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58600000005

第5章 医论(1)

命门水火图说

愚按造化之机。水火而已。人身之要。气血而已。气血之本元气而已。在阳为天为日为火为热为气为神。在阴为地为月为水为寒为血为精。阳以阴为体。阴以阳为用。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阳相生水火交济天人一理此本然也。周子所谓太极指神而言。神无所不统该变化故为太极。而阴阳水火皆寓其中。乃合而未分。一气之所浑成者。而人身具有太极。命门是也。命门为精神之舍居下丹田关元气海之际水火宅焉故精为水而属阴司于左肾神为火而属阳司于右肾右肾为元阳之根左肾为真阴之主则皆统归于命门者也。内经虽未明指命门而已隐扬其义矣。奈何难经误以命门偏系右肾致后明哲辈出历诋其非。再考黄庭经有云。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是深得水火皈宿之地。近世李濒湖着命门考。张景岳作命门辨累累千言。反复辨释。皆备阐内经未阐之旨。从此而探造化之。蕴穷万病之机便得悟从心解何待笔舌之。 也此理前贤亦叠有言。第未显敷其说故学人习而弗察盖有形易见。无形难识固无怪其然也。吁使能知地下有雷声方悟。得春光弥宇宙。因着图说。

五气图说

卫气者升由元气。为皮毛腠理之司而护卫于身体之外。主包罗一身者也卫气不固则病汗泄。

汗即气也。畏冒风寒。卫气不能外御也。暴病久病而汗大泄。或泄不至足者主亡阳。此乃元气外脱。命尽无期。又有盗汗。虽属阴虚亦为阳不御阴所致。故六黄汤君以黄 义可见矣。

其有形寒饮冷伤肺哮喘咳逆。皆卫气之疏也。宗气者亦升由元气。居膻中。与卫气皆主于肺。

乃一身上下内外诸气之宗。其左乳下动应衣者。为宗气泄。此阴虚之病气不归原也。营气者。亦升由元气。主于脾。脾为气血之本。故营气者营运血气。而宣灌于经络脏腑肌肉俞穴关节筋骸之内者也。胃气者亦升由元气。主中焦为中气。气即胃气。胃气充则劳不解 饮食多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输纳运化。无失常度。故特借外之谷气以滋养元气。元气既受滋养诸藏真气皆无不足六脉便见不大不小不浮不沉不徐不疾。无太过不及之诊。和缓有神。是有胃气。非惟关于脉实为元气之征也。设使元气既虚。胃气安能自盛。元气者其体地天交于地。

地中有天阳主于阴。阴中生阳为胃气。营气宗气卫气之根动则充塞于三焦静则仍藏于命门。

命门为三焦之本。三焦为命门之标。门以命称在父母生我。为生命之本。而我生男女为立命之原。故人从胞胎中虽禀于精血。便有此点真阳蕴蓄其间。必在父母先天精血坚浓。生我则元气充实便见胃气强盛。营气灌濡宗气升健卫气固密内而脉气外而形气无一非实也。真阳真阴。交济于中。生化不穷。神气且昌虽有六气不能侵害。过劳过饥亦可耐受。若我后天。勤加修摄。不妄作劳。非惟身心康泰。足臻上寿。而诞育后胤。亦无倾危夭扎之患。如先天元气本虚。童孩之时。每多羸疾。及长精血不荣。少年如同老态。饮食少进。腥荤餍饫。胃气馁矣。肢体虚瘦。精彩匪扬。营气衰矣。头倾视深。稍劳汗泄。少动喘生。虚胀填膺。宗气陷矣。未寒思温。未热图凉。六气频仍。患即留连。错投寒剂。生死反掌。卫气疏矣。多愁少喜。健忘惊忡。心气消矣。阳痿精薄。筋柔骨脆。肝肾之气惫矣。少有不慎。大命殉之。倘知坚持修谨。佐以善剂。亦可支持。偷生岁月。幸致下寿。纵由天命。亦兼人事耳。今之医者不管元气虚实。并察诸气衰旺。只循病气重轻。而特见病治病。如是热者固宜投以寒剂。

而假热之治法穷矣。寒者固宜投以热剂。而假寒之见理昧矣。同一热也。而脉之属阴属阳为异。同一寒也。而脉之有力。无力不同病之。寒热由乎脉。脉之虚实。由乎气气之盛衰由先天之元气阴阳水火皆统御。于元气而元气为阴阳水火之根。则寒热之所从生也。而寒热又为百病之根。百病之蜂起叵测。即寒热之变幻无穷耳。惟能察寒热之真假。便识元气之虚实。顾何虑治道之不精详乎。倘元气不一加察虽根深者固错治无妨。至中亏者而妄攻何忍乎。

