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25500000003

第3章

本輸

黃帝問於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經絡之所終始,絡脈之所別處,五輸之所留,六府之所與合,四時之所出入,五藏之所溜處,闊數之度,淺深之狀,高下所至。願聞其解。

岐伯曰:請言其次也。肺出於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內側也,為井木;溜於魚際,魚際者,手魚也,為榮;注於太淵,太淵,魚後一寸陷者中也,為臉;行於經渠,經渠,寸口中也,動而不居,為經;入於尺澤,尺澤,肘中之動脈也,為合。手太陰經也。

心出於中衝,中衝,手中指之端也,為井木;溜於勞官,勞官,掌中中指本節之內問也,為榮;注於大陵,大陵,掌後兩骨之問方下者也,為臉;行於問使,問使之道,兩筋之問,三寸之中也,有過則至,無過則止,為經;入於曲澤,曲澤,肘內廉下陷者之中也,屈而得之,為合。手少陰也。

肝出於大敦,大敦者,足大指之端,及三毛之中也,為井木;溜於行問,行問,足大指問也,為榮;注於太衝,太衝,行問上二寸陷者之中也,為臉;行於中封,中封,內,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則宛,使和則通,搖足而得之,為經;入於曲泉,曲泉,輔骨之下,大筋之上也,屈膝而得之,為合。足厥陰也。

脾出於隱白,隱白者,足大指之端內側也,為井木;溜於大都,大都,本節之後下陷者之中也,為榮;注於太白,太白,腕骨之下也,為臉;行於商丘,商丘,內踝之下,陷者之中也,為經;入於陰之陵泉,陰之陵泉,輔骨之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為合。足太陰也。

腎出於涌泉,涌泉者,足心也,為井木;溜於然谷,然谷,然骨之下者也,為榮;注於太谿,太谿,內踝之後,跟骨之上,陷者中#1也,為臉;行於復留,復留,上內踝二寸,動而不休,為經;入於陰谷,陰谷,輔骨之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也,按之應手,屈膝而得之,為合。足少陰經也。

膀胱出於至陰,至陰者,足小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通谷,通谷,本節之前外側也,為榮;注於束骨,束骨,本節之後陷者中也,為臉;過於京骨,京骨,足外側大骨之下,為原;行於崑崙,崑崙,在外踝之後,跟骨之上,為經;入於委中,委中,膕中央,為合,委而取之。足太陽也。

膽出於竅陰,竅陰者,足小指次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俠谿,俠谿,足小指次指之問也,為榮;注於臨泣,臨泣,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為臉;過於丘墟,丘墟,外踝之前下,陷者中也,為原;行於陽輔,陽輔,外踝之上,輔骨之前,及絕骨之端也,為經;入於陽之陵泉,陽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也,為合,伸而得之。足少陽也。

胃出於厲兌,厲兌者,足大指內次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內庭,內庭,次指外問也,為榮;注於陷谷,陷谷者,上中指內問,上行二寸陷者中也,為臉;過於衝陽,衝陽,足駙上五寸陷者中也,為原,搖足而得之;行於解谿,解谿,上衝.陽一寸半陷者中也,為經;入於下陵,下陵,膝下三寸,腑骨外三里也,為合;復下三里三寸為巨虛上廉,復下上廉三寸,為巨虛下廉也,大腸屬上,小腸屬下,足陽明胃脈也,大腸小腸皆屬於胃,是足陽明也。

三焦者,上合手少陽,出於關衝,關衝者,手小指次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液門,液門,小指次指之問也,為榮;注於中渚,中渚,本節之後陷者中也,為臉;過於陽池,陽池,在腕上陷者之中也,為原;行於支溝,支溝,上腕三寸,兩骨之問陷者中也,為經;入於天井,天井,在肘外大骨之上陷者中也,為合,屈肘乃得之;三焦下臉,在於足大指之前,少陽之後,出於膕中外廉,名日委陽,是太陽絡也。手少陽經也。三焦者,足少陽太陰一本作陽之所將,太陽之別也,上踝五寸,別入貫端腸,出於委陽,并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癮,虛則遺溺,遺溺則補之,閉癮則寫之。

