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30400000035

第35章

德王品

复次下。二明知宿命又二。初正明宿命。次念过去。简异准前可知。略不具说也。复次云何下。三重释他心又二。先横知六道。次竖知十六心。此文明十六。扶顺数义论云。见道无量心。此心疾利名无间心。成论云。声闻欲知第三心。乃见十六心。缘觉欲知第三心。乃见第七心。唯菩萨能备知。小乘根钝欲知第三心来去。并欲知后诸心。比欲知已至第十六心。中乘人小利。欲知第三心去得知第七心。菩萨不尔。并知逐之。无有一心而不知者。此乃是三乘共义。而有三人不同而同。此十六心非今经意。前知六道是知有边。次十六心是知无边。以非有非无中道之体。能知有无。复次下明第三功德。旧言。此中明慈成上梵行品(云云)。于中先标次释。释中二。先释次结。初释中意者。然此中功德。应具明四心。而偏明慈者。一云。特是文略义应具有。二云。慈尚是一切善法根本。何意不得。即是三心。舍偏得圆举一知三。略不说之。释文为二。先唱舍得。二章门次释。释中先征起。次释。释中凡有五番。初约二谛。次约凡圣。三约阐提对如来即是善恶。四约卑鄙对菩萨即是胜劣。五无著。次结如文。次明第四功德文为二。初明功德。次论义。初为四。初标。次列章门。三解释。四结。治城云。前两是地前。后八配八地。前言根深即性地。亦是生空。决定心入初依。亦是法空。后八初不观福田即初地檀满。第十断除二边即八地。是义不然。今并是真证功德。云何根深下。第三解释。文中第五第六合为一释。释初章文为三。标释结。初事中具足五义。一根本。二根深。三根广。四根长。五根胜。不放逸即是根本。若通涂行善皆不放逸。若别论者。以初检心为不放逸。具此两意以为根本。次阿耨三菩提根者。即是根深。深穷实相到际即真。是菩提根故言深也。一切诸佛诸善根本皆不放逸即是根广。以能增长即是根长。诸善中胜即是根胜。凡举十三譬。譬其胜相。云何不放逸下。凡举十根重释根长。具此十义深固难拔。私谓。长胜既以多义解释。验三亦然。余四皆十皆十三。云何于身下。释第二章门。文为三。标释结。标如文。释为二。一定身。二定心。初定身中。观身是有是生死器。观身是无是涅槃器。今观身非有非无。正显中道。即三菩提器名身决定。次心亦如是。若陜小者。即自为心。变易二义。若论修因生灭无常名为变易。若论受果变易生死名为变易。声闻辟支从人标心。此属无为边。魔心即魔天。自乐心通诸天。乐生死心通三界。此三心是有边非决定。求慈慈于无。求悲悲于有。是为决定。云何不观福田下。释第三章。文为三。标释结。上四依品匡持佛法。须简持犯。此中自修宜用平等。又前诫出家令遵戒行。今诫在家修亡相檀。异念处者。异于二边正观中道。持戒外道者。非但持戒又得上定。下文云。施断结外道胜持戒比丘。持戒比丘止伏欲界恶。比之言胜施。虽四种俱得净报者。以无施无报乃为净报。云何净佛土下。释第四章。文亦三。标释结。标如文。释中但净土业菩提为本。此中十善者。非直十善。与菩提心和合而行。例如上答无畏之问。然十善者。明相似因得相似果。离妄语得华果者。明妄无实如华无果。今不妄语有实果报。受报之时感好华果。云何灭除下。合释第五第六两章。义势相关合为一释。解者不同。一云。此中开章明三种有余。初两事释第五灭除有余。后一事释第六断除业缘。二云。烦恼余报释灭除有余。余业释上断除业缘。余有一事但是剩出。就文为三。先倡三章门。二次第释。三结。二释三章中。