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71200000002

第2章 内篇一(2)

孟子曰:“王者之迹息而《诗》亡;《诗》亡然後《春秋》作。”盖言王化之不行也,推原《春秋》之用也。不知《周官》之法废而《书》亡,《书》亡而後《春秋》作。则言王章之不立也,可识《春秋》之体也。不知《周官》之法废而《书》亡哉?盖官礼制密,而後记注有成法;记注有成法,而後撰述可以无定名。以谓纤悉委备,有司具有成书,而吾特举其重且大者,笔而著之,以示帝王经世之大略;而典、谟、训、诰、贡、范、官、刑之属,详略去取,惟意所命,不必著为一定之例焉,斯《尚书》之所以经世也。至官礼废,而记注不足备其全;《春秋》比事以属辞,而左氏不能不取百司之掌故,与夫百国之宝书,以备其事之始末,其势有然也。马、班以下,演左氏而益畅其支焉。所谓记注无成法,而撰述不能不有定名也。故曰:王者迹息而《诗》亡,见《春秋》之用;《周官》法废而《书》亡,见《春秋》之体也。

《记》曰:“左史记言,右史记动。”其职不见於《周官》,其书不传於後世,殆礼家之愆文欤?後儒不察,而以《尚书》分属记言,《春秋》分属记事,则失之甚也。夫《春秋》不能舍传而空存其事目,则左氏所记之言,不啻千万矣。《尚书》典谟之篇,记事而言亦具焉;训诰之篇,记言而事亦见焉。古人事见於言,言以为事,未尝分事言为二物也。刘知几以二典、贡、范诸篇之错出,转讥《尚书》义例之不纯,毋乃因後世之空言,而疑古人之实事乎!《记》曰:“疏通知远,《书》教也。”岂曰记言之谓哉?

六艺并立,《乐》亡而入於《诗》、《礼》,《书》亡而入於《春秋》,皆天时人事,不知其然而然也。《春秋》之事,则齐桓、晋文,而宰孔之命齐侯,王子虎之命晋侯,皆训诰之文也,而左氏附传以翼经;夫子不与《文侯之命》同著於篇,则《书》入《春秋》之明证也。马迁绍法《春秋》,而删润典谟,以入纪传;班固承迁有作,而《禹贡》取冠《地理》,《洪范》特志《五行》,而《书》与《春秋》不得不合为一矣。後儒不察,又谓纪传法《尚书》,而编年法《春秋》,是与左言右事之强分流别,又何以异哉?

书教中

《书》无定体,故易失其传;亦惟《书》无定体,故之者众。周末文胜,官礼失其职守,而百家之学,多争於三皇五帝之书矣。艺植於神农,兵法医经於黄帝,好事之徒,传为《三坟》之逸书而《五典》之别传矣。不知书固出於依,旨亦不尽无所师承,官礼政举而人存,世氏师传之掌故耳。惟“三”“五”之留遗,多存於《周官》之职守,则外史所掌之书,必其籍之别具,亦如六典各存其副之制也。左氏之所谓《三坟》、《五典》,或其概而名之,或又别为一说,未可知也。必欲确指如何为三皇之坟,如何为五帝之典,则凿矣。

《逸周书》七十一篇,多官礼之别记与《春秋》之外篇,殆治《尚书》者杂取以备经书之旁证耳。刘、班以谓孔子所论百篇之馀,则似逸篇,初与典、谟、训、诰,同为一书,而孔子为之删彼存此耳。毋论其书文气不类,醇驳互见,即如《职方》、《时训》诸解,明用经记之文,《太子晋解》,明取春秋时事,其为外篇别记,不待繁言而决矣。而其中实有典言宝训,识为先王誓诰之遗者,亦未必非百篇之逸旨,而不可遽为删略之馀也。夫子曰:“信而好古。”先王典诰,衰周犹有存者,而夫子删之,岂得为好古哉?惟《书》无定体,故《春秋》官礼之别记外篇,皆得从而附合之,亦可明《书》教之流别矣。

《书》无定体,故附之者杂。後人妄拟《书》以定体,故守之也拘。古人无空言,安有记言之专书哉?汉儒误信《玉藻》记文,而以《尚书》为记言之专书焉。於是後人削趾以适屦,转取事文之合者,削其事而辑录其文,以为《尚书》之续焉;若孔氏《汉、魏尚书》、王氏《续书》之类皆是也。无其实,而但貌古人之形似,譬如画饼饵之不可以充饥。况《尚书》本不止於记言,则孔衍、王通之所拟,并古人之形似而不得矣。刘知几尝患史策记事之中,忽间长篇文笔,欲取君上诏诰,臣工奏章,别为一类,编次纪传史中,略如书志之各为篇目,是刘亦知《尚书》折而入《春秋》矣。然事言必分为二,则有事言相贯、质与文宣之际,如别自为篇,则不便省览,如仍然合载,则为例不纯;是以刘氏虽有是说,後人讫莫之行也。至如论事章疏,本同口奏,辨难书牍,不异面论,次於纪传之中,事言无所分析,後史恪遵成法可也。乃若扬、马之辞赋,原非政言,严、徐之上书,亦同献颂,邹阳、枚乘之纵横,杜钦、谷永之附会,本无关於典要,马、班取表国华,削之则文采灭如,存之则纪传猥滥,斯亦无怪刘君之欲议更张也。

