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49700000020

第20章

明朝三百年是朱姓与宦官共有的天下,明太祖、成祖之后的十五个子孙皇帝无一不是被太监所控制,几乎找不出一个对社会文化有贡献的君主。倒是出了几个偏才:英宗朱祁镇如果不做皇帝,专学天文,可以成为名家;神宗朱翊钧,嗜财如命,如果专学经营,定可以发家致富;熹宗朱由校爱作木匠,如果专习土木工程,应该大有可为。但他们不幸当了职业皇帝,反而在历史上劣迹斑斑。而明代的文运,从朱元璋开始就既不尊重相权,又不重视文臣学者,致使万历后期的太监头子魏忠贤大兴党狱,随便定罪杀戮儒臣学者。直至李自成的民兵入京,崇祯自杀,清兵入关,结束了朱明与太监共天下的历史。

大明王朝从朱元璋开国,传了十六世,历十七帝,到崇祯皇帝朱由检结束,共计两百七十七年。其后虽有五王复建南明,毕竟大势已去,所以仅苟延残喘了十六年。

权阉肆,寇如林。至李闯,神器焚。

明朝由兴而衰、由盛而亡,也是重蹈元朝的覆辙,蔡东藩总结为“骨肉相残、权阉迭起、奸贼横行、宫闱恃宠,以及流寇殃民”五条,尤以“权阉肆,寇如林”为最甚。

宦官专权是明朝的特点之一,而且愈演愈烈,例如英宗时的王振,宪宗时的汪直,武宗时的刘瑾,熹宗时的魏忠贤。其中,刘瑾为首的八个太监,人称“八虎”,已甚为嚣张,魏忠贤更是成立了万人组织的宦官武装,将厂卫(特务组织)的罪恶登峰造极,使明王朝的政治腐败到极点,其结果必然是民不聊生,流寇四起。在流寇中最成气候的就是李闯(李自成)。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因家贫投为驿卒,驿站解散以后,无处存身,参加了民军。后与刘宗敏、李信、牛金星等人联合起来,又有张献忠的呼应,攻城掠地,势不可挡。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进北京。怀宗朱由检至此还有太监曹化淳守城,不想曹化淳献城投降了。京城一破,朝臣散尽,怀宗皇帝身边只剩下一个太监王成恩。崇祯见大势已去,命后妃等自缢殉国,又剑伤长公主,自己跑到煤山(今景山),咬破手指,留下血书遗诏:

“朕凉德貌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此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于煤山寿皇亭投缳自尽,时年三十五岁,太监王承恩与帝对缢。

李自成占据京城,在武英殿称帝,国号大顺。接着便严刑拷打前朝降臣,追胁金银宝物,使得已降之人复生反意,才有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勾结清兵,一片石大破李自成。李自成兵败,经陕西退至湖北,死于湖北铜山县九宫山。

其时清兵只占据中国的北方,江南的前明残部,继续拥戴福王朱由嵩在南京继位,改元弘光。督师史可法领兵抗清,无奈人心已散,回天无力。史可法战死在扬州,福王朱由嵩被俘,统治中国276年的明王朝彻底灭亡。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清太祖福临就是入关称帝的顺治皇帝,他的祖父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为女真族人,建立了后金。顺治的父亲是皇太极,他在圣京(今沈阳)称帝后,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顺治皇帝福临是皇太极的九儿子,即位时年仅六岁,不得不由多尔衮摄政。正当清廷孤儿寡母当政的危机之中,适逢吴三桂乞师,清廷趁势乘时而起,由吴三桂为先驱,名正言顺地入关称帝。

满族人自认为与大明并无夺社稷之仇,满人入关是因为李闯灭明,汉人无法收拾残局才请清兵入关的。所以满清入主中原,打着“仰承天命,吊民伐罪”的旗号,又修复被李闯烧毁的明陵,为崇祯皇帝发丧。这就是此处说的“膺景命”,也就是顺应天命的意思。

福临在北京登基称帝之时,除了京北以外,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尚未被清廷统一。除李自成、张献忠的残余势力外,南方还有南明的临时政权存在,各地反清复明的征战皆未平息。所以顺治在位的十八年时间里,全国都还兵荒马乱,干戈未息,清室皇权还处在安危未定的局面之中。入关前后的八旗子弟,全数不过四万人,加上科尔沁蒙古的蒙旗在内,总兵力不足十万。“靖四方,克大定”的功绩,是以汉人汉军作为代理战争的先驱,利用洪承畴、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藩王才平定了南方,统一了中国。