手太陽小腸者,上合於太陽,出於少澤,少澤,小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節前陷者中也,為榮;注於後谿,後谿者,在手外側本節之後也,為臉;過於腕骨,腕骨,在手外側腕骨之前,為原;行於陽谷,陽谷,在銳骨之下陷者中也,為經;入於小海,小海,在肘內大骨之外,去端半寸陷者中也,伸臂而得之,為合。手太陽經也。

大腸上合手陽明,出於商陽,商陽,大指次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本節之前二問,為榮;注於本節之後三問,為臉;過於合谷,合谷在大指岐骨之問,為原;行於陽谿,陽谿,在兩筋問陷者中也,為經;入於曲池,在肘外輔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為合。手陽明也。

是謂五藏六府之臉,五五二十五臉,六六三十六臉也。六府皆出足之三陽,上合於手者也。

缺盆之中,任脈也,名曰天突。一次任脈側之動脈,足陽明也,名日人迎;二次脈手陽明也,名日扶突;三次脈手太陽也,名曰天窗;四次脈足少陽也,名曰天容;五次脈手少陽也,名曰天牖;六次脈足太陽也,名曰天柱;七次脈頸中央之脈,督脈也,名日風府。腋內動脈,手太陰也,名日天府。腋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日天池。

刺上關者,階不能欠;刺下關者,欠不能階;刺犢鼻者,屈不能伸;刺兩關者,伸不能屈。

足陽明,挾喉之動脈也,其臉在膺中。手陽明,次在其臉外,不至曲頰一寸。手太陽當曲頰。足少陽在耳下曲頰之後。手少陽出耳後,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陽挾項大筋之中髮際。陰尺動脈在五里,五臉之禁也。

肺合大腸,大腸者,傳道之府;心合小腸,小腸者,受盛之府;肝合膽,膽者,中精之府;脾合胃,胃者,五穀之府;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少陰#2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藏。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府也。是六府之所與合者。春取絡脈諸榮大經分肉之問,甚者深取之,問者淺取之。夏取諸#3臉孫絡肌肉皮膚之上。秋取諸合,餘如春法。冬取諸井諸臉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時之序,氣之所處,病之所舍,藏之所宜。轉筋者,立而取之,可令遂已,痿厥者,張而刺之,可令立快也。

【音釋#4】

闊數下色角切。足跗下音夫。囗袪遮切。囗時兗切。

小針解第三法人

所謂易陳者,易言也。難入者,難著於人也。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氣有餘不足,可補寫也。神客者,正邪共會也。神者,正氣也。客者,邪氣也。在門者,邪循正氣之所出入也。未睹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經之疾也。惡知其原者,先知何經之病,所取之處也。

刺之微在#5數遲者,徐疾之意也。粗守關者,守四支而不知血氣正邪之往來也;上守機者,知守氣也。機之動不離其空中者,知氣之虛實,用針之徐疾也。空中之機清摩以微者,針以得氣,密意守氣勿失也。其來不可逢者,氣盛不可補也。其往不可追者,氣虛不可寫也。不可挂以髮者,言氣易失也。扣之不發者,言不知補寫之意也,血氣已盡而氣不下也。知其往來者,知氣之逆順盛虛也。要與之期者,知氣之可取之時也。

粗之間者,冥冥不知氣之微密也。妙哉,上#6獨有之者,盡知針意也。往者為逆者,言氣之虛而小,小者逆也。來者為順者,言形氣之平,平者順也。明知逆順,正行無問者,言知所取之處也。迎而奪之者,寫也。追而濟之者,補也。