明医王应震曰。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生休耗气。精遗不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行医不识气治法从何据堪笑道中人。未到知音处。此真知本达原之言也。学人省之。

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余二十年来。读经至此。始悟造化之蕴。至矣微矣。益见内经千言万语。翻来覆去。横说直说。都是为此一二字上灵通变化。何等奥渺。又何等明白。夫既曰膀胱为津液之府。意必积满当自出。何须借气始能化。因化而方出乎。至上文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奈何独不需气乎。彼此印证。细究其义。夫三焦既主相火。水道之出。无非禀气以为决也。不曰能出。而曰出焉。盖气本自化不待化于气而始能出也。今津液主水。膀胱司水。水不自化而化于气此。阴以阳为用未免少费工夫。故不曰出焉。而曰则能出矣。语意之决又包许多妙用今夫津液固全资气化。设使气一凝滞不运则膀胱虽满积而不能出矣。气一虚陷无制则膀胱不待积满淋沥频数随泌而随出矣。又气一浮越不守则膀胱绝阳无气可化。津液随脱便不知。而自出矣。嗟夫一气耳。无处不到。无息不运。无物不司。何独膀胱明言气化。方知是气化。三焦主气。不明言气化。亦知是气化。若大肠传导而出变化。小肠受盛而出化物。何莫非气化也。至乎心为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肝为将军之官。胆为中正之官。膻中为臣使之官。脾胃为仓禀之官。肾为作强之官。使非气化。何以能神明出焉。治节出焉。谋虑出焉。决断出焉。喜乐出焉。五味出焉。伎巧出焉。思至此则。人一身皆气化也万物皆气化也。六合以内以外亦无非气化也。学人试潜心详玩。悟到化景政如释氏所云。得 然一声。便立证菩提矣。

论补脾补肾

愚按李东垣谓补肾不如补脾。许学士谓补脾不如补肾。二贤着论。各有深意。而世之医者。不分肾之有两议之各殊则曰二者皆是也。岂知东垣之说。盖谓肾药膏腻。虽优于肾。特妨于脾。不如健补中气以资生化。饮食既充。精血自旺。由是脾获补而俾肾受益。此言肾者。乃左肾也。至叔微之说。乃谓脾气虚弱。不能转输。脾气虚寒。不能生长。良因母气不充。子脾失资。而世医仅扶中气。藐不见效。以故立法补母。特创四神二神之属。温命门之火。滋生戊己。寻源究本。迥绝常法。此言肾者乃右肾也。故肾有两而治各不同。夫东垣补脾之法。固诚善。然特为肾未伤而独脾弱者论也。设使精血衰耗。阴虚发热。恐非壮水无以救燎原。非补肾无以固根 。而亦可以迂缓之剂。借称王道。优游望效。独支中气已乎。虽然虚痨损肾。即脾气亦为之亏矣。法不能舍脾而专治肾者。故苦寒黄柏知母之属。甘寒二冬玄参之属。益见非阴虚所宜。而适以戕。阴而已。六味丸虽曰补肾。其所用山药茯苓石枣。乃兼益脾之品。熟地固云膏腻。而假以蒸晒火力。尤于胃气无犯。未有先犯胃气。更能为之运布药力以施于四藏者是六味丸补兼脾肾不待智者而知之矣。其右肾真阳不足。而为神昏气怯。动作喘乏。或畏寒禁冷。阳事不举。或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痞胀。脐腹沉痛。或大便不实。吐利频作历历固属脾病。实因母虚所致俱宜益火之源。而培右肾之真阳法。无逾此也。窃意灵枢素难。字字皆阴阳奥义。语语悉水火玄机。千载而下。能通其说而会其真者。在晋有王太仆。在唐有许叔微。在明有薛立斋张景岳。寥寥数子。悟道独真。阐命门之蕴。穷水火之辨。立论敷治大越诸贤。其他前辈虽能穷谈阴阳水火之理。及着之施行渺无定识。率多附会根据违。矫强立言。况自刘守真主火之说。行而假热者受害朱丹溪以苦寒为补阴而肾虚者丧命。然东垣老人垂十六字之训。谓实火可泻。芩连之属。虚火可补。参 之属。厘晰虚实。葆和脾胃。不至混剂误世。差强二子一着。而独未见敷扬阴阳水火之义。洵缺陷事。至伤寒辨惑。犹为有功于世也。张景岳有云。使刘朱之言不息。则轩岐之泽不彰。是诚斯道之丈魔。生民之厄运也。奈何斯世昧识圆机。偏主刘朱。争相宗尚戕伐生命。枉害无辜。长梦莫醒。此景岳所以力辟邪说。宣明正教。而独毅然不能已于好辨也。余因而有感焉。