杜氏《通典》为卷二百,而《礼典》乃八门之一,已占百卷,盖其书本官礼之遗,宜其於礼事加详也。然叙典章制度,不异诸史之文,而礼文疑似,或事变参差,博士经生,折中详议,或取裁而径行,或中格而未用,入於正文,则繁复难胜,削而去之,则事理未备;杜氏并为采辑其文,附著礼门之後,凡二十馀卷,可谓穷天地之际,而通古今之变者矣。史迁之书,盖於《秦纪》之後,存录秦史原文。惜其义例未广,後人亦不复踵行,斯并记言记事之穷,别有变通之法,後之君子所宜参取者也。

****流为江河,事始简而终钜也。东京以还,文胜篇富,史臣不能概见於纪传,则汇次为《文苑》之篇。文人行业无多,但著官阶贯系,略如《文选》人名之注,试榜履历之书,本为丽藻篇名,转觉风华消索;则知一代文章之盛,史文不可得而尽也。萧统《文选》以还,为之者众,今之尤表表者,姚氏之《唐文粹》,吕氏之《宋文鉴》,苏氏之《元文类》,并欲包括全代,与史相辅,此则转有似乎言事分书,其实诸选乃是春华,正史其秋实尔。(史与文选,各有言与事,故仅可分华与实,不可分言与事。)

四部既分,集林大畅。文人当诰,则内制外制之集,自为编矣。宰相论思,言官白简,卿曹各言识事,阃外料敌善谋,陆贽《奏议》之篇,苏轼进呈之策,又各著於集矣。萃合则有名臣经济、策府议林,连编累牍,可胜数乎!大抵前人著录,不外别集总集二条,盖以一人文字观也。其实应隶史部,追源当系《尚书》;但训诰乃《尚书》之一端,不得如汉人之直以记言之史目《尚书》耳。

名臣章奏,隶於《尚书》,以拟训诰,人所易知。撰辑章奏之人,宜知训诰之记言,必叙其事,以备所言之本末,故《尚书》无一空言,有言必措诸事也。後之辑章奏者,但取议论晓畅,情辞慨切,以为章奏之佳也,不备其事之始末。虽有佳章,将何所用?文人尚华之习见,不可语於经史也。班氏董、贾二传,则以《春秋》之学为《尚书》也,(即《尚书》折入《春秋》之证也。)其叙贾、董生平行事,无意求详,前後寂寥数言,不过为政事诸疏、天人三策备始末尔。(贾、董未必无事可叙,班氏重在疏策,不妨略去一切,但录其言,前後略缀数语,备本末耳,不似後人作传,必尽生平,斤斤求备。)噫!观史裁者,必知此意,而始可与言《尚书》、《春秋》之学各有其至当,不似後世类钞徵事,但知方圆求备而已也。

书教下

《易》曰:“著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智。”尝窃取其义,以概古今之载籍,撰述欲其圆而神,记注欲其方以智也。夫智以藏往,神以知来,记注欲往事之不忘,撰述欲来者之兴起,故记注藏往似智,而撰述知来拟神也。藏往欲其赅备无遗,故体有一定,而其德为方;知来欲其决择去取,故例不拘常,而其德为圆。《周官》三百六十,天人官曲之故可谓无不备矣。然诸史皆掌记注,而未尝有撰述之官;(祝史命告,未尝非撰述,然无撰史之人。如《尚书》誓诰,自出史职,至於帝典诸篇,并无应撰之官。)则传世行远之业,不可拘於职司,必待其人而後行;非圣哲神明,深知二帝三王精微之极致,不足以与此。此《尚书》之所以无定法也。

《尚书》、《春秋》,皆圣人之典也。《尚书》无定法,而《春秋》有成例。故《书》之支裔,折入《春秋》,而《书》无嗣音。有成例者易循,而无定法者难继,此人之所知也。然圆神方智,自有载籍以还,二者不偏废也。不能究六艺之深耳,未有不得其遗意者也。史氏继《春秋》而有作,莫如马、班,马则近於圆而神,班则近於方以智也。

