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18600000013

第13章

其三曰人材治本,选举之方宜审。臣闻君天下者,劳于求贤,逸于得人,其来尚矣。盖天地间有中和至顺之气,生而为聪明特达之人,以待时君之用。是以圣王遭时定制,不借材于异代,皆取士于当时。臣愚以为今之天下,犹古之天下也,今之君臣,犹古之君臣也,今之人材,犹古之人材也,贤俊经纶之士岂皆生于曩代而独不生于当今哉?顾惟陛下求之与否尔。伏见取人之法,今之议者互有异同,或以选举为尽美,而贱科第,或以科第为至公,而轻选举,是皆一己之偏见,非古今之通论也。夫二帝、三王之下,隋唐以上,数千百年之间,明君睿主,所得社稷之臣,王霸之辅,盖亦多矣。其丰功盛烈,章章然着于天下后世之耳目者,其从来,亦可考也。或起于耕耘,或求之于版筑,或猎之于屠钓,或遇之献言而入侍,或由荐进而登朝。至于贤良方正、直言、孝廉、贡举之着,遭际万殊,不可胜纪,岂一出于科第乎?自隋、唐以降迄于宋、金,数百年间,代不乏人,名臣伟器,例皆以科第进,岂皆一出于选举乎?及乎遇合于君,聚精会神于朝廷之上,皆能尊主庇民,论道佐时,宁复有彼优此劣之间哉?夫士之处世,亦犹鱼之处水,今鲂之在河,鲤之在洛,人皆知之,其致之之术,固有筌罾罟钓之不同,期于得鲂得鲤则一也。臣愚谓方今取士宜设三科,以尽天下之材,以公天下之用。亡金之士以第进士,并历显官耆年宿德老成之人,分布台省,咨询典故,一也;内则将相、公卿、大夫各举所知,外则府尹、州牧岁贡有差,进贤良则受赏,进不肖则受罚,二也;颁降诏书,布告天下,限以其年,开设科举,三也。三科外,继以门荫、劳效参之,可谓才德兼收,勋贤并进,如此则人人自励,安敢苟且?庶几野无遗材,多士盈朝,将相得人于上,守令称职于下,时雍丕变,政化日新,陛下端拱无为而天下治矣。夫天下犹重器也,器之安危,置之在人,陛下诚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基宗社于盘石之固,可不以求材为急务乎?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其斯之谓欤!抑臣又闻,凡人臣进深计之言于上,自古为难。昔汉贾谊当文帝治平之世,建言「诸侯强大将不利于社稷,譬犹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然,因谓之安,甚非安上全下之计,莫若建诸侯而少其力」,可谓切中时病矣。然当时举皆以谊言为过,故帝虽嘉之,而不能用。逮景帝之世,七国连兵,几危汉室,谊之言始验于此矣。董仲舒当武帝穷兵黩武之初,重敛苛刑之际,一踵亡秦之余敝,唯崇尚虚文,而欲求至治,仲舒以为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鼓耳。又言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临政愿治,不如退而更化,可谓深识治体矣。然当时举朝皆以其言为迂,故帝虽纳之而不果行。逮季年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帝于是发仁圣之言,下哀痛之诏,仲舒之言实验于此矣。向若文帝用贾谊之言,武帝行仲舒之策,其祸乱之极必不至此,汉之为汉又岂止如是而已哉。暨乎有唐驭宇,太宗皇帝清明在躬,以纳谏为心,而魏征之伦,其君不及尧、舜,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听无不行,故能身致太平,比功较德,优迈前主矣。臣诚才识驽钝,不足以比拟前贤,如霄壤泾渭,固自有间,然于遭逢圣明,诚诚恳恳,志在纳忠,其义一也。臣请以人身之计言之:且冬之祁寒,夏之甚暑,此天时变于上者也,在修人事以应之,故祁寒则衣之以裘,甚暑则服之以葛,非人情恶常而好变也,盖亦理势当然,不得不尔,期于康宁其身而已矣。或者安于循习,昧于变通,冬之裘且加于流火铄金之夏,夏之葛苟施乎坚冰坼地之冬,将见严酷疠人,危在朝夕矣,又乌能答天地之正算,养乔松之上寿哉!国计安危,理亦如此。臣愚切谓,三本之策若施之于太祖用武之世,有所未遑;行之于陛下文明之时,诚得其宜矣。此是天下之公论,非臣一人之私意也。愿陛下不以人废言,力而行之,则可以塞祸乱之源,可以兴太平之化,可以保子孙于万世,可以福苍生于无穷矣。臣猥寄外藩,不明大体,加以性识愚戆,干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元文类》卷十四)