所謂虛則實之‘者,氣口虛而當補之也。滿則泄之者,氣口盛而當寫之也。宛陳則除之者,去血脈也。邪勝則虛之者,言諸經有盛者,皆寫其邪也。徐而疾則實者,言徐內而疾出也。疾而徐則虛者,言疾內而徐出也。言實與虛,若有若無者,言實者有氣,虛者無氣也。察後與先,若亡若存者,言氣之虛實,補寫之先後也,察其氣之已下與常存也。為虛與實,若得若失者,言補者祕然若有得也,寫則悅然若有失也。

夫氣之在脈也,邪氣在上者,言邪氣之中人也高,故邪氣在上也。濁氣在中者,言水穀皆入於胃,其精氣上注於肺,濁溜於腸胃,言寒溫不適,飲食不節,而病生於腸胃,故命曰濁氣在中也。清氣在下者,言清濕地氣之中人也,必從足始,故日清氣在下也。針陷脈則邪氣出者,取之上。針中脈則邪#7氣出者,取之陽明合也。針太深則邪氣反沉者,言淺浮之病,不欲深刺也,深則邪氣從之入,故曰反沉也。皮肉筋脈各有所處者,言經絡各有所主也。

取五脈者死,言病在中,氣不足,但用針盡大寫其諸陰之脈也。取三陽之脈者唯,言盡寫三陽之氣,令病人愜然不復也。奪陰者死,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奪陽者狂,正言也。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復,一其形,聽其動靜者,言上工知相五色於目,有知調尺寸小大緩急滑澀,以言所病也。知其邪正者,知論虛邪與正邪之風也。

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者,言持針而出入也。氣至而去之者,言補寫氣調而去之也。調氣在於終始一者,持心也。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者,絡脈之滲灌諸節者也。

所謂五藏之氣,已絕於內者,脈口氣內絕不至,反取其外之病處與陽經之合,有留針以致陽氣,陽氣至則內重竭,重竭則死矣,其死也,無氣以動,故靜。所謂五藏之氣已絕於外者,脈口氣外絕不至,反取其四末之輸,有留針以致其陰氣,陰氣至則陽氣反入,入則逆,逆則死矣,其死也,陰氣有餘,故躁。所以察其目者,五藏使五色循明,循明則聲章,聲章者,則言聲與平生異也。

【音釋】佖然上皮筆切,音必,滿貌。悅然上吁往切,狂貌。深內下音納。

邪氣藏府病形第四法時

黃帝問於岐伯曰:邪氣之中人也奈何?岐伯答曰:邪氣之中人高也。黃帝曰:高下有度乎?岐伯曰:身半已上者,邪中之也;身半已下者,濕中之也。故曰:邪之中人也,無有常,中於陰則溜於府;中於陽則溜於經。

黃帝曰:陰之與陽也,異名同類,上下相會,經絡之相貫,如環無端。邪之中人,或中於陰,或中於陽,上下左右,無有恆常,其故何也?岐伯曰:諸陽之會,皆在於面。中人也方乘虛時,及新用力,若飲食汗出勝理開,而中於邪。中於面則下陽明,中於項則下太陽,中於頰則下少陽,其中於膺背兩脅亦中其經。

黃帝曰:其中於陰奈何?岐伯答曰:中於陰者,常從臂腑始。夫臂與腑,其陰皮薄,其肉淳澤,故俱受於風,獨傷其陰。黃帝曰:此故傷其藏乎?岐伯答曰:身之中於風也,不必動藏,故邪入於陰經,則其藏氣實,邪氣入而不能客,故還之於府。故中陽則溜於經,中陰則溜於府。

黃帝曰:邪之中人藏奈何?岐伯曰:愁憂恐懼則傷心,形寒寒飲則傷肺,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8而上行。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脅下,則傷肝。有所擊仆,若醉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有所用力舉重,若入房過度,汗出浴水,則傷腎。黃帝曰:五藏之中風奈何?岐伯曰:陰陽俱感,邪乃得往。黃帝曰:善哉。

