棱瓣深。似令人难解。秋末冬初,人将入鼎、澧。其味如椰子肉。《经》不言用仁,为复用皮。今按文味甘即是用肉,然难得仁,盖绝小。今医家或兼用壳。

干苔

味咸,寒。云温。主痔,杀虫及霍乱呕吐不止,煮汁服之。又心腹烦闷者,冷水研如泥,饮之即止。又发诸疮疥,下切丹石,杀诸药毒。不可多食,令人痿黄少血色,杀木蠹虫,纳木孔中,但是海族之流,皆下丹石。(新补 见孟诜、陈藏器、日华子。)

百脉根

味甘、苦,微寒,无毒。主下气,止渴去热,除虚劳,补不足。酒浸,若水煮,丸散兼用之。出肃州、巴西。

唐本注云∶叶似苜蓿,花黄,根如远志。二月、八月采根,日干。(唐本先附)

白豆蔻

白豆蔻味辛,大温,无毒。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出伽古罗国,呼为多骨。

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冬夏不凋,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葡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今附)图经曰∶白豆蔻,出伽古罗国,今广州、宜州亦有之,不及蕃舶者佳。苗类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而光滑,冬夏不凋,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葡萄,生青熟白,七月采。张文仲治胃气冷,吃食即欲得吐。以白豆蔻子三枚,捣筛更研细,好酒盏,微温调之,并饮三、两盏佳。又有治呕吐白术等六物汤,亦用白豆蔻,大抵主胃冷,即宜服也。

地笋

温,无毒。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止鼻洪吐血,产后心腹痛,切血病。肥白人、产妇可作菜蔬食,甚佳。即泽兰根也。(新补 出陈藏器及日华子。)

海带

催生,治妇人及疗风。亦可作下水药。出东海水中石上,比海藻更粗,柔韧而长,今登州人干之以苴束器物。(新定)

陀得花

味甘,温,无毒。主切风血。浸酒服,生西国,胡人将来,胡人采此花以酿酒,呼为三勒浆。(今附)

翦草

翦草凉,无毒。治恶疮,疥癣,风瘙。根名白药。(新分条 见日华子)图经曰∶翦草,生润州。味苦、平,有毒。主诸疮疥痂 蚀,及牛马诸疮。二月、三月采,曝干用。

陈藏器∶翦草,味甚苦,平,无毒。主虫疮疥癣。浸酒服之。生山泽间,叶如茗而细,江东用之。治劳瘵方云∶婺、台州皆有,唯婺州者可用。状如茜草,又如细辛。每用斤,净洗为末,入生蜜二斤,和为膏,以器皿盛之。不得犯铁器,九蒸九曝,日蒸曝。病患五更起,面东坐,不得语,令匙抄药,如粥服之,每服四两,服已,良久用稀粟米饮压之。药冷服,粥饮亦不可太热,或吐或下皆不妨,如久病肺损咯血,只服愈。寻常咳嗽,血妄行,每服匙可也。有贵人,其国封病瘵,其尊人尝以此方畀之,九日而药成。前夕,病者梦人戒令翌日勿乱服药。次日将服之,为屋上土坠器中,不可服。再合即成,又将服之,为籍覆器,又不得食。又再合未就,而夫人卒矣。此药之异如此。若小小血妄行,啜而愈矣。

十种陈藏器余

迷迭香

味辛,温,无毒。主恶气,令人衣香,烧之去鬼。《魏略》云∶出大秦国。《广志》云∶出西海。

海药云∶味平,不治疾,烧之祛鬼气。合羌活为丸散,夜烧之,辟蚊蚋。此外别无用矣。

故鱼网

主鲠,以网覆鲠者颈瘥。如煮汁饮之,骨当下矣。

故缴脚布

无毒。主天行劳复,马骏风黑汗。洗汁饮,带垢者佳。

江中采出芦

芦令夫妇和同。用之有法。此江中出波芦也。

虱建草

味苦,无毒。去虮虱。挪取汁沐头,尽死。人有误吞虱成病者,捣绞汁,服小合,亦主诸虫疮。生山足湿地。茎叶似山丹,微赤,高、二尺。又有水竹叶,如竹叶而短小。生水中,亦云去虱,人取水竹叶生食。

含生草

主妇人难产,口中含之,立产。亦咽其汁。叶如卷柏而大。生 羯国。其叶,煮之不热,无毒。

兔肝草

味甘,平,无毒。主金疮,止血生肉,解丹石发热。初生细软,似兔肝。名鸡肝,与蘩蒌同名。

石芒

味甘,平,无毒。主人、畜为虎、野狼等伤,恐毒入肉者。取茎杂葛根,浓煮服之,亦取汁。生高山,如芒,节短。江西人呼为折草。六月、七月生穗如荻也。

蚕草

味辛,平,无毒。主蚕及诸虫,如蚕类咬人,恐毒入腹,煮汁服之。生捣敷疮。生湿地,如蓼大,茎赤花白,东土亦有之。

问荆

味苦,平,无毒。主结气瘤痛上气,气急。煮服之。生伊芳、洛间洲渚,苗似木贼。节节相接,亦名接续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腹黑小宝娘亲翻天