治血贵静

甚哉。阴阳之理微而阴阳之治难也。阴阳之病则变乱。闪烁而莫可捉摸者也。今以失血言之。血主阴气主阳。阳之性动。阴之体静。阳之气热。阴之性寒。而阴阳则相维为既济之。水火也。故气行则血亦行气止则血亦止。气盛则血亦盛。气衰则血亦衰。气热则血燥。气寒则血凝。气盛而逆。则血因从上见。血虚而陷。则气亦随下脱。其为治也。逆于上者降之。陷于下者升之。初病阴阳错乱者平之。寒热不调者和之。嗣究其原。应寒则寒。应热则热。应补则补。应泻则泻。法难定执。治随人施耳。夫血既外溢则阳动之太过也。治专主寒则阴制之。有余也。益气固云救血未免动而复动。了无归息之日。泻阴虽曰抑阳乃至静而益静殊。

绝生发之机均非有得乎。治血之。 而亦未识其所以为静之。体矣。虽然、血固种种不一。总当循元气脉气形气病气而精辨之也。独怪河涧作俑。谬称诸血无寒。致今庸流混治杀人。遗不小。殊可悲恨。岂知寒剂治血。惟上古形病俱实者宜之。犀角地黄汤。乃专治胃经积热实证。只可暂用。中病便止而非疗血之纲剂也。四物汤虽为血药。用芎归则通血之壅滞也。白芍则收血之耗散也。生地则制火动之阳光也。而非益阴之品。且芍性酸寒。尚伐生气。亦惟血凝滞及耗散者用之相应。设使阳焰正炽。而辛窜之 归。不益助其上炎之火性乎。失血甫定尚留停瘀。最忌固敛。若生地芩连。虽赋性沉寒。固可扑未灭之余焰。独不思脾虚而血不统血脱而脾愈虚敢用此。而轻泻药脾阳乎。脾本虚而复虚则阴不受摄。而血愈脱矣。察唯诸气俱实。得有犀角四物本症始可用耳。又有阳焰。未熄而遽投补气之剂是反以动乎。阴尤非福也。亦须察果元气顿虚色脉两亏。而补中归脾四君十全之属。是所必需。甚至虚寒与气俱脱。参附八味。忍缓投乎。此则一偏于凉泻。一偏于温补乃为通变之机权。而非正治之活法也。惟必明乎。为静之体与夫失静之。由庶可语乎。治静之之方矣。血主乎。阴以静为体阴中蕴。阳静处寓动盖此。静非沉寂之静。乃生化之静。今立一方不专以寒者。恐愈痼真阴也。又不骤以温者。恐益助邪阳也。议以不濡不燥中和恬静之品。非惟天一可复。且令水火两平。得葆其静之体。而益完其静之。神者也。治本常法。药非奇草。推求仲景之肾气。允为疗血之佳珍。设曰熟地膏润。不宜遽补。岂知血脱阴亏内伤。非补何以填阴。丹皮甘香生新消瘀之良药也。且制燎原。然真阴既耗。元阳少附脾失。资生土气馁矣。必用山药茯苓。平扶胃气。而非归术温补之比也。泽泻引虚热以下行。石枣固藏血之本经。加炙草则平五火。

益黑栀以敛二络。术无逾此试亦屡效。倘逢肺胃郁热。方增麦芩而减山萸。若疗肝肾实焰。

不辞连柏而佐芍药。即君主凡火之动。苦寒必需。倘命宫真阳将谢。温热恐后。久饵平剂不愈。必加益气之参术。错投降火增剧。莫缓升阳之蒡 。第病情变幻。而成方难守。当熟察元气之虚实。色脉之吉凶。与夫病气之重轻。阳中阴易扶阴中阴难疗阴属经易。治阳属藏亦危及至用药温凉补泻。新久顺逆。随宜辄应。庶了然无疑于胸中。方可逃枉治之重愆。此特鄙人蠡见。宜详立斋全案。

广嗣方论

愚意艰子之家。非妇人阴血乖羸。则男子精气衰惫。在妇人久媾不孕。盒饭广置外家媵。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