高鸣

议立三省不便

【[至元]】 七年,议立三省。鸣上封事曰:「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一省,犹曰有壅,三省乎!且多置官者,求免失政也,但使贤俊萃于一堂,联署参决,自免失政,岂必别官异坐,而后无失政乎!故曰:政贵得人,不贵多官。不如一省便。」世祖深然之,议遂罢。(《元史》卷一百六十《高鸣传》)

死囚必待论报

川、陕盗起,省臣患之,请专戮其尤者以止盗,朝议将从之。鸣谏曰:「制令天下上死囚,必待论报,所以重用刑、惜民生也。今从其请,是开天下擅杀之路,害仁政甚大。」世祖曰「善」,令速止之。(同上)

王恂

论太子所当务

公上笺言:「太子天下本,付托之重,当延名德与之居处;加之领中书、枢密之政,圣上诏条所当览,庶务之本亦当屡省。官吏以罪免者,毋使侥幸更进。军官害人尤甚,改用之际,尤不可非其人。民至愚而神,变乱之余,吾不之疑,则反侧化为忠厚,国势增重矣。」 【真金于中统三年封燕王,以王恂为太子赞善,此章当上于其后。】 (《元名臣事略》卷九《太史王文肃公》引墓志)

郭守敬

议水利

中统三年,张忠宣公荐公习知水利,且巧思绝人,蒙赐见上都便殿。公面陈水利六事:「其一,中都旧漕河,东至通州,权以玉泉水引入行舟,岁可省僦车钱六万缗。通州以南,于蔺榆河口径直开引,由蒙村跳梁务至 【(囗州)】 【[杨村]】 【据《元史》卷一百六十四《郭守敬传》改。】 还河,以避浮盘浅风浪远转之患。其二,顺德达活泉开入城中,分为三渠,引出城东,灌溉其地。其三,顺德沣河东至古任城,失其故道,没民田一千三百余顷。此水开修成河,其田即可耕种。其河自小王村经滹沱,合入御河,通行舟。其四,磁州东北滏、漳二水合流处开引,由滏阳、邯郸、洺州、永年下经泽,合入沣河,其间可溉田三千余顷。其五,怀、孟沁河虽已浇溉,尚有漏堰余水,东与丹河余水相合,开引东流,至武陟县北,合入御河,其间亦可溉田二千余顷。 【[其六,黄河自孟州西开引,少分一渠,经由新、旧孟州中间,顺河古岸下,至温县南复入大河,其间亦可溉田二千余顷。]】 【据《元史》卷一百六十四《郭守敬传》补。】 每奏一事,上辄曰:「当务者此人,真不为素餐矣。」即授提举诸路河渠。(齐履谦撰《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元文类》卷五十)

言京畿水利

【[至元]】 二年,授都水少监。公言:「向自中兴还,特命舟顺河而下,四昼夜至东胜,可通漕运;及见查泊、乌梁海古渠甚多,可为修理。」又言:「金时,自燕京之西麻峪村,分引卢沟一支东流,穿西山而出,是谓金口。其水自金口以东,燕京以北,溉田若干顷,其利不可胜计。兵兴以来,典守者惧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今若按视故,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上纳其议。公又言:「当于金口西预开减水口,西南还大河,令其深广,以防涨水突入之患。」(同上)

议开大都运粮河 【《元史》卷六十四《河渠志一》:「世祖至元二十八年,都水监郭守敬奉诏兴举水利,因建言:『疏凿通州至大都河,改引浑水溉田,于旧河踪迹导清水,上自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南转,过双塔、榆河、一亩、玉泉诸水,至西水门入都城,南汇为积水潭,东南出文明门,东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总长一百六十四里一百四步。塞清水口一十二处,共长三百一十步。坝一十处,共二十座,节水以通漕运,诚为便益。』从之。首事于至元二十九年之春,告成于三十年之秋,赐名曰『通惠』。」此与《行状》所载互有详略异同。】