所以当郑成功在台湾率水师十七万北上,克镇江、围南京声势浩大,清廷已做好不得已出关退守的准备。郑军因天气变化,天时不利,加上策划指挥不力,再之与郑成功对垒的又是汉军,造成郑军败走,反成败局。

到了康熙一朝,除鳌拜、平三藩、定北疆,中国才真正安定下来。在康雍乾三朝一百多年时间里,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安定,是清朝最鼎盛的时期。道光以后,则一代比一代弱。自顺治入关至宣统退位,满清共传了九代十帝,共计两百六十七年的历史。

廿四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悠久的中国历史全都在此浓缩介绍了,它详细记载了一个朝代是如何从治到乱,如何从兴旺走向衰亡的。历史绝不是一些消逝了的东西,至今仍伴随着人类的影子,后人以历史为证,以道德与良心来审视昨日与今日的人和事。

西方的思想家可能看不起中国的文化传统,但对中国古代的史学,无不肃然起敬,黑格尔就是一例。因为中国古代的历史学是世界上其他文明国家无法比拟的,我们有二十四正史,有《通鉴》、《续通鉴》,有十通、有实录、起居注等详尽而丰富的史料。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二十四史是一套最系统、最完整的史书,上自伏羲氏,下至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结束,如果再辅以清代的《清史稿》就是二十五史,是一套完整的中国古代史。不过《清史稿》是待定的史稿,还没有最后定稿为《清史》,所以中国的正史只有二十四史。

历史像一面镜子,清清楚楚地映照出过去和现在的美丑妍媸、是非善恶,揭示出因果循环的大道理。只有明白了“善恶到头终有报”这个原则,才能够做到以史为鉴。我们今天对此并不完全相信,因为我们根本没有读懂历史。清朝的历史距离我们最近,宣统退位至今不过八十几年。1644年明朝灭亡,明将吴三贵引清兵入关。其时皇太极已死,清世祖顺治皇帝只有六岁,他的母亲就是孝庄皇太后。孤儿寡母带着四十万清兵,入主中原,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使清朝在十八世纪后期,成为当时亚洲东部最强大的帝国。到了一九一一年,隆裕皇太后带着六岁的宣统皇帝宣布退位,宣统三岁登基,在皇帝位仅三年清朝就灭亡了。

大清国入主中原,是寡妇太后带着六岁的小皇帝开始的,清朝结束的时候也是寡妇太后带着一个六岁的小皇帝,由此可见,历史怎么开始的还怎么结束,一丝一毫都不差。只是我们的寿命太短,看不到267年这个因果循环的全过程,但是清朝的历史存在,我们可以通过这段历史来认识这个因果循环的道理。

再往前推到宋朝,宋朝开国的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他本是后周世宗柴荣手下的高级军事将领,手握兵权。959年柴荣死了,七岁的幼子柴宗训继位,还有一个寡妇符太后。随即在960年正月就发生了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拥兵还朝,逼着小皇帝让位给他,建立了宋朝。到了南宋末期,元将伯彦引兵渡江,势如破竹,小皇帝帝昺只有八岁,被元兵追逐到了广州外海的崖山,最后由左丞相陆秀夫背着跳海而亡,还剩一个老太妃在船上,眼看没有希望,也赴海死了。正应了元朝统帅伯彦拒绝宋使的一句话,“汝国得诸小儿,今亦失诸小儿”。果报昭彰,因果不爽,历史的发展是螺旋式重演的,种什么因一定得什么果,因果循环的规律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前面已经讲到,读历史要注意史料的可靠性,前朝的历史都是后朝人编定的,是否靠得住大成问题。现代史更成问题,董希文的一张“开国大典”油画,本来再现的是十月一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瞬间,但是57年画面上将高岗抠下去,67年又将刘少奇抠下去,80年代又全部再复原回来,这哪里还是历史。所以孟子才说:“尽信书(尚书),不如无书”。