黃帝問於岐伯曰:首面與身形也,屬骨連筋,同血合於氣耳。天寒則裂地凌冰,其卒寒,或手足懈惰,然而其面不衣,何也?岐伯答曰:十二經脈,三百#9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別氣走於耳而為聽,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其濁氣出於胃,走層舌而為味,其氣之津液皆上黑於面,而皮又厚,其肉堅,故天熱甚#10寒,不能勝之也。

黃帝曰:邪之中人,其病形何如?岐伯曰:虛邪之中身也,灑淅動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見於色,不知於身,若有若無,若亡若存,有形無形,莫知其情。黃帝曰:善哉。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聞之,見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脈,知其病,命日神。問其病,知其處,命曰工。余願聞見而知之,按而得之,問而極之,為之奈何?岐伯答曰:夫色脈與尺之相應也,如檸鼓影響之相應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葉之出候也,故根死則葉枯矣。色脈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則為工,知二則為神,知三則神且明矣。

黃帝曰:願卒聞之,岐伯答曰:色青者,,其脈弦也;赤者,其脈鉤也;黃者,其脈代也;白者,其脈毛;黑者,其脈石。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其相勝之脈,則死矣;得其相生之脈,則病已矣。

黃帝問於岐伯曰:五藏之所生,變化之病形何如?岐伯答曰:先定其五色五脈之應,其病乃可別也。黃帝曰:色脈已定,別之奈何?岐伯曰:調其脈之緩、急、小、大、滑、澀,而病變定矣。

黃帝曰:調之奈何?岐伯答曰:脈急者,尺之皮膚亦急;脈緩者,尺之石會皮膚亦緩;脈小者,尺之皮膚亦臧而開斗、少氣;脈大者,尺之皮膚亦賁而起;騙滑者,尺之皮膚亦滑;脈澀、者,尺之皮膚亦澀,凡此變者,有微有甚。故善調尺者,不待於寸,善調脈者,不待於色。能參合而行之者,可以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為中工,中工十全由七;行一者,為下工,下工十全六。

黃帝曰:請問脈之緩、急、小、大、滑、澀之病形何如?岐伯曰:臣請言五藏之病變也。心脈急甚者為痣癥;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緩甚為狂笑;微緩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時唾血。大甚為喉盼;微大為心痺引背,善汨出。小甚為善喊;微小為消瘴。滑甚為善渴;微滑為心疝引臍,小腹嗚。澀甚為瘡;微澀為血溢,維厥,耳嗚,顛疾。

肺脈急甚為癲疾;微急為肺寒熱,息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緩甚為多汗;微緩為痿瘓,偏風,頭以下汗出不可止。大甚為經腫;微大為肺痺引胸背,起惡日光。小甚為泄,微小為消瘴。滑甚為息賁上氣,微滑為上下出血。澀甚為嘔血;微澀為鼠瘓,在頸支腋之問,下不勝其上,其應善痠矣。

肝脈急甚者為惡言;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覆杯。緩甚為善嘔;微緩為水瘦痺也。大甚為內癱,善嘔魁;微大為肝痺,陰縮,咳引小腹。小甚為多飲,微小為消瘴。滑甚為瘡疝;微滑為遺溺。澀甚為縊飲,微澀為痣孿筋痺。

脾脈急甚為德痰;微急為膈中,食飲入而還出,後沃沬。緩甚為痿厥;微緩為風痿,四支不用,心慧然若無病。大甚為擊仆;微大為疝#11氣,腹裏#12大膿血,在腸胃之外。小甚為寒熱;微小為消瘴。滑甚為療癮;微滑為蟲毒蟲蛤竭腹熱。澀甚為腸癢;微澀為內療,多下膿血。