    腹黑小宝娘亲翻天

    "你是我滴小丫小娘亲。。。"某腹黑宝宝哼着小调,引来了一只腹黑狼。"为毛这个男人这么像我啊"小宝心里嘀咕着。。。。。"娘亲,我给你找了个相公。""滚!!""老娘说了多少次,这种次货没钱,没相貌,还打不过你娘。"某男郁闷了,这是被嫌弃了??于是。。"娘子。。""天杀的!!谁收了这货!!"
  • 无赖称雄记

    无赖称雄记

    野猪人怎么会有个白皮的儿子?雷奥皇并不去想,并不是因为他笨,因为他就是知道,那小子流的就是兽人的血。东方的魔法,叫仙术,东方的斗气,叫内力。从东方进修回来后,小兽人不再弱小,而西方曾经强大的家伙们,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儿了。看兽神传承的奇遇,品无赖式男主的奇迹人生。一切尽在无赖称雄记。
  • 圣羽学院冰山王子的暖心公主

    圣羽学院冰山王子的暖心公主

    三位赛西施的贵族公主两位帅的掉渣的贵族王子以及一位不知名的“怪哥哥”。她们将会发生什么?大家拭目以待啦
  • 时光已逝,花已向晚

    时光已逝,花已向晚

    十多年间的一点一滴都在每个夜深人静时不断被回放在天际,是暗恋,是纠缠,更是拯救。就像是鱼和青鸟,哪怕他们是青梅竹马也注定无法相守。幸运的是,蓦然回首,始终有一个人视她为公主。
  • 呆萌俏丫鬟:三少,吉祥

    呆萌俏丫鬟:三少,吉祥

    少爷说,在太夫人的屋子里只能吃包子,所以她积极申请,去了少爷的屋子;少爷说,他只能带一等丫鬟出去做生意,吃更多的好吃的,看更美的风景,但是不能带二等丫鬟,所以她努力干活,成为了一等丫鬟。少爷说,做姨娘只能在小桌子自己吃饭,而且也只能吃青菜萝卜,所以她好好表现成了少夫人。可是……少爷没说,做夫人肚子里面要塞娃娃,塞了娃娃不能吃不能跑不能出去玩,少爷!!奴婢不明白做夫人有什么好!
  • 太上临凡

    太上临凡

    道修,体修,孰强孰弱?正修,妖修,谁正谁邪?奇异体质催生出的双丹田能否跟上进度?妖目中的神通能否照亮前行的路?当这个因天生妖目,而被所有人抛弃的少年得知,自己体内竟是相克相制的废物灵根时,他哀嚎,他绝望了。然而天无绝人之路。阴差阳错之下,他竟踏上了由妖修入道的路。“只要还活着,我的道便不会停止。这是太上,也无法阻拦的事情。”
  • 绝世神官

    绝世神官

    凡人终有自己看不见的高度,而神官的存在却是为他们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二十世纪英俊潇洒的少年为了证实自己心中的崇高信仰,不慎掉入万丈深渊……从此开始了异界神官之旅!“别人的话你可以不信,但是我的话你必须信!因为我就是神官,神官就是我!”闫如军右手一挥,雷霆巨变;左手一指,乾坤颠倒!
  • 终锁素

    终锁素

    安若素执行特警任务时,被同伴推向炸药粉身碎骨的同时穿越成为太子妃,只是这个太子妃却是二皇子的恋人!安若素为寻太子妃死因留在宫中,却发现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远非想象中的简单。面对太子温柔专一的悉心宠溺,她会如何回应?遭遇二皇子霸道深情的轮轮攻势,她要如何抗拒?发现贴身丫鬟对太子的感情,她能如何与她共存??《终锁素——宫梦卷》一步一步,看女特警如何处理深宫多角恋情。######每日中午12:38更新。
  • Alcibiades I

    Alcibiades I

    It seems impossible to separate by any exact line the genuine writings of Plato from the spurious. The only external evidence to them which is of much value is that of Aristotle; for the Alexandrian catalogues of a century later include manifest forgeries.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经济简史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经济简史

    本书按照不同时间、地域、部门等多条线索讲述了中国历史微观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和宏观上的经济现象,内容涉及政策制度、赋税制度、典籍、农业、手工业、商业等,介绍了几千年来中国经济层面上的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