初释烦恼。若以习报分门。则习因为烦恼。报因为业。今分习报之异故。言烦恼余报。然感报由业。烦恼但能滋润此业。若大论中。只任烦恼亦能得报。云何余业下。第二释上除业缘。总明凡夫与二乘业。言须陀洹人受七有业者。然须陀洹人虽断见尽。犹有思惟。润生人天。七人七天往还。合数只是七有。往还离数即十四有。斯陀含人受二有业者。斯陀含人。但人天中各有一生。此则两生离数。若合数者只是一有。问何故。初果合数二果离耶。解云。只是互现。阿那含人受色有业者。阿那含人。断欲思尽余色惑在。故云受色有业。然那含有五种。但出一上流者。上流有二。一者至阿迦尼吒。二至无色。所以经云。乐论义者生五净居。乐禅定者生无色界。然生尼吒即遍历四禅。若于初禅不得灭者复生二禅。二禅不灭生第三禅。三禅不灭复生第四禅方灭。于中复三。超半超遍没。若生无色名无色般(云云)。若生无色即不更生。亦生即灭。不同****四禅受生。故略不云。受无色业。只云受色业。中不生故。亦云有行无行。生同于色故亦不云。云何余有下。第三释上除余有。无业无结而转二果者。庄严云。罗汉转为六地菩萨。支佛转为七地菩萨。故言而转二果。今明此乃通教之义。非释今经。开善云。无此事。转者。本是钝根罗汉转为利根。支佛亦尔。数习故转为二果。今明还是二乘全非今经。河西云。上句二果得道得向。转罗汉向得罗汉果。支佛亦然。文中自云得及果者。岂可不作此释。今明还是二乘之义。非今经意。又一解云。烦恼因尽果报亦亡。而今不灭者。只是轮转余势。然业既除。唯此二果于菩萨为累。是故言转。转即是舍还是他义。不关今经。兴皇云。转二果者。二乘果身有寒热饥渴。此果得除故言转二果。亦小乘义。今明此果不生任尽则止。何用因经转之。答三界果虽尽界外果方生。言转果者转界外果。今明此是别教义。亦非圆意。云何修清净身下。释第七章。亦三。标释结。初标。次释。中师子吼品。明或一业一相。或一业二相三相。此中明百福成一相。文为二。先明相业。次明好业。外道所事各指一相。佛集众相备在一身。十二日者。即子丑等十二日。河西云。一年有十二吉日。堪祠祀求福。然修相好亦四悉意。一者法王之体。应以相好而自严身。诸佛皆尔。是为世界。令人见者生信起善。是为人一身具众好对破外道。是为对治。色净故般若净。般若净故色净。是第一义。文举四譬。或当主此(云云)。云何了知诸缘下。第八章。此中亦三。标释结。初如文。释中。他云。知因缘和合即是世谛。是义不然。不见色相是行支灭。不见色缘是无明灭。不见色体是识名色六入触受灭。不见色生是爱取有生等灭。不见色灭是老死灭。不见一相是不见十二因缘空。不见见者是不见因缘假。真俗双云。二谛俱泯。亦不见中。如是通达了知因缘。为若此云何只是世谛耶。一切法亦如是。云何菩萨下。释第九章。文为三。标释结。标如文。次释文为二。初明离怨。次简出怨。初离怨又二。初自离怨。次为他离怨。初文者。远离烦恼是自离怨。次五住者。是为他离怨。次何等为怨下。是简出怨敌。河西。释八魔者。谤方等。等四恶是四魔。即生死魔。无常无我等四即涅槃魔(云云)。云何远离是第十章。亦有标释结。标如文。释文中。以二十五有爱烦恼为二边。即是因果二法。私谓。破二十五有中三种惑故。故离二边。河西。以业与烦恼为二边。私谓。若云三惑有三种业。方会今意。直以界内惑业。以为二边。全非今意。既得此意。例一切法。有无常断垢净缚脱等。皆是二边。尔时光明下。第二论义。有问答。问意者。若菩萨具修十事。如来何故不修净土。佛答为四。一我因具十事。众圣亦然。