仅读史书是不够的,还要同时参考实录、十通、帝王起居注、历代奏议等具体的史料,就可以通晓古今,好象亲眼看见一样,也就不会以偏概全了。这里虽然只提到了实录,我们要由此联想到其他的相关史料。

实录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大事记,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实录,按时间顺序概括地记述了本朝发生的大事件,以及帝王参加活动的情况。最早的实录就是写《千字文》的周兴嗣记述的梁武帝的《梁皇实录》。现在保留最完整的是《明实录》和《清实录》。

此外尚有三通,是古人学习历史的必读书,就是唐杜佑的《通典》、宋郑樵的《通志》、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三通记述史实的体例各不相同,使我们得以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的了解历史。以后又有了《续通典》《续通志》《续通考》,但只续到明朝。清代人又编了《清通典》《清通志》《清通考》,合称九通,再加上《续清通考》就是十通书,在史学上是极为重要的。

历朝的奏议,相当于现代报纸的社论,在当时是由大臣们提出的建议和报告。为什么要提出建议呢?因为要奏议的事情一定有问题,否则就不会再提出建议了。帝王起居注,专门记录了帝王每天的衣食起居,参加的各种活动和会见的客人,以及相关的主题与结论,一条一款,不厌其详。今天清宫皇史宬里收藏有清代十位皇帝完整的起居注,从每日的食谱到戏单,为我们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提供了可靠可考的史料。由此可见,绝对不能只读历史,一定还要参考求其他的资料,才可以了解历史的全貌,避免以偏概全。

这样一来,历史就变得很繁杂了,哪里还读得过来呢?因此我们读历史一定要有次序,知道以何种史学著作为主,知道先读什么后读什么。中国的史书主要分为通史和国史,通史是从头讲到尾,国史只讲一个朝代。通史当然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最好,它上接《左传》下至五代,记述了宋以前1360多年的历史。但因其分量太大,朱熹又著了《通鉴纲目》,清末流行的《御批通鉴辑览》和《纲鉴易知录》都是很好的简化通史课本,现代人著的史书能否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就很难说了。

从著书顺序上看,《史记》是记传体的通史,《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是国史,这四部书写得最好,不但文理文采好、记述的事实清楚,内容也最为精要恰当,能把这四部史书读懂了,记述历史事件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脉络与方法就掌握了,二十四史也就一脉相承的自然顺下来了。

南怀老认为,我们读历史要注意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无法解决的两个的问题:一是统治阶级的治权,一是学术思想的权威。前者是古今中外帝王的大业,孟子称为“人爵”;后者是古今圣贤的千秋大业,孟子称为“天爵”。它虽然不能像帝王的治权那样煊赫一时,却拥有思想的威权和永久的价值,可以在无形中左右历史发展的趋势,孔子也因此被尊为“素王”。如果以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的观点分判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的确是五百年一个周期。

第一个五百年是周代文化阶段,大约在公元前1115年至1079年,从周公的学术思想开始。因为周公整理了西周以前的中国文化,集上古文化之大成。而孔子的学术思想,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推崇“郁郁乎文哉”的周代文化,因此探寻儒家学术思想的渊源,必然追溯到周公。

第二个五百年是孔孟思想阶段,大约始于公元前571年至545年,这是孔孟思想的兴起阶段。孔子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孟子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由此经列国,至秦汉,直至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术思想才正式占主导地位,正如司马迁所说:“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

第三个五百年是自东汉末年三国之际,佛教传入以后,儒释道三家文化思想的大碰撞、大交变阶段。第四个五百年是隋唐文化阶段,儒释道文化由大交变到大融合,特别是文中子融会儒释道三家学术思想,影响初唐的文化思想颇深,为盛唐的文化鼎盛奠定了基础。第五个五百年是宋儒的理学阶段,出现了理学五大儒,他们的学术思想替代了隋唐时期禅宗五家宗派的盛势。第六个五百年是王阳明理学的权威时期,第七个五百年是清代的经学与理学阶段,提倡朴学务实,经世济用的事功学问,鼓吹民族正气与良知,直接影响到辛亥革命和后世的建国方略。

时至今日,我们的历史文化与学术思想又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变,中西文化思想的大碰撞,使我们吃尽了苦头,所以传统文化与学术思想又在复活,必将重现于世形成新时代的文化精神。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以来,五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记住宋儒张载的名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同类推荐
  • 蒙斋笔谈