《尚书》一变而为左氏之《春秋》,《尚书》无成法而左氏有定例,以纬经也。左氏一变而为史迁之纪传,左氏依年月而迁书分类例,以搜逸也。迁书一变而为班氏之断代,迁书通变化,而班氏守绳墨,以示包括也。就形貌而言,迁书远异左氏,而班史近同迁书,盖左氏体直,自为编年之祖,而马、班曲备,皆为纪传之祖也。推精微而言,则迁书之去左氏也近,而班史之去迁书也远;盖迁书体圆用神,多得《尚书》之遗;班氏体方用智,多得官礼之意也。

迁书纪、表、书、传,本左氏而略示区分,不甚拘拘於题目也。《伯夷列传》,乃七十篇之序例,非专为伯夷传也。《屈贾列传》所以恶绛、灌之谗,其叙屈之文,非为屈氏表忠,乃吊贾之赋也。《仓公》录其医案,《货殖》兼书物产,《龟策》但言卜筮,亦有因事命篇之意,初不沾沾为一人具始末也。《张耳陈馀》,因此可以见彼耳。《孟子荀卿》,总括游士著书耳。名姓标题,往往不拘义例,仅取名篇,譬如《关雎》、《鹿鸣》,所指乃在嘉宾淑女,而或且讥其位置不伦,(如孟子与三邹子。)或又摘其重复失检,(如子贡已在《弟子传》,又见於《货殖》。)不知古人著书之旨,而转以後世拘守之成法,反訾古人之变通,亦知迁书体圆而用神,犹有《尚书》之遗者乎!

迁《史》不可为定法,固《书》因迁之体,而为一成之义例,遂为後世不祧之宗焉。三代以下,史才不世出,而谨守绳墨,待其人而後行,势之不得不然也。然而固《书》本撰述而非记注,则於近方近智之中,仍有圆且神者,以为之裁制,是以能成家,而可以传世行远也。後史失班史之意,而以纪表志传,同於科举之程式,官府之簿书,则於记注撰述,两无所似,而古人著书之宗旨,不可复言矣。史不成家,而事文皆晦,而犹拘守成法,以谓其书固祖马而宗班也,而史学之失传也久矣!

历法久则必差,推步後而愈密,前人所以论司天也。而史学亦复类此。《尚书》变而为《春秋》,则因事命篇,不为常例者,得从比事属辞为稍密矣。《左》、《国》变而为纪传,则年经事纬,不能旁通者,得从类别区分为益密矣。纪传行之千有馀年,学者相承,殆如夏葛冬裘,渴饮饥食,无更易矣。然无别识心裁,可以传世行远之具;而斤斤如守科举之程式,不敢稍变;如治胥吏之簿书,繁不可删。以云方智,则冗复疏舛,难为典据;以云圆神,则芜滥浩瀚,不可诵识。盖族史但知求全於纪表志传之成规,而书为体例所拘,但欲方圆求备,不知纪传原本《春秋》,《春秋》原合《尚书》之初意也。《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纪传实为三代以後之良法,而演习既久,先王之大经大法,转为末世拘守之纪传所蒙,曷可不思所以变通之道欤?

左氏编年,不能曲分类例,《史》、《汉》纪表传志,所以济类例之穷也。族史转为类例所拘,以致书繁而事晦;亦犹训诂注疏,所以释经,俗师反溺训诂注疏而晦经旨也。夫经为解晦,当求无解之初;史为例拘,当求无例之始。例自《春秋》左氏始也,盍求《尚书》未入《春秋》之初意欤?

神奇化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解《庄》书者,以谓天地自有变化,人则从而奇腐云耳。事屡变而复初,文饰穷而反质,天下自然之理也。《尚书》圆而神,其於史也,可谓天之至矣。非其人不行,故折入左氏,而又合流於马、班,盖自刘知几以还,莫不以谓书教中绝,史官不得衍其绪矣。又自《隋经籍志》著录,以纪传为正史,编年为古史,历代依之,遂分正附,莫不甲纪传而乙编年。则马、班之史,以支子而嗣《春秋》,荀悦、袁宏,且以左氏大宗,而降为旁庶矣。司马《通鉴》病纪传之分,而合之以编年。袁枢《纪事本末》又病《通鉴》之合,而分之以事类。按本末之为体也,因事命篇,不为常格;非深知古今大体,天下经纶,不能网罗隐括,无遗无滥。文省於纪传,事豁於编年,决断去取,体圆用神,斯真《尚书》之遗也。在袁氏初无其意,且其学亦未足与此,书亦不尽合於所称。故历代著录诸家,次其书於杂史。自属纂录之家,便观览耳。但即其成法,沉思冥索,加以神明变化,则古史之原,隐然可见。书有作者甚浅,而观者甚深,此类是也。故曰:神奇化臭腐,而臭腐复化为神奇,本一理耳。