【[至元]】 二十八年,有言漕事便利者。……公因至上都,别陈水利十有一事。其一,大都运粮河,不用一亩泉旧源,别引北山白浮泉水,西折而南,经瓮山泊,自西水门入城,环汇于积水潭,复东折而南,出南水门,合入旧运粮河。每十里一置闸,比至通州,凡为闸七,距闸里许,上重置斗门,互为提阏,以过舟止水。上览奏喜曰:「当速行之。」于是复置都水监,俾公领之,首事于二十九年之春,告成于三十年之秋,赐名曰「通惠」。(同上)

论历之本在于测验

是岁 【至元十三年。】 ,立局改治新历,……遂以公与赞善王公 【王恂。】 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于下,而忠宣、枢密二张公 【张文谦、张易。】 为之主领裁奏于上,复共荐前中书左丞许公 【许衡。】 能推明历理,俾参预之。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佑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公乃尽考其失而移置之。…… 【[至元]】 十六年,改局为太史院,以赞善公为太史令,公为同知太史院事,给印章,立官府。是年,奏进仪表式样,公乃对御指陈理致,……因奏:「唐一行开元间令南宫说天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处。今疆宇比唐尤大,若不远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即目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景。」上可其奏。(同上)

杨恭懿

议取士

侍讲徒单公履请设取士之科,诏先少师文献公 【姚枢。】 、司徒窦文正公 【窦默。】 与公杂议。公上奏 【据碑,在至元十二年春夏间。】 曰:「三代以德行、六艺宾兴贤能,汉举孝廉兼策经术,魏晋尚文辞而经术犹未之遗。****始专赋诗,唐因之,使自投牒,贡举之法遂熄。虽有明经,止于记诵。宋神宗始试经义,亦令典矣。哲宗复赋诗,辽金循习。将救斯弊,惟如明诏尝曰:『士不治经学孔孟之道,日为赋诗空文。』斯言足立万世治安之本。今欲取士,宜有司,举有行检、通经史之士,使无投牒自荐,试以五经、四书大小义,史论,时务策。夫既从事实学,则士风还淳,民俗趋厚,国家得识治之才矣。」奏入,上善之。(姚燧撰《领太史院事杨公神道碑》,《元文类》卷六十)

上改历疏

【[至元]】 十七年,《授时历》成,奏曰:「黄帝迎日推策,颛顼载时象天,尧之钦若,舜在玑衡,周太史正岁年以序事,皆日官世守其业,随时占考,以与天合。暴秦焚书,废古伪作,置闰岁终。两汉因之,建历之本必先立元,元立然后定日法,法定然后度周天以定分至。贾逵讥其守一元不与天消息,杜预谓当顺天以求合,非为合以验天,皆确论也。臣今治历,废历元日法,析旧仪六合三辰四游而异之,省天经黄道,惟用四游;移天常赤道游于南轴之下,以取候视之无窒;倍八尺之表而五之,以影符进退其晷,使不失于芒忽;日日测考,积月为岁,积岁为世,必于历法益精益密,非但正数十年一改之弊,且可上追黄虞三代之旧矣。」(同上)

【[至元十六年]】 九月入见,诏于太史院改历,十七年二月,副枢领太史易、教领太史衡及公等上改历奏曰:「臣等遍考自汉以来历书四十余家,精思推算,昼夜测验。旧仪难用,而新者未备,故日行盈缩,月行迟疾,五行周天,其详皆未精察,四方亦未测验参考。臣等共议,权以新仪木表与旧仪所测相较,得今岁冬至晷景及日躔所在,与列舍分度之差,大都北极之高下,昼夜刻长短,参以古制,创立新法,推算成《辛巳历》。虽或未精,然比之前改历者附会历元,更立日法,全踵故习,顾亦无愧。然必每岁测验修改,积二三十年,庶尽其法。可使如三代日官,世守其职,测验恒久,无改岁之事矣。」