腎脈急甚為骨癲疾;微急為沉厥奔痹,足不收,不得前後。緩甚為折脊;微緩為洞,洞者,食不化,下啞還出。大甚為陰痿;微大為石水,起臍已下至小腹睡睡然,上至胃院,死不治。小甚為洞泄;微小為消瘴。滑甚為癮癢,微滑為骨痿,坐不能起,起則目無所見。澀甚為大癱;微澀為不月,沉痔。

黃帝曰:病之六變者,刺之奈何?岐伯答曰:諸急者多寒;緩者多熱;大者多氣少血;小者血氣皆少;滑者陽氣盛,微有熱;澀者多血少氣,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內而久留之。刺緩者,淺內而疾發針,以去其熱,刺大者,微寫其氣,無出其血。刺滑者,疾發針而淺內之,以寫其陽氣而去其熱。刺澀者,必中其脈,隨其逆順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發針,疾按其瘠,無令其血出,以和其脈。諸小者,陰陽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而調以甘藥也。

黃帝曰:余聞五藏六府之氣,榮輸所入為合,令何道從入,入安連過,願聞其故?岐伯答曰:此陽脈之別入於內,屬於府者也。黃帝曰:榮輸與合,各有名乎?岐伯答曰:榮輸治外經,合治內府。黃帝曰:治內府奈何?岐伯曰:取之於合。黃帝曰:合各有名乎?岐伯答曰:胃合於三里,大腸合入於巨虛上廉,小腸合入於巨虛下廉,三焦合入於委陽,膀胱合入於委中央,膽合入於陽陵泉。黃帝曰:取之奈何?岐伯答曰:取之三里者,低駙;取之巨虛者,舉足;取之委陽者,屈伸而索之;委中者,屈而取之;陽陵泉者,正堅膝予之齊,下至委陽之陽取之;取諸外經者,榆申而從之。

黃帝曰:願聞六府之病?岐伯答曰:面熱者,足陽明病;魚絡血者,手陽明病;兩駙之上脈豎陷者,足陽明病,此胃脈也。

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嗚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即泄,當臍而痛,不能久立,與胃同候,取巨虛上廉。

胃病者,腹縝脹,胃院當心而痛,上支#13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取之三里也。

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之後,當耳前熱,若寒甚,若獨肩上熱甚,及手小指次指之問熱,若脈陷者,此其候也,手太陽病也,取之巨虛下廉。

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留即為脹,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大絡在太陽、少陽之間,亦見於脈,取委陽。

膀胱病者,小腹偏腫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熱若脈陷,及足小指外廉及經踝後皆熱若脈陷,取委中央。

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將捕之,嗑中盼盼然,數唾,在足少陽之本末,亦視其脈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熱者取陽陵泉。

黃帝曰:刺之有道乎?岐伯答曰:刺此者,必中氣穴,無中肉節。中氣穴則針染一作遊於巷,中肉節即皮膚痛,補寫反則病益篤。中筋則筋緩,邪氣不出,與其真相搏,亂而不去,反還內著。用針不審,以順為逆也。

【音釋】

中於膺背一作肩背。亦中其經一本作下其經。腑戶當切。潭澤上奴教切,下皆同《甲乙經》。上音濁,下音液。謹詳:潭,濁也;澤,液也。入而不客一本作容。痣癥上治下縱。听音戒。喊乙劣切。息賁下音奔。痠音酸。痕音賈。療徒回切。仆音付。蛤竭上胡恢切,腹中長蟲。下胡葛切,蠹蟲也。睡竹垂切。瘠榮美切。榆舂木切。睪音高,陰丸也。維厥詳此經絡有陽維、陰維,故有維厥。

#1者中:此二字原倒,鋸趙府居敬堂本乙正。

#2陰:原作『陽』,據《甲乙經》卷一第三改。

#3諸:原作『之』,據趙府居敬堂本改。

#4音釋:此二字原無,據上篇體例補。下均仿此。

#5在:原作『者』,據趙府居敬堂本改。

#6上:趙府居敬堂本作『工』。

#7邪:趙府居敬堂本作『濁』。

#8逆:原作『道』,據《太素》卷二十七《邪中》政。

#9百:原作『伯』,據趙府居敬堂本改。

#10天熱甚:《太素》卷二十七《邪中》無『天」字;趙府居敬堂本『熱』作『氣』,連下讀。

#11疝:《脈經》卷三第三作『痞』。

#12裏:《脈經》卷三第三作『裏』。

#13巒支:原作『肢』,據《甲乙經》卷九第七改。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死亡红包群