同类推荐
  • 书目答问

    书目答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题曾氏园林

    题曾氏园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六趣轮回经

    六趣轮回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老君养生诀

    太上老君养生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历代三宝纪

    历代三宝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甜蜜乐团纯天然

    甜蜜乐团纯天然

    一群废柴队友加上一个格格不入的大神,这种奇妙的搭配,看久了居然还有一丝意外的带感是怎么回事?女汉子型的爽朗少女和娇弱系的傲娇少年在一起竟然擦出了无数火花,果然反差萌什么的简直太有爱啦~~
  • 不经意的遇见

    不经意的遇见

    这世上有一见钟情吗?或许有吧?直到我遇见她,原来思念是这个样子的
  • 印记:滴泪痣

    印记:滴泪痣

    被虐待?被遗弃?抱着心痛与愧疚自杀的唐笑,没想到阴差阳错的来到了古代,一心想死的她,却一次次被眼前的这个男人所救。她恨,他也恨,这女人怎么那么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为何每次只要看到她眼角下的滴泪痣,他的心既然会莫名的心痛?
  • 百炼金刚

    百炼金刚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人类与兽族共存!兽族种类繁多,人族也有多个国度。兽族以体为本,而人族则重术数。强横的肉身力量与斗气、魔法和武技的碰撞到底会产生怎样的火花?而我们的主角——穿越男王蛮在错误的选择了修炼功法后又将走入怎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请跟随着王蛮的脚步来细细品味不一样的精彩异世之旅!
  • 我的女神董事长

    我的女神董事长

    一次车祸,罗超凡险些被撞死,却意外成了“超级仇恨系统”的宿主。为了完成任务,罗超凡当起了小美女董事长的贴身跟班。假冒男友、毒舌黑腹、横刀夺爱,只要是能吸引仇恨的活计他全包。看一代吊丝不甘命运,上演现代都市的绝地逆袭!
  • 浮生若茶

    浮生若茶

    时间改变了我们的样子,却在心里留下了彼此的影子。流年逝去里,我为谁记住,为谁流泪,为谁狂欢,为谁落寞……都一一定格在了那些若干年的沉淀里。故事以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名叫莫茉的女生,关于她的友情、爱情、亲情的故事,是一部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呢?茶叶因为沉浮才释放了本身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和坎坷,才激发出人生那一脉幽香!
  • 缘镜之空

    缘镜之空

    她本是空之界的二公主,因为自己的过失导致,魔王幽冥轩挣脱封印逃走,流落人类世界,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她只身来到了人类世界。他自幼丧失双亲,外公是他唯一的亲人,为了历练外公让他独立生活,成为集团继承人。为理想奋斗的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遇到了她。之后,他为了她被一次次卷入麻烦事中,甚至差点丢掉性命。冒险还在继续,故事的结局是悲伤还是欢笑?欲知详情,请一起进入缘镜之空,慢慢体会吧!
  • 谁的热血燃流年

    谁的热血燃流年

    吴双15岁的时候,遇到了张留真,她一辈子的魔星。那时她是正经在学校念课本的,他是专业在国家队打球的。她天真懵懂,他野心勃勃。他们不在一个世界,却成了牵绊在彼此心头的念想。他们或是能冲破阻碍走下去,或是无奈挥手,相忘于江湖。然而命运却给了他们第三条路,分隔两地的默默相守。她不在他身边,却陪他一起经受低谷,历尽煎熬。她是这样的女子。会哭着说,我不是在过自己日子的时候顺便去等他,我是在等他的时候,顺便去过自己的日子。也会在爱的人登上神坛的时候,潇洒一笑,这是个赌博,我赌他能赢,赌注是9年的光阴,他没让我失望,我赢了,也该走了。
  • 王俊凯,如果我爱你

    王俊凯,如果我爱你

    小凯和以为女主小时候相识,后来分离了,一直到上高中,他们又在来一起,会经历哪些困难呢?
  • 妃在囧途:妖夫逼上门

    妃在囧途:妖夫逼上门

    她有父有母却因自身异于常人被百般嫌弃。一朝魂穿异世,醒来却成为世人眼中的‘残花败柳’。为保小命过上自在生活,她在安家大宅斗继母斗庶妹。不料发善心一次,却招来了妖孽一只。他,是一只披着无耻皮囊的猫妖。她是他的猎物,更是他达到目的的垫脚石。却在最后,他改变初衷,想与她世世相守。小剧场:“我上得了厅堂,下的厨房,热了能给你祛暑,冷了能给你暖榻,关键时候还能护你周全,安夕秀,你为什么不嫁我?”“就算是你再好,那也改变不了你是一只猫妖的事实。”得知拒绝理由,他纵身一跳将对方扑倒,“这不难,你让我咬一口,待妖气入身,我助你成妖,这样我们就能在一起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