又《合朔议》曰:「日行历四时一周,谓之一岁;月踰一周,复与日合,谓之一月;言一月之始,日月相合,故谓合朔。自秦废历纪,汉太初止用平朔法,大小相间,或有二大者,故日食多在晦日或二日,测验时刻亦鲜中。宋何承天测验四十余年,进《元嘉历》,始以月行迟速定小余以正朔望,使食必在朔,名定朔法,有三大二小,时以异旧法,罢之。梁虞造《大同历》,隋刘焯造《皇极历》,皆用定朔,为时所阻。唐傅仁均造《戊寅历》,定朔始得行。贞观十九年,四月频大,人皆异之,竟改从平朔。李淳风造《麟德历》,虽不用平朔,遇四大,则避人言以平朔间之,又希合当世,为进朔法,使无元日之食。至一行造《大衍历》,谓「天事诚密,四大 【(二)】 【[三]】 小何伤」 【据《元史》卷五十三《历志》改。】 ,诚为确论,然亦循常不改。臣等更造新历,一依前贤定论,推算皆改从实。今十九年历,自八月后,四月并大,实日月合朔之数也。」(《元名臣事略》卷十三《太史杨文康公》引墓志)

马亨

上便宜六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龙骑士3:天龙大战

    龙骑士3:天龙大战

    《龙骑士3:天龙大战》就是一部可以让我们成为英雄的作品。作者天马行空地构筑了一个人与龙共生的奇幻世界,这里有宏大的战争场景、惊险的故事情节、离奇的人物命运,我们必须插上想象的翅膀,唤醒沉睡已久的好奇心来遨游这个神秘莫测的奇异世界。
  • 终极进化旅

    终极进化旅

    这是一个热血的世界,一个普通的少年得到上古大神指点,从此进化……
  • 一世千承:诺为花

    一世千承:诺为花

    前生她死于他下,后生再见,情缘再续?她,倾颜绝色,他,犹如神袛。轻花乱舞夜泪蔷,千缘织尘万旖网,他和她是否依旧?
  • 综漫之氷封暗影

    综漫之氷封暗影

    综漫一篇,主线绯弹男主伪娘,表示重写啊岂可修……其他乱入神马的,你吐槽你就输了。喵。
  • 豪门恩怨:小辣妻要改嫁

    豪门恩怨:小辣妻要改嫁

    我二十六岁的时候,林志南四十九岁。在他五十岁生日的时候,我告诉他我怀了他的儿子作为生日礼物。他一直想要一个男孩,前妻给他生了个女儿,跟我是同班同学。没错,我们是最好的闺蜜。我抢了她最尊敬的爸爸。当然她也没闲着,勾走了我最深爱的男人……如果生活是伤害和报复的话,那么在这个肮脏的社会我再也不愿去揣摩任何人的心思,担忧我深爱的人是不是爱我,会不会一直爱我……
  • 萌妃来袭:极品王爷请让道

    萌妃来袭:极品王爷请让道

    一朝穿越,穿就穿了,醒来竟成了人人唾弃的丑女,无才无德还善妒?靠!说老娘丑?你是没见过本姑娘的倾国容貌;说老娘善妒?本姑娘是不屑渣男渣女。“爱妃,本王听说你把本王后院的侍妾都遣散了?”“不散了,怎能表现王爷对奴家的一片深情呢。再说了,红颜祸水,王爷日夜疲惫,耽误了朝政那就不好了。”某王邪魅一笑,“本王日夜疲惫,王妃再清楚不过了?”继而反扑过来,“先暖床吧,爱妃。”
  • 生化危机之极限求生

    生化危机之极限求生

    是谁将恶魔从地狱里释放出来?当电影银幕里的生化危机降临在现实世界,人类又该何去何从?
  • 鬼窟狼嚎

    鬼窟狼嚎

    几个大学生护送一具尸骸去死者故乡,期间发生了一系列恐怖惊悚甚至奇幻的事件。索命的鬼童,拉哈山公路上的群狼袭击,鬼窟里的恶灵,等等……故事的主人公在这些事件当中,由一个愣头青渐渐成为一个头脑冷静,出色的法术达人……
  • 托尔斯泰马克·吐温

    托尔斯泰马克·吐温

    本书介绍了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在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尤其探索了他们成功的主观因素,对广大探索中的青少年大有裨益。
  • 香染千年不及你

    香染千年不及你

    因一根红烛而穿越到北羽王朝的苏玉,竟然是秦国府的嫡小姐,而当今皇帝的儿子竟是自己的亲梅竹马,乱世的硝烟,你我的姻缘,再次拉开了帷幕~~~~