    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初劫光

    太初劫光

    宇宙亦会衰老,届时便是灭世;宇宙生生灭灭,何处是轮回尽头。肉身极境轮回种,元气始境现世花,主宰圣境未来果;五行洞天演世界;...一切都从一个名为东临的小镇开始,天资超凡的兄妹二人如何才能纵横低等世界,并且在天骄林立的仙界立足,甚至前往更广阔的宇宙冒险...
  • 腹黑竹马:青梅养成记

    腹黑竹马:青梅养成记

    第一次见面时,他一把抽过了她手中的水,问:“你能拧开吗,要我帮忙吗?”方言无语,我们才刚认识,你这样做真的好吗,还有我不是热恋中的小姑娘,能拧开。再见面,她家老妈竟然要认他当做干儿子,这让他亲生闺女的颜面何存?坚决反对!于是,她对他毫无一丝的好感。但是,他却对他显得兴趣盎然……这是一个腹黑男生以及温婉小猫的故事,但是别忘记了,在温婉的小猫也会有发火的时候,何况是她呢?
  • 毒医转世:野蛮小狂妃

    毒医转世:野蛮小狂妃

    冷月姬弄死了一直纠缠男朋友的小婊子,没想到那小婊子才是男朋友的真爱,于是,冷月姬悲剧了~~没想到冷月姬转世了,一朝涅磐重生,冷月姬决定要闯荡出一番事业,于是……(本文没事就撒狗粮,虐渣渣,爆笑爽文~~绝对1V1。)
  • 镜衍非

    镜衍非

    如果,一开始你没有对我伸出手,该多好。我依然是那个衣衫褴褛的小乞丐,你还是那个清心寡欲的仙人,我们彼此遇见,错过。不相知,何来识,若不识,又怎会痛断心肠?
  • 妖惑①:炎女

    妖惑①:炎女

    被人栽赃说偷了稀世翡翠?啧!小事一桩,本姑娘还不放在眼里。莫名其妙地来到古老的唐朝?呃,既来之,则安之嘛!被众人批评不守礼教、水性杨花?哎呀,那些八股规矩干我何事!哦,你问我什么是我觉得重要的呀?且听我大声道来──我爱你,最重要!
  • 将军令,娘子呀娘子

    将军令,娘子呀娘子

    他是凤鸣国全国女子想要嫁入的理想丈夫,也就是她,顾甜甜作对的死对头。她是穿越之女,吃喝玩乐不在话下,既来之则安之,某妞舒坦的吃喝等死。偌大的家业眼看着被不懂经商的冷面将军败去,顾甜甜为了自己下辈子的吃喝等死,也能挺身而出。谁知道她不过是刚刚磨刀上任,这…这…这冷面将军便开始无耻!顾甜甜愤怒的摔着账本,瞪着躺在躺椅上悠哉的男人,如果可以她真的想要死眼前的这个男人。你最好不要这样看着本将军,要不然,我以为你爱上了我。”某男无耻的说着,不理会某个被气爆的女人。顾甜甜对天长吼“冷沐风你能不能不要无耻”换来的却是冷沐风那爽朗的笑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齐天之巅

    齐天之巅

    齐天毁,异族侵,九界不复,人世于水火,起天者,轮回转世。神界至尊,为拯救众界,他自我牺牲成为起天者,神界动荡,异界侵犯,魔界卷土从来,妖界更是搅乱凡间。起天者能否逆境重生,直冲云霄?这一切都要从一个婴儿说起......
  • 驾临法界

    驾临法界

    狮吼南山,千载林涛来有韵。鹰翔法界,万里江山去无踪。且看一代佣兵之王,如何驾临异界,从零开始,于异界大放异彩、手舞风云、摘星捉月、纵横弄潮......天修榜、宗族排位赛、东胜神州争霸赛、天道大学府排名赛、神兵争夺、美人患难、兄弟之情、背景滔天、大陆争霸......开酒楼、演唱会、拍电影、全民偶像尽在《驾临法界》!!!新书等级制度:天修位、天士位、天灵位、天尊位、天王位、天皇位、天神位、天贤位、天圣位、准帝位、天帝位...天道大陆势力格局:一府、二宫、三圣、四朝。看了这么多!诸位天帝,与吾一起驾临法界如何!!!
  • 仙道凌云

    仙道凌云

    天地之外,星辰尽头,悬有三千大道、十万神通、百万修行法门…。李神宵最初只是一个算命先生,最终却站在仙道尽头,指天画地言道:“大道似河,共有三千,归我一人独占,天下众生只取其中一瓢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