二若使世界下。诃其所问。三西方下。示其无胜净土。四为化众生下。为化众生出秽土。悉如文。复次下。第五功德文为三。标释结。标如文。释中二。先释次论义。初释者。旧解五事有三说。冶城云。通外凡及三十心。既言不生边地诸根完具。即是其证。二云。此德不浅。何者。登地已上皆因事表里。言诸根完具者非耳眼等。乃是出世信首根。诸边地者。非世间边陲。无佛法处。乃是离断离常。诸天护念者。以佛为天。四众恭敬者。为物福田。三开善云。此乃登地菩萨。犹生欲界故言完具等。若论无漏得变易报。而此菩萨。犹有有漏故今受生。虽有此五心不存着。正以不着为体。今评之。开善。全是三藏菩萨义。初家通地前是别教初心。不关经意。中间登地是证道意。就文为二。先明功德。后论义。初功德者。有标释结。标如文。释者。此五前四是报果。后一是习果。次论义中。先问。次佛答又二。先赞问。次正答。答中有二。初是胜劣章。次善男子下。是显胜劣相。初举五章定是乐胜是我。常净可见。异是中道不共。无漏是证中道。利益安乐等是化他。次文云。离渴爱。是释定释乐。生死断不相续是释常。得作菩萨是释净。断一切贫善法。是释胜释我。无分无果。是释异释不共。兼得释无漏利益众生。佛说五事因大涅槃得。人师解通内外三十心。当知地前不名为得。佛自说是无漏。开善云。是有漏。既公抗佛语。岂不疑误后生。故知人解全不可信。将来学者但自依经。善男子下第六功德。旧解金刚三昧。若论十地是最后终心。若论三忍即是上忍。退非菩萨名等觉。进非妙觉是金心菩萨。一释云。具空有二解。二云。但取照有之解。不取空解。空解未足。庄严云。金心断惑尽。引此文由乾陀山七日并照一切烧尽。故知等觉断惑尽。开善解。金心但伏无明。至妙觉佛时。断此一念轻惑。即得成佛。胜鬘云。佛菩提智能断。此文说伏为尽。金心有解。乃满空解未足。引二十二遇经及夫人经证。广论其义。观师云。不可定判其位。应例如般若通贯诸地。又十地太高。第五功德复是何地。不应悬殊。但使与三昧相应。亦不简高下。旧又解。十地得百三昧已方得首楞严。方入金刚三昧者。进非佛果退非下地。唯在穷学。此亦不然。此一三昧亦有通别。别据穷学通亘诸地。亦通似道。何异金刚般若通初后地。般若既通。三昧宁别。何者。举体坚如金刚。举体定如三昧。举体利如般若。故经云。金刚三昧有三种名。下文亦云。佛性五名。若言终心有断无断。乃是二家相扼。为缘利益故作断不断说。而其实理非断不断(云云)。今谓。庄严家引由乾陀山譬偏。何者。夫七日现时。非但能烧由乾陀山。一切洞然。而今不以洞然为谕。但烧草存山者。非譬十地终心断惑。取七日初出先照由乾陀故其草然。明此三昧是初地功德最初断惑。故以烧草为譬。标释结。初如文。次释中为三。一略明三昧。二广明三昧。三释其名略。中又二。前明自德。次辨化他。自德又二。初明能断。次举非。悉能破散是能断。见一切法是举非。住是三昧虽施众生下。第二明化他也。譬如金刚下。第二广明又二。初广自行。后广化他。广自行又三。初能断。次能见。三重明能断。初能断中凡举八譬。初一譬能断。后七譬称叹。善男子若有菩萨安住下。第二广明能见。初一譬能见。次三譬称叹。善男子如由乾陀山下。第三重明能断。亦有三譬。初一譬能断。次二譬亡功。若有菩萨安住下。第二广明化他为四。一变身如佛。二还本处。三断他惑。四三密示现。示现又四。一口密。二身密。三重明口密。前则一音异适。今明一法异适。四菩萨下意密。何故名为下。第三释名。譬有三。初不定譬无相。次不平价譬无苦。后离苦毒譬无畏。结如文