    蒙斋笔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Lost Princel

    The Lost Princ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医验随笔

    医验随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依道人录

    无依道人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他就在你身边

    他就在你身边

    相信很多人都相信这个世界是有鬼魂的存在的,只是我们都喜欢自我安慰减少我们的恐惧,接下来我将会写出我经历过的和听到的真实的故事兴许你曾经也遇到过。
  • 蝶笙

    蝶笙

    别名《蝴蝶少女》未成年的我偷偷跑出界只为了看看人类世界却不想。。。
  • 小字录

    小字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死亡判决

    死亡判决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文为侦探推理类文
  • 仙誓盟约

    仙誓盟约

    上古水火二神大战后,共工心有不甘,撞断连接天地之柱石不周山,引发浩劫,女娲补天开辟新地盛世纪元。而我荒山逍遥小子,红尘练心侠义存呼天地间,焉天路漫漫何处寻,愿仙誓盟约不负君。
  • 逃字当头:妃子不吃窝边爷

    逃字当头:妃子不吃窝边爷

    【传闻版】苍空大陆明国,并肩王府家规森严,却因娶了一个和亲公主而改变。传闻,那公主刁蛮彪悍蛮横无理,竟拒绝伺候少王爷,还将武艺高强的凌王打倒在地。传闻,那公主被处之鞭刑,却在受刑之后,性情大变!传闻,不苟言笑的凌王,为她,多次放声大笑。传闻,她偷逃出王府,凌王心急如焚,动用所有暗卫,连夜搜城,追出百余里。传闻,不败战神凌王,为她,落入祁国嗜血君王之手,遭受屈辱。传闻,坚强如铁的凌王,竟为一女子黯然落泪。【宁若汐版】她是来自21世纪的小护士宁若汐,平凡的职业却有非一般的生活经历。“够了!明月松,我不稀罕你的施舍!忘了告诉你,要演戏,我奉陪!但是,没有人的时候,我们井水不犯河水!”一会儿温柔,一会儿冷漠,天使和魔鬼的角色都让他给得了,那她做什么?做一个任人玩弄的白痴?不可能!【终结版】异时空里,苍空大陆风起云涌。群雄逐鹿,霸美人夺江山,步步为营。但最终,还是逃不出儿女情长,逃不过那一场场深爱。【真心话版】♀★简介无能,精彩在文★♀。。。文以温暖为主,偶尔会有点小虐,有甜有苦有笑有泪,那才是爱情的味道。此文送给所有期待爱的女子,请相信爱!因为事态变迁,唯爱不变!
  • 豪门千金:首席的契约妻

    豪门千金:首席的契约妻

    十年前,她是豪门千金,他是穷小子,天真烂漫的她爱上了冷漠的他,并说要嫁给他。十年后,她是落难千金,他成了叱诧商界的风云人物,为了报仇,吞并了她爹地的公司。安新阳锒铛入狱,为救自己的爹地出狱,她在他的办公室里,签下了一纸契约,没有当上他的新娘,却成为了他的情人。
  • 奥术与神明

    奥术与神明

    神灵,只不过是卑微的人类所虚构出的、最为完美的假象,是所有可悲的、绝望的信念凝聚而成的虚伪,是向着不可能之奇迹的祈祷。我一直都是如此认为的。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都不会相信神灵的存在——而退一步讲,如果说“他”是存在的,那么我的命运,又作何解呢?
  • 家教之远古之炎

    家教之远古之炎

    在穿越到某个废柴身上后,得到了最原始的死气之炎,沢田纲吉又会变成怎么样呢???
  • 倾城皇子妃

    倾城皇子妃

    身为嫡公主,她迫不得已走上和亲之路,出嫁前她含泪对母后说:“于国我应当尽忠,于家我应当尽孝!”。。。。。。数年以后,国破家亡,当她只身回到故土,忆起当年未出嫁时的情景,却早已是沧海桑田恍若隔世。而这一切,皆是拜那个身为她夫君的男人所赐。。。前世,她在怀孕之际遭遇新婚丈夫和挚友的双双背叛,最终郁郁寡欢难产而死。今生,她误打误撞闯进他沉痛怆然的仇恨里,成为他所有冰冷灰暗的情绪中唯一几许柔软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