    死亡红包群

    那天班主任在群里发了一个红包,诡异的事情便是接二连三的缠上了我们。同学一个接一个的失踪,不知道下一个是……
  • 至尊邪帝:废材逆天凰后

    至尊邪帝:废材逆天凰后

    她,21世纪第一杀手,却被自己最爱的人害死,坠入悬崖,穿越成云家的蛮横霸道四小姐,却备受宠爱。他,琼月国每个少女都倾慕害怕的九王爷。当遇到她时,两人之间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爱情火花?
  • 情惑九霄帝君:云战

    情惑九霄帝君:云战

    云战,天界至尊的九霄帝君,生而为战!从小她就露出她的色女本性,只可惜年纪不够,长大后她聪明绝顶坑人无数,最终腰缠万贯,此时不吃更待何时?薛美人,云战我来了!正所谓九霄轮回,帝君下凡,再世云战,战斗不止!
  • 龙帝之尊

    龙帝之尊

    圣气大陆,宗门为势,武师为尊,弱者为卑,受人欺辱,强者一怒,血流成河。绝世强者,更能俯瞰天地,笑傲圣气,不动则以,动则天色地变,横尸百万,毁天灭地。天骄者龙枫,是天才还是废物?只为,突破武师巅峰!成一代天骄!破天地!傲苍穹!踏圣气!(本人QQ:2216027912)
  • 被放逐的星球

    被放逐的星球

    1970年,西伯利亚平原通往地底的深坑里隐藏着什么秘密?以至把星球大战中的红色巨兽苏联拖入泥潭深渊。时隔40载,俄罗斯企图联手中国重启被尘封的秘密,它会给地球带来什么?(纯属虚构,如意雷同,不胜荣幸)以滚去九库,这里就弃坑了。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浪漫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浪漫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御道还乡

    御道还乡

    天地大道,万法归宗,以道之力修炼无上道法。成就真正道体,追寻大道至简。飞船失事,来到传说中的异世界,为了回家决心坚强修炼,最终悟透道的真谛,逆转时间,脚踏大道,宇宙苍穹,尽在掌握。
  • 重生复仇之路的爱情

    重生复仇之路的爱情

    我爱你,是一个带血的诺言,犹如一个沉重的枷锁;对不起,你并没有征求我的原谅,便决然的离去;再也不见,多么绝情的四个字,每个字都是一把锐利的刀,把我的心割得伤痕累累。你苍白的面孔萦绕在我脑海,你萧瑟的背影一次次出现在深夜无法醒来的噩梦中。你我并没有美好的相遇,也没有相守的结局,只有残忍的相伴,留下血与泪。你、我、他注定迷失在这轮回的命运与无尽的诅咒中。
  • 索仙

    索仙

    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文新的男子遇见了一位叫小莲的女子。女子说如果十世轮回后还能与他擦肩而过便嫁给他。之后的十世,文新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她相见。后来,文新机缘巧合地得到了所有的空间法则,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 来自大藏剑山庄的恶意

    来自大藏剑山庄的恶意

    藏剑山庄,存在于大唐年间,唐人尚武,一言不合都可能大打出手;唐人傲慢,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红楼世界的社会如何?重文轻武。整个朝野上上下下都软弱得很。除了少数的武将少数的几个大臣,基本上都是那种被人欺负了都只能在角落里哭泣,最多再讨论一下花钱消灾的可能性的货色。这是一只来自大藏剑山庄的小黄鸡在这种窝囊社会里蹦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