同类推荐
  • Samuel Butler-A Sketch

    Samuel Butler-A Sketc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演禽通纂

    演禽通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紫阳真人内传

    紫阳真人内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King Henry VIII

    King Henry VIII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剩语

    剩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东汉184

    东汉184

    意外穿越的王旭,携带着满脑子的先进思想来到汉末,战黄巾,治会稽,政策更是打开了关着资本这头大老虎的门,商人的贪欲使得民权在崛起的同时,又向外殖民扩张。
  • 九天仙密

    九天仙密

    又句老话“看一位少年如何问鼎巅峰,奇幻的世界不一样的历程,少年余钱的逆天之行。”
  • 重生之天后再临

    重生之天后再临

    她是娱乐史上最年轻天后秦瑧,十三岁出道,十四岁获最佳新人奖,二十岁捧天后奖,获最年轻天后之称,她是票房保障,她是娱乐圈女王,高傲如她,卑微亦是她。如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照片背后,遇到他,她变的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她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唐朝,亦是她心尖上的那朵花,那根刺,一手捧红她,又一手摧毁她,让她从尘埃中爬到云端,又从云端坠落回尘埃,可惜,这次,她没能从尘埃中再次爬起。宋千允,天娱传媒旗下刚进门的练习生,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天后,一个是与其命运完会相反的练习生,重生在宋千允身上的秦瑧,离开了唐朝这个靠山之后,她还能不能再次逆袭成天后?
  • 仙神之道

    仙神之道

    浩瀚神通,驾驭天地!吾降临之处,必定大破灭!颠覆天地,紫气东来,逆转乾坤,羽化飞仙!——天马行空,仙神之道!——两百五十万长篇,纵是不上架,也必完本!——更新稳定,放心收藏、放心投票!
  • 天道圣陆

    天道圣陆

    斗兽场全都狂叫,这里供一些有钱的人来赌的赌场而已。
  • 邪君绝色之公主要出嫁

    邪君绝色之公主要出嫁

    现代特工冰魄意外穿越到刚出生的轩辕国嫡公主轩辕如意身上。面对对自己呵护备至的绝美少年,不觉动了心,许下承诺。岂料,绝美少年另有新欢,一气之下,心如死灰,和夜阑国毁了容又断了腿的七皇叔联姻,本以为就此度过一生,岂料,被自己当成摆设的七皇叔对自己掏心掏肺,关怀备自,举国之力助她母国抵抗外敌。她被感动了,准备全身心投入时,却发现:他竟是他!?多么可笑!兜兜转转,到底是利用?抑或是真心?她到底该何去何从?
  • 天剑之传奇

    天剑之传奇

    广阔的大陆之上,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浩渺的时空之间,大陆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远古传承的神器,又将会落入谁的手中?数千年的时空中,埋藏着多少恩怨情仇?一切尽在《天剑之传奇》,重写再临。《天剑之传奇》给你要的精彩!你欲战,我便战!天曾变,地曾改,天地变改改天地。山欲穷,水欲尽,山水穷尽尽山水。
  • 大明海盗王

    大明海盗王

    明朝嘉靖年间,奸臣严嵩当道,倭寇横行,海盗猖獗,佛朗机夷虎视眈眈,欲要叩开大明海防,明朝处于内忧外患中。航海迷王朝来到明朝,成了一名海盗.建立舰队,重启郑和开创的航海伟业,纵横在大海之上,创造不朽的传奇:平定倭寇、收复台湾、灭小日本、征服印度阿三、进军新大陆、征战欧洲……
  • 复仇少爷的溺爱甜心

    复仇少爷的溺爱甜心

    “我警告你,你现在是我的女朋友,如果你做不好的话晚上会让你后悔!”舞会他拉着她的手说。而她却不以为然。一天,学校来了一位转学生。是他?......在这个学校中,会发生什么呢
  • 问归处

    问归处

    这是原本写于2008年的短篇。当时刚上大学,也许想得比较简单。但是基本观念,或许现在都没怎么变。大家就当看着玩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